第一篇:善用校园文化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善用校园文化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李苍彬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8期
摘 要: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新的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意见,有效的德育课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实现“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的目标。校园文化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实现“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的目标、提高德育课教学有效性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优势。本文将探讨善用校园文化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的可行性和方法。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课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c)-0136-02
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根据时代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培养目标上作了重要的调整——更加强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这种培养目标价值取向的新变化,有效的德育课教学应该能够实现“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等三个维度的目标。笔者在担任德育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校园文化是德育课教学中非常丰富宝贵的但又尚未被充分挖掘的课程资源,对于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1.1 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区域内,以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为主体,在教育、教学、管理、学习、生活、服务等活动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的总和。校园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基本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包括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活动场所、雕塑、绿化和文化传媒设施等校园校貌各个方面所形成的文化环境。
第二,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由校园活动中发生和进行的人际交往而产生的文化。主要是通过校园人外在的言谈举止来表现内在的校园人际关系等心理环境。比如积极热情、乐观向上、和睦融洽、文明礼貌等。校园人际关系实质上是校园内部的心理环境,这个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三,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学校在法令、行政、道德层面上建立起来的,与学校价值观念、管理理念相适应的学校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和。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
第四,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培养目标、道德情感和行为准则在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精神文化集个人、集体和学校意识于一体,集中体现了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倾向、人生价值追求、人才培养观念、职业道德教育和科学民主精神。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内在的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学生内心的理想家园和精神依托。
1.2 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贴近学生,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德育课教学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要在学习中亲身体验,真切感受到抽象概念的真实存在,感受到社会、他人与自我的密切关系,感受到道德、理想和信念的精神激励,才能使学生达到有所知、有所悟、有所行,才能促使学生人格日臻完善,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应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与学生关系紧密的校园文化,用生活引领学生体验和感悟,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以达到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实现德育课课堂的有效性。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教育和陶冶作用。在德育课课堂教学中善用和巧用校园文化,对于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抑制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善用校园文化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分析
2.1 新一轮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内在要求
传统的德育课课堂教学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目标的达成,但它忽略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新的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对德育课课堂教学明确提出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的目标,即三维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三维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开发和利用具有教学意义和德育意义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能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生活是学生的真实世界,所以具有教学意义和德育意义的课程资源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就在学生身边。
2.2 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的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失利,没法进入重点中学就读的,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低,对文化基础课不怎么感兴趣。如果不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灵活些,不在教学内容
方面有所创新,不把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是很难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因此,善用和巧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化资源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善用校园文化提高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3.1 运用校园资源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育课教材的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教学方法简单,容易导致学生对德育课失去兴趣而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对于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非常关键。校园文化内容广泛,善用活用合适的校园文化题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化被动为主动,以“我愿学,我想学,我要学”的状态进入课堂,课堂就格外有气氛。
例如:我校行政领导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都会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讲话内容很广泛,或是学校重要决议重大事项,或是进行校史时事热点教育等。有一次升旗仪式结束我刚好要在机电班上《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1课第二框“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学习新课前,我让同学们回顾刚才学校领导关于钓鱼岛撞船事件的讲话内容,并提出问题:钓鱼岛有哪些战略价值?我国政府对撞船事件的态度是怎样的?这种态度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迅速提高课堂注意力,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文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3.2 关注学校热点,培养学校认同感
