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漳政综〔2008〕132号,2008年7月31日)

时间:2019-05-12 19:3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漳政综〔2008〕132号,2008年7月31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漳政综〔2008〕132号,2008年7月31日)》。

第一篇: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漳政综〔2008〕132号,2008年7月31日)

漳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

漳政综〔2008〕132号

(2008年7月31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闽政办〔2008〕28号)文件精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尽快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与需求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资金,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而失去全部或大部分耕地的新被征地农民为重点人群,以劳动年龄段内的被征地农民为培训就业重点对象,以大龄和老龄人群为养老保障重点对象。对原已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各地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统筹予以妥善解决。

(二)区分不同年龄,分别实施不同保障。根据被征地农民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分别实施就业培训保障、老年养老保障和老年养老补助。

(三)共同出资,合理负担。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由政府、村集体和个人共同出资、合理负担,缴费及保障水平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老年养老保障水平应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四)区分城市规划区内外,分类指导。在城市规划区内,当地政府要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城市规划区外,应保证在本行政区域内为被征地农民留有必要的耕地或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并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被征地农民,应异地移民安置,并纳入安置地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对象

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对象为:本《实施意见》颁布实施后,经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后,被征地农户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低于所在县(市、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30%,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耕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扩大保障范围,具体对象由各县(市、区)确定。

四、做好就业培训工作

(一)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坚持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统筹城乡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 1

岗位,鼓励引导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支持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在城市规划区内,要将未就业的被征地农民纳入统一的失业登记制度,提供就业服务,促进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尽快实现就业。在劳动年龄段内尚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可按规定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在城市规划区外,要将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重点对象,优先安排就业服务和培训。积极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组织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

(二)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责任。各级政府要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督促指导用地单位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就业安置可以采取用地单位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并与符合就业条件的安置对象签订劳动合同,也可以由用地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和被征地农民三方签订合同委托安置。

(三)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应对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予以一次免费培训,被征地农户人均耕地面积低于所在县(市、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30%的被征地农民优先安排。在城市规划区内,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的职业培训计划,通过订单式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在城市规划区外,各地要针对被征地农民的特点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五、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一)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分为老年养老保障和老年养老补助两种形式,老年养老保障采取个人账户积累模式,老年养老补助采取统筹模式。16-50周岁的被征地农民,重点实施就业培训保障,按照自愿原则也可参加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35-59周岁的被征地农民,重点组织引导参加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年满60周岁的被征地农民,直接纳入老年养老补助范围,也可选择参加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实行县(市、区)级统筹,市区按属地原则分别纳入芗城区、龙文区统一管理。

1、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

建立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个人账户,账户资金由政府补助、村集体和个人缴费组成,筹资规模应不低于18000元/人。个人账户资金可随被征地农民转移。被征地农民身故后,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本息余额根据本人参保时的约定或生前意愿由指定受益人依法继承,未指定受益人的由法定继承人继承。被征地农民可选择一次性缴费或分年度缴费,选择一次性缴费的,政府补助一次性配套到位;选择分年度缴费的,应在办理登记手续后5年内、60周岁之前缴清,政府随被征地农民缴费予以配套补助。

参加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的人员,不分男女,年满60周岁后按月领取养老保障金,计发办法为个人账户存储额除以计发系数(160)(计发系数160是根据我省60周岁农村人口平均余命和利息因素确定的,全省统一)。当地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建立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金调整机制。

2、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补助

本意见下发后征地时年满60周岁的老年被征地农民,个人不缴费,直接纳入老年养老

补助范围,按月发放养老补助金,直至身故。养老补助金发放标准应不低于当地上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补差标准,具体标准由各县(市)政府确定,区由市政府确定。老年被征地农民按照自愿原则也可选择一次性缴足老年养老保障费用后享受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待遇,但不享受老年养老补助待遇。

3、养老保障对象确认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对象的具体名单,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公示一周后,由村委会报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审查,经当地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审核后,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登记手续。

(二)做好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其它社会保障的工作

各地在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要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其它社会保障范围。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与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按省政府制定的办法执行。

六、资金保障

(一)资金筹措

开展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所需资金从省、市、县(市、区)财政安排的再就业 资金中用于农民工就业培训经费中统筹安排,具体操作规程和资金补助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所需资金由政府、村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合理负担。政府补助比例不低于70%,其余部分由村集体和个人出资,具体比例由各县(市、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被征地农民中的特困户、计划生育家庭户以及残疾人等,政府补助应适当倾斜。老年养老补助所需资金由政府出资,政府按征用地时上年度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月平均补差标准×计发系数(160)标准统筹。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府出资部分主要由县(市、区)级政府承担;属漳州市城市详细规划区内的征地,且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缴入市级国库的,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府出资部分由市级承担,由市级按属地原则分别拨入芗城区、龙文区。

