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笔记

时间:2019-05-13 21:4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通逻辑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通逻辑笔记》。

第一篇:普通逻辑笔记

普通逻辑笔记

第一章:引论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性。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史,发源地为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提出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 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史称穆勒五法。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光辉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现代形式逻辑)的奠定人。第二章:概念

1、概念史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一般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抽象。

3、概念的作用: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由概念组成判断,由判断组成推理,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联系起来,把不同类对象区分开来。

4、概念作为思维的最基本单位,它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语词,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意思内容。

5、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1、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语词并不是事物的反映形式,只用来表达概念,2、任何概念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4、同一语词在不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6、任何反映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7、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也叫概念的含义。

8、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

9、概念内涵外延的灵活性指在不同的条件下,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是可以变化的。

10、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1、概念的种类:

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3、正概念和负概念。

12、单独概念:是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13、普遍概念:是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14、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15、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16、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17、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中属性的概念。

18、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2、真包含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19、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外延越小、内涵越多,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这种反变关系只适用于种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属种关系(真包含关系)。20、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限制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限制概念适用于把一般性概念具体化,使概念更加明确,限制的极限是单独概念。

21、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22、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特点是用简单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23、定义的方法:

1、属加种差定义,2、发生定义,3、关系定义,4、功用定义。

24、属加种差定义:把某一概念放在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然后找出被定义项与其他同级种概念间的差别“种差”,最后把邻近的属概念与种差概念加在一起,组成定义。公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25、发生定义:通过揭示事物产生或形成过程来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26、关系定义:通过揭示被定义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27、功用定义:通过揭示事物的功用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28、语词定义:只对语词的意义给以解释,而不一定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揭示。分为:规定的语词定义和说明的语词定义。

29、规定的语词定义:当提出一个新的语词或在某种特殊意义上使用的某些语词时,我们就应当对它作出规定性的解释。

30、说明性语词定义:当别人不了解一个语词的意义时,我们就要对已有确定含义的语词给以说明。

31、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括被定义项,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不得用比喻。

32、定义的作用:

1、通过定义,能够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结并巩固下来,2、可以明确概念,要检查所使用的概念是否明确也要通过定义,3、要把一个概念传达给原来不了解这个概念的人,也需要应用定义。

33、划分:是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小类,来揭示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划分的母项,另一部分是划分的子项,把母项分为若干子项的根据,叫划分标准。

34、划分的方法:一次划分、连续划分。

35、一次划分:是根据划分标准对母项一次划分完毕。

36、连续划分:是把母项划分为若干子项后,再将子项作为母项继续划分。

37、二分法:以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作为划分标准,将一个概念划分为一个正概念和一个负概念,也可一次划分和联系划分。

38、划分的规则:

1、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

39、划分的作用:

1、通过划分,可以扩展、加深对事物的认识,2、可以明确概念的外延,使人们了解一个概念能适用于哪些对象。

40、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它是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进行的划分,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分为自然分类和辅助分类。

41、自然分类: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把对象排列成各类的分类。

42、辅助分类:根据对象某种显著特征把对象排列成各个类,目的是为了从被分类的其他对象中易于找出某个对象。

43、列举:是划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划分的区别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列举并不要求揭示概念的全部外延,是揭示概念一部分外延的逻辑方法。必须遵守两条规则,每一次列举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列举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第三章:判断

(一)1、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判断的基本特征:

1、判断都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2、判断都有真假。

3、判断和语句的联系:语句就是判断的直接现实,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联系形式,判断只有通过语句才能表达。

4、判断和语句的区别:

1、判断作为思维形式,是精神形态的东西,语句作为语言形式,是物质形态的东西,2、任何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句都表达判断,3、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语句表达,4、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判断。

5、表达语句的判断,称为命题,普通逻辑不研究具体命题,而主要研究命题形式。

6、S、P等称为词项变项,可用具体的次项(概念)代入,p、q等称为命题变项,可用具体的命题(判断)代入,词项变项和命题变项,统称逻辑变项。

7、给出一个命题,用逻辑变项取代其中的具体词项或命题,就得出该命题的命题形式,这就是命题形式的抽象化,给出一个命题,用具体词项或具体命题分别取代其中的全部逻辑变项,就得到一个命题,这就是命题形式的具体化,用具体的词项或具体的命题分别取代这一命题形式中的全部逻辑变项,称作该命题形式的一个解释。

8、如果一个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真命题,则成永真式,如一个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假命题,则称为矛盾式,如一个命题形式至少有一个解释使它得到真命题,则成为可真式。

9、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中不含有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的命题形式中,逻辑变项是词项,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有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的命题形式中,逻辑变项是命题。

10、简单判断又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又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此外,依据判断中是否出现“必然”、“可能”这两个模态词,判断又可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

11、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传统逻辑称性质判断为直言判断。

12、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主项表示所断定的对象,谓项表示所断定的性质,联项表示性质判断的断定自身,即肯定或否定,联项分两种,肯定联项和否定联项,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的数量或范围,量项也分为两种,全称量项和特称量项,全称量项用“所有的”表示,特称量项用“有的(或有些)”表示。性质判断的命题形式中,主项和谓项分别用词项变项S和P表示。量项和联项仍用自然语言表示。

13、性质判断按性质划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肯定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某性质的判断,否定判断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否定判断的联项为否定联项,判别一个判断是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联项。

14、性质判断按量划分,分为单称判断、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单称判断是断定单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单称判断的主项是一个单独概念,单称判断一般不出现量项,全称判断是断定主项的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全称判断的主项前面带有全称量项,特称判断是断定主项至少有一个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特称判断的主项全面带有特称量项。

15、性质判断综合可分为四类:

1、全称肯定判断,标准形式为:所有的S都是P,简记为SAP,简称A判断,2、全称否定判断,标准形式为:所有S都不是P,简记为SEP,简称E判断,3、特称肯定判断,标准形式为:有的S是P,简记为SIP,简称I判断,4、特称否定判断,标准形式为:有的S不是P,简记为:SOP,简称O判断。

16、如果两个性质判断的主、谓项均相同,则称这两个判断是同一素材的判断,同一素材的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称为对当关系。

17、具有SAP、SEP、SIP、SOP判断形式的判断之间,存在四种不同关系:

1、矛盾关系,分别存在于A和O,以及E和I之间,2、反对关系,存在于A和E之间,3、下反对关系,存在于I和O之间,4、差等关系,分别存在于A和I,以及E和O之间。

18、主项S和谓项P外延间的关系,只有5种情况:(1)S和P全同,(2)S真包含于P,(3)S真包含P,(4)S和P交叉,(5)S和P全异。A、E、I、O四种类型的判断在上述5种关系下,都有唯一确定的真假。

19、对于对当关系,有两点注意:

1、对当关系的成立,是以判断的主项非空(即不是空概念)为条件的,2、在对当关系中,单称判断不能作全称判断处理。20、周延性概念:

1、主、谓项的周延性,是相对于它们所在的判断而言的,离开了判断,单纯的概念是无所谓周延不周延的,2、主、谓项的周延性,是相对于判断的形式结构而言的,不是相对于判断所断定的对象本身的实际情况而言的。

21、周延性的一般形式结论:

1、全称判断的主项都周延,2、特称判断的主项都不周延,3、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否定判断的谓项都周延。

22、A、E、I、O四种判断主、谓项周延情况表: 判断类型 主项 谓项 A 周延 不周延 E 周延 周延

I 不周延 不周延 O 不周延 周延

23、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由三部分构成,1、关系者项,表示一定关系的承担者的概念,也就是关系判断的主项,2、关系项,表示关系之间存在的关系的概念,也就是关系判断的谓项,3、量项,表示关系者项数量的概念。

24、关系的性质:

1、对称性(对称、非对称和反对称),2、传递性(传递、反传递、非传递)。第四章:判断

(二)1、复合判断的特点:、它们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判断组成,即它们的基本单位(变项)是判断,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作支判断,2、它们的支判断通过“联接词”联接,不同的联接词显示不同的逻辑性质,3、他们的真假是由其支判断的真假来确定的。

2、联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逻辑形式是:p并且q。其中p、q称作联言支,“并且”表示联接词,用符号“^”表示,读作“合取”,上述形式可写作:p^q,联言判断的支判断至少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

3、联言判断的真假情况是由其联言支的真假来确定的。具体如下图(此表称为真值表): p q p^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4、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可能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判断,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称作选言支。

5、选言支之间具有并存关系,指一个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所断定的可能事物情况是不排斥的,彼此相容的,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支之间不具有并存关系,就是说一个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所断定的可能事物情况是相互排斥的,彼此不相容的,不可以同时存在。

6、宣言判断的种类:

1、相容的宣言判断,2、不相容的宣言判断。

7、相容的宣言判断:就是断定几个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为真且可以同真的选言判断,逻辑形式为:p或者q,其中p、q称作选言支,“或者”表示联结词,用符号“V”表示,读作“析取”,可写作:pVq。相容的选言判断的支判断至少是两个,也可以是更多。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的真假是由其选言支的真假来确定的,任何相容的选言判断的真假情况都是: p q pV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8、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个选言支中有并且只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其逻辑特征就在于其选言支之间的关系相互排斥,彼此不相容,不可同真,逻辑形式为:要么p,要么q,其中p、q称作选言支,“要么„„要么„„”表示联结词,用符号V表示(读作“不相容析取”)可写作:pVq,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支判断至少有两个,也可以是多个。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真假是由其选言支的真假来确定的。任何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真假情况都是: p q pV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9、假言判断:就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10、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形式逻辑主要涉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三种条件关系。

11、充分条件:设定p和q分别为两个事物情况,如果有p,就必然有q,而没有p,是否有q不能确定,这样,p就是q的充分条件。

12、必要条件:设定p和q分别为两个事物情况,如果没有p,就必然没有q,而有p,却未必有q,这样,p就是q的必要条件。

13、充分必要条件:设定p和q分别为两个事物情况,如果有p,必然有q,如果没有p,必然没有q,这样,p就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14、假言判断的种类:

1、充分假言判断,2、必要假言判断,3、充分必要假言判断。

15、充分假言判断:断定事物情况之间具有充分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其中p、q分别称作“前件”和“后件”,“如果„„那么„„表示联结词,用符号“ ”表示,可写作:p q,充分假言判断的联结词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是:“如果„„则„„”,“有„„就„„”,“一旦„„就„„”,“假若„„就„„”,“哪里„„哪里就„„”等。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是由其前件和后件的真假来确定的。任何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真假情况是: p q p 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16、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事物情况之间具有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就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只有p,才q,其中p、q分别称作“前件”和“后件”,“只有„„才„„”表示联结词,用符号“ ”表示,读作“逆蕴涵”,可写作:p q,必要假言判断的连结词语言表示方式有:“除非„„不„„”,“除非„„才„„”,“不„„不„„”“没有„„没有„„”等。一个必要假言判断的真假,是由其前件和后件的真假来确定的,任何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的真假情况都是: p q p 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真

17、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事物情况之间具有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p当且仅当q,其中p、q分别称作“前件”和“后件”,“当且仅当”表示联结词,用符号“ ”表示,读作“等值”,可写作:p q,充分必要假言判断的连结词语言表示方式有:“如果„„那么„„并且只有„„才„„”,“只有并且仅仅如此,才„„”等。一个充分必要假言判断的真假,是由其前件和后件的真假来确定的,任何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的真假情况都是: p q p 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18、负判断:就是否定某个判断的判断,又叫判断的否定,负判断是一种复合判断。逻辑形式:并非p,其中,p是判断支,“并非”表示联结词,用符号“¬”表示,读作“非”,可写作:¬p,负判断的支判断既可以是简单判断,又可以是复合判断,还可以是更复杂的复合判断,一个负判断的真假是由其支判断的真假来确定的。任何负判断的真假情况是: p ¬p

真 假 假 真

19、简单判断的负判断:否定一个简单判断就构成该简单判断的负判断。(1)“并非所有S是P”等值于“有些S不是P” 所有S是P 有些S不是P 真 假 假 真

并非所有S是P 有些S不是P 假 真 假 真

(2)“并非所有S不是P”等值于“有些S是P” 所有S不是P 有些S是P 真 假 假 真

并非所有S不是P 有些S是P 假 真 假 真

(3)“并非有些S是P”等值于“所有S不是P” 有些S是P 所有S不是P 真 假 假 真

并非有些S是P 所有S不是P 假 真 假 真

(4)“并非有些S不是P”等值于“有S是P” 有些S不是P 所有S是P 真 假 假 真

并非有些S不是P 所有S是P 假 真 假 真

(5)“并非某个S是P”等值于“某个S不是P”(6)“并非某个S不是P”等值于“某个S是P”

20、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否定一个复合判断就构成该复合判断的负判断。(1)“并非(p并且q)”等值于“非p或者非q”。(2)“并非(p或者q)”等值于“非p并且非q”。

(3)“并非(要么p,要么q)”等值于“(p并且q)或者(非p并且非q)”。(4)“并非(如果p,那么q)”等值于“p并且非q”。(5)“并非(只有p,才q)”等值于“非p并且q”。(6)“并非(p当且仅当q)”等值于“(p并且非q)或者(非p并且q)”。(7)“并非(并非p)”等值于“p”。

21、模态判断:断定事物情况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判断,“必然”,“可能”在逻辑上称为模态词,模态判断也包含模态词的判断。

22、模态判断的种类:

1、或然模态状态,2、必然模态状态。

(1)或然模态状态:含有“可能”模态词的判断是或然模态状态判断,按其对事物情况的可能性作出肯定还是否定断定,又可将其分为或然肯定判断和或然否定判断。肯定逻辑形式:可能p,一般用“ ”表示“可能”,写作:“ p”。或然否定判断逻辑形式:可能非p,写作:“ ¬p”。

(2)必然模态判断:含有“必然”模态词的判断是必然模态判断,可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肯定的逻辑形式:必然p,一般用“ ”表示必然,可写作:“ p”,否定的逻辑形式:必然非p,写作: ¬p

23、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之间具有一种对当关系。用模态方阵表示为:

第五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1、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2、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公式表示:A是A或(读作如果p,那么p)。A表示任何一个概念,p表示任何一个判断,“A是A”或“p p”,表示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或判断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亦即保持确定性。

3、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2、偷换概念,3、转移论题,4、偷换论题。

(1)混淆概念:是无意识的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

(2)偷换概念: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加以使用的逻辑错误。

(3)转移论题:是指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使议论离开了论题所犯的逻辑错误。

(4)偷换论题:是故意违反同一律要求用某一些论题来暗中代替所要讨论的论题而犯的逻辑错误。

4、同一律的作用:

1、遵守同一律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2、遵守同一律有助于人们正确交流思想,3、遵守和运用同一律,在反驳谬误和揭露诡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用公式表示:A不是非A,或“¬(p^¬p)”,读作“并非(p并且非p)

6、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产生的错误: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7、矛盾律的作用:保证思维具有无矛盾性。

8、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用公式表示:“A或者非A”或“pV¬ p”(p或者非p)。

9、违反排中律的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模棱两可。

10、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的明确性。在论证中,排中律是间接论证的逻辑依据。

11、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2、要求不同,3、逻辑错误不同。

12、充足理由律: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总是有充足理由的。表述为:p真,因为q真,并且由q能推出p。用公式表示:[q ^(q p)] p。“p”代表其真实性需要加以确定的判断,称为推断,“q”代表用来确定“p”真的判断,称之为理由。

13、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主要有两条:

1、理由必须真实,2、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逻辑联系。

14、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要求所产生的错误:

1、理由虚假,2、推不出。

15、充足理由律的作用:用来保证思维的论证性。第六章:演绎推理

1、推理:根据已知的判断得到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分前提和结论两部分。前提是推理所依据的判断,结论是推理所得到的判断。表达前提与结论关系的语句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根据„„可知„„”,“既然„„就„„”等。

2、推理的种类:

(1)根据推理中的前提和结论的思维进程不同,可分为:

1、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别),2、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3、类比推理(从个别(或一般)到个别(或一般))。

(2)根据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可分为:必然性推理(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和或然性推理(如果前提真,结论仅仅可能真)。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一般是或然性推理。

3、推理的有效性:推理的有效或无效,不是就推理的内容和意义而言的,而是就推理的形式结构而言的,因此,推理的有效性,也称为形式有效性。如一个推理形式有效,当且仅当具有推理形式的任一推理都不出现真前提和假结论。为确保运用推理获得真实结论,必须满足两条:

1、推理有效,2、前提真实。

4、直接推理:是以一个判断为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直接推理的前提和结论都是性质判断。

5、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就是依据逻辑方阵,在同一素材的各种性质判断之间进行推理。

(1)矛盾关系的推理:矛盾关系,存在于A和O,E和I之间,存在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因此根据矛盾关系,可以真推假,也可以假推真。由真推假:(表示推出),(读作“并非”)。SAP SOP,SEP SIP,SIP SEP,SOP SAP。

由假推真:SAP SOP,SEP SIP,SIP SEP,SOP SAP。(2)差等关系的推理:存在于A和I以及E和O之间,存在差等关系的两个判断分别是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全称真则特征真,全称假则特征真假不定,特称假则全称假,特称真则全称真假不定,因此可由全称真推特称真,也可由特称假推全称假。

由全称真推特称真:SAP SIP,SEP SOP。由特称假推全称假:SIP SAP,SOP SEP。

(3)反对关系的推理:存在于A和E之间,二者不能同真,可以同假,因此根据反对关系,由真可以推假:SAP SEP,SEP SAP。

(4)下反对关系:存在于I和O之间,二者可以同真,不能同假,因此,根据下反对关系,由假可以推真:SIP SOP,SOP SIP。

6、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就是通过改变前提的形式从而推出结论的直接推理。

1、概念前提的质、即把前提的联项由肯定变为否定,或者由否定变为肯定,2、改变前提的主、谓项的位置,即把前提的主项改为谓项,把谓项改为主项。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有两种基本形式:换质法和换位法。

(1)换质法:通过改变前提的质,从而得出结论的直接推理方法。规则:

1、结论和前提不同质,即前提肯定,结论是否定,前提是否定,结论肯定。

2、结论的主项和谓项与前提保持不变,结论的谓项是前提谓项的矛盾概念。推理形式:(用P表示P的矛盾概念)

SAP SEP,SEP SAP,SIP SOP,SOP SIP。

(2)换位法:通过交换前提的主、谓项的位置从而推出结论的直接推理方法。规则:

1、结论和前提的质相同,即如果前提肯定,则结论也肯定,如前提否定,则结论否定,2、结论的主项和谓项,分别是前提的谓项和主项,3、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到结论中不得周延。

推理形式:SAP PIS,SEP PES,SIP PIS。

O判断不能换位,因为O判断的主项是不周延的,如果换位,前提中的O判断的主项作为结论中否定判断的谓项就是周延的,这样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到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3)换质法与换位法的综合运用:

1、先换质,在换位,再连续地换质,换位„„直至不能换位,这称为换质位法,2、先换位,再换质,再联系换位、换质„„直至不能换位,这称为换位质法。

7、三段论: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又称直言三段论。一个三段论是由三个性质判断构成的,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前提和结论的主项和谓项。统称为项,任一三段论中都包括并且只包括三个不同的项,即同一三段论中每个项都出现两次,在前提中出现两次,在结论中不出现的项称为中项,结论的主项称为小项,结论的谓项称为大项。包含大项的前提称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称为小前提。大项用字母P表示,中项用M表示,小项用S表示。三段论中,单称判断都作全称判断处理。

表现形式有:

8、三段论的公理:是演绎推理系统中的初始的依据。其自身不是推理的结果,而是被当然地接受的,公理有古典的涵义和现代的涵义之分。现代涵义只要求其具有一致性(即不会导致矛盾)就可以了,公理的古典涵义则还要求其具有直观上明显的真理性,以至可以作为不证自明的东西接受下来。在古典涵义下讨论的三段论的公理是:一类对象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那么这类对象中的部分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即如果对一类对象的全部有所断定,那么对它的部分也就有所断定。如图:

9、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共7条,前5条是基本规则,具有公理意义,后两条是导出规则,可用基本规则证明。

(1)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2)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不得周延。(4)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

(5)如果前提有一否定,则结论否定,如结论否定,则前提有一个否定。(6)两个特称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7)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那么,结论也是特称的。

10、三段论的格:就是由中项在前提中的不同位置所构成的三段的不同形式。在大、小前提中,中项可以分别是主项或谓项,这样,中项在前提中的位置共有4种不同情况,相应的,三段论共有四个格。

(1)第一格:中项(用M表示)分别是大前提的主项和小前提的谓项,其结构:

(2)第二格:中项分别是大、小前提的谓项,其结构:

(3)第三格:中项分别是大、小前提的主项。其结构是:

(4)第四格: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谓项和小前提的主项,其结构是:

11、三段论的式:就是A、E、I、O四种判断在两个前提和结论中的各种不同组合所构成的三段论形式。即前提和结论的质(肯定或否定)量(全称或特称)组合形式。三段论所有的可能式中,共有24个有效式,有5个带括号的称为弱式,弱式指本来可以得出全称的结论,但却只得出特称的结论。

有效式如下表:

第一格 第二格 第三格 第四格 AAA AEE AAI AAI EAE EAE EAO EAO AII AOO AII AEE EIO EIO EIO EIO(AAI)(AEO)IAI IAI(EAO)(EAO)OAO(AEO)

12、三段论的省略式: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省略了大前提或者小前提或者结论的三段论,称为三段论的省略式,也可以称为省略三段论。省略三段论有三种形式:

1、省略大前提,2、省略小前提,3、省略结论。

13、三段论省略式的恢复:首先,确定结论是否被省略,如结论没有被省略,那么根据结论就可以确定大、小项,最后把省略的部分补充进去并进行适当整理,就得到了省略三段论的完整形式。

14、关系推理:就是前提中至少有一个式关系判断的推理,它是根据前提中关系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

15、纯关系推理:就是前提和结论都是关系判断的推理,包括4种:

16、混合关系推理:就是两个前提分别是关系判断和性质判断,结论是关系判断的推理。混合关系推理的一般形式是: 所有的a与b有关系R c是a 所以c与b有关系R

第七章:演绎推理

(二)1、联言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判断的推理。可分为分解式和组合式。

2、选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时选言判断的推理。根据前提中所含的选言判断的不同,可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3、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式假言判断并且根据假言判断前后件之间的关系而推出结论的推理,分三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充分假言判断前后件的关系是: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即有p必有q,无q必无p,无p可以有q,也可以无q,有q可以有p,也可以无p。有两条规则:

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2、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 肯定前件式:在前提中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肯定它的后件。公式是:

* 否定后件式:在前提中否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否定它的前件。公式是: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前提中有一个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前后件关系是:p是q的必要条件,q是p的充分条件,即无p必无q,有q必有p,有p可以有q,也可以无q,无q可以有p,也可以无p。有两条规则:

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2、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有两个正确形式: * 否定前件式:在前提中否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否定它的后件,其公式是:

* 肯定后件式:在前提中肯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肯定它的前件,其公式是: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前后件关系是:p是q既充分有必要的条件,q也是p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即有p必有q,无p必无q,有q必有p,无q必无p。有两条规则:

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2、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有四个正确形式: * 肯定前件式:在前提中肯定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肯定它的后件,其公式是:

* 否定后件式:在前提中否定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否定它的前件。其公式是:

* 否定前件式:在前提中否定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否定它的后件。其公式是:

* 肯定后件式:在前提中肯定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肯定它的前件。其公式是:

4、二难推理:是假言推理的一部分,它的前提中有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只有两个选言支的选言判断。常用于诡辩中。有四种形式:

