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各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国家对高校投入经费的增加,高校的校园环境都有了质的变化,校园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多数高校从长远考虑增加了学校占地面积,修建了新校区并根据使用功能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区域规划,使校园环境更加整洁美观、校园生活更加井然有序。以新时期环境特点为条件探究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文化建设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加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使得校园文化建设迈入新台阶。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在国际形势复杂、社会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价值观的确立也在遭受着冲击。大学作为理想中的象牙塔也承担着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在目前的高等教育环境下,人能够影响教育环境,教育环境也能够反作用于人。冷静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1、注重教学工作忽视校园文化建设
某些高校将教学工作视为工作的重点而漠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高校对校园文化的忽视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高校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使命就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和教学工作同等重要。大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课余时间大学生也需要丰富生活,充实思想。此时就需要高校积极开展各项文化建设活动,使学生主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交流讲座、文艺演出。依稀记得几年前的“复旦投毒案”,我们应当反思我国对大学生文化教育的缺失,不能否认从小到大我们重成绩,轻素质,部分家长望子成龙也只是“唯分数是图”,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校园也注重毕业率、升学率,而不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希望通过“复旦投毒案”能够给这个社会带来反省的价值,素质教育不再是句口号。高校培养的高水平人才不仅是指在学术造诣深厚的学生,也需要同时具备健全独立的人格,因此高校应格外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效力。
2、高校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思想源头。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各项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与全体师生对所有文化活动达成的共识,高校应保持人本思想的态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相关部门同时应该“齐抓共管”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文化建设制度。此外,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后应该宣传推广,让全体师生了解学校的制度建设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学校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挥长处弥补不足,对文化活动的过程及内涵给予客观的评价。
3、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有待提高
部分大学生往往对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只要是自愿参加的活动就可以不参加,对学校要求必须参加的活动也是极不情愿的参加,有时还会出现找他人替代参加活动的情况,这几种情况在大学校园中时常出现,校方往往也是束手无策最终难以实现开展活动的目的。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骨干往往在活动中收获良多,在自身素质、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进步。而极少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同学就会一无所获。
二、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物质、精神、制度三个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也不等于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也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不是用制度?硎?缚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部分高校只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加大投入而忽视了其他两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原因还是高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物质文化建设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手段,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更好地实现精神文化建设的功效,制度文化的建设保证了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顺利进行。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在进行扩招,因此吸纳的学生数量增加高校不得不修建校区,这样部分高校就可能出现只重物质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若是一些高校只是单纯的发展物质文化,加强对绿化环境、校园建筑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且投入巨大,而忽视对于教风、学风、精神内涵等软环境的建设,不充分挖掘学校本身的发展特点。这就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空有其表,缺乏内涵,往往使精神内涵教育的收效甚微,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驱壳。
2、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规划
高校的校园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它要求了各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营造特定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高的活动,不应当被视作一项任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严谨的教育活动,需要高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有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一套有科学理论依据支撑的规划方案及合理的机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应该随着活动展开不断进行调整,意在形成使全体师生都认同的行为规范。此外,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发扬民主,通过民主精神的培养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
3、灰色文化阻碍了大学生的正确认知
在信息技术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我们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是我们被动接受不良信息的途径。大学生还未形成全面的对信息的鉴别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工作,严禁舆论的传播。此外,多元的西方文化悄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学生根据其自身猎奇的心理,对国外的新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部分大学生也开始盲目的崇尚西方的文化,毫无保留的全盘接纳。西方影片中的拜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时刻冲击着大学生刚刚形成的价值观,将勤俭节约、集体主义等中华传统美德置于脑后。这些不利于成长的灰色文化违背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外的文化我们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像乐于探索、敢于创新优秀的品格我们要借鉴和发扬。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1、全面提升对校园文化的认识
高校领导要首先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其作用是其他的教学方式难以取代的。高校要制定长远的文化建设规划,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不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各高校还可以“走出去”利,经常与附近的兄弟院校进行文化建设上的交流做到文化交流的开放性,以此促进共同发展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与落实,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综合人才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真正地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
