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的孩子们》读书报告(精选)

时间:2019-05-12 19:2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萧条的孩子们》读书报告(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萧条的孩子们》读书报告(精选)》。

第一篇:《大萧条的孩子们》读书报告(精选)

结合自己经历谈

《大萧条的孩子们》读书感悟

(本段摘自百度百科对《大萧条的孩子们》的内容总结)30年代的“大箫条”是20世纪美国人最为难忘的痛苦经历之一。在《大萧条的孩子们》中,埃尔德1920-1921年出生组为跟踪研究对象,对于大萧条经历对这些研究对象生命历程各方面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纵身研究。埃尔德认为,大萧条不仅影响到研究对象幼年时的生活环境,而且对其成年后的工作生活、经历、职业生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力甚至波及研究对象的后代,并在某种程度上构筑了战后美国人民的国民特征。在该书中,埃尔德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恰当地评估了大萧条造成的经济学受损经历对于其研究对象生命及其后代历程的深远影响。就重大社会历史变迁对于人人生命历程的影响而言,埃尔德无疑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对于社会科学诸领的学者而言,这部著作无疑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以下为我自己的个人读书报告:

读《大萧条的孩子们》给我带来很多的感悟,作者通过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选取特定时期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出生的人来进行跟踪研究,最后得出社会和群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但是,给我最大的体会却不是这些,因为我读这本书的初衷是想通过这本书来反思社会和群体对自己的影响,我不是带着学术的眼光去看待这本书,更多的是想通过这本书去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所以我不想去和老师讨论关于

这本书中提到的研究方法是怎样提高了社会学的研究以及他带来的意思是什么,我只是想谈谈,这本书使我发现了自身的一些潜在的因素。

社会环境是否可以改变一个人我想大家即使没有读这本书答案也是肯定的,人作为群体动物的一员,首先就离不开社会,离开了社会就没有办法生存,但是社会对个人的影响到底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通过这本书我觉得作者告诉了我们社会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是随着时间慢慢的积累,换句话说就是量变达到质变的结果。就拿我自己说,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是社会对人的影响的大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基础,如果我不是生活在21世纪,不是一出生就接受了信息化的教育,二十出生在洋务运动时期,我是不是会向先辈们一样做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还是会做一个顽固的封建的中国文人。又或者如果我出生在了五四运动时期,我会不会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参加到寻求救国道路的行列中。但是,时间的巧妙之处在于,你没有办法可以选择自己的出生时间,因此我生活在了现代社会,接受的是现代化的教育,最后形成了一个这样的我。但是,我又在想,社会历史环境确实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甚至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什么时代的人,但是这里面有什么更深的原因在吗?我觉得,单单是社会的话对人的影响没有办法完全概括,反而是社会中的重大事件对人的影响至关重大。因此,我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假象了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在我的接下来的生命里,再次出现美国大萧条,出现经济危机,那些在这个环境下出生的美国人是不是会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资本主义有一个更深刻的反思,会不会通过这件事情深通的认为到自己的政治体系是一个落后的体系,然后向中国当年寻求自己的救国道路一样,开始社会主义救国道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想,中国会在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共产主义道路盟友,这种推理还真是让我自己觉得兴奋。资本主义自己自身的弊端最后还是要在一段时间内爆发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这倒是一个留给我们这些共产主义人士一个绝妙的机会。

其次我还想跟老师探讨的问题是,家庭和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一点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讨论一下。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爸爸是企业工人,妈妈也是。所以我们家在学历上来讲并不像其他知识分子家庭一样非常的重视文化教育,在我小时候身边的朋友中,很多人都没有读完高中,大多数选择了去读职业教育然后进入工厂上班,我小时候也是这么认为自己的,因为住在厂区家属院里,每天接触到的更多的是对庞大机器的热衷。但是随着自己慢慢的长大,我们家最后搬到了高中旁边,买了教师公寓的房子。周围的孩子们都是乖乖的,学习都很好,我自己觉得没有办法融入这种环境,因此我比较排斥这种事情,反而更不喜欢学习。但是,我还是要经历中考。这件事情对我的打击比较大,因为我考的一塌糊涂,成绩下来之后我们家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自己倾向于去读职高,但是父母和周围的所有人倾向于复读,最后我在各种压力之下选择了复读。复读对我来说是痛苦的,因为我底子比别人差,作为一个复读生,在学习上如果不能超过别人,就会遭到耻笑。可能是老天对我很照顾,最后我复读的班