1、简单构成式,2、简单破坏式,3、复杂构成式,4、复杂破坏式。

(1)简单构成式特征:两个假言前提的前件不同后件相同,选言前提的选言支分别是两个假言前提的那两个不同的前件,结论是两个假言前提的那个相同的后件,其公式是:

(2)简单破坏式特征:两个假言前提的前件相同后件不同,选言前提的选言支分别是两个假言前提的那两个不同的后件的否定,结论是两个假言前提的那个相同的前件的否定,其公式是:

(3)复杂构成式特征:两个假言前提的前后件都不相同,选言前提的选言支分别是两个假言前提的那两个不同的前件,结论是两个假言前提的那两个不同的后件的析取,其公式是:

(3)复杂破坏式特征:两个假言前提的前后件都不相同,选言前提的选言支,分别是两个假言前提的那两个不同后件的否定,结论是两个假言前提的那两个不同前件否定的析取,其公式是:

5、二难推理应遵守三条要求:

1、前提种的假言判断,其浅见须是后件的充分条件,2、前提种的选言判断,其选言支应是穷尽的,3、推理过程要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的规则。

6、破斥错误二难推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揭露前提虚假,二是揭露其违反推理规则。其次还有一种二难推理特有的破斥方法,即构造一个与对方的二难推理相反的二难推理,从而使对方的二难推理不能成立。这种方法可以简称为“以二难破二难”。

7、模态推理:是以模态判断为前提或结论的推理。

(1)根据模态方阵的模态推理:“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之间,有真假制约的关系,即模态方阵所显示的“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差等关系”、“下反对关系”。可根据此方阵来进行模态判断之间的演绎推理。

(2)根据模态判断与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态推理:

(3)根据包含复合判断的模态判断之间等值关系进行的模态推理:包含复合判断的模态判断之间存在等值关系,“必然(p并且q)”等值于“必然p并且必然q”、“可能(p或q)”等值于“可能p或者可能q”、“不可能(p并且非q)”等值于“必然(如果p。那么q)”等。可进行下列模态推理。

第八章: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而推理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判断,而结论是关于该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判断。

2、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1)联系:演绎推理离不开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是由归纳推理提供的,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以个别性知识的判断为前提,而这些个别性的知识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的。

(2)区别:

1、从思维过程来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认识推出个别性认识,而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认识推出一般性认识,2、从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来看,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而归纳推理的结论由个别性知识经概括得到一般性知识,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3、从前提与结论联系的程度来看,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前提真实,形式正确,就能必然地推出真实的结论,而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外)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只具有或然性联系,前提真实,结论不一定是真实的。

3、归纳推理的种类:分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大类。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两种,在科学归纳法中,包括有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1)完全归纳法:根据某类中每一个对象具有的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2)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的某种属性,从而得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它只断定了某类事物种部分对象具有的某种属性,而结论却是断定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性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枚举法,一种是科学归纳法。

* 简单枚举法:是以经验的认识为主要依据,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的某种属性,并且没有遇到与之相反的情况,从而推出该类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 科学归纳法:又叫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具有的因果联系,从而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结论的归纳推理。

4、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在总结培根等人归纳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逻辑史上称“穆勒五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1)求同法:也称契合法,指被研究的现象在不同场合出现,而在各个场合只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唯一的共同的情况就与该现象有因果联系。

(2)求异法:也称差异法,指被研究的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之中,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两个场合唯一不同的这个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是存在的,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是不存在的,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就与该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3)求同求异并用法:也称契合差异并用法,指如果被研究的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正事例组)中,只有一个共同情况,而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负事例组)中,却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个情况就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4)共变法:指如果被研究的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的,那么,这个唯一的变化着的情况就与该研究现象有因果联系。

(5)剩余法:指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现象是另一复合现象的原因,同时又知道前一复合现象中的某一部分是后一复合现象中的某一部分的原因,那么,前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与后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有因果联系。

5、概率推理:对于一件事情出现的可能性的程度或可能性的大小作出数量方面的估计,就是概率。

6、如:重复进行同一实验n次,如果随机事件A在这n次实验中出现了m次,则称比值 为这n次实验中事件A出现的频率。如果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大,事件A出现的频率在某个数字p附近摆动,那么定义事件A的概率为:p(A)= p。概率这种定义,称为概率的统计定义。如用n表示实验次数,m表示实验中出现的次数,W= 表示出现次数的频率。

7、概率推理:推理的过程也是由部分到全体,但是,它们与归纳推理不同,它们的结论都是概率判断,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之为概率推理。

8、统计推理:是由样本具有某种属性推出总体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统计学规定,被调查的对象称为总体,每一个具体对象称为调查单位,从中抽选出的部分对象称为样本,样本中含有调查单位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抽样方法有:纯随机抽样法、机械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整群抽样法等。

(1)纯随机抽样法:是直接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随机抽出n个个体组成样本加以考察的方法。

(2)机械抽样法:又称等距抽样法或系统抽样法,指把按某一顺序排列的总体单位,按固定间隔抽取样本加以考察的方法。

(3)分层抽样法:按照所研究问题的性质,把总体单位划分为性质比较接近的各组(称为层),再从各层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加以考察的方法。(4)整群抽样法: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以群为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群作为样本群,并在样本群内实行全面调查的方法。

9、统计推理是由部分到全体的推理,它的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它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只有或然性的联系,因此,统计推理是一种归纳推理。

10、为提高统计推理的可靠性程度,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样本应该有代表性,2、样本容量应该足够大,3、样本应该是随机抽取的。第九章: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以上)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形式。

2、类比推理的作用:

1、类比推理可以启发人的思路,在创造性思维中,常常用到类比推理,2、科学史上许多科学事实的发现和科学假说的提出,都是借助与类比推理,3、类比推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4、类比推理史一种说明方法,它在科学阐述和证明的过程中起到某种辅助的作用。

3、模拟方法:用模型代替原型,通过模型间接地研究原型的规律,这种实验方法叫模拟法,也叫模型实验法。

4、运用模拟方法的一般过程:首先根据被研究对象的现象或过程(即原型)设计制造出模型,然后用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模型的属性,最后根据模型的属性推论原型的属性。

5、假说:是人们以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对未知事物或规律性所作的假定性解释。

6、假说的分类:根据研究者提出假说的不同目

第二篇:普通逻辑习题

练习题1

一、填空题

1、“兵不在多而在精”和“甲不当班长而乙当班长”所具有的共同的逻辑形式,若用p、q作变项,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所有a都是b,且并非所有b都是a,则a与b两个概念在外延上是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若SOP假,则“只有SOP,才SEP”为_____。

4、从概念的外延看,“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______________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5、在“人本性善”这一命题中,“人”是___________概念,这个命题属于___________称命题。

6、在关系“交叉”、“对称”中,属于传递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传递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

7、当s和p处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关系时,全称判断假,特称判断真。

8、“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被录取”转换为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转换为等值的选言判断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转换为等值的联言判断的负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q为任意值,要使p∧q假,p应取_________值。

二、单选题

1、判断间的蕴涵关系,就其对称性和传递性看是()A 对称但非传递

B对称但反传递 C反对称但传递

D非对称但传递

2、在S和P可能具有的五种外延关系中,下列判断形式真假情况为三真二假的是()A

SAP

B SEP

C SIP

D SOP

3、“交叉关系不是全异关系”与“S与P不是全异关系”两个判断的种类应是()A 两者都是关系判断

B前者是关系判断,后者是性质判断 C两者都是性质判断

D前者是性质判断,后者是关系判断

4、若一个有两个肢判断的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则这两个肢判断是()关系。A 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B可以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以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5、下列各组判断中,不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A“非p或非q”与“p并且q”

B “只有p才q”与“p并且非q” C “这个S是P”与“这个S不是P”

D“有的S不是P”与“没有S不是P”

6、“并非只要学好外语就能出国”与之等值的命题是()A 学好外语且能出国

B不学好外语但能出国

C学好外语而不能出国

D不学好外语也不能出国

7、与“这种商品既不实用又不价廉”这一判断不同真又不同假的判断是 A这种商品既实用又价廉

B 这种商品既不实用又不价廉 C这种商品或者实用或者价廉

D这种商品或者不实用或者不价廉

三、简答题:

(一)下列命题是何种命题?写出他们的结构式。1.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学好逻辑。

2.如果大连队不能取胜,那么第一就是北京队。3.只要改正错误,就说明已经认识了错误。

4.传统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或者是柏拉图,或者是亚里士多德。5.除非有效的治理各种人为的污染,否则不能保护环境。6.鲸群集体自杀的原因,或者是海水污染,或者是迷失方向。7.并非旅游团明天去纽约,或者去旧金山。

8.只要事物不是机械故障,就一定是有人破坏,这种说法不对。9.如果学习努力并且方法得当,那么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二)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写出结构式,并分析是否正确:

1.如果李楠去参加辩论赛,他就不能来上课;李楠没来上课;所以她准是去参加辩论赛了。2.液体沸腾的原因,或者是温度升高,或是压力下降;登山营地锅中的水沸腾是因为温度升高;所以,水开了不是因为压力下降。

3.除非阳关充足,庄稼不能长得好;辛集乡的庄稼长得特别好;所以,阳光看到很充足。4.只要子弹是从窗外射入的,就会在窗对面的墙上留下弹痕;子弹不是从窗外射入的;因此,窗对面的墙上不会有弹痕。

5.票房收益好的新影片,或只是由于艺术性高,或者不是由于艺术性高而有其他原因,上周新片排行榜第一的影片是由于艺术性高;可见,不是因为别的原因。

6.如果手术成功,那么医生医术高明;如果医生医术高明,他一定是专家;这次手术没成功;所以,医生准不是什么专家。

7.如果上帝能创造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上帝不是万能的;如果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上帝也不是万能的;上帝或者能创造,或者不能创造一块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总之,上帝不是万能的。

8.只有海平面明显的加速上升,才说明极地冰山融化将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海平面近十年来并未明显上升;因此,极地冰山融化短期内不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而威胁。

9.和平而安宁的生存是绝大多数人的愿望,所以,大多数人都渴望和平或反对恐怖主义和战争。

10.如果机车运行前经过了严格检查,并且运行中司机依章驾驶,就不会发生行车事故,除非遇到意外情况;如果机车发生了行车事故并且司机依章驾驶,也没有意外情况;那么一定是因为机车运行前没有经过严格检查。

四、综合题

1、下述三句话中一真二假,试回答S与P的外延关系(要求写出推导过程)(1)有P是S;(2)有S不是P;(3)有P不是S;

2、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公安人员老赵、老钱、老孙和老李负责侦破一起盗窃案。侦探过程中发现甲、乙、丙三人是重要的的嫌疑对象,四位公安人员都认为三个嫌疑对象当中只有一个是盗窃犯,但究竟谁是盗窃犯?四人的看法却是各不相同的。

老赵认为:甲不是盗窃犯。

老钱认为:丙是盗窃犯。老孙认为:乙是盗窃犯。

老李认为:丙不是盗窃犯。破案结果表明:(1)盗窃犯确系甲、乙、丙三人中的一个;(2)四位公安人员中只有 一个人的看法是正确的。请问:谁是盗窃犯?谁的判断是正确的?写出解题过程。

3、甲、乙、丙、丁争夺一名围棋冠军。已知下列A、B、C三种说法中,有且一种说法正确。问:谁夺得冠军?写出推导过程。

A:冠军或是甲或是乙。B:如果冠军不是丙,那么冠军也不是丁。C:冠军不是甲。

4、某公安局的刑侦员A、B、C、D对某案的嫌疑犯李、赵作了如下断定:A:我认为赵不是凶犯

B如果李是凶犯,那么赵不是凶犯 C:或者李是凶犯,或者赵是凶犯 D:李赵都是凶犯。事后证明这四人的判断只有一个是错误的,请问凶犯是谁?写出推导过程。

5、下面三句话一真二假,请问:甲组的十二名同学中有几人会游泳?为什么?(1)有些甲组的同学会游泳

(2)有些甲组的同学不会游泳(3)甲组的小林会游泳

6、一天,小方、小林做完一道数学题后发现答案并不一样。小方说:“如果我的不对,那你的就对了。”小林说:“我看你的不对,我的也不对。”旁边的小万看了看他们的两个答案后说:“小林错了。”这时数学老师走过来,听了他们三个学生的话,又看了看小方、小林的答案后笑着说:“刚才你们三个人的话,只有一个人说得对。”请问小方和小林谁的答案正确?为什么?

7、甲、乙、丙、丁四人参加逻辑考试后有以下议论:甲:这次考试我看咱们都可以及格。乙:我看咱们当中肯定有人不及格。丙:丁肯定可以及格。丁:如果我能及格,那么我们之中不会有人不及格。考试结果表明:四人中有一人预测错误,请问:谁错,谁及格?

五、证明题:

1、设A表示判断“所有精通逻辑的都精通英语”,B表示“所有精通英语的不精通数学”,C表示“有些精通数学的是精通逻辑的”。试证明:若A与B均为真,则C假。

2、设A、B、C分别为有效三段论的前提和结论,D是与结论C相矛盾的性质判断,试证:A、B、D中肯定判断必有两个。

3、中项周延两次的三段论,其结论不能为全称判断。

4、若A、B、C分别为有效三段论的两个前提和结论,D是与B相矛盾的性质判断。试证明:D∧A→C不是有效三段论式。

练习2

一、简答题

(一)指出下列命题是哪一种性质命题:

1、没有无因之果。

2、个个都是英雄。

3、有的矛盾不是非对抗性的。

4、鱼目焉能混珠。

5、木星的所有卫星都是绕木星由西向东运行的。

6、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

7、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的。

8、至少有一种金属比水轻。

9、这棵树不是枣树。

10、无论什么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

(二)下列各命题是哪种复合命题,写出逻辑形式

1、只要有决心,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2、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变成物质力量。

3、谁不接受这个教训,谁就要碰得头破血流。

4、哪里有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压迫,哪里就有人民的反抗。

5、当气体的质量一定时,气体的体积和压力的乘积,跟它的绝对温度成正比。

6、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7、会憎,才会爱。

8、要做一个人民的作家,必须熟悉人民的语言。

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11、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1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3、凡是豫则立,不豫则废。

14、液体沸腾的原因是温度增高,或者是压力下降。

15、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16、要么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么走资本主义道路。

17、现在不是西风要到东风,而是西风压倒东风。

18、中国共产党不仅有武装斗争的经验,也有和平斗争的经验。

19、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20、并非所有参加民主运动的人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三)讨论下列各句话可能表达什么命题: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分析题:

1、断定“有的鸟是食肉的”是假的与断定“有的鸟不是食肉的”是真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2、断定“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的”是真的与断定“所有知识都不是来源于实践的”是假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3、写出一正确三段论式,它的大项在前提中周延,但在结论中不周延。

4、一个正确三段论能否三个项都周延两次?为什么?

5、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如果其小前提是否定的,其大前提能否是I命题?为什么?

6、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如果其大前提是肯定的,其小前提能否是O命题?为什么?

7、一个有效的第二格的三段论,如果其小前提是A命题,其大前提是什么命题?为什么?

8、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其大前提是O命题,这个三段论的形式是怎样的?它属于第几格的什么式?

三、改写题:

1、把下列命题改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1)一个人犯错误或是由于立场有问题,或是由于思想方法有问题。(2)没有一个国家不建设重工业而有巩固的国防。

2、把下列命题改为选言命题:

(1)一个国家不能既不建设重工业,又要想经济独立。(2)只有你承认了错误,我才会原谅你。

3、把下列命题改写为联言命题:

(1)并不是如果某甲来,某乙就不来。

四、证明题:如果正确三段论的结论是全称的,则中项不能两次周延。(提示:分别1.两前提都肯定;2.一前提肯定,一前提否定,两种情况考虑。)

1.写出一正确三段论式,它的大项在前提中周延,但在结论中不周延。2.一个正确三段论能否三个项都周延两次?为什么?

3.证明:如果正确三段论的结论是全称的,则中项不能两次周延。(提示:分别1.两前提都肯定;2.一前提肯定,一前提否定,两种情况考虑。)

4、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如果其小前提是否定的,其大前提能否是I命题?为什么?

5、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如果其大前提是肯定的,其小前提能否是O命题?为什么?

6、一个有效的第二格的三段论,如果其小前提是A命题,其大前提是什么命题?为什么?

7、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其大前提是O命题,这个三段论的形式是怎样的?它属于第几格的什么式?

五、综合题:

1、老师在一张纸条上写了甲、乙、丙、丁四人中某个人的名字,然后握在手里让他们猜一猜是谁的名字。甲说:“是丙的名字。”乙说:“不是我的名字。”丙说:“不是我的名字。”丁说:“是甲的名字。”听完后,老师说:“只有一个人说对了。请再猜一遍。”这次四个人都很快猜出了这张纸条上写的是谁的名字。

问:这张纸条上究竟写的是谁的名字?

2、甲、乙、丙、丁四个辩论队进入了前四名的决赛圈。对最后结果,有四位同学预测如下:(1)丁队是第一名;(2)甲队不是第一名,并且乙队不是第二名;(3)如果乙队是第二名,那么丙队不是第三名;(4)如果甲队不是第一名,那么乙队是第二名。辩论赛结束后,结果表明这四位同学的预测中只有一人的预测正确。

问:甲、乙、丙、丁四个辩论队的名次应该是什么?

练习3 1: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2:方宁、王宜和余涌,一个是江西人,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上海人,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根据上述断定,以下结论都不可能推出,除了: A.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安徽人,余涌是上海人。B.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江西人。C.方宁是上海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安徽人。D.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安徽人。

3: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4: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5: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

B.12人没人会使用。

C.仅有一个不会使用。D.仅有一人会使用。

6:由于最近的市场变化,绿岛公司必须在以后两年的时间里提高10%的生产率,否则它就会破产。事实上,从绿岛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结构来看,如果能提高10%的生产率,那么它就能实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陈述必然真?

A.如果绿岛公司不能达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它就会破产。B.在以后两年内,如果绿岛公司提高了20%的生产率,它就不会破产。

C.如果市场没有变化,绿岛公司就不需要提高生产率以防止破产。

D.在以后两年内,绿岛公司有可能提高10%的生产率,但不可能达到提高20%的目标。

7:一个热力站有个5个阀门控制对外蒸气。使用这些筏门必须遵守以下操作规则:(1)如果开启1号阀,那么必须同时打开2号阀并且关闭5号阀。(2)如果开启2号阀或者5号阀,则要关闭4号阀。(3)不能同时关闭3号阀和4号阀。

(4)现在要打开1号阀,同时要打开的阀门是()。

A.2号阀和4 号阀。B.2号阀和3号阀。C.3号阀和5号阀。D.4号阀和5号阀。

第三篇:普通逻辑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逻辑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逻辑”一词的含义

1、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致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中国革命合乎逻辑的民展。

2、虚构、夸张是文学创作必要手段,但它不曾离开现实生活的逻辑,其目的在于更概括、更真实、更典型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答案:1和2中的逻辑分别指中国革命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生活的客观规律。

3、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信,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的结构,开头、中间、线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在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5、出现重复,部分是由于术语上的缺点,部分是由于缺乏逻辑修养.6、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将受益无穷。3、4、5、6中的逻辑均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7、普及逻辑应以而广量大的中学生为重点。他们年纪轻,精力旺盛,记忆力和接受力强,在他们中普及逻辑收效较大。

8、逻辑并不难于理解,也有办法将所谓的难化为易。7和8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即普通逻辑)。

二、在下列判断或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

1)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2)一切交通事故都是违章造成。3)一切国有的企业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1、6、10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即:一切S都是P。

4)一个统计数字的错误,或者由于材料不可靠,或者由于计算有偏差。5)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4和5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即:或者P,或者Q。

6)一切鸟都是卵生的,一切蝙蝠都不是卵生的,所以一切蝙蝠都不是鸟。7)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所以一切奇数都不是偶数。6和7具有相同的逻辑形式,即:一切P都是M,一切S都不是M,所以,一切S都不是P。

8)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9)只有充分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10)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的经济才能兴旺繁荣。8、9、10具有相同的逻辑形式,即:只有P,才Q。

11)如果溶液是酸性的,就能使试纸变红,这瓶溶液是酸性的,所以它能使试纸变红。12)如果被告已以残废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现在被告已经死了,所以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11和12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即:如果P,那么Q,P,所以Q。

三、请例举具有下列逻辑形式的具体判断和推理。

1、一切S都是P***一切国有资源都不是商品。

2、有的S是P***有的鸟是不会飞的。

3、如果p,那么q***如果不坚持改革,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4、或者p或者q,非p,所以q***一部电影水平不高,或者是思想性差,或者是艺术性差;这部电影的思想性并不差,所以,这部电影艺术性差。

5、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如果语言能够生产物质财富,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夸夸其谈的人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所以,语言并不能够生产物质财富。第二章

1、下列各题中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说明标有重点的概念?

1、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包括以涨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第一个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说明“社会关系”,第二个括号内的话是从外延方面说明“社会关系”。

2、宗教是(现实世界在人们主观意识里的虚妄的、颠倒的反映)。(从它的表现方式来说,就是对神灵、魔鬼、超人间力量的崇拜)。(历来的剥削阶级总是根据他们的需要,有意识地扶植宗教,把它变成统治人们和维护剥削制度的精神力量)。(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有些国家和民族还有另外的宗教,(如中国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犹太人的犹太教等)。前三个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说明“宗教”这个概念,后两个括号内的话是从外延方面说明“宗教”这个概念。

3、(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文字;(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语言。第一个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文字”这一概念的,第二个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说明“语言”这 一概念的

4、森林资源包括(林木和林地,以及林区范围内的植物和动物)。根据森林的不同效益,将它分为五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第一个括号内的话是从外延方面说明“森林资源”的,第二个括号内的 外延方面说明“森林”的。

5、基础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括号内的话是从外延方面说明基础科学的。

6、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某种动力活动而产生的地壳震动)。如(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等)。(地下深处岩层断裂错支发出震动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地方)叫震中。第一个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么二个括号内的话是从外延方面说明地震的。第三个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说明震源的。第四个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说明震源的。第四个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说明震中的。

二、从概念的两种分类角度(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概念与负概念)说明下列各题中标有重点的概念属于哪一种类。

1、美术作品是通过线条、色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作品。普遍概念、正概念。

2、非司机开车要处以罚金。普遍概念、负概念。

3、中国女子排球队夺得了世界冠军。单独概念、正概念。

4、《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前者是单独概念、正概念。后者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三、分别指出下列标有重点的概念,(A)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B)是集合概念不是非集合概念?

1、《面向世界》丛书是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综合性大型毓丛书。(A)单独概念(B)集合概念。

2、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A)普遍概念(B)非集合概念

3、毛泽东的著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A)单独概念(B)集合概念

4、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A)单独概念(B)集合概念

四、下列各题中标 重点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

1、鲁迅的杂文有它独特风格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

2、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

3、我们的机关干部来自五湖四海。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

4、在人民的国家中,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

5、国家检察机关现在已有800多名工作人员。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

6、水杉是营造风景林的优良树种。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

五、指出下列各题中几个概念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1、(A)党员,(B)干部,(C)党的高级干部。(A)与(B)是交叉关系。(A)与(C)是真包含关系,(B)与(C)是真包含关系。如图:

2、(A)普遍概念,(B)正概念,(C)概念。(A)与(B)是交叉关系,(A)与(C)是真包含于关系,(B)与(C)是真包含于关系。如图:

3、(A)大学毕业生,(B)青年团员,(C)先进工作者,(D)体育爱好者,(E)技术革新能手。(A)与(B)是交叉关系。(A)与(C)是义叉关系。(A)与(D)是交叉关系。(A)与(E)是交叉关系,(B)与(C)、(D)、(E)也分别是交叉关系,(C)与(D)、(E)分别是交叉关系,(D)与(E)是交叉关系。如图:

六、图形。

七、对下列概念各作一次概括和限制。

1、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概括为国家,限制为亚洲资本主义国家。

2、机电产品***机电产品概括为产品,限制为电视机。

3、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概括为劳动者,限制为教师。

4、历史科学***历史科学概括为社会科学,限制为近代历史学。

八、下列概念概括与限制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

1、把 “学生”概括为“知识分子”不正确,因为“知识分子”不是“学生”的概念。把“学生”限制为“中学生是正

确的。

2、把军队概括为专政工具是正确的,但限制为人民战士则不正确,因为人民战士不是军队的种概念。应把军队限制为人民军队。

3、把喜马拉雅山脉概括为喜马拉雅山最高峰不正确,因为两者之间没有种属关系.限制为山脉也不正确,因为喜马拉雅山脉是单独概念,不能进行限制.应概括为山脉.4、把违法行为概括为犯罪行为不正确,因为后者不是前者的属概念.限制为抢劫行为是正确的.应概括为错误行为.5、把”违法行为”概括为”品德”是正确的,但限制为”勇敢的人”则不正确,因为后者不是前者的种概念.应限制为”张飞式的勇敢”.6、概括和限制都是正确的.九、下列各判断作为定义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它违反了哪条定义规则?

