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强权的逻辑
政治强权的逻辑.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 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强权政治的逻辑
——记《强权界定的国家利益》读后感
“权力”和“利益”是西方现实主义两个中心概念。从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国家行为或多或少,或隐或现的都是为了追求国家利益。既然本国利益最大化是所有国家追求的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手段是依靠实施暴力或暴力威胁下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体制。很显然,国家追求强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强权作为谋取暴利的功能而被各国尤其世界大国强国所追求,便是理所当然的了,既然每个国家都在追求或潜意识想要追求强权,那么实行强权就不是一件可耻的事,这就是强权政治的逻辑。
摩根索认为,国际政治的最终目的不论是什么,强权总是其最直接的目标。国际政治是场无休止的强权斗争。在这种斗争中,各国的利益一定要从强权的角度加以界定。国际社会的唯一法则是弱肉强食。他引用一卷死海古文书论断说:“哪国愿受更强的一国欺压?谁人愿让自己的财产遭到无理掠夺?然而,有哪一国不欺压邻国?世上哪里见不到不掠夺别人财产的民族?究竟在哪里?这是西方强权政治的理论和心理基础,西方各国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即每个国家,只要她足够强大,她就不可能不追求强权。他们绝不相信,存在可能不争夺强权的强国,强国必霸是他们理解国际政治的基本逻辑。
从动机上看,任何一个追逐强权的国家都必定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强权不过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如果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声称不会追求强权,必定会被当成伪君子。所以,不论中国的实际政策多么有节制,都将影响其他国家对中国实力的估算与意志的猜测。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与崛起抱有深深地不安的担忧与怀疑,不仅是官方恶意宣传“中国威胁论”,其本来就具备了广泛的民众心理基础。在现实主义看来,一个国家提倡主权平等、不干涉,声称反对或不支持强权政治,要么是弱者的呻吟,因为它不具备追求强权的资源和实力。伦理道德从来都是弱者的保护伞,强者是不需要的。要么是强者想要利用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掩盖自己真实的意图。
根据“镜像心理”,由于两国长期处于对抗状态,逐渐形成了固定不变的被歪曲的观念(即便两国不存在历史问题,也只能减弱这种心理程度,而不可能杜绝消除这种心理现象)。双方国家的人民都认为自己善良正直、爱好和平和有节制,而认为对方狡诈阴险和穷兵黩武。争夺强权的国家通常把强权与安全混为一谈,认为争夺强权是为了保障安全,从而把强权体系称为安全体系。追求强权界定的国家利益,可能引发战争和干涉行为,并可能导致对他国主权的侵蚀。无论美国对他国的干涉是多么的别有用心,这种“镜像心理”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对他人或他国的不信任,从来是难以磨灭的。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西方普遍的观点是人性中存在两种矛盾着的冲动适性。一种是与动物共有的生存和繁衍的冲动;一种是人在文明过程中养成的对他人的关爱。人的灵魂就是这两种冲动之间斗争的战场。人性中的这两种冲动的对抗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因为国家的行为归根到底是人的行为在产生作用。只有圣人才能驱逐出人性的恶魔,但圣人是不会轻易出现的。一个人有能力成为什么人物,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人物,这是人性使然,不可更改的。伸延在国家领域,一个国家有能力追求强权,它就必然会追求强权,这也是该国国民性格特别是其领导人的人性决定的。
在西方,人们普遍认同人性恶的观念。马基雅维利认为任何时空的人都具有永恒不变的共同人性,这种共同人性就是自私自利。财富欲、权力欲是人性的基础。这种观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他们宁愿相信所有国家都会为了一己之私侵犯他国的利益。那么所有国家追求强权的心理需求就是种必然。当权力主体与权利客体发生冲突时,权力主体通常能够通过自己的优势地位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这种建立在人性不完善基础上的强权理论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历史的经验也表明,每个国家都希望借助强权来追求本国的最大利益。国际政治从来都是一种大国政治,国际外交也从来就是一种大国外交。不侵犯他国的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争夺强权的国家就无法用其军事优势来谋取经济利益。他们必然要干涉,因此必然要寻求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干涉的借口有多种,其中包括“依据权利”的干涉和应“合法政府邀请”的干涉。新干涉主义的旗号是“人道主义”干涉,这是强权的新表现。
约.S.穆勒认为不干涉原则只在欧洲国家之间适用。与野蛮国家打交道和与基督教欧洲国家打交道时采用的原则不应该一样。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原则只适用于文明国家,而不适用于野蛮国家,因为野蛮国家不懂得互惠。打着这冠冕堂皇的理由,追求强权的国家,甚至可以为此不惜一战,他们需要的是既能够说明干涉别国内政是合理的,又能够使本国内政免于被干涉的理论。
在这种环境下,新干涉主义的“正义国家”论和“例外论”出笼。例外多了就不再是例外,而是一种天经地义。尤其是美国,美国人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富有扩张性和商业精神。美国信奉“天定命论”的扩张主义者宣称,美利坚人是最优秀的民族,有征服劣等民族的权利,并负有帮助落后民族复兴的“使命”。在履行其使命的过程中,美国人不是在扩张,而是在传播民主制度。
