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统一征地管理办法(试行)
总则
第一条为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重点工程和我市城乡建设用地,改善我市投资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范围内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除按法律规定可以办理使用手续外,都必须依照本《办法》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家所有。
第三条征用土地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家所有土地的行政措施,由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市国土资源局作为市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本市范围内的土地实施统一管理、统一征用、统一供地。市统一征地办公室(简称市统征办)具体负责政策指导,承办相关事务。其他单位、组织、团体或个人未经市统征办许可(委托)均无权代表政府实施征地。
第四条征用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办理征地手续。
征地补偿
第五条征用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市人民政府在被征土地所在的镇(乡)、街道或村(组)予以征地公告,被征地单位应按公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市国土资源局在征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拟订征地安置补偿方案,并予公告。市统征办按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支付征地费用。
第六条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地面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第七条土地补偿费是国家对被征地单位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损失的一次性补偿,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八至十倍。征用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参照耕地补偿标准。具体根据被征土地的区域位置分别核定(详见附表一、二)。
第八条青苗补偿费是国家对被征用土地当季作物损失的一次性补偿,归青苗所有者所有。
本着“有苗补偿、无苗不补”的原则,参照前一年当季作物产值,给予适当补偿,补偿标准见附表三。抢种的作物和苗木不予补偿。土地征用后种植的作物不予补偿。
第九条地面附着物补偿费是国家对被征用土地上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或迁移的补偿,及对被征用土地上树木损失的补偿。
⑴被征土地上涉及房屋拆迁的,实行迁建安置或调产安置。具体按《桐乡市征用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暂行规定》执行(见附件一)。
⑵被征土地上基础设施、地面附着物由开发用地单位迁建、新建恢复使用的,不作补偿。其他构筑物需要补偿的,按规定标准补偿(见附表四)。
⑶被征土地上树木损失的补偿标准见附表五。
⑷被征土地上电力、通讯、军用等线路由开发用地单位负责迁移。有线电视、广播、自来水等管线按征地时成本价补偿或由开发用地单位恢复。
第十条安置补助费是对被征用土地的农业人口的生产和生活给予的经济补助,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⑴市区(包括龙翔、凤鸣街道)城建规划区内,因征用土地而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其他农业人口,按照“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社会统筹保险”的原则进行分流安置,具体按《桐乡市征用土地人员分流安置暂行规定》执行(见附件二)。
⑵镇(乡)城建规划区内,因征用土地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主要以货币方式安置,严格禁止安排商住房用地的安置方式。安置补助费标准按该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计算,最高不得超过十五倍。各镇(乡)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也可参照上一款办法执行。
⑶其他区域内,征地安置补助费标准按该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四至六倍计算。
⑷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十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增加安置补助费,但二项总和最高不得超过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市统征办隶属于市国土资源局,具体组织实施全市土地征用中的征地调查、拟订征地方案、上报审批、征地公告、征地补偿等征地事务。
第十二条市发展计划局、市国土资源局每年年底组织各镇(乡)、街道、部门对下一年度的建设用地项目进行预报,根据用地预报和年度用地指标情况,编制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第十三条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发展计划局、市规划建设局等部门根据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对所有征用土地意向进行预审。符合条件的给予分期分批办理征用手续。对擅自洽谈用地的,一律不予安排用地指标,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征用上报审批手续,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其相关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市统征办统一实施征地工作,采取区域性征地与带项目征地相结合的方法,在征地政策统一的前提下,指导、监督、委托被征地镇(乡)、街道开展征地的前期洽谈等工作,各开发用地单位密切配合。
第十五条征地专项资金由市财政拨款和开发用地单位预付款组成,预付款按征地调查的征地成本缴纳。市统征办在资金到帐后办理征地报批手续。
第十六条各镇(乡)、街道负责本区域内土地征用的前期洽谈工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做好被征地村民的思想工作,配合市统征办和当地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征地调查、补偿统计等工作,负责征地补偿费的保管、使用,落实安置人员名单;市有关部门根据征地工作的需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市统征办根据市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与被征地单位签订征地协议。
第十七条因建设需要依法征用土地,被征地单位应当自觉服从,不得阻挠。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市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阻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由市国土资源局责令其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由市国土资源局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其他规定
第十八条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加强对土地补偿费的管理,定期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公布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有权对土地补偿费的使用情况提出质询。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予以监督。
第十九条被征地镇(乡)、街道、村因开展征地工作造成误工等,应给予适当补助。补助标准为:市本级规划区范围内每亩3000元,中心城镇和龙翔、凤鸣街道每亩2500元,其他镇(乡)每亩2000元。补助经费在市统征办验收后支付给镇(乡)、街道。
第二十条计税耕地经批准征用后,被征地单位的农业税由市财政局在下年度核减。
第二十一条符合预撤销建制条件的村、组,在耕地被预征用后,由所在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同国土、公安、劳动等部门对被征地单位进行审核,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预撤销建制,村民的农业户口就地转为非农业户口,其余零星土地、宅基地收归国有(见附件三)。
凡已符合撤销建制条件但尚未撤销建制的村、组,必须予以撤销。
第二十二条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征地补偿标准按《桐乡市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征迁补偿政策处理实施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市区城建规划区内,在本《办法》实施前已作过商住房用地安置,但尚有部分土地未被征用的村民小组,在涉及征地时,统一由土地估价机构对已安置的商住房用地进行价格评估。评估地价高于养老保险安置费用的,由农户自行决定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并自理费用。评估地价低于养老保险安置费用,若该农户要求参加养老保险的,差额部分由政府给予补助;农户不愿参加养老保险的,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前提下,差额部分政府不再予以考虑。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执行。2000年1月10日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桐乡市统一征地补偿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附表一:二〇〇二年前三年耕地平均年产值