1、正方形就是四角相等的四边形。这个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2、天文学就是研究地球所在的太阳系的科学。这个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3、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儿为定义是不正确的。凝固的音乐是对建筑的比喻。该定义犯了以比喻代替定义的错误。

4、理性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这个定义不正确,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加为“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必须靠“理性”来定义。

5、企业就是从事现货化生产的经济活动部门。作为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窗的错误。

6、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这个定义正确。被定义项是“地主”,定义项是“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

十、下面的议论从事实上说明了对“健康”这个概念下定义的不确切之处,请根据这些看法指出关于“健康”的定义各违反什么逻辑规则?

1、“有人认为。所谓健康,就是主观上感觉良好的状态”。但是,认为自己健康的人或未被医生检查出有病的人,不一定是健康的。在原发性的心脏病中,有25%未被病人自己或医生察觉。定义过宽

2、国外医学界很多人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种看法也值得商榷。如果把健康定义为没有疾病,那么,疾病也就可以定义为不健康了。循还定义

3、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这是正确的。但是,什么是社会上的完全安宁?显然,对它的理解可以个人的观点和社会关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难以规定统一标准。何况社会上的安宁并不取决于个体的生物学状态。按这个定义所确定的健康目标,必然超出医学力所能及的范围。定义含混

十一、下列定义是不是语词定义?如是,属于哪一种?

1、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种文具。是语词定义。属于规定的语词定义。

2、灵感就是在科学研究或文艺创作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不是语词定义。

3、四个现代化就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语词定义。属于规定的语词定义。

4、大辟就是我国古代隋朝以前对死开的通称。是语词定义。属于说明的语词定义。

十二、下列各题 是不是划分?为什么?

1、地球上的陆地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澳洲和南极洲。是划分。加为亚洲、欧洲等分别是地球上的陆地的种概念,而且七大洲相加等于地球上的全部陆地。

2、初级中学分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不是划分。因为一年级、三年级、三年级不是初级中学 种概念。

3、划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划分的母项,一是划分的子基。划分根据不同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前半部分不是划分,因为“母项”和“子项”不是“划分”的种概念。后半部分是划分,因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是“划分”的各概念,并且两者相加等于全部“划分”。

4、这个班的学生,除六女生外,其余都是男生。是划分。加为女生或男生分别是学生的种概念,并且男生与女生之和是全体学生。

十三、下列各题作为划分是否正确?如正确,指出其母基和子基;如不正确,说明理由。

1、城市居民分为汉族、少数民族、外国侨民、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等。不正确。划分标准不统一。

2、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以分为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四类。正确。母项是“煤”,子项是“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

3、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一季分为三个月,一个月分为上、中、下三旬。不正确。加为春、夏、秋、冬不是“一年”的各概念,月不是季的种概念,上旬、中旬、下旬不是月的各概念。它们之间分别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直系亲属有祖父母、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叔伯、姑母、舅父、姨母等。不正确。犯了“划分不全”和“多出子项”的错误。

5、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农村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等。不正确。犯了“划分标准不同一”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十四、下列各题作为列举是否正确?指出其错误所在。

1、文学作品有现代文学作品、近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不正确。外国文学作品与近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分别是义叉关系。犯了“列举标准不同一”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2、人的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大类。一般能力是在许多活动中都不可少的能力,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计算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绘图能力等。正确。

3、干部有地方干部、中央干部、专业干部、技术干部、军队干部等。不正确。列举标准不同一。

4、肥料分为化肥、绿肥、粪肥、氨肥、钾肥等。不正确。犯“子项相容”的错误。

十五、下列各题是运用哪些逻辑方法来明确标有重点的概念。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已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概括

2、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各最高的斗争形式。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战争,一类是非正义的战争。先用定义,后用划分。

3、我们要造成民主风气,要改变文艺界的作风,首先改变干部作风;改变干部作风首先改变领导干部作风;改变领导干部作风首先从我们几个人改起。(周恩来《在文艺工作谯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连续限制。

4、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不是其思想倾向违背劳动人民利益的作品,而是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末求和愿望,符合劳动人民利益的作品。如唐传奇中的《李娃传》、白居易的《卖炭翁》和施耐庵的《水浒》等许多古代作品都是具有高度人民性的作品。先用概括,后用列举。

十六、运用概念方面的逻辑知识分析下列各题中的错误。

1、大学生和共产党员都应有高尚的情操。大学生和共产党员是交叉关系,这里并列使用表示了全异关系,犯“把交叉关系当作全异关系”的错误。

2、创作的灵感触支了她,第一篇处女作——散文《大理石》就这样诞生了。用第一篇来限制处女作不合适。既然用第一篇,那么有没有第二篇、第三篇呢?而第二篇处女作则是荒谬的。

3、在这个区里,馀食业、洗澡理发业、修理业、服务业的短缺,已有很长时间了,可是领导上并没有抓紧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服务业”与“饮食业”、“洗澡理发业”等相容,犯了“列举子项相容”的错误。

4、老师带领学生去支援麦收,在派农活时说:“男同学割麦子,女同学把割下来的麦子捆焉,体力强的把麦捆运到场院去,体力弱的在地里捡麦穗。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上面的分工排成四行。”学生听过以后,不知道自己到底应当站在哪一行。老师活时的划分标准不同一,造成划分子项相容,使学生不知自己应站哪一行

5、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科学。定义过窄。第三章

判断

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判断?为什么?

1、中国人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困难么?表达

2、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表达

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表达

4、为什么青年人都爱流行音乐?不表达

5、为什么青年人就不能爱流行音乐?表达

6、雪是黑的。表达

7、雪是白的。表达

8、雪既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表达

9、雪是什么颜色的?不表达

10、难道会有黑色的雪吗?表达

二、下列句子表达的是哪种类型的性质判断?

1、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A判断

2、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A判断

3、有的与会代表投了赞成票。I判断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如整理为“所有燕雀都是不知鸿鹄之志的”,是A判断;如整理为“所有燕雀都不是知鸿鹄之志的”,是E判断。

5、存在的东西不都是合理的。如整理为“有的存在的东西是不合理的”,是I判断;如整理为“不的存在的东西不是合理的”,是O判断。

6、凡合理的东西终将变为现实。A判断

7、鱼目岂能混珠?A判断(所有鱼目都是不能混珠的),或E判断(所有鱼目都不是能混珠的)。

8、有的哺乳动物是卵生的。I判断

三、指出下列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主项“中国”周延;谓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周延。

2、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主项“中国”周延,谓项社会主义国家不周延。

3、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人头脑里固有的。主项人的正确思想周延;谓项人头脑里固有的周延。

4、所有的困难都不是不可以克服的。主项困难周延;谓项不可克服的周延。

5、我班有些同学不是党员。主项我班同学不周延;谓项党员周延。

6、我班有些同学是非党员。主项我班同学不周延;谓项非党员不周延。

7、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有价值的。主项劳动产品周延;谓项有价值的不周延。

8、有的鱼是用肺呼吸的。主项鱼不周延,谓项用肺呼吸不周延。

四、已知下列判断真,根据对当关系,指出和已知判断同一素材的其他判断的真假:

1、甲班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甲班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真。“甲班所有同学考试都 没及格”假。“甲班有些同学考试没及格”假。

2、所有用于生产者自身消费的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有些用于生产者自身消费的劳动产品是商品”假。“所有用于生产者自身消费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假。“有些用于生产者自身消费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真。

3、有的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所有的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真假不定。“所有的科学家都不是自学成才的”假。“有的科学家不是自觉才的”真假不定。

4、有的经验论者不是唯物主义者。“所有的经验论者都是唯物主义者”假。“所有的经验论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真假不定。“有的经验论者是唯物主义者”真假不定。

五、已知下列判断假,根据对当关系,指出和已知判断同一素材的其他判断的真假:

1、所有有文凭者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有些有文凭者不是有真才实学的”真。“所有有文凭者都不是有真才实学的”真假不定。“有些有文凭者是有真才实学的”真假不定。

2、所有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有些肯定判断的主项周延”真。“有些肯定判断的主项不周延”真假不定。“所有肯定判断的主项都周延”真假不定。

3、有的天才是生而知之。“所有的天才都是生而知之”假。“所有的天才都不是生而知之”真。“的的天才不是生而知之”真。

4、有的基本粒子不具有内部结构。“所有的基本粒子都具有内部结构”真。“有的基本粒子具有内部结构”真。“所有的基本粒子都不具有内部结构”假。

六、完成下列证明:

1、在对当关系中,已知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成立,求证差等关系和反对关系成立。如果SAP真,由反对关系,得SEP假,再由矛盾关系,从SEP假得SIP真,即如果SAP真,则SIP真,如果SAP假,由反对关系,得AEP真假不定,再由矛盾关系,从SEP真假不定,使SIP真假不定,即如果SAP假,则SIP真假不定;如果SIP真,由矛盾关系,得SEP假,再由反对关系,从SEP假得SAP真假不定,即如果SIP真,则SAP真假不定;如果SIP假,由矛盾关系,得SEP真,再由反对关系,得SAP假,即如果SIP假,则SAP假。因此,SAP和SIP之间的差等关系成立;同理可证SEP和SOP之间的差等关系和反对关系证明。

2、在对当关系中,已知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成立,求证差等关系和反对关系成立。同上题。

3、在对当关系中,已知差等关系和反对关系成立,能否证明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成立?为什么?不能。因为,不妨假设SAP真,则由反对关系,得SEP假,再由差等关系,得SOP真假不定,这说明SAP和SOP之间的矛盾关系不成立。这说明矛盾关系不能由差等关系和反对关系证明。同理下反对关系也不能由差等关系和反对关系证明。

七、根据对当关系,指出能驳斥下列判断的相应判断:

1、商品都是价廉物物美的。有的商品不是价廉物美的。

2、有些宗教具有真理性。所有的宗教都不具有真理性。

3、所有的天体都不发光。有的天体发光。

4、有些研究生不懂外语。所有的研究生都懂外语。

八、指出下列各组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1、a 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

b犯罪的都不是青少年。差等关系。

2、a甲班没有同学不是团员。

B甲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团员。反对关系

3、a 乙村有些农家有洗衣机。

b乙村有的农家没有洗衣机。下反对关系。

4、a羞耻之心,人皆有之。B人不都有羞耻之心。矛盾关系

九、从对称性角度,分析下列判断中划有横线的关系各属何种关系?

1、甲概念真包含乙概念。反对称。

2、甲概念和乙概念交叉。对称。

3、甲概念和乙概念全异。对称。

4、甲队战胜乙队。反对称。

5、小李爱慕小王。非对称。

6、小陈和小孙是同乡。对称。

十、从传递性角度,分析下列判断中划有横线的关系各属何种关系?

1、北京在上海以北。传递

2、老李了解小李。非传递。

3、老张比老李年长。传递。

4、老张比老李年长两岁。反传递。第四章

判断

(二)一、下列判断属何种复合判断?

1、既没有离开斗争性的同一性,也没有离开同一性的斗争性。联言判断

2、我们在学好逻辑学的同时,还应学好其他学科。联言判断

3、他反复观察这种奇特的现象,并且从中发现了有价值的东西。联言判断

4、我虽人到中年,但求知欲望并未减弱。联言判断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联言判断

6、历史唯心主义对阶级社会中阶级对立的客观事实,或者根本抹杀,或者用人的心理来加以解释。相容选言判断

7、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或是全盘否定,或是全部吸收,或是有分析有批判地借鉴。不相容选言判断。

8、逆水行舟不是进就是退。不相容选言判断。

9、液体沸腾的原因是湿度增高,或者是压力下降。相容选言判断。

10、他们来过或者你们去过。相容选言判断。

二、写出下列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

1、只有懂了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懂得事物的发展。p←q

2、如果看不到事物的否定方面,就不能科学地预见事物发展方向。p→q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p←q

4、如果材料残缺不全,那就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p→q

5、会工作的人,才会休息。p←q

6、不尊重知识,就不能顺利进行建设。p←q

7、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变成物质力量。p→q

8、哪里有他,哪里就有歌声。p→q

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p←q

10、除非他真心悔改,才能行到群众的谅解。p←q

三、写出与下列负判断具有等值关系的判断:

1、并非只有贪污才是犯大错误。不贪污但犯大错误。

2、并非只要认识字母,就能学好外语。认识字母但不能学好外语。

3、并非凡有成就者都天生聪明。有些有成就者不是天生聪明的。

4、并非有些圆是方。所有的圆不是方。

5、并非兼听不明或仿信不暗。兼听明并且偏信暗。

6、并非当且仅当某年风调雨顺,这一年才获丰收。某年风调雨顺但这一年未获丰收,或者某年不风调雨顺但这下年获丰收。

7、并非此包裹要么寄往郑州,要么寄往广州。此包裹寄往郑州并且寄往广州,或者此包裹不寄往郑州并且不寄往广州。

8、并非他聪明又能干。他不聪明或者不能干。

9、并非孩子每天吃巧克力,才长得好。孩子不每天吃巧克力但长得好。

10、并非凡人均去过西藏。有人未去过西藏。

四、确定下列判断的真值:******

1、﹁p→﹁q

2、(p→q)∧(﹁p←﹁q)

3、(p∨q)∧(﹁p→﹁q)

4、(p→q)∧(﹁p∨q)

5、﹁〔(p→q)∨(p←q)〕

五、在下列语句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模态词:

1、随着社会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客观事物迟早必然为我们所认识。

2、一种哲学具有唯心主义或辩证法的特点,这是可能的

六、根据模态方阵填空:

1、已知□p真,可知□﹁p—假,◇p—真,◇﹁p—假;

2、已知□p假,可知□﹁p—,◇p—,◇﹁p—;真假不定,真假不定,真

3、已知□﹁p真,可知□p—,◇p—,◇﹁p—;假,假,真

4、已知□﹁p假,可知□p—,◇p—,◇﹁p—;真假不定,真,真假不定

5、已知◇p真,可知□p—,□﹁p—,◇﹁p—;真假不定,假,真假不定

6、已知◇p假,可知□p—假,□﹁p—真,◇﹁p—真;

7、已知◇﹁p真,可知□p—,□﹁p—,◇p—;假,真假不定,真假不定

8、已知◇﹁p假,可知□p—,□﹁p—,◇p—。真,假,真 第五章

一、下列各题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为什么?

1、“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这段话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因为它是从不同方面议论。所谓文章无体“,是从”定体“(即一定的格式)方面说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可以作出不同的断定。

2、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某同志是群众,因而某同志是英雄。这段论述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群众”这个语词使用了两次,但含义不同,前者指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而后者指某同志是党外的群众。把两个不同的概念当作一个概念来使用,就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3、凡是你没有失掉的,就是你有的,你没有失掉角,所以你有角。这个议论诡辩,它违反了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因为,这里的“失掉”是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前一个“失掉”是指原来就有而没有失掉的东西;后一个失掉“是指失掉根本没有的东西。

4、下雨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这句话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因为是从不同方面对“下雨”作出的断定。

5、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力量,它能使任何物体运动;同时世界上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物体,任何力量也不能使之运动。这段议论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因为,既然存在着一种能使任何物体运动的力量,那就不可能同时存在着任何力量也不能使之运动的物体。

6、这个山洞从来就没有人敢进去过,进去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这段议论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因为既然这个山洞从来没有人进去过,就不会是有人进去而没有出来过。

7、电站外高挂一块千示片,上面用红笔大书:“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告示牌上的话包含逻辑矛盾。既然是500伏电压一外即死,就不可能再对触电而死的人进行法办;如果能以之进行法办,那么就不会一触即死。

8、甲乙两人下象棋,局终,有人问甲是赢了吗。甲回答说:“没有赢”;又问:怎么你是输了。甲说“我也没有输”。因为下名象棋有三种结局,即:或是赢,或是输,或是和棋。加此答以没赢没输,是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的。

9、大家争论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甲回答说:“先有蛋,因为鸡是蛋生的,没有蛋哪能有鸡。” 乙说:“先有鸡,因为蛋是鸡生的。假如先有蛋,那么蛋是怎么生下来的呢?”丙说:“不能说世界上先有鸡,也不能说世界上先有蛋。”丙的说法违反排中律的要求。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先有鸡”和“先有蛋”(即“不是先有鸡”)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加以否定。10、19世纪70年化英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杰芬斯(1835-1882)提出“太阳黑点论。”他把经济周期性危机说成是由于太阳周性出现黑点所造成的。他认为,太阳黑点周期性的出现,会使气候发生变化,影响谷物收成,从而引起整个经济混乱。杰芬斯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说成是由于太阳周期性出现黑点所造成,是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要求的,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太阳周期性出现黑点是很早就有的自然现象,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才有的社会现象,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二、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分析下列各题中的议论在何处?

1、老师:从甲地到乙地是5公里,从乙地到甲地是多少公里。

学生:不知道。

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从乙地到甲地不也是5公里吗?

学生:老师错了。儿童节到国庆节是4个月,国庆节到儿童节也是4个月吗?

这段议论中包含有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老师说的是甲乙两地的距离,是窨概念;学生答的是儿童节和国庆节两个节日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时间概念,两者讨论的不是同一个内容,学生显然是转移了论题,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2、甲:“照你说来,就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了。”

乙:“没有,根本没有!” 甲:“你就是这样砍吗?” 乙:“对!”

乙的回答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3、甲:“你完成了任务没有?”

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

甲:“那么,你是说你已经完成任务了?” 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

乙的回答既否定“没有完成任务”,又否定“完成了任务”,因而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

4、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 乙:“谁说我不去?” 甲:“你去,请登记吧!”

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 甲“那么,你不去呀!”

乙:“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甲:……

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不去”和“去”,因而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

三、运用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我明年一定能考上大学。乙:你这话不对。

甲:你认为我明年不可能考上大学? 乙:你这话也不对。

甲:你的话是不合逻辑的。乙:你的话才不合逻辑呢!

试问:甲乙二人究竟谁的话不合逻辑?

甲的话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不必然考上大学”就是说“必然(一定)考上大学”是假的。根据模态方阵,如果“必然考上大学”假,则“可能考上大学”真假不定,而不能确定“可能考上大学”必假,即不能推断“不可能考上大学”。这说明,甲的话违反了充足理由律的要求,犯了“推不出”的错误。

2、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亲自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对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之后,惊奇地说:“什么!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请问:这个处轻人为什么会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

这个青年人提出的“要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的想法,包含有逻辑矛盾。因为他一方面承认“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有的物品是万能溶液所不能溶解的”(因为万能溶液作为一种溶液总要有器皿能够放置)。这二者是不可能同真的。因此,当爱迪生正确地指出上面的逻辑矛盾之后,这个青年人当然也就只能“哑口无言”了。

第六章

演绎推理

(一)一、对下列判断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

1、有些花不是红的。有些花不是红的,→有些花是不红的。SOP→SIP

2、所有的困难都不是不能克服的。所有的困难都不是不能克服的,→所有的困难都是能克服的。SEP→SAP

3、有些战争是非正义的。有些战争是非正义的,→有些战争不是正义的。SIP→SOP。

4、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有内部结构的。所有基本粒子都是有内部结构的,→所有基本粒子都不是没有内部结构的。SAP→SEP。

二、下列判断能否换位,如能,给以换位,并写出形式:

1、任何个人主义者都不是共产主义者。任何个人主义者都不是共产主义者,→任何共产主义者都不是个人主义者。SEP→PEC

2、有些鱼类是卵生动物。有些鱼类是卵生动物,→有些卵生动物是鱼类。SIP→PIS

3、有些作品不是浪漫主义作品。不能抵达位,因为是0判断。

4、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有些炎黄子孙是中国人。SAP→PIS

三、运用判断变形的直接揄,从下列前提能否推出相应的结论?为什么?******

1、前提: APS 结论:SOP

答:能,推理形式是:SAP→SEP→PES→PAS→SIP→SOP

2、前提:SEP 结论:SOP 答:能。推理开式是:SEP→PES→PAS→SIP→SOP

3、前提:SIP 结论:POS 答:不能。因为:

4、前提:所有的生物都是有机物,结论:有些无机物不是生物。

答:令S表示“生物”,P表示“有机物”,则P表示“无机物”。前提:SAP,结论:POS。能推出结论,推理形式是:SAP→SEP→PES→PAS→SIP→PIS→POS

5、前提:所有的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的,结论:所有非侵略战争都是正义的。

答:令S表示“侵略战争”,P表示“正义的”,则P表示“非正义的”。前提:SAP,结论:SAP。不能推出结论。因为:

6、前提:有些工艺品不是不出售的,结论:有些出售的不是非工艺品。

答:令S表示“工艺品”,P表示“出售”,前提:SOP,结论:POS。能推出结论,推理形式是:SOP→SIP→PIS→POS

7、前提:有些党员是高级知识分子,结论:有些高级知识分子不是非党员。

答:令S表示“党员”,P表示“高级知识分子”。前提:SIP,结论:POS。能推出结论,推理形式是:SIP→PIS→POS

四、下列根据对当关系所进行的揄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有些样品是不出售的,所以,有些样品是出售的。不正确。前提可整理为“有些样品不是出售的”,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但不一定同真。由O弄虚作假不能推出I真。

2、有些样品是出售的,所以,并非所有的样品都不出售。正确。由I真可推E真。

3、并非所有的样品都出售,所以,所有的样品都不出售。不正确。由A假不能推出E真。

4、并非有的样品出售,所以有的样品不出售。正确,由I假可推出O真。

5、所有的样品都出售,所以,并非所有的样品都不出售。正确。由A真可推出E假。

6、有的样品出售,所以,所有的样品都出售。不正确。由I真不能推出A真。

五、运用判断变形或对当关系的直接揄,从“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

1、并非有的社会主义不利于发展生产力。能。从A真可推出O假。

2、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都是社会主义。不能。从SAP不能推出PAS。

3、不利于发展生产力的都不是社会主义。能。前提SAP不能推出PAS。推理形式是:SAP→SEP→PES

六、指出下列三段论的大项、中项和小项: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格和式。

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所有的科学理论都要经受实践检验,因此,马克思主义要经受实践检验。大项:要经受实践检验:中项:科学理论;小项:马克思主义。大前提:所有的科学理论都要经受实践检验;小前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真理;结论:马克思主义要经受实践检验。第一格的AAA式。

2、社会主义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吃大锅饭不利于发展生产力,所以,吃大锅饭不是社会主义。大项:社会主义;中项: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小项:吃大锅饭。大前提:社会主义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小前提:吃大锅饭不利于发展生产力;结论:吃大锅饭不是社会主义。第二格的AEE式。

3、鲁迅是文学家;鲁迅是医生,所以,有些医生是文学家。大项:文学家;在项:鲁迅;小项:医生。大前提:鲁迅是文学家;小前提:鲁迅是医生;结论:有些医生是文学家。第三格的AAI式。

4、新生干部是受群众欢迎的干部;受群众欢迎的干部是有权威的干部,所以,有些有权威的干部是尊重群众的。大项:尊重群众的干部是受群众欢迎的干部;小前提:受群众欢迎的干部是有权威的干部;结论:有些有权威的干部是尊重群众的。第四格的AAI式。

七、下列三段论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违反了什么规则?

