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弱势青少年生存现状及其对策
弱势青少年群体的生存现状及其对策
2009年11月15日
随着我县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劳务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虽然有力地促使“三农问题”的解决,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进城务工,导致许多农村儿童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个独特的农村弱势青少群体。
文章中所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单亲家庭青少年是指父或母亡故家庭的18周岁以下青少年。弱势青少年群体主要是指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青少年。据调查,目前我镇农村的弱势青少年群体共有名,其中留守儿童名,单亲家庭青少年名,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弱势青少年群体的现状及走向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我镇明天的发展。因此,弱势青少年的现状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其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一、弱势青少年群体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新桥镇情况来看,因地处象山半岛中南部,交通不便,企业数量少、就业机会小,不少群众外出务工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存在,由此而形成的弱势青少年群体也不在少数。据了解,目前新桥镇有弱势青少年约90人,其中男孩55人,女孩35人,年龄大都在13岁至16岁之间,分布在各个行政村。虽然数目不是很大,但镇内的这些弱势 1
青少问题比较明显,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使他们有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的感觉,从而导致许多弱势青少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
为了真切了解农村弱势青少的思想道德与身心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家庭、社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供依据,笔者以本镇区域内弱势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掌握了一些情况。
二、农村弱势青少年群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目前农村弱势青少年群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教育缺失,二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三是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四是价值观发生偏移,五是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六是产生亲子隔阂,七是人格发展出现障碍,八是增加祖辈负担。综合调研情况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护人素质不高,教育意识不强,责任心淡薄
一是单亲家庭存在分析。单亲家庭生存压力大,疏于对孩子的监管,或者过分对其溺爱,凡事都为其操心,孩子依赖性强,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习惯差。二是留守儿童存在问题探析。从直接监护人来看,面对生活的压力,作为孩子直接监护人的父母,他们在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间进行选择时,往往选择前者,这造成了一种结果,即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成长,接受隔代教育。长期留守的儿童他们上课思想容易抛锚,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从临时监护人来看。现实中,留守儿童或者委托他人监管,或者由祖辈照顾。由委托人监
管的情况下,更多的则体现为对其监管下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不够,他们认为只要让他们监护的留守儿童吃饱穿暖就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至于学习方面则不加重视。至于由祖辈照顾的,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单一。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因其自身素质限制,与孩子的需求之间形成的落差极大,难免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无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由祖辈照顾的情况下,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肤浅。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因其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需求之间形成的极大落差,难免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无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
2、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动,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少,很难有时间回来看望子女。他们一般以电话、书信的方式与子女联系,所谈论的话题除了询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叮嘱孩子听话,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变化与思想道德状况。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变幻不定,又由于远离父母,缺乏亲情的呵护,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帮助,他们很可能会变得暴躁、古怪。临时监护人与孩子间缺乏沟通。临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多为文盲或半文盲,不能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及心理上的问题。祖辈间的代沟也使他们缺少有效的交流,孩子心里有话,受了委屈都不愿和他们讲。尽