尽管联合国宪章规定侵略是种罪行。以领土扩张为目标的强权行为被遏制住了,但通过强权来谋求经济利益的动机还没有被消除。虽然联合国制定了各种规范,但这些规范通常被新干涉主义当成了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联合国的集体安全概念因缺乏利益基础而在现实中没能生效。在集体安全提出不久,紧接着就爆发了二战,甚至在冷战后符合集体安全的基本理念的景象也没有出现,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强权政治。联合国执法能力实际上依赖的是国家自助,也就是常说的“帮助你自己”。只有军事强国才能自助,这自然就把无自助能力的国家推入了军事强国的怀抱。军事强国理所当然地成了无自助能力的国家的安全保护神。国际的无政府主义也是强权现象产生的现实土壤。
国际道德本来是制约强权的一个手段,却被某些国家用来追求强权。国际道德成了干涉的理由,在国际政治的全球化过程中,在“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中,国家主权将被消解。为了建立具有全球帝国性质的世界政府而使超国界的干涉行为道德化。联合国很难对其常任理事国进行人道主义干涉。即使安理会的否决权被取消,大国也不会允许在本国领土内发生人道主义干涉。国际道德的软弱性,很难对大国强国的行为产生实质性的制约。这又成了强权的另一现实条件。
强权不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因此是不道德的。对于所有国家来说,主权是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在历史上,违背大多数人的政府必遭失败。在国际社会中,违背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大国也必然走向衰落。识时务的大国将会认同于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在维护国际道德,建立国际政治伦理秩序中,走向持久的繁荣昌盛。
备注:(中国威胁论于1992年出笼。美国认为,在所有大国中,中国的声势最盛,中国是最可能打破欧亚大陆均势而成为欧亚大陆霸主的国家。中国的崛起意味着美国霸权的失落。因而必然要干涉中国,维持均势,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这是中国遭受强权干涉的更重要的原因。但历史洪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的复兴是不可违背的。既然追求强权为为了本国的根本利益,对强权的追求最终服从、服务于国家利益,那么如果,那些坚信强权政治合法的信徒们意识到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探寻摆脱、限制和消除国际政治中的强权现象,更有利于一国长远的根本的利益,那么强权就不再具备基本的逻辑基础,便会失去其赖以存在的基本环境。)
第二篇:辩论会公理大于强权
公理:依据人类理性和愿望发展起来而共同遵从的道理.强权:凭借优势地位迫使或企图迫使他人改变或影响他人的决定。权利:为道德、法律或习俗所认定为正当的利益、主张、资格或自由。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此证公理不是法律。权力:是为道德、法律或习俗所认定为正当的利益、主张、资格或自由。然而强权中有很多都是不正当的、非和平的。所以强权不是正常权利。胜:超过,长期占优势胜于:不是说在某一刻有多少人屈服了,表面上征服了谁,或占领了谁的土地,而是在本质上优于,比如:人类所向,自然规律,社会趋势,事物在几年,或者几百年后的影响。优于的性质是发展的,长期的。问题集:强权可不可以让人心服口服?如果强权优于公理,那么历史上那么多人反抗强权干什么?服务多数人的理念才是好的理念,那么是强权的受益者多还是公理的受益者多?强权的使用是为了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如果强权胜于公理,那为什么还有人反抗强权?强权往往是无理的。不然有理的话怎么用得上强权呢?对方说公理是是强权的外衣,强权胜过公理,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强权还要打着公理的旗号呢?而且使用强权的人打着公理的旗号,却做这强权的事。是得不到民心的。从这点来看,强权强权&公理强权的本质:大部分情况下,公理支撑着强权,强权必须要有公理作为施展权利的理由。即使没有公理,也是强权者本身认为自己有道理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才施展的强权。单一的强权往往是无理的。不然有理的话怎么用得上强权呢?强权是一种罪恶的欲望,它充斥着不和平的气息。抹杀了人性与自由。公众所认同的是和平,是善良,是人类最本质的美好和最朴素的愿望。公理是人们希望的,是指大多数人都认同的、并经过反复检验的正确存在的现象。从结果上来看,强权占有暂时的优势,但是治标不治本。强权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护公理,只是为了确保公理的能动作用,只是一种可能,绝对不是必然。相比之下,公理却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绝对存在,是必然的终极目标。我方观点、概念澄清及名人名言等:从自然发展的角度来说,公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这一公理恰恰揭示了自然界的发展进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以至于遗传变异,才有了自然进步。从社会趋势上来说,现代人崇尚和平,以生活安定作为目标,强权在这个时代是不吃香的。一时强弱在于力,一世千秋在于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实行强权可以用武力,但武力不等于强权,武力也可以用来实行公理。公理不等于道理。公理是共同遵从的正确的道理。如果只有一个人觉得它有道理,是不叫公理的。强权是不会取得永久的胜利的,因为公理会在人民的手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时代的大潮中,公理必定是主流——尽管强权经常出现,但是强权出现,阻碍了时代的发展,因此也必定会公理的车轮碾的粉碎!儒家思想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崇尚公理,讲究仁义。使得国泰民安。历史上的统治,统治者用强权统治了天下,却无法统治人心。因为公理才是正确的导向,一次次农民起义,正是代表了一次次维护公理的反抗。随强权而来的,就是扑面骂声以及不断的谴责。这证明了强权得不到民心,违背民愿!人民会反抗,正是因为强权的不合理性,正是因为公理是众望所归。强权是一种思想武器,其目的是巩固权利,而武器并不一定能够征服人类心中对于道德伦理的定义,公理是永恒的。之所以有那么多蛊惑人心的神话故事,都是因为统治者懂得仅用强权,武力是无法服人的,我们必须从精神上征服从维护日心说看出公理胜于强权---------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在当是输于公理的。如果强权胜于公理,美国干嘛撤兵?
