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之《蜕变:从学生到律师》
读后感之《蜕变:从学生到律师》
这是一本翻译过的手册型小书,选择它作为我充实自我短期速成班的起点读物,原因绝对是因为它是我从图书馆借来的书里最薄的一本。老实说,由于这本书的内容集中于引导美国的法学院实习生如何搞定暑期实习进而拿到律所的正式聘用,所以里面阐述的大部分实务技巧对我目前的状况其实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然而,还是有一些为人处世和职场技巧的经验是颇值得我铭记于心的。
全书124页,共十个章节加一个前言和两个序言。
序言都是在描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正式看了序言才让我决定把此书从图书馆借出来细读。
而前言里作者注重于告诉我们在暑期实习里实习生们最需要首先记住的就是“谦恭”二字,整个暑期实习实质上可以说是一个12周的工作面试,所以务必要谨慎对待,并且心怀感激。
第一个章节题名为《律所如何决定是否正式录用你》,内容就是指出暑期实习评估录用背后的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客观上有两大类即“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加上一个主观因素。“专业技能”包括分析思考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法律检索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职业技能”包括面对批评时的机智、态度、反应以及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和与人配合的能力、对新工作的热忱和充分利用资源的能力,甚至包括外表。而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律所里的人对你的看法或者观感,这意味着作为一个律所实习生不仅要出色地完成工作,还要跟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都搞好关系,对此作者再次重申了“谦恭”的意义。
第二章《读懂和你一起工作的人》,讲的是如何跟律所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一个律所里不仅有律师、合伙人,还有其他的暑期实习生、辅助人员、工作协调员和招新协调员。律师有不同的个性,“朋友型”、“良师型”和“挑刺儿型”,要懂得即使面对“朋友型”律师也不要在言谈方面轻易掉以轻心,要多亲近“良师型”律师,要小心规避“挑刺儿型”律师。合伙人更有不同的个性,而且一般跟实习生距离比较遥远,因此更要小心应对,“耐心园丁型”的让你如沐春风,“追求完美型”的要求你提交工作成果前一定要注意检查,“糊涂教授型”的叫你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多想多问,最悲催的“歇斯底里型”则建议切实把握住分派工作的初次会议这个时机努力获取足够多的信息以确保能够完成任务,否则就得努力锻炼心脏的承受力和脸皮的厚度了。和同龄人的关系会影响律师对你的观感看法,跟辅助人员打好交道在很多时候会带来很多便利,工作协调员对实现工作愿望和礼貌拒绝律师分派的任务很有价值,而招新协调员也不能被大意地忽视。总之,最重要的就是谦恭和团结啊。
第三章《培养你的职业技能》,列举了好几项律所实习生在实习中容易犯错的职业技能环节,为读者敲响职业行为的警钟。首先,要小心律师的电子邮件系统,在办公室里要杜绝所有的私人邮件,发送邮件之前一定要注意检查收件人地址是否正确,如果发错了不要试图取消邮件,那只会更糟。其次,当心祸从口出,在办公室里谈话时小心涉及争议性话题,在其他跟工作相关的场所也要谨言慎行。再次,对新工作要积极主动和灵活应对,尽量为不同类型、不同经验的人做不同种类的工作,不必过于惧怕同一时期接受多个任务,只要把握好时间。然后,要注意你的外表,着装要显得职业化些,不要轻易有样学样和标新立异,同时小心个人卫生问题。最后,格外关注律所文化,即切实遵守上下班时间,可以晚走绝不早走,还有注意不要贪图小便宜。最后的最后,作者又一次强调态度谦恭的重要性。
第四章《如何接受任务》、第五章《掌握法律检索的要素》、第六章《起草律师事务所的备忘录》、第七章《领悟律师的示意》、第八章《搞懂律师如何收费》这几章里包含大量的美国律所实务内容,很多例子我都看得半懂不懂的,一度看得不耐烦想放弃阅读。总结起来,第四章讲的是完成好工作的关键——接受任务时就准确理解究竟需要干些什么,提出有用的问题,与律师进行良好的沟通,重点就是多问问题,并且做好笔记。第五章我几乎看不懂,只看懂一些要点,即律所的法律检索很可能都是要付费的,所以要学会精准定义搜索范围,同时做好笔记避免重复检索;先从二手资料开始进行广泛的基础性了解,然后再从一手资料里寻找答案会更有效率;初步完成检索任务后要注意验证相关法律的有效性,避免不适用或者失效的情形。第六章讲的是如何书写备忘录,这更是我所陌生的事务,也不确定国内律所是否也有这个要求,但一些技巧应该还是具有普适性的,比如书写前要了解任务分派律师的写作风格以弄清对方希望最终提交的工作成果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写完后切记至少检查两遍切忌错字和格式错误,还有最好亲手提交工作成果不要轻易动用电子邮件。第六章很简短,这也难怪,毕竟领悟律师的示意这种话题太过于宽泛,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很难讲得清楚明白,总的来说还是要靠经验或者想办法问人。第八章的内容更偏门了,几乎是行业秘密,作者在这一章里明显有些含糊其辞,没多少借鉴的地方,这对我来说无疑是相当遗憾的,因为我对收费是相当有兴趣的,不管我能不能成为一个律师。
第九章《律所外的社交礼仪》是比较有意思的,说的是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要积极参加律所组织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活动,一方面展现自己对律所的归属感,一方面缔结人脉关系。但在这些社交场合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非议他人,不参与争议性话题,同时尽量远离酒精,否则就可能糗大了。此外,还要注意平衡社交与工作,以及尽可能不要跟律所的人谈恋爱。
第十章《你的最终决定》主要说的是如何决定是否接受律所的聘用,这个话题看似有些矫情——既然终于被聘用了还考虑什么啊赶紧高高兴兴收下了不就得了。但在作者看来不是这样子的,为了对将来负责,作者建议事先还是要好好考察一下该律所的经营现状,还有思考自己愿意做什么领域的业务,最后甚至得考虑经济的发展态势。然而,我个人更加看重最后作者关于如何面对没有得到聘用的指导,即务必设法弄清楚不能得到聘用的原因,最好能得到律所的“柔性聘用”或者高级律师的推荐信。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对我来说不是很实用但挺有意思的书。END
2012-10-23
