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农民合法权益[5篇]

时间:2019-05-12 19:3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第一篇: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徐经意

“十一五”期间,我市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的城市化特征更加明显,城市各项功能日趋完善,全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和民生质量日益改善。自2009年全域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区域管理体制改革顺势破题,战略性新兴产业亮点增多,创新资源要素日益积聚。随着全域城市化向纵深推进,城市在空间上向全域拓展,产业园区呈集群状优化和裂变式扩容,城市用地需求日益加大,农用地征用进程不断加快。保证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既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全域城市化战略的根本任务。

实现集约化用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要把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起良好的体制机制,改进具体工作方法,掌握好推进城市化的力度和节奏,保证全域城市化根本任务的实现。重点是要统筹考虑三个因素,落实五项措施。

统筹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要设计好合理的经济补偿办法。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是宪法赋予农民的权利,是农民主体地位的体现。给予征地合理补偿,是维护他们政治权利和体现他们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经济补偿既要考虑土地上种植物的农业产值,更要考虑土地承载功能、附属物价值、土地地租级差、资源稀缺度和供求关系等因素,特别是城市化后土地的增值和对农民生活成本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需要设计出反映土地种植物产值、中心城市影响度、交通通达度、人均耕地数量和人均收入水平等指标,并赋予合理权重。

二是要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措施。农村集体土地是农民社会保障的主要载体。目前试行中的新农合和新农保制度正逐步改善农村社保状况,但由于缴费和保障标准较低,社会保障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土地保障特别是土地养老仍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方面,土地在农村仍具有社会保障的价值。城市化一个重要内容是推进农民的身份转变,加速农民市民化。这种进程需要综合考虑转变身份的农民和城镇居民之间、转变身份的农民群体之间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合法权益。

三是要创造均等的持续发展机会。农村集体土地也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和产业资本。土地是农民农业生产技能的结合要素,是农民就业的保障;土地是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投入资本,是农民致富的依托。被征地农民再就业时需要转型定位,重新培训,支付机会成本。被征地农民新创业时需要摆脱原有产业路径依赖,寻求创业机遇,承担失败风险。全域城市化战略一个关键点,是实现农民产业身份的转型和致富方式的转变。这需要为被征地农民就业转型和创业转轨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和搭建新的创业平台。

落实五项措施:

一要执行综合区片价补偿标准,建立土地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国家征地补偿标准经过多年的探索,日益成熟。综合区片价法,考虑到土地的农业产值、征地后土地的预期收益、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就业转型成本等,正取代单纯的产值法。我省年初发布《辽宁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征地补偿标准的测算更加科学合理,执行方法更加规范。我市在土地征用中应执行好新的国土政策,保证征地补偿办法尽可能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经济水平较高地区可以加大补

偿力度,以集体协商的方式,将土地转让收益向被征地农民倾斜。依法处理补偿金集体和个体所得,引导土地补偿金在公益用途和私人用途、眼前用途和长远用途、经济用途和社会用途上的合理分配。

二要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被征地农民保障方式转换机制。提供被征地农民与本区域经济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标准,享受本地区城市居民同等的养老、失业、医疗等项保险,以及各项社会福利和救助补贴等。可考虑参照成渝等国内城乡统筹改革先行区办法,逐步将超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市职工养老保险范畴,在保障标准上比照适龄人员,保证合理的保障水平。在制度衔接时,可利用土地补偿金,建立专门的保障基金账户,给超龄人员发放养老资金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为被征地农民原先参加的新农合或新农保和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间建立便捷、合理的换算和接轨办法。以转换机制的健全,加快征地区域保障制度的城市化进程和被征地农民社保模式的市民化进程。

三要创新就业和创业扶持办法,激发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创业热情。在征地区域,科学布局产业,预留一定空间,发展劳动密集型或农产品加工型等与农民或农业关联性强的产业,引导农民就业和创业。减免企业税收,鼓励征地区域企业或服务行业招收被征地农民从事生产型或生活型服务业工作。挖掘适合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工作岗位(如保安、保洁、园林和社区服务)。建立被征地农民专项创业基金或制定专门担保办法。对于创业者给予企业开业的相关行政服务费减免,营业税或所得税减免。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办公场所。树立和宣传该群体创业典型等。以创业就业带动产业,加快征地区域产业经济的城市化进程和被征地农民生产方式的市民化进程。