群众。万幸的是,科学战胜了迷信,公理战胜了强权。时遭到教会的反对。而主流舆论中的某些人甚至不惜动用强权,打压哥白尼的支持者。而几百年后的今天,公理——日心说胜于地心说。我们应该处于历史的长河来观察,例如苏格拉底这样的学者,在当时是被强权压制了的,但是在几千年后的今日,杀死他的人已经遗忘,可苏格拉底一直被世人敬仰!谁胜于谁?对方说公理是是强权的外衣,强权胜过公理,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强权还要打着公理的旗号呢?而且使用强权的人打着公理的旗号,却做这强权的事。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是得不到民心的。所以强权是输于公理的。法治社会的本质就在于此:公里胜过强权。不然我们就倒退到霸权主义的社会,倒退到世界大战的年代。社会当前的某些丑恶现象不代表强权就胜过了公理,就像某些小的社会问题不足以阻挡社会前进的脚步。我方强调的是大的趋势,社会的主流,整体而言才更有说服力 如果仅仅是拿着社会某些阴暗面来断然的决定社会发展的主流,只能陷入形而上学的处境。当前广泛存在的:无论政府改革、企业管理方面,对权力的监督、限制、约束,就是防止强权的存在。保证公理的权威性。历史上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强权只是一时的霸权,而公理才是正义的一方。1. 香港澳门回归 2.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处理。3.还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4.慈僖太后的垂帘听政美国打伊拉克:布什已经下岗了,美国正在从伊拉克撤兵。因为60%的美国人认为这场战争根本不值得打,56%的人认为伊战“是个错误”。《纽约时报》指出,美国朝野的主流心态是“应该从伊拉克撤军了”。在美国政界,民主、共和两党主流人士都对奥巴马的决定表示支持,连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和前布什政府官员都对奥巴马的撤军方案表示认同。那我想问对方辩友,如果强权胜于公理,美国干嘛撤兵? 霸权和强权是不同的。霸权是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强权是凭借优势地位迫使或企图迫使他人改变或影响他人的决定。霸权并不同于强权。邓小平说过“霸权是世界战争的根源。”而不是强权 反方观点+反驳: ★公理老是变 ☆时代的不同,但公理的内涵不变,都是希望社会和谐,居家幸福安康。所以社会都是朝着公理前进,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每一次的进步,都代表着人民对公理的渴望,每一次进步都代表公理胜于强权。★公理面对炮火,面对强权无力。因为公理不具有攻击性。☆请对方辩友主意,武力不等于强权。公理也不等于一张嘴。当国家为了公理战斗,才会千古传道,才不会像今天日本给我们的感觉。在二战时期,法西斯主义被中国以及其他同盟国战败,就证明了伸张公理才是武力的正确用法。★强权可以强壮自己,当别人入侵时,包围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国家就是公理呀。强权的定义是凭借优势地位迫使或企图迫使他人改变或影响他人的决定。请问我们保卫祖国迫使谁了,怎么就成了强权了? ★布什发动对伊拉克战争 ☆我方驳:首先我想问问对方,您认为这场战争合不合理?强权且没有公理的行动也不会被大众认可。美国曾有多少次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游行?布什不是因此失去民心了吗?况且,现在战争还没结束,谁胜谁负还不可知。中日战争打了8年呢。由此可见强权会给人类带来多大的伤害。★对方用美国举例子,各种美国强权很强大 ☆美国现在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我们欣赏他自由民主,高度尊重人权,遵从公理,而对他不遵从公理的行为,如攻打伊拉克事件,他受到国际的严厉的谴责。奥巴马在演讲中说过 “美国政府于2003年发动伊战,这场战争使美国在人员、经济、政治和国际声望等方面付出巨大代价。美国民众多年来渴望早日结束这场战争。”奥巴马在09年2月27日就推出撤军计划,反映了当下美国社会的主流要求。★有钱有势的人总能高价找最好的律师,甚而动用财力、或政治关系影响法律的公平性。这个时候,强权胜了公理。☆然而事件本身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如果他杀了人,他就是杀了人。当法律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不能彰显正义,社会还如何进步?人们可以去追求真理,更高层的法院寻找公理。如果这个时候你认为强权胜过了公理,那怎么还有翻案一说呢? ★对方:国际法是不是公理的结晶?那为什么又屡遭强权践踏? ☆我方:难道屡遭践踏就是会改变它的本质么?那还有世道嘛?国际法它本身不还是公理的化身?那些强权霸权的国家依旧会受到社会的指责!而且我们没有说,公理就等同于法律。★对方:“公理”仅仅是伪装“强权”的华丽外衣,其实还是强权在做决策 ☆我方:那不正说明连统治者都需要公理吗?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叫公理,决策如果是有利于人的话就不叫强权了,只是普通的运用权力。★日本的明智维新还不是在全国一片的反对中艰难的完成么?而这种完成依靠的是什么?强权!☆不知对方对于这段历史有没有深入了解过。1877年的日本社会是处于封建阶段。当时日本国民的封建思想能作为正常意义下的公理吗?而且国家的一项规定就叫做强权那有什么还不是强权的呀?这只是国家的政策而已!★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何失败?是因为它不够强权 ☆谢谢对方辩友论证我方观点。戊戌变法是站在公理一方的。现代社会的民主不正是那批留洋归国人士所倡导的吗?所以说,正是当时的强权害了他们,让时代延缓进步速度了呀!在戊戌变法中,不是变法本身的不对,而是慈禧太后不肯放权于光绪,没有权哪来的强权呢?这不符合今天的辩题。★对方:好人有好报是公理吧,恶人有恶报也是公理吧,可事实上是这样吗?没有强权的支撑公理如何实现?☆我方:对方辩友的逻辑很是好笑。难道有了强权的支撑,好人就有好报,恶人就有恶报了吗?再说了,公理是共同遵从的道理,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并不能得到科学的证实,难道对方辩友做好事就是为了好报?★公理往往维护的只有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利益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着本质区别,而且由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相互摩擦形成的公理也只是在一定时期内起到稳定秩序,它并不一定就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公理的定义是依据人类理性和愿望发展起来而共同遵从的道理。