如果一个学生对校园大事不闻不问,不理不睬,那很难相信他会关注国家大事。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善用和巧用校园中发生的热点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作用不可忽视。
在学习《哲学与人生》第5课第一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领会这一哲学观点,创设探究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搜索并整理出我校的发展史,包括文字和图片等形式;同时通过访谈的方式,采访至少一位曾在本校读过书的长辈,采访内容包括以前的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对现在学校变化的看法。在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后,结合发展观点进行分析总结。通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形式,学生理解了发展观点,也认识到学校的历史变迁,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3.3 以学校为平台,倡导体验式学习方式
体验式学习集知识、实践与反馈为一体,是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实践出真知”。同学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会加深他们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应积极地以学校为平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展,多参与、多体验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第二框“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时,我就结合全校师生为我校两位患病教师捐款一事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分组深入社区,了解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摸清两位患病老师的治疗过程和治疗费用。在下一节新课前各组长汇报情况,并引导学生得出“参加医保,病有所医”这一结论。在教学中应多点采用此类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现实生活、探究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3.4 体味校园文化,塑造健全人格
德育课教学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懂与不懂,会与不会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善与恶,利与害、信与不信、愿与不愿等情感态度观念问题。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反思生活,感悟生活,对一定社会思想道德进行认同、筛选、接纳,将其纳入自己思想品德结构中,变成自己思想情感行为的内在力量,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和素质,实现知、情、意、行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素质。
例如:我校会定期组织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讲座,在学生听完了感恩教育的报告会后我提出探究问题“李强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这样做值不值得”,“他为什么能获得尊重”,要求结合《哲学与人生》涉及的人生观、价值观内容撰写感想。
总之,校园文化遍布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文化蕴涵深层的价值体系和做人的道理,学生作为生活在校园中的个体,只有懂得反思校园文化,才能在心智上受到启发,而且更容易从感情上引起共鸣,塑造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 廖宴琴.活用、巧用乡土文化资源创设有效哲学课堂,理念、行动、创新——走过新课程,2007年广州市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年会成果集.[2] 李正祥.如何有效实施综合探究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3] 林爱琴.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情景创设浅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第二篇: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
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
摘要:中职德育课不仅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它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纠偏的重任。但现实情况是:对好多中职学校而言,德育课是用来填空的;对教师而言,德育课就是照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对学生而言,德育课枯燥乏味,就是睡眠补充课或业余网络课。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职德育课教学工作实践,深深地感觉到必须加强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充分了解到:中职学生在以前的德育课学习活动中,更多的是为考试被动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至于它的趣味性,对成长和未来生活的有用性,几乎不曾涉及。这些中考失利的学生,带着这样的学习体验,进入中职学校后,不再面对考试的巨大压力,对德育课就基本是彻底放弃了,加上学校及教师的因素,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就自然很不理想。学生对德育课普遍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对待德育课的学习敷衍了事。教师没有因教而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学生没有因学而获得有效的成长和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呢?笔者认为,要切实加强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理性面对教材
笔者所在的中职学校,基本选用的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统编教材:一年级是《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与法律》;二年级是《经济政治与社会》和《生活与哲学》。这些教材的科学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它们都是通式教材,适用于所有的专业,而各专业将来所面对的职业对学生的要求有一些特殊性,自然使得教材的针对性受到冲击。作为德育课教师,不必机械的按照教材顺序一课不拉的进行教学,而应该在全面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面对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增、删、变、调,以保证学生学有趣味,学有快乐,学有实用。
二、全力提升教师
德育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教学能力与方法、人格魅力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就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这是进行有效性教学的基础和保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教师。
1.吸收和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学的总体规划布局,决定了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因此,教学理念是引领和指导教学改革的方向标。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首要的就是要学习和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实质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如教师要形成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让学生会学、乐学、体验成功的理念;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发展的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教、学、做
统一的理念;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注重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理念等。
2.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学设计是对一节课从总体上做出的安排、布局,涉及到理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和重难点,涉及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运用,涉及到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涉及到教学环节或步骤的设置,涉及到先进教学理念的贯彻,是教师教学准备充分与否的保证,是组织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因此,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环。
3.提高收集、分析、处理教辅资料的能力。
