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时期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陈 洁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8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多元化,技工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以往一些惯用的德育工作方法与途径,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为此,文章在现代德育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当前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学校德育的创新思路,以期有助于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技工学校 德育 对策
[作者简介]陈洁(1958-),女,河南开封人,开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术培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河南 开封 475000)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7-0073-02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呼唤创新,不仅是因为学校德育自身需要改变,而且也是因为德育面临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创新,德育就无法取得实效;不创新,德育更无法应对新形势所提出的挑战。
一、技工学校德育管理现状与归因分析
1.德育目标定位偏离技工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所谓德育目标,就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它是在理性指引下的有目的追求。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定向性等许多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德育目标注重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由于过去技工学校一直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相对独立的德育课程体系,德育目标一般化和趋同化现象比较突出,不能体现出技工教育特色,缺乏应有的针对性,使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产生缺失和错位,偏离职业教育基本内容,偏离技工学校需求,造成德育实效性降低。
2.德育内容不切实际,与学生需求相差甚远。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品德规范和思想要求,它是为德育目标服务的,其性质和构成也是由德育目标决定的,它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构成德育活动过程基本要素之一。只有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才能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并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多年来,技工学校德育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这边学生受到学校“树立崇高理想”的教育,那边学生在社会上所听到的、看到的却是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对德育目标产生了怀疑。技工学校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合。说教多,理论性强,大而空,针对学生生活实际的少,根本达不到实效性、渗透性、持续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要求。在校园里,德育似乎只
是德育教师的事,与其他课程内容无关。在课堂上也仅限于认知话题,照本宣科,说一些枯燥而空泛的话。学生不感兴趣,德育的教化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3.德育方法陈旧单一,不注重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所采取运用的各种教育方法、手段和活动形式的总和。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技工学校对于德育的认识相当模糊,德育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呆板,缺乏生机活力。例如,一些教师往往将德育活动局限在照搬教材和形式化的活动上,缺乏创造性和真实的情感,无法触及学生丰富多彩且异常敏感的心灵世界,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故而,德育内容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指导思想。在德育实践中,往往把学生看成是被教育、被管束的对象,习惯于把大量的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强制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不注意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学生能否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高尚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等,学校领导和教师实际上却考虑不多。
4.德育评价机制未能充分发挥效能作用。德育评价与智育评价不同,智育可通过考试成绩来检测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而德育评价只考查知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情感、意志和行为等进行全面的检测,这些是不太容易量化的。德育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来潜移默化的过程,效果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所以开展德育评价具有较大的难度。
由于德育评价体系不容易建立,德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和德育评价被忽视一直是德育活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技工学校仍然沿袭每学期写操行评语的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内容含糊,评价笼统,长期没有变化。不少教师认为,技工学校培养的是具有专业素养的劳动者,学生只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可以了,因此多从知识、技能上来衡量学生的质量。学校德育评价主体十分单一,学生个体的德育评价主要是由班主任或辅导员负责,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而其他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家长等基本上都不参与德育评价活动。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更无权自己评价自己。这样的评价主观因素多,客观性不强,评价标准模糊,评价方法混乱,很难发挥德育评价的作用。个别学校甚至根本无视德育评价的意义和效能,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动辄以罚代管,将操行和金钱挂钩,一罚了事。这种恶劣制裁式的德育评价,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必将带来不可收拾的后果,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二、技工学校德育管理的对策
1.设置恰当的德育目标。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意义和作用又远远超出职业教育领域,它通过传播精神文明,培养一代新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息息相关。因而无论何时,学校德育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结合技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分层次,有重点,突出针对性;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充分调动技校学生在德育中的自我教育主体意识。
2.完善德育内容。首先,技校的德育工作应有明确而又具体的内容和体系。根据目前技校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当前技校应着重抓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创业教育。情感教育应是技校德育工作的一根主线,贯穿始终,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热爱学习、热爱专业等情感;法制教育可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德育主题,它主要是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自觉地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诚信教育可作为二年级学生的德育主题,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创业教育可作为毕业班学生的德育主题,它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良好作风。其次,技校的德育内容应循序渐进,既不能脱离实际,也不能急于求成。德育的主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时段的安排也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灵活把握,务必讲求实效,切忌空对空,防止走过场。
3.拓展德育方法。学校在实施德育工作时,要注意防止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照本宣科,不针对学生实际,泛泛而谈;另一种是放任自流,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心理,学生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学校要根据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工作,寓教于乐。如精心组织新生军训、主题班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家庭访问、个别谈心等。
政治课也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任课教师要精心准备,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既要有正面的宣传和引导,更要有生动的阐述和实例分析;既要讲科学性,也要讲趣味性。要通过不断的努力,让政治课教师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政治课成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同时,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乃至学校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自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时时刻刻做学生的表率,认认真真为学生服务。