那么就不仅仅是弱势群体吧?公理是人类共同向往的,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当然是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咯!公理怎么不促进发展?那么孔子的学说岂不是荒谬?那人类的追求岂不是堕落?★我们脚下踩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哪一寸是靠公理夺来的?☆武力就一定是强权么?有多少战争都是在捍卫公理?况且守业更比创业难!这靠强权多来的土地,没有公理的细心维护,怎能发展至今?我们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此安逸?★对方说我们纸上谈兵,理想主义者,不懂实施,不去做 ☆我们:那么孔子倡导的仁政照样被推崇,自然世界的选择还是再继续,公理下的社会我们就是在营造,怎么能说是纸上谈兵呢? ★对方:没有强权这种外在表现形式,公理怎么发挥威慑力?” ☆我方:难道公理就没有“表现形式”吗?难道我们的日常活动都成了强权了?没有公理这种内外在的表现形式,世界怎么会反对强权呢?★历史上的中国都是以强权争霸,这不正表明了强权者便是王吗?☆我只知道历史上各国用武力争霸,倒没听说过强权争霸的。这武力有公理,有强权,怎么就是纯粹的强权了呢?如果皇帝不顺着老百姓的公理,让老百姓民不聊生,连温饱的都解决不了,这时候不起义,不出来主持公理,恐怕中国到现在就不知道是什么样儿了。况且我们一直在倡导和谐社会吗?在现在在社会上使用强权的人,最后都被社会惩罚了。★对方:从人们驯服第一只野鸡开始,牛,马,羊等等同是地球生命的物种不断的被人们利用强权和暴力征服。胜利的变成主人失败的自然沦为奴隶 ☆我方:然而,对方所提到的例子是牲畜,你能同他们说话交流么?你能和他们讲道理吗?而且公理的定义是依据全人类理性和愿望发展起来而共同遵从的道理,只限定在人类。所以这不是强权,而是人类的生存模式和自然规律。★对方:如果公理万岁,试问有哪个国家,哪个帝王是仅仅靠公理而等大位的呢? ☆我方:我方不否定国家统治者的领导地位。中国历史中几次异常辉煌的时期,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雍正等等都以实现老百姓的公理为目标,他们没有一个使用强权。相反他们开明,善于接受学习,尊重公理。雍正,唐太宗的中央集权制的确为国家巩固了权力。然而他们不是“强权”,不是自私无理地滥用权力。他们与那些失败的皇帝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对于公理的尊重和崇尚。★对方得天下者必须以强权和暴力来征服人民,然后施以公理的华丽外衣来驾御人民的意志。而一但这种所谓的公理无法得到人民的认同,强权便回露出他本来的面目。☆同样的原因。因为统治者用强权统治了天下,却无法统治人心。皇帝们常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公理怎么无法得到认同呢?既然是公理,就是依据人类理性和愿望发展起来并共同遵从的道理,人们从心底坚持的就是公理呀。人民会反抗,正是因为强权的不合理性,正是因为公理是众望所归。★清朝算是封建统治的鼎盛代表了吧。依然避免不了在十万铁骑入关后`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强权和暴力奠定根基 ☆然而这样的鼎盛不还是因为后来皇帝的昏庸无能走到了灭亡么?清朝的时候,不仅仅是政府的强权,政府内部的纠纷也闹得厉害。中国历史最兴盛的朝代是什么?是唐朝!而唐朝实行的是仁政。李世民的虚心纳谏才使国家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昌盛。★对方:人类早期心理的形成跟这些现在看来很幼稚神话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传说甚至直接影响着人类早期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人类崇拜强权。而传说中最至高无上的强权就是神灵.很对人依然对宗教活动乐此不疲.最高的强权便是人们心中的神.于是强权跟神权一样被人们崇拜。☆我方:然而宗教不是强权。宗教是人们自愿接受的,而强权是被迫做出的改变。请对方辩友不要扭曲概念。神话中个别人物曾作为强权的代表出现并起过作用,这点我从来没否认,但是对方辩友却一直在回避一个问题,就是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人民对强权反抗,逐渐的揭穿了迷信,最终,科学成就了公理,推翻了迷信,也战胜了一个个代表强权的神话人物.后记: 尽管我们在决赛以5分之差输给了对方,但是我们知道,公理永恒,我们有更多时间去证明。很多事情,要显示出我们的气度才行。小人总会有的,不斤斤计较,君子也。要相信自己的内心的力量
你认为强权最终的下场是什么呢?他们身边的人是否幸福呢? 真理的光芒有时可能会黯淡,但永远不会熄灭。社会在进步,人民素质在不断提高,公理胜于强权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 公理是大于强权的,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秦始皇,在秦始皇年代,他暴政使民敢怒不敢言,而唐太宗认识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公理使得大唐出现空前的繁华,难道不是证明公理胜于强权吗?(真理与强权,要说谁能战胜谁,至少要在两者都存在的时候说吧。那么,真理玩的过强权吗?!小日本统治北平的时候够没有真理了吧?但在那种强权状态下到底谁能影响谁!?当时老舍的《茶馆》中不是有这句话:“那小日本厉害吧,架不住我们能忍”~~~~真理呢!?最终还是在强权被消灭后(其实辩论最重要的就是要举例子,美国攻打伊拉克,南联盟,越南的时候充分体现了强权大于公理。凡是不能从道理上看,否则为什么我们老祖宗会说“成事在人”呢。道理永远站在经济实力强的那方,从来都是。)才会出现。生在那动荡时代~~~你要你的真理??? 对不住,您先忍着吧)
第三篇:用强权造句
强权拼音
【注音】: qiang quan
强权解释
【意思】:对别的国家进行欺压、侵略所凭借的军事、政治、经济的优势地位:~政治|~终于向正义低头。
强权造句
1、我们不能把强权视为公理。
2、强权即公理--这是帝国主义的逻辑。
3、在国际事务中,我们将继续伸张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5、在这种情况下,危机真的将标志美国统治地位的终结,不仅是作为一个全球强权的终结,同时也是作为一个经济模式和政治感召力的终结。
6、所有的这些都有用,但是实际上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了:虽然很少有人出于对老牌强权的礼貌和记忆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7、然而,在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的同时,华盛顿认为这种军事竞赛只是强权政治中重要的部分。
