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生物技术学习总结要求

时间:2019-05-12 19: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植保生物技术学习总结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植保生物技术学习总结要求》。

第一篇:植保生物技术学习总结要求

一个个面试当然是最好的方式,但人太多。这样吧,每人写一份课程学习总结。

1、学到了什么;

2、哪些想学没学到;

3、怎样鉴定一种病原真菌或细菌或病毒?

4、怎样设计特异性PCR引物?

5、植物病理学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有哪些重大贡献?

放假以前交

第二篇:生物技术毕业论文材料要求

2011届生物技术本专科毕业前的工作要求

为了同学们及时毕业,现将毕业论文及毕业实习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毕业前要准备的材料(少一样不能毕业):

(一)关于毕业论文(注意统一的时间)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表,填写时间:2011年3月21日

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填写时间:2011年3月25日

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填写时间:2011年4月1日,毕业论文工作时间:2011年3月21日至2011年6月15日

4、毕业论文(设计)(本科字数12000以上,专科字数7000以上)

5、本科要求交综述论文(5000字)及一篇英译中文献资料(1000字以上)6、5月25号前交毕业论文第一稿给指导教师修改,6月2号前交毕业论文修改稿。答辩前完成毕业论文。

(二)关于生产实习

1、生产实习鉴定表(单位公章)

2、生产实习报告(字数3000字以上)

二、毕业论文格式及相关表格下载:http://web.mmc.edu.cn/hxsm/bylw/

三、答辩时间:

1、小组答辩:专科2011年6月5-8日左右,本科2011年6月10-12日。每人准备5分钟内的PPT,演讲5分钟,答辩3分钟。

2、集中答辩(由小组答辩推荐): 2011年6月12-15日。

3、被推荐为优秀毕业论文的要填写优秀毕业论文申请表,答辩结束后第三天前交。

四、论文及材料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文献综述、英文翻译(一篇英文原文翻译),由指导教师负责,实行指导教师一票否决,没有指导教师同意不可参加答辩,论文中的问题也有指导教师负责,因此希望各位同学尽快与指导教师联系,尽快完成相关工作。

生物工程系

2011-5-4

第三篇:植保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2011 年对我来说是转折的一年、适应的一年、更是学习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里我的角色发生了本质的转换,从学校里的一名学生转变成了安监局监察大队的队员,此次的角色转换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新的开始,新的阶段,新的挑战。

跨出了学校的大门,走出了学校的庇护,刚踏上社会的我还是有些许的不适应,但是在局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下,我还是很快进入了工作的状态、适应了现在的工作环境,在思想、学习和工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对于这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我做了如下的总结:

一、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安全生产监察队伍建设是安全生产监察事业的基础,是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关键环节和组织保障,同时,也是反映监察队伍精神面貌,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展现安监局整体形象的关键所在。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依法行政的安全生产监察队伍至关重要。因此建队以来,我们在强化队伍建设、提高队员综合素质上不放松,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狠抓队伍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主要的举措有组织大队人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理论培训,有法律法规,文书处理,事故调查,大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又安排了实际工作的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业务水平也有显著提高,为今后独立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植保生物技术在虫害方面的应用

植保生物技术在虫害方面的应用

姓名: 藏旭阳指导老师:张 新

摘要:从植物生物技术实用化时代开始的 1983 年至今,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历了 30 年的历史,从实验室走到了大田,证明了其对粮食和饲料生产的作用. 正式进入商品化应用 16 年,生物技术作物的全球种植面积已从 1996年的 170 万 hm2提高到 2012 年的1.7 亿 hm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及其应用范围在植物保护中不断的改进,可以期待它在新型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技术、发酵技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工程与生物防治等方面综述在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关键词: 植物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作物; 植物保护;分子生物学技术;发酵技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insect pest of plant

protection

Abstract: Since the success of transferring a foreign gene into plant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incorporated gene in the transgenic plant genome in 1983,plant bio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30 years.From researches in the laboratories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farms,the importance of this new tech-enology in the production of food and forage has been proved.In the year of 2012,the areas of biotech crops planted reached 170 million hectares,compared with 1.7 million hectares in 1996,the first year when commercialized transgenic crops were adopted globall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crop protection bio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range, can expect it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plant ge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control of pest biological control in pest.Key words: plant biotechnology;bio-tech crop;Plant protection;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fermentation technology;plant ge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genetic engineering

