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整个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是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当前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开拓创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摆在党组织面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实际,谈点个人认识和思考:
一、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某某系统共有区直单位?个,新型经济组织?个,目前建有基层党委/个,党组/个,党总支?个,基层党支部?个,其中?个是离退休党支部,在职党员?人,分布在?个党支部,占干部职工总数的?%。基层党支部支委以上干部?人,全部为兼职干部。
几年来,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使城市面貌有了历史性改观,为百姓创造了更加整洁的城市环境、更加方便的出行环境。但是,面对推进城市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还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层党支部干部队伍结构的设置上应有所调整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基层党支部干部队伍中专职干部一个都没有,全部是兼职,大部分支部干部同时还都是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因此,对党的新知识、新理论学习得不多,工作的关注点主要在业务工作上,对党务知识充电不及时,不用不学,用时才学,现学现卖。所以说,从党务工作的角度来讲,支部干部的结构上应进一步调整,增加专职党务工作者的数量。
(二)基层党员的理论学习明显不足
由于系统内各基层支部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在党员的理论学习方面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几个机关党支部对党员理论学习抓得较严,做到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理论学习的效果相对较好。而基层党支部对一线的、年龄偏大的党员要求较松,学习效果欠佳。有的局属企业的党员年龄普遍偏大,政治理论学习的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弱;有的事业单位一线党员数量多,且文化水平偏低,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在新型经济组织党支部中,抓业务工作较多,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多,关心城市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少,学习的欲望不强。
(三)对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的重视程度仍需加强
客观来讲,党委、党组、党总支这一层面的二级班子都具有创新意识,对党建活动非常重视,每年都结合形势的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如?局的“迎奥运,树行业新风;展风采,促城市化进程”主题教育,?大队的“创建文明岗位、文明窗口”活动,某单位的“推进城市化,环卫你我他”宣传教育活动等。但基层党支部的活动相应的不太活跃。特别是在新型经济组织中的党支部对党建活动不够重视,活动少,且形式单一。
(四)在推进城市化问题的认识上应再提高
在一些党员的意识里,存在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什么是推进城市化,如何推进城市化,那都是领导们考虑的事情,我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由于这种想法不同程度的存在,造成一些党员对城市化知识的学习重视程度不高,关心程度不深,对我区的经济发展战略结构调整、“三大板块”、“两大基地”的建设知之甚少,对我区经济社会战略大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大局认识不足。
二、几点思考
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集全区人民之智,举全区人民之力,决不是靠少数部门和领导同志的努力就能实现的。某某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军,为此,强化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认为,某某系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一)统一思想,强化大局意识
作为党员,如果对身处的大局不了解,对改革、发展的目标不清楚,不能站在一定的政治高度开展工作,我们何以期待他能在推进城市化的征程上、在改革的大潮中拼击博杀,带领群众奋勇向前呢?因此,针对基层党支部干部和基层党员的实际,我系统的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把统一思想放在首位,要用新时期怀柔精神统领思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开创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以实际行动推动城市化进程。其次,基层党建工作一定要突出“城市化”这个主题,围绕推进城市化进程开展工作,并积极引导广大党员把自己的工作主动融入到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去,站在推动城市化的高度重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从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每一位党员充分发挥先进性,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离不开二级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针对我委实际情况,二级领导班子应从以下两方面工作入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一是应对基层党支部干部队伍结构配置进行调整,增加专职干部人数,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有专人负责、专人组织;二是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的活动,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支持,对上级党组织拨付的党员的活动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
(三)加强支部干部的教育,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水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开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必须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水平。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牢固树立在广大党员、群众中的威信;其次要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党务培训、外出参观考察等方式提高理论水平、改善工作方法,为党务工作者树立新的理念,注入新的活力,把党务工作变为受人尊敬、贴近生活、富有实效的工作;第三,要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努力成为业务能手,在业务工作领域同样发挥带头作用。
(四)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
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变一人说为多人讲,变注入式为互动式,如运用电化教育、党员现身说法、党员集中会诊解决难题、党员示范标兵岗观摩学习、参观党的历史展览、发展成就展览、下基层走访了解民情等多种形式,提高党员素质,拓展党员的视野,有效地激励和凝聚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旗帜作用,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五)丰富基层党建活动形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某某结合形势的需要,组织部分口上单位连续开展了“强素质,树形象,争做文明人”“四季杯”系列教育活动、“围绕战略大发展,迈出城市管理新步伐”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情系城市化‘四送’连民心”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举办了某某工委夏日文化广场专场,开展了文艺汇演等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给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多方面才华的机会,受到了党员、群众的认可和喜爱,也为单位营造了和谐、活跃、向上的气氛,有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下一步,我们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拓展活动范围,丰富活动内容,开展歌咏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体育活动、书画创作等生动活泼、广大党员干部乐于参与的活动,并充分发挥工委的带动作用,调动广大基层支部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鼓励各基层支部自己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保证大家以饱满的热情、乐观的态度、昂扬的士气投入到城市化建设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六)建立健全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建立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党员是党的细胞,党执政是通过全体党员的活动来实现的,党的执政能力也是通过全体党员的工作能力体现的。