管祖辈为孩子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他们毕竟代替不了孩子的父母。学校及老师对弱势青少年的关心没有给于必要的倾斜,使他们和其他同龄人相比,爱就少了一点,使其产生孤僻、内向、不愿交往、不善交流的倾向。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合理的疏通,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大,心理异常发生率就高。孩子的父母、临时监护人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弱势青少年群体工作的建议
农村弱势青少年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将会在今后演变为社会问题,成为影响推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强农村弱势青少的教育管理、做好农村弱势青少年工作刻不容缓,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有效、及时的解决,我镇从政府角度采取以下对策:
1、开展帮教结队工作。重点落实单亲家庭学生和困难家庭关爱行动。把目标对准4200名18岁以下的青少年,邀请县关工委工作团的同志为青少年上法制课,与17名学生进行一对一结队帮教。要教育好一名青少年,家长是关键,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单亲家庭学生问题较多,学习相对落后,比较消极,对有问题的单亲家庭优先落实结队,队困难的单亲学生重点助学。我们开展了单亲家庭学生调查,四所中小学校共有85名单亲家庭学生,其中离婚66人,父或母亡故19人。对这些学生都存在悲观心理,从小失去父爱或母爱,对学习失去信心,对他们通过家访、单亲家庭座谈会、家庭教育指导等形式,开展分类施教活动。通过学校送上帮扶基金,并多次进行家访,和其母亲进行交流,针对性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从感化家
庭开始,联合学校。以镇团委和关爱老少服务站为阵地,进行一对一谈心。
2、开展主旋律教育。利用本地的山海楼和烈士纪念碑,这一爱国教育基地的优势,结合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专门成立宣读队,深入镇属4所学校开展理念信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激励性文体活动。结合适合青少年特点,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的要求,精心设计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设益智性互动节目。开展巧取钥匙、众志成城、过电网、扫雷、猜谜语等系列活动。猜谜语可以鼓励孩子在竞猜过程中积极思考,促进孩子思维发展。开展“我爱家乡枇杷红”征文比赛,鼓励全镇青少年积极参与,并对他们精心协作知道,激发他们协作热情,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引导其感受家乡自己的节日。在每年五月底,学校、镇政府、关爱老少服务站三方互动,为清扫年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枇杷园下枇杷棋,设点和游客进行互动。
3、开展“代理家长送温暖”活动。为做好弱势青少的教育工作,新建了“关爱留守未成年人服务站”,发展支援服务者。志愿者深入学校对每个弱势青少进行仔细摸底调查,将131敏留守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联系电话等情况录入电脑,建立弱势青少个人成长档案。每月召开工作例会,重点学习家庭教育、传统美德等方面知识。同时,在新桥中学、东溪中学和新桥中心校建立“弱势青少之家”,“临时家长”由团委书记担任,帮助弱势青少解决学生困难,及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等。整合“县爱心糯米团”、镇团委、镇妇联等力量,设立“弱势青少基金会”,激励弱势青少从小立志成材。
第二篇:蚕业弱势地区蚕种场生存发展对策探讨
蚕业弱势地区蚕种场生存发展对策探讨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蚕桑生产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蚕桑、茧丝绸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蚕桑生产形势的低迷,直接影响到源头的蚕种生产单位,我市两家蚕种场都出现了蚕种生产任务大幅度减少,场区生产用房、桑园等生产资料闲臵和生产工人、技术干部的安臵等问题,面临生产成本不减,经营收入大幅度减少,场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现状。近期,我们对高邮和曹王两家蚕种场的春期蚕种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改革改制情况进行了调研。
1、今春蚕种生产情况
据统计,2009年春季两家蚕种生产单位共生产蚕种37736张,同比去年减少70427张,减幅达65%,其中高邮场在场内生产19115张,同比减少24463张,减幅达56%;曹王场在洪泽原蚕点生产18621张,同比减少45964张,减幅达71%。
2、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两家蚕种场均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今已有50余年建场史,自成立以来,单位性质一直是自收自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高邮蚕种场于2004年改革为高邮市蚕种管理站,单位性质仍然为自收自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承担对原来蚕种场资产管理和组织蚕种生产的职能,通过改革,在不影响蚕种生产的情况下,原种场职工灵活就业,现在职人员大幅度减少,负担相对较轻,在当前蚕种制造业普遍不紧气的行情下,尽管也存在着生产任务减少,收入下降等困难,但场部依然能正常运转。江都曹王蚕种场一直沿袭原有生产模式,改革步伐相对较小,受当前行情影响,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场部经营陷入极端尴尬的境地。下面主要以江都曹王蚕种场为例,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种场体制不灵活
种场现存体制仍属于自收自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一是单位没有用人自主权。尽管实行了责任制考核、按合格种分配收入等一系列措施,但是干部职工思想还是缺乏改革的意识,缺乏竞争的意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二是国有资产没能发挥最大作用。按照国家对农林场圃改制的方向来看,“国退民进”是大势所趋。目前有不少蚕种场改革体制,吸引民营资本或者私有资本臵换国有资本,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经验,种场生产经营面貌焕然一新。我市两家蚕种场在国有资产经营上,没有灵活自主的资产处臵权,也就没有能力盘活资产,发挥资产的最大化作用。
2.2 生产任务大幅度减少