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和相应技术的迅猛发展,DNA 体外重组、异源基因导入以及在不同生物体系的表达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得以实现,并逐步应用于医药产品的生产中。在 1983 年初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以及随后在数个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的文章中,分析报道了美国、欧洲科学家在改造根癌农杆菌 Ti 质粒、构建载体、把细菌或植物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并得以表达的成果,宣布了植物生物技术实用化时代的到来。与传统的农业技术相结合,植物生物技术正在并将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困境中

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成为提供足够的粮食、饲料的重要手段,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植物作为药物生产的工厂已经为期不远。

一、应用生物学技术进行害虫抗药性的研究

通过近年来在分子水平对抗性基因的许多研究,目前对抗性机理的分子基础已逐渐有所了解。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例如:芮昌辉等(1996)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棉铃虫对三氟氯氰菊酯抗性的遗传方式,通过筛选出的3个随机引物在R和S两亲本之间共扩增出47条DNA带,其中差异带达27条;初步筛选出与抗三氟氯氰菊酯有关的RAPD分子标记3个,即OKG4-1300、OPG6-1450、OPG8-535,它们能同时出现于R亲本和正反交F1代中,而在S亲本中不出现,与抗药性遗传方式的测定结果一致,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Raymond(1991)用此技术研究了库蚊(Culexpipiens)对有效磷农药抗性产生和扩散的机制,证明导致库蚊抗性产生的酯酶B2基因的扩散具有单一起源,并通过迁飞扩散到不同地区。在许多情况下,抗性的产生是由于昆虫对杀虫剂的代谢能力提高。代谢杀虫剂的解毒酶一般使有毒的外来化合物经过氧化、还原或水解后,其产物的水溶性增高,使它们更容易从昆虫体内排出。解毒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水解酶(酯酶)及谷胱甘肽s2转移酶。

目前对酯酶分子结构和基因结构已经弄清,对其酯酶基因的扩增机制已有了深入了解。不同类农药的靶标受体基因均已进行克隆,如钠离子通道基因,目前已利用高等动物钠离子通道基因作探针,分离到了昆虫中钠通道基因。另外还有GABA受体复合体、乙酰胆碱各型受体基因、乙酰胆碱酯酶基因、激素受体、Bt受体等。昆虫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也深入到分子水平。P450活性提高在许多杀虫剂抗性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与P450相关的抗性分子基础了解的尚少。随着对P450分子基础的深入研究,将会以本质上阐明昆虫P450与抗药性的关系,并深层次揭示昆虫生理生化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之间的联系。

二、发酵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生素已在植物保护上的广泛使用。我国于1959年引进苏云锦芽孢杆菌杀虫剂,简称Bt杀虫剂。1965年,在武汉建成国内第一家Bt杀虫剂工厂,开始发酵Bt杀虫剂,代号叫“青虫菌”;随后我国自己筛选Bt菌株并生产。Bt杀虫剂是一种对人安全的杀虫剂,已在绿色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井冈霉素和阿维菌素生产国。这两种抗生素是用不同种的链霉菌发酵生产的。阿维菌素是一种超高效的杀虫生物农药,每公顷用量仅3000~7500mg。主要用于防治小菜蛾、潜叶蛾、螨类等害虫。

三、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3.1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概况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是利用生物或物理化学的手段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以获得人们需要的转基因植物的一项基因工程技术。植物的遗传转化目前可分为间接转移和直接转移两类,通过染色体DNA的Southern分析、多聚酶链式反应技

