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对国内粮油生产的影响分析】

时间:2019-05-12 19:2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旱灾对国内粮油生产的影响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旱灾对国内粮油生产的影响分析】》。

第一篇:【旱灾对国内粮油生产的影响分析】

旱灾对国内粮油生产的影响分析

2009-02-16

【摘 要】自2008年10月份以来,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正在威胁着河南、安徽等我国的粮食主产省份。在国际上,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地区也出现了特大干旱。本文通过对旱情呈现的几大特征的分析,总结了目前的旱情对粮油生产的影响,以及对近期粮油市场行情的影响,并深刻阐述了后期市场走势。

自2008年10月份以来,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正在威胁着河南、安徽等我国的粮食主产省份。在国际上,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地区也出现了特大干旱。目前旱情仍在持续发展,我国的旱情已波及12个省份,我国的夏粮生产面临着多年少有的严峻挑战,为了应对当时的旱灾,河南、安徽省气象局已分别于1月29日、2月1日发布了干旱红色预警信号,国家防总2月5日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国务院为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业抗旱保苗工作。本文就此次旱灾对我国粮食生产及市场走势有何影响作一分析。

一、旱情呈现四大特征

国内方面:据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气象干旱有四大主要特征:一是降水异常少,无雨日数多。据统计,去年11月1日至今年1月31日,京冀晋豫鲁苏皖陕甘9省市平均降水量11.6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小值。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达50年一遇;河北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最少。目前,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持续3个多月,出现了秋冬连旱。二是平均气温高,土壤失墒快。据了解,旱区大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2摄氏度,加上无积雪覆盖,加速了土壤失墒,麦区出现不同厚度干土层,部分地区干土层达5厘米以上,严重地区出现土地干裂。三是气温起伏大,旱冻相叠加。入冬以来我国先后遭受了3次大范围寒潮影响,降温幅度大,部分地区24小时降温幅度超过20摄氏度,旱冻相叠加,对冬小麦安全越冬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四是干旱范围广,灾害影响大。我国的干旱波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其中,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对冬小麦造成较大影响,这场罕见干旱已经造成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饮水吃紧,水库蓄水受到影响,干旱还造成森林火险等级偏高。

国际方面:亚洲地区,包括东南亚地区、中南半岛的越南、缅甸等地,从11月、12月开始降水都比较少,都属于比较干旱的地区。南美地区的全球第三大农业国阿根廷和巴西也正经历着严重干旱天气威胁,其降水量为近50年来同期最低水平。目前,该地区的干旱天气已持续数月,二、目前的旱情对粮油生产的影响

国内方面:监测显示,我国北方地区的旱情对冬小麦生长影响较大,小麦受旱面积之大为历史罕见,对西北和淮河流域部分冬油菜生长也造成较大影响,主要集中于陕西、甘肃、河南和安徽中北部。农业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2月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到2.7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为1.36亿亩,重旱面积3981万亩,干枯面积394万亩。冀鲁豫苏皖晋陕甘等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1.30亿亩,其中重旱3898万亩。受此次旱灾影响的七个小麦主产省份中,河南省的小麦种植面积最大,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它今年的灾情也最为严

重。最近110多天以来,河南全省有效降水不超过十五毫米,小麦受旱面积达4150多万亩,其中严重受旱700万亩,有50万亩出现麦苗枯死现象。在安徽,全省受旱面积达到2591万亩,其中严重干旱面积1074万亩。在山东,全省六成麦田受旱,面积已达3328万亩。在山西,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个严重冬旱,全省受旱面积 3274万亩,冬小麦受旱面积818万亩,占冬小麦面积的78%,严重受旱230万亩。连续干旱除了会影响产量,更会降低小麦品质,尤其是蛋白质含量会受到较大影响。