市、县(市、区)政府出资部分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列支。村集体出资部分从征收耕地时依法支付给村集体的土地补偿费中优先安排,不足部分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是否从村集体其它收入中支出,或由个人承担。个人出资部分按照自愿原则从安置补助费和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土地补偿费中支出,不足部分自行补齐。

县(市、区)政府应按国有土地出让净收益2%以上的比例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专项资金,用于保障金调整和风险支出需要,所需资金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列支,其中属漳州市城市详细规划区内的征地,且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缴入市级国库的,由市级承担,由市级按属地原则分别拨入芗城区、龙文区。专项资金出现缺口,从当地政府新增财政收入中统筹安排,市级和芗城区、龙文区分别按财政体制五五分担。

(二)资金管理

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财政专户。市、县(区)政府承担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由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劳动保障部门

筹集到位,并一次性转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财政专户。村集体和个人缴费直接缴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指定账户,定期转入财政专户。

各级要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规定,加强资金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增值。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要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七、加强社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审查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项目、标准以及费用筹集办法等情况,要纳入征地报批前告知、听证等程序。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呈报征地报批材料时,应就上述情况做出说明。劳动保障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把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审查关。需报省政府批准征地的,说明材料由市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审核意见;需报国务院批准征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将说明材料报市人民政府,由市人民政府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有关说明材料和审核意见作为必备要件随建设用地报批资料同时上报。各级政府应确保在征地过程中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划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财政专户。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没有按规定履行征地报批前有关程序的,一律不予报批征地。

八、加强工作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确保必要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务必把工作做细做实,切忌简单化。

劳动保障部门作为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负责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对象进行审核。财政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补助资金落实和养老保障资金专户管理和保值增值。审计部门依法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审计监督。各部门要从各自职责出发,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本文自下发之日起实行。各县(市、区)应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实施办法。漳州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福建省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新罗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龙政综〔2009〕125号,2009

福建省龙岩市人民政府

关于新罗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

龙政综〔2009〕125号

(2009年4月16日)

新罗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闽政办〔2008〕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新罗区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龙岩中心城市各项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建立健全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与需求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资金,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对象范围

本意见所指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的工作对象是指新罗区行政区域范围,1987年1月1日经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后,被征地农户人均家庭现剩余耕地面积低于上新罗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30%,且现在册的农业人口。

年龄16-34周岁的被征地农民,重点实施就业培训保障,按照自愿原则也可参加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35-59周岁的被征地农民,重点组织引导参加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年满60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直接纳入老年养老补助范围,按照自愿原则也可选择一次性缴足老年养老保障费后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但不同时享受老年养老补助待遇。为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对于闽政办〔2008〕28号下发之前(即2008年2月19日前)的被征地农民参加老年养老保障或老年养老补助对象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以新罗区2007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进行计算;老年养老保障或老年养老补助对象的年龄按2008年12月31日的年龄进行确定,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分别纳入老年养老保障或老年养老补助范围。但以后如国家、省有出台新的政策,按新的政策执行。

三、就业培训

(一)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坚持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统筹城乡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引导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支持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将未就业的被征地农民纳入统一的失业登记制度,提供就业服务,促进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尽快实现就业。在劳动年龄段内尚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可按规定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将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重点对象,优先安排就业服务和培训,积极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组织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

(二)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责任。各级政府要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 1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督促指导用地单位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就业安置可以采取用地单位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并与符合就业条件的安置对象签订劳动合同,也可以由用地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和被征地农民三方签订合同委托安置。

(三)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应对所有的被征地农民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予以免费培训。凡参加政府部门指定的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被征地农民,可享受政府规定的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和创业培训补助。被征地农户人均家庭现剩余耕地面积低于新罗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30%的被征地农民优先安排培训。

四、社会保障

(一)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分为老年养老保障和老年养老补助两种形式,老年养老保障采取个人账户积累模式, 老年养老补助采取统筹模式。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基金实行区级管理,基金出险且滚存结余不足支付时,除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府补助资金由市经济开发区承担外,其余按市、区财政85%、15%比例承担。