级是我们小区一个老师的班,就这样,在他对我的格外关心下,我的成绩迅速上升,然后顺利考上了高中和大学。现在,每次见到这位老师,我内心对他还是充满了崇敬。通过这件事情,结合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我发现,家庭环境和生活中的小环境真的可以影响一个人,虽然这种影响和社会一样,在平时生活中不明显,但是在关键事情和关键时期会决定一个人的选择,就像作者在书中一再论述的这点上,我很认同他的观点。如果我中考的时候仍然住在厂区家属公寓,中考失利不会给我带来很大的痛苦,我会像周围的同学一样选择读职高最后到工厂上班,但是,正是环境的转变,使我对这一决定自己人生走向的事情上做了另一种决定,最后成为了现在的我,能够在大学课堂上和老师讨论人生。

因此,读过了埃尔德的《大萧条的孩子们》,我自己内心还是有很多的感悟。作者能够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坚持和科学的研究,最后得到了客观公正的研究结果:社会和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会在重大事件和时期对我们的决定起着重要影响。这一点,我在读完之后,觉得非常赞同,甚至觉得能够在这么长的事件里做一件调查研究项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最后我想说,我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我想,通过对这本书的理解,我应该明白在以后的生活中选择什么样的环境,接触什么样的人。因此来影响我以后在重大事情上如何去正确的选择和处理。

第二篇:孩子们,读书吧

孩子们,读书吧

校长寄语——刘正林

孩子们,你希望自己将来是一个知书达理、学富五车的人吗?你希望自己将来是一个博学多才,足智多谋的人吗?你希望自己将来是一个思维敏达、博识雄辩的人吗?那么,请你现在就开始拿起书本读书吧。

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为什么要读书?

2011年世界教科文组织统计各国每年人均读书量:以色列排名第一,人均每年读书64 本;俄国人为 55 本;美国计划达到每年每人读书50 本的。而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 5 本。

犹太人为什么聪明?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

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有1000多所,平均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出版社和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关于读书,古今中外早有论述: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歌德的名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翅膀.”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读书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读书生智慧。书籍,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在这个聚宝盆里,聚集着无数的珍宝。每一次阅读,就像是一次寻宝。它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未知的美丽世界,激励着我们用知识去探寻,去挖掘,去创造。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一种事物的认知都亲身实践,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我们知道,美丽的星空是广阔无边的,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知识的海洋是无穷尽的。书读的多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展视野。读得书多了,懂得就多了,“博学广识”也就是这个意思。

二、读书得妙笔。“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我们每一个人都为写作文而发愁过,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会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感受一些表达方法,这样我们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如愿,作文水平也会大幅提升。

三、读书润心灵。每一次捧起书本,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抚慰,每一次阅读,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当我们心情不好时,拿起书,你会因为幽默故事而会心微笑,也会因为书中美景而心情愉悦,更会因书中主人翁博大的爱、深深的情而感动、震撼。

四、读书学做人。经典之中,总有一个字,那就是大写的“人”。读经典的书,做真善美的人。一本好书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灯。许多童话和故事都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真;白雪公主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善;小红帽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机智、勇敢。书读得多了,知人、识人、做人的学问也就在我们的心里深深地扎根了。

怎样读书?

关于怎样读书,我国的一些仁人先贤也早有论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告诉我们书要反复读,功到自然成。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告诉我们读书要用心,细细品味 “不动笔墨不读书。”告诉我们有些重要书籍需要我们摘抄、批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告诉我们要博览群书,采得百花酿佳蜜。这个学期,为了能让学生多读书,创建书香校园,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每个班级做了“班级图书角”,学校采购了大量新图书,组织孩子们捐赠图书,每天中午学校还安排了30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有教师下班组织指导,低年级还有对口高年级学生支援,为他们朗读书籍,阅读效果很好。目前学校只是要我们多读,我们计算了一下:每天读书30分钟,一个星期就是150分钟即2.5小时,一个学期20周就有50个小时,读10本100页的书应该没有问题。那么一年读书至少20本,6年呢?9年呢?„„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除了为每个孩子提供读书的资源和规定时间外,学校还计划举行一些“读书心得比赛”、“讲故事比赛”、“知识抢大赛”等活动以提高阅读兴趣和读书效果。