从地处江淮流域的安徽和江苏两省在田油菜生产情况来看,安徽受旱面积大于江苏,不少田间水分蒸发量较大,部分田块油菜生长缓慢,有的地块黄苗、枯苗较多,甚至有的地块还出现死苗,对油菜后期生长带来不利,但是春节后连续几场雨水,大大缓解了旱情,使油菜生长恢复较快,后期如无大的自然灾害影响,不会对菜籽产量造成大的影响。2月3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表示,我国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冬春连旱。冬春连旱影响更为严重,不仅将造成更大范围的枯苗死苗现象,而且直接影响小麦的返青和起身拔节,进而对夏粮产量造成损失。据中央气象台预测,比较大的降水现在还没有出现的迹象。2月中旬,黄淮、江淮、汉水流域降水将对缓和河南、山东、安徽北部、湖北等干旱区旱情有一定作用,但是降水量都比较小,很难根本性的缓解旱情。2月下旬,甘肃南部、陕西、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北等气象干旱区的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旱情持续。3月份,华北、黄淮等地冬麦区降水偏少,旱情将进一步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近日表示,这次旱灾到底会对我国今年粮食生产构成多大的影响,目前尚很难估算出精确数值。3月份小麦才会返青,很多因旱灾受到影响的庄稼,在浇水后是可以恢复过来的。因此,灾害的影响是动态的,具体会造成多大幅度的减产,目前还很难给出一个数字。

国际方面:近期,无论是官方机构还是私人分析机构纷纷持续下调阿根廷大豆、玉米产量。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2月6日称,阿根廷2008/09年度的大豆产量预计将减少至4000万吨,远低于上年度的4800万吨。玉米方面,私人分析机构英富曼日前则将阿根廷的玉米产量预估下调100万吨至 1600万吨。美国农业部近日发布的参赞报告将2008/09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下调至4250万吨。巴西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商品供应公司将该国2008 /09年度的大豆产量预估由上月的5780万吨下调至5720万吨,玉米产量预估由上月的5220万吨下调至5030万吨,较前一年度也有较大幅度下降。南美局部地区尽管近日出现降雨,但难以缓解干旱格局,天气预报显示,本周阿根廷将重归炎热干燥天气。另一方面拉尼娜现象所造成的美国中西部天气寒冷的状况,可能要持续到春播前后,是否会对美豆播种造成不利值得关注。

三、旱灾对近期粮油市场行情的影响

(一)期货市场:罕见的旱情很快引起了期货市场的变化,春节后我国期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郑州商品交易所小麦主力0905合约在年后的交易中,价格不断扶摇直上,屡创新高。2月4日报收于2069元/吨,比节前上涨107元/吨,涨幅高达5.45%,收盘价和成交量创下年后开市以来的新高。三大食用油价格涨幅较大,特别是菜籽油期货价格涨幅最大,与上周同期比,涨幅高达11.53%。

(二)现货市场:2月8日,部分地区粮食价格比前一日上涨,成品粮价格持平。山东淄博、辽宁铁岭、江苏连云港、甘肃兰州和吉林长春的粳米,辽宁铁岭、江苏连云港、河南平顶山和广东汕头的富强粉,江苏连云港、吉林长春和山西临

汾标准粉价格均上涨,涨幅在 3.0%-21.0%之间。据各地采集员反映,进价上涨是此次粮食价格出现上涨的原因。据监测,2月9日,国内部分地区小麦出库价、食用油出厂价比上周末有所上涨,特别是三大食用油现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三)国际市场:由于南美地区可能再度出现高温干燥天气,邻池大豆走强,能源价格趋于稳定,马来西亚棕榈主要种植区持续的降雨影响了产量,国际食用油市场价格也出现上涨。截止2月9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各期合约报收于 1002-1014.5美分/蒲式尔,比上周同期上涨41.5-42.5美分/蒲式尔,涨幅4.27-4.43%;豆油各期合约报收于 34.25-34.93美分/磅,比上周同期上涨

2.4-2.49美分/磅,涨幅7.37-7.84%;加拿大温尼伯商品交易所菜籽各期合约报收于 434.2-449.8加元/吨(1加元约合人民币5.6元),比上周同期上涨14.9-16加元/吨,涨幅3.55-3.69%。截止2月6日,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毛棕榈油4月合约收盘价1880令吉/吨,比上周同期上涨101令吉/吨,涨幅5.68%