1、优秀律师都精通法律,李律师精通法律,所以,李选题是优秀律师。错。中项再次不周延。

2、中子是一种基本粒子,中子不带电,所以,有些基本粒子不带电。对。

3、劳模要起带头作用,我不是劳模,所以,我不要起带头作用。错。大项不当周延。

4、有些雇员是知识分子,有些雇员工作卓有成效,因此,有些知识分子工作旧有成效。错。两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

5、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我是勤劳勇敢的。错。四项错误。

6、真理都是符合实际的认识,符合实际的认识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所以,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真理。错。小项不当周延。

7、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没有一个共产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所有的共产主义者都是唯物主义者。

答:标准形式是:有的唯物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者,所有的共产主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所有共产主义者都是唯物主义者。错,中项两次不周延。

8、甲班多数同学是共青团员,甲班有些同学是三好学生,所以,甲班有些三好学生是共青团员。错。两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

9、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黑格尔的方法是辩证法,所以,黑格尔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错。四项错误。

10、全称判断的主项没有不周延的,这个项周延,所以,这个项是全称判断的主项。

答:标准形式是:所有全称判断主项都是周延的,这个项周延,所以,这个项是全称判断的主项。错。中项两次不周延。

八、试分析下列省略三段论,指出省略哪一部分;恢复成完整形式并指出它是否正确:

1、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答:省略了结论。完整形式是:所有愚蠢的军队都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所有没有文化的军队都是愚蠢的军队,所以,没有文化的军队都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正确。

2、改革中所碰到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因而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难。

答:省略了大前提。完整形式是:前进中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难,改革中的困难都是前进中的困难,所以,改革中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难。正确。

3、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坚持真理必须旗帜鲜明。

答:省略了结论。完整形式是:坚持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必须坚持真理,所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正确。

4、马季不是就剧演员,所以,相声演员都不是京剧演员。

答:省略了小前提。完整形式是:马季不是京剧演员。马季是相声演员,所以,相声演员都不是京剧演员。错误。小项不当周延。

5、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而任何真理都不是封闭的。

答:省略了结论。完整形式是:任何趔都不是封闭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正确。

6、《红高梁》是优秀影片,加为它是获奖影片。

答:省略了大前提。完整形式是:获奖影片都是优秀影片,《红高梁》是获奖影片,所以《红高梁》是优秀影片。正确。

九、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符号,构成一个正确三段论,并写出分析过程:******

1、M(A)P S(A)M S A P 因为结论是全称肯定判断,前提必须都是全称肯定判断。否则如前提有一否定,结论必速写;前提有一特称,结论必特稳妥。

2、P(A)M S(E)M S E P 或P(E)M S(A)M S E P

因为结论是全称否定判断,前提必须都是全稳妥判断,并且其中一个是全称否定判断,否则,前提有一特称,结论必特称;两个前提都肯定,结论必肯定。

3、M(A)P SIM S(I)P 或M(E)P

SI M

S(O)P 因为小前提是特称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否则两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如果大前提是A判断,则结论是I判断,如果大前提是E判断,则结论是O判断。

4、M I P M(A)S S(I)P

因为大前提是I判断,小前提必为全称判断,融两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如小前提是A判断,则结论必为I判断。如小前提是E判断,结论必为O判断,但这样会出现大项不当周延,这说明小前提不能是E判断。

5、P E M M(A)S

S(O)P 或 P E M M(I)S S(O)P 因为大前提是E判断,小前提必为肯定判断,否则两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如果小前提是A判断,则结论是O判断,否则两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如果小前提是A判断,则结论是O判断;如果小前提是I判断,则结论也是O判断。

十、证明下列各题:

1、正确三段论的三个项,不能分别周延两次。

答:证:假设一个三段论的三个项分别周延两次,则大、小前提的谓项都周延,因而大、小前提都否定。这样就推不出结论。所以,这个三段论一定是不正确的。

2、结论否定的正确三段论,其大前提不能是I判断。

答:证:结论否定,则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因而在大前提中亦周延,所以,大前提不能是I判断。因为I判断的主、谓项都不周延。

3、结论是全称判断的正确三段论,中项不能周延两次。

答:证:假设一正确三段论,结论是全称判断,中项周延两次,则因为小项在结论中周延,所以,小项在小前提中亦周延,又中项在小前提中周延,所以,小前提是E判断,由此得结论否定,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因而大项在大前提中亦周延,又中项在大前提中周延,所以,大前提亦为E判断。大、小前提均为否定判断推不出结论。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十一、下列关系揄是否正确?

1、小李家离紫竹院公园不远,小王家离紫竹院公园也不远,所以,小李家离小王家也不远。正确。因为“不远”是传递关系。

1、人事变动不等于政策变动,所以,政策变动不等于人事变动。正确。“不等于”是对称关系。

2、某次棋赛中,甲输给了乙,乙输给了丙,所以,丙是冠军,乙是亚军,甲是第三名。错误。“输”是非传递关系。

3、甲了解乙,乙了解丙,所以,甲一定了解丙。错误。“了解”是非传递关系。第七章

演绎推理

一、下列推理各属于哪一种复合判断的推理?

1、这个三段论是第三格,这个三段论是AAI式,所以,这个三段论是第三格AAI式。联言推理组合式。

2、我们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联言推理分解式。

3、一个选言推理要么是相容的要么是不相容的,这个选言推理是不相容的,所以,这个选言推理不是相容的。不相容选言推理肯定否定式。

4、高考落榜生或者在家待业或者准备来年再试,这位高考落榜生不准备来年再试,所以,他在家待业。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5、如果没有最高权力机关的机关报,那么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现在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要有最高权力机关的机关报。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6、只有承认实践松紧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他是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

7、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现在越南军队入侵我边境,所以,我们必须坚决还击。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8、马王堆一号汉墓主人如果是自然老死,那就应有衰老致死的迹象,如果是暴力致死,那就应有暴力致死的创伤。墓主人或无衰老致死的迹象,或无暴 力致死的创伤。所以,墓主人或者不是自然老死,或者不是暴力致死。二难推理复杂破坏式。

9、如果不进行调查,就不会有发言权,他没有进行调查,所以他没有发言权。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10、只有改革价格体系,才能增强企业省略,过去没有改革价格体系,所以,过去企业缺乏省略。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二、以下列各组前提进行推理,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1、只有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2、如果实行机构改革就能克服官僚主义,我们坚决地实行机构改革,所以,我们能克服官僚主义。

3、并且只有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才能顺利进展,有一段时间我们没有按经济规律办事,所以,经济建设未能顺利进展。

4、国民以就是发展要有什么样的速度?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持续稳产的速度,还是不切实际,大起大落、不讲实效的速度?我们需要的是前一种速度,所以,我们不需要后一种速度。

5、一个人犯错误,或者是由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或者是由于客观方面的原因,他这次犯错误不是由于客观方面的原因,所以,他这次犯错误是由于主观方面的原因。

6、知识分子窨是工人阶级的异己力量,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是能否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实证明,今天我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知识分子不是工人阶级的异己力量。

7、如果他头脑清醒,他就会认识自己的错误,如果他态度诚恳,他就会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他或者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或者没有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他头脑不清醒或者他态度不诚恳。

8、我国目前知识分子太少,我国目前有些地方知识分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我国目前知识分子太少并且在有些地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9、社会、学校家庭都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所以,家庭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10、不可能实事求是而搞不好工作,所以,必然是,如果实事求是,那么就能搞好工作。

三、下述推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了哪条推理规则。

1、这个人或者是工人,或者是夜大学员;既然他是夜大学员,所以,他不是工人。不正确。这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违反了“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的规则。

2、只有22路车才在平安里站停留,这辆车不在平安里站停留,所以,它不是22路车。不正确。这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违反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规则。

3、如果降落的物体不受外力影响,它就不会改变降落的方向,这个物体受到了外力的影响,所以它改变了降落的方向。不正确。这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违反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

4、如果一个数能被9整除,那么它就能被3整除,这个数能被3整除,所以,它能被9整除。不正确。这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的规则。

5、除非肥料充足,蔬菜才能增产,蔬菜没有增产,所以,肥料不充足。不正确。这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违反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规则。

6、李明这次没有通过逻辑考试,因为他出差缺了课,而只有不出差缺课,才能通过逻辑考试。正确。这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不违反规则。

7、没有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就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现在社会产品没有极大丰富,所以,现在不能实行按需分配。正确。这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不违反规则。

8、如果我们受到批评,那就表明我们有缺点,如果我们受到表扬,那就表明我们有优点,我们或者没受到批评或者没受到表扬,所以,我们或者没有缺点或者没有优点。不正确,在这个二难中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

9、不必然所有的人都会犯错误,所以,必然所有的人都不会犯错误。不正确,不必然P推不出必然非P。

10、或者A,或者B,如果A,则C,如果B,则D,所以,或者C或者D。正确。

四、回答下列各题:

1、由前提p或q进行选言推理:加上前提(1):q,能得什么结论?为什么? 加上前提(2):¬p,能得什么结论?为什么?

答:首先应确定“p或q”是相容的选言判断还是不相容 的选言判断。如果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那么加(1)可得出¬p。因为使用了肯定否定式;加(2)可得出q,因为使用了否定肯定式。如果是相容的选言判断,那么加(1)得不出结论,因为没有肯定否定式。加(2)可得出q,因为使用了否定肯定式。

2、下列甲和乙的推理都对吗?

甲:“下午只要是晴天,我就到你家访你。” 乙:“下午只有下雨,我才外出。”

下午下雨,甲去访乙。乙说甲食言,雨天不应访他,甲说乙说话不算数,下雨未外出。

答:甲、乙双方的推理都不正确,甲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乙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3、有一道逻辑题:有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它的小前提是肯定的,试问,这个三段论属于哪一格?

学生甲答:“属于第一格。因为如果它是第一格,那么小前提必然是肯定的,而这个三段论的小前提是肯定的,所以它属于第一格。”

学生乙同意甲的意见,并补充了一点,“只有小前提是肯定的,才是第一格的正确三段论,现在小前提肯定,那它是第一格无疑了。” 请问:甲、乙两人的回答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答:甲、乙的回答都不合乎逻辑。甲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但他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违反了规则;乙使用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但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违反了规则。

4、从“可能有s不是p”推出“并非必然所有s都是p”对吗? 答:对

5、从“必然非p 假”,推出“必然p真”对吗?

答:不对,根据对当关系,□¬p假,□p真假不定。第八章 归纳推理

一、说明下面的结论能否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到?

1、原子都是可分的。不能。因为原子的数量是无法计数的,不能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到这个结论。2、24――28之间没有质数(凡仅被1或自身整除的数叫质数)。能。在24和28之间的自然数只有25、26、27,而这三个自然数都不是质数。

3、人人都有思维能力。不能。因为不可能对过去、现在、将来所有的人一一进行考察。

4、我厂所有车间都实现了生产自动化。能。因为可以对一个工厂内所有的车间进行调查。

5、燕低飞,披蓑衣。不能。因为不能对所有“燕低飞”的情况进行观察。

二、下列推理属何种归纳推理?请写出它们的逻辑结构。

1、水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大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松树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水稻、大豆、松树都是绿色植物,因此凡是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答:简单枚举法。其逻辑结构是: S1是P,S2是P,S3是P,S1、S2、S3是S类中的部分对象。所以,一切S都是P

2、水星是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金星是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地球、火星、要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也是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要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的全部大行星。所以,太阳系所有的大行星都是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答:完全归纳推理。其逻辑结构是: S1是P,S2是P,…… Sn是P,S1、S2……Sn是S类全部对象

所以,一切S都是P。3、7=3+2+2

9=3+3+3 11=5=3=3 13=5+5+3……7、9、11、13等都是大于5的奇数,它们都能写成三个素数之和,所以,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能写成三个素数之和。

答:简单枚举法。其逻辑结构是: S1是P,S2是P,…… Sn是P,S1、S2……Sn是S类部分对象。所以,一切S都是P。

4、铜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铝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铁加热之后,体积增大;加为它们受热后,分子之间的凝聚力减弱,相应地分子之间距离就会增加,从而导致体积膨胀;而铜、铝、铁都是金属;所以,金属加热之后,体积都膨胀。答:科学归纳法。其逻辑结构是: S1是P,S2是P,…… Sn是P,S1、S2……Sn是S类中部分对象,且S与P之间有因果联系。

所以,一切S都是P。

三、分析下列各题运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1、国外文献报道,长期用1%阿托品作对照,每天一次,可防止近视发展。上海某个眼防所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他们用1%阿托品滴一只眼和另一只眼不滴阿托品作对照,经7个月治疗,滴药的眼睛近视度凝平均降低0.88度,不滴药的眼睛视力无进步。但是这个疗法的缺点是患者畏光。后来他们将阿托品减低浓度治疗近视的学生,疗效和副作用也随阿托品浓度降低而减弱。答:运用差异法和共变法。

人的两眼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点是一只眼滴阿托品,另一只眼不滴。结果滴药的眼睛滴药的眼睛无进步,可风,阿托品可以治疗近视。这是用差异法进行研究的。疗效和副作用随阿托品的浓度不同而发生变化,说明阿托品是产生疗效副作用原因。这是用共变法得出结论的。

2、长期生活在又咸又苦的海水中的鱼,它的肉却不是咸的,这是为什么?科学家们考察了一些生活在海水中的鱼,发现它们虽然在体形、大小,种类等方面不同,但它们鳃片上都有一捉能排盐份的特殊构造,叫“氯化物分泌细胞”组织。科学家们又考察了一些生活在淡水中的鱼,发现它们虽然也在体形、大小、各类等方面不同,但它们鳃片上都没有这种“氯化物分泌细胞”组织。由此可见,具有“氯化物分泌细胞”组织是海鱼在海水中长期生活而肉不具有咸味的原因。

答: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

所考察的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组成正事例组。它们在体形、大小、种类等方面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鳃片上都有能排盐份的“氯化物分泌细胞” 组织。这是用求同法进行研究。所考察的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组成负事例组。它们在体形、大小、种类等方面不同,但也有一个共同点:鳃上没有“氯化物分泌细胞”组织。这也是运用求同法。比较正负事例组,可以确定,具有“氯化物分泌细胞”组织是海鱼保持体内肉不咸的原因。

3、种植马铃薯是选用大个的薯块作种好,还是选用小的好?有一个农业试验站曾做过这样的试验:用1020克、40克、80克、160克重的马铃薯分别播在同一块田里,施同样的肥料。结果,10克生的产量是245克,20克重的产量是430史,40克重的产量是565克,80克重的产量是940克,160克重的产量竟达1090克。这说明选用大个的薯块作种,可以提高产量。

答:运用共变法。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马铃薯的种越大,产量越高。可见,作种用的薯块的大小是影响产量的一个因素,应该选用大个的薯块儿种。4、19世纪期间,人们当时从各种化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氮,其密度总是相同,可是大气中的氮,去比从化合物中得到的氮,多出0.5%的重量,于是人们分析,这多出来的重量,一定有它另外的原因。经过对大气的反复测定,缍证明空气中的氮气加重的原因,是加为存在着氩气的缘故。答:运用剩余法。

从大气中得到的氮的重量是一个复合现象。其中99.5%的重量是氮的重量,剩下的0.5%的重量是氩气的重量。

5、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持地面温度。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到50%的空气间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的结晶,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由此可风,疏松多孔的东西能够保温。答:运用求同法。

棉花和积雪其他性质都不同,只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是疏松多孔的,它们都能保温。于是用求同法做出结论:疏松多孔的东西可以保温。第九章 类比推理和假说

1、哥白尼认为,地球绕太阳转动,并且绕地轴自转。托勒密派天文学家反对这种观点。……伽利略使用了什么揄为哥白尼的“地动说”进行辩护?

答:伽利略使用了类比推理来为哥白尼的“地动说”进行辩护。他将地球与均速运动的般相类比,从运动着的般的桅杆顶上落下一件重物,总是落在桅杆脚下而不是落在般尾;在运动着的地球上,从塔顶落下的石头也是落在塔基边缘而不是落在离塔基远处。因此,“塔的证据”不能说明地球是不运动的。

2、有一些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是为害柳树的害虫,但柳树也有反击害虫的自卫方法,一部分叶子遭致电害虫噬咬后,整棵树叶子的化学成分就会发生变化,……柳树之间这种通信距离可达60米。还有一些树,如糖槭树,也有这种本领。……科学家在这里研究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假说?他们是如何检验假说的?

答:科学家研究的问题是:树木采用怎样的信息行通信联系,这种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传递的。大卫.路德提出的假说是,树木的通信联系是通过地下的树根进行的。根据这个假说,可以推出,如果切断树木根系之间的联系,树木之间的通信联系也会中断。实验结果否定了这个假说。

杰克.斯库提出的假说是,树木发出发某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随风散落在别的树上,从而传递了信息。从这个假说可以推出,如果树木之间互不通风,它们之间的通信联系就会中断。实验结果是支持这个假说的。第十章 论证

一、分析下列谁的结构,指出其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1、搞四个现货化,需要勤奋好学、老老实实的好作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老老实实的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装懂。在四个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我们不懂的东西。不懂怎么办?承认就是了,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装,只能使自己永远是外行,永远不懂,永远无知。当然,转化是有条件的。这条件,说是靠干和学。勤勤恳恳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努力使自己从门外汉变成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内行。如果不是这样,而是靠装混日子,长此下去,实践会将你的军,群众就会将你的军,马脚就会越露越多,终将在新的征途上落伍。这个危害可就大了。答:论题:搞办个现代化需要勤奋好学,老老实实的好作风。论据1):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老老实实的态度;搞四个现代化是做事情(省略)。论证方式1):直接论证和演绎论证(运用的揄形式是直言三段论)。论据2):只有承认不懂(有老老实实态度),才能从不懂变懂,从不会变会;我们要从不懂变懂,从不会变会(省略)。论证方式2):直接论证和演绎论证(运用的推理形式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论据3):如果装(没有一个老老实实态度),就只能使自己永远是外行,永远不懂、永远无知;不能使自己永远是外行,永远不懂,永远无知(省略)。论证方式3):间接论证(反证法)。论据4):如果没有勤奋好学、老老实实的态度,就会在新的征途上落伍;我们不能在新的征途上落伍(省略)论证方式4):间接论证(反证法)。

2、为什么要搞对外开放,而不能闭关自守呢?道理很简单,我们的产品统统在国内销?什么都要自己制造?还不是要从外面买进来一批,自己的卖出去一批。没有对外开放,翻两番困难,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闭关自守的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的,如果从明朝中叶算丐,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200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我们建国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对外开放的,只不过是对苏联东欧开放。以后关起门来没有什么发展。

答:论题:我们要搞对外开放,不能闭关自守。论据1):如果没有对外开放,翻两番就困难;不能让翻两番困难(省略)。论证方式1):间接论证(反证法)。论据2):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都不能闭关自守;我们要发达起来(省略)。论证方式:直接论证和演绎论证(直言三段论)。论据3):我们的老祖宗吃过闭关自守的苦头,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我们吃过闭关自守的苦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关起门来,没有什么发展。论证方式3):归纳论证。

3、已知:△ABC中, ∠B>∠C,如右图:求证: AC>AB反证法 证明:如果AC不大于AB,就只有两种情况: AC=AB或AC<AB 如果, AC=AB,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将有∠B=∠C的结论;如果AC<AB,则根据在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的性质,将有∠B<∠C的结论.这两个结论都与已知条件∠B<∠C相矛盾,所以, AC不大于AB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 AC>AB A

B

C

答:论题:AC>AB。论据:1)如果AC不大于AB,那么AC=AB或AC<AB;2=AC不等于AB并且AC不小于AB;3)如果AC=AB,则∠B=∠C;4)(即∠B不等于∠C);5)如果AC<AB,则∠B<∠C;6=∠B不小于∠C。﹝3)、4)、5)、6)为第二层论据﹞。论证方式:间接论证(反证法)。

4、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遣产的态度,要么是全盘继承,要么是虚无主义,要么是批判继承。全盘继承,不分精华和糟粕,不能推陈出新,不利于文化的发展,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虚无主义,割断了历史,违背了文化了展的规律,同样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只有批判继承,去其煤炭粕,取其精华,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答:论题: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论据: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要么是全盘继承,要么是虚无主义,要么是批判继承;全盘继承是不可取的,虚无主义同样不可取。

论证方式:间接论证(选言证法)。

二、分析下列谁或反驳中的逻辑错误

1、科学技术也是有阶级性的。加为,科学技术被资产阶级所利用,为资产阶级服务。为资产阶级服务还能没有阶级性?

答:这是一个用三段论进行的演绎论证,其论题是:科学技术也是有阶级性的。揄过程为:

凡被资产阶级利用、为资产阶级服务的都有阶级性(省略),科学技术被资产阶级所利用,为资产阶级服务,所以,科学技术有阶级性。

显然,这个三段论被省略的大前提是虚假的。因此,该论证违反了“论据应当是已知为真的判断”这条谁规则,犯了“论据虚假”的逻辑错误。

2、听了韩素音的报告。才知道,刀原来是个医生。看来知名的作家开始都是学医的。你看契柯夫原来是个医生,柯南道尔、鲁建军、郭沫若都学过医。

答:这个论证的论题是:知名的作家开始都是学医的。论证方式是归纳论证,用的是简单枚举法。违反了“从论据应能推出论题”这条论证规则,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3、今天厂长说了,如果你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就受奖,如果你完不成生产任务就受罚,所以我们今后不是受奖就是受罚了。

答:这个论证的论题是:“我们今后不是受奖主是受罚”。论证中用了一个二难推理,推理过程是:

如果今后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就受奖,如果今后完不成生产任务就受罚,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或完不成生产任务(省略),所以,今后不是受奖就是受罚。

这个二难推理的选言前提没有穷尽选言支,因为还有刚好完成生产任务这一情况。可见该选言前提是一个虚假判断。因此这人论证犯了“论据虚假”的错误。

4、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只要触犯了法律就应受法律制裁。如果不是这样,某些人就会借手中的权力胡作非为。有的干部带头搞不正之风,损公肥私,使不正之风愈演愈烈.要纠正这种不正之风,首先应搞好党风,特别是党内各级领导干部更应以身作则,为政要廉洁,办事要公道.党内作风正派了就会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当然,党外的同志也应自觉纠正和掏不正之风,那种你扩我也扩的态度是不对的。答:这个论证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因为,论证一开始提出的论题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后面实际谁的论题却变成“纠正和抵制不正之风”。用一个内容完全不同的论题替换了原来要论证的论题,违反了“论题应当保持同一”这条谁规则。

5、鲁迅先生在《论辩的魂灵》一文中揭露了反动派的诡辩手法,指出,按照反动派的说法:“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答:对反动派这段诡辩中的逻辑错误可作如下剖析:

1)“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这是一个省略了小前提“(你)是说诳 的”三段论推理,它的两个中项都不周延,这就违反了“从论据应能推出论题”这条论证规则,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2)“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这是一个省略大前提的三段论推理。被省略的大前提“凡骂卖国贼的都是爱国者”是虚假的。这就犯了“论据虚假”的错误。所以,“我是爱国者”的真实性未得到论证。

3)“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省略了“我的话是爱国者的话”这一小前提,这个小前提又是从“我是爱国者”推断出来的,而“我是爱国者”的真实性在前又没得到论证,这就犯了“预期理由”的错误。“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这一前提也不真实,因即使是爱国者的话也不一定句句是最有价值的。另外,“最有价值”和“不错的”不是同一概念,这个三段论出现了四个概念,诡辩者双犯了“推不出”的错误。

4)“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联系全文,整个论证过程就是用“你是卖国贼”来论证“我的话是不错的”,又用“我的话是不错的”来论证“你是卖国贼”。可见诡辩者玩弄的是“循环论证”的把戏。

6、甲:“同志,刚才你讲话中有一个观点是错误的。”乙:“什么,我的观点是错误的?本人重点大学毕业,已经发表了好几篇学术论文,怎么会说错话?一个犯过错误,受过处分的人,有什么资格批评别人?”