四要探索土地增值分享机制,让被征地农民均沾城市化发展成果。创新出被征地农民分享增值的土地使用模式。如保留部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改变使用性质,纳入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进行土地开发,股份化土地,收益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照土地份额进行分享,使城市化发展成果均沾到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提高他们在城市化中的主动作用和主体地位,加快征地区域企业组织的城市化进程和被征地农民收益方式的市民化进程。

五要妥善安排迁居农民上楼,加快被征地农民居住文明城市化进程。被征地农民通常伴随居住环境的改变。一是要保障迁居农民搬迁前的过渡安置,提供足额的过渡资金,就近安排充足的过渡房源,必要时搭建简易房作为周转。保障好过渡时的社会治安稳定。二是要规划和建设好安置新居,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设施。保证道路、煤气、供电和网络的高标准建设,规划好公园、图书馆等娱乐和文化基础设施等。可尝试补贴迁居农民上楼的暖气等基本费用,保障城市化居住标准不降低。三是因地制宜规划好居住区域,避免出现新的 “城中村”,逐步改变被征地农民“村屯聚居”习惯。引导征地区域的基础设施向城市转变,居住文明向城市过渡,加快征地区域生活环境的城市化进程和被征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市民化进程。

(作者系大连市委政研室农村经济研究处副处长 博士)

第二篇: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刍议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刍议

作者:邢姝媛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要使得征地有法可循,各法律条文具有可操作性;要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征地补偿基金,真正落实“以土地换社保”制度;要加强被征地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使其具有一技之长,提高再就业能力;推动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使土地更加高效利用,农民利益得到保障。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

随着城市发展带来经济用地的扩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土地征用过程出现了大量失地、少地农民的生存保障问题,如果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解决不好,则会造成极大的不安定因素,是政府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但目前的征地过程中,农民的补偿安置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征地制度不健全、对失地农民补偿标准低,安置方式单一,地方政府、乡村集体组织对补偿金不合理的留存等,使得失地农民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生存保障。因此,本文通过对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存在的问题

1、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费偏低

对于征地补偿标准,按照《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征地补偿包括土地补偿、青苗及其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偿费组成,按该标准每亩土地补偿款也只有3-8万元,一些发达地区高一些,但与每亩20-30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出让价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我国,实际发到被征地农民手中的补偿费远低于市场价值,同时也低于城市居民的生活保障。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上涨,与征地前口粮、蔬菜、部分水果等不被计算入支出相比被征地农民农转非后生活开支明显增加,对于拿着低微补偿款的农民来说,面对城市高昂的消费费用力不从心。

2、安置渠道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整

目前,对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绝大多数是一次性货币补偿,其他安置方式所占比例小。但这种方式对于部分农民来说,可能会因为拿到一大笔钱而进行不节制的消费,绝大部分的征地补偿款转化为消费资金,比如拿到征地补偿款后优先考虑盖房、买房、婚嫁、买车等大额支出,这种行为对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不利。甚至有部分人进行一些吸毒、赌博等违法行为,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而只有少数的人进行再投资生产,以赚取利润。可见,大多数失地农民对现金消费量的短期化行为导致货币补偿起不到生活保障的作用。

同时,被征地自谋职业人员基本被排斥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范围之外,按照规定,被征地农民一次性全额领取安置补助费后,自行解决社保问题。但是,实际调查显示,集体或政府基本没有提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而被征地农民个人或有组织的参与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的人数很少。另外,一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今后的养老问题,一旦补偿金用完了,基本生活费怎么办。

3、补偿费用在政府、集体、农民个人之间的分配管理不明晰

政府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与分配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制度安排,基本上是地区各自为政,比如补偿费的标准、各级如何分配基本上是地区自行制定。同时,乡镇、村集体对征地补偿费留存比例过大,使得原本就低的补偿费发到农民手中就