第二篇: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蜕变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浅谈进口商品商标的翻译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浅析弗图纳多之死An Insight into Cause for Feminine Tragedy--A Case Study of A Rose for Emily 5 《莎乐美》中月亮的意象——从原型批评视角进行分析浅析英语原版影视欣赏和英语学习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自然主义在《海狼》中的表现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0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Red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中西校园流行语的文化对比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影响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演讲的影响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网络资源在听力自主学习中的作用研究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对《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的分析归化和异化在政治文本英译里的运用:以十七大报告翻译为例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中人文精神的一致性合作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试析美国社会的道德恐慌——从麦田守望者的主人公看美国社会病态对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的研究《智血》中主要人物生命历程解读(开题报告+论)浅析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黛西米勒》中道德冲突的表现分析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红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混合体
An Analysis of Syntactical Features and Rhetoric in English Speech
广告翻译
对《斯佳丽》中生态女权主义的解读
On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A Comparative Study on Fitzgerald and Dick Diver
论《可爱的骨头》中的多重象征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理智胜于情感
对《草叶集》两个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商务演讲中的跨文化障碍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论美国梦的破灭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 《远大前程》的叙事技巧 从《喜福会》看美国华裔女作家身份探求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 春晚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和修辞学研究 对中式菜名英译的试探性研究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探析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性格决定命运----浅谈《老人与海》桑提亚哥性格特点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傲慢与偏见的电影与原著比较 亨利詹姆斯的《戴茜米勒》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 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初探--以某县为例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中美电子商务的选择性分析 从《尼罗河上的惨案》看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魅力和价值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论“冰山原则”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应用 别样的美丽——析《厄舍古屋的倒塌》中无处不在的哥特式风格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 论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 “理想化”和“反理想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题辩析 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开题报告+论)《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小议约翰多恩的奇思妙喻 论电影片名翻译的“忠实性”
对中国英语语言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互译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浅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
91“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女性的社会地位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运用
从目的论角度讨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主要神祇姓名词汇的认知探索
环保宣传语翻译中的文化介入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
从模糊性看古典诗词英译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当代中美女性婚恋观差异
《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翻译呼啸山庄的感想(英译中)
论《西风颂》背后的精神力量
非规范性法律文书的文体特征探究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
Study on Dietetic 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Motivation’s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English Learning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正面解读《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