2、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和制度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文化生活的富足,离不开优良传统精神文化的继承,更不开严明的制度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高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保障广大师生的基本利益。各项规章制度要体现人性化的原则,同时也要保证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和有序的生活秩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系统全面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的保障下,高校的全体师生才能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制度建设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c和实际情况,让广大师生能够主动接受,最终成为大家日常的行为习惯。学校各个管理部门也要照章办事,将制度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及人文素养;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增强了自身教育的深度,使得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思想教育活动能够作用于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全体公民的思想政治水平,使社会文化不断进步。
新时期背景下,新媒体走入我们的生活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兴媒体即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又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转机为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王琦,马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山东青年.2017年第6期,总第521期.[2]宋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6(12).[3]殷梅霞.基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8).(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 100192)
第二篇: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摘要】开展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活动现状原因的分析,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为切入点,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字】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机制;措施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五个方面。根据能力素质的“冰山”模型理论,优秀大学生至少应该具备“知识、技能、个性、品质、个性、身心”5个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则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优势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素质培养的成果与高校文化品味的高低紧密相关。要真正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要用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手段来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
本文从素质教育运行的几大机制为依据构建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四大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可理解为在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时,其内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运行方式,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起着或约束、或保障、或制约、或激励的作用。
1、约束机制。根据约束机制本身内涵以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殊对象,本文将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约束机制分为:规则约束、组织约束和文化约束三个方面。规则约束是指个高校对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各项规定制度;组织约束是指个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的组织要求等;文化约束是指个高校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学校的文化形态约束。
2、保障机制。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保障机制,是指高为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它主要包括一下两点:一是制度保障,即高校要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相关制度。二是物质保障,即要保证高校学生活动的经费和设施等达到一定的标准。
3、动力机制。要提高活动的运行效率,就需要认真研究调动人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即动力机制问题。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对动力的开发和转化,带动参与人这一子系统的能动性运作,从而推动整体系统运行。
4、激励机制。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环境因素,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据此,本文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激励机制分为激发、引导、评价和分配和反馈五个环节。激发是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驱动模式下激起学生的能动性参与;引导就是对活动的开展
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即对活动效果予以价值判断;分配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将活动资源分配给组织和个人;反馈即对评价结果分析后对激励手段、标准等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其更加合理公正。
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苏联教育家家苏〃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素质教育作为其实践语正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活动也在如火似荼地进行。但目前,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下面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为切入点对现在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首先,约束力度不到位。虽然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臵过程中,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念。但在实际中可以发现,关于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定制度却一直停留在盲目地喊口号、走形式的层面上。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另外,从组织约束机制的角度来看,现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系统性差,组织结构的不科学性等问题导致活动缺乏系列化和程序化,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同时,文化活动的低水平形态不但没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相反,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其次,保障机制缺失。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大,庞大的人员基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这些表现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不足和活动设施的缺乏。软硬件设施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活动参与量。软件方面也存在严重的支持不足。
再次,动力与激励机制不健全。从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可以看出动力源的开发不足导致了活动参与率低下。同时,在激励机制的引导、评价和反馈环节存在严重的问题。如不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的方式就致了引导机制的无效。对于学生活动的成果,过于注重物质方面的奖励而忽略其在精神方面的榜样作用。在反馈方面,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很多学生“为了活动而活动”,无论是校方还是主办方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并未能做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参加活动时的盲目和活动后没有太大的收获。
三、如何开展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有关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同时加大执行力度,充分发挥规则约束机制。
2、加强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组织机构。学校的相关领导部门以及活动组织应该高度重视组织机制的构建与运用,充分发挥起应有的组织作用,保证校园文化有序、有效开展。
3、树立品牌意识,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形态与校园文化活动有密
切的关系:校园文化决定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要重视校园文化对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积极意义。
4、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为活动的开展创造优良条件。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主要要求解决包括经费、场地以及设施方面的问题。充分运用保障机制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5、提高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既要运用动力机制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又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兴趣。当然,这两项机制也要对活动本身的改进与完善。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上述改进措施虽然只是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四大机制入手,但同时也包含了对于活动本身的改善,包括对活动合理性、价值性以、多样性、创新性等多方面的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郑学宝,孙健敏.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