更少了,补偿费的发放、支配随意性较大,同时还滋生了农村腐败。如以征地价格加上地方各级政府收取的费用为 100,最终发放到农民手中的约占 5%~10%,而村集体经济组织大约占 25%~30%,而政府及其各部门则占到60%~70%。可见,征地收益绝大部分留存于各级政府、集体手中。但目前很多村集体没有真正实行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因此,这部分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并且有些村干部依靠手中权力大肆挥霍甚至有部分直接收归自家囊中,引起农民的不满和大量的上访。

4、被征地农民再就业难

被征地农民安置主要采取一次性交付安置补助费后,由农民自谋生计的货币安置方式,直接就业安置很少。据调查了解,西安被征地农民实现非农就业转移的比例低于期望就业转移劳动人口所占的比例,年龄越大向非农部门成功转移的概率越小。在就业形式非常严峻的当前,对于文化水平低、缺乏一技之长的农民,再就业中绝大多数是临时工、做小生意、或靠吃补偿款生活,缺乏提供一个长期、稳定、又能维持生活所需的工作机会。

上述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不合理现象的出现是目前我国土地征用法律制度建设和监督体系不健全所致。如单向、垄断的土地流通制度,使得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形同虚置,出现所有权代表和执行主体之间界限不清晰的问题,因此,执行主体相冲突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征地监督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如现行土地征用程序基本上是内部程序,对于征地补多少、怎么补等问题,完全由政府说了算,农民没有参与制定标准的机会和话语权;另外,对于征地过程中出现的纠纷裁决规定过于原则,往往导致被征地农民告状无门;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及安置方式等也缺乏监督。

二、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经验的总结,现提出以下建议:

1、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启示

对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征地的法律法规具有明确、严格、详细的规定,同时有社会各界、各级组织(如议会、法院、新闻媒体、民间组织等)多层次监督体系。并且,在发达国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非常谨慎,要求政府必须是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为目的才能执行征地程序,而且要在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以主体平等、双方自愿互利为原则,按照土地的市场价格和被征地后相关损失进行补偿,并对失地农民以后的生活问题作出相应的安排。虽然发达国家是以土地所有权的私有制为前提条件,但对我国的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必须使得征地有法可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严格、明晰且具体详细,使得各个法条具有可操作性。第二,必须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被征地农民应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等。同时,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第三,各级政府、乡村集体应组织被征地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使其具有一技之长,如现在紧缺的电焊工、泥瓦工等,增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能力。

2、国内各地区处理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各地区在保护被征地农民权益的实践中有很多探索和创新,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为解决保护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启示。第一,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是近年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一种主要的制度创

新模式,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农民自主建设制度与政府政策引导合力作用的结果,这是对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但目前这种模式还没有普遍应用。因此,建议在经济发展较好,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尝试将分散的农村土地以股份形式集中起来,农民以股东身份参与进来,并按股份比例分红,突出股权,弱化行政手段,使土地更加高效利用,让土地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农民利益也能得到保障,这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方式和途径。

第二,建立征地补偿基金,真正落实“以土地换社保”制度。被征地农民以拥有的土地资源作为保障,尤其是使用乡村集体留存的部分补偿金,为本集体农民谋求长效福利,以弥补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的不足,使失地的农民权益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具体措施:依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层次建立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标准和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采取不同年龄阶段实行不同的保障标准;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招商引资时将吸纳失地农民就业作为重要条件,为被征地农民就业创造条件和就业机会,同时,要注意避免短期行为即刚就业就失业的现象出现,建立土地使用与安置就业挂钩的协商机制;另外,对于从事个体经营、自我创业的失地农民,各地区可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总之,要通过创设一个严格、透明、具体有效的制度体系和环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构建失地农民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帮助失地农民获得就业信息和择业指导等措施,积极有效地保护被征地农民权益。

【参考文献】

[1] 田富强.西安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9.[2] 武小岩.针对失地农民的生存保障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05.[3] 胡凌云.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06.