开展教学单纯依靠教材的内容是不足够的,还需要补充必要的课外资料或经典案例,以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趣味性和典型性,让教学内容更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多关注社会时政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功能,多阅读报纸杂志和课外资料。教师除了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外,也要主动地丰富课外知识,教师要是一条川流不息的知识河流。一个各方面知识都比较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能让学生信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很有必要提高收集、分析、处理教辅资料的能力。
4.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运用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教辅资料的呈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丰富了教学的手段。教师如能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必将会大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手段单
一、课堂气氛沉闷的不足,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主动掌握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自觉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运用的能力。
三、客观分析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有效性的归宿也在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而学生自身对学习的看法及理念直接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极大地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必须改变学生对德育课及德育课学习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改变学生对德育课及课堂学习的认识。
中职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以前的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上,认为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或空洞的说教,没有认识到德育课其实是一门促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是生动活泼地主动参与探究从而获得人生经验或指导思想的课程,是一门真实关注个人全面发展的学科。有部分中职生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被动听和记”、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究的低层次学习阶段,这也使得厌恶学习德育课的情绪加重。所以,要加强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扭转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和观念,培养课堂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2.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中职生大多都是中考的失利者,以往的学习经历留给他们更多地是挫折和耻辱,自卑感特别强。作为中职的德育课教师,首先要然学生有良好的自我认知意识,适度降低学习难度,让他们感受以前很少有过的成功快乐,笔者认为成功才真正是成功之母。另一方面,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分析发展的前景,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有学习的榜样;教师还可以积极与学生开展谈心对话,进行心理的疏导交流,使学生重拾信心。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又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投身到学习中来。笔者就有这样实践的成功感受:只要是笔者带过课的学生,不管自己记不记得,时隔多年,学生见面都会特别真诚的感激老师让他们在当年的学习中获得自信和快乐。
3.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中职生一般在学习上都表现不如意,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这增加了中职生的学习挫败感,使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笔者在教学指导中发现,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多地体现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如预习的习惯、主动探究的习惯、上课主动积极参与并作笔记的习惯、独立自觉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的设计,所以备课不仅要备“教”,还要备“学”。
4.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中职生在小学到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大多因为是学困生,或者是所谓的“双差生”,被打入另册或被边缘化。他们因为无奈而选择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逐渐形成自律自控能力差,敌视教师和课堂,上课习惯旁若无人的说话、睡觉、吃东西、玩手机、发呆,有的甚至几人一起玩扑克牌,这些问题不协调解决,课堂根本无法保证。更不要说什么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果断的手段及时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切忌体罚、谩骂、侮辱),让学生专心上课,这是提升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四、灵活掌控课堂
中职德育课教学,不像初中或高中的政治课教学,有严格的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要求,有严密的知识逻辑思维要求,必须围着考试大纲转,不得稍有差池。中职德育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书本知识,更多的是进行思想行为的引导,更多是为企业或事业单位培养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合格劳动者做准备。教学要求的不同,自然的,课堂情景也各异。中职学生的德育课堂,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心理体验,关注的是学生的情绪变化。面对一个问题,可能学生会激烈讨论,各抒己见,不是容易收放自如的。那么就放开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及时引导就好。笔者在一次德育课上,就遇到过这种情形:课堂讲解的是《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礼仪部分的内容,为更好地让学生明白文明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笔者谈到一起发生在杭州的刑事案件:一位女大学生因说话过于尖刻难听被出租车司机掐死并抛尸。案件讲完后,学生热烈讨论,教室闹成一团,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这时候如果武断叫停,大家一定会意犹未尽,后面的教学根本不能正常进行。索性放开了,让他们去喊,去争,只是适时地给予引导。虽然表面上教学的所谓任务没有完成,但学生却真正获得了很多。因此,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运用智慧,及时观察学生的课堂动态,灵活掌控课堂,才能真正收获实效。
五、积极链接社会
中职教育不是培养研究人员,而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实用的技能型人才。他们一毕业立即就要走上工作岗位,这就要求他们和社会随时保持零距离接触。中职德育课教学,当然要时刻把握社会脉搏,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了解社会对职业者的素质要求。实践性教学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笔者在教学中,主动运用学生的见习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等实践机会,让学生谈感想,说体会,教师结合课本知识客观的给予分析和指导,使教学收到实效。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以宪法、民法和刑法为基础,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我们可以邀
请一些法官和律师给学生做报告,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热点和疑难的法律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律专题录像片,或举办模拟法庭,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可以结合学生的短期工作实践,了解法律尤其是《合同法》、《劳动法》对保护他们权益的重要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监狱、劳改农场等地参观调查,提高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等等。
中职文化课的身份确实尴尬,但又不可或缺。德育课的教学更是任重而道远,因为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往往是说易做难。因此,中职德育教师必然要不断进行研究探索,不断提升德育课的教学有效性,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让德育课成为最有价值的课程之一。
参考文献:
[1)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6.