另外,我们希望所有老师和所有家长都参与到热爱读书的行列中来,让孩子的所有环境中都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味。

孩子们,读书吧。

童年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有了自由,是因为有了朋友。而书,一本好书,会像一位最知心的朋友,帮助我们战胜寂寞、胆怯和孤独,给我们梦想、欢乐、信心和力量。

童年之所以美好,是因为这样的时光最能读书。去读书吧!孩子。去认识安徒生、去结交朱自清,去拜读老舍。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时候都不要埋怨读书起步太晚,关键是我们要马上行动起来。

从书中汲取营养吧,让美好的一切从童年开始。让我们一起吟诵诗人但丁的名句:

“一颗白松的种子,如果掉在石头缝里,也许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可是,如果它是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可能就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第三篇:《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读书报告

《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读书报告

书名:《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 作者:阿莫纳什维利

出版社名: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一、内容概要

“阿莫纳什维利是合作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小学教师。他创造了一套以师生独特的交往方式为基础,并具有他本人鲜明个性特点的合作教学模式,被简单作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他提出了建立实事求是的师生关系的原则,认为在知识探索中,教师有时应当扮演与学生一样的求知者的角色,有时“健忘”,有时“犯错误”,提出与学生答案相反的论证,激起学生与教师辩论的愿望。在阿莫纳什维利的教学中,教师以这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感到自己是与教师平等的伙伴,并从这种积极参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交往的快乐。”

本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根据他长时间的实践所写出的“无分教育三部曲”的第二本书,延续第一本书《孩子们,你们好》,描述小学二、三年级的学校生活,以一种几近“日记式”的手法,延续了他以往的风格与思想,但是也提出了新的观点。该书是在学校改革规定为“新四年制小学”后所写,作者清楚地意识到,这种模式不同于20世纪70年代前通行的那种四年制小学的翻版,“新四年制小学”儿童的年龄均降低了一岁,但是作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和教育的内容应该同样降低水平,他认为,在以个性的观点为基础的教育过程中,孩子们会表现出更广泛的潜力、学习兴趣和愿望,成为易于接受教育影响的人。这不只是阿莫纳什维利对于更好的教育方式的探究精神、也表现了他对于孩子们的信心与发展潜力的认可。

二、心得评论

(一)、教师应为儿童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这一点可以说是许多有思想的教育者的心声,然而就目前中国基础教育现状而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在学校所学学科有许多并不具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基本上是为考试而学,考试后就忘得一干二净,而老师和家长等社会群体则皆以分数评定学生的好坏,导致了一种现象:学生在校拼命地学,课外拼命的上补习班,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小受到忽略,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没能得到很好的培养,造成了性格的缺失,这是考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而为了迎合这种模式,教师上课时也皆是“填鸭式教育”,学生并不能很好的产生学习的乐趣,而更多的是“分数的乐趣”,须知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热爱学习,对学习抱积极主动的态度才是更长远的发展。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也提到,“不宜通过提问的方式,要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难题的途径”。

当孩子以一种近乎乞求的眼神看着你时,收获的却只是“不行”、“还有很多作业”这样的回答,何不叫人寒心呢!孩子们需要的是丰富的童年生活,此外才是读书学习,疲于奔命地在课外参加不感兴趣的培训、读书、写作等活动,只会造成延缓儿童发展、使其实际生活贫乏化的结果,难道每一个成年人一出生就能认真学习、坐在教室里侃侃而谈吗?童年的生活经验是助孩子成长的翅膀,这种经验是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孩子,就比如说,现在我身边的很多人常常会回忆起童年,这种记忆、这种经验给了他们无限的动力,可以说是一剂“永不失效”的减压剂。孩子们需要童年,教师也应该将童年的经验带入到孩子的童年中去。这可以说是带给我最大感悟的一点。

所以,应该倡导的模式是“在玩中学习”,要让学习变成孩子的一种兴趣;要采用引导、合作的方法代替传统的“传授和接受”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二)、区别对待和一视同仁。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每个学生都应得到教师的“区别对待”——依据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得到教师特别的关心和教育;而在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孩子,不对其持有偏见,不歧视“差生”,不遗弃“差生”,给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教育的强大力量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能在多大程度上以普遍的友爱和与人为善的精神感染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文中谦逊的“好学生”埃卡还是“差生”“你”都拥有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当他们对教师的行为有所不满时,总会通过一些细小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而作为教师则要善于发现这些细节并及时采取措施,细心地做一位守卫者。