4.健全评价体系。首先,发展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对技校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种评价办法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而且评价主体也由过去单独由班主任评价学生的状态过渡到学生本人、同学和家长等,这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自我评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其次,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针对学生参加的各个教育环节、日常表现、学习成绩等状况,将四项评价内容的各项具体指标分别进行考评(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体心理健康部分以学校原有的德育量化考评为主要依据),得出每位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班级为单位,每学期期末对本学期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不再是单纯的唯“考试成绩”是举了。这样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使学生多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5.提高教师德育素质。我们的德育工作过去总是研究学生多,研究教师少;对学生要求多,对教师要求少。但是实际的工作要靠教师去做,教师道德水准的高低、表率作用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所以,我们必须从教师做起,突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技校应着力培养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学的德育工作队伍。
首先,应该加强德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其次,应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关键是提高德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要重视班主任工作,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长期任务是提高班主任的育人思想水平,改进育人方法。第三,重视年轻德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要在技校中营造一个重视青年德育教师队伍的气氛。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并为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创造条件。第四,要加强考核评比,形成教师以争当德育工作者为荣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邹国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8).[2]林旭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本质及改革[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第二篇: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现状及对策研究(改)
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柯伟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重庆 404155)
摘 要: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师德现状共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现实意义,并通过分析成因,给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并希望通过策略提高教师师德,实现国家科教兴国的目标。关键词:高职;师德建设;现状;对策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人们对师者的道德期待。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事关教育发展的全局和科教兴国大业。当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吉林大学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全面阐述了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女儿孟菲回信的主要内容、基本精神,突出强调了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对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是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阐述、新概括,是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新目标、新要求,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更应该积极推进和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在要求。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党中央、国务院卓有远见的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离开了教育就无从谈起,尤其是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1]。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师德建设是核心。因此,在新时期大力推进师德建设是全面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2.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以德治校思想的迫切需要。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是对
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以德治国”实际上就是把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对于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作为公民道德实践的主体,其自身道德修养是衡量是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尺度;另一方面,教师是高职院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于教师的地位和职责的特征,决定了教师在学校道德体系中处于首要的核心地位,决定了“以德治校”必须构筑起以师德为核心的学校道德体系,充分发挥师德的示范、辐射与教化作用[2]。所以说,落实以德治国、以德治校,加强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使命,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3.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提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党中央对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最新的指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无须论证,可见教师队伍建设在振兴教育,振兴民族大计中的意义何其重大,何其深远。那么如何加强作为根本大计的教师队伍建设呢?途径千千万,方法万万千,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抓住师德建设[3]。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用良好的学风和教风促进学校建设,从而不断提振高职教育的发展的步伐[4]。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师德现状分析
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主体,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指责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光荣使命。其中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和最核心的素质,对学生能产生十分强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然而当前教师职业的“神圣”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究其原因,在于有悖师德建设的现象屡禁不止,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
1.职业理想和信念动摇,功利思想严重。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各行各业都采取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的,高职院校显得尤为突出,每一位老师都希望通过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去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但是,教师的工资在社会生活中却要与职务职称以及学历的高低挂钩,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一味看重名利和个人利益,敬业奉献意识不强,献身教育、终身从教的事业心淡化了,不能正确处理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系,出现了“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而且这种倾向正在淡化着教师的神圣职业[5]。
2.教师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危机感和进取心,敬业意识淡薄。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现当代,仍然有部分教师缺乏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这一点在高职院校的教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部分教师自从进了学校的大门,拿到了所谓的正式编制以后就认为可以安枕无忧了,殊不知,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的今天,如果不终身学习的人,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6]。不重视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性,缺乏危机感和进取心,只管把从事教育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部分教师甚至有厌倦鄙视本职工作的趋向,上课照本宣科,一份试卷和教案沿用几年,考前给学生“点题”,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使学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7]。对待教育工作敷衍塞责,有的教师为了考学和进修而随便调课、停课,这些都严重损害了高职教师的形象。同时,高职院校师资来源复杂,许多是从中专、专科以及其他方面组合而成,学历、职称偏低,一些教师视野狭窄,思想僵化,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8]。从而就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