术等方法可检测基因转移是否成功。

3.2 植物抗逆基因工程

1983年,转基因植物(烟草和马铃薯)首次诞生。不到几年时间,科学家们就培育出了数十种具有抗虫、抗病毒和抗除草剂的农作物新品种。一些重要农作物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用,如棉花、烟草、大豆、花生、油菜等都包括在内。在1989年10月至1991年4月,由美国农业部和环保局批准的47个转基因工程植物大田试验中,抗虫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工程作良种就有30种。因此,植物基因转移首先能在生产上应用的就抗虫、抗病和抗除草剂良种。.2.1 抗虫育种

通过基因转移提高植物的抗虫性。云金杆菌是昆虫病源微生物中用来进行害虫防治最广谱的1种,可防治80多种农林害虫,杀虫效果达80%以上的有20多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杆菌病毒素中杀虫活性最高的δ内毒素基因转移到烟草、番茄、棉花等作物上,使δ内毒素基因在这些作物上表现出来,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取食这些作物就会中毒死亡。现已从豌豆、豇豆、慈菇中分离到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基因,也得到了抗虫基因工程植株。国外把抗虫基因导入欧洲黑梅,得到的转基因欧洲黑梅可使取食的舞毒蛾和杨尺蠖死亡率高达100%。植物抗虫基因工程在烟草、番茄、马铃薯、玉米、水稻、油菜等20多种植物中都取得了重大成果,能抗烟青虫、杨尺蠖、舞毒蛾、玉米螟等昆虫。

3.3 微生物农药

生物技术在微生物农药开发中的应用,能够代替化学农药而起到防治害虫的效果。微生物农药是公认的“无公害农药”,防治对象不易产生抗药性,不伤害天敌;繁殖快,能利用农副产品甚至工业废水广泛生产,是综合防治农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根据用途和防治对象的不同,微生物农药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和生长调节剂等。诸如假单胞杆菌型、莓力菌杀虫剂以及枯草杆菌杀虫剂等的使用,极大的避免了有机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作用。利用昆虫重组病毒防治害虫,可以利用寄生在昆虫体内的昆虫杆状病毒,如果将此病毒的基因中插入和表达外源基因如节肢动物或细菌来源的昆虫毒素、昆虫激素或酶,就能够扰乱害虫内部的代谢平衡,从而达到了灭虫的目的。另外许多微生物农药也在积极的研发过程中,微生物农药的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遗传工程与生物防治

转基因作物,又称基因改良作物,即运用重组DNA 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作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作物及其后代。转基因作物通常含有至少一种非近源种的遗传基因,其抗病虫害或抗逆性显著增强、农艺性状或产品质量显著改善,现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1983 年,转基因植物(烟草和马铃薯)首次诞生。1986 年,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植物开始进入田间试验。1994 年,首批转基因植物产品——延熟保鲜的番茄和抗除草剂棉花在美国获准进入市场销售。至 1998 年 6 月,国外批准商业化应用的各类转基因植物产品(品牌)已近90 种。其中,大部分都与病虫草害防治有关,例如抗虫(玉米螟)玉米、抗虫(棉铃虫、红铃虫)棉花、抗虫(甲虫)马铃薯等。另据统计,1996 年转基因农作物世界种植面积约为 200 万 hm2,1997 年猛增到 1 280 万 hm2,1998 年又上升到 2 600 万 hm2。在美国,转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种植面积已分别占各种作物总种植面积的 25%~33.3%。

我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国内正在研究和开发的转基因植物约 47种,涉及各类基因 103 种。其中与病虫草害防治有关的基因约 62 种。近几年间研究的基因数量和转基因植物的种类又有增加。近年来,转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棉花最为引人瞩目。我国现已育成 10 多个杀虫效果显著、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适于不同生态条件种植的品种或品系,这些材料已在国内 9 个省市(区)大面积试种、示范和应用。新一代双价抗虫棉(含 Bt 杀虫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剂 2 种基因)品系已进入了大面积示范。我国已成为在世界上独立研究成功转基因抗虫棉,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 2 个国家。

抗植物虫害的基因很多,目前经常使用的主要有3种: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植物凝集素基因(1ectin gene)和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结晶蛋白基因(Bt基因)[2]。其中以植物Bt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最多,应用也最为普遍,且发展很快。