附表二:不同区域土地补偿费标准
附表三:青苗补偿费标准
附表四:其他构筑物补偿标准
附表五:树木补偿标准
附件一:《桐乡市征用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暂行规定》
附件二:《桐乡市征用土地人员分流安置暂行规定》
附件三:《桐乡市征用土地预撤销建制暂行规定》
附表一: 二〇〇二年前三年耕地平均年产值
土地类别 年产值(元/亩)备注
水田、旱地 1200 1.产值以市统计局统计为准2.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参照补偿
附表二:不同区域土地补偿费标准
征地区域 土地补偿费标准(倍年产值)备注
梧桐、崇福、濮院城建规划区内 9-10
乌镇、石门、洲泉、大麻城建规划区内 8-9
其他区域 8
附表三:二〇〇二青苗补偿费标准
类别 标准(元/亩)备注
早稻 400 在成熟期每亩加30%
晚稻 550
单季稻 700
大麦 250
小麦 300
油菜 300
蚕豆 200
黄豆 400
榨菜 600
菊花 500-1200
烟叶 500-1000
瓜类 500
其他经济作物 200-1500
附表四:其他构筑物补偿标准
类型 单位 标准 备注
村级水泥道路 元/平方米 25-3
5砂石道路 元/平方米 8-10
水泥晒场 元/平方米 20
线杆 元/档 800-1000 三相四线制农用线
水闸 元/座 10000-20000
机埠 元/座 10000-25000 标准排灌机埠迁建费
涵洞 元/个 2500
硬化渠道、涵管 元/米 30-6
5块石帮岸 元米 150-200 以长度计算
附表五:树木补偿标准
树木名称 补偿标准 备注
成片园地 1000-2000元/亩 也可一次性按600-2000元/亩成片直接处理到村民组。
果树 种植1-2年每株补偿2-10元;始果期-盛果期每株补偿10-60元
葡萄树 种植1-2年每株补偿4-10元;始果期-盛果期每株补偿10-50元
水杉、池杉、落羽杉 小树每株补偿1-5元;胸径8公分以上每株补偿6-20元
观赏树木 胸径小于8公分每株补偿5-10元;8公分以上每株补偿10-50元
其他杂树 胸径8公分以下每株补偿1-5元;8公分以上每株补偿5-1
5附件一:
桐乡市征用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征地房屋拆迁管理,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征地房屋拆迁,是指在本市市区及各镇(乡)、街道城建规划区内,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有土地所涉及的房屋拆迁。
第三条市国土资源局是本市征用土地房屋拆迁的主管部门。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公安、建设、电力、广电、电信等部门协同做好拆迁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拆迁当事人,是指征地拆迁实施单位与被拆迁人(户)。
征地拆迁实施单位是指市国土资源局许可的征地拆迁事务机构、土地开发建设机构或建设用地单位。
被拆迁人(户)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合法所有人,以土地使用证确认房屋所有人(户)。
第五条征地拆迁实施单位应当依照本规定,对被拆迁人(户)给予合理补偿、妥善安置,被拆迁人(户)应当服从城市建设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六条征地房屋拆迁实行拆迁许可证制度。征地拆迁实施单位应持下列材料,向市国土资源局申请拆迁许可证:
㈠ 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或其它证明文件;
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
㈢ 反映房屋现状、确定房屋拆迁范围的用地红线图;
㈣ 拆迁方案(包括拆迁范围、拆迁对象、安置地点、拆迁期限及拆迁补偿款核算办法等);
㈤ 有关银行出具的已专项收存申请拆迁补偿款总款80%以上的资金证明;
㈥ 征地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第七条经审核同意发放征地拆迁许可证后,市国土资源局应当将征地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范围、搬迁期限等予以公告。
拆迁许可证的有效日期为六个月,超出规定时间仍未完成拆迁任务的,应当在期满前十天内向原批准部门申请续期。
第八条征地拆迁实施单位根据拆迁管理部门发布的拆迁公告,在拆迁地段公布有关签订拆迁协议的时间、地点、停电、停水时间等拆迁事宜的通告。
第九条在实施房屋拆除前,征地拆迁实施单位与被拆迁人(户)应当按照本规定签订拆迁协议。拆迁协议包括:拆除房屋的结构、建筑面积、补偿办法、拆迁期限、安置方式、过渡方式、违约责任及拆迁当事人认为需要订立的其他条款。拆迁协议应当送拆迁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被拆迁人(户)的房屋实行迁建安置的,由征地拆迁实施单位支付迁建补偿费用。被拆迁人(户)在规划的居民新村内使用原本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的,按规划自行建房;被拆迁人(户)在规划建房处如没有原本集体组织土地的,可进行等面积置换,或支付相应的补偿费用。
第十一条实行迁建安置的原合法房屋拆迁补偿,以房屋重置价核算。(具体标准见表一)。
第十二条迁建安置用房按下列规定办理:
⒈ 征地拆迁实施单位负责迁建用地的通水、通电、通路和场地平整,或支付相应的建设经费;
⒉ 征地拆迁实施单位根据依法认定的原住宅用房建筑面积,按相应的拆迁补偿标准给予被拆迁人(户)迁建补偿费;
⒊ 被拆迁人(户)在规定的拆迁期限内自行拆除房屋,旧料归被拆迁人(户)所有;逾期未拆除的,依法拆除。
⒋ 迁建安置用房的建房条件和用地标准,按《桐乡市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暂行规定》执行,但耕地被全部征用的村民集体的被拆迁人(户),其迁建房用地只享受生活用地,不享受生产用地。新区建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放样、统一施工、统一配套的自建方式。
第十三条耕地被全部征用的村民集体的被拆迁人(户),经申请可以实行调产安置。由征地拆迁实施单位统一建造的住宅用房,作为产权调换用房,安置被拆迁人(户)。
已进行调产安置的被拆迁人(户)不再另批宅基地。
第十四条实行调产安置的建筑面积(以下简称安置面积),根据经拆迁人依法认定的原住宅用房建筑面积(以下简称原面积)和原所有人农业常住户口人数,按下列安置标准确定:按人均建筑面积三十平方米给予安置;被拆迁户总建筑面积低于五十平方米的,可按建筑面积五十平方米安置。原系独生子女的,在计算安置时,可增加一个安置人口。
第十五条实行调产安置的原住宅房屋按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上浮百分之三十补偿(见表一)。
第十六条调产安置新房价格结算办法为:
⒈ 安置面积未超过安置标准的,原面积内的新房按安置标准价格结算;超过原面积的部分按安置房成本价格结算。
⒉ 安置面积超过安置标准的,在原面积以内的,安置标准以内部分按安置房标准价格结算,超过安置标准部分按安置房成本价格结算;超过原面积的部分按商品房价格结算(见表
二、表三)。
第十七条被拆迁人(户)的其他附属设施不计入被拆迁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拆迁人一次性给予经济补偿(见表四)。
第十八条在拆迁公告规定范围内的各类违章建筑及临时建(构)筑物,必须在规定拆迁期内无条件地自行拆迁,不予安置补偿。
第十九条因拆迁搬家,征地拆迁实施单位付给被拆迁人(户)搬家补贴费,每户一次性补助三百元;需要被拆迁人(户)自行临时过渡的,若被拆迁人(户)自行解决周转过渡房,征地拆迁实施单位应付给被拆迁人(户)临时过渡补贴费;按时或提前搬家拆迁的,给予旧房每平方米十元以下的奖励。
第二十条征地拆迁实施单位与被拆迁人(户)对拆迁补偿金额、安置地点及面积、搬迁期限和过渡方式等方面有争议,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通过诉讼解决。
在诉讼期间如征地拆迁实施单位已按规定给被拆迁人作了安置或者提供了周转用房的,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第二十一条因土地征用涉及非村民所有的住房或其他需要拆迁的房屋,实行货币安置。具体标准参照拆迁私有住宅房屋补偿标准给予适当补偿。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自2002年7月1日起执行。
附:征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等(表一~表四)
表一
征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类别 结构、等级 标准(元/平方米)备注
楼房 砖混一等 280---320 按建筑面积计算
砖混二等 260---300
平房 砖混 180---220
砖木一等 120---170
砖木二等 100---140
表二
调产安置新房计费标准
计费标准类别 单价(元/平方米)层次差价(元)
底层车库 一层 二层 三层 四层 五层 备注
安置标准价 420 自行车库400元/平方米---------------
新安置房成本价 760-30 30 90-90 四层标
新安置房成本价 760-20 10 90 70-150 五层标
商品房价 市场评估价---------------
表三
新房价格结算标准
安置面积≤原面积 安置面积>原面积
安置面积≤安置标准 标准价 成本价
安置面积>安置标准 标准内部分以标准价计算标准外部分以成本价计算 商品房价
表四
房屋拆迁附属物补偿标准
序号 项目 单位 单价(元)备注 电话移机费 只 108有线电视费 户 100坟墓迁移费 穴 100-150简易房平方米 30-60简易阁楼平方米 20-70简易围墙 米 1
自建水井 口 100-200灶头 每眼 50普通水泥场地平方米 20道路、承重水泥场平方米 30分体式空调移机费 只 150窗式空调移机费 只 50茅坑、化粪池 只 150河埠 座 200水电一次性补助 户 500
附件二:
桐乡市征用土地人员分流安置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积极稳妥地做好征用土地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区(包括龙翔、凤鸣街道)城建规划区内,因征用耕地而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其他农业人口(以下简称征地人员)。其他镇(乡)城建规划区内新征用土地需安置的“农转非”征地人员有条件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分流安置人员均实行户口“农转非”。劳动部门为身体健康的劳动年龄段征地人员(不含在校学生)办理《征地人员手册》。按照“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统筹社会保险”的原则进行分流安置。