四、后期市场走势分析

有关粮食专家认为,此次干旱虽然会导致今年我国粮食产量下降,但不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根本影响。其原因:一是我国粮食作物连续五年丰收,我国目前拥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一方面,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8/09年度小麦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1.126亿吨,同比增加约330万吨,增幅约3.02%,2008/09年度我国小麦消费量预计在1.0268亿吨,年度结余992万吨,比上年增加806.2万吨,全年供需形势较为宽松。另一方面,2008年我国11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小麦5866.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624.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087.8万吨,占收购总量的87%,比上年同期增加1472.9万吨,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按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4202.7万吨,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总量的 83%,比上年同期增加1307.8万吨。国家掌握了充足的粮源,对市场的调控能力也愈来愈强,有能力确保市场供给的有序性,因此,小麦上涨空间有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认为,按照目前我国的粮食储备水平,假设未来出现极端事件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一半,即减产近6000亿斤,我国依然能够应对。二是夏粮在中国粮食总产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三是通过抗旱会把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全国上下各级政府已经采取一定措施来消除不利影响,尽最大的可能保证冬小麦的正常生长。中央财政在紧急拨付1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亿元特大抗旱补助经费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以重点支持河南、河北、山西、安徽、陕西等15 个灾情严重的省市。由于近日旱区浇灌面积稳步增加,以及部分地区出现降雨,2月9日,我国耕地受旱面积较7日高峰时减少2500万亩,作物受旱面积减少 2437万亩,重旱面积减少1500多万亩。

预计目前的旱灾对小麦后期市场的走势影响较大。一方面,当前受旱灾影响严重的在田小麦如不及时浇灌,枯萎麦苗得不到复苏,必然会导致产量下降,农户包括储粮企业将会产生较强惜售心理,市场供给将减少,必将支撑价格上涨。同时,也有不少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产区小麦生长情况虽然不容乐观,但冬小麦生成最为关键,对降水最为需要的时期是在5月初到5月中旬的抽穗一扬花阶段,影响小麦单产最重要的时期还没有到来,后期不确定因素较多。另一方面,干旱在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同时,抗旱则进一步增加了小麦的种植成本,据测算,每亩土地抽地下水灌溉一次,需要增加柴油、机器损耗等成本约20元,而在小麦生长期需要灌溉4-5次,这样,每亩地将增加成本近百元。因此,尽管

当前旱灾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还无法准确预计,但减产、种植成本增加和国家三次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必将推动小麦价格走高。但是国家对麦价的调控力度较强,预计麦价上涨空间暂时还有限。如果旱灾持续,乃至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抽穗期之后还不能缓解,则麦价上涨空间会被打开。

预计旱灾对油菜籽市场的后期走势影响不大。从目前旱情来看,除河南、安徽等部分地区的一小部分油菜生长受干旱较大影响外,其他主产区均未出现较大的影响,市场预计最终影响要小于2008年冬季的冰冻雪灾的影响,而且2008年冬播油菜籽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因此,如果今后旱情不进一步扩展曼延,今年的冬播油菜籽产量不会出现下降。

综上所述,近期市场主要围绕着南美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出现的旱情以及马来西亚降雨导致减产的因素进行炒作,同时中央一号文件也继续激发了市场的看多热情。今后的粮油市场走向依然主要取决于天气因素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

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第二篇:2旱灾对山核桃影响的调研

2013年高温干旱灾害对宁国山核桃的影响调查与思考

余益胜吴志辉

(宁国市林业局,安徽宁国,242300)

摘要: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2013年高温干旱对宁国山核桃的影响。此次灾害天气对山核桃影响是多方面的,短期内林木生长势、结实量受到抑制、植被修复进程和土壤质量受影响、有害生物总体加重;以加强天然林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为重点的生态修复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仍需长期坚持,继续重视林业科技研究、示范与推广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有机山核桃生产基地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山核桃产业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高温干旱;宁国山核桃;分析与思考

2013年7-8月,宁国市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高温干旱,给林业生产,特别是山核桃产业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在对宁国市受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旱灾对山核桃造成的影响并客观评估造成的后果,明晰了今后山核桃产业的发展思路,同时对山核桃生态修复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于促进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1灾害基本情况及影响分析

1.1罕见高温干旱对我市山核桃产业造成重创

2013年9月统计,宁国市山核桃受灾面积33.5万亩,受灾率99.5%,整株枯黄林木近18万株、9000亩左右,新造林平均死亡率超过30%,当年空子率增加15%,我市减产20%。

1.2高温干旱对山核桃林分的影响

1.2.1林木生长势受到抑制。此次高温干旱造成极少数整株林木死亡,枝条枯黄、枯死林木较普遍,2014年春季调查,绝大部分林木均已抽发嫩枝新叶,受旱严重的林分2014年结实良很低。林木恢复时间的长短主要看肥料是否能够科学补充以及立地条件的优劣,一般2-3年不等,而未结果的中幼林的恢复速度相对较快。