(二)组织参保

被征地农民的参保及审核办法严格按照福建省农业厅、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关于印发〈福建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对象审核办法〉的通知》(闽农经管[2008]322号)执行。

新罗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设立窗口办理具体参保业务,负责村集体、个人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收缴落实。

(三)缴费方式

1.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选择参加老年养老保障的被征地农民建立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的个人账户, 账户资金由政府补助、村集体和个人缴费组成,筹资规模为18000元。个人可选择一次性缴费或分缴费。选择一次性缴费的,政府补助资金一次性配套到位;选择分缴费的,应在办理参保手续后五年内、60周岁之前缴清,政府随被征地农民缴费予以配套补助。

2、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补助。选择参加老年养老补助的被征地农民个人不缴费,直接纳入老年养老补助范围,按月领取养老补助金,直至身故。养老补助金标准按新罗区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补差标准。

(四)老年养老保障金的计发

参加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的人员,不分男女,年满60周岁后按月领取老年养老保障金,计发办法为个人账户存储额除以计发系数(160)。老年养老保障金待遇根据新罗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及物价指数变化综合考虑作适度调整。调整标准由新罗区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五)转移退保

新罗区被征地农民户籍迁移到省内其他市、县,可以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关系和个人账户资金转移手续。

被征地农民户籍迁移省外的,目前按照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分段计算个人账户中资金本息,一次性支付,终止养老保障关系。在国家、省出台个人账户资金转移办法后,按国家、省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被征地农民出国移民的,一次性退给个人账户中本息,终止养老保障关系。

被征地农民身故后,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本息余额根据本人参保时的约定或生前意愿由指定受益人依法继承,未指定受益人的由法定继承人继承。

(六)在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其它社会保障范围。

五、资金筹集

(一)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职介补助所需资金由省、市、区政府安排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经费中统筹安排。

(二)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应当遵循自愿参保的原则,所需资金由政府、村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合理负担。政府补助资金70%,村集体和个人出资30%。

(三)被征地农民中经有关部门确认为五老、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二女结扎对象、独女办证户、低保户、持有二级以上残疾证书的残疾人政府补助比例提高到80%,村集体和个人出资20%。

政府出资部分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列支,村集体出资部分从征收耕地时依法支付给村集体的土地补偿费中优先安排,不足部分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是否从村集体其它收入中支出或由个人承担(村集体出资部分以村为单位统一补助标准)。个人出资部分按照自愿原则从安置补助费和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土地补偿费中支出,不足部分自行补齐。

(四)老年养老补助所需资金由政府出资。

(五)建立养老保障专项资金,用于保障金调整和风险支出需要,所需资金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列支,不足部分可从政府新增财政收入中专项安排,直接转入财政专户。被征地农民参加老年养老保障、老年养老补助,只能享受一次政府配套补助。

(六)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按照《福建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管理办法》(闽劳社文[2008]288号)要求,缴费预算经区农业、国土资源、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核,送市劳动保障部门、市财政部门确认后,将当年预拨资金转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财政专户,次年再进行结帐。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财政专户,实行统一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

村集体和个人缴费直接缴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指定帐户后定期转入财政专户。

(七)由于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且工作面向农村,需要做大量的宣传、解释工作。为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运转,市级经办机构必要的工作经费由市政府每年给予专项补助。区级经办机构必要的工作经费除新罗区政府应承担部分外,市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

以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府出资部分,除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府补助资金由市经济开发区承担外,其余按市、区财政85%、15%比例承担。

六、加强工作领导

各有关部门要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确保必要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务必把工作做细做实,切忌

简单化。

劳动保障部门作为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负责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对象进行审核。财政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的落实及养老保障资金专户管理和保值增值。审计部门依法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审计监督。各部门要从各自职责出发,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本文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龙岩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四月十六日

第三篇: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

贵阳市人民政府文件

筑府发〔2011〕62号

——————————

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金阳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月九日

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

为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发展,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1〕26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低起点、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

(二)促进充分就业与保障基本生活并重的原则;

(三)政府、集体、个人共同负担,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二、保障对象

被征地农民是指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征收农民承包耕地而失去耕地,并且在征地时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业在册人口以及征地后农转非人员。被征地农民身份认定按照《贵州省被征地农民身份认定程序》办理。

三、就业政策

(一)被征地农民农转非后,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并处于失业状态的,可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按规定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的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扶持政策。

(二)用地项目业主单位要优先安置符合用工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就业,招用项目所在区(市、县)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补贴资金从区(市、县)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具体补贴标准按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的规定执行。