3.对学生缺乏“真爱”。
韩愈曾在《师说》中明确的说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如今,部分教师只传道授业,却不能给学生很好的解惑.师生之间交往的方式单一,互相之间参与交往的主动性不强;师生之间交往内容和深度有限,大多为课程学习方面的交流,缺少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9]。师生之间交往时间与机会不多,教师只疲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只要不出教学事故,就阿弥陀佛,忽视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以及人格的培养。片面的认为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10]。这些问题都无一例外的导致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日渐疏远、趋于淡漠,与创建和谐奋进的师生关系是相违背的。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育的现状中存在着生师比较大,专任教师和辅导员配备严重不足等突出性的矛盾,有可能一个辅导员要负责300至400名学生(即6至8个班)的教育管理工作,辅导员也是人,他没有三头六臂,表现在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会因为精力有限的原因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但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对学生就只有管理而没有教育引导,更谈不上用满腔热情来感化和帮助学生,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和方法
1.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新时期,师德教育的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两个方面。要加强以上两个方面的教育,就必须通过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等各种相关的专题教
育。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一文中,确立了“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方针。“正人必先正己”。因此,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信念成为了目前师德教育的重中之重。从具体要学习的教育法规上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师德教育中教师必须重点学习的教育法规。只有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才能使教师进一步明确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准则和依法从教的根本要求;才能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才能使教师做到真正为人师表。对教师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使教师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11]。
2.树立榜样、宣传典型、建立师德激励机制,使教师主动提高职业能力和师德水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通过榜样以点带面,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先生为榜样,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虽然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却涌现出许多“德艺双馨”的教师,她们不仅专业水准高,科研教学能力强,而且十分热爱教育事业,把教师当做一门事业来对待。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以“校园先进事迹报告团”的形式在学校内树立师德的典型形象,通过宣传他们的风范和事迹,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从而推动师德教育的建设。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评先评优和奖惩措施,对教师进行激励和约束。首先,把个人修养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将他们选入后备干部队伍中;在岗位、课时等津贴上、进修学习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度,以帮助他们提高发展的速度,同时激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其次,学校要扎扎实实地为教师办实事,通过教师安居工程等解决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并为教师的工作和成长提供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环境与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教师的主动性。最后,对教师进行教育和管理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力求取得最好的效果。比如通过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切实为教师排忧解难,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政治地位等,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师主动地加强个人的职业能力,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
3.建立科学规范的师德评价、考核机制。
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引入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评价、考核机制,尤其要把师德放在考评的首位。第一,要把在教师岗位职务考核和考核体系中加入师德评价考核的内容及其比重,调整和完善对教师的考核体系,把业务水平、学术能力与师德评价有机统一起来。第二,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职业能力、道德水准的要求,制订出科学规范、合理有效、切实可行地师德建设的工作条例与具体实施的细则、教师教学与学术的道德规范等相关规定,明确教师的具体岗位职责和要求,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指标标准,并将标准细化、量化。可以采取每学期评教的方式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内容进行打分,在打分过程中根据学校、教学系、同事、学生不同权重打分,并给予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评优评先和教师聘任等方面的具体依据。第三,在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中,严格的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师的师德出现问题,等同于发生教学事故或违反教学纪律,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或纪律处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奖勤罚懒、奖优抑劣的效果[12]。
4.引导教师自我教育,加强教师自律能力的培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反映在师德的养成即是外在约束或监督与教师自我的严格要求、自觉遵守规范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但教师的自我约束起主要作用,外部约束只有通过个人自律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教师自觉履行教师职责、提高精神境界,才可能实现师德建设的真正飞跃。教师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根本,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是师德建设的根本途径[13]。所以,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一系列引导教师自我教育、加强教师自律能力的培养的活动,如通过每周二业务学习和每周四政治学习的时间引导教师对《教师法》《教育法》等内容的学习,来促使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目的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四、结语
总之,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高职院校一定要把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臵,并建章立制予以保障,加强师德教育,提高认识,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简介]柯伟(1984-),男,重庆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教学干事,助教,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叶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8-10.[2]刘志强.高职师德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6):59-60.[3]朱月.师德建设随想录[J].学校管理,1998(4):23.[4]梁其军.关于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23-24.[5]王仕勋.关于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180.[6]朱权.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79-181.[7]张力.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7):51-53.[8]吕旭涛.论高职师德建设的意义及对策[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64-66.[9]何祥林,黄吴静,徐丽.教师为本,师德为魂—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8):85-87.[10]李裘.加强师德建设创建学习型高职教师队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7.[11]刘冰芝.论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J].高教论坛,2009(5):114-116.[12]张祥春.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和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1-2.[13]檀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问题与途径[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4):50-51.