第四条男年满16周岁以上至45周岁,女年满16周岁以上至35周岁年龄段的征地人员采取以下途径分流安置:
1.领取自谋职业安置费每人8000元,并享受向市社会保障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社保中心)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从年满16周岁起计算,按其在农村实际劳动年限,缴纳养老保险费,最高为15年。
就业后,单位或自行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年限与征地时给予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年限可连续计算。
社保中心为征地人员设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按规定发放养老金;缴费满15年的,按月发给,直至死亡,死亡时发给丧葬费,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不满15年的,个人帐户储存款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2.愿意一次性货币安置的,可领取安置补助费每人10000-12000元(16、17周岁10000元/人,18周岁以上12000元/人)。
3.市职业介绍机构积极向用工单位推荐,为征地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市职业培训机构对要求就业者进行择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以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力。征地人员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用工要求,在劳动力市场中主动竞争择业、自谋职业。
第五条男年满45周岁以上,女年满35周岁以上至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年龄段的征地人员,可选择以下途径安置:
1.一次性为其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费,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在法定退休年龄前,每月发给生活补助费100元,由就业管理服务处发放。
2.愿意一次性货币安置的,可领取安置补助费12000元。
第六条男年满60周岁以上,女年满50周岁以上征地人员,可选择以下安置途径:
1.为其向市社保中心一次性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统筹费,然后以最低基本养老金生活保障标准按月发给养老金。
2.愿意一次性货币安置的,可领取安置补助费10000元。
第七条年满16周岁以下人员,一次性发给安置补助费6000元。当到达法定就业年龄或毕业后,即作为城镇新生劳动力自主择业。
第八条征地人员按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日期确定其实际年龄,三个月内享受有关经济待遇,或按统征办和被征地单位商定的日期执行。
原系本村(组)的现役军人,劳教、服刑人员,回原籍后参照本规定进行安置。
第九条征地需安置的人数,由市统一征地办公室按征地量及人均耕地量核定,历次征地时已付安置补助费的,不能重复安置。需分流安置人员由被征地村(组)确定,各年龄段人员安置比例要适当。被征地村(组)的耕地量和人员依上一年统计年报及户口册为准。
第十条征地人员的代理服务费按每人1000元标准由征地单位缴纳,主要用于办理“农转非”手续、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劳务代理、档案保管、其他各种手续等费用。
第十一条征地人员分流安置所需费用,由市统一征地办公室在征地成本中按实结算,一次性转入就业管理服务处,实行统一管理、统筹使用、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市就业管理服务处在收到征地人员名单和所需费用后,会同相关部门给予办理“农转非”等手续。征地人员在次月享受有关经济待遇。
第十三条征地人员分流安置费用,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筹管理,市就业管理服务处具体负责征地人员的择业指导、就(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业推荐、保险统筹费收缴、生活补助费的发放及咨询服务等工作。国土、公安、粮食、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及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要共同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第十四条各街道办事处、镇(乡)政府、村委会要积极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做好思想工作,保障统一征地的顺利实施。
第十五条本规定实施后,任何单位不得以安排商住房用地作为征地安置途径。须拆迁的农民住宅安置在统一规划的农民新村或住宅小区内。
第十六条本规定所述耕地含其它农用地。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2002年7月1日起执行。
第十八条本规定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令第676号)、《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和《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建〔1993〕784号)等有关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绿化是指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植树、种草、栽花、育苗、园林设施建设及其管护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
第四条城市绿化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行政手段与经济、法律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镇人民政府及其他组织应当组织本部门、本单位和本辖区适龄公民,按照《甘肃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7号)的有关规定参加义务植树劳动。
第六条城市中的公民有权制止、检举、揭发损坏花草树木、绿化设施及园林景观的行为。
第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认建、认养和以投资、捐资等形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
第八条对在城市绿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
第九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大力开展城市绿化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社会效益和绿化水平。
第十条城市绿化建设应当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其它公共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第十一条市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全市的绿化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园林绿化部门。
市园林绿化管理局为市园林绿化部门,主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化工作。
公安、综合执法、环卫、建设、规划、环保、房管等部门,按照职责范围配合市园林绿化部门做好城市绿化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鼓励沿街各单位和商业网点在门前设置花箱、花盆和花架等,进行摆花造景,对门前进行美化。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十三条市园林绿化部门应与建设、国土、规划等部门密切协作,按照《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共同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各驻嘉单位和部队应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中长期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四条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结合实际,合理设置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各类绿地指标不能低于国家园林城市规定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最低标准。
第十五条城市各类绿地的规划建设,应当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分期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国家设计、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六条城市绿地建设责任分工:(一)城市规划区内公共区域的各类绿地由市园林绿化部门负责组织建设;
(二)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区绿地和各类开发住宅区绿地由建设单位依据相关规划负责建设;
(三)单位附属绿地由该单位负责建设。
第十七条各有关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负责本单位管界内防护绿地的绿化建设。
第十八条绿地建设单位,要加强引种驯化,培养优良品种,逐步提高城市绿化苗木自给率。