五、展望

面对 21 世纪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挑战,农业生物技术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最高活力和最具实力的新兴产业。国外一些科学家已提出了“分子农业”的新概念,并预言以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为特点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即将兴起。与植物保护有关的生物技术无疑将会继续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抗病虫基因资源的不断发掘利用、植物与病菌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研究的继续深入,以及生物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21 世纪初除了抗虫、抗病毒和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走向产业化,植物抗细菌病和抗真菌病基因工程的研究将会取得突破并走向应用。为阻止病虫对转基因植物产生抗性,将会设计和应用新的分子策略,通过病菌或昆虫本身的基因操作有可能找到消灭病虫的新方法,由于对有益病毒、细菌和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化,生防微生物的遗传改良将更有成效,遗传工程微生物农药将成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基因工程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将会推动病虫害综合防治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六、参考文献

[1]李强.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J].世界农业,1995,(10):23-25.[2]张忠信.张光裕害虫基因防治新方向:转基因昆虫的研究[J].昆虫知识,1998,35(1):51-55.[3]王琛柱,黄钵巧.应用转基因技术治理害虫展望[J].植物保护,1998,35(3):35-36.[4]黄大坊.基因工程正在开辟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新途径[J].植物保护,1999,25(1):30-36.[5]陈青.RAPD技术在昆虫学中的应用[J].世界农业,2004,(1):49-51.[6]王瑛,陈晓峰.基因探针及其在昆虫学上的应用[J].生物工程进展,1996,16(3):28-32.[7]翟启慧.昆虫分子生物学的一些进展:杀虫剂抗性的分子基础[J].昆虫学报,1995,38(4):493-501.[8] 张小玲, 罗天宽, 刘庆.现代生物技术与农业[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3): 42-44.[9] 段丽霞, 向梅梅.现代科技与 21 世纪的植物保护[J].2005, 33(1): 83-84.[10] 魏晓棠, 权洁霞, 张艺兵, 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早

第五篇:生物技术制药总结

生物技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

1基因工程制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外援基因导入宿主菌或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以获得蛋白质药物的过程。

2.载体:是携带外源目的基因或DNA进入宿主细胞,实现外援基因或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细胞传代passage:将细胞从一个培养器皿中消化、分散并接种至另一个培养器皿中的操作。细胞克隆培养(clonal culture):即单细胞分离培养,是将动物组织分散后,将一个细胞从群体细胞中分离出来,由单个细胞培养成纯系细胞集群。

动物细胞的复苏:其原则是快速融化,必须将冻存在-196℃液氮中的细胞快速融化至37℃,使细胞外冻存时的冰晶迅速融化,避免冰晶缓慢融化时进入细胞形成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害。

细胞融合(cell fusion):是指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种、属间)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或称细胞杂交。

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早期胚胎,并在受体动物的染色体上稳定整合,在经过发育途径将外源目的基因稳定地传给子代,通过这项技术所获得的动物即为转基因动物。

胚胎干细胞(embryo stem cell):简称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细胞团分离出来并能在体外培养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的、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细胞类型能力的全能干细胞。它是正常二倍体型,像早期胚胎细胞一样具有发育上的全能性。

抗体工程制药(antibody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s):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和转基因动物及转基因植物技术生产抗体药物的过程。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简称单抗,将能大量扩增和永生的骨髓瘤细胞和能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B细胞(仅识别一种抗原表位)进行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和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仅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杂交瘤细胞克隆化(cloning):是指将阳性孔中分泌抗体的单个细胞分离出来。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一般要经过3次克隆化才能达到100%的阳性克隆。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亦称双功能抗体,是含有两个不同配体结合位点的抗体分子,它有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部位(两个臂),可分别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表位。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异源单抗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插入含有人抗体恒定区的表达载体中,转化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抗体,表达的抗体分子中轻、重链的V区是异源的,而C区是人源的,即整个抗体分子的60%~70%是人源的。