(三)、儿童应该具备怎样的独立性?当一位孩子想向旁边的同学寻求帮助时,获取的却是同学死死捂住的作业本以及老师的责骂,那么这时他应该怎么做呢?他会感受到深深的无助感吗?每位同学只能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得打扰旁边同学的学习,这是教师所推崇的独立,但是须知,孩子们并不是“孤独的冒险家”,“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孤立的教学环境的条件下,学生完成学习和认识任务时不可能有真正的独立性,他得不到必要的帮助,可能会陷入冥思苦想的死胡同”,因此所谓独立性应该视情况而定,只有在真正了解该知识的情况下,学生才会拥有独立性——积极的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在没有获取真正独立性的情况下,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每班都布有一名情报员,情报员通常都为“不需操心的好学生”,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其他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孤立、这位“情报员”也会受到同学的孤立,尽管教师的本意是好的,他想帮助那些“独立性不够的学生”,让他们因“情报员”的反应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说这也类似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提到的“尊重和耻辱”,利用“名誉”去管教孩子,然而使用“情报员”一般都是“报忧不报喜”,一部分孩子的“名誉”总是受损,而另一部分的孩子一直默默无闻,如此以往,对于孩子的精神、个性的养成都是具有一定影响的。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取消了分数,但这并不等于对于孩子的学习不作评价,分数并不是“法官”,真正起作用的应该是教师、同学、父母的评价,就像上面所说“尊重和耻辱”,都是相对于洛克的观点,阿莫纳什维利可以说提出了更细致、更系统化的方式——实质性评价,这一点也是全书的亮点。像上述观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学生“一视同仁”与“区别对待”、校内外活动要新颖多样、学生思维要活跃等皆是实质化评价中的标准以及教学结构部分。实质化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要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另一种独立性,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教师的评价活动,在集体的学习和认识活动中的实质性评价,在学生独立的学习和认识活动中的实质性评价。

在最初阶段,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激励性的校正,基本为赞许性的评价,如“你取得了成功,我为你高兴”、“我很喜欢你的作业”。而此后教师则可以步步加深,将学生的成果与自己心中的理想结果进行比较,以此作出评价。然而,不管是处于何种阶段,教师的评语都必须出于善意的态度。

在集体评价中,阿莫纳什维利推崇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这样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相互提出意见,而不会任由教师为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

而最后则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阶段了,在进行具有独立性的学习活动时,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思考,有了求知的欲望,而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评价,指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这种评价方式更为具体,可以取代分数的消极影响,然而相对于它实施的可能性,却是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首先,相对于家乡的情况,还是处于封闭式的传统教育——分数制教育,一个班人数众多,教师也分身乏术,因此,我认为,这时能够做的就是第一,教师要消除传统观念,尽量将这种评价方式融入到课堂中,就比如,老师上课可以叫“好学生”,也可以叫“差生”回答问题,并且要依据他们的情况做出评价,而不是“公式化”的“好的”、“谢谢”,并且要调动同学对他们进行鼓励、进行评价。第二,教师要给学生这样一种意识,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全面的发展自己才是最为基础的,因此我认为在适当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更改”“差生”的成绩单,给予他们以信心,并在评语处认真的基于每位学生进行评价。第三,“保卫儿童是教师的使命”,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协商,不让他们因分数而做出伤害儿童的事。

《科尔恰克教育著作选集》中有这样的段话:“教育者应该是这样的人:不束缚儿童,而是解放儿童;不压制儿童,而是尊重儿童;不草率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精心培养儿童;不强迫儿童服从自己的意志,而是给予循循善诱的教导;不苛求儿童,而是听取儿童的意见。”可以说这是所有有思想的教育者的最强,也是《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这本春风所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646班16号李舒涵

第四篇:我和孩子们读书的故事

我和孩子们读书的故事

偶然的机会我成了二年级四班(现在是三四班)的班主任。我常常在想:教了这些孩子,我要教给他们些什么呢?我要把我的这些孩子们带到哪里去呢?多少年以后,我的孩子们一一走出了校门,我们在一起的时光中会有哪些事留在这些长大了的孩子们的记忆里呢?在校学的知识和习惯会有哪些使他们终身受益呢?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包括到现在,我仍然在不停地思考。