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中人物与社会的冲突
他者形象:最逆来顺受与最狂野的—中国女性在西方电影中的形象
对《嘉莉妹妹》中摇椅意象的解读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从麦琪的礼物中折射出欧亨利对已故妻子的爱
“红”、“黄”汉英联想意义对比研究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
《我的安东妮亚》中安东妮亚的成长
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
从谭恩美小说中“家”的概念看其文化身份认定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Setting and Characters in Howards End
英汉产品简介的对比分析
女性形象下的女权主义思想——浅析汤亭亭小说《女勇士》
An Interpretation of Rebecca’s dual Personality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
“工业小说”《玛丽•巴顿》的宗教解析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
On the Absurdity in Waiting for Godot
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特点解读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浅谈时代背景对于《飘》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对《小妇人》的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看商业广告的英汉翻译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
试论英汉日常礼貌表达的异同
An Analysis of Daphne du Maurier’s Female Identity Anxiety Reflected in Rebecca 142 对比分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
从惩罚角度看中美育儿观
初中生英语口语常见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
浅析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论《格列佛游记》的社会意义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
探寻《呼啸山庄》的道德意义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
《大地》中赛珍珠女权主义分析
151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152 On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Translation Skills
153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
154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
155 《马太福音》对话中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
156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157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158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evel
159 A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Written Errors Committed by Chinese English Majors
160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61 英语名的取名艺术
162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163 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164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n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165 英汉动物习语对比研究
166 非言语交际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运用
167A Feminist Reading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68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169 《分期付款》中英语长句的分译策略
170 英汉招呼语差异探析
171 当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对比
172 “黑尔舍姆”教育尝试的失败—析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开题报告+论)173 从关联理论分析辛弃疾的诗词翻译
174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
175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76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
177 商务谈判中的礼貌策略研究
178 中餐菜单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179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180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双关语的研究
181 非言语交际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182 《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意义
183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84 英语新闻的用词和翻译
185 从同化的角度看英语中的中文借词
186 论疯女人形象对小说简爱所作贡献
187 商务英语谈判的翻译技巧
188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
189