人源化抗体(humanized antibody,hAb):通过CDR移植即把鼠抗体的CDR(互补决定区)序列移植到人抗体的可变区内所得到的抗体,也称CDR移植抗体或改型抗体。该抗体既具有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又保持了人抗体的功能(C区的功能)。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能刺激机体特异性免疫细胞,使其活化、增值、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抗原与相应免疫效应物质在体内或体外相遇时,可发生

特异性结合而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手段使病原体的毒性即致病

性减弱或丧失后获得的一种由完整的微生物组成的疫苗制品。

灭活疫苗(inactivated):是将病原体经培养增殖、灭活纯化处理,使其完全丧失感染性,但保留了病原体的几乎全部组分因此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利用微生物的某种表面结构成分(抗原)制成、能诱发

机体产生抗体的疫苗。

分解代谢阻遏(catabolite repression):在菌体的生长阶段被菌体快速利用的碳源会产

生大量的分解产物,这些代谢产物阻遏次级代谢酶系的合成,只有当这类碳源被消耗完后,阻遏作用被消除,菌体才由生长阶段转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阶段,这种发酵过程中的次级代

谢产物在碳源被消耗尽时才产生和积累的现象称为分解代谢阻遏。

生物技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

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

种龄(inoculumage):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丝转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得培养时间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

(1)理化性质特性(1)相对分子量大(2)结构复杂:蛋白质和核酸均为生物大分子,蛋

白质含有四级结构(3)稳定性差(2)药理学作用特性(1)活性与作用机制明确:活性物

质对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比较清楚(2)作用针对性强:有特定的靶分子、靶细胞或靶器官

(3)毒性低:生物技术药物本身是体内天然存在的物质或它们的衍生物(4)体内半衰期短

(5)有种属特异性(6)可产生免疫原抑制(3)生产制备特性(1)药物分子在原料中的含量低(2)原料液中常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应采取快速分离纯化的方法以除去影响

目标产物稳定性的物质(3)制备工艺条件温和:目的产物不稳定(4)分离纯化困难:需要

多种不同原理的层析单元操作才能达到要用的纯度(5)产品易受有害物质(4)质量控制特

质粒的特点:(1)是指独立于原核生物染色体之外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物质。(2)质粒

具有遗传传递和遗传交换的能力(3)质粒具有不相容性:两种亲缘关系密切的不同质粒不

能在同一宿主细胞中稳定共存。4..共价闭合环状DNA(ccDNA),开环DNA(ocDNA),线状

DNA(l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

5.复制子松弛型复制子的复制和宿主蛋白的合成功能

无关,宿主染色体DNA复制受阻时,质粒仍可复制;严谨型复制子的复制与宿主蛋白质的合成相关,因此在每个宿主细胞中为低拷贝数,仅1~3个。

6.克隆表达的质粒载体涉及三个要素:

(1)复制子(2)选择标记:由质粒携带的赋予宿主细胞新的表型的基因,用于鉴定和筛选

转化有质粒的宿主细胞。常见的标记:氨苄西林(Amp),卡那霉素(Kan)(3)多克隆位点

(MCS):质粒载体中由多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密集排列形成的序列。

7.目的基因常用制备方法

(1)化学合成法(2)PCR法:在含有DNA模板、引物、DNA聚合酶、dNTP的缓冲溶液中通

过下列步骤扩增DNA:a)变性:双链DNA模板加热变性,解离成单链模板;b)退火:降

低温度,引物与单链模板结合;c)延伸:温度调整至DNA聚合酶最适宜温度,最终与单链

模板形成双链,并开始下一个变性、退火、延伸循环。(3)基因文库法(4)cDNA文库法

8.影响目的基因与载体之间连接效率的主要因素:

9.(1)DNA片段之间的连接方式:粘性末端的连接效率高于平头末端。(2)目的基因与载

体的浓度和比例:增加DNA浓度可以提高连接效率,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摩尔数比应大