对,把我的孩子们带到书里去,“ 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书香最致远”; 把我的孩子们带到书里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把我的孩子们带到书里去,“拥有书的人,只要翻一翻就有可能成为君王”;把我的孩子们带到书里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把我的孩子们带到书里去,“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于是,我们踏入了征程——创建“书香润童年”书香班级。

我们为这次活动起了很多名字,如:“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快乐读书、健康成长”、“浓浓书香、伴我成长”、“沐浴书香、其乐融融”,最后孩子们敲定了“书香润童年”这个名字。

我们借用了苏轼的话作为了我们的读书口号: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我收集了许多读书格言。孩子们把它们背了下来,熟念于心,坚定了读书的信念。

我想要两个书架,孩子的爸妈却送来了四个绿色的书架。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在了教室的北墙两边。

我的孩子们带来了书。有人带来了一本,有人带来了两本,有人带来了三本,有人带来了四本,有人带来了六本他们要把它们全部充公,这样我们就有了大约400多本图书。告诉你们,孩子们还是很有品位的,带来的这些书都是高质量的图书。我给他们办了借书卡:会员卡、银卡、金卡、钻石卡。卡上有借书注意事项,有读书记录。领到借书卡,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

我们讨论了借书制度,形成了文字资料,制约了孩子们借书时的不良行为。

我们找到了细心的两位女同学做图书管理员。她们负责图书目录、借阅的登记;负责图书的整理清洁工作。

我们统一了借书时间:每周三下午的第三节。

通常,我们会在这些时间里读书:早上到校后的20分钟里(7:40—8:00);中午到校后的20分钟里(13:40—14:00);晚上我们回到家还要读书半小时,我们给它起名叫“相约今晚八点”。

我记得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为了避免孩子们读书的盲目性,我借鉴井凤兰老师的“好书推荐”和自己的读书经验给孩子们推荐了许多书目。

低年级要读的书目:《猜猜我有多爱你》、《一只孤独的乌鸦》、《爷爷一定有办法》、《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爱心树》、《风到哪里去了》、《我永远爱你》、《你很特别》、《木偶奇遇记》、《香草女巫》、《棒棒糖小姐》、《獾的礼物》、《可爱的鼠小弟》、《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文字的奥秘》、《小熊温尼.菩》、《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电话里的童话》等。

中高年级要读的书目:《亲爱的汉修先生》、《苹果树上的外婆》、《绿野仙踪》、《一百条裙子》、《长袜子的皮皮》、《夏洛的网》、《昆虫记》、《小飞侠彼得潘》、《秘密花园》、《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人鸦》、《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小王子》、《草房子》、《五毛钱的愿望》、《天使雕像》等。

孩子们看着这些书目有目的、有选择地读,大大提高了读书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读书效率,我重点在学生读书方法上给予了指导。我在班级里上了一节阅读指导课,我结合一篇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具体指导学生该如何展开阅读。我告诉孩子:

1、读过书后,合上书,给自己讲讲: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讲主要内容,谈体会)

2、读过书后,想一想:你觉得哪句话,哪段话是可以模仿的,是可以用到生活当中去的?

3、哪些优美词语、句子,是该无条件的“接受的”和“积累的”。这也是我要孩子们写在读书笔记上的内容。我们给读书笔记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采蜜集。我要求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采蜜集”,在“采蜜集”中,可以摘录一两个好词,一两句话,一段话,可以原文照抄,也可以是概括大意,可以仿写,可以谈体会,让孩子们将阅读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火花加以定格,更好地积累运用知识。

我还教孩子们把写得较好的读书心得或读后感等文字内容加以收集整理修改,发表到博客上。他们十分积极,不会发稿,找我咨询,找爸爸、妈妈帮忙,甚至找到了亲戚家要他们帮忙。至今,已有两百多篇文章装到了我的博客里。

读书已在我们班蔚然成风,会有许多同学不断地捐书;会有许多同学不断地想进行“好书推荐”;会有好多同学,特别想给大家讲故事;会有好多同学期盼着开读书交流会,因为在交流会中,他们可以互换图书(我们把它叫做“一书四看”,实际上就是前后四个同学交换图书互看),他们会两两、四四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谈他们最近在看什么。害的我这个忙碌的“妈妈”,只得挤时间给他们搭建这个交流的舞台。