8、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还在继续,天下仍不太平。
9、值此国际日,我们重申我们的决心,让强有力的法治取代强权。
10、对于中国来说,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也能尽量把美国介入该地区的努力复杂化,使得它能够发挥大国强权政治,同时把印度限制在南亚地区。
11、类似于俄罗斯和英国,土耳其继承的也是曾主宰世界的一个强权。
12、这被视为是对工业化国家经济强权的第一次成功的挑战,因而也招致西方国家的深深憎恨。
13、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4、在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自杀性爆炸就是穷人反对最新军事科技强权的武器。
15、但是不像1945年之前的强权,中国并没有需求新的殖民地。
16、简言之,日本正切身体验到,没有单极美国强权的情况下,亚洲沿海地区将会怎样。
第四篇:家族式腐败的政治逻辑
“择劣机制”与“排优机制”
家族式腐败的政治逻辑
《 人民论坛 》(2015-03-20)
吴 波
【评述由头】全国两会期间,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谈到苏荣案时表示,“苏荣腐败案不仅具有其他腐败分子的共性特征,还有一些更为严重的突出表现,比如纵容家人擅权干政、形成家族式腐败,影响十分恶劣”。梳理近期披露的一系列腐败大案可以发现,“腐败家族化”现象并不鲜见,有的腐败分子使家族成员成为收受贿赂或接受利益输送的中间人,从而掩盖其贪腐行为;有的官员亲属凭借权力背景,大肆侵占不义之财,成为导致官员下水的重要导火索„„为何会出现这种腐败家族化现象?应如何对这种现象进行治理?本刊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分析。
【摘要】家族本身没有腐败的原罪,并非天然地腐败。家族式腐败也只是群体性腐败的表现形式之一。群体性腐败的存在对执政党产生了多重伤害,使得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严重趋于庸俗化,使得现实政治运行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排优机制”。为此,需要信仰和道德教育的强化、党的建设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持续铁腕反腐的齐头并进,综合治理。
【关键词】家族式腐败 政治逻辑 危害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家族腐败只是群体性腐败表现形式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家族腐败就不断见诸报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腐败演出一幕幕地展开,除苏荣腐败案外,令氏兄弟的腐败也引人注目。在令氏腐败集团中,令家几兄弟作为核心力量固然是家族腐败的显著标志,但细细想来,在这一腐败集团成员中,血缘并不是唯一的联结因素。进一步而言,除了血缘的纽带外,这一利益集团还有同乡因素的联结。因此,“家族腐败”一词虽然标识出该集团的典型特征,却不能涵盖这一集团的全部特征。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贪腐案件中,还有一些值得梳理的基本线索。战友、同学、同乡、同行等因素,都与血缘或姻缘因素一样,充当了穿针引线的角色,发挥了撮合和凝聚的功能。
其实,家族本身没有腐败的原罪,并非天然地腐败。家族既可以由于满门英烈而光耀史册,也可能因为贪腐而臭名昭著。只有处于腐败的社会关系中,家族才成为腐败家族。由此,令氏集团陨落这一事件可以纳入群体性腐败的分析框架之中,家族腐败只不过是群体性腐败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联系从魏晋到南朝愈演愈烈的门阀政治,可知今日之家族腐败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家族腐败集中表现了社会腐败的高发多发群发而难以控制的局面,缘于政治家族的生成和堕落;群体性腐败之所以发生,缘于社会性腐败对血缘、姻缘、战友、同学、同乡和同行等关系的侵袭毒害,形成了排他性而谋取私利的官僚利益集团。只是由于家族腐败因由血缘和姻缘为纽带,使得其成员之间关系较其他联结因素更具亲密性和可靠性。格外引人注目的家族腐败,可以被认为是群体性腐败最具典型性的表现形式。
群体性腐败的共同特征是,在权力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利益的共享。权力作为一种要素一旦参与分配,它的能量就大大超过资本和劳动等其他要素,更何况是各种政治权力的集聚,其能量就可能以乘数效应表现出来。当下中国的反腐力度已远远超过了一些人想象。
从群体性腐败形成发展史的视角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腐败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初至1992年。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腐败现象再生恢复,少数人依靠公共权力为个人或家庭成员牟利。不过,这一时期官员腐败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并不突出,群体性腐败还处于萌芽阶段。第二个阶段:1992年至20世纪末。随着市场因素和资本因素作用的不断强化,腐败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呈现出迅猛扩张的态势,群体性腐败现象不断增加。第三个阶段:20世纪末以来。这一时期,腐败在中国社会弥漫开来,在很多地方成为公共服务维持运行的日常手段。群体性腐败成为这一时期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呈现难以遏制之势。
群体性腐败对执政党的多重伤害
无论是对群体性腐败产生原因的分析,还是对群体性腐败造成后果的思考,都需要引入政治文化的分析视角。很多年前,就听到一位官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领导这样说过,什么叫知人善任呢?首先要认识你,熟悉你,了解你,你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不主动靠近领导,让领导认识你和了解你,领导如何会提拔任用你呢?说者言之凿凿,听者无语良久。“进了班子,却没进圈子”、“做对事情还不行,还得跟对人”、“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上级重用”,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无非都在说明这样的一个道理:不成为某个“山头”和“圈子”中的一分子,就难以有远大的政治前途。非常遗憾的是,这种政治文化不仅没有在当下中国社会销声匿迹,反而借助市场和资本的力量顽强存活并大行其道,如此这般,也就苦煞了那些遍寻不着任何关系而又没有任何寻租权力的小吏了。