第三篇: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研究报告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研究报告

-----以浦东为例

一、浦东的城市化进程与研究浦东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浦东农村的城市化本质上是农民如何走向现代化的问题。高起点、大力度、快速度的城市化进程,对浦东农民的“现代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我们要认识这种深刻影响,就必须充分重视浦东农民,扎扎实实地研究浦东农民。

1、浦东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新变化,迫切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浦东农民。

伴随着浦东的城市化进程,浦东农民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又促进了浦东农村的城市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经济的富裕,为浦东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基础。(2)消费结构的变化,为浦东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创造了条件。(3)公用事业的发展,为浦东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保证。(4)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多层化、多向化,是浦东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实质性标志。

然而,城市化进程中的浦东农民,毕竟还处于由传统的村民向现代市民的转化过程之中,所以这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动态系统。如果我们能清楚地认识今天浦东的农民,政策到位,工作得法,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就能将该系统中所蕴藏的巨大能量激发出来,使其能有力地推动浦东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促进村民向市民的转化;反之,该系统中的负值能量一旦被激活,它必将成为浦东城市化进程的巨大阻力。

2、研究浦东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对浦东农村如何以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为价值导向,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研究浦东城市化进程中的浦东农民问题,不仅能有力地推动浦东的进一步开发开放、促进浦东的城市化进程,而且还能为迈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农村的城市化,以及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身份角色的转变提供各个方面的借鉴。

二、浦东的城市化进程与浦东农民的新观念

浦东的城市化正处于一个“外发”(向农村地区的推进)与“内生”(原城市化地区不断提高其现代化水平)同时并举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二元结构、二元文化的冲撞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身上,伴随着浦东的城市化进程仍将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根据调查,浦东农民正在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特征,形成了一些有助于城市化的新观念。

1、倡导农业“规模经营”的新观念。1996年,新区农业部门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列入《对各镇党政机关干部农业工作的考核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1998年,粮田适度规模经营达到了9.7万亩,比1997年的6.64万亩增长46%。

农业经济的发展必然对农民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农民对新区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表示了由衷的支持,倡导农业“规模经营”的新观念。调查资料显示,认为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好”的,占15%,“还可以”的占66%,只有2%的人认为“不好”。

2、注重“消费质量”的新观念。调查发现,城市化进程中的浦东农民虽然手中的货币多了,但已一改以往那种“省吃俭用造房子”、“排排场场办婚事”、“风风光光生儿子”、“大操大办身后事”的传统消费观念,开始形成“合理消费”,注重“消费质量”的新观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的消费结构,相应调整。浦东农民的住房消费稳中有降。(2)农民日益重视休闲娱乐消费。(3)农民开始涉及旅游消费。

3、重视“教育投资”的新观念。调查数据表明,浦东农民希望子女达到大学文化水平的比例要高于高中16个百分点。为了培养自己的子女成才,浦东农民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乐意把钱投资教育。从我们调查12个镇农民家庭在教育上的花费来看,每年花费2000元以上的占绝大多数,200元以下的占少数。

第四篇: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何光华

发布时间:2009-12-28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发展的结晶,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中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西部广西桂北中心城市桂林,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现代化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如何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是摆在城市政府面前一项全新而重大的任务。

一、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多功能、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并且投入多周期长、公益性强,事关国计民生和长远发展,一旦建成就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科学进行城市定位,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对整个城市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审视21世纪城市发展态势,纵观国内外先进城市发展轨迹,现代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经济上的高效益。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繁荣的根本动力,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就谈不上建设现代化城市。我们西部地区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城市化进程滞后、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城市功能的各种效应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因此,要谋求城市的发展、繁荣和进步,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共同规律,加快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和寻求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增创新优势,开辟新途径,抢占新高地,保持经济上的高效益,实现经济上的快增长,不断壮大经济实力,这样才能促进城市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设施上的高效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集中体现了社会进步程度,是城市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标志。因此,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必须有便捷通达的内外交通,高效优质的通讯服务、充足的水电供给、良好的废污处理和可靠的防灾系统。只有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才能使城市发展得更好、更快。

