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聂海峰许集小学读书征文通知
许集小学读书征文通知
一.参加班级:
三至六年级,参赛人员为班级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五。
二.具体要求:
1.征文要围绕徐州市必读书目内容撰写。
2.《徐州市小学生课外阅读行动项目推荐书目》详见附表。
3.习作要尽量反映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悟,可以述说书中主人公的经历和对其深切感受;可以结合书中蕴涵着的价值观,书写与作者与文中人物的共鸣、对话;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和实际,尽情书写自己的美丽梦想,展现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可以依文主旨抒发自己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但要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切合主题,积极向上,展示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三.注意事项:
1.上报为纸质稿和电子稿两种,电子稿要求格式为:WORD文档,标题三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1.5倍,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
2.习作纸质稿和电子稿于5月20日交到教务处。
四、奖项设置:
1.以班级为单位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2.从参赛学生中评选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
五、本办法若有未尽事宜将适时修订补充。
2014年5月
第二篇:许家沟乡读书征文比赛通知
许家沟乡中心校
“读经典 品美文”读书征文活动通知
为培养师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师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特举办2012年“读经典、品美文”读书及征文比赛活动:
一、征文对象:全乡所有教师和中小学生。
二、征文内容要求:
1、本月内可任选阅读1-2本适合自己的书籍,征文以“读经典、品美文”为主题,题目自拟,内容范围为:
(1)“我和名著的不解之缘”。
(2)阅读文学经典的读后感、书评。
(3)开展校内经典美文读书活动的体会和经验。通过阅读获得的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体会、案例、随笔、评论等;指导、引领学生读书的做法、效果及反思。
2、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文笔生动;
3、密切结合工作、学习实际、朴实真切;
4、文章体裁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2000字以下(诗歌除外)。
5.要求原创,杜绝抄袭或网上下载,对抄袭或网上下载的要通报批评。
三、征文格式要求:
1、不要封面,2、A4纸张,3、征文不准写教师姓名和学校名称,将参赛人员填入花名册中。
4、左上角插入文本框,里面写入读书征文比赛。
四、征文时间和数量要求:
征文时间:3月20日前交征文。
征文数量:三个中学和黄口学校分别交教师征文4篇,学生征文7篇,其他四个学区分别交教师征文3篇,学生征文5篇,其他小学交教师征文2篇,学生征文3篇,同时全部报电子文档(U盘或邮箱),其它留学校整理存档。
五、奖项设置:比赛结束后,中心校将组织人员进行评选,对优秀征文将颁发获奖证书。同时表彰优秀组织单位中学1个,学区点2个,一般小学3个。
六、征文活动要求: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制定活动计划,保存活动过程图片,进行评比、表彰和奖励,活动结束后各学校严格按照内容要求、格式要求、时间和数量要求上报优秀征文和花名册,花名册和征文顺序要一致,中心校将组织人员进行评选优秀征文。
2012年3月1日
第三篇:许集小学2013工作总结
许集小学2013工作总结
一、强化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1、以制度和平台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德育队伍建设
(一)以制度和平台为抓手,规范班主任队伍建设。
1、坚持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与培训,通过收看录像、主题沙龙、理论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开拓班主任的视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班主任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通过学校班主任队伍的“青蓝工程”,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力度,12位班主任中,35周岁以下的6位,35--45周岁的4位,45周岁以上的2位,实现了班主任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1、本,我们继续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德育量化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细则》,细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作用,“量化”考核指标。
2、开展学生评先活动,我们将学校的优秀学生代表的事迹做成展板,张贴在教学楼的走廊里,以典型示范带动整体转化。
3、抓好班风建设,我校开展了班风和班级文化评比活动,每个班级制定了符合本班特点的班风和班级文化角。各班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开展“爱读书,读好书”的活动,来转变学生的学风。
(三)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授课制等活动,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充分利用家校路路通平台,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并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四)、以班主任队伍为主体,扎实有效的推行德育导师制。