[2]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
[4]余文森,林高明,陈世滨 编著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
[5]钱可铭.论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的优化[J].教育学术月刊,2008,(7).[6]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
第三篇: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探索
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探索
【摘要】《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有效性教学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认真总结2001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意见》要求德育课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然而,据调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德育课存在课堂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的现象。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一、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强调教学的生活化,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正如陶行知所说:“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德育课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内容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被理解和接受,只有和生活结合、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做生活中真正的有心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生活,引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在讲授《项目三人生重知己万里同一乡》这一课的介绍礼仪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他的做法,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做法进行点评。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德育课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还能更好地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去,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比如,我在讲授《会面礼仪》时,每组选两位同学扮演我指定的角色表演握手礼,其他同学仔细观看并发表意见。整堂课师生始终置身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要考虑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创设的情境已游离于教学之外,只追求表面形式,那么就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探究活动。“所谓探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学习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依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以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因此,我都会用好每一课的“事实聚焦”实施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培养学生了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请一位学生给其他同学讲述这个案例,其次,我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再次,选一位代表发言,最后,我总结学生的合作探究结果。通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塑造完善健全人格,提升人文素养,达到教学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有效结合。
四、引导课堂自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人人有独创性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恒心、一丝不苟等闪光点要给予必要的尊重,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课堂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项目三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如何进行校园生活规划,然后我再对学生的规划进行点评。同时,我还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的教育观来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去做学习的主人,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健全的人格,具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与职业相匹配的良好职业道德习惯和科学文化技能,有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强烈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等。
参考文献:
《探究性学习》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陆璟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今日中国教研(2008-5)
《教育部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出台》教育部网站
《引生活之源活课堂之水—— 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初探》云和职技校风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12月10日颁布执行
张清
第四篇:加强学校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
加强学校管理 提高教学有效性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新课程实施为背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教科研为先导,注重实效,大力推进教研教改,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建立有效教学理念,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现时全民上下更关注的是教学的有效程度,即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者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标准。
目前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有来自学生的,也有社会的大环境大背景,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更有自身的原因:教师的师德修养的不足;专业素养缺乏;教学能力欠缺,都阻碍了其教学的发展。
新课改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一、实施目标
1、明确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牢固树立“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有效教学基本要求。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鼓励教师自主发展。
3、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最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引导教师从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入手,立足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向教研要质量,以教改求发展。
4、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探求目标多元、兼顾个性、方式多样的多元评价体系。
5、建立有效的常规管理制度,强调以“学习型组室”的创建和团队构建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二、具体工作
1、加强学习、统一认识、更新观念。
(1)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边学习,边研究,边提高;切实转变教育思想,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
1(2)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实现教师与学生同时发展与提高,使教师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伙伴”。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1)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有效运行机制。通过干部值勤制,及时了解情况,保证教学过程在有序中追求有效,做到五落实,即:计划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考评落实,效果落实。