答:某乙在论辩中犯了“论据虚假“的错误,因为他所运用的三段论推理掩盖了一个虚假的前提——“凡重点大学毕业、已经发表了好几篇学术论文的人都不会说错话”。另外,某乙对某甲的反驳还犯了“以人为据“的错误,因为某乙用某甲的缺点、错误,代替了对某甲论题的反驳。

7、脑子用我了也会受到损害,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脑也是物质的。机器用久了都会磨损,人脑也不例外。

答:这段议论先用了一个三段论推理论证“脑子用多了也会受到损害”这一论题,但省略的前提“凡物质的东西用多了会受到损害”是虚假的,犯了“论据虚假”的错误。其次,这段议论又用了一个类比推理进行论证,但这是“机械类比”,所以这段论证又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三、分析下列反驳的结构,指出其中被反驳的论题和反驳的方法。

1、形而上学认为“绝对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忏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才是物质的根本忏悔。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绝对静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从日、月、星系的宏观世界到分子、原子、微观粒子的微观世界,从没有生命的无机界到有生命的有机界,一直到人类社会都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凝固不变的东西。答:被反驳的论题是:“绝对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反驳的方法:间接反驳论题。这段反驳通过独立谁与被反驳的论题相反对的论题“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的真实性,根据矛盾律间接地确定了被反驳论题的虚假性。在独立论证“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的真实性时运用了归纳推理。

2、有人说形式逻辑也有阶级性,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如果形式逻辑有阶级性,那么历史上和现实中就应当有农民阶级的形式逻辑与地主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分、无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与资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别,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形式逻辑对任何阶级都是一视同仁的。答:被反驳的论题是:形式逻辑也有阶级性。

反驳的方法:归谬法,即:

如果形式逻辑有阶级性,那么历史上和现实中就应有农民阶级的形式逻辑与地主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分、无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与资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别。

历史上和现实中没有农民阶级的形式逻辑与地主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分、无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与资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别。

所以,开式逻辑没有阶级性。

3、短文章就没有分量?那不见得,文章不在长短,要看内容如何。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文章写得象万里长城那样长,还是没有分量。所以不能用量压人,要讲求质。黄金只有一点占领,但还是有分量的;牛粪虽然一大堆,分量却不见得有多重。

说短文章没有分量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古代就有许多短文章,如《论语》、《首先》等。《论语》中有不少好的东西,就是《首先》在那个历史时代也有它突出的地方。“三个臭皮匠,凑成个诸葛亮”这样的话就很好。它十几个字抵得过一大篇文章。类似的例子有的是。答:被反驳的论题是:“短文章没有分量”。

反驳的方法有两个:

1)间接反驳。通过独立谁与被反驳的论题相矛盾的论题“有的短文章有分量”的真实性,根据矛盾律间接确定被反驳论题的虚假性。在独立论证“有的短文章有分量”的真实性时,用了一个三段论推理,即:

凡内容有分量的都是有分量的文章,有的短文章是内容有分量的,所以,有的短文章是有分量的文章。

2)直接反驳。引用一些有分量的短文章为例通过一个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直接推出被反驳论题假。

4、某被告的辩护人说:“被告在犯罪前工作积极,曾荣立三等功,希望法庭在量弄时考虑这一点,对被告从轻处罚或免于外罚”。

公诉人答辩说:赏罚分明,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功归功,过归过,一个人立功只能说明他的过去,不能说明他的现在,更不能拿过去立功抵销现在之过。……如果过去立过功,今天就可以胡作非为,且可以从轻或免于处罚,怎么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呢?

答:反驳方法有两个:

1)演绎反驳。推理过程如下:

一个人立过功只能说明他的过去,不能说明他的现在,更不能拿过去立功抵销现在之过。

被告立过功,所以,立功只能说明被千的过去,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拿过去立功抵消他现在之过(即不能从轻处罚或免于外罚)。

2)归谬法。其反驳过程如下:如果对过去立过功,今天胡作非为的人从轻或免于处罚,那么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的严肃性。

我们要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的恶习性。

所以,对过去立过功,今天胡作非为的人不能从轻或免于处罚。

被告是过去立过功,今天胡作非为的人。

所以,对被千不能从轻或免于外罚。

5、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信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推卸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答:被反驳的论题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为了反驳这一论题,文中提出了一个与之相矛盾的论题“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然后用归纳推理独立论证了所提的这一论断的真实性,根据矛盾律即可确定被反驳的论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虚假性。因此,这段反驳所彩的方法是间接反驳论题。

第四篇:《普通逻辑》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逻辑》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1.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2.指逻辑学。

3.“逻辑修养”指把握、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或在逻辑学上的造诣。显然,这里的“逻辑”一词,指的是逻辑学。

4.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5.“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一词用来形容思维清晰,论证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这里,“逻辑”一词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6.指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7.“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意指马克思没有写过逻辑学的专门著作,这里的“逻辑”指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意指马克思留下了体现在《资本论》中的逻辑思想,这里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规则。

8.指逻辑学。

二、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或推理,并用公式表示之。

答:①1、10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②2、4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

③3、11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 ④5、12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p并且q,而且r。”

⑤6、8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或者p,或者q。”

⑥7、9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 第二章

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 1.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2.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3.不表达命题。

4.表达命题。

5.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

6.表达命题。

7.不表达命题。

8.不表达命题。

9.不表达命题。

10.表达命题。

二、下列命题各属何种选言命题? 1.相容的选言命题。在自然语言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个逻辑联结词是有歧义的。在某种语境中,它可以用来作为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在另一种语境中,它也可能用来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考虑到肯定否定式推理不适合它.)2.相容的选言命题。

3.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4.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5.相容的选言命题。

6.不相容选言命题。

三、指出下列各题中,A是B的什么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

2.充分必要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

4.必要条件。

5.必要条件。

6.必要条件。

7.充分条件。

8.充分条件。

9.充分必要条件。

10.充分条件。

四、用p、q、r„„等分别表示不同内容的简单命题,并用符号表示其逻辑联结词,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

1.用p表示“曹丕是文学家”,用q表示“曹植是文学家”,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

2.用p表示“Q上场”,用q表示“T上场”,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

3.用p表示“大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q表示“小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

4.用p表示“甲看过《牛虻》”,用q表示“乙看过《牛虻》”,用r表示“丙看过《牛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ÚqÚr”。

5.用p表示“甲看过《苔丝》”,用q表示“乙看过《苔丝》”,用r表示“丙看过《苔丝》”。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Ø(pÙqÙr)”。

6.这个语句实际上表达的是“如果皮不存在了,那么,毛将无处依附”这样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用p表示“皮不存在了”,用q表示“毛将无处依附”,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

7.用p表示“小明去”,用q表示“小红去”,用r表示“小芸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r”。

8.用p表示“方老师有病”,用q表示“方老师有急事”,用r表示“方老师不来上课”。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Úq)←r”。

9.用p表示“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用q表示“马克思主义会被批评倒”,用r表示“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用了”。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Úq)→r”._(本题有讨论余地.理解有不同)10.答:用p表达“A得一等奖”,用q表达“B得一等奖”,用r表达“C得一等奖”,用s表达“D得一等奖”,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以表示为“pÙqÙrÙs”。

五、下列联言推理是什么式? 1.组合式。

2.分解式。

3.组合式。

4.分解式。

5.组合式。

六、请运用选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选言肢不相容的情况下,这个推理是有效的。例如,“这件出土文物或者是唐代的,或者是宋代的,或者是元代的。或者是明代的;这件出土文物是唐代的;所以,这件出土文物不是宋代的,不是元代的,不是明代的”。而在选言肢相容的情况下,这个推理是无效的。例如,“某人或者是京剧演员,或者是昆剧演员,或者是汉剧演员,或者是豫剧演员;某人是京剧演员;所以,他不是昆剧演员,不是汉剧演员,不是豫剧演员”。

2.这个命题是相容的选言命题,如果以此为大前提,加上“这份统计材料计算有错误”的小前提,无法得出“不是原始材料有错误,也不是两者兼而有之”的结论。与本章第二大题第一题对照,有讨论余地.)3.加上前提(A)不能得结论,因为相容选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否定式。加上前提(B)可得出“艺术上有缺点”的结论,因为否定肯定式是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

4.《黄》的导演姓白,《孙》的导演姓黄,《白》的导演姓孙。

这个结论是通过选言推理得出的。因为《黄》的导演或姓孙、或姓白;而姓孙的导演曾同他对过话,可见他不姓孙。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可得结论:《黄》的导演姓。《孙》的导演或姓黄、或姓白,既然《黄》的导演姓白,他只能姓黄了。这样,《白》的导演只能姓孙了。5.这里包含有两个选言推理。

第一个选言推理是:墓主人或是自然老死,或是暴力致死,或是病死(此前提省略);经检查确认墓主人不是自然老死,也不是暴力致死;所以得出结论:墓主人是病死的。

第二个选言推理是:墓主人或因慢性病而死,或因急性病(包括慢性病急性发作)而死;经检查,未见慢性病致死的证据;所以得出结论:墓主人是因急性病(包括慢性病急性发作)而死亡的。

七、请运用假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错误。因为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指出:“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而这个推理却是从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

2.错误。因为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的前提否定了后件,从而结论否定了前件,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3.正确。这个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pÙqÙr)←s)Ù(ØpÚØqÚØr)→Øs。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它是个有效式。

4.学生甲、乙两人的回答都不合逻辑。甲运用的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他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乙运用的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他违反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

5.A、B、C、D四个学生关于裹尸布真伪的言论,都运用了假言推理。因此,他们的言论是否正确,我们只要借助假言推理的规则逐一加以检查就清楚了。

①A的言论实际上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这个推理就其形式结构来说是正确的(符合“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但是它的大前提是错误的。即“如果它是假的,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六百多年时间里一直被我们的教友所敬奉”,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在事实也是不成立的。因为,由于宗教迷信的影响和欺骗,即使它是假的,也可能为宗教徒所祟拜。②B的看法也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这个推理在形式上是错误的,因为它是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③C的看法包含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这是违反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的。

④D的看法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即从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这是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的,因而他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

6.警方的三个推理都是错误的。警方的第一个推理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警方的第二个推理,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它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警方的第三个推理,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它从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7.可以认为包含着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只有念书念得好,才能住这样漂亮的高楼;爷爷未能住这样漂亮的高楼,所以,爷爷一定是没有好好学习。”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它违反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当然,爷爷的话也未必正确。

8.①如果甲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甲、乙、丙、丁分别为B、O、AB、A型。因为如果甲是错误的,那么,乙、丙、丁的自述就正确了。这样,乙为O型,丙为AB型,丁或者是A,或者是B。既然甲不是A型,那么,丁是A型,而甲就是B型了。

②如果乙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同理,甲、乙、丙、丁分别为A、B、AB、O型。

③如果丙的自述是错误的,不能得出结论。因为如果丙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甲、乙、丁的自述就正确了。这样,甲、乙、丁应分别为A、O、B型。结果,丙应为AB型。但丙自述为AB型是错误的,这就说明上述的前提是不能得出结论的。

④如果丁的自述是错误的,同理,也不能得出结论。

9.上场的是G、A、B、C、E、R六名队员。整个推理分九个步骤:(1)根据前提②和“G一定要上场”的题设,可以推出D不上场。其推理公式为:只有D不上场,G才上场;现已知G上场,所以,D不上场。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2)根据前提④,可以推知R上场。其推理式为:当且仅当D上场,R才不上场;现已知D不上场;所以,R上场。这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3)根据前提⑤,可推知C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只有R不上场,C才不上场;现已知R上场,所以,C也要上场。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4)根据前提③,可推A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当且仅当A上场,C才上场;现已知C上场,所以,A也上场。这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5)根据前提⑥,可推知P不上场。其推理形式为:要么P上场,要么A上场;已知A上场,所以,P不上场。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6)根据前提①可推知S不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如果P不上场,那么,S就不上场;现已知P不上场,所以,S不上场。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7)根据前提⑦,可推知T和Q不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如果S不上场,那么T和Q不上场;已知S不上场,所以,T和Q不上场。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8)根据前提⑧,可推知F不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如果R上场,那么F不上场;已知R上场;所以,F不上场。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推知不上场的队员是D、P、S、T、F、Q。

(9)最后通过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可推知B和E上场。其推理形式为:B和E要么上场,要么不上场;已知,B和E不上场是不可能的(已有D、P、S、T、F、Q六人不上场;所以,B和E要上场

10.9号不该上场。推理过程如下:

根据前提②,可推出3号上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根据前提③,可推出6号不上场(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根据前提①,可推知4号不上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根据前提④,可推出9号不上场(先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推出“并非9号和12号同时上场”,然后通过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推出9号不上场)。

八、以下列命题为前提进行推理,能否得出结论?如果能,结论是什么?并把推理形式写出来。

1.不能得结论。

以p表示“这份统计表材料失实”,用q表示“这份统计表抄写有误”,用r表示“这份统计表计算有误”,这样,这个推理形式可表示为:(pÚqÚr)Ùq→?这是个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式,而肯定式是个错误式。

2.能。结论是“这个人的业余生活肯定是比较单调的”。

以p表示“某人爱好文学艺术”,以q表示“某人爱好体育活动”,以r表示“某人的业余生活肯定是比较单调的。”这样,这个推理形式可表示为:((ØpÙØq→r)ÙØ(pÚq)→r)。

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是个正确式。

3.能。结论是:“或者他头脑不清楚,或者他态度不诚恳”。

以p表示“他头脑清楚”,以q表示“他态度诚恳”,以r表示“他就会认识自己的错误”,以s表示“他就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这个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p→r)Ù(q→s))Ù(ØrÚØs)→(ØpÚØq)。这是复杂破坏式二难推理,其推理形式是正确的。4.能。结论是:“老赵临时有急事”。

以p表示“老赵有病”,以q表示“老赵临时有急事”,以r表示“老赵会打电话来”。这里包含着两个推理,它们的推理形式可表示为:(p→r)ÙØr→Øp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pÚq)ÙØp→q 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5.结论是:唐颖和祝芳去苏州旅游。

用p表示“王璐去苏州旅游”,用q表示“唐颖去苏州旅游”,用r表示“祝芳去苏州旅游”,用s表示“陈蓉必然知道”,推理过程可表示为:(p→s)Ù Øs→Øp;(pÚq)ÙØp→q;(q→r)Ùq→r。

九、给出下列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推理。

1.负命题是:“并非某人只有贪污,他才算是犯罪”。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推出“某人并没有贪污,他却犯了罪”。

2.负命题是:“并非如果某人发高烧,那么他就一定是患了肺炎”。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某人发高烧,但是他没有患肺炎”。

3.负命题是:“并非当且仅当某年风调雨顺,这一年才能获得丰收”。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某年风调雨顺,但是没有获得丰收,或者,某年不风调雨顺,但是却获得了丰收”。

4.负命题是:“并非丽莎爱好唱歌,而且爱好跳舞”。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指出结论:“丽莎或者不爱好唱歌,或者不爱好跳舞”。

5.负命题是:“并非张小燕或者是女飞行员,或者是女宇航员”。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张小燕既不是女飞行员,也不是女宇航员”。

6.负命题是:“并非那封信要么寄往北京,要么寄往上海”。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那封信寄往北京,又寄往上海,或者,那封信不寄往北京,又不寄往上海”。

7.负命题是:“并非或者A和B去看电影,或者C和D去看电影”。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并非A和B去看电影,并且并非C和D去看电影”。8.负命题是:“并非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或者缺乏文字表达能力,他要写出好小说也是可能的”。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或者缺乏文字表达能力,他要写出好小说是不可能的”。

十、下列推理各属何种形式的二难推理呢? 1.简单破坏式。

2.复杂构成式。

3.复杂构成式。

4.简单构成式。

5.复杂构成式。

十一、请运用二难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山姆有罪。

如果吉宁土不是罪犯,那么,山姆是罪犯(因为汤姆不会开汽车)如果吉宁士是罪犯,;吉宁士只有伙同山姆才能作案。这样,山姆必定有罪。

或者吉宁士是罪犯,或者吉宁士不是罪犯,总之,山姆是有罪的。

2.如果A是盗窃犯,那么,A是说假话。这样,他必然说“自己不是盗窃犯”;如果A不是盗窃犯,那么,他是说真话的,这样,他也必然说“自己不是盗窃犯”;所以,不管什么情况,A都说“自己不是盗窃犯”。

在这种情况下,B如实地转述了A的话,所以,B是说真话的,因而不是盗窃犯。C有意地错述了A的话,所以,C是说假话的,因而C是盗窃犯。

十二、下列推理属何种推理?请列出它们的推理形式,说明是否有效?为什么? 1.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易位推理,其推理形式为:(p→q)→(Øq→Øp)。这是个有效式。2.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其推理形式为:(p←q)→(Øq→Øp)。这是个非有效式。

3.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联锁推理的肯定式,其推理形式为:((p←q)Ù(q←r))→(r→p)。这是个有效的推理形式。

4.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其推理形式为:((p→q)Ù(q→r))→(r→p)。这是个错误的推理,因为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不能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

5.这是个假言联言推理,其推理形式为:(p→q)Ù(r→s)Ù(pÙr)→(qÙs)。这是个有效的推理形式。

6.这是一个假言联锁推理,其推理形式为:((Øp→Øq)Ù(Øq→r))→(p→Ør)。这个推理形式是非有效的。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不能由否定前件得出否定后件的结论。

第四章 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

一、下列各段文字中括号内的语词或语句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 1.前一个括号是从内涵方面说明;后一个括号是从外延方面说明的。

2.第一个括号从内涵方面说明;后面七个括号都是从外延方面说明的。

3.第一个括号从内涵方面说明;第二个括号从外延方面说明。

4.前一个括号从内涵方面说明;后一个括号从外延方面说明。

5.第一、二个括号从内涵方面说明;第三、四个括号从外延方面说明。

6.第一、二个括号从内涵方面说明;第三个括号从外延方面说明。

二、在下列各段文字中,哪些语词或语句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1.“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艺术”的内涵;“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是“艺术”的外延。

2.“现实世界在人们主观意识里的一种反映,不过它是虚妄的、颠倒的反映”,“对神灵、魔鬼、偶像等‘超人间力量’的崇拜”、“统治人民和维护剥削制度的精神力量”等是“宗教”的内涵;“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以及“道教”、“神道教”、“印度教”、“犹太教”等是“宗教”的外延。

3.“用实物来塑造形象,在三度空间中再现的艺术形式”,“主要是塑造人物的形象;着力于人物本身的刻画,表现人物的形貌特征和思想性格”,“能表现人物、事物的一个瞬间”等都是“雕塑”这个概念的内涵,“雕”、“塑”以及“石雕”、“木雕”、“泥雕”、“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雕塑”、“园林雕塑”、“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等都是“雕塑”的外延。

4.“主要研究预防、医疗、科研、管理等医疗活动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是“医学伦理学”的内涵。

5.“有节奏的声音,并借以抒发激情”,“富有音乐性,语言凝炼、含蓄,讲究节奏、音韵,它专长于抒情言志”是“诗歌”的内涵,“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是“诗歌”的外延。

三、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通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 1.单独概念,正概念。

2.单独概念,正概念。

3.单独概念,正概念。

4.普遍概念,正概念。

5.普通概念,正概念。6.普遍概念,负概念。

7.普遍概念,正概念。

8.单独概念,正概念。

9.普遍概念,负概念。

10.普遍概念,负概念。

四、指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表达集合概念,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表达非集合概念? 1.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

2.两个“人民”都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都是集合概念。

3.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集合概念。

4.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

5.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集合概念。

6.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集合概念。

7.“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非集合概念;“第三世界”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集合概念。

8.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集合概念。

9.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非集合概念。

10.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非集合概念。

11.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非集合概念。12.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集合概念。

五、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1.真包含关系。

2.矛盾关系。

3.反对关系。

4.真包含关系。

5.真包含关系。

6.反对关系。

7.全同关系。

8.交叉关系。

9.交叉关系。

10.全同关系。

六、指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1.“共产党人”对“党的高级干部”是真包含关系。

2.全同关系。

3.“英国”、“法国”、“日本”、“沙皇俄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两两之间都是反对关系;“帝国主义国家”与“英国”等八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真包含关系;“帝国主义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是反对关系。

4.矛盾关系。5.“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是矛盾关系;“宏观”和“微观”之间是反对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是反对关系。

6.“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发明家”等概念两两之间都是交叉关系。

7.“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间是矛盾关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概念两两之间都是反对关系;这四个概念对“一般能力”分别都是真包含于关系;“计算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绘图能力”这三个概念两两之间都是反对关系,它们对“特殊能力”是真包含于关系。

七、下面是八种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形,又有八组概念,请在每组概念后面的括号内填上对应的图形编号。1.(D)。

2.(A)。

3.(H)。

4.(B)。5.(F)。

6.(C)。

7.(G)。

8.(E)。

八、请选出符合下列各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

1. A:教师;B:语文教师;C:优秀教师。

2. A:工人;B:女工;C:党员。3. A:工人;B:运动员;C:铁路工人运动员。

4. A:中国;B:社会主义国家;C:美国。

5. A:产品;B:商品;C:电器;D:国货。

九、下列语句作为定义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它们各违反了下定义的哪条规则?请略加分析。

1.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因为定义概念的外延小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若这个定义能成立,显然就把“半月刊”、“季刊”等排斥在期刊之外了。

2.“塑造出来的模式化”含混不清,令人费解,因而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清楚确切”的规则。

3.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一定都是生产关系,即“生产关系”的外延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外延要小。

4.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

5.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6.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7.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这里下定义者先用“小国”来定义什么叫“大国”,然后又用“大国”来定义什么叫“小国”,这样一来,“大国”与“小国”就互相定义了。

8.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9.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

10.“人们从生活矿藏中提炼出来的艺术纯金,是人的闪光思想、豪迈情怀的结晶”是比喻之词,这些语句并没有揭示“警句”的内涵,因而,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清楚确切”的规则。

十、定义分析。

1.(A)这里的错误有两个:一是在下定义时未使用科学术语而使用了含混的语言,因为“东南西北”是口头俚语,用它来指称“各地”,并非是科学术语;二是“定义过宽”,因为各地所发生的事并非都是新闻。

(B)这里的错误也有两个:一是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因为新闻不一定都是报道离奇事情的;二是这里所使用的“非同一般”、“出乎意料”很难有个明确的衡量标准,显然不是科学的术语。

(C)这里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因为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并非都有“刺激性”。

(D)这里的错误是把“新闻”定义为“新事的记录”,这是“同语反复”。把“新闻”定义为“不是过去发生事情的报道”违反了“定义一般必须用肯定形式”这条规则。

2.第一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相应相称”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第二个定义违反了“定义一般必须用肯定的语句形式和正概念”的规则;第三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清楚确切”的规则。