本,学校以班主任队伍为主体,任课教师共同参与,扎实有效的推行德育导师制。加强“导师”对在学习、品行、生活、心理等方面需要强化指导的学生提供特别关爱和帮助,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科学安排课余生活。同时,德育导师还要与学生的任课教师、家长沟通交流,协调各方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强化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保证学生能全面发展,坚决不让“减负”走回头路。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制度到位,学校已相继出台了六认真考核、名师工程等制度,并加以落实。二是检查到位,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教务处抓好教师的备、教、批、辅、考各环节的工作,随时检查。三是责任到位,每位教师也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事故责任。构建“和谐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相长。全校树立起和谐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师生和谐是上好课的根本意识。积极实施三大工程,构建和谐教学:一是实施“和谐组工程”,年级组、备课组要形成一个战斗集体,团结协作,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努力构建和谐组。二是实施“民主化教学工程”,教师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不同特点,给予个别化指导,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三是实施“微笑工程”,要求教师微笑着面对每一位学生,微笑着处理每一件事情,让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下工作、学习,达到教师教有方,教得愉快;学生学有法,学得活泼的境界。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积极推进“互助式生本”教育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专题讲座等教研形式,加强对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和指导,及时发现、总结、推广课程改革实验中涌现出来的创新点和好经验。学校从互助生本的理念出发,制定了《课堂教学八多八少》,着重体现教师讲的少讲的精、学生思考多训练多。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是“生本教育、小组合作”。通过研究我们整合了“互助式生本课堂”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四大点共25条发展性评价指标。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有思考有行动,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中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实验,积极加入实验团队中去,努力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量化要求》。
充分利用我校新课程改革的生长点构建课改实验团队。我们进行了“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尽可能体现以下几点:教师要精讲、少讲,不能总不放心学生,包揽一切;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着重在课堂上练、分层次练。倡导把“互助式生本教学”理念,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加强毕业班工作。毕业班任课教师要认真研究中考改革的新动向,吃透课程标准;要周密计划,科学安排复习教学;要关注学生,尤其是关注两头,面向全体;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堂课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年级组、备课组要团结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规范组织好各类考试,努力提高毕业班的成绩,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强化校本培训,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1)提高师德修养,当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们大力加强以育人为核心的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总体要求来抓。根据上级对师德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提出具体要求,致力于“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育人为本,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努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杜绝讥讽、歧视、侮辱、体罚学生行为;二是坚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禁乱收费、乱推销教辅材料;三是坚持发扬优良学术风气,遵守学术道德,求真务实,严谨自律,勇于创新,锐意改革,反对弄虚作假;四是坚持提高师德水平,加强师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当人民满意的教师。争取通过学习、教育、评优、评先活动,促进我校师德建设。
(2)以校本培训为手段,以感知网校为载体,以信息化媒介为平台,深入开展课题组的专题、主题研究,提高校本研修一体化进程,推进教科研内涵发展。
(3)以青年教师培训班为抓手,争取快速提升骨干教师数量和教师职称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加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立足于“科研兴校”和“科研兴质”的发展思路,构建学校群体科研网络,走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教科研发展之路。
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提高自身教科研能力。学校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形成教学、教改、科研一体化的格局。组织教科研工作研讨会,汇编教学论文集。
加强现有课题研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我校已经有一课题立项为市级“十二五”规划课题。