(三)农村户籍进城务工的被征地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可享受相应的培训补贴;自主创业的,可优先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

(四)建立被征地农民“征地一户、帮扶一户”的就业失业动态管理制度,为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指导和就业服务。

四、社会保障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征收农民承包耕地后,必须为年满16周岁以上(在校学生除外)的被征地农民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手续。

被征地后,保留农村户籍人员要按照《贵阳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筑府发〔2010〕20号)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农转非人员要按照《贵阳市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筑府发〔2011〕54号)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被征地农民也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不得重复参保。

(二)建立被征地农民参保补助制度。

被征地农民参保补助标准根据人均剩余耕地比确定。

人均剩余耕地比是指被征地家庭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与2009年当地乡镇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比例。“家庭人口数”为家庭户籍登记的人口数,“耕地面积”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的面积。

征地时年满16周岁未满60周岁的,参保缴费后给予一定的缴费补助,累计补助15年。缴费补助标准根据人均剩余耕地比确定。人均剩余耕地比30%(含30%)以下的,每人每年900元;人均剩余耕地比30%—50%(含50%)的,每人每年600元;人均剩余耕地比50%—70%(含70%)的,每人每年300元;人均剩余耕地比70%以上的,每人每年100元。

征地时已年满60周岁,且未享受缴费补助的,根据人均剩余耕地比,增发新农保或城居保基础养老金。人均剩余耕地比30%(含30%)以下的,每人每月97元;人均剩余耕地比30%—50%(含50%)的,每人每月64元;人均剩余耕地比50%—70%(含70%)的,每人每月32元;人均剩余耕地比70%以上的,每人每月10元。已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人员,不享受增发基础养老金。

(三)参加新农保或城居保并按年缴费的,缴费补助按年划入个人账户,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以缴费凭证为依据领取缴费补助金。到待遇领取年龄时补助年限不足15年的,办理领取待遇手续时一次性补足。未办理参保缴费的,不享受参保补助。

(四)首次被征地时,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可补缴,从其年满16周岁起至征地时的实际年龄,按两年折算一年确定补缴年限。折算后的补缴年限最长为15年,补缴年限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被征地农民选择参加新农保或城居保的补缴标准是:分别按照《贵阳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筑府发〔2010〕20号)或《贵阳市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筑府发〔2011〕54号)规定的缴费档次,由个人选择其中一档乘以折算后的缴费年限计算的个人应缴费总额。被征地农民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补缴标准是:按照折算后的缴费年限,以征地时上起历年全省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乘以20%的费率计算的应缴费总额。

选择参加新农保或城居保的,应缴费总额由个人承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作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依据;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应缴费总额由个人承担,其中一部份按补缴对应的个人账户记账费率建立个人账户,剩余部份划入统筹基金。

(五)本意见实施后多次征地的,人均剩余耕地比达到新的缴费补助标准的,在上次缴费补助标准基础上按已补助年限进行补差,并按新缴费补助标准按年补助,补助年限累积计算。已领取待遇的,人均剩余耕地比达到新的基础养老金增发标准的,从达到新标准的次月起按照待遇就高原则办理。

本意见实施前的被征地农民,本意见实施时符合规定条件且年满16周岁的,参照执行。

(六)已享受现金直补的大中型水库移民,补贴政策停止后,即可按本意见规定享受参保缴费补助或增发基础养老金。

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对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给予帮助。

参保缴费补助和增发的基础养老金,从区(市、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中列支。

(七)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对生活困难的被征地农民,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享受农村低保的,作为特殊困难农村低保保障对象增发补助金。

五、资金筹集

(一)从2011年1月1日起,凡实施征地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要按照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的6%提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

(二)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补偿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筑府发〔2009〕100号)中明确的用地社会保障资金提取标准,用地项目业主单位要足额计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城镇建设批次用地应计提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由用地人民政府缴纳。

(三)区(市、县)财政部门要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提取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中,划出5%的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资金到本级财政就业资金专户,专项用于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政策。

(四)区(市、县)财政部门应根据上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结余、本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提取和支出计划,编制本级财政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支出预算,确保所需资金足额到位。

(五)市财政要安排一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列入财政支出预算,用于对困难区(市、县)的补助。

六、资金管理

(一)区(市、县)财政部门要设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用地项目业主单位计提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及上级下达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等,均要纳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管理,由区(市、县)人民政府统筹使用。区(市、县)人民政府对资金平衡承担兜底责任,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