“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不仅培育和壮大了群体性腐败的基础,造成“窝案”、“串案”、“塌方式系统性腐败”,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无论是以血缘或姻缘联结而成的政治家族还是依靠其他因素联结而成的官僚集团,其成员之间都是典型的人身依附关系,这就使得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严重趋于庸俗化。正如总书记指出的,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希望别人都唯命是从,认为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就是好干部,而对别人、对群众怎么样可以不闻不问,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① “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盛行之下,现实政治运行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排优机制”。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许多地方和单位的党内健康力量遭到打压和排斥,沦为边缘化的存在。正气难以形成合力与邪气抗衡,于是,“有的地方和单位有了问题总想捂着盖着,甚至弄得保护错误的力量大过伸张正义的力量”②。“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的强势存在,还导致干部选拔任用的视野越来越为狭窄,越来越具有封闭性。诸多事例说明,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的德才兼备原则和五湖四海原则,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大都流于形式,沦为空谈。这种封闭性选拔形式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业绩和成就在身份面前黯然失色,不仅毫无积极意义,甚至反过来成为政治上成长的障碍。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择劣机制”逐渐形成并固化,导致逆向淘汰事件层出不穷。破坏执政党勃勃生机的,恐怕就是这些与资本强烈结合又带有封建遗毒的“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
在“择劣机制”和“排优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政治组织日益涣散并不断趋于变质腐烂。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腐化与政治组织的程度成反比关系。长此以往,出事就具有不可避免性。正是基于这一政治逻辑的深刻认识,总书记告诫全党:“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些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
群体性腐败治理的三重途径
群体性腐败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信仰和道德教育的强化、党的建设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持续铁腕反腐的齐头并进,相互促进。
首先,要强化信仰和道德教育。古人有云,“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忘却小我,成就大我。信仰缺失往往伴随道德堕落和腐败行为。其次,要推进制度的完善和贯彻。当下完善抑制腐败的制度,特别要注重对党政重要官员的配偶、子女参与商业活动的行为加以必要的限制和约束,尤其要以制度的力量割断官员子女、配偶等与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的商业联系,从根本上消除以权力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机会空间。同时,需要强力推进制度的贯彻和落实,而不能让包括回避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形同虚设,无效空转。
最后,要持续以铁腕反腐。对于群体性腐败,要顺藤摸瓜,一网打尽,不能养虎为患,有丝毫姑息。
第五篇:中国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本站推荐)
中国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火眼金睛(hyjj315)——明察政军商,洞见文史哲。点击标题下蓝字“火眼金睛”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文|聂辉华、顾严
要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问题,首先要理解中国政府官员的行为;要理解中国政府官员的行为,首先要理解政府官员的行政级别。为什么?第一,在官场,行政级别决定了资源和权力的配置方式。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说明级别是官场的明规则。第二,几乎所有官员都将级别的提拔和职位的重用当做职业奋斗目标。这对应于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理解官员级别才能理解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模式。
然而,中国官场的行政级别非常复杂,有时甚至没有明确的规定。不仅普通人难以明白,即便像我们这样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专业学者,也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搞明白。尽管网上有不少资料,但是要么不够全面,要么不够准确。在我们正式解析中国官场的行政级别之前,读者不妨回答以下几个关于级别的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司长是什么级别?广州市白云区副区长是什么级别?白云区教育局局长是什么级别?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是什么级别?如果你认为他们属于不同级别的话,那么你错了。正确答案是:他们都是正处级。正因为官场级别问题如此重要,又如此复杂,我们觉得有必要专门写一篇来介绍中国官场级别的规则。