第十九条市园林绿化部门应制定城市绿化用水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收集雨水进行灌溉。
第二十条城市绿化工程的设计,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设计方案应当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充分体现地域风格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
工程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时,必须有市园林绿化部门参加审查。
建设单位应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方案确需改变的,须经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二十一条绿化工程的施工,应当委托有相应能力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二条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开发住宅区项目,需要绿化的,其基本建设投资中应当包括配套的绿化建设投资,并统一安排绿化工程施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绿化任务。
第二十三条城市公共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绿化建设,应当以植物造景为主,选用适合本市自然条件的花草树木,并适当配置水、石、雕塑等景观,乔灌林种植比例要协调。
第二十四条绿地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庭院绿化,加强对庭院绿地的养护管理,建立和落实管护责任制,保证绿化成活率和保存率,保障植物生长茂盛,无缺株、无病虫害,树冠完整美观,草坪修剪整齐,花丛花坛无杂草,园林设施整洁、完好无损。
第三章保护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地养护和管理责任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城市规划区内公共区域的绿化,由市园林绿化部门管理;
(二)各驻嘉单位、部队及市属单位自建的公园及管界内的各类绿地的绿化,由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三)居住区绿地,由房管部门监督、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养护和管理,对无物业服务企业的,由社区组织产权单位、业主共同养护管理;
(四)城市苗圃、花圃、草圃等,由其经营单位管理;
(五)庭院内、房前屋后栽植的树木、花草、绿地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由投资人自行管理。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用地性质或者破坏绿地系统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水面和植被。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化用地,须经市园林绿化部门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占用的城市绿化用地,应当限期恢复、归还。
第二十八条砍伐城市树木,必须经市园林绿化部门批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二十九条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内开设商业、服务摊点的,应当向公共绿地管理单位提出申请,经市园林绿化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同意后,持相关部门核发的证照,在公共绿地管理单位指定的地点从事经营活动,并遵守公共绿地和相关部门的规定。
第三十条绿地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持花草树木生长旺盛及园林绿化设施完好。
第三十一条为保证各类管线的安全使用需要修剪树木时,应当经市园林绿化部门批准,按照兼顾管线安全使用和树木正常生长的原则进行修剪。施工单位应当在修剪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修剪费用由修剪单位承担。
第三十二条绿地管理单位应当做好管护范围内城市绿地、花草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对遭受意外伤害的树木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并查明原因和责任。
市园林绿化部门对绿地管理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并为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咨询和帮助。
第三十三条市农林部门应当做好城市规划区内的苗木、花卉、和种子检疫和病虫害监测预报及防治指导工作。严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苗木、花卉和种子调入或调出。
第三十四条在城市公共绿地内,禁止下列损坏绿地及绿化设施的行为:
(一)挖坑、采石、取土、搭棚建房;
(二)倾倒垃圾、污水,堆放物料、沙石、废弃物,焚烧树叶、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等;
(三)穿行车辆和停放车辆;
(四)放养家禽、家畜及宠物,种植蔬菜;
(五)在景观水体游泳、垂钓、捕鱼等;
(六)攀折花木、采摘花果、刻划树皮、践踏草坪、乱拴乱挂;
(七)损坏绿化护栏、花坛、坐椅等绿化设施;
(八)其他损坏城市绿地及绿化设施的行为。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及《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依法予以查处。
第三十六条工程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或者城市规划区内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风景林地和干道绿化带等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施工的,由市园林绿化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三十七条妨碍市园林绿化部门、综合执法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市园林绿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嘉峪关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未尽事宜由绿委成员单位协商解决。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2年,有效期满自动失效。
第三篇:xx市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
xx市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央、省、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切实规范村干部队伍管理,调动和保护村干部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小康农村的步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村干部,指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即村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第三条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村干部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承担主要管理职责,村党组织书记由市委组织部备案,村委会成员由市民政局备案。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宏观管理指导和检查督促。
第二章 干部选用
第四条选拔任用村干部的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群众公认,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廉洁自律。
2、工作能力强。具有带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和觉悟,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
3、作风民主,求真务实。能够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顾全大局,开拓进取,艰苦奋斗,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4、村干部任职年龄符合《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身体健康。
5、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中,妇女应有适当名额。
第五条 后备干部。
1、选拔与管理。村级后备干部的年龄一般应在30岁左右,文化程度应在高中(中专)以上。后备干部应在全体党员和广大村民推荐的基础上,经村党组织讨论提出初步名单,报乡镇党委审定。各乡镇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市委组织部备案管理。·
2、培养与使用。村党组织、村委会应注意给村级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安排他们参与村里工作,在实