高书朝.素质教育的机制与运行探索.济宁师专学报纸。2001
许再银.刘亮.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
焦勇.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活动设臵.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
黄顺年.彭栋梁.郭晓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问卷调查分析.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
张慧.王宇红.优秀大学生素质模型构建.科技信息.2007年
第三篇:国税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对人的改变是最大的改变:精神面貌的改变;内心准则的改变;行为习惯的改变;
人生品味的改变。
2007-09-1
1国税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国税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国税成立以来,国税人发扬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不断积累,初步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国税文化,本文就国税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国税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按其存在形式表现三个层次
在形象(物质)文化方面。全系统在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加大投入,经过不断努力,初步建成了以计算机为依托,集中征管的征管模式,办税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税收管理、组织税收有了明显增强。有了较为完备的办税场所,办公用房有了根本的改变。办税服务厅能够适应现代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税收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分局建设齐全。在税容税貌方面,做到着装上岗,挂牌服务,尤其在办税服务厅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服务等,受到纳税人的普遍欢迎,使纳税人走进办税服务厅,能感受到国税人文明高效的服务,在思想上树立起作为纳税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在制度文化方面,坚持依法治税这个核心,围绕《新税收征管法》这个总纲,认真执行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两权监督,税收管理进一步规范,税收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立足于建章立制,突出加强各项内部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工作人员工作职责,文明办税,规范服务,工作纪律和政治理论业务学习,党团组织活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税收、征收管理等一整套制度规定,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规范内部管理和办税服务行为,加大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加强了思想素质教育,国税成立十多年来,我们根据上级局的要求,针对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现状,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选择准确适当的教育载体,利用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利用本单位的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大兴道德之风,国税干部踊跃参加扶贫助学、助困、助残、献爱心活动,以实实在在地行动,在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在精神文化方面,通过十多年的提炼实践,“人讲称职、事争一流”的国税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超越自我,务实争先,共建和谐国税”的理念正成为国税人的共同价值观,国税系统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一个学习型系统正在形成。广大国税干部树立新税收服务观,为纳税人服务,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税收服务文化
正成为国税人新的追求。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与形势的要求,国税文化建设是初步的,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税文化建设的氛围不浓。一方面干部对税务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还没有认识到国税文化是国税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推动力,认为文化建设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事情,税务部门搞是标新立异,也有认为开展文化建设就是多搞一些文化体育活动。因此,缺少开展税务文化建设的认同感,表现为行动上积极性低,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国税文化建设的工作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税收文化建设还没有摆上重要的位置,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工作计划还不具体,文化建设活动的形式单调,在一定程度上也难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活动热情。
二是国税形象(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偏差”,有盲目追求高档、贪大求全的倾向,有些办税厅便民设施“越位”,超出办税服务的范围,在信息化建设上有了现代化的设备,但人员素质不能适应,许多设备成为摆设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税风税纪方面,税务服装不尽统一,着装不规范。办税服务厅标准不一致,大厅的内部设施没有达到整齐划一。在有些基层单位,把执法服务与有偿服务混为一谈,标准越提越高,如所谓“贴身服务”、“零距离服务”等,由于不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的效果。
三是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有法不依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税收的法治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内部制度的执行上不够严格,缺乏严格的检查监督。税收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内部资料传递,税收业务的衔接,岗位职责目标考核等要进一步加强,“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
四是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国税文化理论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内容还不够系统、完整,还没有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各地的做法也不尽一致,共同价值观还没有为全体人员所认识,少数干部思想素质偏低,文化层次不高,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够,在爱岗敬业、廉洁从税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二、进一步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围绕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展开,即从增强国税干部的成就感出发,建设一流的物质文化,为国税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从增强国税干部的责任感出发,建设完备的制度文化,为依法治税,从严治队提供执法制度保证;从增强国税干部的使命感出发,建设先进的精神文化,为促进国税事业的发展注入原动力,增强国税系统的凝聚力。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增强干部对国税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切实抓好先进国税文化的弘扬,使全体国税干部围绕共同的价值观,以“超越自我,务实争先,共建和谐国税”和严格执法、勤政廉政、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作为每个干部的基本信念,树立忠于职守、公正无私的执法形象,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文明高效的服务形象,行为规范的部门形象,打造“名牌国税”。重要的是充分注重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各级领导既要做国税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又要做积极实践者。同时,要提高全体人员的参与度,把干部的参与意识、主体精神树立起来,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促进上下良性互动,推动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主人翁的精神,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策群力,推进国税文化建设。