(二)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计提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要在出让收入到位时同步缴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从项目业主单位计提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要在用地手续报批前缴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

金财政专户。征地项目未获批准的,予以返还。

(三)区(市、县)就业服务机构按年编制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资金使用计划,报区(市、县)财政部门审核,统筹使用。

(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要于本12月20日前制定次年参保缴费补助和增发基础养老金资金需求计划,经区(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五)区(市、县)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参保缴费补助和增发基础养老金资金需求计划,按年将所需资金预拨至本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新农保基金收入户和城居保基金收入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据实办理参加新农保或城居保人员缴费补助划入个人账户、增发的基础养老金发放等事宜,年终结算。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的缴费补助,由区(市、县)财政部门根据本资金需求计划,按年将所需资金预拨至城居保基金财政专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据实办理发放事宜,年终结算。

七、职责分工

(一)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推进。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推进;区(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负责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动员及参保组织工作。

(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和征地社会保障手续报批审核等工作,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促进就业政策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情况动态管理、审核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申请等工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被征地农民参保登记、基金征收、社保待遇发放等工作。

(三)财政部门负责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拨付与管理;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用地项目报批、征地面积确定、提供2009年当地乡镇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农业部门负责耕地政策确定、被征地农民承包耕地面积和家庭人均剩余耕地面积的认定;民政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按城乡低保条件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审核,发放低保金;公安部门负责提供当地人口基本情况;审计、监察等部门按照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负责被征地农民身份申报、审核和管理,协调组织被征地农民的参保缴费,参保缴费补助资金需求计划的编制上报,享受参保缴费补助及增发基础养老金人员定期资格认证等工作。

八、组织领导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充实乡(镇)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办事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就业服务机构力量,核拨工作经费,确保政策落实。

(二)建立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统筹协调,市发展改革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农委、市移民局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各区(市、县)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

(三)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工作;要注意研究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政

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要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四)各级、各部门务必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资金管理,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将严肃追究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虚报瞒报征地数额、剩余耕地数额等信息享受参保缴费补助和基础养老金待遇的人员,停止待遇发放,限期收回已享受金额,并依法追究责任。

九、其他

(一)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1〕26号)的规定,暂未纳入国家新农保和城居保试点的区,已年满60周岁的被征地农民,享受新农保或城居保养老待遇的,基础养老金中的55元,由省级财政承担;60周岁以下人员参保缴费后,每年给予30元参保缴费补贴,由省、市、区财政各承担10元。

(二)已按《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见》(筑府发〔2009〕101号)参保的被征地农民,应享受的缴费补助、养老待遇等根据本意见重新计算,具体处理意见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另行下文。

(三)区(市、县)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后组织实施。

(四)本意见从2011年9月1日起实施。《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见》(筑府发〔2009〕101号)同时停止执行。

附件:1.贵州省被征地农民身份认定程序

2.贵州省征地社会保障审核程序附件1:贵州省被征地农民身份认定程序

一、申报:被征地农民应填写《贵州省被征地农民身份申报表》(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发),经村(社区)初审后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初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国土资源管理所、农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参与,对被征地农民身份进行初步认定并通知村(社区)。

三、公示:初步认定结果由村(社区)张榜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内容包括被征地人员姓名、身份证号、被征地时间、家庭承包土地面积、剩余土地面积、就业现状等。

四、确认:经公示无异议的,公示结果由村(社区)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县级人民政府,由县级人民政府牵头,财政、国土资源、农业、移民、民政、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审核确认。附件2:贵州省征地社会保障审核程序

从办法实施起,征地项目不再单独制定社会保障方案,只报审资金落实情况。

一、报审材料的收集与拟制。

(一)由项目业主单位将项目立项依据、县级国土部门认可的征地数据、应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缴纳凭证(复印件)报送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二)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编制《贵州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情况表》(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发),并将报审材料报县级人民政府。报审材料包括项目立项依据、县级国土部门认可的征地数据、应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缴纳凭证(复印件)、《贵州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情况表》。

二、凡需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征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将报审材料报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应提资金到位,符合规定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于7个工作日内给予审核确认,出具《贵州省征地社会保障资金审核意见书》(由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发),并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三、凡需报国务院批准征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将报审材料报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于7个工作日内审核确认,出具《贵州省征地社会保障资金初审意见书》(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发),与报审材料一并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应提资金到位,符合规定的,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于7个工作日内给予审核确认,出具《贵州省征地社会保障资金审核意见书》,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主题词:劳动就业意见△通知