践中锻炼成长,并依法选用。经选举产生的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成员中,没有35岁以下年轻干部的,乡镇党委可从后备干部中选配一名30岁左右的年轻同志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团支部书记,且不受村干部职数限制,待遇由市财政从市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六条 村干部选拔方式。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的选拔,必须严格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及“两推一选”的办法产生。届中村党组织书记出现空缺或不能胜任等特殊情况,乡镇党委可以调整任命。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第七条 备案管理。换届选举时,乡镇党委应将村“两委”班子的选举结果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届中需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的,由乡镇党委任前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第八条 村干部职数。每村“两委”总职数应控制在3一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广泛交叉任职,并兼任村民小组长,尽量减少职数。
第三章 教育培训
第九条村干部应积极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教育培训活动,采取政治理论教育、岗位业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带头开展经常性学习,加强“学习型”村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
第十条 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原则,乡镇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村干部教育培训职责。每年应对村干部进行轮训,年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对新任职的村干部,及时组织上岗培训。
第十一条 加强对村主职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训。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由市委党校和有关部门负责对村主职干部及后备干部进行培训;市委党校制定专门计划,每2至3年对全市村级主职干部进行一次系统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将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市委党校和有条件的乡镇应有计划地对村后备干部进行培训。3至5年内,要求每村至少有一名干部达到大专学历。
第四章 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 村党组织是村级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民自治是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的自治,党支部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
(一)村党组织书记主要工作职责:
1、宣传和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负责制定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带
领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帮助、指导农民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尽快改变本村面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2、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五好”目标,抓好本村党建工作,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努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负责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4、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带头做好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群众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5、负责村、组和村办企业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推荐、考核和监督管理工作。
6、领导村民委员会、村经济组织、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等组织,支持和帮助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7、维护本村社会、政治稳定,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村民委员会主任职责: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教育村民遵守和执行。
2、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执行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健全服务体系,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和协调工作,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生产、供销、信用、消费、合同定购等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3、依法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教育村民依法履行纳税、服兵役、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应尽的义务。
5、教育村民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6、负责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发展教育事业,普及科技卫生知识,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7、抓好综合治理,依法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促进村与村之间、村民之间的团结互助。
8、按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定,负责依法筹集生产资金和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所需费用,管理好本村财务,实行村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
9、召集和主持村民会议,执行村民会议决定和村规民约,及时向乡(镇)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要求和建议。
10、负责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
(三)其他村干部要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本村干部、群众的监督,按照各自分工认真履行本职工作,同时自觉接受上级组织的对口指导。
第五章 考核奖惩
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制定村干部考核办法,每年应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前,先组织村民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再对照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量化评分,并进行奖惩兑现。第十四条 考核的基本内容:
1、当年经济工作目标落实情况;
2、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
4、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廉洁自律情况;
5、乡镇党委交办的其它特殊紧急重要任务。
第十五条民主评议办法。民主评议大会由村党组织负责人召集,乡镇领导主持,到会村民代表必须超过村民代表总数的4/5。评议大会上,先由村党组织书记代表村“两委”班子进行述职,其他“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个人述职,然后由到会的村民代表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两委”班子集体及个人进行无记名投票,再由乡镇党委按优秀票计1分,称职票计0.8分,基本称职票计0.6分,不称职票计0分的分值,计算“两委”班子集体及个人的民主评议得分。其计算公式为:民主评议得分=(优秀票数×1十称职票数 ×0.8十基本称职票数×0.6)/总票数× 100。
第十六条 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对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工作目标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年初,各村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提出当年经济工作目标和兴办实事目标后报乡镇党委、政府,乡镇党委、政府原则上按基层组织建设目标(占20%)、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占2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占20%)、经济工作目标(占40%)四部分分村下达工作目标。各村将乡镇下达的目标按百分制分解到人,形成班子成员岗位工作目标并报乡镇党委、政府备案。年底,乡镇党委、政府组织专班对“两委”班子集体及个人的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