2、以构建学习型系统为支撑,在全体干部中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学以致用、学无止境、超越自我,提高学习力的新理念。使大家认识到,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就会落后,引导大家走出认识误区,完善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为干部职工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做到学习形式力求多样性,学习内容力求针对性,学习机制力求有效性,从而为国税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3、建立和完善有效激励机制。引导干部正确认识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开展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真正做到“权为纳税人所用,情为纳税人所系”,把出色完成工作任务作为个人的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要不断创造机会,给干部提供展示自己平台,对工作努力,成绩显著,给予表彰奖励,让干部感受到个人价值得到实现的喜悦,这样就会在思想上产生成就感,并转化为进一步干好工作的动力。要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培养激励、晋升激励相结合的多形式的激励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干部奋发进取的干劲。
4、完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国税机关各项工作的规范,每一名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因此国税机关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干部职工的言行。明年是省局“管理提高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严格规范管理,各项管理工作都要按照提高的要求来加强,既重过程,更重结果,让“规范管理”这一重要思想观念贯穿国税工作全过程,使全体国税干部真正树立起质量意识,真正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使国税工作迈上新的台阶,直接体现国税文化建设新成果。
5、发挥党团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党团组织是国税干部职工的先进分子所组成,是税收管理活动的重要骨干力量,因此,在国税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每个党员、团员的积极参与,通过示范引路,把党团组织在联系群众、凝聚群众,感召群众方面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汇集于建设先进国税文化之中。
6、继续增加投入,加强国税文化阵地建设的环境建设。利用有效的文化活动载体,宣传国税理念,展现国税风貌,力求创造一种文明、庄重、大气的国税文化内涵。通过闪亮标识,展现风貌,擦亮示范窗口,文明办税,优质服务,营造出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要在办好各种文化阵地的基础上,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创新文化活动新形式。努力营造文明、方便、快捷的办税环境,和谐、高雅、温馨的人文环境。
7、优化公共关系,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国税既是一个独立的工作部门,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实践证明,良好的公共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依法治税的合力,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国税文化建设需要融入社会,“让社会理解国税,让公民了解税收”,因此要切实加强国税与社会大众的联系和构造,及时根据外界意见、建议改进工作。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税务服务文化,树立纳税人之上、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在文明办税、优质服务上下功夫,以文明征税带动文明纳税,以诚信服务带动诚信纳税。
8、与时俱进,加强国税文化探索和积累。应当肯定,国税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但仅仅是阶段性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国税文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积累,开展多种形式,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丰富国税文化的内涵。国税文化建设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的精神,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引,通过长期的不
懈努力,使国税文化充分反映厚重的道德传统、显明的行业特色、先进的精神风貌,体现继承性、时代性、创造性,不断为国税“三个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校这一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式,是全体校园人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合,是一种团体意识,是维系学校团结的一种精神力量。大力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必要前提,这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一致。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保障其传播优秀的思想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而保证学校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同时,在高校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得到传承。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校园文化相关理论概念
(一)文化
国外对“文化”的研究很多,较早给它做了相对精准解释的是英国学者泰勒,接着许多学者都对“文化”做了解释,但未形成统一定论。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整理了相关164个解释,整理分析后认为“文化”很难进行解释,勉强作了一个自己的解释,即文化是“一种源自行为的抽象概念”。
在我国,“文”本义为各种交错的纹理,随时间的变迁,引申出其他内涵。一是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象征符号,二是由伦理之说引出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三是在前两个意义基础之上,导出美、善、德行之义。“化”本义和字面意思都是改变,从开始的事物形态的变化逐渐发展为教行迁善之义,而将两个词合在一起是在西汉以后。现代我们所用的“文化”概念,是19世纪末从日本转译而来的。现在我们更多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所共有的价值观和意义的总和,是全体人类在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创造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校园文化
人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观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认为校园文化就是社会活动。这些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就是课外活动,所有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都是校园文化。第二,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人创造的各种校园综合环境的总称。这些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所有成员的意识和观念的总和。第三,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这些学者认为在学校的生活中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办学条件,来进行补充,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在教书育人这个主体环境下,以师生为主体,以教育为导向,以学校支持和管理为辅助,全面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的,由全体校园人共同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及其创造的全过程。按照表现形态把高校校园文化可分为高校物质文化、高校精神文化和高校制度文化。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
1.目标一致性。以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创造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来教育鼓舞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为校园活动的顺利执行提供保障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主体,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实现人们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以素材的方式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校园文化也作为途径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目标的真正实现提供了有效载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目标一致。
2.文化同质性。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必定具有文化属性。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下产生的,反应师生的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富。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文化属性,在课堂中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在社会实践中提取的理论精华。这些思想都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文化的精髓。
3.功能互补性。高校要发挥其育人功效,更多的是通过精神文化来实现的,它引导学校的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同时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贡献,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存在交叉,两者之间相互独立,但也有互补。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引导大学生接受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当学校的校园文化形成后,就会建立起相应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当学校部分成员的价值观、行为取向和标准出现偏差时,校园文化就会发挥它的导向功能。