受茧丝绸形势影响,蚕茧价格下滑严重,蚕农订种数量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到源头的蚕种生产单位,导致生产任务减少。对以生产蚕种为主业的种场来说,面临着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挑战。
表1
近3年我市两家蚕种场生产任务数据
单位:张
单位名称
2007
2008
2009 江都曹王蚕种场
79500
64800
19000
高邮蚕种场
76600
64300
15000 合 计
156100
129100
34000
2.3 资金严重短缺
受蚕桑生产形势影响,争取到的蚕种生产任务逐年减少,近几年曹王蚕种场经营收入一直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今年尤其严重,收入只占上年的三成,而开支基本不减,出现严重亏损的状况,场部欠款数额进一步增加,场部经济陷入瘫痪状态,种场退休和在职职工工资从2009年4月份起全部停发。
2.4 职工安置问题
一是退休职工养老问题。曹王蚕种场一直未办理退休职工保险,每年从有限的经营收入中,挤出有限的资金用于发放退休职工养老金。一直以来,种场退休职工月养老金维持在300多元,他们生活很困难,意见也非常大,多次到省、市、县、镇政府上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与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建设格格不入。二是合同制工人解聘问题。由于生产任务的大幅度减少,一线生产工人无事可做,不需要再聘用合同制工人。解聘合同制工人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做好相应的买断工龄或补偿等工作。三是在编职工安臵。曹王蚕种场现有在编事业技术干部和工人共计34人,由于种场生产规模缩小,只需少量的技术干部和工人从事生产,多数技术干部和事业工人无岗可上,存在如何安臵这部分在编人员的问题。
2.5 缺乏科研项目和资金的扶持
自从1994年蚕桑事业改进费取消后,地方政府一直没有对蚕种生产单位的制种技术改进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资金投入,造成一直沿袭传统的手工生产,劳动强度大,劳动产出率偏低,种场硬件设施严重老化,生产基础薄弱,缺乏改革改制的启动资金。
3、解决的办法
3.1 曹王场改革情况
曹王蚕种场隶属于曹王林园场,单位改制工作一直未开展,现在仍是生产经营型的事业单位。在原有体制下,2009年6月份种场为了摆脱困境、维护场区稳定、充分保障职工利益,进行了分流职工、盘活资产、灵活经营等改革。
3.1.1 分流职工
3.1.1.1 妥善解决退休职工养老问题。为了解决好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种场通过多方努力,一方面争取到江都市财政补贴65万元;另一方面通过抵押场区土地,借款63万元,总计128万元,解决了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从2009年7月起,所有退休职工将拿到月均每人1000多元的养老金,彻底解决了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
3.1.1.2 合同制工人买断工龄。通过抵押场区土地,借款27万元,对场内合同制工人一次性买断工龄,终止了场部与合同制工人的劳务关系。
3.1.1.3 鼓励在编职工自谋出路。为了鼓励在编人员自谋出路,首先在编 人员养老保险金由种场负责缴纳,其次是停薪留职人员,保留关系不变。
3.1.2 盘活资产
场部现有农业用地318亩,其中118亩桑园保持原貌,另外200亩挖桑整地,对外出租,现由一玉米种植户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承包,场部年收益8万元;场区还有40多亩的工业用地,现多方联系,准备整体出租,租金预计每年可达30多万,或条件充分准备整体出售。
3.1.3 灵活经营
首先对场内干部职工公开发包今年生产任务,通过竞争取得承包权。其次将今年蚕种生产任务全部安排在洪泽原蚕点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最后是全程监督蚕种生产质量,严防微粒子病。
3.2 高邮场改革情况
高邮市蚕种管理站隶属于高邮市城南经济新区,该单位于2004年由原来高邮市蚕种场改制成立,仍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由于改制到位,高邮市蚕种管理站负担相对较轻,矛盾也相对较少,站部财务状况也相对较好。面对今年生产任务骤减的状况,蚕种管理站积极开拓思路,充分利用好现有资产,增加收入渠道,减少损失。
3.2.1 改革体制
3.2.1.1技术干部竞聘。改制后的蚕种管理站仅有6个编制,拟招聘4名技术干部,通过对场内技术人员公开招考,最后4名技术人员入围。
3.2.1.2购买养老保险。对种场所有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购买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
3.2.1.3资产完全移交。新成立的蚕种管理站承担原蚕种场所有的资产和债权债务。
3.2.1.4生产任务承包。蚕种管理站争取的蚕种生产任务,对原种场职工发包,经检验合格的蚕种按协议价结算费用。
3.2.2 盘活资产
农业用地部分,对现有的400多亩桑园进行分片管理,蚕种生产用的桑园管理不放松;部分桑园利用场区所处城郊的有利位臵,对外承包,收取土地承包租金。场区工业用地部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准备对外出租或出售。
3.2.3 增值土地
S336省道从场区南部桑园内通过,管理站积极配合省道建设指挥部做好相关土地的租赁工作,并尽力争取能在场区预留一个进入省道的入口,从而提高场区土地的价值,为蚕种管理站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4、几点建议
4.1 解放思想,加快种场体制改革的步伐
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经非常不适应市场化的蚕种生产经营,制约着种场正常运转。种场体制改革需要在两个方面加大改革的步伐:一是对职工的身份臵换。尽管近几年蚕种场在内部管理上也加快了改革的进度,例如:责任制的考核,实行档案工资,按合格蚕种分配收入等。但目前蚕种场仍然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蚕种场体制改革的主体是场内的全体干部职工,要使蚕种场充满活力,人是决定的因素,必须要把生产力解放出来。因此,蚕种场的体制改革,必须将在职职工的身份进行臵换,从长期的固定职工性质臵换为双向选择的合同制职工,以增加干部职工的改革竞争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对蚕种场的产权臵换。蚕种场的资产仍然是国有资产管理的范畴,但随着国家对国有资产改革的深化,“国退民进”是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要加大对蚕种场产权臵换的力度,为减轻改制成本可以借助改革成功的经验,吸收民资成立股份制或私有制的企业,增加蚕种场的活力。
4.2 提高质量,扩大蚕种市场份额
我市两家种场年生产蚕种能力为28万张,受蚕桑生产萎缩的影响,今年只落实到3.4万张的生产任务。按目前省内蚕种经营公司与种场的结算价格计算,维持种场正常运转高邮场需生产任务6万张,江都曹王场需生产任务7万张,共计需生产任务13万张。在目前蚕桑生产行情下,市场将会淘汰一批质量差、规模小的蚕种生产单位。今年扬州地区需种量估计仅有2万张,并且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两家种场面临约10万张蚕种生产任务无法落实的困境。