古人云: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既要靠个人自觉,又要靠严格管理;既要靠集中教育,又要靠长抓不懈;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障。只有建立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保证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服务人民群众,发挥模范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委各单位已经建立和完善了多项长效机制,包括《“三会一课”制度》、《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等。我们要把这些制度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在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使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所遵循,从制度上对党员的实际行动加以规范和引导,从制度上保证广大党员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员保持先进性提供制度保障,切实增强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推进城市化进程。
第二篇: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
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党员干部涌入城市,城市基层党建面临许多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党员管理,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不断进步,适应当前政治经济发展需要,是广大党务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并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
一、深刻认识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书记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联系群众、服务发展,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纽带。城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在城市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对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的重要作用。同时,城市基层党组织还承担着服务城市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奔小康的职责。因此,城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
理,可以有效的加强流动党员的日常教育,开展党组织活动,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二、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短板。1.基层组织建设滞后,党组织覆盖不健全,管理有疏漏。一是社区党组织建设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中居民小区建设迅速,许多农村、小城镇居民涌入城市,城市中以往社区式的党建管理模式还没有及时跟进,使得许多新建居民小区、社区中没有基层党组织,社区居民中的党员同志党组织关系无法落地,党员日常管理几乎处于空白。二是“两新”组织党员管理不到位。许多新成立的公司、企业和社会组织中,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党务工作重视不够,应建党组织而未建立党组织现象普遍,致使企业员工中的党员同志无党组织、无法参加组织生活。三是流动党员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城市基层党员因为工作变化流动快,流入流出党员人数多,许多流动党员工作变动后不向党组织报告,到新的工作岗位后不到当地党组织登记,部分党员长期处于党组织管理盲区。
2.党员队伍能力弱化,党建工作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社区党务工作者能力不足。社区党务工作者多数是在退休和下岗人员中选拔,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对做好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较强的社区党建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工作上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二是“两新”组织对党建重视
谨,往往把行政业务工作开展的好坏,作为评价党员素质的主要依据,而对于政治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缺乏准确的评价考核;有些党务工作者未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党务知识欠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落后,管理缺乏力度。
5.基本保障严重短缺,党建工作难开展。当前部分城市基层党组织没有固定的经费支持,许多基层党组织缺乏固定的办公场所,没有开展党组织活动的场地,党组织活动受经费和场所制约,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力,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党建工作人才匮乏,由于工作福利待遇低,职业发展前景单一,一些优秀的年轻干部不愿从事党建工作,严重影响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三、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党在城市联系群众的纽带、服务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城市基层党建党务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广大城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在城市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两新”组织负责人要进一步提高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抓好党建对促进企业发展、技术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提高党建工作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的不断进步提高。
强党员组织关系的排查清理。要定期对城市居民中党员组织关系进行清理排查,对应接收的党员要积极鼓励督促其将组织关系转入相应的党支部,对已转出迁出的党员要提醒其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出。做到党员人数底子清、人数明、关系准。
4.规范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党员意识。一是要提升对开展党组织活动的思想认识。党组织开展活动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载体,党务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鼓励党员参与党组织日常活动。广大党员同志要切实提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思想觉悟,充分认识到参与组织活动是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提升自我思想、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积极踊跃的参与党组织的各项组织生活。二是要推进党组织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重业务轻党建现象普遍,党组织活动形式松散、被动应付问题严重,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流于形式,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呈现宽松软。在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各基层党组织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规范党组织活动形式、内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切实提高“三会一课”特别是民主生活会质量,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的程序和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党组织活动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和载体固定下来,推进党组织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