第三篇: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暑假学生主题征文
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管理0901 陈凯荣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双汇瘦肉精、老酸奶果冻事件以及毒胶囊事件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本文在收集了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基础上,经过仔细分析,得出了这些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期待本文对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关键字:食品安全
食品事故
加强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必需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然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堪忧,近几年来有影响力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有如下几件:
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 双汇瘦肉精事件 台湾塑化剂事件 牛肉膏事件
南京的鸭血黑作坊 老酸奶果冻事件 毒胶囊事件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涵盖了整个行业,并且有从食品行业到药品行业扩大的趋势。
我认为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原料污染问题。前几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
2、小企业黑作坊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多而且经营秩序混乱且极度不规范。由于食品经营企业数目巨大而且规模较小,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暑假学生主题征文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其安全性又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所以新技术新资源的使用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可分为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6、食品质量检测水平较低,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管理混乱且有交叉,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7、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对策:
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和科学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体系。
2、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食品行业生产企业准入制度。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并对行业内企业采取准入制度,严格管理食品生产企业的信用水平,确保食品安全质量。
3、推进食品质检部门的体制改革,将各部门进行整合,构建一个专门的食品监督机构。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将原来分散的监管机构进行整合,考虑成了一个专业的食品监管机构,确保分工明确,监管职能清晰,以此来提高食品行业监管水平。
4、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5、加强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各级食品监管部门在发现不法企业或个人生产或销售违反食品监管条例的行为时,应依法加大惩戒力度,将食品安全领域的食品安全犯罪成本提到最高,让不法分析望而却步。
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目前正日趋完善,但是食品安全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的相关机构必须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加大食品卫
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暑假学生主题征文
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专项打假斗争的成果,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而努力工作。
(陈凯荣,男,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专业,管理0901,联系电话***,邮箱1032155924@qq.com)
第四篇: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 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连校园外的一些违法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未成年人的身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例如,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剧烈而深刻的转型时期,特别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并广泛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不可避免的带来新旧思想冲突,社会思想混乱的局面;再如,目前社会文化结构失衡,网络色情、暴力文化泛滥等等。这些都对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校园暴力事故之所以频频发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现在大部分学校仍秉承分数至上的传统思维模式,片面夸大智育成果在教育中的作用,单纯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忽略了以德育为首的全面的素质教育。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日常教学事务中也表现出偏袒优等生,忽视甚至歧视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尤其是“双差生”。结果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逃学甚至退学,到处滋事生非,发泄其内心的不满,甚至走向暴力犯罪。
由于目前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没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使得主管部门的检查、学校的落实都没有具体的“依据”。导致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教育专家认为,如果学校一味地强调学科考试成绩,而不注重提高和健全学生的品德,即便有教育成果也是有缺陷的。
2、课程的德育功效被忽视,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就目前现状来看,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充分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其他各学科的教学更是只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而忽视德育教育的渗透。
3、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结合做得不够。目前在农村中小学,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独生子女多,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家庭、隔代看管、留守、寄养等情况较为普遍,家校联系、家庭教育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德育教育合力。
针对上述问题,要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营造平安和谐校园,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因而学校教育工作应以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
育为着眼点。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和保证作用,为智育和体育、美育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学校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培育“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健全德育教育工作制度。要健全德育教育工作制度,具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学校要把学科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列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中,通过必要的措施来规范和保障其实施。在制定的教师的岗位职责中增加学科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使其成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重要指标,并且影响教师的评先评优。