如何不被市场淘汰出局,我们认为需要着重加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虽然我市两家种场每年蚕种质量省排名都比较靠前,但是在蚕种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继续认真做好蚕种生产过程中的各道工序,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巩固品牌信誉。主要抓好桑田管理,环境净化,重视蚕的饲养、种茧保护、制种和浴消工作,进一步提高桑园叶质、蚕儿强健度、健蛹率、良卵率、蚕卵匀整度,杜绝微粒子病。二是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蚕种品牌的知名度。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反复地进行宣传,创响蚕种品牌。其次要强化全员营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营销工作没有局外人的意识,树立参与营销人人有份、人人有责的意识,树立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为营销做贡献的意识。
4.3 节支增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之一是节约开支,增加效益。目前我市两家种场试行的蚕种生产任务对场区内干部职工完全承包的方式,一是减小了种场的生产风险,同时也减轻了种场的负担,节约了成本开支。二是种场从原来的蚕种生产者,蚕种质量的负责者和对外经营的营销者,过渡到蚕种质量监管的检查者和对外经营的营销者,工作重点更明确。三是充分挖掘承包者的生产经营积极性。首先是蚕种生产任务是完全承包、为自己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真正把责任与利益结合起来的新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承包人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其次是精简了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有利于节约开支。原来种场生产主要请临时工,技术干部和工人以带班为主。采用生产任务完全承包后,承包者考虑到切身利益,技术干部和生产工人以一线生产为主,承包者也积极投入其中,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是蚕种生产季节性很强,非养蚕制种期间,承包人员及工人可以自找打工途径,提高全年总收入,从而稳定制种队伍。
蚕种生产任务完全承包可以为种场节约开支,增加效益,但是不加以规范容易会引起用种客户对蚕种质量的疑虑,还会导致承包户与种场的法律纠纷。因此要进一步规范蚕种生产任务承包的责、权、利。一是制定规范的承包协议。种场与承包户签订规范的承包协议,必须要进一步明确下达的生产任务、蚕种的质量要求、合格种结算价格、标准化生产要求、造成损失的责任人等一系列条款。特 别要严格制止承包户生产的蚕种以种场品牌私自外卖的现象,以防毁坏种场品牌信誉。二是对承包者生产的蚕种质量进行考核,优胜劣汰承包者。为了防止部分承包者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减少投入,重量轻质、操作粗糙,造成蚕种质量下滑的状况。建议种场对承包户实行积分考核制,综合平时抽查与蚕种售后客户反映情况进行评价,影响种场生产信誉的坚决取消其生产权,留下积分考核优秀的承包人,同时对外吸纳优秀的蚕种界人士参与生产。
第三篇:工会维权的弱势原因及对策
修改后的《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既是对工会存在本义的归位,又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运动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会工作的惯性,工会履行基本职责仍然存在着来自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干部素质等多方面的障碍。工会维权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处在一种弱势的地位,不能有效地行驶国家法律对其所赋予的权利,也难肩负起职工对其寄予的期望,更给劳资关系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
一、造成维权弱势的原因
1、从法律角度看,工会缺乏反制侵权方的法律手段。工会的维权依赖于政府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的间接干预,自身没有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协调的办法。工会的维权无怪乎维护职工的劳动权、报酬权、休息权等,但《工会法》中有关此类问题的规定基本上都是“有权参与”、“有权要求”或“有权提请”之类的表述,从表述上不难看出,工会维权只有交涉权、建议权、调解权,而没有决定权。用一些专家的话说,工会没有维权的处罚权,也无法利用工会的集体行动权,造成工会维权的弱势性。
2、从体制上看,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制约着维权作用的发挥。(1)在公有制企业,工会被习惯地列为“三类”部门,有的甚至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被撤消或合并到政工部门,这样的企业地位势必注定工会想“作为”又无法“作为”的结局。另外,工会的经费由行政拨付,使得工会在有些问题的处理方面存在着“腰杆不硬”、“看脸色行事”等现象。(2)在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明晰,劳资利益对立,工会主席或工会干部作为企业的雇员,受制于企业,代表职工就有关权益与企业主及其管理者进行谈判、交涉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对方的利益。这样顾主往往以不再续订劳动合同的方式解雇工会干部,或者给予其他不公正的待遇。尽管新修改的《工会法》对维护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有明确的规定,但工会干部因维权而受到解雇或被企业罢免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工会干部因顾虑,名则保身,不敢作为。
3、从主客观的角度看,工会干部自身素质不高或企业领导法律意识不强,影响工会维权的效果。(1)由于工会干部的素质不高,对职工所反映的维权事件缺乏应有的对策或在代表职工与企业协商的过程中由于话说不到点子上,维权缺乏应有的艺术,致使问题得不到妥善得解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滥用职权,对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不以为然,对工会的调解不予理睬,我行我素;对反映问题的职工不但不于改正,反而采取打击、报复等手段。
二、改变维权弱势的对策