1.2.2林下植被修复进程和土壤质量受到影响。林间植被的生长也受到抑制或死亡,林间植被的恢复进程将减缓;近期一项研究表明,高温干旱造成土壤中酶的活性降低,土壤中微生物,尤其是浅土中根系密集分布区的三大类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大大降低,土壤养分转化能力会因此变弱。

1.2.3高温干旱总体有利于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干旱过后,林木和林分的健康水平整体下降,会加重一些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一是弱寄生真菌,如常见的山核桃溃疡病、枝枯

1病,这些病害和寄主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其防治十分困难;二是次生虫害,如咖啡木蠹蛾、天牛类、红蜘蛛等,受干旱影响较小,尤其是咖啡木蠹蛾和红蜘蛛,为害程度会逐年加重;三是其他虫害,特别是桑盾蚧等会加重危害。当然也有一些有害生物因为高温干旱会减轻,如山核桃花蕾蛆,在表土中越夏的卵的大量死亡而使危害程度暂时减轻。

1.3影响原因简析

通过对南极、万家、甲路、胡乐、云梯、霞西等地多点受灾基本情况的初步调查,发现对林木带来影响的各项因子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高温和干旱>立地条件质量>小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所占比例及质量、树种组成合理)>林间植被情况;立地条件各项因子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土层深度(土层浅薄影响大)>土壤种类(沙土影响最大)>坡向(阳坡影响大)>坡位(山脊、上坡影响大,山洼、下坡影响小)。

1.3.1高温干旱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7-8月份部分气候因子见下表)。一般来说,秋旱对于林木的影响大于伏旱,但是7-8月极端高温干旱却另当别论,此时正值果实旺盛生长期的山核桃,对林木正常生长影响很大。不仅会因为造成叶片蒸发量大,引起叶片失水,高温还致使土壤蒸发量增大,直接灼伤叶片和枝条,引起叶片不可逆的萎蔫或整株死亡,同时,土壤温度提高,也使浅土中根系加速死亡。

表1:2013年7-8月宁国市部分气候因子表

2013年7月

7月多年平

2013年8月1-21日

8月多年平69.4 200.5 59.3 170.5 30.1 27.9 30.5 27.1 23 12.6 17 8.1 0 0.1 9 0.1 1.3.2立地质量影响超过小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如南极乡马头岭、胡乐镇龙池村阳日山,虽然同为大面积人工纯林,但属于最适合山核桃生长的区域,土壤质量普遍较高,海拔较高,一般450米以上,所以仍未出现大面积枯黄现象。

1.3.3小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方受明显影响较小。例如南极乡杨狮村、霞西镇石河村、石柱村1-2队,天然次生林占总面积分别为43.2%、56.7%、39.4%,整株枯黄比例不到5%,整株枯黄林木出现在土层浅薄、沙土、强阳坡等林地,但比例明显低于天然次生林所占比重较小的区域(一般10-15%)。

灾情最为严重的南极乡梅村村五一和高山两个村民组,很多林分也为混交林,天然次生林比例占到35%,但整株枯黄仍达到60%,这是因为这个区域土壤为沙土,保水能力极差,而近50天几乎无降雨,出现枯黄的林分土层均十分浅薄,在一些山洼、阴坡、土层深厚的林地,尽管没有进行人工浇灌,叶片生长仍正常。

1.3.4同等立地条件下、同等周边环境下,林下植被保护好、土壤质量高的林分受灾相对较轻。土层深厚、壤土、石砾含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则土壤截蓄、保水能力强,根系分布深、广,植物耐旱能力增强;林下植被保护较好的林分,一方面截留雨水,滞留、阻延了径流的发生,促进了水分的下渗,同时林下植被对于减少土壤蒸发量、降低土温,从而对于缓解旱情有正面影响。

2山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2.1山核桃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不仅高温干旱,几乎每次自然灾害,都对山核桃产业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12年“海葵”造成大树倒伏1.4万株;09年“莫拉克”造成大树倒伏0.9万株;08年7月份持续阴雨,造成籽粒总体偏小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生态破坏造成山核桃林健康水平下降,抗逆性很弱。自实施山核桃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以来,经过4年时间禁用除草剂,大部分林间山核桃植被种类和数量增多,但土壤结构、土壤质量短期内还不可能根本改善,尤其是极少数林间目前即便不施用除草剂,已经很难生长杂草,需要采取人工引种水土保持草种等措施进行干预。