2、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是学校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也是接触学生最多的老师, 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班主任要对学生指明努力方向,循循善诱,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不断进步。班主任在平时就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来要求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他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对于工作出色的班主任,学校在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3、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持续持久的发展。学校要制定和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案。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标准不能是只看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评价方式也不能只是教师评价学生,写几句带共性的评语,这样的评价起不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完善评价体系既要评价学生思想表现,又要评价学生人格因素。例如学校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把学生平时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记入学生成长记录。
4、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教师全员参与育人。在政教处、教务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实际、思想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由年级组统一安排,使每个教师成为几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品德等方面的导师。通过导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强化导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使教师从办公室自觉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和生活引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地发展。
“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
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教师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5、完善对学校的德育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纳入学校全面教育质量评估中,加大德育工作在学校综合评估工作中的权重,加大道德行为在教师、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权重。要注重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努力发挥德育评价在学校发展、学生成长中的教育激励功能。
二重视在各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教育家杜威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这些名言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处理好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求教学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要强调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的观点,开发各学科的德育资源,注重学科渗透,发挥各学科课程德育优势。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注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让每一个教师都既教书又育人。
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最高境界就是“秋水无痕”,就是“润物无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句话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无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育人技巧。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追求这种“无痕”艺术。有时,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应该是口号式的道德说教,而应该由我们每一位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德育素材,进行“无痕”渗透。
例如,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内涵,结合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气概,从而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化学教学中讲到纯碱这种物质时,可向学生详细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事迹:他留学美国时,看到我国制碱工业被美国公司垄断,非常气愤,毅然回国,潜心研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1926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他成功地改进了生产纯碱的索尔维法,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样教学使学生深受感动,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英语课教学中讲到《
这一单元时,教育学生学习爱迪生从小立志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在讲授《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一节时,告诉学生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任何人、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历史教学中讲授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城、汉朝的造纸术和地动仪、隋唐时期的赵州桥、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和指南针,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英雄的事迹可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振兴而读书
则徐虎门销烟、大平军勇破洋枪队、邓世昌勇撞日本旗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狼牙山五壮士抗击日军„„过这些史实的讲述使他们思想得到升华
体育课教学中可讲一些有关的国家优秀的运动员事迹
打吊瓶上奥运赛场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资源,制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教学燃烧、爆炸的知识时
人为或由于不负责任而发生的火灾、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当今社会上利用浓酸毁容的惨剧事例
生体会到犯罪的严重后果和应受的惩罚
地理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介绍近年来国家制定的与地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滥伐森林、滥占耕地、滥杀野生动物、滥排放废物污水废气等等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惩罚。
:商朝的青铜器和天文历法、秦朝的兵马俑和万里长,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荣誉,Book 3 Unit 7 A Man Who Never G ave Up》: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林 通,点燃他们的爱国激情。,如许海峰,而不惜带病之躯的事迹,结合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法,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一些爆炸事故;在教学酸一节的知识,从中让学,懂得法律的严肃性。教育学生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培养学生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
共和国的公民就要遵纪守法,这样才能国富民强,否则将会变成历史的罪人。
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讲到“圆的面积”时,结合飞机场环保要求,教师可编出“飞机场要想保证周围居民不受噪声污染,其半径、面积应大致为多大?”同时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的知识等。
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多学科整合的教学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道德实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科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把握最佳的教育切合点;万不可随意相加,颠倒主次,以至于适得其反。
三 加强家校结合,构建德育网络,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可见,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建立学校、家庭德育教育网络,就要进一步拓宽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渠道。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网上联系和教师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交流情况。学校可开设“家长接待室”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开家长会时要注重学生个性特点、发展状况的分析介绍,不能把家长会开成“告状会”、学生成绩排名会。家校联系过程中,学校要特别关注特殊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特殊家庭(离异、单亲、特困等