(三)环境上的高质量。城市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要

求有周全的环卫设施和优美的园林绿化,无污染、无公害,保持生态的平衡和良性循环;人工环境则要求城市建筑的艺术化、民族化、宜人化和个性化,并能充分体现时代感,做到建筑空间丰富多彩、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建筑设计高雅大方;社会环境则表现为稳定安全的社会秩序、健康的社会心理、进步的社会舆论和文明的社会风气;市民对城市有较大的认同感、信任感和归属感。软环境概括地说,就是人为环境,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要不断深化城市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城市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氛围。

(四)文化上的高品味。城市是文明的中心,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建设富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城市文化,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当今国内外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成功实践。因此,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应注重文化建设,靠文化打造城市品牌,靠文化提升城市品位,靠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总之以文化氛围凝聚人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人口上的高素质。市场竞争要靠品牌,城市之间竞争也要靠品牌。严格讲,城市品牌就是城市形象。城市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市民的整体素质,因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保证;而人的发展又是推动城市前进的不竭动力。如果一个城市人口素质高,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而且可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加快城市现代化发展。

(六)管理上的高水平。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市场化、社会化、人性化的原则,建立一整套促进城市发展的、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城市长效管理的新机制、新体制,使城市管理在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轨道上高效运转。

二、加快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实质和发展方向,结合城市实际和特点,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既符合国情市情、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就西部城市而言,城市化发展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倍努力,整体推进。

(一)推进城市化,必须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子。在城市化发展思路上,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在城市化发展上,一方面要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依托中心城市发展城市圈、城市带,通过区域内城市整合,强化城市间功能互补和深度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发挥中心城市凝聚经济的功能,确立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的整体发展,从而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小城镇建设。一是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奠定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形成小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三是进一步消除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聚,加速农村城市进程。

桂林市、县(区)、乡(镇)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了,发展小城镇,要立足现有基础,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高规划和管理水平。当前,要以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城市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乡村集镇化、集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如兴安县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末,城镇化水平达到40%,并按照“一中心,四重点,轴向带动”(即以兴安县城区为中心,溶江、界首、华江、高尚四镇为重点,以桂黄公路沿线为轴线,西片、东片两条次轴线,实施轴向带动)的空间格局,抓好小城镇建设。灵川县《规划》要求,到 201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40%,县城达到小城市规模,初步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综合实力明显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阳朔县白沙镇是桂北最大的水果批发集散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是阳朔经济的次中心镇,县政府《规划》提出要重点抓好白沙农产品市场二期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遇龙河景区等旅游景点的开发。而兴坪镇则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重点抓好兴坪古镇保护整治和兴坪景区开发,进一步把兴坪建设成为以山水、古镇、休闲为特色的旅游小镇。灌阳县《规划》强调一定要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培育产业,凸显特点”的原则,突出具有桂北民居特点建筑格调,建设特色小城镇。荔浦县《规划》明确要以促进城市繁荣、经济发展为目的,立足本地特点,结合供电、防洪、对外交通、给排水、环卫设施、园林绿化、消防、城区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土地、旅游等规划,合理布局,扩大县城区规模,当务之急是对县城区公园、景区及主干道园林绿化布局好,做到城区绿化一园一景、一路一色、一街一树,形成环境优美的沿街绿化长廊,完善主街道夜景灯光美化亮化工程,形成街道与夜景灯光的有机结合,尽快把县城建成集人居、旅游、商贸、食品、纸业、饮食、衣架、医药、包装、印刷、小五金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桂林南部副中心城市。同时,市、县(区)、乡(镇)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认真解决好农民就业问题,使农民真正融人城市社会。

(二)推进城市化,必须按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提高质量。城市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且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提高城市化质量,就是要按照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推进城市化。首先,要完善城市功能。依据城市的比较优势科学定位,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找准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产业依托,营造提高服务功能的载体,建设富有活力的特色城市;其次,要不断完善城市经济职能。坚持产业立市,把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化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着力点,加强产业和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真正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以增创城市发展的新优势;第三,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按照城市规模和功能,切实加强城市供排水、交通、能源、信息、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大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和集聚空间;第四,要建设高水平的科