一、中国的五级行政级别决定了官员级别的基准体系
通常情况下,中国官员的行政级别是由所在机构的行政级别决定的,这是识别官员级别的第一法则。与大多数国家的组织结构不同,中国的行政区划有五个行政层级中央(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旗、县级市)、乡(镇、街道)。因此,按照上面五个行政层级政府官员分为五种主要层级,每个主要层级又可以分出正副两个级别,这十个级别就构成了我们识别官员身份的基准体系。具体如下。
1、国家级正职,简称“正国级”,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正国级职位包括: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2、国家级副职,简称“副国级”,包括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机构的成员(正国级除外),正国级职务的副职等。它们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央纪委、中央政法委的书记则因情况而定。按照职位“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是识别官员级别的第二法则,如果这两个书记是政治局常委,那么他们就是正国级;如果是政治局委员,就是副国级。
3、省部级正职,也称“正部长级”,包括中央部委、省级党委和政府的正职领导(“一把手”)。它们包括:中共中央下属机构(如政研室、党史研究室、文献研究室)的正职领导,国务院组成部门(部、委、办、总局、审计署、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的正职领导,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办事机构和专门委员会的正职领导,各省四套班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仍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王沪宁2002-2007年担任中央政研室主任时,是正部级;2007年之后,他先后升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政治局委员,但仍兼任政研室主任,此时变成副国级。移送司法机关的省部级官员
4、省部级副职,包括省部级正职的副职,还有各省的党委常委,不再列举。
5、厅局级(或地厅级)正职,包括中央部委下属司局和省直机关(厅、局、部)的正职领导,各地级市(地区、直辖市所属区)四套班子的正职领导。
6、厅局级副职,包括厅局级正职的副职和市委常委。
7、县处级正职,包括中央部委司局和省直机关的正职领导,各地级市下属委、办、局的正职领导,直辖市的街道(或乡镇)党政领导正职,以及各县四套班子的正职领导。
8、县处级副职,包括县处级正职的副职和县委常委。
9、乡科级正职,包括各地级市下属机构的科室正职领导,各县下属委、办、局的正职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人大主席,街道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
10、乡科级副职:包括乡镇级正职的副职,乡镇党委委员和街道工委委员。
凭借这个基准体系,我们可以识别大部分官员的级别。例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浙江省委书记以及北京市长都是正部级,北京市朝阳区区长、浙江省发改委主任和江西省抚州市政协主席是正厅级,北京市朝阳区各街道办事处主任(或乡镇长)、浙江省发改委综合处长和抚州市临川区区长为县处级。按照机构级别决定职务级别的第一法则,江西省南昌市是地级市,因此南昌市委书记本来应该是正厅级。但因为现任南昌市委书记龚建华是江西省委常委,所以按照就高不就低的第二法则,他是副省级。类似地,现任抚州市临川区区委书记李智富是抚州市委常委,因此不是正处级,而是副厅级。
二、五级行政体系外还有特别体系
虽然大部分官员的行政级别可以通过基准体系来识别,但是还有很多官员的身份不能套用上面的级别,因为他们所属单位不是五级行政体系中的任何一级,而是介于两级之间,即所属单位是副部(省)级、副厅级、副县级,因此这些单位的正职领导比所在行政区划的级别高半级。
第一种特别情况是,一些由国务院或部委代管的“国家局”属于副部级单位,而不是普通的正部级单位。例如,国务院直属的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及由国务院部委代管的国家能源局、国家粮食局(均由国家发改委代管)、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信部代管)等。一个简单的识别方法是,机构名字中有“总局”字样的是正部级单位,有“国家xx局”的是副部级单位,而没有“国家”字样的局为部委内设的正厅级单位。例如,200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时隶属国家经贸委,属于部委代管的副部级国家局,2003年成为国务院直属单位(仍属副部级),2005年升级为国家安监总局(正部级),而安监总局下属的离退休干部局就属于正厅级单位。这一机构变迁过程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安全生产的不断重视。
既然国家局是副部级,那么它的中高层干部级别都比部级单位相应低半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国家局的局长、副局长、司长、副司长分别对应于部委的副部长、司长、副司长和处长,但处长以下职务级别一样。所以说,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副司长其实是正处级,而司下设的处长也是正处级。虽然国家局的副司长和处长行政级别一样,但是在业务上前者领导后者,在提升时前者优先于后者。例如,因腐败落马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就是正处级。不过有一点要注意,虽然在中央层面存在“国家局”,地方却无法设立国家级的局。因此,国家局在地方的分支机构一般和地方的厅局一样,都是正厅级单位。例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是副部级,但省烟草局局长和省财政局局长都是正厅级。类似的还有省统计局、省粮食局、省林业局、省旅游局等。