第三篇: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何光华
发布时间:2009-12-28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发展的结晶,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中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西部广西桂北中心城市桂林,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现代化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如何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是摆在城市政府面前一项全新而重大的任务。
一、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多功能、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并且投入多周期长、公益性强,事关国计民生和长远发展,一旦建成就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科学进行城市定位,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对整个城市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审视21世纪城市发展态势,纵观国内外先进城市发展轨迹,现代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经济上的高效益。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繁荣的根本动力,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就谈不上建设现代化城市。我们西部地区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城市化进程滞后、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城市功能的各种效应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因此,要谋求城市的发展、繁荣和进步,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共同规律,加快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和寻求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增创新优势,开辟新途径,抢占新高地,保持经济上的高效益,实现经济上的快增长,不断壮大经济实力,这样才能促进城市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设施上的高效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集中体现了社会进步程度,是城市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标志。因此,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必须有便捷通达的内外交通,高效优质的通讯服务、充足的水电供给、良好的废污处理和可靠的防灾系统。只有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才能使城市发展得更好、更快。
(三)环境上的高质量。城市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要
求有周全的环卫设施和优美的园林绿化,无污染、无公害,保持生态的平衡和良性循环;人工环境则要求城市建筑的艺术化、民族化、宜人化和个性化,并能充分体现时代感,做到建筑空间丰富多彩、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建筑设计高雅大方;社会环境则表现为稳定安全的社会秩序、健康的社会心理、进步的社会舆论和文明的社会风气;市民对城市有较大的认同感、信任感和归属感。软环境概括地说,就是人为环境,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要不断深化城市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城市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氛围。
(四)文化上的高品味。城市是文明的中心,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建设富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城市文化,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当今国内外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成功实践。因此,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应注重文化建设,靠文化打造城市品牌,靠文化提升城市品位,靠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总之以文化氛围凝聚人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人口上的高素质。市场竞争要靠品牌,城市之间竞争也要靠品牌。严格讲,城市品牌就是城市形象。城市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市民的整体素质,因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保证;而人的发展又是推动城市前进的不竭动力。如果一个城市人口素质高,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而且可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加快城市现代化发展。
(六)管理上的高水平。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市场化、社会化、人性化的原则,建立一整套促进城市发展的、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城市长效管理的新机制、新体制,使城市管理在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轨道上高效运转。
二、加快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实质和发展方向,结合城市实际和特点,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既符合国情市情、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就西部城市而言,城市化发展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倍努力,整体推进。
(一)推进城市化,必须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子。在城市化发展思路上,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在城市化发展上,一方面要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依托中心城市发展城市圈、城市带,通过区域内城市整合,强化城市间功能互补和深度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发挥中心城市凝聚经济的功能,确立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的整体发展,从而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小城镇建设。一是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奠定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形成小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三是进一步消除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聚,加速农村城市进程。
桂林市、县(区)、乡(镇)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了,发展小城镇,要立足现有基础,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高规划和管理水平。当前,要以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城市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乡村集镇化、集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如兴安县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末,城镇化水平达到40%,并按照“一中心,四重点,轴向带动”(即以兴安县城区为中心,溶江、界首、华江、高尚四镇为重点,以桂黄公路沿线为轴线,西片、东片两条次轴线,实施轴向带动)的空间格局,抓好小城镇建设。灵川县《规划》要求,到 201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40%,县城达到小城市规模,初步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综合实力明显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阳朔县白沙镇是桂北最大的水果批发集散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是阳朔经济的次中心镇,县政府《规划》提出要重点抓好白沙农产品市场二期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遇龙河景区等旅游景点的开发。而兴坪镇则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重点抓好兴坪古镇保护整治和兴坪景区开发,进一步把兴坪建设成为以山水、古镇、休闲为特色的旅游小镇。灌阳县《规划》强调一定要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培育产业,凸显特点”的原则,突出具有桂北民居特点建筑格调,建设特色小城镇。荔浦县《规划》明确要以促进城市繁荣、经济发展为目的,立足本地特点,结合供电、防洪、对外交通、给排水、环卫设施、园林绿化、消防、城区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土地、旅游等规划,合理布局,扩大县城区规模,当务之急是对县城区公园、景区及主干道园林绿化布局好,做到城区绿化一园一景、一路一色、一街一树,形成环境优美的沿街绿化长廊,完善主街道夜景灯光美化亮化工程,形成街道与夜景灯光的有机结合,尽快把县城建成集人居、旅游、商贸、食品、纸业、饮食、衣架、医药、包装、印刷、小五金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桂林南部副中心城市。同时,市、县(区)、乡(镇)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认真解决好农民就业问题,使农民真正融人城市社会。