一开始,我们的孩子、家长阅读不够积极也不习惯。我借校讯通平台,给家长谈我们读书的主题、谈我们读书的口号,谈我们的读书格言,谈我们的“好书推荐”,谈我们的读书时间,谈孩子的读书热情„„家长了解到

了我们的“伟大行动”,了解到了我和孩子们在“这条道”上已启程。我们感动了家长,我们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家长买书的买书,捐书的捐书,陪孩子看书的看书,忙的不亦乐乎。有很多家长在我们的影响下成了书迷,他们和孩子经常在“相约今晚八点”的时光里共读一本书,其乐融融。

爱书的我更成了书虫,我读了大量儿童读物。感谢上天,在我这个年龄,还眷顾我,给我这么好的记忆,读过书之后,那些好的段落,好的故事情节就会在我脑海里跳跃,挥之不去;感谢上天,在我这个年龄,还能让我保持着那种感性的情感,让我给我的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书”。

曾记得我给孩子们推荐《窗边的小豆豆》故事。我站在讲台上把书扬起来,说:“孩子们,今天我要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它是日本的——黑柳彻子写的——”我还没说完,同学们都不情愿地迷惑不解地“嗯?”了一声,接着又有一个女生在凳子上晃了晃身子,摆了摆手,不屑一顾地说:“我不看,我不看,日本的,我不看。”(这样民主的气氛在我们班是常有的,我没多在意)这些孩子,不知好歹,等你们听了下文就明白了。我嘴上没说,心里很纳闷:今天孩子都怎么了,以往一听“老师要说书”,那可高兴了!今天都怎么了,跟我唱对台戏。我接着往下讲......孩子们听完后,被书中可爱的小豆豆迷住了,纷纷要我讲小豆豆的其他故事。我不讲了,我想跟他们讨价还价:“刚才不是你们说不想看的吗?”“老师,你不知道啊,因为钓鱼岛的事情,我们国家快和日本打起仗来了。我们在抵制日货呢。”一个孩子举手站起来说,其他孩子附和着。哦,孩子们不提,我倒是忘了,只顾迷书呢。(钓鱼岛的事已经过去有些日子了)。想不到我的这些小小孩儿们这么有民族意识、这么爱自己的祖国啊......曾记得我给孩子们讲完《窗边的小豆豆》中的一篇《试胆量》后,孩子们告诉我:老师咱们班也去那样吧,找几个人扮成鬼呆在坟地里吓我们。到了晚上,我们到坟地里去试胆量......我会“诱惑”我的孩子们读书。我会拿一本书“招摇过市”,放在讲台上。看吧:小书迷李新桐发现了,他跑来了,没经老师同意,轻轻地翻开了老师的课外书,看上十几分钟,然后乞求地问,你在哪买的呀?见李新桐在翻我的书,小书迷杨志涵轻快地跑来了,瞪着大眼睛,急速地在书上搜索着什么。下课了,讲桌上放着我的课外书,小书迷冯馨莹,站在台下,探着身子,勾着头,看封面上的内容,小声地念着“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

凡是要孩子们读的书我都一一进行认真地阅读,我会利用下课时间和孩子们进行主题讨论,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检验孩子们读书的效果,还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如在读完《小王子》后,我便学着一位老师的做法也和孩子们进行了“短暂与永恒”的讨论。小王子的星球上有火山,有玫瑰花,地理学家说只给他记录山,不给记录花,因为花是易逝之物。经过讨论,孩子们也会认定玫瑰花是小王子灌溉的、保护的、喜欢的,是爱的象征,它会永远在人们心里开放,它是永恒的......我还常常鼓励孩子们订阅报刊杂志,让他们接受前沿文化。一拨儿一拨儿的杂志订单发下来,孩子们会挑选各种各样的杂志并订下来,我也会不厌其烦地来来往往穿梭在领杂志的道路上,我也会不厌其烦地把种类繁多的杂志一一分发到孩子们手中。发完后,他们就会立即翻看,看吧,教室里只剩下了翻书声......我会每半月进行一次阅读大盘点。我会每半月展评一次他们的采蜜集,评出“勤劳的小蜜蜂”给予精神上的奖励。我还会通过观察、大家推荐、上交的“采蜜集”、最近的作文或日记、读书交流会上的表现、电话采访啊等多种渠道,进行“读书小明星”加星晋级赛,最后在学期结束后评出学期“读书小明星”。(后来,每半月的评选,就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事情。)