于1.(3)连接温度、时间、连接酶的活性及缓冲液。

9.重组DNA导入大肠杆菌,常用的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氯化钙法

10.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1)载体遗传标记法:a)抗生素抗性筛选法

b)互补筛选法:重组子转化成宿主细胞,载体的表达产物与宿主细胞中营养缺陷性突变发生

互补作用,从而实现重组子的筛选。蓝白斑筛选:lacZα基因可编码β—半乳糖苷酶α氨基

端的α互补肽段,与宿主细胞编码的缺陷型β—半乳糖苷酶α实现互补,可分解底物5-溴-4-

氢-3-吲哚-β-D-半乳糖苷,形成蓝色菌落。由于lacAα基因的插入失活而成白色,空载体的宿主细胞呈蓝色。c)营养缺陷筛选法d噬菌斑筛选法(2)核酸分子杂交法

(3)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法(4)DNA序列测定法:双脱氧终止法(5)目的基因表达产物测定法

12.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形式:

(1)胞内表达:(a)非融合蛋白的胞内表达:形成包涵体(B)融合蛋白的胞内表达:在大肠杆

菌内较稳定(2)分泌表达:(a)分泌至周质(b)分泌至胞外

11.外源基因在原核生物中表达的重要调控元件

(1)启动子:是DNA链上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起始mRNA合成的一段序列,是决定外源基

因在原核生物中表达效率的关键因素。(2)核糖体结合位点:SD序列(3)终止子

13.大肠杆菌中外源蛋白表达效率的影响因素:(1)外源基因密码子:偏好密码子(蛋白质合成迅速,错配率低)和稀有密码子(2)mRNA结构:减少G、C含量,增加A、T含量(3)表达

载体:高拷贝数、适用范围广、稳定性高、表达产物容易纯化(4)外源蛋白稳定性

14.分离纯化技术应满足下列要求:(1)技术条件要温和,能保持目的产物的生物活性;(2)选

择性要好(3)回收率要高(4)两个技术之间要能直接衔接(5)整个分离纯化过程要快

15.基因重组蛋白的主要分离技术

(1)离心(2)沉淀(3)膜分离(4)双水相萃取

16基因重组蛋白的主要纯化技术:

(1)离子交换层析(2)亲和层析(3)凝胶过滤层析(4)反相层析和疏水层析

17.选择分离纯化方法的依据:

(元,层析分离次序的选择也同样重要。(3)根据分离纯化工艺的要求来选择(a)具有良好的稳

定性、重复性和较高的安全性(b)尽可能减少组成工艺的步骤(c)分离纯化工艺所用的时间要

尽可能的短(d)工艺和技术必须高效

18.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要点

(1)蛋白质含量的测定(2)蛋白质纯度检测(3)蛋白质分子质量测定(4)蛋白质等电点测定(5)蛋

白质序列分析(6)内毒素分析、宿主蛋白与核酸残留分析

19.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紫外吸收法(2)BCA法(3)Lowry法(4)考马斯亮蓝法(5)SDS-PAGE扫描分析法

20.蛋白质纯度的检测:电泳法、层析法、质谱法、末端氨基酸残基分析法

21.蛋白质Mr测定有SDS-PAGE法、凝胶层析法、质谱法

22.蛋白质等电点测定的常用方法:等电聚焦法。

23.蛋白质序列的分析: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C-端氨基酸序列分析

根据体外培养时动物细胞对生长基质的依赖性,可将动物细胞分为

(1)贴壁依赖性细胞(2)非贴壁依赖性细胞(3)兼性贴壁细胞

1.动物细胞培养的环境条件

(1)培养温度(哺乳类37℃,昆虫25~28℃)(2)pH值(大多数7.2~7.4)(3)通氧量(一定量的CO2)(4)防止污染(5)基本营养物质(6)渗透压

3.动物细胞的培养特性

(1)比微生物细胞大得多,无细胞壁,抗机械强度低,对剪切力敏感,适应环境能力差;(2)

倍增时间长,生长缓慢,正常二倍体细胞的生长寿命是有限的;(3)对培养基要求高,易受

微生物污染,培养时需要添加抗生素;(4)生长大多需贴附于基质,相互粘连以集群形式存

在,并有接触抑制现象;(5)多半将产物分泌在细胞外,便于收集和纯化;(6)对蛋白质的合成条件和修饰功能与细菌不同,动物细胞可对蛋白质进行完善的翻译后修饰,特别是糖基化,与天然产品更一致,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4.原代培养的主要步骤