2.2林农经营水平有待提高。近10年,通过政策引导和林业部门的努力,我市山核桃过度经营的势头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单户经营的格局在短期内仍难根本改变,目前从事相关科研和林业科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很少、相关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示范户数量有限、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的普及率不高、紫穗槐等生物措施普及程度还不够、与提高植物抗旱能力相关的土壤保水剂、抗蒸腾剂等新技术还未真正应用到生产中,仍有极少数林农坚持使用除草剂和高毒化学农药。

2.3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保护难度大。天然林林木结构复杂,立体性好,截蓄能力高,对降水的调节作用较好。目前,对于已纳入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的一部分天然林,国家森林生态补偿金很低,和发展经济林相比,效益差距显而易见,山核桃栽培区一些重要的天然次生林尚未纳入生态公益林,由于利益驱使,正逐步被蚕食。

3山核桃产业发展总体评价

3.1山核桃是一种耐旱力中等的树种

山核桃耐旱能力超过香榧、油茶等,低于枫香、化香、栎类等阔叶林以及毛竹等竹类。调查中发现,此次高温干旱中,一部分山核桃受灾严重区域是一些极不适宜栽植山核桃的林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自然选择和淘汰的过程。

3.2山核桃栽培区域整体生态质量较高

我市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86.7万亩,其中有林地278.7万亩,森林覆盖率75.85%,林业生产具有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效益明显的特点,经济林(含竹林)与用材林(含天然林)的比例为2︰3,林种、林种结构较为合理。我市山核桃林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时间的不超过20年,目前只有极少数山核桃种植区域生态出现了不可逆的改变,整体生态破坏程度并不是十分严重,实施生态修复完全可行。特别是近年来割灌机的推广使用以及其他工程技术的实施,使得山核桃林生态质量下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并逐步恢复和提高。

3.3生态修复工作成效初显。

整个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是应对极端天气变化最根本的方法。生态修复的重点是加强天然林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其核心是利用大自然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辅以适当的人工措施,使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向良性化方向发展。2010年宁国市全面实施山核桃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以来,设立了8个有机山核桃生产示范基地和110户山核桃科技示范户,出台了国内首个生态修复相关的省级地方标准,先后推广了10项技术措施,重点推广的两项措施是:禁用除草剂和使用割灌机抚育和林间挂设频振杀虫灯。2010年的轻度干旱中已经可以明显看到禁用除草剂山场与使用除草剂山场之间的差异;今年高温干旱的中期以前,两者之间差异也还是比较明显,一些区域由于植被保护较好、林间长期使用果蒲还山的林分,受灾较轻。

4下一步工作建议 4.1进一步完善经济林产业发展思路

适地适树、适度规模、科学管理是发展经济林产业最重要的三点经验。山核桃、竹林仍然是我市经济林主导品种,要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良好的自然条件,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科学、适度规模发展香榧,逐步形成东部竹笋、南部山核桃、中西部香榧的产业格局。按照更严格的适地适树原则,对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更严格的保护。

4.2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鼓励特定区域发展树种调整;扶持林下经济;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生态修复工程、科技推广和基础科研等;建立完善、扶持的公益性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农资、技术、市场等各方面;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尤其在重点山核桃产区,根据生态区位重要性设立不同补贴标准;引导支持林农以联户、专业化合作组织、林权入股、林权流转等多种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尤其要加大对已流转和即将流转的规模化造林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力度。

4.3加大成熟技术和新技术推广力度

加强基础研究,尽快解决突出问题,用科技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今后几年,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以建全和完善有机山核桃生产技术体系为重点,加大科技示范与推广力度。集中财力、每年重点推广1-2项技术措施。加大土壤保水剂、抗蒸腾剂、滴灌设施等与提高抗旱性能有关的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重点推广生物农药、种植绿肥,果蒲还山、有机肥;林下、林缘重点推广种植紫穗槐、百喜草、白三叶等。

第一作者简介: 余益胜,男(汉族),(1968--),安徽宁国人,长期从事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联系地址安徽省宁国林业局 *** 联系人 吴志辉wzh0563@163.com

第三篇:粘虫灾害对国内玉米市场影响分析

粘虫灾害对国内玉米市场影响分析

导语:

今年6月份以来,美国经历56年来最严重持续干旱,市场预期全球玉米供应重回到“紧平衡”状态,引发全球农产品价格大幅攀升,成为国内玉米市场关注的焦点。7月中旬开始,国内气候条件极端异常,病虫害偏重发生,特别是粘虫在东北、华北等地暴发,其发生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密度之高为近10年罕见,其对国内玉米供求格局的影响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下面我们将结合掌握的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粘虫灾害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影响

(一)粘虫灾害预期对总体产量影响不大。7月下旬以来,由于天气条件适宜,粘虫灾害在东北、华北地区普遍发生,并达到2001年以来最高值。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8月14日,全国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约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其中:我省今年相继发生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发生区域主要在四平市、长春市、松原市、辽源市、吉林市,发生面积806万亩;二代粘虫发生区域主要在四平市、长春市、松原市、白城市。据省农委统计数据显示,截止8月14日,全省粘虫发生面积562万亩,较重发生面积165万亩。其中,长春市粘虫灾害发生面积124.8万亩,农安县63万亩。这是长春地区自1975年以来遭受最严重的粘虫灾害。因此一些遭受粘虫病害地区的新玉米品质将难以赶上去年水平。

尽管粘虫病害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但危害程度相对要小于干旱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及时防治将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预计对国内玉米总产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二)虫灾引发玉米期价大涨,现货市场表现相对平静。当前,粘虫灾害题材给玉米期货市场带来新的亮点,吸引多方主力资金转战玉米,并引发其价格大涨。其中8月15日,玉米1301合约收盘价2434元/吨,突破7月20日创下的高点。而现货市场表现却相对平静,玉米价格整体变化不大。一方面,贸易商惜售心理较强,观望情绪浓厚;另一方面,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低,收购玉米数量不多,甚至出现日收购基本无量的局面,玉米需求较为清淡。

(三)虫灾影响市场心理层面,烘托利多氛围作用明显。从目前情况来看,虫灾对市场心理层面影响较为明显。但此次虫灾也无需过度担忧。一方面,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虫灾对产量的影响要远低于干旱(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是大面积的、破坏性的。虫灾更多的是区域性的、可防可控的);另一方面,粘虫灾害分布的区域多为局部地区。因此,目前虫灾对玉米供需格局影响有限,更多只是起到烘托利多氛围的作用。

(四)虫灾防控将导致玉米生产成本增加。为“虫口夺粮”,在有效控制虫灾蔓延的同时,由于防治虫灾喷洒大量农药及机械作业,无形中增加玉米生产成本。据了解,目前我省防虫药物和机械紧俏,其中机械租用费从每公顷150元上涨到400元,且很难租到。另外,尽管目前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已进入灌浆期,只要保住穗位以上叶片,就

不会绝收,且对明年玉米种植业不会产生影响,但玉米茎部被虫蚀后,玉米收割时的人工成本料将增加。

二、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分析

鉴于目前全球玉米供应重回到“紧平衡”状态,国际玉米市场价格高企已成定局,中国大量进口美国玉米的希望落空,加之后期天气条件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后期国内玉米“紧平衡”将再度成为市场特征之一。

(一)后期天气变化对玉米产量影响仍是关键。虽然受玉米比较收益影响,2012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大幅增加,为产量增加奠定了基础。但今年天气变化频繁,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后,重大病虫害来袭,对玉米产量将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东北地区低温寡照天气同样使玉米面临“早霜”风险。因此后期天气变化对玉米生长尤为重要。而且天气的不确定性将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利多炒作题材,需高度关注。

(二)货源紧张支持玉米价格高位运行。目前,国内玉米市场仍处于“青黄不接”时期,农民手中粮源基本售馨,粮源大多掌握在贸易商手中。同时,产区陈季优质玉米余量继续减少,仓储能力较低的贸易粮库大多已经没有玉米库存。由于市场供应量下降,贸易商惜售心理较强,且随着粮源减少,后期产区优质玉米供应日益趋紧将继续支持玉米价格高位运行。

(三)东北玉米市场坚挺向上趋势依旧,成本论占据主导。虽然遭受国储轮出压力,8月上旬至今,东北部分贸易商惜售心理有所松动,但截至目前市场对秋粮上市前看涨预期依旧,只是对于幅度存在较大

不确定性。与华北产区相比,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间大多集中在10月份以后,东北偏北地区收获时间可能延迟至11月份,加之今年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可能导致玉米推迟上市8-10天,目前市场对于“接新”带来的压力尚不敏感。考虑到秋粮上市前优质玉米的稀缺性,成本论依旧主导现货市场,预计东北玉米强势将相对持久。