技、文教、卫生设施,为市民和投资者创造优越的居住和创业环境;第五,要按照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为城市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三)推进城市化,必须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源,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是三位一体的文明演变过程。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源;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表现形式和载体,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而现代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城市要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把工业化作为城市化的基础,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开发经济园区的形式,把吸引外资同自主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城市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二是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传业,把特色产业、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支撑体系。三是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用现代化装备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技术密集加劳动密集方式推进工业化,形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四是以工业化为依托建立城镇体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城市分工,不断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五是建立“数字城市”,通过城市信息化建设,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加速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四)推进城市化,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化的最终目标是要极大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居民更好地享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原则,从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既要考虑经济因素,更要考虑人的因素,把改善居民生活和工作环境作为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抓紧抓好。二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化,必然带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深刻变化。因此,城市与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城市政府的长期任务落到实处。三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时,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退耕还林步伐,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四要把规划和构建生态城市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要像恭城县那样,通过建设生态市、县(区)、乡(镇),实现由传统的环境保护向积极的生态建设的战略性转变,促进城市、县(区)、乡(镇)的发展和升级。

(五)推进城市化,必须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用市场化推动城市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没有形成良性的投融资机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很多,造成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投入主要靠经营城市这只“魔杖”。高效益经营城市是城市政府的最大作为,也是城市发展壮大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将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结合起来,把市场机制作为推进城市化的基本准则。一要树立经

营城市的理念,用经营理念规划城市,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城市资产的优化增值。二要把经营城市作为政府的最大任务,积极推动城市建设市场化、城市资源资本化、城市经营公司化、资金筹措多元化、政府调控规范化的运作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营城市的新路子,促进城市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要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过程,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投向领域,鼓励外资、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土地和城市资产经营机制,积极推行公用设施经营权转让,最大限度地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四要努力消除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企业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加快城市化进程。

(六)推进城市化,必须加强城市管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城市的决策者——城市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管理,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照“政府调控,主体多元,有序竞争”的原则,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一要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立精干合理的管理体制、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健全统一的管理法规、快速准确的管理信息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促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市场化、法制化和规范化。二要不断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建立和巩固决策的论证和责任制,防止城市建设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三要制定完善城市管理的地方法规,切实做到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建立市民监督机制,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社会氛围。四要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塑造良好形象;搞好公共事业服务,创造便民宜人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生态管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等等。五要注重营造先进的城市文化,以文化品味塑造城市形象。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完善城市文化设施,发展城市文化产业;靠文化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以文化氛围凝聚人心、民心,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桂林发展研究》2009年第4期

第五篇: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5日 11:30

来源:《求是》期号:作者:于迅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有机载体。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进步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历史上曾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近年来,三亚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不放,从三亚的区域、资源优势出发,着力在铸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品牌上下功夫,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国家级荣誉称号,为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亚自然风光优美,气候条件好,地理位置独特。山、河、海、滩、天、林,形成美丽的风景图画。湛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森林,缤纷的鲜花构成了三亚独具魅力的热带生态环境。全市现有热带雨林9.1万公顷,建有10个自然保护区和9个风景名胜区,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2.8%。城市森林覆盖率达63%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8.5平方米。海岸线长达209.4公里,沿海大小港湾19个,港口资源颇为丰富。珊瑚资源独特,拥有全国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海水清澈透明,大部分海域的海水能见度达13米,最深可达42米。海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海水表层温度常年月平均达20℃以上。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堪称“天然氧吧”。1998年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对54个国家158座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检测结果表明,三亚名列世界第二。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使三亚光温资源特别丰富,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和著名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全国有20多个省市在三亚建立了科研育种基地,每年都有数千名外省科研人员来三亚从事制种,袁隆平等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常年在此开展科研制种工作,我国建国以来培育出来的5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大多数都与南繁有关。

但毋庸讳言,三亚由于城市化建设起步晚、历史短,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少、小、薄、特、大等特征。“少”指三亚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40%以上;“小”指城市规模小,经济规模小,建成区面积仅2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8万,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5.73亿元;“薄”指家底薄,2002年财政收入3.35亿元,社会事业发展比较薄弱;“特”指地