第十七条 考核结果运用。乡镇党委按民主评议得分占20%、责任制考核得分占80%的比例计算出村“两委”班子集体和成员的考核得分,再按考核得分确定考核等次。考核得分在90分及以上的为优秀,80分及以上的为称职;60分及以上的为基本称职,60分以下的为不称职。考核得分与村干部当年的绩效工资挂钩。考核等次作为评先表彰及村干部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全市每两年评选一次“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和“十佳村书记(主任)”,由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从村干部奖励基金中列支一定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十九条 积极开展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活动。凡被省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的,奖村党组织5000元;被宜昌市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的,奖村党组织2000元。奖励经费由市财政列支。第二十条 村干部评先表模对象必须具备称职以上考核等次,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党组织成员由乡
镇党委作免职处理,村委会班子成员依法罢免。对任职期间违纪违法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应依法对其作出免职处理,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被免职的村干部一律不得享受本办法中规定的退职待遇。
第六章补贴待遇
第二十一条 经选举产生的现职村、组干部补贴按市乡两级核定的标准,经乡镇处对其任职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后,予以发放。经费由市财政在转移支付经费中列支。有集体收入的村,村干部待遇可按照“ 通盘考虑、量入为出、兼顾公平”的原则,经乡镇党委批准,从集体收入中按一定标准适当给予补贴。一律不得用公款为现职村、组干部办理养老、医疗保险。
第二十二条 现职村、组干部的补贴按照职级挂钩、绩效挂钩的原则确定,由职务补贴和绩效补贴两部分构成。具体分配方案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根据实际制定。
第 二十三条退职村干部生活补贴的发放办法。
(一)补贴对象:对担任村组干部达到规定享受生活补贴年限(非因违法违纪、选民罢免等过错原因不再担任职务或辞职者),年龄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或虽未达到上述年龄但经县级以上人民医院鉴定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
(二)补贴标准:
1、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满20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1000元;担任村委会主职满20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800元;担任村党组织、村委会主职满15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400元;担任村党组织、村委会主职满10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200元。担任村党组织、村委会其他干部满30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300元;担任村党组织、村委会其他干部满25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200元;担任村党组织、村委会其他干部满20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100元。担任村民组长满30年(含任村干部转任组长)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200元。对以往因工作需要,由当时乡镇(公社、区)党委安排,从村干部岗位调任乡镇(公社、区)直属其他岗位工作,后又回村任职的退职干部,此段工作时间视为连续任职。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不足20年的,可将任职时间合并到任村委会主职中一并计算,按任村委会主职标准享受补贴待遇;按任主职计算,低于按任主职和副职合并计算标准时,按副职计算。
2、凡村组干部被省委、省政府以上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劳动模范的,在享受退职补贴时,按本人享受补贴标准的双倍计发。
3、1954年12月31日前入党,曾担任过村支部、村委会主职的,市财政每年补助200元;担任过村其他干部(包括村民组长)的,市财政每年补助100元;凡已享受退职补贴标准中第1款待遇的,不再享受此款之待遇。
4、原已由集体和个人按比例出资办理了养老保险的退职村干部,且已领取保险金的,不再享受上述各项待
遇。若到龄时领取的保险金低于本人应享受的上述补贴标准时,由市财政补足。
5、退职村干部不再采取一次性补贴安置办法。2003年12 月31日前已享受一次性补贴安置的对象,享受本办法规定的退职待遇时应扣除一次性补贴。
(三)发放方式:生活补贴方案由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申报,并通过党员大会进行公示,报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市委组织部门审批,财政部门发放。从2004年起,采取分发放的方式具体落实。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共xx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枝市发(1996)7号文件及各乡镇(处)有关退职村干部待遇发放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xx市旅游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旅游业的管理,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我市旅游业沿着健康的轨道迅速发展,根据《xx省旅游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业,是指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餐饮、住宿、购物、文化娱乐等的综合性服务行业。
第三条 旅游业是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确定的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市政府鼓励、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在投资、贷款、土地、税收、用工等方面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旅游业给予优惠支持。
第四条我市旅游业的长期、中期规划和计划,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 市政府对旅游业实行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市旅游局是市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业管理。
凡在我市境内的旅游经营单位,应当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其他效益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第七条 旅游资源开发实行总量控制,协调发展,市政府对旅游资源采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旅游资源的义务。
第八条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讲究效益的原则,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九条 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和设施,如饭店、游乐、商业服务、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和景区设施等,应符合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遵守生态与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土地保护等法律、法规规定,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擅自开发旅游资源,或者违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开发旅游资源。
禁止在旅游开发区、游览区内取土、葬坟、采伐林木、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
第三章 旅游经营与管理
第十一条 凡在xx市境内申请开办旅游经营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依法批准的旅游业经营者、组织机构和管理章程及有关批件;
(二)固定的旅游营业场所和必要的通讯设施与交通工具;
(三)与旅游经营和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数额和从业人员;
(四)经过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管理人员;
(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旅游业务经营范围;
(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具备上列条件者,依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持相关证件依法办理登记。
第十三条 市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旅游建设项目实行规划许可证制度。凡规划区内涉及旅游的建设项目,须经市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核发旅游规划许可证。未取得规划许可证的,市计划、建设、环保、国土等部门不给予办理立项、批建、征地等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市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旅行社实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制度和质量保证金制度,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未缴纳质量保证金的,不得经营旅行社业务。