抄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年10月9日印

第四篇: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印发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石政发„2007‟4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七年八月三十一日

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为适应我市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和河北省人民政府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意见的通知》(冀政函„2005‟15号)、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劳社„2007‟41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市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以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保障其年老后基本生活为目的;坚持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多渠道筹资,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承担,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既区别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又能与其相衔接的大账户小统筹储备积累

式养老保险制度。

二、保障范围及对象

(一)在全市行政区域内,由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征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被征地时享有第二轮土地承包权(市内5区按第一轮土地承包时享有土地承包权),年满16周岁以上且被征地后农业用地和乡镇企业用地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民纳入保障范围(包括已整体农转非的农村)。要以新被征地农民为重点人群,以大龄人群为社会保障重点对象。具体保障人员经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准后报县(市)、区政府批准。原则上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单位

统一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

(二)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不纳入本保险范围。

(三)被征地时16周岁以下人员(不含16周岁),按征地补偿规定一次性发给安置补助费。具体标准由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

三、保障形式

(一)被征地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人员,在一次性缴清养老保险费用后,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二)被征地时男年满16周岁至59周岁、女年满16周岁至54周岁人员在一次性缴足应缴养老保险费用后,达到规定年龄时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四、基金的筹集

(一)按照政府、集体、个人三者共同负担的原则,实行统一筹集,筹集额度按参保人达到规定领取年龄后养老金待遇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筹资比例按政府承担部分不低于筹资额的30%(按项目实施单位划分,由同级政府筹集),集体补助部分不低于筹资额的40%,个人缴纳部分

不超过筹资额的30%分担。

政府承担部分从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当地财政解决。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人员的保险费政府承担部分,一次性纳入统筹账户,对其他人员的保险费政府承担部分,原则上一次性缴清。

集体补助部分从土地补偿费中列支,一次性缴清。

个人缴纳部分从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缴,一次性缴清。个人缴纳部分和集体补助部分两项费用尚不足以支付应缴养老保险费的,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予以补齐。

集体和个人不能按规定缴清养老保险费的,政府不再为其缴纳应承担的养老

保险基金。

参保人缴纳保险费的计算公式如下:

缴费标准={12R[(1025)m-1]/0025(1025)m-1}×应承担缴费比

R:养老金月领取标准;m:领取分摊年限。

参保人领取分摊年限为18年。以此为基准,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参保者每超过一岁,分摊年限减少一年,分摊年限最低不能少于5年。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应适时调整。各地可根据本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化情况,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提出筹资调整方案,报当地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筹资标准调整后,新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应按新的标准执行。标准调整前,已参保人员的筹集标准不变。

(三)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风险基金制度。风险基金从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提取,提取比例不低于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5%,主要用于化解参保人的养老金调整风险和长寿风险,不足部分由当地财政解决。风险基金

在收取土地出让金时提取。

五、享受条件和标准

(一)被征地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人员,按规定缴足保险费后,从次月起,按月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其他人员,年龄每相差一岁,达到领取年龄时,养老金领取标准增加25%。

(二)参保人员享受养老金的待遇与缴费水平挂钩,分档次确定领取标准。目前,根据我市不同地域的生活水平,原则上被征地人员领取标准分为四个档次:

1.市区被征地人员月领取养老金220元;

2.县级市被征地人员月领取养老金165元;

3.平原县被征地人员月领取养老金155元;

4.山区县被征地人员月领取养老金140元。

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可选择更高的标准。但提高领取养老金标准部分的保险费完全由村(居)集体和个人承担,政府只负担本级确定的缴费标准所需费用中政府承担部分;经济实力较弱的地方,可根据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确定养老金领取标准,但必须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

(三)养老金待遇应根据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变化情况确定。具体调整时间和标准,由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提出调整方案,报当地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四)参保人员养老金,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通过邮局、银行等社

会化渠道及时足额发给参保者本人。

(五)被征地后,在未达到领取年龄前,生活水平达不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由民政部门按政策规定纳入保障范围。属于有劳动能力、就业有困难的,按国家政策规定(阳光工程)免费给予劳动力转移

培训。

六、与其它养老保险的衔接

(一)被征地农民在城镇各类企业就业,企业为其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后又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根据本人意愿,可将个人账户本息退还本人,也可经企业年金理事会同意,将个人账户

本息转入企业年金。

(二)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前,已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原个人账户不变,达到领取年龄后,其相应的养老金领取额,可与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享受的领取额合并统一发放。