(二)推进城市化,必须按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提高质量。城市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且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提高城市化质量,就是要按照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推进城市化。首先,要完善城市功能。依据城市的比较优势科学定位,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找准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产业依托,营造提高服务功能的载体,建设富有活力的特色城市;其次,要不断完善城市经济职能。坚持产业立市,把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化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着力点,加强产业和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真正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以增创城市发展的新优势;第三,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按照城市规模和功能,切实加强城市供排水、交通、能源、信息、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大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和集聚空间;第四,要建设高水平的科
技、文教、卫生设施,为市民和投资者创造优越的居住和创业环境;第五,要按照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为城市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三)推进城市化,必须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源,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是三位一体的文明演变过程。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源;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表现形式和载体,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而现代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城市要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把工业化作为城市化的基础,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开发经济园区的形式,把吸引外资同自主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城市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二是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传业,把特色产业、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支撑体系。三是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用现代化装备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技术密集加劳动密集方式推进工业化,形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四是以工业化为依托建立城镇体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城市分工,不断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五是建立“数字城市”,通过城市信息化建设,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加速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四)推进城市化,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化的最终目标是要极大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居民更好地享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原则,从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既要考虑经济因素,更要考虑人的因素,把改善居民生活和工作环境作为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抓紧抓好。二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化,必然带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深刻变化。因此,城市与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城市政府的长期任务落到实处。三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时,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退耕还林步伐,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四要把规划和构建生态城市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要像恭城县那样,通过建设生态市、县(区)、乡(镇),实现由传统的环境保护向积极的生态建设的战略性转变,促进城市、县(区)、乡(镇)的发展和升级。
(五)推进城市化,必须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用市场化推动城市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没有形成良性的投融资机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很多,造成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投入主要靠经营城市这只“魔杖”。高效益经营城市是城市政府的最大作为,也是城市发展壮大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将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结合起来,把市场机制作为推进城市化的基本准则。一要树立经
营城市的理念,用经营理念规划城市,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城市资产的优化增值。二要把经营城市作为政府的最大任务,积极推动城市建设市场化、城市资源资本化、城市经营公司化、资金筹措多元化、政府调控规范化的运作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营城市的新路子,促进城市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要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过程,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投向领域,鼓励外资、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土地和城市资产经营机制,积极推行公用设施经营权转让,最大限度地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四要努力消除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企业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加快城市化进程。