第十五条 市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经营旅游业务的单位实行旅游定点资格认证制度。未取得旅游定点资格的,不得经营旅游业务。
第十六条 涉及许可证及涉外饭店的星级评定工作,由市旅游主管部门按权限负责实施,或者按规定报上级旅游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导游员必须通过全国统考,取得导游证书,并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
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服务公司等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实行岗位培训和资格考核制度。
第十八条 旅游价格和收费标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市旅游局和市物价局协调制定并监督管理。
第四章 旅游协调
第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保证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把促进旅游业发展措施纳入各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
第二十条 市旅游局应当与各有关部门建立协调制度。旅游部门应当向各有关部门通报旅游业情况,提出需要配合发展的要求;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旅游业发展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鼓励旅游业依法建立行业协会,协助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旅游经营单位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二条 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二十三条 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人身、财产的安全得到保障;
(二)要求旅游经营者提供有关服务内容、档次、费用标准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三)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及其所提供的服务方式和内容,并获得质价相当的服务;
(四)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
(五)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旅游经营者索赔;
(六)有权拒绝非法检查,并提出投诉;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四条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承担下列义务:
(一)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爱护旅游设施;
(二)尊重旅游地的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
(三)自觉遵守旅游秩序和社会公德;
(四)遵守旅游景区景点依法制定的管理制度;
(五)支付门票和其他有偿服务的费用;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有关义务。
第二十五条 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争议,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旅游经营者协商解决;
(二)向旅游、工商行政等管理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申诉或者投诉;
(三)有仲裁协议的,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经营单位或个人,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收入、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一)拒绝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擅自经营旅行社业务的;
(三)未取得旅游项目规划许可证,擅自兴建旅游项目的;
(四)未取得旅游定点资格证,擅自经营接待旅游团队业务的;
(五)未取得导游员资格证书和上岗证,擅自从事导游服务的;
(六)违反国家旅游服务规范,严重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一)涨价、削价、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
(二)超越业务经营范围的;
(三)向旅游从业人员给付回扣的;
(四)为卖淫嫖娼、赌博、吸毒、传播淫秽物品提供条件或知情不报的;
(五)造成旅游者食物中毒的。
上列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九条 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业务中私自收取回扣和索要小费的,根据情节轻重,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在xx市境内经营旅游业务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均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xx市旅游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统一征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82802
【发布文号】宁政发[1997]120号 【发布日期】1997-12-03 【生效日期】1997-12-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
统一征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政发[1997]120号1997年12月3日)
各行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宁夏回族自治区统一征地管理办法》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一征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征(包括划拨,下同)地管理,及时为各项建设事业提供土地,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下分别简称《实施条例》、《实施办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统一征地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需用土地时,由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管理职能的部门依法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有偿转为国有或将有关单位正在使用的国有土地及国有储备土地予以调拨的国家行政管理行为。
征用土地应当对被征地单位进行合理补偿。被征地单位应当服从国家需要,不得阻挠征地工作。
第三条 第三条 凡从事统一征地工作的单位及征地、被征地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主管统一征地管理工作,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所设的土地统征机构负责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统一征地的具体事务工作。
第五条 第五条 征用土地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征地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计划、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以及发展经济与稳定农业基础的关系。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原则上不得征用。确需征用的,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定办理。
第六条 第六条 任何用地单位或个人均不得直接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征地和议定征地费用标准。
用地单位或个人申请用地不得弄虚作假、化整为零。
第二章 征地方式
第七条 第七条 统一征地具体事务工作由统征机构采用承包方式进行。
第八条 第八条 统一征地方式主要包括:
(一)全包方式。即承包工作、费用和时间的方式,统征机构负责征地全过程工作,征地费用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经测算后由用地单位交付统征机构,由统征机构与被征地单位和有关单位结算,按照约定的期限,向用地单位提供土地。
(二)半包方式。即承包工作和时间,不包费用的方式。统征机构负责征地全过程工作,征地费用由统征机构按实际发生额计算,由用地单位直接向被征地单位及有关单位和个人支付,统征机构按照约定的期限将所征土地交付用地单位使用。
(三)单包方式。即承包工作,不承包费用和时间的方式。统征机构负责征地全过程工作,包括对拟征土地进行勘丈,对土地权属、地类、四至界限、地上地下附着物、产量、产值、人口、劳动力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对有关征地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协助用地单位与被征地单位制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协助用地单位办理有关征地文件的呈报手续等。其征地费用由用地单位直接向被征地单位及有关单位和个人支付。征地过程不受时间限制。