可喜的是,一年来,我的孩子们看书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知识面拓宽了,他们的心智在一天一天的健全,他们从不同程度上感受到了课外阅读

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他们的作文水平也在一点一点地提高,如杨志涵、王文淇、申嘉豪等11名同学参加了全市的现场作文比赛,还获了奖呢。现在,一到休息时间,孩子们就能习惯地拿起书津津有味地读下去,还能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读书笔记评比、阅读之星评比等活动呢。

结束前,我想告诉大家,我和孩子们读书的故事还会继续的。这也是等孩子们走出校门后我想留给他们的。我在这方面鹦鹉学舌地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希望我和孩子们读书的故事,不会引起强烈的反响,我们只想在书海中静静地畅游。为了这些,我和孩子们、家长们自然而然地努力着,不停地努力着......

第五篇:《孩子们你们好》读书心得

《孩子们!你们好!》读书心得体会

“孩子们,你们好!”——阿莫纳什维利在新学期去往学校的路上反复练习着的一句话——他认为不同表情、不同语气会产生不同教学效果。他在书中用一行行字句弹奏出了一个永不变更的主旋律——那就是对儿童的爱,对儿童脆弱的心灵关怀备至的态度。《孩子们,你们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教师对孩子的热爱,对教育的执著。每个学期开学的前一周,我们这些老师都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阿莫纳什维利老师,一位一年级的新生的班主任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开学前的日子里,他把每个学生报名时的人事案卷都拿回了家,注意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在翻阅资料的同时,他想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嗓音和笑声,这种被他称之为“叽叽喳喳”的声音,因为他觉得儿童的喧嚷就是欢乐和愉快。“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的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幸福。”

阿莫纳什维利老师让他所教的孩子们愿意信任教师、愿意跟随教师的脚步,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着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这一切皆缘于阿莫纳什维利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心中的“爱”和“理解”。

正如阿莫纳什维利老师所说的“儿童纪律的主要之点在于不是去压制顽皮,而是去改造它。不能要求儿童去做我们用自已的教育学不能开导他们的事。”

教师要去理解儿童,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去想,您才能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我们接纳的是孩子的感受,不是孩子的行为,但是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的时候,他自已就会调整自已行为中的不当之处,改正自已的错误!以耐心的态度,关注的神情,积极倾听,让孩子有完整表达的机会,并同时给予温馨的回应。教师也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在洞察了儿童的内心,理解了儿童的行为举止的基础上,才能取得儿童的信任,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儿童自愿地接受教育,快乐地学习。

下载《大萧条的孩子们》读书报告(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萧条的孩子们》读书报告(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萧环保〔2010〕56号

    萧环保〔2010〕56号 关于印发《萧山区重点企业自动监测数据 有效性审核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有关科室、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各基层所: 为强化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

    萧乾简介

    萧乾(1910.1.27--1999.2.11),原名萧炳乾,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 1929年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1933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 ,选修“特写——旅行通......

    莲萧(团结互助)

    小三峡舞蹈莲萧队(团结互助) 共同在把莲萧打,各位有缘常会面,常把身体来锻炼,若是身体无有病,大家每晚都会面,开始大家人不熟,相知相识才相认,遇事相互要忍耐,世间好事书说尽,书到用时......

    萧杨作文材料

    走适合自己的路(彭颖诗) 〔材料〕 聚美优品总裁陈欧是麻省理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很多人看来,毕业之后的他应该舒适地坐在大企业的高层办公室,领着让人羡慕的工资,过着朝九晚五......

    李萧简历[精选]

    恩 个人简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姓名: 专业: 电话: 李萧 音乐表演 *** 性别: 学历: 籍贯 女 本科河南 毕业院校:黄河科技大学 期望行业期望工作地期望工资 求......

    孩子们“加油”

    孩子们“加油” 今天接完车回到学校,一下校车就有一群学生追这我问:“老师,这个星期我们排第几名啊,上星期我们宿舍只扣了5分”,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管理的男生205宿舍的学生。经......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范文合集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某某,是某某学校三年级三班的班主任,一九九八年,毕业于某某学校,自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四年来,我懂得了孩子们,也......

    让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共五篇)

    让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 ” ——关于开展班级读书活动的反思 攀枝花市第十一中小学魏长青 昨天下午,我认真学习了《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执行标准》等。在《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