(六)推进城市化,必须加强城市管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城市的决策者——城市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管理,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照“政府调控,主体多元,有序竞争”的原则,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一要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立精干合理的管理体制、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健全统一的管理法规、快速准确的管理信息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促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市场化、法制化和规范化。二要不断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建立和巩固决策的论证和责任制,防止城市建设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三要制定完善城市管理的地方法规,切实做到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建立市民监督机制,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社会氛围。四要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塑造良好形象;搞好公共事业服务,创造便民宜人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生态管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等等。五要注重营造先进的城市文化,以文化品味塑造城市形象。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完善城市文化设施,发展城市文化产业;靠文化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以文化氛围凝聚人心、民心,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桂林发展研究》2009年第4期
第四篇: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随着我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社区(特指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由“村委会”过渡而来的“居委会”)将不断涌现,农村的党员也将逐步进入农村社区,如何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问题,寻找农村社区党建模式和立足点,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全新的课题。
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只有充分认识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才能从思想上真正高度重视,才能把这项工作同步列入各级党组织的议事日程,才能与加快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摆到同等位置,统筹考虑。
1.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发展过程的必然阶段。首先,推进农村城市化是节约利用、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需要,是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集体土地“以租代征”、随意挖掘取土、小产权违法违章建设等问题的新措施、新途径、新模式;其次,推进农村城市化是发挥滨海新区核心区作用的需要。塘沽区作为滨海新区核心区,承担着发展经济、建设宜居生态新城的重要任务和历史责任,通过农村城市化,可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搭建拓展空间和平台;第三,推进农村城市化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增收困难,“三农”问题呈增多趋势。通过推进农村城市化,可有效促进农民转户、农业转型、农村转制,实现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有农业无农村、有农地无农民的目标。
2.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特点。农村社区从性质看,是介于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社区。因此,农村社区党建兼有农村党建封闭性与城市社区党建开放性的一些特征,农村社区的利益格局与原有农村相比,已发生质的变化。农村社区成员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大量的村(居)民从“村里人”向“社区人”转变,他们的心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与城市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不相适应,势必会给农村社区党组织整合社会利益关系增加难度,这对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工作、民主政治工作以及社区文化建设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农村社区党建的固有特点,才能为做好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打牢基础。
3.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保障。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也只能依靠加强农村和农村社区党的领导,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予以解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一些从前可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的小矛盾,由于没有及时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处理,现在可能酿成大的社会大问题。农村社区党员、农(居)民、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和外来人口管理等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会影响中心工作的推进。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把它纳入全区总体党建范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组织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借鉴成功经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解决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
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村委会过渡到农村社区后,其社会组织形态将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对农村社区党组织工作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区实际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准备不足的问题。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旧框框中,不能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加强组织建设的关系,认为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就是农村党支部的简单的翻牌,没有本质区别;个别基层党组织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基层组织建设是软任务,只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它工作可以少管甚至不管,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职责;个别基层班子不注意自我教育管理,放松经常性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下降,不能很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个别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简单,习惯于等上级党组织布置任务,对自己所分管的工作缺乏研究和思考,党建工作没有特色和创新,不能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任务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2.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上的问题。农村社区形成后,由于其固有的特点,很容易出现弱化党组织功能的现象。如一些党组织对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上不进行及时调整,必然影响工作的开展。主要问题有:一是群众自主意识增强与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弱化的矛盾。如果农村基层干部仍然沿用过去那种传统的、简单的工作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二是农民群众要求提供服务与实际服务功能弱化的矛盾。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农村基层组织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他们干事、办事创造条件,而实际上农村基层组织因种种因素,在这方面提供的服务是十分有限的;三是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群众集体观念普遍淡化之间形成的矛盾。