190 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
191 The Dilemma of Career Woman in The Millstone
192 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的文体分析
193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194 论英语中的矛盾修辞
195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itiation Story
196 英语学习能力与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
197 从“硬汉”角度分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皮拉尔
198 奥斯卡王尔德《认真的重要性》中似非而是的隽语对现实世界的重塑 199 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蜕变
200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
第三篇:从学生到教师(本站推荐)
从学生到教师
我的国家检察官许愿情结
白驹过隙,时间荏苒,当历史的长河迈入了2011年的时候,伴随着我国检察教育培训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家检察官学院已经走过了20载春秋,从幼年走向了成年。我曾多次到这里学习、考试和讲学。实现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国家检察官学院使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帮助我走向了人生的辉煌。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习
我曾先后三次到国家检察官学院学习培训。聆听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王振川、专职检察委员会委员戴玉忠、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等领导和樊崇义教授、陈瑞华教授等知名法学家的讲课。在这里我学到了法学前沿理论,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我今后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等多所著名法学院校聘为兼职教授,被吉林大学聘为兼职博士生导师。走上这些大学的讲堂,教书育人,著书立说,都与国家检察官学院的学习培训有关,国家检察官学院的书记、院长石少侠、副院长胡卫列、教授徐鹤喃与我而言可谓是良师益友,给了我隆重的礼遇:一些中层干部,包括《中国检察官》杂志社、《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的编辑也都成了我的朋友。每逢春节时,都发短信问候。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习期间结识了很多同学,其中有的是两届同学,如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雁林、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专职检委会委员孙厚祥,有的既是过去的高级法官班同学,又是现在的高级检察官班同学,如上海市浦陀区检察长周骏如。骏如谈吐高雅、思维敏捷、站位高远,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理论和司法实践经验。我们志趣相投,有着很多的共同话题和理念。原昌图县检察长、现任辽宁省铁岭市司法局局长赵险峰。辽宁省营口市检察长梅树清、浙江省东阳市检察长徐仲军和我一直都有往来。2008年12月,我第三次到国家检察官学院学习培训,有幸聆听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知名学者陈瑞华教授的讲课。以前我都是从著作上、报刊上看到陈瑞华的大名,以为是一名老者,这次听陈教授讲课没想到竟然这么年轻,而且才华横溢。陈老师在讲课中讲到辽源市检察院检察长很有魄力,很有胆识和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合作,承担中欧遏制刑讯逼供试点而且很成功。后来又纠正说,不是辽源市而是松原市,课间休息时我告诉他是辽源而不是松原。以后。我们又成为了好朋友。去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天津分院举办了实证研究方法培训班请陈瑞华教授讲课,我有幸第二次听陈瑞华教授讲课。陈瑞华和张智辉两人的讲课都非常精彩,我对他们说:“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听了你们的讲课。胜读50年书。因为我从小学开始读书一直到获得博士学位整整读了50年书,你们的讲课对我确实启发很大,受益匪浅。”陈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而且是樊崇义老师指导的法学硕士,我们既是校友又是同门。这次陈老师将他带来的唯一的一本新著《实证方法研究》一书亲笔签名赠送给我。我爱不释手。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讲课
从去年以来,我先后两次应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石少侠的邀请到国家检察官学院讲课,实现了由国家检察官学院学员到教师的转变。把我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员,这也是对国家检察官学院对我培养的一种回报。我非常感谢石院长和国家检察官学院对我的信任和厚爱。这两次讲课都是面向西部地区检察官的培训,这其中有西藏自治区的检察官,由于去年9月我受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委托,带领全国检察机关教育培训讲师团成员赴西藏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巡讲,对西藏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因此对这两个班的学员感到很亲切。我讲座的题目是《贯彻宽严相济的形式政策也能走出十九个误区》。这两个班的学员听的非常认真,课堂秩序良好,大家认真听、认真记,课间休息时和讲座结束后,大家围前围后向我探讨各种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我耐心地进行讲解、答复。同时深深感到检察教育培训的重要,自己责任的重大。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的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接受采访