(2)强化对教学环节的督查与指导。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各个教学常规环节的检查、督促、指导,采用随机抽查、个别检查、全面普查等方式,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总结,坚持把教学管理过程落实到位;继续施行“中层干部与教研组、年级组挂钩”。加强随堂听课,并以此实现对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的全面了解与指导。(3)强化教学质量监控。要建立教学质量过程性、诊断性分析制度,通过抽测、质量分析的手段及时了解班级教学质量情况,帮助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教学质量均衡发展。
3、务实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科研引领的有效性
树立“科研从教学中来,科研服务于教学”理念,进一步端正思想,寻求指导,强化规范,努力提升教育科研对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
要进一步浓厚科研氛围,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关注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能力的提升。要按照需要性、可行性原则,积极申请各类课题的立项研究,对已立项的各级课题,要加强过程研究与管理,注意资料收集与整理,建立健全“开题会议”、“课题组成员月例会”、“结题会议” 等制度,将每个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争取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出现。
三、组织实施
1、学校有主题。学校根据教学行为的表现形式、策略,每学期确立一至两个项目作为校本研修的主题,形成校本研修系列。
2、教研组有课题。发挥教研组开展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教研组结合学科的具体特点,确立一项研究课题,开展校本研修。
3、课堂有体现。充分利用随堂课、组内研讨课、学校公开课、骨干展示课和教学评优课,开展围绕研修主题的说课、评课活动。
4、学期有推进。分阶段推进,每学期重点推进一至两个项目,每个主题分四个单元逐步推进:①专题报告②教学实践③中心发言④总结交流。
四、重点抓手
有效的教学最终还是通过有效的课堂行为得以实现,关注课堂,聚焦课堂,以 “强化备课、优化上课、淡化补课” 为宗旨,以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益为根本,通过专题研修,层层递进。让新教材、新思路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1、“专题式”研修——优化课堂教学 1)以“教学设计”为专题
结合我校龙头课题,请专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专题讲座,在讲座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规范的课堂教学设计。
2)以“课堂教学案例”为专题
在“教学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实施开展“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首先在讲座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化解等进行思考,然后完成一篇规范的课堂教学案例,从而更深层次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以“育德能力”为专题
开展以创建“学习型”教研组室为切入点,学习洋思教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形成教化、感化、强化的教学理念,使教师明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只有不断帮助教师提高育德能力,教师最终才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以行动来保证学困生学有所得,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补缺、补差,分层作业,对初三250分以下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承包制”,确保面批面该,有效提高,以无私无畏的师德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系列化”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从听课、评课到说课再从说课、听课、评课到课堂教学大奖赛。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系列,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1)立足本校资源,分享市区优质资源
A.明确学校干部职责:A.每周中层干部集体调研听随堂课课1—2节;这1—2节课尽可能是同一年级、同一课题;要求调研听课是常态课(不事先通知),对上课教师进 3 行有效的评议、研讨、分析。
B.以校骨干教师示范课为切入点,请来区兄弟学校的资深教师参与教学研讨;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在听课中注重把自己或别人课堂上生动有趣,互动活跃的情况记录下来,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自己的有效策略。
C.教师间以“同教材公开课”来探讨教法,相互启迪。通过举办“延吉初级星光杯”教学大奖赛,从备课组说课竞赛,到全校的说课决赛再到最后的课堂教学大奖赛形成一个系列。教师共同参与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讨。
2)构建多元的课堂评价系统,提高教学有效性
(1)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价,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有效课堂评价体系。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方法是以A、专家的点评; B、邀请兄弟学校的领导和专家来校参与课堂教学评价;C、采用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D、学生对老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E、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这些评价促使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好自己的学生,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
(2)建立有效的教学反思机制。
学校要积极引导并大力推行教后反思,教师要将反思内容及时记载到备课本上,每学期要写一份教学反思报告,学校每学期要对教师的教学反思笔记进行一次展评,评选优秀的教学反思笔记和教学反思报告。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要加强教研组内的学校层面和校与校之间的互助互动式反思,通过多层面的交流升华,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需要我们学校管理者、一线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追求,使其能发挥真正的效益。
童庆
2009年10月
第五篇: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
5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
答:个人认为首先是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修养,真正做到专业问题学生有问,教师必能回答。只有这种能力,才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底气。教师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收放自如,从而散发出的强烈的自信。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个“高手”是个“能人”。是他们信服老师听从老师的第一大前提!才会在心理有所信服,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都有这种评价!他们觉的不管我学不学,老师水平高,就是对学生的重视,才值得学生信服。然后才是课程体系、课堂管理、教育方法等因素。课程体系就是,我们所开设的课程是不是学生喜欢的,是不是能给学生学习本课程提供一个强大的说法。是不是能的到学生的认同,比如开设《计算机基础》课学生就知道这是一个基础学科,学习好了能更好的操作计算机,以后的工作中会用到其中的知识。而开设《计算机语言》课程学生可能就觉得这门课程不好学,学了也没用,以后也用不到。这种课程,在其设计开设的时候,就要更多的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怎么让学生接受这门课程。想象一下学生心理觉的没用,怎么可能好好学习这门课程。课堂管理。一门课程在一节课45分钟的教学中,学生有多长时间的热情是用来学习的,这种学习热情又能维持多长时间。我认为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如果传统的45分钟学生普遍觉的墨迹,觉得漫长,觉得厌烦。那么学生肯定不能喜欢学习。需要科学的安排45分钟也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比如。课前10分钟一些行业内的趣事,展望,新闻可以讲解,比如计算机类的讲一下机器的主流配置,什么硬件涨价等。中间25分钟是学习知识的时间。最后10分钟大家讨论一个问题啊,评论一下时事啊。最后就是教育方法,不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觉得学习不那么难才能更有信心去学。比如上课的时候可以,情景式教学,细化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的知识量控制的很小,积少成多。比如《计算机基础》课让学生一节课就掌握文件夹的复制、删除、新建3个操作。不加别的内容,让学生跟得上有成就感,才能继续学习。总之要先从学生的心理下手,让学生心理接受了。而不是逆反,放弃。就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