个别农民群众存在实用主义、自由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倾向,“无事不理你、有事就找你、处理不满意就告你”,这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新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3.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上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年中和年终民主评议乡镇、村班子的工作,我区镇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队伍的主体上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特别是开展农村党的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广大农村党员增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识,为民办实事的成效比较明显,工作作风也有一定的转变,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比较融洽。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个别党员党性观念不强,理想信念不是很坚定、不思进取,对什么都抱无所谓的态度;二是个别党员发挥作用不够。一些农村党员,特别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表现出不适应性,缺少发展思路、缺少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缺少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本领;三是个别党员工作作风不实。个别党员干部与群众感情生疏,把“密切联系群众”变成了“密切联系领导”;四是个别党员形象不佳。个别农村老党员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大局意识,在城市化过程中,不能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
三、加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设想
借鉴先进地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结合我区农村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党员的教育管理,才能在农村社区党建这个领域取得新的成效。
1.围绕农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开展党建工作。通过调研我们充分感受到,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明确农村社区党组织的地位、功能和任务是关键。科学定位党组织的地位,要从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社区稳定和推进农村社区健康发展等角度,旗帜鲜明地明确农村社区党组织是农村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着领导功能,管理着社区内各项组织。同时,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是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深化和发展,适应我区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必须明确农村社区党组织的功能:一是要充分利用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建立维护各方利益的监督协调机制和保障体系,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让村(居)民共享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成果,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发挥党组织的渗透功能,这也是区别于农村党建工作最显著的特点。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农村领域的党建工作面迅速扩大,客观上要求农村基层党建要主动向农村社区党建领域渗透;三是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这是农村社区区别纯农村党建,接近城市社区党建最直接的一项功能。
2.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开展党建工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市委、市政府对我区农村城市化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区委、区政府也提出了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并确立了“整体部署、分步实施、建居先行、改制跟进、统筹兼顾、平稳过渡”的工作目标。推进农村城市化,不同于一般的迁村并点,更不同于农村城镇化,全区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整体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要重点解决好农民群众的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将最大的优惠给农民,最好的保障给农民,最好的配置给农民,最好的管理给农民,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的安居问题、就业问题、社保问题、致富问题、教育问题,城市化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提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3.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开展党建工作。新的领域需要新的思路,新的思路需要新的工作方法。适应这种要求,必须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工作推动上,要实现由以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提供服务为主的转变,更加注意采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典型引路的方法;在处理村(居)务上,要实现由封闭向公开的转变,全面推进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居)务公开,规范公开时间、地点、程序和内容,做到真公开、常公开;在处理矛盾和纠纷上,要更加注意扩大基层民主和运用法律的手段,通过完善和深化村(居)务办事制度,在长期上坚持下功夫,在解决问题上求实效,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建立以保护和调动村(居)干部积极性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改善(居)干部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工作环境,为加强农村社区工作奠定基础。
4.围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开展党建工作。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关键在人、在党员。在具体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解决目前党员队伍存在突出问题作为今后党建工作的重点,以党员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以农民素质的提高推动农村城市化建设。一是抓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素质。要突出重点、讲求方法、注重实效,建立以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开放性为重点的教育培训机制,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要树立一批好典型,用身边的事迹激发和带动身边的人,营造出一个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社会氛围;二是抓培训,加强党员队伍能力建设。培训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培训方式要突出多样性,培训领域要突出延伸性;三是抓管理,改善党员队伍形象。党员管理手段要活,针对不同年龄、思想观念有差异的对象,区分层次,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管理;四是抓发展,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主动联系外出务工青年等办法,鼓励优秀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企业能人到村(居)工作,为村(居)级干部的储备人才,努力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进农村社区领导班子,提高农村社区专业化服务水平。