第二种特别情况是,中国目前有15个副省级市,包括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大连市、青岛市、南京市、宁波市、厦门市、武汉市、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西安市等13个计划单列市和济南市、杭州市2个市(中编发[1995]5号文),原来名单中的重庆市已升格为直辖市。根据中央编办的中编发[1995]5号文,副省级市直属机关的级别,可比照国家局确定,即市直工作部门为副厅级,内设机构为处级。市辖区及其工作部门的级别,可比照市直机关相对应的关系确定;市辖县和代管的县级市的级别仍为处级,其工作部门为科级。这就是说,广州市市长是副部级,副市长是正厅级,市教育局局长和白云区区长都是副厅级,而白云区副区长和白云区教育局局长都是正处级。与国家局的情形类似,白云区副区长和下属教育局长虽然行政级别一样,但前者领导后者,而且在广州市内前者的级别(本地称“副局级”)略高于后者。
第三种特别情况是,检察院和法院的行政级别比当地政府下属部门要高半级。因为地方政府、检察院、法院都属于由当地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即所谓“一府两院”。举例来说,北京市市长是正部级,北京市朝阳区区长是正厅级,朝阳区财政局局长是正处级,那么朝阳区检察院检察长比区财政局长高半级,就是副厅级。以此类推,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的副检察长就是正处级,而朝阳区检察院公诉处处长其实是副处级。可见,叫司长的未必都是司局级,叫处长的也未必是正处级。
三、党群机构:官员级别与机构行政级别相互影响
在中国,执政党领导国家,因此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党委机构负责人的级别一般要高于同层次的政府部门负责人的级别。这主要通过各级党委常委会来实现。正如基准体系所描述的,各级党委的常委,除了四套班子的正职领导,其级别均比所属行政区域低半级,比所属部门高半级。例如,地级市的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是副厅级,比市文化局局长(正处级)高半级。
关键问题是,哪些人可以进入党委常委会?除了党委书记(省委书记、市委书记或县委书记)、政府正职(省长、市长或县长)、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政府常务副职(常务副省长、副市长或副县长)、党委秘书长、当地军区司令员或政委是常委,统战部长、首府城市的党委书记一般也是常委,有一段时间省政协主席也进入省委常委(目前已退出)。常委会的组成表明,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党的下属机构负责人。
由于“一把手”的级别反过来会影响所在单位的级别,因此实际上党委机构比对应的政府机构高半级,这导致党委下属机构的副职领导也可能高半级。例如,省委组织部部长肯定是省委常委,属于副部级干部,那么主持工作的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就是正厅级干部,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同级别。事实上,几乎所有省人社厅厅长都同时兼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但省委组织部的普通副部长则与人社厅副厅长行政级别一样。
党委机构高半级的另一个原因是机构性质。根据党章,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党委全委会一样,都是当地党代会选举产生。因此,纪委又比党委的其它下属部门(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政府的下属部门要高半级。例如,中纪委书记是副国级(政治局委员)或正国级(政治局常委),中纪委副书记是正部级,中纪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是副部级。继续推理,省纪委预防腐败室主任是副厅级,而一般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或省人社厅办公室主任是正处级。
除了党的机构,还有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它们都属于党领导的机构,因此统称党群机关。各级党群机关和对应的政府下属部门级别一样。
四、特殊职位、干部高配和其它单位
除了前面提到的省长、局长、处长等带“长”的领导职务序列,中国还有一个非领导职务序列,主要包括三个层级:巡视员(对应于厅级)、调研员(对应于处级)、主任科员(对应于科级),这三个层级可以分为正职和副职。非领导职务一般没有决策权和签字权,除非一把手授权。此外,还有一些中央部委的督察专员,例如国家总督学、土地督察等,他们一般是副部级
第二类特殊职位是中央部委的部长助理,例如公安部和商务部都设立了若干部长助理,这些部长助理同时兼任党组成员。“助理”不是基准职务,其级别介于副部长和厅局长之间,在行政上一般是正厅级,但是享受副部级待遇,包括政治、医疗、住房待遇。各省、市、县的政府首长助理以此类推。
除了按部就班的等级体系,还有一些官员的级别高于所在单位的级别,这种情况称为“高配”。这包括三种类型。第一,重要部委的领导。例如国家发改委有六个正部长级的副主任,公安部有两个正部长级的副部长,可见其强势。在地方,一般公安局长都是党委常委和/或政府副职,比政府下属部门正职领导高半级。第二,一些部门内设的重要机构。例如,法院的执行局、检察院的反贪局,以及一些准军事机构(公检法、司法)的政治部,这些机构的正职领导属于所在单位领导副职序列,比其它内设机构领导高半级。第三,经济开发区、一些省直管县以及县级市的领导,一般比基准情形下的级别高半级。例如,省直管的经济开发区或高新区的管委会主任一般是副省级,浙江省金华市下属的义乌市市委书记和市长都是副厅级。
除了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中国还有庞大的事业单位,例如大学、医院、报社、图书馆等,它们在管理上有些沿用了党政机关体系,这类机构的行政级别由其隶属关系决定。例如,大部分985大学(30多所)属于中央直管的大学,为副部级大学,其校长和书记为副部级,常务副校长和常务副书记为正厅级,其余副校级领导为副厅级,学校的部长、处长、学院院长均为正处级。而正规本科大学一般是省教育厅管理,为正厅级,副校级领导和部处、学院领导的级别与中管大学相应职位一样。报社的行政级别与政府下属部门类似。比如,中央直管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为正部级,那么这两个机构的正职领导就是正部级。
中国的国有企业其实也有级别,因为国企的领导人都有级别。人事关系由中央组织部管理的中央国企有50多家,其一把手级别一般为副部级,极少数为正部级(如中国铁路总公司);人事关系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为正厅级。类似地,人事关系由地方党委组织部管理的国企,其领导人一般为副厅级或者正厅级,由地方国资委管理的国企级别为副厅级。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争议请加小编微信fenggq1,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