(1)从健康动物体内无菌条件下取出适量组织,剪切成小薄片;(2)加入适宜浓度的胰蛋白酶

或胶原酶和EDTA等进行消化作用使细胞分散;(3)将分散的细胞进行洗涤并纯化后,以2×

10^6~7×10^6 /ml的浓度加到培养基中,37℃下进行原代培养,并适时进行传代培养。分为

组织块培养和单层细胞培养两种方法。

5.动物细胞深低温保存的基本原理

在-70℃以下时,细胞内的酶活性均已停止,即代谢处于完全停滞状态,故可以长期保存。

在不加任何条件下直接冻存细胞时,细胞内和外环境中的水都会形成冰晶,能导致细胞内发

生机械损伤、电解质浓度升高、渗透压改变、脱水、pH改变、蛋白质变性等,能引起细胞

死亡。目前为了保存细胞,都采用液氮低温(-196℃)冻存的方法。

6.动物细胞的复苏

其原则是快速融化,必须将冻存在-196℃液氮中的细胞快速融化至37℃,使细胞外冻

存时的冰晶迅速融化,避免冰晶缓慢融化时进入细胞形成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害。

7.动物细胞营养要求特点

(1)碳源不能为无机物,大多为葡萄糖;(2)氮源不能为无机物,主要为各种氨基酸;(3)在很

多情况下尚需添加5%~20%的小牛血清或适量的动物胚胎浸出液。

8.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方法

(1)悬浮培养法(2)微载体培养法(3)多孔载体培养法(4)微囊化培养法(5)中空纤维培养法

9.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主要有:(1)病毒法(2)PEG法(3)电击法(4)激光法

10.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整体掌握?)

(1)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药用蛋白,如抗凝血Ⅲ、抗胰蛋白酶、葡萄糖苷酶、C蛋白)

(2)转基因动物血液生物反应器(人血红蛋白、抗体或非活性状态的融合蛋白)(3)转基因动

物尿液生物反应器(促性腺激素)(4)转基因鸡(蛋)生物反应器(人干扰素)

1.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得以实现的,即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的融合。骨髓瘤细胞在体外

培养能大量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抗原免疫的B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在体外不能无限增殖。将免疫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两个亲代

细胞的特性,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性,又具有免疫B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

体的能力。通常使用HAT(H为次黄嘌呤、A为氨基蝶呤、T为胸腺嘧啶核苷)选择培养基

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

胞合成DNA的从头合成途径被培养基中的A阻断,又因缺乏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

核糖转移酶)和TK(胸腺嘧啶核苷激酶),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H和T完成DNA的合成过

程而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HGPRT和TK,因此能在HAT培养基

中长期存活与繁殖并分泌抗体。

2.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主要方法:(1)体内培养法(2)体外培养法

6.重组ScFv的应用:(1)用于构建和生产免疫毒素(2)用于肿瘤的影像分析和治疗

7.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原理:用PCR技术从人免疫细胞中扩增出整套的VH和VL基因,克隆到噬菌体载体上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在其外壳表面。这样一来噬菌体DNA中有抗

体基因的存在,同时在其表面又有抗体分子的表达,可以方便地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而筛选出所需要的抗体,并进行克隆扩增。

7.噬菌体抗体库构建过程

(1)从外周血或脾、淋巴结等组织中分离B细胞,提取mRNA并反转录为cDNA;

(2)应用抗体轻链和重链引物,根据建库的需要通过PCR技术扩增不同的抗体基因片段;

(3)构建噬菌体载体;(4)用表达载体转化细菌,构建全套抗体库。

通过多轮的抗原亲和吸附(结合)-洗脱-扩增,最终筛选出抗原特异的抗体克隆。其中,噬

菌体抗体库的筛选是关键环节和步骤。

减毒活疫苗的优缺点:

优点:

(1)通过自然感染途径接种,可以诱导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粘膜免疫在内的更全面的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更广泛的免疫保护;(2)由于使用的是活的微生物他们可以在体内