(三)参保对象从本地迁往外地,可将个人账户本息退还个人,同时解除保险

关系。

七、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市内5区实行市级统筹,其它县(市)、区实行县级统筹,由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户,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专户由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组成,同时设立风险基金账户。个人缴纳部分和集体补助部分进入个人账户,政府承担部分进入社会统筹账户。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风险基金直接纳入风险基金账户。被征地农民应享受的养老金应按照基金筹集比例从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中支付。当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资金不足时,从风险基金账户中列支。

(三)个人账户基金,按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不足一年的,按活期计息。参保人员在未到领取年龄前因故死亡的,其个人账户本息一次性结清,同时终止保险关系。在领取养老保险金后死亡的,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承其个人账户余额。无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按有关规定支付丧葬费用。参保人员符合退保条件时,其个人账户本息一次性退还本人,同时解除保险关系。

(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风险基金由当地财政部门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当养老金发生调整或出现长寿风险时,财政部门应及时将所需基金划

入养老保险基金专户。

(五)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应全部存入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基金专户,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保值增值。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增值高于一年定期存款部分的收益一并计入基金专户。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基金和风险基金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挤占、转借、挪用和截留,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不计征各种税费。

(六)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预算管理、财务、会计、审计等制度和严格的基金监督机制,增加养老保险基金使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七)市、县两级政府要设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监察、审计、劳动保障、财政、国土资源、农业(农经)、公安、司法等部门和被征地农民代表组成,负责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风险基金的监督,每年进行专项审计。

八、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一)各级政府要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按照本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严格执行劳社部发„2007‟14号文件关于“对没有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没有按规定履行征地报批前有关程序的,一律不予报批征地”的总体要求,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的主管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贯彻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统计和内部审计制度;负责对社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的审核及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养老金的发放和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进行监督。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对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培训;负责参保手续的办理、养老保险基金专户的管理运营及

养老金的支付工作。

(四)财政部门负责基金专户的监督和政府承担部分基金、风险基金的筹集调剂以及风险基金的管理工作,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按照乡镇(街道办事处)核准确定的参保人员名单和劳动保障部门核算汇总的数额,向农保经办机构一次性足额划转养老保险资金,并根据需要适当给予经费补助。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被征地村(居)委会征地数量及人均农业用地和乡镇企业用地情况的核定工作,会同财政部门落实征地补偿到村(居)委会。民政部门及时提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情况。农业部门对集体补助资金的筹集进行监督,根据国土资源部门通报的征地情况,指导发包方与被征地农户对承包合同

等及时进行调整变更。

(五)各县(市)、区要积极贯彻本实施意见,并根据本地实际于2007年12月31日前制定出台《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并分别呈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已经出台的,凡于本实施意见不符的,要尽快修正、完善。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请及时上报市政府有关部门。

本《实施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

(黔府发〔2011〕26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依法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低起点、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

(二)促进充分就业与保障基本生活并重的原则。

(三)政府、集体、个人共同负担,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二、保障对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征收承包耕地后,被征地家庭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与2009年当地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比例(简称“人均剩余耕地比”)不足70%(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高比例)的在册农业人口,征地后农转非人员。人员身份认定按照《贵州省被征地农民身份认定程序》办理。

“剩余耕地”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确权的耕地。

三、就业政策

(一)被征地农民农转非后,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并处于失业状态的,可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按规定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的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扶持政策。

(二)用地项目业主单位要优先安置符合用工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就业,招用项目所在县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补贴资金从县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具体补贴标准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三)鼓励和支持仍保留农村户籍进城务工的被征地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享受相应的培训补贴;自主创业的,可优先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

(四)建立被征地农民“征地一户、帮扶一户”的就业失业动态管理制度,为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指导和就业服务。

四、社会保障

(一)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分别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保障范围。对暂未纳入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县(市、区),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意见》(黔府发〔2009〕3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1〕76号)予以保障,60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参保后领取的每人每月55元基础养老金,由省级财政承担;60周岁以下人员参保缴费后,每年给予30元参保缴费补贴,省、市(州、地)、县(市、区)财政各负担10元。