改变工会维权工作中的弱势现状,涉及到体制、机制层面的诸多问题。体制有赖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需要统筹考虑。但改变现在工会维权工作弱势现状的机制层面应该说没有太多的阻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实强化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建立维权的预防机制。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和企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把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兼并、破产、出售等重大改革方案和重大投资、基建、采购等专项工程的管理项目纳入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建议权范畴中。把企业经济性裁员、职工下岗、分流、安置、再就业和企业领导干部的年薪、职工的工资、奖金分配方案纳入职工代表大会的同意或否决范畴中,源头参与企业的决策,避免企业在政策出台时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未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要经全体职工审议,将职工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依托建立健全职工董事、监事制度。要严格民主程序,职工董事、监事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逐步实现工会主席、副主席以职工代表身份直接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要赋予职工董事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上的否决权。
2、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切入点,建立维权的平等协商机制。工资集体协商是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安全阀”,也是促进企业和职工加强沟通、共谋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推进平等协商工作的重点,进一步规范协商程序,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由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就企业的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工资支付办法、息工待岗期间的最底工资标准、劳动安全生产、社会保险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协商中要积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协商的要求和内容提前通知,让对方作好必要的准备;坚持协商代表先深入车间、科室,认真听取、收集干部、职工对企业工资分配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把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当作协商的重点;坚持地位平等、人数对等的原则。在协商的基础上签订集体合同,保障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3、积极参加劳动争议仲裁,将现在的行政处理变为有工会组织参加的多方干预机制。各级工会要积极参加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加强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代表组织的有机结合,行使工会代表的职责,使各级工会在对涉及劳动争议的案件中有话事权、法定建议权和一定的否决权。这样以来,工会维权的威慑性就加大了,恶意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用人单位因工会在处理机制上有发言权,对工会的调解行为和维权行为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原先不重视的现象将有可能彻底改观。
4、多种手段并举,建立维权的监督保障机制。建立维权的监督保障机制,并加强对这种机制的执行是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一是建立对职工重大问题的监督和调查研究制度。工会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与工会组织可就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问题共同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限期解决。二公开维权监督电话。接受职工群众的举报,并及时调查处理反映的问题。三是建立维护职工权益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大奖惩力度,要对落实重视职工权益维护及落实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对那些履约率底,职工满意率底的企业不得授予任何荣誉称号,企业主要负责人不得参与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家的评比。四是实行法律援助制度。要为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指导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利益。特别是为那些权益受到侵害的特困职工和因维权而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工会干部、工会组织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
在通过机制建立,机制约束,机制的贯彻执行来确保工会维权的正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当前影响工会维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工会干部会不会、敢不敢维权的问题。如果说建立机制是改变工会维权弱势的根本保证的话,那么提高工会干部的法律素质、确立敢于维护的观念则是落实维权的基础环节。
首先,要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干部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使维权工作不是“瞎忙”。工会组织要做到依法维权,就应该努力学法、懂法,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仅要学好包括国家制定的《工会法》、《劳动法》等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包括企业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对职工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在深入调查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政策研讨,弄清职工反映的问题,有没有政策文件规定,那些符合符合,那些不符合,做到心中有数,维护起来才能有理有据,才有可能彻底摆脱“维权难”的困惑。不至于因不懂法律对企业的侵权行为“熟视无睹”,也不至于因不熟悉法规而对处理侵权行为“束手无策”。