2.创新功能。创新功能是指校园文化本身具有的创新因素及对其中生活的成员的创新意识的激发。一方面,校园文化包括了多种多样的知识内容,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灵感。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对情感、兴趣、等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凝聚功能。凝聚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巩固成员之间的团结和融合功能。当一种价值观念在校园中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同后,就会使师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会把全体师生的思想凝聚在一起,激发其共同的奋斗目标,进而使精神情感化为巨大的合力。
4.规范功能。规范功能是指校园文化为其成员提供为人处世的规范和准则。总体上看,大学生在道德认知上基本是正确的,但大部分只是停留在认识的水平上,实际行为不尽人意。通过校园文化活动,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保证当他们离开校园的时候,也能符合社会的需要。
5.娱乐功能。娱乐功能是指校园文化可以活跃师生的生活,调节生活节奏,增加生活乐趣。师生在学习和工作劳累的时候,通过参加校园文化相关的活动,来协调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更加有效地投身到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高校的领导和决策者没有给校园文化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起的作用,也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办学目的结合在一起来理解它的重要性。当然也有很多高校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负责人,有了几个负责人还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的情况,这就导致校园文化相关的活动不能及时顺利开展,校园文化的多方位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有时,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费用不能及时到位,致使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保障,影响校园的整体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鲜明
校园文化只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保证其生机和活力。部分高校未能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只是对优秀文化的简单套用,这就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上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没有把自己的特色展现出来。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缺乏对本校定位的深刻认识,这就使得许多高校在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上的雷同、校园文化建设的趋同。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缺乏对学校整体的规划,这样就导致大量的面子工程、劣质工程的出现。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各种指导学生行为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对上级文件要求的简单修改和调整,这就导致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精神文化建设未得到重视
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手段,是精神文化的承载,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存在的意义体现。校园文化发挥其作用主要还是通过校园精神文化来实现的,但是在经验中不难发现,许多高校在建设的过程中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学校在校园景点、文化场所和设施方面的投入大,对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投入不够。还有部分高校在评价系统的促使下,只关注可以直接衡量和体现的校园物质文化,而没有给校园精神文化应有的关注度,也没有把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只存在形式上。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成果不显著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学校的总要求是一致的,都是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很多高校对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缺乏足够的思考,在实际的建设中没有给校园精神文化应该有的重视和关注,也没有把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统一起来,更没有体现在对人才的培养上。首先,教师没有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人们普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有学校团委和宣传部的工作,这就使得大部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被闲置起来,没有发挥其应该起的作用。其次,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单一,水平层次不齐,这就不利于他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要求高校必须制定先关的制度和发展规划,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高质量开展。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完善
为了使高校校园文化的长期规范发展,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全体校园人都为之自觉行动,并以此作为行动的标准。从目前校园文化的现状来看,并没有相关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比较随意,没有标准和规章可以遵循。首先表现在高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同时领导和相关人员对其研究较少,也没有相关的建设体系。另外,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成果的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指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也无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做出合理的指导。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的途径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必定以学校的主流文化为基调,体现民主平等的形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当代高校校园建设,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最新理论成果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其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到整个学习教育过程中。
十八大提出来“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对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绘制了蓝图,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就必须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全面发展四项任务作为根本目标和教学思路,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校实际、师生实际出发,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侧重点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培养“四有人才”作为大学根本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效果。由此看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重视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1.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效用。高等学校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渗透到方方面面的教学工作和教学任务当中,将马克思主义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有效无缝地结合。
第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来指导具体的校园文化实践。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法论根本观点来指导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路线和方向不断深化和强化,反过来高校校园文化反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开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不动摇,并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依据和根本内容。学校是天然的学习场所,尤其是运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思想教育工具,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路线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2.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根本价值目标。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精神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创造可供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生存并茁壮成长的文化土壤和校园环境,采取多种方法鼓励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积极的、正确的、宏伟的奋斗目标和精神追求。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努力学习、扎实本领,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伟大事业中去。