十一、下列各题,哪些属于划分?哪些不属于划分?试作简要分析。

1.不属于划分。因为划分是把外延较大的概念分成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即把大类分成若干个小类,这样,被划分的概念同划分以后得到的概念之间,一定是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实际上是把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这是分解,而不是逻辑划分。2.不属于划分。“主语”、“谓语”、“补语”、“定语”、“状语”等同“句子”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属于逻辑划分。

4.属于逻辑划分。

5.不属于划分。因为“树”和“树根”、“树干”、“树枝”、“树叶”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不属于逻辑划分。因为上海市的各个“区”与“上海市”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不是种概念与属概念之间的关系。

十二、下列划分各违反了哪条规则? 1.违反了“划分必须是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因为这里缺少子项“微生物”。

2.违反了“每次划分根据必须同一”和“划分的子项应相互排斥”的规则,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3.违反了“划分必须相称”的规则,犯了“多出子项”的错误。因为太阳能利用工业、原子能工业不是“燃料工业”的子项。

4.对“文学体裁”的划分不完全,漏掉了子项“散文”;对“小说”的划分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错误,同时,划分也不完全,缺少子项“中篇小说”;对“诗歌”的划分也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5.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6.违反了“划分必须是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

7.犯了“子项相容”的错误。

8.犯了“根据混淆”和“子项相容”的错误。9.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因为祖父母、同胞兄弟姐妹和孙辈都不属于“直系亲属”。

10.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十三、对下列概念各作一次概括和限制:

1.散文→文学作品(概括)散文→古代散文(限制)2.鲸鱼→哺乳动物(概括)鲸鱼→虎鲸(限制)3.历史科学→社会科学(概括)历史科学→中国历史科学(限制)4.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概括)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限制)5.初等数学→数学(概括)初等效学→算术(限制)6.经典著作→著作(概括)经典著作→《反杜林论》(限制)7.悲剧→戏剧(概括)悲剧→古典悲剧(限制)8.坦克车→武器(概括)坦克车→新式坦克车(限制)9.外交部→政府机关(概括)外交部→中国外交部(限制)10.机电产品→产品(概括)机电产品→发电机(限制)

十四、下列概念的概括和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 1.“学生”限制到“中学生”是正确的;但概括为“知识分子”是不正确的,因为“知识分子”不是“学生”的属概念。

2.“北京大学”概括为“高等院校”是正确的;但限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

3.“唯心主义”概括为“哲学”是正确的,因为“唯心主义”是“哲学”的种概念;但把“唯心主义”限制为“黑格尔”是不正确的,因为“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黑格尔”是一个人,二者不是属种关系。

4.把“非金属元素”概括为“元素”是正确的,但限制为“塑料”是不正确的。因为“非金属元素”指金属以外的元素,而塑料是化合物,它同“非金属元素”之间不是属种关系。

5.把“舟山群岛”概括为“岛”,限制为“蚂蚁岛”都是不正确的。因为“舟山群岛”是集合概念,而“岛”是非集合概念;“蚂蚁岛”与“舟山群岛”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不是种属关系。

6.把“勇敢”概括为“品德”是正确的;但限制为“勇敢的战士”是不正确的,因为“勇敢”与“勇敢的战士”不是属种关系。

7.这里的概括是不正确的。因为“六连战士”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是种属关系;这里的限制是正确的,因为“六连战士”与“六连一排战士”是属种关系。8.把“喜马拉雅山脉”概括为“山”是错误的,因为这里的“喜马拉雅山脉”是集合概念,而“山”是非集合概念,它们之间并不是属种关系;“喜马拉雅山脉”限制为“珠穆朗玛峰”也是错误的,它们之间也不是属种关系。

第五章 性质命题及其推理

(2007-12-03 21:25:54)转载 标签:

学习公社

一、下列命题各属何种性质命题?其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 1.全称否定命题。其主、谓项都周延。

2.全称肯定命题。其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特称肯定命题。其主、谓项都不周延。

4.单称肯定命题。主项“人民群众”周延,谓项“历史的创造者”不周延。

5.全称否定命题。其主、谓项都周延。

6.特称否定命题。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7.这个命题可以理解为特称肯定命题,也可以理解为特称否定命题。因为这里的联项“是”被省略了。如果“是”放在“不”字前面,可以构成一个特称肯定命题,即“我班有些同学数学考试成绩是不理想(的)”。这时,主项“我班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不周延,谓项“不理想”也不周延;如果“是”摆在“不”字后面,可以构成一个特称否定命题,即“我班有些同学数学考试成绩不是理想(的)”。这时,主项(“我班同学数学考试成绩”)不周延,谓项“理想(的)”周延。

8.特称否定命题。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二、用欧拉图表示性质命题的主项(S)和谓项(P)的关系。1.“所有S都是P”为假,S和P的关系有三种可能,用欧拉图表示如下:

S

P S

P

S

P

(1)(1)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P。(2)表示S和P实际上是交叉关系。

2)3)(((3)表示S和P实际上是全异关系。

如果在事实上S和P是处于上述三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所有S都是P”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例如,“所有人是欧洲人”(1);“所有医生是作家”(2);“所有的大学生是文盲”(3)。

1. “有S不是P”为假,S和P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可能,用欧拉图表示如下:

S P S P

(1)(2)

(1)表示S和P实际上是全同关系。

(2)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于P。如果S和P在事实上是处于上述两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有S不是P”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例如,“有的等边三角形不是等角三角形”(1);“有的苹果不是水果”(2)。

2. “有S是P”为真,S和P之间的关系有四种可能,用欧拉图可表示如下:

S P S

P

S P

P S

(1)2)(3)4)

(((1)表示实际上S和P是全同关系。

(2)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于P。

(3)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P。

(4)表示S和P实际上是交叉关系。

如果事实上S和P是处于上述四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有S是P”这个命题,就是真命题。例如,“有的花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1);“有的欧洲人是人”(2);“有些人是懂西班牙语的”(3);“有些学生是非洲人”(4)。

3. “有些S不是P”为真,S和P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可能,用欧拉图可表示如下:

S P P

S

S P

(1)(2)(3)

(1)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P。

(2)表示S和P实际上是交叉关系。

(3)表示S和P实际上是全异关系。

如果S和P在事实上处于上述三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有些S不是P”的命题,就是真命题。例如,“有些工人不是铁路工人”(1);“有些大学生不是足球运动员”(2);“有的牛不是植物”(3)。

5.“所有S都不是P”为假,S与P之间的关系有四种可能,用欧拉图表示如下:

S P S P S P

P S

(1)(2)(3)(4)

(1)表示S和P是全同关系。

(2)表示S真包含于P。(3)表示S真包含P。

(4)表示S和P是交叉关系。

如果在事实上S和P是处于上述四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所有S都不是P”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例如,“所有的花都不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1);“所有的植物不是生物”(2);“所有的花不是玫瑰花”(3);“所有的花不是红的”(4)。

三、已知下列命题为真,请根据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指出与其素材相同的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

1.该命题为E命题。当E命题为真时,同素材的A命题“W学院所有的学生都是印第安人”是假的;同素材的I命题“W学院有些学生是印第安人”也是假的;同素材的O命题“W学院有些学生不是印第安人”是真的。

2.该命题为A命题。当A命题真时,同素材的E命题为假,同素材的I命题为真,同素材的O命题为假。

3.该命题为O命题。在O命题为真的情况下,同素材的A命题为假,同素材的E、I命题均真假不定。

4.该命题为I命题。在I命题为真的情况下,同素材的E命题为假,同素材的A、O命题均真假不定。

5.该命题是A命题,当A命题为真时,同素材的E命题是假的;同素材的I命题是真的;同素材的O命题是假的。

四、已知下列命题为假,请根据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指出与其素材相同的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

1.该命题为A命题。当A命题为假时,同素材的E命题、I命题均真假不定,而同素材的O命题肯定是真的。

2.该命题为I命题。在I命题为假的情况下,同素材的A命题为假,同素材的E、O命题均为真。

3.该命题为E命题。在E命题为假的情况下,同素材的A、O命题均真假不定,而同素材的I命题肯定是真的。

4.该命题为O命题。在O命题为假的情况下,同素材的E命题肯定是假的,而同素材的A、I命题肯定是真的。

5.该命题为E命题。当E命题假时,同素材的A命题真假不定,同素材的I命题真,同素材的O命题真假不定。

五、按命题间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真命题来驳斥下列假命题。

1.被驳斥的命题为A命题。驳斥A命题可以运用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O命题“某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工人出身的”为真,运用矛盾关系,即可确定A命题为假(即被驳倒);同样,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E命题为真,根据反对关系,也可以确定被反驳的A命题为假。

2.被驳斥的命题为E命题。驳斥E命题也可以运用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I命题“β星系中有些星是双子星”为真,根据矛盾关系,可以确定被驳斥的E命题为假;同样,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A命题“β星系中所有的星都是双子星”为真,也可以确定被驳斥的E命题为假。

3.被驳斥的命题是O命题。驳斥O命题,只能运用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即只有确定同素材的A命题“所有的昆虫都是六只脚的”为真,才可以确定被驳斥的O命题为假。4.被驳斥的命题是I命题。驳斥I命题,不能用A命题,也不能用O命题,而只能运用E命题。根据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确定同素材的E命题“所有的人都不是长生不老的”为真,可以确定被反驳的I命题为假。

5.被反驳的命题是E命题。驳斥E命题,可以运用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I命题真,就可以确定E命题假,如果能确定A命题真,也可以确定E命题假。

六、下列根据对当关系所进行的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 1.非有效。因为从SIP真不能推出SOP真,SIP和SOP之间是下反对关系,当SIP真时,SOP是真假不定的。

2.有效。因为从SAP,可以推出。

3.非有效。因为根据对当关系,从,只能推出SOP,而不能推出SIP。

4.有效,因为从SOP,可以推出。5.有效,因为从,可以推出SOP。

6.非有效。因为SOP与SIP是下反对关系,当SOP真,SIP真假不定。

7.非有效。因为根据下反对关系,当SOP真时,SIP真假不定。

七、对下列命题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之。

1.“有些花不是红的”换质为“有些花是非红的”。其公式为:SOP→SI。

2.“逻辑学不是不能学好的”换质为“逻辑学是能学好的”。其公式为:SE →SAP。

3.“有些战争是非正义战争”换质为“有些战争不是正义战争”。其公式为:SI →SOP。4.“所有的事物都是运动着的”换质为“所有事物都不是不运动着的”。其公式为:SAP→SE。

5.“甲厂所有的产品都是优质产品”换质为“甲厂所有的产品都不是非优质产品”。其公式为:SAP→SE。

第五章答案2(2007-12-03 21:32:47)转载 标签:

学习公社

八、下列命题能否换位?如能,请进行换位,并用公式表示之。

1.能;换位后的结论是:“任何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是有神论者”。其公式为:SEP→PES。

2.不能。

3.能。换位后的结论是:“有些卵生动物是鱼类”。其公式为:SIP→PIS。4.不能。

5.能。换位后的结论是:“有些周延的(项)是否定命题的谓项”。其公式为:SAP→PIS。

6.不能。

7.能。换位后的结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不是唯心主义”。其公式为:SEP→PES。

8.不能。

9.能。换位后的结论是:“有些中国制造的产品是电子产品”。其公式为:SIP→PIS。

九、对下列判断进行换质位,并用公式表示之。

l.“A厂所有的技术员都是勤奋学习的”,先换质为:“A厂所有的技术员都不是不勤奋学习的”;然后换位为:“不勤奋学习的不是A厂的技术员”。其公式为SAP→SE → ES。2.“有些大学生不是南方人”,先换质为“有些大学生是非南方人”,然后换位为:“有些非南方人是大学生”。其公式为SOP→SI → IS。

3.“丙厂所有的产品都不是出口产品”,先换质为:“丙厂所有的产品都是非出口产品”,然后,换位为:“有些非出口产品是丙厂的产品”。其公式为:SEP→SA → IS。

4.“没有事物不是运动的”,意即“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先换质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不运动的”,然后换位为:“不运动的不是事物”。其公式为:SAP→SE → ES。

5.“A歌舞团所有的演员都不是大学毕业的”,先换质为“A歌舞团所有的演员都是非大学毕业的”,然后换位为:“有些非大学毕业的人是A歌舞团的演员”。其公式为:SEP→SA → IS。

十、下列直接推理能否成立?如能成立,请用公式写出它的推理过程:

1.能成立。其推理过程为:SOP→SI → IS→ O。

2.能成立。其推理过程为:SEP→SA → IS→ O。3.不能成立。因为SAP→SE → ES→ A,A 与 O 为矛盾关系,所以推不出 O。

4.不能成立。因为从SIP真,只能推出SO 真,而不可能推出 O 真。

5.不能成立。因为从SEP真,经过换质位,只能推出 IS真,而不能推出 AS真。

6.能成立。其推理过程为:SEP→SA → IS。

7.不能成立。因为从SAP真,经过换质、换位,能推出 I,不能推出 A。

十一、请根据换质法和换位法的规则,回答下列问题。

1.能推出。这个推理过程的公式是:SAP→SE → ES。

2.能推出。这个推理过程的公式是:SA →SEP→PES。但不能推出:“不学日语的都是我们班同学”的结论,因为这违反了推理的规则。(“不学日语的”原来不周延,在结论中变为周延了)。

3.能推出“得食者是劳动者”。因为根据直接推理的规则,以下推出过程能够成立: A → EP→PE →PAS。

4.能推出“有些形式正确的推理是正确的推理”(因为根据换位规则,SAP能换位为PIS),又能推出“有些不正确的推理是形式不正确的推理”(因为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从SAP能得 I 的结论)。推理过程如下:SAP→SE → ES→ A → I。

5.不能推出“有些好的干部不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即由SAP推不出SOP。

能推出“不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是不好的干部”。推理过程为:SAP→SE → ES→ A。

不能推出“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是好干部”。因为SAP换位后,只能得出PIS,得不出PAS。

十二、指出下列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以及大项、中项、小项。1.大前提是“客观规律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小前提是“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结论是“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经济规律”分别为大项、中项、小项。

2.“有些文科学生必修逻辑课”是结论,“所有哲学系学生必修逻辑课”是大前提,“哲学系学生是文科学生”是小前提;“文科学生”、“必修逻辑课”、“哲学系学生”分别为小项、大项、中项。

3.“凡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的”是大前提,“有些哲学家不承认物质第一性”是小前提,“有些哲学家不是唯物主义哲学家”是结论。大项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中项是“承认物质第一性”,小项是“哲学家”。

4.“瓦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大前提,“瓦特是大发明家”是小前提,“有些大发明家并未受过高等教育”是结论。大项是“受过高等教育”,小项是“大发明家”,中项是“瓦特”。

5.“鱼是用鳃呼吸的”是大前提,“鲸不是用鳃呼吸的”是小前提,“鲸不是鱼”是结论;“鱼”是大项,“用鳃呼吸的”是中项,“鲸”是小项。

十三、下列各段文章中,是否包含有三段论?如有,请指出该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1.包含有两个三段论:

①“凡是超过群众觉悟程度企图‘拔苗助长’的总是错误的”是大前提,“命令主义超过了群众的觉悟程度,害了急性病”是小前提,“命令主义是错误的”是结论。

②“凡是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又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的,总是错误的”是大前提,“尾巴主义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害了慢性病”是小前提,“尾巴主义是错误的”是结论。2.包含有一个三段论。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凡是有水生生物化石的地层都是地质史上的古海洋地区”,小前提是“喜马拉雅山系的地层遍布了珊瑚、苔藓、海藻、鱼龙、海百合等化石”,结论是“喜马拉雅山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曾经被海洋淹没过”。

3.包含有一个三段论。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凡是陨石坠地引起的灾变总有陨石残迹”,小前提是“这里的灾变找不到陨石残迹”,结论是“这里的灾变不是陨石坠地引起的”。

4.包含有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是:“所有在前沿科学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都是懂得数学语言的”,小前提是:“有些年老的科学家不懂得数学语言”,结论是:“有些年老的科学家不能成为在前沿科学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

十四、下列三段论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它违反了哪条规则? 1.不正确。它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

2.正确。符合三段论的一切规则。

3.不正确。它违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4.不正确。它违反了“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的规则。

5.不正确。以两个否定判断为前提是不能得出必然结论的。

6.不正确。以两个特称判断为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

7.不正确。“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值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一个共产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值于“所有的共产主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者”。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违反了“中项在前提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

8.不正确。“某电大班没有一个学员不是北京人”,等值于“某电大班所有的学员都是北京人”;“某电大班没有一个学员不是学经济的”,等值于“某电大班所有的学员都是学经济的”。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只能得出“有些学经济的是北京人”,而不能得出“所有学经济的都是北京人”的结论。这个三段论推理,违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小项扩大”的错误。

9.不正确。以两个特称判断作为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

10.正确。它符合三段论的一切规则。

11.正确。“没有优秀的文艺作品不受群众欢迎的”,等值于“所有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受群众欢迎的”;“长篇小说并不都是受群众欢迎的”等值于“有些长篇小说不是受群众欢迎的”。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能推出“有些长篇小说不是优秀的文艺作品”的结论。推理符合三段论的一切规则。

十五、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符号,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并写出推导过程。

1.这个正确的三段论是:

(P)(A)(M)S O M ∴S(O)P 推导过程为:①先确定结论一定是O判断,这是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结论一定是否定;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结论一定是特称。②再确定大前提一定是A命题。这是因为,如果大前提是E或O命题,则会由于两个都是否定前提而得不出必然的结论;如果大前提是I命题,则会由于两个前提都是特称而得不出必然的结论。③最后确定大前提的主项一定是大项,这是因为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因此,它在前提中必须周延,否则就会违反“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

2.这个正确的三段论是:

M O P(M)(A)(S)∴S(O)P 推导过程为:①先确定结论一定是O命题,理由同上。②再确定小前提一定是A命题,理由同上。③最后确定小前提的主项一定是中项M,因为中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如果它在小前提中也不周延(A判断的谓项),这样就会违反:“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的三段论规则。

3.这个正确的三段论式可以是:

(P)E(M)M I S ∴S O P 也可以是:

(M)E(P)M I S ∴S O P 推导过程为:①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命题,所以结论只能是特称的;②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所以结论只能是否定的;③这样,结论只能是O命题;④结论是O命题,大项P周延,这就要求P在大前提中用延。由于大前提是E命题,所以P在大前提中既可以作主项,也可以作谓项;⑤中项M在小前提中不周延,这就要求它在大前提中周延。由于大前提是E命题,所以M既可以作谓项,也可以作主项。

十六、试分析下列省略三段论,要求:(A)指出它省略了哪一部分;(B)把它恢复成完整的三段论;(C)分析它是否正确。1.省略了大前提。其完整的三段论是:“前进中的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所碰到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因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所碰到的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2.省略了大前提。其完整的三段论是:“马克思主义者都不应当割断历史,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3.省略了结论。其完整的三段论是:“坚持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必须坚持真理,所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4.省略了结论。其完整的三段论是:“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所以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5.省略了小前提。其完整的三段论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毛泽东思想,文艺工作者是革命者,所以文艺工作者也不例外(即应该学习毛泽东思想)。”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6.省略了大前提。其完整的三段论是:“一切得奖的影片都是优秀影片,《大决战》是得奖影片,所以它是优秀影片。”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十七、请运用三段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以“有些A是B”为大前提,以“所有的B是C”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能推出“有些C是A”的结论。这个推理属于三段论第四格的IAI式,是正确式。如果以“所有B是C”为大前提,以“有些A是B”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能推出“有些A是C”的结论。这个推理属于三段论第一格的AII式,是正确式。

2.以A为大前提,以E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只有当属于第二格或第四格的情况下,才能必然推出结论。因为第一格和第三格都要求小前提肯定,如果构成第二格或第四格,可以得E(或O)的结论。

3.如果以“所有的A都不是B”为大前提,以“所有的C都是B”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能推出“所有的C不是A”(或“有些C不是A”)的结论。这个推理属于第二格的EAE式(或EAO式),是正确式。如果以“所有的C都是B”为大前提,以“所有的A都不是B”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则能推出“所有A都不是C”(或“有些A不是C”)的结论。这个推理是第二格的AEE式(或AEO式)。

4.不能必然得出结论。因为这个推理属于第二格,根据第二格的规则,“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而这里两个前提都是肯定的。

5.结论应该是O判断。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一定是否定的;又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结论应该是特称的。所以,结论是O判断。

6.这个三段论式应为“所有P都是M,有些S不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7.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大项一定是周延的;如果大项在结论中周延,那么就要求大项在前提中也是周延的,而I命题的主谓项都不周延,因此大前提不能是I命题。

8.从三段论的角度来分析,本题中的三段话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不少的。它违反三段论中关于项(中项、大项和小项)的各条规则。现择要分析如下:

“你说中国不好。你是外国人么?为什么不到外国去?”这几句话也包含着一个错误的三段论:

外国人是说中国不好的(被省略的大前提),你说中国不好,所以,你是外国人。

这个推理的中项一次也不周延,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所以是错误的。

“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这里包含着这样的一个错误的三段论:

甲生疮,甲是中国人,所以,中国人生疮。

这个推理显然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因为“中国人”在前提中是小前提的谓项,它是不周延的,而在结论中作为主项就成为周延的了,因此是错误的。

“倘你没有生疮,是说诳也。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这里也包含有一个错误的三段论:

卖国贼是说诳的,你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

这个三段论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因而是错误的。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答:

(4)C与D不相容(即全异)(3)联言推理分解式

(5)A真包含于B(1)、(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6)B与D相容(即不全异)(3)联言推理分解式

(7)B真包含于D(2)、(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8)A真包含于D(5)、(7)传递性关系推理

据(4)、(5)、(7)和(8)可作欧拉图如下:

D B A

C

二、答:

A真包含于B,则所有A是B;

由所有A是B,有C不是B,可得有C不是A(三段论);

由有C不是A,可得并非C真包含于A(4);

由此可知C真包含A((3)、(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A、B、C三概念的外延关系可作欧拉图如下:

C B A

B

C

A

图 1 图 2

三、答:

设大学生或是A,或是B,或是C;已知B不是大学生,C也不是大学生(根据(2)和(3));所以,A是大学生(4)(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根据(1)和(2)、(4)B年龄大于A,A年龄大于战士,所以,B年龄大于战士,即B不是战士,可以推知B是会计(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最后可推知C是战士(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四、答:

(5)若设A去

(6)B去(1)、(5)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7)C去(2)、(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

A、B、C同去,与题意不符。

(8)A不能去 归谬法

(9)D去(4)、(8)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10)E去(3)、(9)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根据(9)、(10)可知:侦察连长应挑选D和E去深入敌区。

五、答:

(4)A参加了自学考试(3)联言推理分解式

(5)C参加了自学考试(3)联言推理分解式

(6)并非A和B参加自学考试(1)、(5)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7)A不参加自学考试,或者,B不参加自学考试(6)负联言命题等值推理

(8)B不参加自学考试(4)、(7)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9)D不参加自学考试(2)、(8)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结论是:B和D不参加自学考试。

六、答:

(6)或A或B或C不是罪犯(1)、(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7)B是罪犯(4)、(5)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8)A是罪犯(3)、(7)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9)C不是罪犯(6)、(7)、(8)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七、答:D得冠军。

设(3)假,则A是冠军。此时(1)为真,(2)的前后件均真,(2)为真;

由题意(1)、(2)、(3)中只有一真,(3)假不能成立,故(3)为真;

(1)和(2)均假,即(1)和(2)的否定为真,即冠军不是A,不是B,不是C,而是D。

八、答:

(1)与(2)为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据此,则(3)假;

(3)假,则“班长会使用计算机”(4);

由(4)可知(1)真,据此,则(2)假;