导。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传播成功教育案例,引导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注重对子女的品德教育以及健康人格的培养。
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连接纽带。只有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给孩子品德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事关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兴衰大业。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努力构建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以确保青少年学生校内外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家庭教育指向家长深入
第五篇: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米脂职教中心樊振雄
摘要: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分析其消极行为的原因,从学校、家庭、社会和中学生自身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原因对策
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分析
当代中学生所面临的是全新的环境。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播,各种信息纷繁芜杂,中学生面前摆放的有“仙果”,也有“毒瘤”,这在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的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在成长过程中,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消极的现象和行为。
(一)积极的一面
1、新时期的中学生崇尚奋斗,面对竞争自强不息,他们努力学习,扩大知识面,为未来而努力奋斗。
2、新时期的中学生追求平等、敢作敢为,他们渴望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体,时时处处体现出公平与平等。
3、新时期的中学生,充满爱心、展现自我。如汶川大地震同学们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积极参加美化环境、演讲比赛等并能搞得有声有色。
(二)消极的一面
1、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薄。新时期的中学生虚荣心极强,攀比吃、穿、住、用,讲究名牌。考试作弊、骗取分数、不守诚信、已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宽以待己,严于待人,新时期的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强调“人人为我”,而很少考虑到“我为人人”,自己干什么都行,对别人的要求则很高。缺少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感。
3、崇尚“自我”,价值取向错位,新时期的中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或是即使参加也是热情不高。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自觉不自觉的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4、法制、纪律观念淡薄。
近几年来,青少年上网成性,由于受不健康的黄色等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有抬头迹象,对青少年危害很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和学校问题。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消极行为产生的原因。
1、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失当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作为教育者就要了解 和正确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但在现实中,师生之间有一定的隔膜,往往学生说的并非都是心理话,我们所了解的也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认识当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成绩好,一切都好”——评价方式不当,大多数人把德育看成一种知识型课程,追求的只是考试成绩,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行为手段,违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情感体验的内在要求和目标。
2、家庭教育的忽视
新时期中学生的家长工作量大,家务活重,与孩子门交流很少,关心只停留在问一下孩子考了多少分。还有一些家长教会孩子不正当的竞争意识,忽视综合素质。“儿子,今天学校劳动,你别去,就在家看书写作业,去了影响你的学习”、“儿子,这几天开运动会你别去
参加了影响学习”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
3、社会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化,中学生的思想状况也不例外,在“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的思想支配下,人们采取各种方式获取经济收入,由于各种原因多劳未必一定多得,使人们的心理发生了严重的失衡,大学生就业难,上班后“拿固定工资”并无大财可发,而开私家车,“盖小别墅”的那些神木、府谷、山西的煤老板,又有多少文化呢?他们感慨。功利色彩的过于浓厚偏离了中学生的思想。
4、新时期中学生自身方面:“自我定位”不明确。
目前中学生流行这样的口头禅:“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吃喝玩乐,生活过好,省吃省喝青春白过。”可见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分辨能力都比较差,缺乏理想、目标不清,自我认识不够,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改善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教育部门切实更新观念,努力探究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 切入点。首先政府教育部门应该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开辟方便之路,改进对学校和校长的评估方式。其次学校各主管部门如学生处、团委、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一种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师必须切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从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做实事,甚至还应当做学生的服务员,尽量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动态。让学生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同时学校还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正面宣传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广播站、电视台、记者站、勤工俭学、公益劳动、校园环保站、文学社、篮球协会、兴趣制造小组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从不同方面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养成。
2、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家庭教育技巧培训。家庭是孩子 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家长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人生态度、日常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领导,可组建一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成才观。使家长能把子女当作知心朋友,坦然交流,尊重子女的人格和自主精神,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改变简单粗暴“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
3、整合各种社会闲置资源,构建社会德育网络。
新时期的中学生被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所包围,并诱发出多种负效应。这要求社会大环境要净化,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氛围。一要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如革命遗止、历史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等。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整体效应,增强德育实效性,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二要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文化出版市场的管理。抓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舞厅等场所,严禁不良思想对中学生的侵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主体德育网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只有认识到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才会找出相应的对策,可喜的是全社会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我们坚信,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会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更加扎实,行的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