(四)9月华北地区玉米有望批量上市。目前,距华北地区新玉米上市还有一个月有余,据了解,由于华北不同地区玉米区域性上市时间的差异,“接新”对当地市场的影响时间也存在一定差异。首先,河南是华北地区夏玉米上市最早的地区,最早9月上旬郑州地区将有新玉米上市,但因前期干旱导致局部地区(如驻马店)玉米上市可能推迟半个月甚至20天;其次,9月中旬至“十一”国庆前后,山东地区夏粮也将陆续上市,目前山东潍坊、淄博地区早熟玉米已悄然上市;最后,河北地区玉米姗姗来迟。据悉,河北地区夏粮上市周期较长,廊坊、宁晋等地9月中旬至10月初新玉米有望上市,而衡水地区玉米批量上市恐等待至10月下旬以后甚至更晚。尽管如此,由于接新近在眼前,目前华北市场对于本地玉米走势难以保持乐观。

(五)国际玉米价格飙升传导至国内市场。今年7月份以来,美国遭遇50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目前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干旱威胁之下。持续干旱加重玉米减产预期,美国农业部8月份供需报告再度下调玉米单产和总量。其中美国玉米单产123.4蒲式耳/英亩(折合515.97公斤/亩),为17年来最低水平。美国玉米产量预计为110.8亿蒲式耳(折合2.81亿吨,预计减产5570万吨),是2006/07以来最低水平。

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主产国和出口国,美国玉米减产无疑加剧了全球玉米供应紧张局势,成为国际玉米价格飙升的持久推动力。自美国旱灾在今年5月底确定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已上涨约50%,突破8美元/蒲式耳(折合317.46美元/吨)。国际玉米价格上涨,将间接传导至国内市场。

(六)玉米进口压力加大难以补充国内玉米供给。一方面,国际玉米价格居高不下,使得玉米进口到岸成本持续上涨,制约我国进口玉米。截止目前,9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332.3美元/吨(折合人民币2110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成本约2839元/吨,比去年同期涨76元/吨。当日广东港口玉米价格为2600元/吨,价差高达239元/吨;另一方面,后期国内市场预寻求进口南美玉米也面临些许难处,因最新数据显示,预计阿根廷2012/13玉米播种面积同比下降20%。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玉米正遭受虫灾影响,但发现较早,采取措施及时有效,玉米减产幅度将得到控制,因此,实质减产与否及减产数量尚难定论。但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给市场带来的压力将得到部分释放。同时,玉米生产成本增加、玉米进口压力加大及国际玉米价格高企等因素均可能使得国内玉米供应再度陷入“紧平衡”格局。

第四篇: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国内经济影响分析

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国内经济影响分析

奥巴马连任的基础建立在他所推出的美国重返亚太政策,从而达到抑制中国在亚太极具扩张的影响力。

使得一些小国左右徘徊,不敢靠近中国。

经济上使中国在受打击。

奥巴马政府重视亚太,除了总统本人的亚太经历,美国在经济上对亚太地区的倚重是首要原因。2009年是奥巴马政府上台第一年,也是美国应对金融危机、试图走出战略困境的关键之年,因为如果新的政府、新的选择仍然无法将美国带出困境,那么美国人显然会对其处境更加失望。因此,2009年对美国来说非常关键,而在那一时刻,世界上似乎只有亚太地区仍然显示着发展和摆脱困境的机遇。对于美国来说,亚太既是许多商品的生产地,又是其债权购买者的聚集地,而且,全世界没有哪个地区像亚太一样,有几亿人口正在进入所谓的“中产阶级”。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是美国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的,经济考虑是奥巴马政府反复强调亚太重要性的首要方面。

从政治上看,奥巴马政府在上台之初就高调表示要“重返东南亚”也是显示其不同于前任,着力“改变”的重要内容。亚太地区被认为是小布什政府在外交上的唯一亮点,但即便如此,民主党人仍然认为有“声讨”的余地,因为东南亚国家在小布什政府时期不断抱怨美国忽视这一地区,这为民主党人在亚太地区显示其比前政府“高明”提供了契机。正因为这样,奥巴马政府所谓的“重返亚太”、“重返亚洲”,说到底是从“重返东南亚”开始的。当然,美国一旦在东南亚取得了进展,其脚步就不可能停留在马来半岛、中南半岛。从天安舰事件到中国南海问题,从钓鱼岛撞船到延坪岛炮击,美国以东南亚为起点全面铺开了其在亚洲的战略部署。