由(2)假,可推出:全班46名学生都会使用计算机。

九、答: 由(1)和(3)可知“只有甲队球迷才穿黄色运动服”(5);

由(2)和(3)可知“只有乙队球迷才穿白色运动服”(6);

由(3)可知:“要么是甲队球迷,要么是乙队球迷”(7);

由(4)和(6)可得:“W是乙队球迷”(8);

由(8)和(7)可得:“W不是甲队球迷”(9)。

由(8)和(9)可知:A和B均正确。

十、答;该三段论形式为:

P A M M A S ∴S I P

推导过程可以是:如果大项在前提中周延,则大前提可为PAM或否定命题;如果大前提否定,则结论否定,则大项在结论中周延,这与题意矛盾,所以大前提为PAM。大项在结论中不周延,由于只有肯定命题谓项不周延,因此结论为肯定。据规则: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知结论肯定,则大小前提均为肯定。又据规则: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中项M在大前提中为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在小前提中必须周延。在肯定命题中要周延须是MAS。根据规则: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小项在前提中为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由于S在结论中是主项,其结论必为SIP。

第五篇: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F第一章 引 论

一、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1.答:指思维的规律、规则。2.答:指逻辑学。

3.答:“逻辑修养”指把握、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或在逻辑学上的造诣。显然,这里的“逻辑”一词,指的是逻辑学。

4.答: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5.答:“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一词用来形容思维清晰,论证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这里,“逻辑”一词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6.答:指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7.答:“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意指马克思没有写过逻辑学的专门著作,这里的“逻辑”显然是指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意指马克思留下了体现在《资本论》中的逻辑思想,这里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规则。8.答:指逻辑学。

二、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或推理,并用公式表示之。

答:①1、10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②2、4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

③3、11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

④5、12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p,并且q,而且r。”

⑤6、8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或者p,或者q。” ⑥7、9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 F第二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 1.答: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2.答: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 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3.答:不表达命题,它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并未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4.答: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

5.答: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6.答:表达命题。虽然它使用的是感叹句,但反映还是十分明确的。7.答:不表达命题。8.答:不表达命题。9.答:不表达命题。10.答:表达命题。

二、下列命题各属何种选言命题? 1.答: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在自然语言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个逻辑联结词是有歧义的。在某种语境中,它可以用来作为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在另一种语境中,它也可能用来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在这个命题中,根据它的语境,它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因为这个命题的三个选言肢实际反映了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但艺术上没有缺点;第二种可能是这些作品艺术上有缺点但政治上没有错误;第三种可能是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而且艺术上有缺点。在这三种情况中,有而且只有一种情况是真的,所以,它是不相容选言命题。2.答:相容的选言命题。3.答:不相容的选言命题。4.答:不相容的选言命题。5.答:相容的选言命题。6.答:不相容选言命题。

三、指出下列各题中,A是B的什么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1.答:充分条件。2.答:充分必要条件。3.答:充分必要条件。4.答:必要条件。5.答:必要条件。6.答:必要条件。7.答:必要条件。8.答:充分条件。9.答:充分必要条件。10.答:充分必要条件。

四、用p、q、r„„等分别表示不同内容的简单命题,并用符号表示其逻辑联结词,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

1.答:用p表示“曹丕是文学家”,用q表示“曹植是文学家”,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2.答:用p表示“Q上场”,用q表示“T上场”,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Úq”(注:Ú上有一·)。

3.答:用p表示“大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q表示“小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

4.答:用p表示“甲看过《牛虻》”,用q表示“乙看过《牛虻》”,用r表示“丙看过《牛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ÚqÚr”。

5.答:用p表示“甲看过《苔丝》”,用q表示“乙看过《苔丝》”,用r表示“丙看过《苔丝》”。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Ø(pÙqÙr)”。

6.答:这个语句实际上表达的是“如果皮不存在了,那么,毛将无处依附”这样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用p表示“皮不存在了”,用q表示“毛将无处依附”,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7.答:用p表示“小明去”,用q表示“小红去”,用r表示“小芸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r”。

8.答:用p表示“方老师有病”,用q表示“方老师有急事”,用r表示“方老师不来上课”。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Úq)←r”。

9.答:用p表示“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用q表示“马克思主义会被批评倒”,用r表示“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用了”。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r”。

10.答:用p表达“A得一等奖”,用q表达“B得一等奖”,用r表达“C得一等奖”,用s表达“D得一等奖”,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以表示为“pÙqÙrÙs”。

五、下列联言推理是什么式? 1.答:这是联言推理的组合式。2.答:这是联言推理的分解式。3.答:这是联言推理的组合式。4.答:这是联言推理的分解式。5.答:这是联言推理的组合式。

六、请运用选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答:在选言肢不相容的情况下,这个推理是有效的。例如,“这件出土文物或者是唐代的,或者是宋代的,或者是元代的。或者是明代的;这件出土文物是唐代的;所以,这件出土文物不是宋代的,不是元代的,不是明代的”。而在选言肢相容的情况下,这个推理是无效的。例如,“某人或者是京剧演员,或者是昆剧演员,或者是汉剧演员,或者是豫剧演员;某人是京剧演员;所以,他不是昆剧演员,不是汉剧演员,不是豫剧演员”。2.答:这个命题是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如果以此为大前提,加上“这份统计材料计算有错误”的小前提,可以得出“不是原始材料有错误,也不是两者兼而有之”的结论。因为肯定否定式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

3.答:加上前提(A)不能得结论,因为相容选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否定式。加上前提(B)可得出“艺术上有缺点”的结论,因为否定肯定式是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4.答:《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导演姓白,《孙悟空和小猴子》的导演姓黄,《白娘子》的导演姓孙。这个结论是通过选言推理得出的。因为《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导演或姓孙、或姓白;而姓孙的导演曾同他对过话,可见他不姓孙。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可得结论:《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导演姓。《孙悟空和小猴子》的导演或姓黄、或姓白,既然《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导演姓白,他只能姓黄了。这样,《白娘子》的导演只能姓孙了。5.答:这里包含有两个选言推理。

第一个选言推理是:墓主人或是自然老死,或是暴力致死,或是病死(此前提省略);经检查确认墓主人不是自然老死,也不是暴力致死;所以得出结论:墓主人是病死的。

第二个选言推理是:墓主人或因慢性病而死,或因急性病(包括慢性病急性发作)而死;经检查,未见慢性病致死的证据;所以得出结论:墓主人是因急性病(包括慢性病急性发作)而死亡的。

七、请运用假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答: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指出:“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而这个推理却是从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

2.答: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的前提否定了后件,从而结论否定了前件,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3.答:这个推理是正确的。我们以p表示“甲队体力强”,以q表示“甲队技术高”,以r表示“甲队配合好”,以s表示“甲队战胜乙队”。这样,这个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pÙqÙr)←s)Ù(ØpÚØqÚØr)→Øs。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它是个有效式。

4.答:学生甲、乙两人的回答都不合逻辑。甲运用的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他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乙运用的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他违反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

5.答:A、B、C、D四个学生关于裹尸布真伪的言论,都运用了假言推理。因此,他们的言论是否正确,我们只要借助假言推理的规则逐一加以检查就清楚了。

①A的言论实际上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这个推理就其形式结构来说是正确的(符合“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但是它的大前提是错误的。即“如果它是假的,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六百多年时间里一直被我们的教友所敬奉”,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在事实也是不成立的。因为,由于宗教迷信的影响和欺骗,即使它是假的,也可能为宗教徒所祟拜。

②B的看法也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这个推理在形式上是错误的,因为它是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③C的看法包含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这是违反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的。④D的看法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即从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这是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的,因而他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

6.答:警方的三个推理都是错误的。警方的第一个推理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警方的第二个推理,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它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警方的第三个推理,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它从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7.答:可以认为包含着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只有念书念得好,才能住这样漂亮的高楼;爷爷未能住这样漂亮的高楼,所以,爷爷一定是没有好好学习。”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它违反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当然,爷爷的话也未必正确。

8.答:①如果甲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甲、乙、丙、丁分别为B、O、AB、A型。因为如果甲是错误的,那么,乙、丙、丁的自述就正确了。这样,乙为O型,丙为AB型,丁或者是A,或者是B。既然甲不是A型,那么,丁是A型,而甲就是B型了。

②如果乙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同理,甲、乙、丙、丁分别为A、B、AB、O型。

③如果丙的自述是错误的,不能得出结论。因为如果丙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甲、乙、丁的自述就正确了。这样,甲、乙、丁应分别为A、O、B型。结果,丙应为AB型。但丙自述为AB型是错误的,这就说明上述的前提是不能得出结论的。

④如果丁的自述是错误的,同理,也不能得出结论。

9.答:上场的是G、A、B、C、E、R六名队员。整个推理分九个步骤:(1)根据前提②和“G一定要上场”的题设,可以推出D不上场。其推理公式为:只有D不上场,G才上场;现已知G上场,所以,D不上场。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2)根据前提④,可以推知R上场。其推理式为:当且仅当D上场,R才不上场;现已知D不上场;所以,R上场。这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3)根据前提⑤,可推知C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只有R不上场,C才不上场;现已知R上场,所以,C也要上场。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4)根据前提③,可推A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当且仅当A上场,C才上场;现已知C上场,所以,A也上场。这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5)根据前提⑥,可推知P不上场。其推理形式为:要么P上场,要么A上场;已知A上场,所以,P不上场。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6)根据前提①可推知S不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如果P不上场,那么,S就不上场;现已知P不上场,所以,S不上场。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7)根据前提⑦,可推知T和Q不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如果S不上场,那么T和Q不上场;已知S不上场,所以,T和Q不上场。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8)根据前提⑧,可推知F不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如果R上场,那么F不上场;已知R上场;所以,F不上场。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推知不上场的队员是D、P、S、T、F、Q。

(9)最后通过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可推知B和E上场。其推理形式为:B和E要么上场,要么不上场;已知,B和E不上场是不可能的(已有D、P、S、T、F、Q六人不上场;所以,B和E要上场 10.答:9号不该上场。推理过程如下:

根据前提②,可推出3号上场(必要条件假台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根据前提③,可推出6号不上场(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根据前提①,可推知4号不上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根据前提④,可推出9号不上场(先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推出“并非9号和12号同时上场”,然后通过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推出9号不上场)。

八、以下列命题为前提进行推理,能否得出结论?如果能,结论是什么?并把推理形式写出来。1.答:不能得结论。

以p表示“这份统计表材料失实”,用q表示“这份统计表抄写有误”,用r表示“这份统计表计算有误”,这样,这个推理形式可表示为:(pÚqÚr)Ùq→?这是个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式,而肯定式是个错误式。2.答:能。结论是“这个人的业余生活肯定是比较单调的”。

以p表示“某人爱好文学艺术”,以q表示“某人爱好体育活动”,以r表示“某人的业余生活肯定是比较单调的。”这样,这个推理形式可表示为:((ØpÙØq→r)ÙØ(pÚq)→r)。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是个正确式。

3.答:能。结论是:“或者他头脑不清楚;或者他态度不诚恳”。

以p表示“他头脑清楚”,以q表示“他态度诚恳”,以r表示“他就会认识自己的错误”,以s表示“他就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这个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p→r)Ù(q→s))Ù(ØrÚØs)→(ØpÚØq)。这是复杂破坏式二难推理,其推理形式是正确的的。4.答:能。结论是:“老赵临时有急事”。

以p表示“老赵有病”,以q表示“老赵临时有急事”,以r表示“老赵会打电话来”。这里包含着两个推理,它们的推理形式可表示为:(p→r)ÙØr→Øp ①(pÚq)ÙØp→q ②

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②为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这两个都是正确的推理式。5.答:结论是:唐颖和祝芳去苏州旅游。

用p表示“王璐去苏州旅游”,用q表示“唐颖去苏州旅游”,用r表示“祝芳去苏州旅游”,用s表示“陈蓉必然知道”,推理过程可表示为:(p→s)Ù Øs→Øp;(pÚq)ÙØp→q;(q→r)Ùq→r。

九、给出下列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推理。1.答:这个命题的负命题是:“并非某人只有贪污,他才算是犯罪”。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推出“某人并没有贪污,他却犯了罪”。

2.答:这个命题的负命题是:“并非如果某人发高烧,那么他就一定是患了肺炎”。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某人发高烧,但是他没有患肺炎”。

3.答:这个命题的负命题是:“并非当且仅当某年风调雨顺,这一年才能获得丰收”。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某年风调雨顺,但是没有获得丰收,或者,某年不风调雨顺,但是却获得了丰收”。4.答:这个命题的负命题是:“并非丽莎爱好唱歌,而且爱好跳舞”。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指出结论:“丽莎或者不爱好唱歌,或者不爱好跳舞”。

5.答:这个命题的负命题是:“并非张小燕或者是女飞行员,或者是女宇航员”。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张小燕既不是女飞行员,也不是女宇航员”。

6.答:这个命题的负命题是:“并非那封信要么寄往北京,要么寄往上海”。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那封信寄往北京,又寄往上海,或者,那封信不寄往北京,又不寄往上海”。

7.答:这个命题的负命题是:“并非或者A和B去看电影,或者C和D去看电影”。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A和B不去看电影,C和D也不去看电影”。

8.答:这个命题的负命题是:“并非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或者缺乏文字表达能力,他要写出好小说也是可能的”。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或者缺乏文字表达能力,他要写出好小说是不可能的”。

十、下列推理各属何种形式的二难推理呢? 1.答:简单的破坏式。2.答:复杂的构成式。3.答:复杂的构成式。4.答:简单的构成式。5.答:复杂的构成式。

十一、请运用二难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答:山姆有罪。

如果汤姆不是罪犯,那么,山姆或吉宁土是罪犯;又因吉宁士只有伙同山姆才能作案。这样,山姆必定有罪。

如果汤姆是罪犯,那么,他也要伙同山姆或吉宁士才能作案(因为汤姆不会开汽车);又因吉宁士只有伙同山姆才能作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山姆也有罪。

或者汤姆是罪犯,或者汤姆不是罪犯,总之,山姆是有罪的。

2.答:不管A是盗窃犯,或者不是盗窃犯,他都会说“自己不是盗窃犯”。

如果A是盗窃犯,那么,A是说假话。这样,他必然说“自己不是盗窃犯”;如果A不是盗窃犯,那么,他是说真话的,这样,他也必然说“自己不是盗窃犯”;所以,不管什么情况,A都说“自己不是盗窃犯”。在这种情况下,B如实地转述了A的话,所以,B是说真话的,因而不是盗窃犯。C有意地错述了A的话,所以,C是说假话的,因而C是盗窃犯。

十二、下列推理属何种推理?请列出它们的推理形式,说明是否有效?为什么? 1.答: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易位推理,其推理形式为:(p→q)→(Øq→Øp)。这是个有效式。2.答: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其推理形式为:(p←q)→(Øq→Øp)。这是个非有效式。

3.答: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联锁推理的肯定式,其推理形式为:((p←q)Ù(q←r))→(r→p)。这是个有效的推理形式。

4.答: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其推理形式为:((p→q)Ù(q→r))→(r→p)。这是个错误的推理,因为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不能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

5.答:这是个假言联言推理,其推理形式为:(p→q)Ù(r→s)Ù(pÙr)→(qÙs)。这是个有效的推理形式。6.答:这是一个假言联锁推理,其推理形式为:((Øp→Øq)Ù(Øq→r))→(p→r)。这个推理形式是非有效的。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不能由否定前件得出否定后件的结论。

F第四章 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

一、下列各段文字中括号内的语词或语句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 1.答:前一个括号是从内涵方面说明“基础科学”这个概念;后一个括号是从外延方面说明“基础科学”这个概念。

2.答:第一个括号是从内涵方面说明“纺织品”这个概念;后面七个括号都是从外延方面说明“纺织品”这个概念。

3.答:第一个括号是从内涵方面说明“领导”这个概念;第二个括号是从外延方面说明“领导”这个概念。4.答:前一个括号是从内涵方面说明“经”这个概念;后一个括号是从外延方面说明“经”这个概念。5.答:第一、二个括号是从内涵方面说明“宪法”这个概念;第三、四个括号是从外延方面说明“宪法”这个概念。

6.答:第一、二个括号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数理逻辑”这个概念,第三个括号是从外延方面说明“数理逻辑”这个概念。

二、在下列各段文字中,哪些语词或语句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1.答:“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艺术”的内涵;“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是“艺术”的外延。

2.答:“现实世界在人们主观意识里的一种反映,不过它是虚妄的、颠倒的反映”,“对神灵、魔鬼、偶像等‘超人间力量’的崇拜”、“统治人民和维护剥削制度的精神力量”等是“宗教”的内涵;“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以及“道教”、“神道教”、“印度教”、“犹太教”等是“宗教”的外延。

3.答:“用实物来塑造形象,在三度空间中再现的艺术形式”,“主要是塑造人物的形象;着力于人物本身的刻画,表现人物的形貌特征和思想性格”,“能表现人物、事物的一个瞬间”等都是“雕塑”这个概念的内涵,“雕”、“塑”以及“石雕”、“木雕”、“泥雕”、“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雕塑”、“园林雕塑”、“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等都是“雕塑”的外延。

4.答:“主要研究预防、医疗、科研、管理等医疗活动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是“医学伦理学”的内涵。

5.答:“有节奏的声音,并借以抒发激情”,“富有音乐性,语言凝炼、含蓄,讲究节奏、音韵,它专长于抒情言志”是“诗歌”的内涵,“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是“诗歌”的外延。

三、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通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 1.答:单独概念,正概念。2.答:单独概念,正概念。3.答:单独概念,正概念。4.答:普遍概念,正概念。5.答:单独概念,正概念。6.答:普遍概念,负概念。7.答:普遍概念,正概念。8.答:单独概念,正概念。9.答:普遍概念,负概念。10.答:普遍概念,负概念。

四、指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表达集合概念,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表达非集合概念? 1.答: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

2.答:两个“人民”都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都是集合概念。3.答: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集合概念。4.答: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5.答: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集合概念。6.答: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集合概念。

7.答:“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非集合概念;“第三世界”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集合概念。

8.答: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集合概念。9.答:易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非集合概念。10.答: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非集合概念。11.答: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非集合概念。12.答: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集合概念。

五、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1.答:“文学作品”对“抒情诗”是真包含关系。2.答:矛盾关系。3.答:反对关系。

4.答:“工业”对“重工业”是真包含关系。5.答:“平行四边形”对“菱形”是真包含关系。6.答:反对关系。7.答:全同关系。8.答:交叉关系。9.答:交叉关系。10.答:全同关系。

六、指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1.答:“共产党人”对“党的高级干部”是真包含关系。2.答:这三个概念之间都是全同关系。

3.答:“英国”、“法国”、“日本”、“沙皇俄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两两之间都是反对关系;“帝国主义国家”与“英国”等八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真包含关系;“帝国主义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是反对关系。4.答:矛盾关系。

5.答:“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是矛盾关系;“宏观”和“微观”之间是反对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是反对关系。

6.答:“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发明家”等概念两两之间都是交叉关系。

7.答:“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间是矛盾关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概念两两之间都是反对关系;这四个概念对“一般能力”分别都是真包含于关系;“计算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绘图能力”这三个概念两两之间都是反对关系,它们对“特殊能力”是真包含于关系。

七、下面是八种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形,又有八组概念,请在每组概念后面的括号内填上对应的图形编号。1.答:(D)。2.答:(A)。3.答:(H)。4.答:(B)。5.答:(F)。6.答:(C)。7.答:(G)。8.答:(E)。

八、请选出符合下列各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 1. 答:A:教师;B:语文教师;C:优秀教师。2. 答:A:工人;B:女工;C:党员。

3. 答:A:工人;B:运动员;C:铁路工人运动员。4. 答:A:中国;B:社会主义国家;C:美国。5. 答:A:产品;B:商品;C:电器;D:国货。

九、下列语句作为定义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它们各违反了下定义的哪条规则?请略加分析。

1.答: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因为定义概念的外延小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若这个定义能成立,显然就把“半月刊”、“季刊”等排斥在期刊之外了。2.答:“塑造出来的模式化”含混不清,令人费解,因而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清楚确切”的规则。3.答: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一定都是生产关系,即“生产关系”的外延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外延要小。

4.答: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5.答: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6.答: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7.答: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这里下定义者先用“小国”来定义什么叫“大国”,然后又用“大国”来定义什么叫“小国”,这样一来,“大国”与“小国”就互相定义了。

8.答: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9.答: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10.答:“人们从生活矿藏中提炼出来的艺术纯金,是人的闪光思想、豪迈情怀的结晶”是比喻之词,这些语句并没有揭示“警句”的内涵,因而,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清楚确切”的规则。

十、定义分析。1.答:

(A)这里的错误有两个:一是在下定义时未使用科学术语而使用了含混的语言,因为“东南西北”是口头俚语,用它来指称“各地”,并非是科学术语;二是“定义过宽”,因为各地所发生的事并非都是新闻。(B)这里的错误也有两个:一是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因为新闻不一定都是报道离奇事情的;二是这里所使用的“非同一般”、“出乎意料”很难有个明确的衡量标准,显然不是科学的术语。(C)这里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因为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并非都有“刺激性”。

(D)这里的错误是把“新闻”定义为“新事的记录”,这是“同语反复”。把“新闻”定义为“不是过去发生事情的报道”违反了“定义一般必须用肯定形式”这条规则。

2.答;第一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相应相称”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第二个定义违反了“定义一般必须用肯定的语句形式和正概念”的规则;第三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清楚确切”的规则。

十一、下列各题,哪些属于划分?哪些不属于划分?试作简要分析。

1.答:不属于划分。因为划分是把外延较大的概念分成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即把大类分成若干个小类,这样,被划分的概念同划分以后得到的概念之间,一定是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实际上是把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这是分解,而不是逻辑划分。

2.答:不属于划分。“主语”、“谓语”、“补语”、“定语”、“状语”等同“句子”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答:属于逻辑划分。4.答:属于逻辑划分。

5.答:不属于划分。因为“树”和“树根”、“树干”、“树枝”、“树叶”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6.答:不属于逻辑划分。因为上海市的各个“区”与“上海市”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不是种概念与属概念之间的关系。

十二、下列划分各违反了哪条规则? 1.答:这个划分违反了“划分必须是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因为这里缺少子项“微生物”。

2.答:这个划分违反了“每次划分根据必须同一”和“划分的子项应相互排斥”的规则,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3.答:这个划分违反了“划分必须相称”的规则,犯了“多出子项”的错误。因为太阳能利用工业、原子能工业不是“燃料工业”的子项。

4.答:对“文学体裁”的划分不完全,漏掉了子项“散文”;对“小说”的划分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错误,同时,划分也不完全,缺少子项“中篇小说”;对“诗歌”的划分也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5.答:这个划分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6.答:这个划分违反了“划分必须是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7.答:从逻辑上分析这个划分犯了“子项相容”的错误。8.答:这个划分犯了“根据混淆”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9.答:这个划分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因为祖父母、同胞兄弟姐妹和孙辈都不属于“直系亲属”。10.答:这个划分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十三、对下列概念各作一次概括和限制: 1.答:散文→文学作品(概括)散文→古代散文(限制)2.答:鲸鱼→哺乳动物(概括)鲸鱼→虎鲸(限制)3.答:历史科学→社会科学(概括)历史科学→中国历史科学(限制)4.答: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概括)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限制)5.答:初等数学→数学(概括)初等效学→算术(限制)6.答:经典著作→著作(概括)经典著作→《反杜林论》(限制)7.答:悲剧→戏剧(概括)悲剧→古典悲剧(限制)8.答:坦克车→武器(概括)坦克车→新式坦克车(限制)