加强校本教研活动,扎实开展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要做到有教必研,强化教研活动的及时性,有效性。明确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规范活动步骤,完善教研活动情况记录。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量化要求,从互助式生本的理念出发,按照《课堂教学“八多八少”》,着重体现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学生多思考精训练。
五、积极推行校务公开,依法办学
继续推行校务公开。校务公开做到公开程序规范化,公开内容细致化,公开时间及时化,材料管理完整化,进一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严格遵守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教育收费,规范财务审批、报销手续,管好、用好办学资金。规范收支两条线,做到制度完善,手续完整,使用合理,报表规范,帐目清楚。
廉洁自律,杜绝不正之风。廉洁自律要从领导干部身上做起,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预防能力;加强队伍建设管理,提高廉洁形象;落实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做廉洁表率;遵守议事制度,凡重大事件、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都必须通过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实行“阳光工程”,凡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年终考核、大宗采购、大型基建项目都必须实行阳光操作,规范办事程序,杜绝一切不正之风。
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为进一步改善我校办学条件,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对硬件条件进行了升级改造,拆除了旧综合楼,更换了教学楼。
第四篇:读书征文比赛通知
读书征文比赛方案
为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倡导一种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的风气,展示全校同学积极性向上的精神面貌,培养一种充满文化底蕴的校园氛围,特开展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比赛,让学生们共同分享你心中的那本好书,分享书里书外的故事,分享阅读带来的感动,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征文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二、征文要求 :
1、征文要求结合读书活动中的学习体会与实践。征文要求内容健康,语言流畅,真情实感。
2、征文体裁:以读后感为主,也可写散文、书评、札记、随笔,不可写诗歌,字数限1000字以内。
3、参赛作品题目自拟
4、采用现场作文比赛形式。
三、评委名单:
牛贤红
吴敬惠
秦允艳 张海燕
四、征文评奖
1、评选标准:文章要求思想健康,主题鲜明,内容具体生动,语言通顺流畅,感受真实,感情真挚。
2、奖项设置:共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25名,凡获奖者均发证书,组织较好的班级将给予通报表扬。
3、获一、二等奖的文章将推荐给校“雨荷”文学社,以便选登。
第五篇:假期读书征文通知
关于举行寿光市第六届
“新华书店杯”假期读书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普通高中、镇(街道)教办、市直学校:
为推进我市素质教育扎实开展,丰富广大师生的假期生活,培养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经研究决定,在成功举办五届读书征文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暑假继续举办语文和英语阅读活动,望各单位认真发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我阅读、我快乐”
二、时间安排:
1.2011年6月30日前,确定暑假读书征文活动推荐阅读书目。
2.2011年7月3日前,在寿光教育网公布活动细则及推荐书目。
3.2011年7月5日到9月20日,购书、阅读、写作、征文。
4.2011年9月20日到9月30日,以乡镇或市直学校为单位进行初评,初评后将优秀作品,分学段每学段各30篇,9月30前交到新华书店二楼,并把名单制作成电子表格发送到邮箱(sdsgldj@163.com)。
5.2011年9月30日—2011年10月30日,由教科研中心组织评委进行评审、颁奖。
三、奖项设置:
语文:分小学低年级组(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组(五、六年级)、初中组、高中组、教师组,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英语:分小学低年级组(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组(五、六年级)、初中组、教师组,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另根据学校组织读书以及征文得奖情况综合考评,设组织奖若干名。
四、组织安排:
1.将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及获奖情况作为一项指标纳入对各单位的考核。
2.市教科研中心、新华书店组织优秀教师选定阅读推荐书目,并对所有征集作品进行认真评选,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确定获奖作品,获奖名单将在《寿光日报》上刊发,一等奖作品将择机结集出版。
3.市新华书店组织供应推荐书目中的所有图书,并于暑假期间在新华书店三楼设立图书专柜。
五、征文要求:
1.征文内容要求主题突出、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能够体现健康向上的思想风貌,必须从推荐阅读的书目中挑选,撰写读书随笔。
2.语文征文要求:从推荐书目中选取,写出读书心得,体裁不限,篇幅尽量短小,一般不超过1500字。
3.英语征文要求:围绕读书内容,征文形式可以是对所读书的故事梗概,故事情节的延续,读书心得体会,小学低年级,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故事梗概,小学高年级组,写一篇150个单词左右的作文,初中组写一篇200个单词左右的作文。
4.征文一律用A4纸,word方式打印,或用方格稿纸誊写。封面格式统一为:第一行正文标题,第二行学校、班级、作者姓名(或工作单位、作者姓名),第三行辅导教师姓名;正文格式统一为:第一行题目,第二行开始写正文。
5.稿件严禁抄袭下载。一经发现抄袭,查实后,取消该单位集体奖评优资格。
六、投稿说明:
1.参赛作品请以学校或教办为单位报送,按学段学生组、教师组进行分类。
2.征文报(寄)送:寿光市新华书店办公室邮编:262700
活动咨询电话:5262950(高中)、5226061(初中)、5226050(小学),购书热线:5232229
寿光市教科研中心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