长时间起作用而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且由于活的微生物有增殖的特性,理论上只需要接

种一次,即可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3)可能引起水平传播扩大免疫效果,增强群体免疫屏

障;(4)一般不需要再疫苗中添加佐剂,生产工艺一般不需要浓缩纯化,价格低廉。

缺点:

(1)一般减毒活疫苗均保留一定残余毒力,对一些个体如免疫缺陷者可能诱发严重疾病,并

且由于种种原因如基因修饰等,减毒活疫苗可能出现毒力回复即“返祖”现象;(2)减毒活

疫苗是活的微生物制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而引发交叉感染等,并可能滞留在环境中形成传

染源;(3)缺损颗粒可能干扰免疫效果,因此产品分析评估较为困难;(4)保存运输等条件要

求较高,如需冷藏等。

1.灭活疫苗的特点:(1)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2)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

间而下降;(3)灭活疫苗需要量大。

第七章 发酵工程制药

1.发酵类型:(1)微生物菌体发酵(2)微生物的酶(3)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酵(4)微生物转化发

酵(5)生物工程菌发酵

2.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物的分类:(1)抗生素类(2)氨基酸类(3)核苷酸类(4)维生素类(5)甾体类

激素(6)多糖类(6)治疗酶及酶抑制剂

3.菌种保藏方法:(1)斜面低温保藏法(2)石蜡油封存法(3)沙土管保藏法(4)麸皮保藏法(5)甘

油悬液保藏法(6)冷东真空干燥保藏法(7)液氮超低温保藏法(8)宿主保藏法

4.种子液具备的条件:(1)菌种的生长活力强,转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延迟期短;(2)

生理状态稳定;(3)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4)无杂菌污染,保证纯种培养;()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5.微生物的发酵方式:(1)分批发酵(2)补料—分批发酵(3)半连续发酵(4)连续发酵

5.发酵过程的中间分析项目:(1)产物产量(2)PH值(3)糖(4)氨基氮(5)菌丝形

6.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1)菌体浓度的影响及控制(2)营养物质对发酵的影响

及控制(3)温度的影响及控制(4)PH的影响及控制(5)溶氧的影响及控制(6)二氧化碳的影响及控制(7)泡沫的影响及控制(8)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下载植保生物技术学习总结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植保生物技术学习总结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技术名称总结

    重组DNA技术 人工合成基因技术 定量PCR技术 液滴数字PCR技术 反向PCR技术 不对称PCR技术 多重PCR技术 锚定PCR技术 彩色PCR技术 差异显示PCR技术 增敏PCR技术 原位PCR技术......

    无人机植保作业飞行要求5篇范文

    无人机植保作业飞行要求 一、无人机植保作业飞行要求 1、极低空飞行。植保作业最佳高度是在作物叶尖之上一米左右距离。对于苗期小麦等低矮作物,无人机应在离地面两米高度上......

    植保28班班务总结.

    植保28班班务总结 时光从不肯眷顾每一个人,总是匆忙地来不及留下一个脚印就无影无踪。 从刚进大学校门到即将远赴实习单位定岗实习。作为班长,我和大家一起走过了近800个日子......

    学习总结及要求

    学习总结模板及要求 一、 学习总结必须以附件形式在QQ邮箱中发送至我处。 二、 须以WORD2003版文件格式编写; 三、 文件名格式须按 姓名加日期 组成, 例如“刘XX(3.1-3.5)学习总......

    植保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

    植保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 根据校党委的统一部属,在党总支的精心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今年3月开始至今,已经圆满完成了......

    生物技术概论期末总结

    生物技术概论学习心得体会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是指对生物有机体在分子、细胞或个体水平上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设计操作,为达到目的和需要,以改良物种质量和生命大分子特......

    环境生物技术习题总结

    这三套题目是结合周少奇编的《《环境生物技术》》一书所出的练习题,答案在书中都可以找到啊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啊 。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生物技术 2. 原核生物 3. 真核......

    生物技术制药重点总结

    1.生物药物:又称为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它基础学科的科学原 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