2006年,我和周庆峰同志合写的文章《三书制度:纠防超期羁押的有效尝试》发表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上。2007年,我还分别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刘佑生、石少侠主编的《中国高级检察官论坛》丛书第一辑和第二辑上发表了《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应当走出十个误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视觉下刍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两篇文章。2006年2月,我荣获全国首批检察业务专家称号后。还接受了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国检察官》杂志社编辑吴红梅的采访,题目是“学海无涯乐作舟”对这篇文章我非常满意。因为她披露了我20年来从事法学研究的心路历程和读书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惬意和乐趣。这篇文章至今仍可在百度网上搜索到,并且在兰州大学“榜样”的栏目张贴。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准备博士论文答辩
天下无巧不成书,2008年12月我的国家检察官学院参加市州分院检察长培训班培训。时值我的博士论文答辩在此间举行。我只有一边参加培训,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复习准备答辩。恰巧在答辩前赶上一个大礼拜,此时我心里充满了压力,犹如一个高考前的中学生。我获知答辩会主席系曾担任过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同志。我知道孙谦副检察长是专家型、学者型的检察长,才华横溢,又担任过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既有高深的法学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这么高层次的领导担任答辩会主席,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虽是检察官学院的学员,但与孙谦副检察长没有过一面之缘,我暗自担心这次答辩要比以往其他的博士论文答辩难度要大得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极力稳定自己的情绪认真准备。第二天早早起床洗漱,望着窗外叽叽喳喳的喜鹊,心想“喜鹊登枝头,喜事要来临”,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一定能圆满通过。答辩委员会阵容非常强大。除孙谦外。还有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陈国庆、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教授。答辩十分严格,委员们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我凭着平时积累的业务知识、办案经验。认真研究课题的资料沉着应对。最后,比较圆满地通过了论文答辩,于2009年1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实现了我获得中国最高学位――法学博士学位的梦想。孙谦副检察长虽然职位高、知识渊博,但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答辩结束后,孙谦副检察长还将他亲笔签名的两本专著派秘书送给我以资鼓励。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不仅以陈兴良教授为我的硕士生导师、以樊崇义教授为我的博士生导师为荣、也以曾经担任过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作为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主席为荣。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赠书
我第二次在全国检察官学院学习,在结业典礼的头一天下午。时逢国家检察官学院原党委书记刘佑生上课。刘书记是我的老朋友,在任检察日报社社长期间,曾邀请我参加“2004年秋季检察长论坛”并亲笔签名赠送我好几本专著。刘书记讲课时讲着讲着突然向大家介绍辽源市王文生检察长有较高的法学理论研究水平,并当着大家的面说,文生检察长,你把你的大作赠送给在场的每个学员一本吧。这下可把我“害惨了”,此言一出,弄的我被动异常、非常尴尬,心想:明天上午就举行结业典礼,大家就要各奔他乡,时间这么紧张,去哪弄来这80本书,我苦思冥想,终于急中生智向本书编辑人民法院出版社杜澎同志求援,请他救急。杜澎当即表态没问题,马上向书库调来100本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我的专著《强奸罪判解研究》,派车送来学院。这下可解决了燃眉之急。我连夜为每本书签名,有的写错了,还要重写。忙了大半夜,终于将80本书签完名。松了一口气。第二天在结业典礼前,我将所赠图书按照每位学员的桌牌对号入座,摆放在学院的书桌上,终于完成了刘佑生书记交给我的一件“历史使命”。学习结束后,西藏自治区等地的同学还就本地发生的疑难强奸案件通过电话与我沟通探讨。此后每逢遇到刘佑生书记,我都和他开玩笑抱怨说:“刘书记,你在课堂上把我‘出卖’了,可把我害惨了,弄的我措手不及。”其实说心里话,我深知,这种善意的“出卖”是刘书记对我的一种尊重和肯定的评价。
为了使培训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国家检察官学院始终坚持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需施教和讲究实效的原则、学术交流与研讨相结合的原则、专题讲授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展望未来,我坚信,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国家检察官学院必将成为全国检察官学院心中向往的神圣的学术殿堂,成为我国检察教育培训事业中的龙头和最为重要的中间力量。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检察教育培训机构。国家检察官学院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如何完成从应届毕业生到优秀秘书的蜕变
如何完成从应届毕业生到优秀秘书的蜕变
周祖武
近几看来,一大批应届毕业生从学校出来,走上办公室工作岗位。在角色转变中,很多新人常会感到迷茫、彷徨、无助与失落。有鉴于此,本人文拟从办公室秘书工作的素质要求出发,谈谈如何完成从应届毕业生到优秀秘书的蜕变,以期对应届毕业生或者刚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有所裨益。
一、锤炼政治道德品质,夯实立身之本