理位置、资源、环境比较特殊;“大”指名气大,发展潜力大。从一定意义上说,三亚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城市,城市化水平虽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41%,但是城市化质量不高。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三亚与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比较,还有很大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将三亚的城市建设定位于立足全国、放眼世界;立足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大格局的分工与协作;立足于当代人们注重生活质量的潮流,充分发挥区域与资源的比较优势,突出“热带、滨海、生态、健康、美丽、时尚、文明”的特征。

总结过去的经验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在着力推进三亚的城市化进程中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是产业支撑的原则。围绕旅游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这是推进三亚城市化进程的基础。没有城市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城市化就是空中楼阁。三亚必须紧紧围绕资源优势打好旅游这张牌,大力发展与旅游关联度高的相关产业。旅游产业是三亚最现实、最有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2002年,三亚全市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78.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39亿元,旅游业收入占税收的70%以上。从三亚的区位优势、气候优势、生态优势、景区品牌优势、旅游的设施优势看,三亚旅游业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是三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关键是要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建设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景点,组织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提供游客满意的旅游服务。三亚目前最缺的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旅游活动项目。要积极推出参与性强、个性化、具有国际水准的海上娱乐项目,使三亚的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快由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旅游转变。

要围绕旅游发展高科技农业和观光农业,创造条件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把三亚建成全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城和中国最大的科研、繁育、良种基地。发展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观光农业园。围绕旅游适度发展休闲房地产业和文体健康产业。当前住房消费仍然是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点。三亚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发展休闲度假房地产业非常有潜力,三亚要致力于发展面向高收入高消费人群的生态型、健康型、智能型的住宅小区。目前三亚购房者中的80%来自海南省外,其中东北三省、浙江、广东等地的消费者

居多,国外购房者占10%左右,主要是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消费者。三亚有条件吸引大量的人才到三亚定居,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二是突出个性特色的原则。三亚的城市规划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热带滨海这一个性特色。要大胆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规划成果和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克隆”别的城市。从环境、城市布局到建筑、园林绿化、雕塑等都要展现三亚的个性魅力,形成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景中的生态效应。必须把城市就业与规模扩张统一起来,把旧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主城区做精做美,使市区真正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完善的新型城区,形成强大的发展活力和投资吸引力;坚持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科学经营土地,做到统一规划,开发一片,建成一片,使用一片,稳步扩大城市规模。5个卫星镇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突出特点,做到一镇一特色,一镇一景点,一镇一风情。

三是优先发展基础设施的原则。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便捷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必备的条件。三亚目前的城市功能还不够配套和完善,政府今后必须着力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和旅游、商业等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在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功能上下功夫,创造一流的人居环境、教育环境和医疗环境。

四是以管理为核心的原则。树立现代城市管理意识,把经营城市的理念引入到城市管理中,建立适应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城市管理体制,把城市管理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思想,把“住在三亚、热爱三亚、建设三亚、美化三亚”变成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规章制度,使城市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

五是确保生态安全的原则。生态环境是三亚发展的生命线。三亚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三亚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只有保护的义务,没有破坏的权力。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放在第一位,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都要围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而进行。要把现代化的设施寓于生态环境之中。坚决不上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项目,坚决不搞低水平的无序开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以

绿色GDP的概念和方式,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对已经开发的地方,必须妥善处理好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不可因开发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暂时没有能力开发的地方,要精心地保护起来,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自然遗产。

(作者:中共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

下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农民合法权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农民合法权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本刊评论员2005年 第六期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战略问题上,城市化战略是一个教训和争议较多的......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党员干部涌入城市,城市基层党建面临许多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在推进城市化进......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合集五篇]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整个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是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当前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

    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组成调查组,先后到**区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乡镇,就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共走访了20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市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全力构造......

    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组成调查组,先后到**区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乡镇,就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共走访了20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市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全力构造......

    2013申论热点: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2013申论热点: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背景】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

    关于推进安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思考

    关于推进安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思考【摘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反映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本文结合安徽省情、城市化发展现状 ,就如何......

    城市化进程与农民利益保障[5篇范文]

    城市化进程与农民利益保障 推进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