其次、要敢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敢不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衡量一个工会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它需要工会干部一方面要有维权的勇气,在职工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伸出救助之手;在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能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维护他们的具体利益;在因维权受到报复时能毫不畏惧,坚持维权。另一方面还要有维权的手段,能通过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使法律法规赋予职工的权利落到实处。主要是通过加强集体合同的检查、职代会决议执行情况检查、厂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办法,加强群众监督检查,共同对企业行政进行监督检查。
总之,改变工会维权的弱势地位,增加工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刚性约束,为工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维权环境,这既是职工权益维护的重要环节,也是稳定大局的需要,更是密切党和职工血肉联系的关键所在。应当也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和关注。
第四篇:蒙牛奶关爱弱势青少年
蒙牛奶关爱弱势青少年
5月20日,蒙牛奶向武汉市特教学校捐赠学生奶公益活动——“爱相传·共成长”,在江岸区辅读学校启动。从即日起,该公司将向全市9所特教学校1000余名学生每天免费提供一袋学生奶,时间将持续两个多月,价值共计20万元。
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为了关爱弱势青少年,弘扬中华民族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在广大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向弱势青少年普及营养知识,帮助他们改善营养结构,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市教育局和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展了此次公益活动。捐赠对象包括智障、聋哑、盲童、自闭症等学生。
活动现场,江岸区辅读学校的学生每人高兴地领到了一盒学生奶。“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武汉市9所特校再次感谢蒙牛奶对特校孩子们的关爱,感谢你们付出的真诚心意,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本市特教事业的关爱之心。”校长樊芸表示。团市委、市教育局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爱心传递活动。
目前,全球约有80多个国家及地区都在开展学生营养餐计划,牛奶作为学生营养补给的最佳选择,已成为许多国家“营养餐”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2000年,由国家农业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局联合组织实施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正式启动,并在全国各地学校中广泛开展,武汉市从2003年加入了该计划。
第五篇:农民工生存现状
浅析农民工问题
摘要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农民工群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如今却面临着种种尴尬和窘境,无法充分发挥其潜能。农民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字 农民工城市农村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进城务工,被称之为农民工,形成新时期的一种特有现象。
允许农民进城务工的举措是正确的,也是有成效的。这一举措让那些祖祖辈辈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农民开了眼界,见了世面,这对日后建设新农村是大有好处的;一些农民打工挣到钱之后回乡办实业,带领一批人共同致富;大多数农民挣了钱都回家建了房,改善了居住条件;至少,比原来纯种地收入多了些,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他们满足了经济建设急需劳动力的需求,为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导致了许多不利于农村和城市发展的现象。
农村出现的问题:
1、农村大量土地荒芜。由于主要劳动力差不多都外出打工去了,农村劳动力紧缺,很多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土地已经荒芜。有的地方院落村舍也已破败不堪。
2、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已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老人和儿童无人照顾,儿童缺少应有的教育,会造成大量的社会问题,而且会给我国今后带来极其严重的人品、人格、人才后遗症问题。教育开支是大多数农民工家庭最大的一笔经济支出。在中国的家长心里永远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孩子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农民工群体也不例外。
城市出现的问题:
1、使城市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一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虽然他们大多数都是干的苦活、累活、脏活、重活,但必然会占据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得本来就很严峻的城市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2、拥挤的交通运输不堪重负。每年农民工往返时,都会给本来就不宽松的交通运输带来更大压力。
3、社会治安紊乱。大量的农民工,素质良莠不齐,难免会出现造成影响公共场所的现象。
农民工自身面临的问题:
1、就业问题。进城农民工遭遇到职业歧视,不少城市出台了限制性政策,工作条件和待遇较好的工种则严格限制农民工进入,农民工从事的多是累、脏、差、险工作。并且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承担着超负荷的身体压力和工作压力。2.生存问题。从整体来看,进城农民工的生存水平与质量处在城市社会的底层。收入方面,农民工的工资主要是维持其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用于维持家属生存和自身发展的部分比例很小。农民工的消费主要是用于吃、住、行方面的基本生活必需消费,日常消费中的恩格尔系数很高,饮食非常简单,生活费用低农民工的住宿条件也非常差,多是住在集体宿舍、工棚里,或是在城市郊区合伙租赁民房,住房拥挤,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基本生活设施也不健全。3.人身权利问题。首先,进城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工资水平低,且经常遭到恶意拖欠;劳动时间长,休息权得不到保障;劳动条件差,缺乏劳动安全保障;缺乏社会保障,用工单位很少为农民工办理保险;农民工子女不能与城市居民子女一样享受同样的教育。4.心理问题。一是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在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工作经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普遍产生失落感;二是被排斥在医疗保险、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子女教育等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之外,产生自卑心理;三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以及文化差异而导致交往的不适应,焦虑心理比较严重;四是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异常艰难,没有必要的社会保障,缺乏安全感。7.自身素质困境。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的素 质显得明显的不足,从而造成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不利于就业,不利于维护自身权益,不利于融入城市文明。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农民工这一现状呢?我觉得应该从最基本的方面抓起。
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工资标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民工的需求显著增加,再加之民工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就业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民工的工资水平与以往相比有显著增加。
二、提高民工福利待遇。用人单位为民工投保,解决他们的后顾只有,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
三、积极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上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主要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由于户籍的限制和高昂学费的压力,使得很多农民工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筹莫
展。让每个农民工子女都能自由地选择学校,受到较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其父母也可以不再为其教育问题忧心忡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之中去。
四、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提高居住条件和饮食条件,改善业余生活和情感生活。
农民为什么要进城呢?所以我觉得除了改善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各方面条件外,更要要让农民工返乡,这就需要从农民进城的目的出发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农民工心甘情愿地返回农村,那么就得提高农村的生活条件,让农民在城市中赚到的钱,在农村同样能够赚到。新农村建设无疑是一个好办法。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地方人民政府要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创业门槛,给予农民工返乡创业更大的支持。鼓励农民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县域中小企业。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支持力度,提供符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的金融产品,继续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推广力度。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乡镇公共卫生院、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机构、文化设施等建设。利用当前农民工提前返乡、农村劳动力增加的有利时机,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农村供水、用电、修路、求学、就医等突出问题,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利用冬春农闲时期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最大限度吸纳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农民工歧视现象的根源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现行户籍制度严重限制了人才的自由交流,也为一些外来人员真正的融入城市无形地设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造成无论是在城市人的心里,还是农民工自己心里,农民工都不属于这个城市,以前不属于,以后也不会属于。这便是歧视的根源。因此,户籍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只有实行真正自由的户籍政策,取消附加在户籍本身的一切价值,在户籍上创造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
农民工是这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从事着足以辛苦的工作,却从未得到过公正的待遇。只有社会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才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