(二)建立参保缴费补助制度。被征地的农村户籍人员参加新农保,征地后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两者也可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地时年满16周岁未年满60周岁的,参保给予一定的缴费补助,累计补助15年。缴费补助标准根据人均剩余耕地比确定。人均剩余耕地比30%(含30%)以下的,每人每年900元;人均剩余耕地比30%—50%(含50%)的,每人每年600元;人均剩余耕地比50%—70%(含70%)的,每人每年300元。参加新农保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补助按年划入个人账户;到待遇领取年龄时补助年限不足15年的,办理领取待遇手续时一次性补足;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以缴费凭证为依据领取缴费补助金;未办理参保手续的,不享受缴费补助。

征地时已年满60周岁且未享受缴费补助的,根据人均剩余耕地比增发新农保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人均剩余耕地比30%(含30%)以下的,每人每月97元;人均剩余耕地比30%—50%(含50%)的,每人每月64元;人均剩余耕地比50%—70%(含70%)的,每人每月32元。已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人员,不享受增发基础养老金。

本意见实施后再次被征地,人均剩余耕地比达到新的缴费补助标准,在上次缴费补助标准基础上按已补助年限进行补差,并按新缴费补助标准按年补助,补助年限累积计算。已领取待遇的,人均剩余耕地比达到新的基础养老金增发标准,按照待遇就高原则办理。

本意见实施前的被征地农民,本意见实施时符合规定条件且年满16周岁的,参照执行。

已享受现金直补的大中型水库移民,补贴政策停止后,即可按本意见规定享受参保缴费补助或增发基础养老金。积极引导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对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给予帮助。各地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调增缴费补助和增发基础养老金的标准。

参保缴费补助和增发的基础养老金,从县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中列支。

(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对生活困难的被征地农民,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享受农村低保的,作为特殊困难农村低保保障对象增发补助金。

五、资金筹集

(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精神,从2011年1月1日起,凡实施征地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要按照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的6%提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

(二)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成果的批复》(黔府函〔2009〕255号)中明确的用地社会保障资金提取标准及各地出台的非耕地社会保障资金提取标准,用地项目业主单位要足额计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城镇建设批次用地计提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由用地人民政府缴纳。

(三)各县(市、区)财政要根据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结余、本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提取和支出计划,编制本级财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支出预算,确保所需资金足额到位。

(四)省、市(州、地)财政要安排一定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列入财政支出预算,用于本级应承担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及对困难县(市、区)的补助,具体办法由各级财政另行制定。

六、资金管理

(一)县级财政部门要设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用地项目业主单位计提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及上级下达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等,均应纳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管理,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县级人民政府对资金平衡承担兜底责任,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

(二)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计提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要在出让收入到位时同步缴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从项目业主单位计提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要在用地手续报批前缴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征地项目未获批准的,予以返还。

(三)县级财政部门要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提取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中,划出不低于5%的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资金到本级财政就业资金专户,统筹使用。县级就业服务机构要编制就业资金使用计划,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

(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于本12月20日前制定次年参保缴费补助和增发基础养老金资金需求计划,经县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汇总审核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

(五)县级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参保缴费补助和增发基础养老金资金需求计划,按季度将所需资金预拨到本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新农保基金收入户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据实办理参加新农保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员缴费补助划入个人账户、增发的基础养老金发放、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缴费补助发放等事宜,年终结算。

七、职责分工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和征地社会保障手续报批审核等工作,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促进就业政策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情况动态管理、审核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申请等工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被征地农民参保登记、基金征收、社保待遇发放等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拨付与管理;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用地项目报批、征地面积确定;农业部门负责土地政策确定、被征地农民承包土地的认定;民政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按城乡低保条件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审核,发放低保金;审计、监察等部门按照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被征地农民身份申报、审核和管理,参保缴费补助资金需求计划的编制上报,享受参保缴费补助及增发基础养老金人员定期资格认证等工作。

八、组织领导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充实乡(镇)、街道办事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就业服务机构力量,核拨工作经费,确保政策落实。

(二)建立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筹协调,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民政厅、省农委、省移民局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各市(州、地)、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

(三)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工作;要注意研究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要情况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四)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资金管理,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虚报瞒报征地数额、剩余耕地数额等信息享受参保缴费补助和基础养老金待遇的人员,停止待遇发放,限期收回已享受金额,并依法追究责任。

(五)各市(州、地)政府(行署)要根据本意见精神,抓紧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凡2008年以后各地用地项目报审社会保障方案时,各级人民政府及项目业主单位承诺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2011年底前必须拨付到位。

本意见从2011年9月1日起实施。过去相关规定与本意见不符的,以本意见为准。

下载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漳政综〔2008〕132号,2008年7月31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漳政综〔2008〕132号,2008年7月31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