第九条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统征机构,按照下列规定,负责统一征地事务工作:
(一)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和国家建设征用耕地(包括耕地和非耕地)的项目,由建设用地单位委托自治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统征机构负责征地事务。
(二)一般建设项目占用非耕地的,由建设用地单位根据用地数量委托有该项用地审批权限的人民政府所属土地管理部门的统征机构负责征地事务。
征地数量较大的项目,负责统一征地事务的统征机构可与土地所在地统征机构签订征地分包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征地事务工作。
第十条 第十条 统征机构与用地单位应当通过自愿协商,确定应当采用的征地方式。
第三章 征地程序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统一征地工作程序:
(一)建设单位在向政府或主管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立项时,应当根据拟征土地数量向有该项用地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土地管理部门参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论证;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预审。
(二)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经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后,用地单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所需土地数量,向有该项用地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正式书面申请。申请材料包括:用地申请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按基本建设程序批准的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涉及环境保护、消防安全、水土保持等的,还需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书面审查意见。
(三)土地管理部门对有关文件材料进行初审并核定用地面积,勘测定界。
(四)统征机构会同被征地单位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利用现状以及地面建筑物、附着物,被征地单位的人口、劳动力、耕地面积、产量、产值等情况调查核定,拟定征地方案。
(五)用地单位与统征机构签订委托征地协议,并预付征地费用。
(六)统征机构调查核定被征地单位的人口、劳动力、产量、产值,清点登记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并与被征地单位商定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以下简称征地协议)。
(七)征地协议和委托征地协议经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审定后,由统征机构按法定程序,代用地单位办理征地审批手续,开展征地的前期工作。
(八)征用土地经有该项用地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统征机构实施征地协议,支付有关费用,组织附着物拆迁,落实劳动力安置。
(九)统征机构将征地的有关资料移交土地管理部门,协助土地管理部门依法给建设用地单位划拨土地。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征地协议的内容包括土地位置、面积、地类、拆迁补偿安置标准、剩余劳动力安置人数和安置办法、征地费用总额、支付时间、方式及违约责任等。
征地协议签订后,被征地单位不得再提出额外要求,阻挠施工。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委托征地协议内容包括土地用途、征地位置、四至、面积、地类、征地总费用、支付时间、方式及违约责任。
委托征地协议自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用地之日起生效。
第四章 征地费用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用地单位与统征机构在签订委托征地协议后七日内,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的征地费用,向统征机构预付50%的费用;其余费用应当于征用土地被批准之日起七日内向统征机构结算付清。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用地单位支付的征地费用统征机构按照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原则使用。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征地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地面附着物补偿费等。
凡征地过程中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征地费用除前款费用外,还应包括相应费用:
(一)房屋拆迁安置过程中的拆迁补偿费和拆迁安置补助费;
(二)土地复垦过程中的土地复垦费;
(三)占用耕地的耕地占用税;
(四)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的耕地造地费;
(五)占用城市郊区商品菜地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六)采取全包方式的不可预见费,由负责征地单位与用地单位协商处理。费用幅度可以按征地总费用的3%--6%掌握。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因统一征地造成被征地单位的多余劳动力的就业和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安置问题,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安置办法》的规定办理,其中安置补助费用不得与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费用重复收费。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统征机构收取征地费用时,应当使用自治区财政厅监制的收费票据,资金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管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统征机构按照下列规定使用征地费用:
(一)土地被偿费、青苗补偿费、地面附着物补偿费、拆迁补助费、拆迁安置补助费由统征机构按征地协议拨付被征地单位;其中属于补偿给个人的费用,由被征地单位负责付给个人;
(二)安置补助费由统征机构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安置办法》的规定拨付;
(三)耕地占用税、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占用基本农田造地费由统征机构按有关规定上缴政府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按规定上解和使用;
(四)统一征地的各种补偿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的节余部分,由土地管理部门和统征机构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具体使用办法由自治区财政部门会同土地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属于被征地单位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只能用于发展生产、多余劳动力的就业和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对征地费用的使用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统征机构应当依据自治区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凭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收取有关费用,不得擅自增加上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据《实施条例》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用地单位私自与被征地单位协商征地或议定征地费用标准的;
(二)用地单位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办理征地手续的;
(三)被征地单位不按照征地协议约定,如期交出被征用土地,影响施工建设的。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用地单位未按照委托征地协议的约定,支付征地费用的,统征机构有权解除协议,并可请求违约赔偿;统征机构未按照委托征地协议的约定,完成征地任务的,应当返还征地费用,用地单位可以请求违约赔偿。但因不可抗力、政府行为或被征地单位的行为造成征地迟延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统征机构擅自增加征地费用项目和提高征地费用标准的,由财政物价或审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对拒绝、阻挠土地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起诉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兴办乡(镇)村集体企业、公益事业及私营企业、个人需使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和国有土地的,按本办法办理。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