5.围绕新型农村社区设置形式加强党建工作。根据我区农村城市化工作实施方案,在完成一次性征收农村集体土地后,农民将直接变为城民。在返迁房建设期,适时成立过渡居委会(农村社区),按照城市居委会的要求整体过渡,建立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原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将直接过渡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原村党组织、村委会成员将直接过渡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待条件成熟后,将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履行程序,正式成立社区居委会。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有必要提前调整农村党组织的设置,做到农村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建制同步设置,党建工作同步开展,党员作用同步发挥。
与以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相比,农村社区党组织更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一是促进利益和谐。要大力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从解决农(居)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服务,为流动人员提供维权服务等;二是促进文明和谐。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特色文化家庭等活动,弘扬文明道德风尚和文化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公民道德知识的学习等形式,营造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三是促进人际和谐。采取“组织救助、社会帮助、家庭互助”相结合等办法,大力开展“一助一”、“党员联系户”等邻里互助、社会帮扶活动,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融洽邻里之间、群众之间互助互爱、和谐共处的关系。
6.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要从健全制度入手,积极探索切实可行、运转灵活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一要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从构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协调网络入手,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等,形成运转有力的协调机制,在整合辖区单位资源、组织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要建立民主管理机制。从制度建设层面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形成农村社区党组织既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积极支持社区居委会依法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保障机制,把社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落到实处;三要建立广泛参与机制。只有社区党组织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才能不断增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更大限度地把群众凝聚到社区建设中来。对在职党员,要注重引导他们从“村”走向“社区”并有组织地参与社区建设,为他们发挥特长提供舞台。对流动党员和老党员,要及时掌握思想动态,解决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四要建立责任落实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委组织部、街工委抓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继续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工作目标分解督办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切实把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抓实。
第五篇:关于推进安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思考
关于推进安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思考
【摘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反映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本文结合安徽省情、城市化发展现状 ,就如何推进安徽城市化进程问题 ,浅提出了相关看法。
【关键词】安徽城市化现状 落后 中心城市 发展三沿 特色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 ,简单地说就是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或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进程。近几十年来 ,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进行工业建设 ,城市一直迅速发展 ,尤其是城市人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重都在显著增长。众所周知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反映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
同全国相比,安徽城市化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现状特点:
1、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低于全国。1999年,全国城市化率30.89%,比安徽省高4.40个百分点;1953-1999年,全国城市化率上升18.39个百分点,年均进度0.40个百分点;安徽省同期上升16.97个百分点,年均进度0.36个百分点。
2、新兴城市建制少,小城镇发展快。同全国比较,新兴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步伐不对称。;由于安徽省城市功能不强,辐射能力和辐射范围有限,小城镇建制数量相对城市数量显得偏多。
3、城镇布局呈低、小、散发展状态。安徽省城镇布局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乡改镇的步子。安徽省小城镇发展还处于低、小、散发展状态。所谓低,就是水平低,没有经济要素聚集功能,所谓散,就是分布散,中心城市卫星城镇未形成气候,相对先进地区城镇群也不多。
4、城市扩建速度较快,但人口聚集功能不强。
安徽省城市化进程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比经济发展较先进省份更加明显,城乡经济缺乏市场纽带和组织隅合,中心城市辐射力弱,小城镇难以聚合经济要素。确定安徽省城市化的未来去向必须以缓解这个问题作为出发点。
因此,我认为21世纪初安徽省城市化发展总体思路是: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加强城市功能建设,扩大省内外要素市场的接口,以此为纽带推进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对接,确保城市经济比重进一步上升。
1、城市规模发展从以“区域扩散”为主转向以“人口聚集”为主。在城市土地、厂房、店铺和公用设施存在大量闲置或处于低效率、不配套利用状态下,城市扩建难免存在重复建设。前面提到安徽省城市人口密度处于下降,所以提高安徽省城市现有资源利用率还有空间;通过资源整合配套率,能吸纳更多的生活人口,扩大就业空间。
2、城市功能建设从“基础设施功能”建设转向“要素聚集功能”建设。城市水平升级最终表现在要素聚集功能上。要增强安徽省城市的要素聚集功能,必须推进城市经济体制的创新,搞好各类城市的产业定位和结构调整。
3、小城镇布局从“量多面广”转向“适度集中”。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的情况看,小城镇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区和交通网络中心地区,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安徽省城镇布局的适度集中。重点加强经济水平、区域条件较好地区的城镇建设。以及视条件对相邻城镇进行整合共建,提高投入效率,发挥规模效应。
4、小城镇产业发展重点从“内生型”转向“外生型”。“内生型”产业是指以满足本地需求为主的自给自足的产业,农产品初级加工业和小商品零售业等。这种低层次产业将随需求升级而逐步失去成长空间。所以今后小城镇产业发展要从适应内部需求升级和开拓外部需求市场两方面入手,重点发展具有城乡一体化特征的产业,包括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贸易业,农产品深加工业,与城市工业配套的半成品加工业等,以“农民安居工程”为重点的房产业,城乡连锁商业等。
综上所述。我们安徽省由于在改革开放早期发展落后,以致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因此在我省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的同时几啊跨推进我省城市化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一起进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省的城市化模式必须是一种新型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以现今的城市分布为基础,综合发展"三沿'.并以皖江城市带为核心向南北辐射发展重点小城镇。选取合肥,芜湖,淮南,黄山为大城市发展对象,构造都市圈,而将安庆,马鞍山,铜陵,蚌埠,亳州,宿州,宣城作为中型城发展以作支撑,再通过打造南北交通要道带动沿途的小城镇发展。在积极的政府行为之后,再引入私人资本作为财政支撑。全面发展出具有安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