古人把立德、立言、立功称为“三不朽”,立德是第一位的。秘书深居“幕后”,居于从属地位,注定是一项笔墨相随、文字为伴的“三苦”工作:“身苦”,值班多、加班多、熬夜多,不少人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心苦”,经常要承受相当大的心理压力;“清苦”,与很多单位和部门相比,秘书的福利待遇相对比较低。为此,要完成从应届毕业生到优秀秘书的蜕变,必须锤炼自己的政治道德品质,夯实立身之本。只有这样,才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辛苦,忍得住清苦,经得起失落,受得住委屈,抗得住诱惑,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领导和组织的整体利益。为此,一要端正人品,树政治意识。秘书作为领导身边的参谋助手,如果人品不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比其他机关工作人员要大得多。这就要求秘书加强人品塑造、树政治意识。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严格的政治纪律,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要忠于党的事业,严守党的机密,维护党的团结;要忠于人民群众,在反映情民意上,在辅助领导参政设谋上,多提建议;关注民生,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作文、做事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二要甘于奉献,强作风意识。要时刻清醒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服务宗旨,爱岗敬业,甘于幕后、默默奉献、勤勤恳恳、恪尽职守、求真务实,为领导分忧,为群众解难,脚踏实地于平凡岗位,执著于自己的事业。对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对职位常怀平常之心,对自己常怀勉励之心。在工作中,不断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培育自己的高尚人格,孕育自己的高尚品味。三要敢于担当,有责任意识。秘书对上承受着领导的关怀和信任,肩负着指导落实的责任,对下关系到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承载着基层群众的期望和寄托。在工作中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增强业务本领,筑牢服务之基
过硬的业务能力是秘书服务的根基。秘书“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张口能说,说得明明白白,切中要害;提笔能写,写得言简意赅、条理清晰;遇事能想,想得周全细致、深谋远虑;事情能办,办得稳稳妥妥、让人放心。要完成从应届毕业生到优秀秘书的蜕变,必须着务培养自己政治家的视野,设计师的头脑,战略家的风范。一要善学。秘书工作涉及面很广,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不仅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学习,也要加强法律、经管、文秘等业务知识学习;不仅要懂得国情、省情,也要懂得区情、单位情;不仅笔杆子要“硬”,也要嘴皮子“溜”,这就需要秘书善于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从群众中学,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全面提高自身业务本领。二要善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注意勤思敏想,学会给自己多制造几个问号。遇事多动脑,主动发现问题。下基层搞调研,不但要善于发现亮点,捕捉亮点,探求亮在保处,也要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思维敏锐性。三要善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秘书要学会办文、办会和办事,要乐于做小事,善于谋大事,精于办实事,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业务本领。要想大事、谋全局,当好参谋助手;全方位、有深度,当好信息员;通上下、联左右,巧做协调员;严要求、细规范,甘当服务员。
三、培育创新精神,铸就工作之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一名优秀秘书的工作之魂,要完成从应届毕业生到优秀秘书的蜕变,必须培育自己的创新精神,激发工作的动力源泉。一是要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秘书在工作性质上具有被动性,其工作从属于、服务于领导工作,如果一味的被动应对,将丧失积极主动性,最终将无法适应和满足领导工作需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秘书,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累经验,掌握规律,处其事、敬其业,正确处理工作被动性与主动性的关系,主动领会领导意图,能动超前地综合辅助领导工作,做到领导未谋有所思,领导未示有所行。二是要由内向型服务转变为开放型服务。要跳出单位或部门想服务,走出办公室抓协调,发挥收集处理信息多、阅读文件领会政策早、综合协调活动参加勤、接触各方面人员广的优势,加强对外联系、对外协调和对外服务,多深入基层,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符合实际,具有操作性、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三是要由复制型服务转变为创新型服务。秘书服从领导,并不意味着要盲从和屈从领导,也并不意味着完全要复制领导指示,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惟领导是听,不惟“本本”是从,能正确处理领导授意与授权的关系、交待与交办的关系、参与与干预的关系,做到工作进位不脱位、思维补位不缺位、参谋到位不越位。
第五篇:《蜕变》读后感
很荣幸能参演此剧,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
《蜕变》讲述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富家女王鑫在遭遇家庭变故后,内心重重,终于蜕变坚强独立的子。
我自身是很活泼开朗乐观,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崇尚坚强勇敢。最开始本剧的导演兼编剧一筹莫展时,我一副此角非我莫属充满自信的说:“让我试试吧!”她眼里的亮光满怀信任的坎我说“你要好好演!”时,我觉得的,又怕把话剧搞砸而想退缩,我赢自己,我了挑战,并尽最大努力去演绎角色,我懂,人有时候需要追一下自己,才会进步的更快。
“王鑫”原本出自豪门,但单纯、有上进心的号学生,可后不久便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肆意挥霍家里的钱财,时与同学口角。偶然得知家中遭遇变故的她,震惊且恐慌,内心是从未有过的痛苦挣扎,体内的自己执意让她堕落,可另自己苦口婆心的劝她要拯救自己。体内那本性善良因子的执着和朋友们的帮助,她从沉沦的悬崖旁退了回来,与常口角的同学也和好如初,蜕变坚强勇敢的儿。
角色真的挑战,里面大部分是心理情绪的戏,都说只要入戏了,东西就而然的了。话是说,但我毕竟跟剧里的生活环境和际遇有差异,我尽了最大努力去诠释,但总觉得欠佳的地方。
出演这部话剧,让我对话剧更多的,也很想能有机会老师的点评,可以靠近演绎梦。
最后,感谢老师和导演能给我展现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