3.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时代观念。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强调:“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为旗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凝聚起师生的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校园文化活动必须以宣扬爱国主义、历史人物、历史事迹为主要方向,重点是宣传在近代百年来全国各民族反压迫、反侵略、反封建的重大胜利以及全国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的一条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幸福的康庄大道,以此来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其主动参与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二)全方位投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处理好不同文化现象、不同文化形态间的关系,研究探索不同文化形态共存并相互促进的方法,保证不同文化形态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大格局中都能和谐有序的得到发扬。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类成长不可缺的精神食粮,有健全人格、激励人们不断发展、引领向上的功能作用,在高校中更应重视文化的诸多功能作用,以此来营造积极向上、发展规范、有序严整的良好气氛,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并优化高校校园建设。
1.坚持精神文化的核心地位不走样。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场所是高等学校,而主要群体是大学生,我们要坚持在高校中积极培育土壤、努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严谨务实的工作和学习作风,不唯心、只唯实的科学精神,加强高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回归到教学工作的本源,教师以教书育人、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生以努力学习、成才报国为根本追求。
2.坚持物质文化的基础地位不走样。物质文化的建立健全不应追求享受和奢华的标准,而是要以有利于于促进大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为目标和原则。高校在做整体规划时,要有长远的眼光考量一段时间内的建筑布局、建筑内涵、建筑特色,要将新建的建筑同已有的建筑形成一个统一的、密不可分的整体。在高校当中加强园林景观、绿化美化的建设,以增强学校的“美”的氛围,体现历史的美感和厚重感;加强运动、娱乐、休闲场所及设施的建设,增强师生体质,倡导团结协作,增加艺术性、趣味性;加强网络媒体、学校社交平台的建设,规范网络文化,抵制恶俗文化,营造健康积极的氛围,通过组织高质量的社团活动为高校物质文化的建设注入活力。
3.重视制度文化的重要保障作用。制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规章制度的建立,建设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制度文化对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代,实施高校依法治校,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章程来办事,要在高校内开展有关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党章党规的教育活动,保证大学生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重大事项民主研究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公开公示接受民主监督,保证师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以实实在在地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工作学习以法律为准绳,在遇到不公正对待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卫合法权益。
4.以行为文化为衡量标准。在所有的大学文化活动中,行为文化是最能直观体现大学文化的,行为文化活动是衡量一个学校文化水平的一把尺子。现在大学中开展的绝大多数的校园文化活动都可称作是行为文化,如学术宣讲、公益服务、科技比赛以及体育竞赛等,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要从学校的传统出发,要以本校特色为主要依据,挖掘并发展符合时代和社会特征的高校风气。学校各相关部门要加大联合力度,并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创新活动的题材和样式,要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相结合,开展富含趣味性,促进运动健身益智和团结协作的活动,在活动中要能体现和反映出来多种素质并有侧重,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汲取营养,全面提升自己、促进身心良好发展、提升想人文素养、陶冶道德情操、充实精神生活。
(三)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优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当今高校发展和建设的主要思路是依法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者合而为一。高校校园文化是综合评价大学实力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已经成为被普遍接受的社会共识,它是高校建设的软实力,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它学校的最明显的地方。人们接受一种文化形态,并受这种文化形态影响并施加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文化形态碰触到人类内心深处的某一个点,使得人类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向其靠近,接受并认可这种文化形态,形成归属感。而要想形成这种文化的归属感,那么就必然是富有地域、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具备,也只有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释放,文化才能被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本校特有的一定是传统,而传统的才有可能成为本校校园文化特色。在我国要想规范高效优质地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只有遵从高校的特殊实际情况,宣扬本校自建校以来所存在并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以之为本校的独有特点并将之不断完善发扬才能使被广大的学生接受并认可,以本校传统文化特色为基础,不断总结和提炼学校发展进程中新的特点特色,海纳百川,吸纳其他高校的有益的符合本校特征的文化形态,构建新的校园文化体系,这样才能永葆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丢失本校最根本的文化传统和特色,才能形成本校区别于它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智圆.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1:8,10 [2]杨晓江.美国学者视野中的校园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0(10)56 [3]常丹.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14 [4]郭广银,杨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4 [5]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44 [6]李国泉.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27 [7]徐佩红,翁礼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0)96 [8]何祖锋.对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8)122 [9]王蕊.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探索[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12 [10]郑竹萱,朱方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J].改革与开放,2016(1)12
第五篇: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多种独特的正向功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想思政治教育和提高师生员工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重要举措。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思考,使校园文化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办学质量的的重要动力。
(一)深入开展校风建设
要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扎实开展师德教育,积极建设“厚德博学、善思致用”的优良校风。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努力建设刻苦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
(二)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
透到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比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
(四)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精心打造“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使校园的规划、景观、环境呈现一种和谐美。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积极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文明系处的评比活动,清除校园
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上赌博等情趣低下的活动,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