9.答:外交部→政府机关(概括)外交部→中国外交部(限制)10.答:机电产品→产品(概括)机电产品→发电机(限制)

十四、下列概念的概括和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 1.答:“学生”限制到“中学生”是正确的;但概括为“知识分子”是不正确的,因为“知识分子”不是“学生”的属概念。

2.答:“北京大学”概括为“高等院校”是正确的;但限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

3.答:“唯心主义”概括为“哲学”是正确的,因为“唯心主义”是“哲学”的种概念;但把“唯心主义”限制为“黑格尔”是不正确的,因为“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黑格尔”是一个人,二者不是属种关系。4.答:把“非金属元素”概括为“元素”是正确的,但限制为“塑料”是不正确的。因为“非金属元素”指金属以外的元素,而塑料是化合物,它同“非金属元素”之间不是属种关系。

5.答:把“舟山群岛”概括为“岛”,限制为“蚂蚁岛”都是不正确的。因为“舟山群岛”是集合概念,而“岛”是非集合概念;“蚂蚁岛”与“舟山群岛”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不是种属关系。

6.答:把“勇敢”概括为“品德”是正确的;但限制为“勇敢的战士”是不正确的,因为“勇敢”与“勇敢的战士”不是属种关系。

7.答:这里的概括是不正确的。因为“六连战士”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是种属关系;这里的限制是正确的,因为“六连战士”与“六连一排战士”是属种关系。

8.答:把“喜马拉雅山脉”概括为“山”是错误的,因为这里的“喜马拉雅山脉”是集合概念,而“山”是非集合概念,它们之间并不是属种关系;“喜马拉雅山脉”限制为“珠穆朗玛峰”也是错误的,它们之间也不是属种关系。

F第五章 性质命题及其推理

一、下列命题各属何种性质命题?其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 1.答:全称否定命题。其主、谓项都周延。2.答:全称肯定命题。其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3.答:特称肯定命题。其主、谓项都不周延。

4.答:单称肯定命题。主项“人民群众”周延,谓项“历史的创造者”不周延。5.答:全称否定命题。其主、谓项都周延。6.答:特称否定命题。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7.答:这个命题可以理解为特称肯定命题,也可以理解为特 称否定命题。因为这里的联项“是”被省略了。如果“是”放在“不”字前面,可以构成一个特称肯定命题,即“我班有些同学数学考试成绩是不理想”。这时,主项“我班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不周延,谓项“不理想”也不周延;如果“是”摆在“不”字后面,可以构成一个特称否定命题,即“我班有些同学数学考试成绩不是理想(的)”。这时,主项(“我班同学数学考试成绩”)不周延,谓项“理想(的)”周延。

8.答:特称否定命题。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二、用欧拉图表示性质命题的主项(S)和谓项(P)的关系。

1.答:“所有S都是P”为假,S和P的关系有三种可能,用欧拉图表示如下: S P S

P

S

P

(1)(2)(3)(1)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P。例如,“有些人是欧洲人”。

(2)表示S和P实际上是交叉关系。例如,“有些水是酸的”。

(3)表示S和P实际上是全异关系。例如,“所有的大学生都不是文盲”。

如果在事实上S和P是处于上述三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所有S都是P”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

1. 答:“有S不是P”为假,S和P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可能,用欧拉图表示如下:

S P S P

(1)(2)

(1)表示S和P实际上是全同关系。例如,“所有的圆都是由一定线段的一端动点在平面上绕另一端不动点运动而形成的封闭曲线”。(2)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于P。例如,“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

如果S和P在事实上是处于上述两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有S不是P”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2. 答:“有S是P”为真,S和P之间的关系有四种可能,用欧拉图可表示如下:

S P S

P S P S P

(1)(2)(3)(4)

(1)表示实际上S和P是全同关系。例如,“所有的花都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2)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于P。例如,“所有的欧洲人都是人”。(3)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P。例如,“有些人是懂西班牙语的。”

(4)表示S和P实际上是交叉关系。例如,“有些学生是非洲人”。

如果事实上S和P是处于上述四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有S是P”这个命题,就是真命题。3. 答:“有些S不是P”为真,S和P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可能,用欧拉图可表示如下: S P P

S S P

(1)(2)(3)(1)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P。例如,“有些工人不是铁路工人”。

(2)表示S和P实际上是交叉关系。例如,“有些大学生不是足球运动员”。(3)表示S和P实际上是全异关系。例如,“所有的牛都不是植物”。

如果S和P在事实上处于上述三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有些S不是P”的命题,就是真命题。5.答:“所有S都不是P”为假,S与P之间的关系有四种可能,用欧拉图表示如下:

S P S P S P S P

(1)(2)(3)(4)(1)表示S和P是全同关系,例如,“所有的花都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2)表示S真包含于P,例如,“所有的花都是植物的器官”。(3)表示S真包含P,例如“有些花是玫瑰花”。(4)表示S和P是交叉关系,例如,“有些花是红的”。

如果在事实上S和P是处于上述四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所有S都不是P”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

三、已知下列命题为真,请根据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指出与其素材相同的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1.答:该命题为E判断。当E命题为真时,同素材的A命题“W学院所有的学生都是印第安人”是假的;同素材的I命题“W学院有些学生是印第安人”也是假的;同素材的O命题“W学院有些学生不是印第安人”是真的。

2.答:该命题为A命题。当A命题真时,同素材的E命题为假,同素材的I命题为真,同素材的O命题为假。

3.答:该命题为O命题。在O命题为真的情况下,同素材的A命题为假,同素材的E、I命题均真假不定。4.答:该命题为I命题。在I命题为真的情况下,同素材的E命题为假,同素材的A、O命题均真假不定。5.答:该命题是A命题,当A命题为真时,同素材的E命题“S村所有的人家都没有电视机”是假的;同素材的I命题“S村有的人家有电视机”是真的;同素材的O命题“S村有的人家没有电视机”是假的。

四、已知下列命题为假,请根据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指出与其素材相同的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1.答:该命题为A命题。当A命题为假时,同素材的E命题、I命题均真假不定,而同素材的O命题肯定是真的。

2.答:该命题为I命题。在I命题为假的情况下,同素材的A命题为假,同素材的E、O命题均为真。3.答:该命题为E命题。在E命题为假的情况下,同素材的A、O命题均真假不定,而同素材的I命题肯定是真的。

4.答:该命题为O命题。在O命题为假的情况下,同素材的E命题肯定是假的,而同素材的A、I命题肯定是真的。

5.答:该命题为E命题。当E命题假时,同素材的A命题真假不定,同素材的I命题真,同素材的O命题真假不定。

五、按命题间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真命题来驳斥下列假命题。

1.答:被驳斥的命题为A命题。驳斥A命题可以运用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O命题“某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工人出身的”为真,运用矛盾关系,即可确定A命题为假(即被驳倒);同样,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E命题为真,根据反对关系,也可以确定被反驳的A命题为假。

2.答:被驳斥的命题为E命题。驳斥E命题也可以运用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I命题“β星系中有些星是双子星”为真,根据矛盾关系,可以确定被驳斥的E命题为假;同样,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A命题“β星系中所有的星都是双子星”为真,也可以确定被驳斥的E命题为假。

3.答:被驳斥的命题是O命题。驳斥O命题,只能运用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即只有确定同素材的A命题“所有的昆虫都是六只脚的”为真,才可以确定被驳斥的O命题为假。

4.答:被驳斥的命题是I命题。驳斥I命题,不能用A命题,也不能用O命题,而只能运用E命题。根据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确定同素材的E命题“所有的人都不是长生不老的”为真,可以确定被反驳的I命题为假。

5.答:被反驳的命题是E命题。驳斥E命题,可以运用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I命题真,就可以确定E命题假,如果能确定A命题真,也可以确定E命题假。

六、下列根据对当关系所进行的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 1.答:非有效。因为从SIP真不能推出SOP真,SIP和SOP之间是下反对关系,当SIP真时,SOP是真假不定的。

2.答:有效。因为从SAP,可以推出。

3.答:非有效。因为根据对当关系,从,只能推出SOP,而不能推出SIP。4.答:有效,因为从SOP,可以推出。5.答:有效,因为从,可以推出SOP。

6.答:非有效。因为SOP与SIP是下反对关系,当SOP真,SIP真假不定。7.答:非有效。因为根据下反对关系,当SOP真时,SIP真假不定。

七、对下列命题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之。

1.答:“有些花不是红的”换质为“有些花是非红的”。其公式为:SOP→SI。2.答:“逻辑学不是不能学好的”换质为“逻辑学是能学好的”。其公式为:SE →SAP。3.答:“有些战争是非正义战争”换质为“有些战争不是正义战争”。其公式为:SI →SOP。4.答:“所有的事物都是运动着的”换质为“所有事物都不是不运动着的”。其公式为:SAP→SE。5.答:“甲厂所有的产品都是优质产品”换质为“甲厂所有的产品都不是非优质产品”。其公式为:SAP→SE。

八、下列命题能否换位?如能,请进行换位,并用公式表示之。

1.答:能;换位后的结论是:“任何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是有神论者”。其公式为:SEP→PES。2.答:不能。

3.答:能。换位后的结论是:“有些卵生动物是鱼类”。其公式为:SIP→PIS。4.答:不能。

5.答:能。换位后的结论是:“有些周延的(项)是否定命题的谓项”。其公式为:SAP→PIS。6.答:不能。

7.答:能。换位后的结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不是唯心主义”。其公式为:SEP→PES。8.答:不能。

9.答:能。换位后的结论是:“有些中国制造的产品是电子产品”。其公式为:SIP→PIS。

九、对下列判断进行换质位,并用公式表示之。

l.答:“A厂所有的技术员都是勤奋学习的”,先换质为:“A厂所有的技术员都不是不勤奋学习的”;然后,换位为:“不勤奋学习的不是A厂的技术员”。其公式为SAP→SE → ES。

2.答:“有些大学生不是南方人”,先换质为“有些大学生是非南方人”,然后,换位为:“有些非南方人是大学生”。其公式为SOP→SI → IS。

3.答:“丙厂所有的产品都不是出口商品”,先换质为:“丙厂所有的产品都是非出口产品”,然后,换位为:“有些非出口商品是丙厂的产品”。其公式为:SEP→SA → IS。

4.答:“没有事物不是运动的”,意即“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先换质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不运动的”,然后,换位为:“不运动的不是事物”。其公式为:SAP→SE → ES。

5.答:“A歌舞团所有的演员都不是大学毕业的”,先换质为“A歌舞团所有的演员都是非大学毕业的”,然后,换位为“有些非大学毕业的人是A歌舞团的演员”。其公式为:SEP→SA → IS。

十、下列直接推理能否成立?如能成立,请用公式写出它的推理过程: 1.答:“SOP真,推出 O 真”,能成立。其推理过程为:SOP→SI → IS→ O。2.答:“从SEP真,推出 O 真”,能成立。其推理过程为:SEP→SA → IS→ O。

3.答:“从SAP真,推出 O 真”,不能成立。因为从SAP真出发,可推出PIS;再推,只能推出PO,而推不出 O。

4.答:“从SIP真,推出 O 真”,不能成立。因为从SIP真,只能推出SO 真,而不可能推出 O 真。5.答:“从SEP真,推出 AS真”不能成立。因为从SEP真,经过换质位,只能推出 IS真,而不能推出 AS真。

6.答:“从SEP真,推 IS真”,能成立。其推理过程为:SEP→SA → IS。

7.答:“从SAP真,推出 A 真”,不能成立。因为从SAP真,经过换质、换位,能推出 I,不能推出 A。

十一、请根据换质法和换位法的规则,回答下列问题。

1.答:从“一切真正革命者都是光明磊落的”能推出“不光明磊落的人不是真正革命者”。这个推理过程的公式是:SAP→SE → ES。

2.答:从“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是不学日语的”能推出“学日语的都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这个推理过程的公式是:SA →SEP→PES。但不能推出:“不学日语的都是我们班同学”的结论,因为这违反了推理的规则。(“不学日语的”原来不周延,在结论中变为周延了)。

3.答:从“不劳动者不得食”能推出“得食者是劳动者”。因为根据直接推理的规则,以下推出过程能够成立: A → EP→PE →PAS。

4.答:从“凡是正确的推理都是形式正确的推理”,能推出“有些形式正确的推理是正确的推理”(因为根据换位规则,SAP能换位为PIS),又能推出“有些不正确的推理是形式不正确的推理”(因为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从SAP能得 I 的结论)。推理过程如下:SAP→SE → ES→ A → I。5.答:不能推出“有些好干部不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即由SAP推不出SOP。

能推出“不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是不好的干部”。推理过程为:SAP→SE → ES→ A。不能推出“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是好干部”。因为SAP换位后,只能得出PIS,得不出PAS。

十二、指出下列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以及大项、中项、小项。

1.答:大前提是“客观规律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小前提是“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结论是“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经济规律”分别为大项、中项、小项。

2.答:“有些文科学生必修逻辑课”是结论,“所有哲学系学生必修逻辑课”是大前提,“哲学系学生是文科学生”是小前提;“文科学生”、“必修逻辑课”、“哲学系学生”分别为小项、大项、中项。3.答:“凡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的”是大前提,“有些哲学家不承认物质第一性”是小前提,“有些哲学家不是唯物主义哲学家”是结论。大项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中项是“承认物质第一性”,小项是“哲学家”。

4.答:“瓦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大前提,“瓦特是大发明家”是小前提,“有些大发明家并未受过高等教育”是结论。大项是“受过高等教育”,小项是“大发明家”,中项是“瓦特”。

5.答:“鱼是用鳃呼吸的”是大前提,“鲸不是用鳃呼吸的”是小前提,“鲸不是鱼”是结论;“鱼”是大项,“用鳃呼吸的”是中项,“鲸”是小项。

十三、下列各段文章中,是否包含有三段论?如有,请指出该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1.答:包含有两个三段论:

①“凡是超过群众觉悟程度企图‘拔苗助长’的总是错误的”是大前提,“命令主义超过了群众的觉悟程度,害了急性病”是小前提,“命令主义是错误的”是结论。

②“凡是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又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的,总是错误的”是大前提,“尾巴主义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害了慢性病”是小前提,“尾巴主义是错误的”是结论。

2.答:包含有一个三段论。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凡是有水生生物化石的地层都是地质史上的古海洋地区”,小前提是“喜马拉雅山系的地层遍布丁珊瑚、苔藓、海藻、鱼龙、海百合等化石”,结论是“喜马拉雅山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曾经被海洋淹没过”。

3.答:包含有一个三段论。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凡是陨石坠地引起的灾变总有陨石残迹”,小前提是“这里的灾变找不到陨石残迹”,结论是“这里的灾变不是陨石坠地引起的”。

4.答:包含有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是:“所有在前沿科学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都是懂得数学语言的”,小前提是:有些年老的科学家不懂得数学语言”,结论是:“有些年老的科学家不能成为在前沿科学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

十四、下列三段论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它违反了哪条规则? 1.答:不正确。它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2.答:正确。符合三段论的一切规则。

3.答:不正确。它违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4.答:不正确。它违反了“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的规则。5.答:不正确。以两个否定判断为前提,是不能得出必然结论的。6.答:不正确。以两个特称判断为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

7.答:不正确。“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值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一个共产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值于“所有的共产主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者”。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违反了“中项在前提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

8.答:不正确。“某电大班没有一个学员不是北京人”,等值于“某电大班所有的学员都是北京人”;“某电大班没有一个学员不是学经济的”,等值于“某电大班所有的学员都是学经济的”。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只能得出“有些学经济的是北京人”,而不能得出“所有学经济的都是北京人”的结论。这个三段论推理,违反了“在前提中不同周延的项,在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小项扩大”的错误。9.答:不正确。以两个特称判断作为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10.答:正确。它符合三段论的一切规则。11.答:正确。“没有优秀的文艺作品不受群众欢迎的”,等值于“所有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受群众欢迎的”;“长篇小说并不都是受群众欢迎的”等值于“有些长篇小说不是受群众欢迎的”。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能推出“有些长篇小说不是优秀的文艺作品”的结论。推理符合三段论的一切规则。

十五、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符号,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并写出推导过程。1.答:这个正确的三段论是:(P)(A)(M)S O M ∴S(O)P 推导过程为:①先确定结论一定是O判断,这是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结论一定是否定;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结论一定是特称。②再确定大前提一定是A命题。这是因为,如果大前提是E或O命题,则会由于两个都是否定前提而得不出必然的结论;如果大前提是I命题,则会由于两个前提都是特称而得不出必然的结论。③最后确定大前提的主项一定是大项,这是因为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因此,它在前提中必须周延,否则就会违反“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2.答:这个正确的三段论是: M O P(M)(A)(S)∴S(O)P 推导过程为:①先确定结论一定是O命题,理由同上。②再确定小前提一定是A命题,理由同上。③最后确定小前提的主项一定是中项M,因为中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如果它在小前提中也不周延(A判断的谓项),这样就会违反: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的三段论规则。3.答:这个正确的三段论式可以是:(P)E(M)M I S ∴S O P 也可以是:

(M)E(P)M I S ∴S O P 推导过程为:①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命题,所以结论只能是特称的;②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所以结论只能是否定的;③这样,结论只能是O命题;④结论是O命题,大项P周延,这就要求P在大前提中用延。由于大前提是E命题,所以P在大前提中既可以作主项,也可以作谓项;⑤中项M在小前提中不周延,这就要求它在大前提中周延。由于大前提是E命题,所以M既可以作谓项,也可以作主项。

十六、试分析下列省略三段论,要求:(A)指出它省略了哪一部分;(B)把它恢复成完整的三段论;(C)分析它是否正确。

1.答:省略了大前提。其完整的三段论是:“前进中的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所碰到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因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所碰到的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2.答:省略了大前提。其完整的三段论是:“马克思主义者都不应当割断历史,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3.答:省略了结论。其完整的三段论是:“坚持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必须坚持真理,所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4.答:省略了结论。其完整的三段论是:“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所以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5.答:省略了小前提。其完整的三段论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毛泽东思想,文艺工作者是革命者,所以文艺工作者也不例外(即应该学习毛泽东思想)。”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6.答:省略了大前提。其完整的三段论是:“一切得奖的影片都是优秀影片,《大决战》是得奖影片,所以它是优秀影片。”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十七、请运用三段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答:如果以“有些A是B”为大前提,以“所有的B是C”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能推出“有些C是A”的结论。这个推理属于三段论的第四格,IAI式是第四格的正确式。如果以“所有B是C”为大前提,以“有些A是B”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能推出“有些A是C”的结论。这个推理属于三段论的第一格。AII式是其正确式。

2.答:以A为大前提,以E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只有当属于第二格或第四格的情况下,才能必然推出结论。因为第一格和第三格都要求小前提肯定,如果构成第二格或第四格,可以得E(或O)的结论。3.答:如果以“所有的A都不是B”为大前提,以“所有的C都是B”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能推出“所有的C不是A”(或“有些C不是”A”)的结论。这个推理属于第二格。EAE式(或EAO式)是第二格的正确式。如果以“所有的C都是B”为大前提,以“所

有的A都不是B”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则能推出“所有A都不是C”(或“有些A不是C”)的结论。这个推理是第二格的AEE式(或AEO式)。

4.答:不能必然得出结论。因为这个推理属于第二格,根据第二格的规则,“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而这里两个前提都是肯定的。

5.答:结论应该是O判断。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一定是否定的;又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结论应该是特称的。所以,结论是O判断。

6.答:这个三段论式应为“所有P都是M,有些S不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7.答: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大项一定是周延的;如果大项在结论中周延,那么就要求大项在前提中也是周延的,而I命题的主谓项都不周延,因此大前提不能是I命题。

8.答:从三段论的角度来分析,本题中的三段话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不少的。它违反三段论中关于项(中项、大项和小项)的各条规则。现择要分析如下:

“你说中国不好。你是外国人么?为什么不到外国去?”这几句话也包含着一个错误的三段论:

外国人是说中国不好的(被省略的大前提),你说中国不好,所以,你是外国人。

这个推理的中项一次也不周延,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所以是错误的。“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这里包含着这样的一个错误的三段论: 甲生疮,甲是中国人,所以,中国人生疮。

这个推理显然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因为“中国人”在前提中是小前提的谓项,它是不周延的,而在结论中作为主项就成为周延的了,因此是错误的。

“倘你没有生疮,是说诳也。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这里也包含有一个错误的三段论:

卖国贼是说诳的,你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

这个三段论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因而是错误的。F第六章 关系命题及其推理

一、从对称性的角度分析下列命题中划有横线的关系各属何种关系? 1.答:反对称性关系。2.答:对称性关系。3.答:反对称性关系。4.答:非对称性关系。5.答:对称性关系。6.答:对称性关系。7.答:非对称性关系。8.答:非对称性关系。

二、从传递性角度,分析下列命题中标有横线的关系各属何种关系? 1.答:非传递性关系。2.答:传递性关系。3.答:非传递性关系。4.答:非传递性关系。5.答:非传递性关系。

三、下列关系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1.答:这个关系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关系“离„„很近”是非传递性的。2.答:这个关系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关系“败给了”是非传递性的。3.答:这个关系推理是正确的。因为关系“晚于”是传递性的。4.答:这个关系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佩服”是非对称性关系。5.答:这个关系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关系“支援”是非对称性的。6.答:正确。因为“在„„以南”是传递性关系。

7.答:这是个混合关系推理。同三段论一样,混合关系推理也有这样一条规则:“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而在这个推理中,“拥护王厂长”在前提中是不周延,可是它在结论中却周延了。因此,这个关系推理是错误的。

8.答:在这个推理中,媒概念“甲组同学”两次都不周延,从而违反了混合关系推理的规则,因此,这是个不正确的关系推理。

9.答:这个关系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认识”这种关系是非传递性关系。

F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一、请简略分析下列议论是否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如有,它违反了哪条逻辑规律的要求? 1.答:这段话同时肯定“没有人上去过”和“有人上去过”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答:“经验主义”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思想和作风,它把狭隘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轻视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意义。这段议论以不应该反对“工作经验”、“生产经验”为例,证明不能一概反对“经验主义”。在这里,显然把“经验”、“经验主义”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了,这是二种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3.答:这个团支部书记说的“下棋么,我们既不禁止,也不提倡”。从表面上看,似乎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在“禁止”与“提倡”之间可以有第三种情况(例如“允许”)。

4.答:一场棋的结局,有三种可能:赢、输、和。小李先回答说“没有赢”,后文回答说“也没有输”,这就意味着“和”。小李的回答没有逻辑错误。

5.答:这段议论违反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因为它一方面断定“南山路下水道的淤塞现象终于彻底解决了”,另一方面又断定南山路还有“一小段还在加紧施工”。

6.答:这段话中主要的错误是混淆了“电影界的老前辈”和“从事戏剧、电影创作都有十几年、几十年的经验(的人)”这两个概念,因而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7.答:甲、乙两人的说法构成两个互相反对的思想,否定两个互相反对的思想是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的。这段话不存在逻辑错误。

8.答:“这类事情的真实性”指的是生活的真实性,“生活的真实性”同“艺术的真实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这里却加以混淆了,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二、请从同一律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答:金副厂长的回答是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的。在动员职工实行计划生育大会上,金副厂长说:“在分房时,对有一个小孩和有两个小孩的家庭一样分配”,这里的“一样分配”这个概念,显然是指不管有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家庭居住面积一样;而后来在落实新房分配时所说的“一样分配”,显然是指按家庭人口平均面积。不能不说,金副厂长有意地混淆概念。

2.答:这个学生的说法混淆了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数学老师只是根据婴儿出生率的材料说明:男婴比女婴稍多,而并没有从社会的人口构成来说男人比女人多。也就是“男婴”同“男人”,“女婴”同“女人”分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这个学生却把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了。3.答:