当然,在美国重新思考其亚太战略时,中国因素不会不起作用。中国在亚太地区取得的进展成为美国用来说明其在亚太地区作用下降、需要战略调整的最好佐证。但是,将中国作为参照物并不等于说美国已经将中国作为对手。从2008-2009年的中美关系以及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定位来看,美国并没有将中国界定为对手、威胁或敌人,而是将中国视为机遇或者可以合作的伙伴。因此,美国在亚太的战略调整有对华防范和警惕的一面,但是也不能简单化地归结为对付中国。否则,就有可能片面理解地区形势、夸大美中矛盾,并最终对中国亚太甚至整体外交政策产生负面影响。

第五篇:合江县旱灾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影响情况简析

合江县旱灾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影响情况简析

今年,我们遭遇几十年不遇的高温、干旱天气,旱灾对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影响较重。针对市局抽中我县农村住户的7点-二里乡小沙坎 6社和12点-佛荫镇上房村5社,我队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专门人员亲自到二里乡和佛荫镇实地考察旱情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影响。现对了解的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缺水是此次旱灾对农民最大的考验

今年以来,本来雨水较少,再加上这次高温天气连续了接近一个月,许多农户家鱼塘、田、水井的水几乎都干涸了,甚至无法供应自家的生活用水。二里乡小沙坎和佛荫镇上房村缺水情况也较严重,自家打的水井都干了,打不出水来,偶尔有两家的水井能打出水,但是水也不多,勉强能够一天的生活用水,牲畜用水也短缺。

二、干旱对水稻影响稍小

值得欣慰的一点是由于每天的高温,农户的水稻都差不多顺利地收起来了,虽然说跟往年相比有一点减产,但总体来看还比较可观。从两个点的总体来看,今年水稻种植面积92.1亩,产量39424公斤,平均亩产428公斤;去年水稻种植面积87.8亩,产量41995公斤,平均亩产478公斤,亩产相对来说有所减少。

三、红薯几乎绝收,蔬菜无法下种

这次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就是红薯,农户刚栽红苕藤不久,就遭遇了这次连续高温,他们的红苕藤几乎全部晒死,导致今年有可能绝收,他们饲养的生猪、家禽没有青饲料,大受影响。还有就是蔬

菜,之前的丝瓜、南瓜等蔬菜也都晒死了,再加上高温,无法种新的蔬菜,往年的话这会正是农户栽白菜,点萝卜的季节,可现在都无法下种,以前农户现在有吃不完的蔬菜,可现在蔬菜短缺。

合江调查队2011年9月6日

下载【旱灾对国内粮油生产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旱灾对国内粮油生产的影响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粮油生产先进材料

    优质粮油生产先进事迹 仪陇县农牧业局 赵文军 赵文军,男,现年47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农牧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农艺师。该同志在农牧业局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持以科......

    地下水对工程施工影响分析及探讨

    地下水对工程施工影响分析及探讨 摘要: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解决地下水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是工程建设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施工实践出发结合理论阐述了地下水对工......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影响分析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影响分析 摘要:国家对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到从价征收的改革以清费立税等"组合拳"形式展开,对整个煤炭行业以及煤炭企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

    煤质分析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影响

    煤质分析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影响 煤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兼具燃料与原料的作用。作为燃料,煤为分解炉内碳酸盐分解和回转窑内熟料烧成提供热源;作为原料,煤灰沉落、混合在生......

    粮油行业分析报告

    稻谷行业经营模式有三种 1. 纯贸易行业: 上游:农民或者是经纪人(粮贩子)。当地部分农民会直接把粮食送到客户那,或者是由粮贩子收购后送给客户。收购的运费一般都是上游支付。正......

    对旱灾小麦价格的调查(★)

    对旱灾小麦价格的调查国内部分地区遭遇旱情灾害 引发国外媒体关注 普遍表现出信心 粮食专家也持同样观点中国能战胜旱灾小麦价格没影响中国部分地区遭遇旱情灾害,国外媒体普......

    春困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世界睡眠日” 关注睡眠健康 ——谈谈“春困”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中国睡眠研......

    汽车对人类生产的影响[精选合集]

    纺工111黄永龙201100608036 谈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点点滴滴。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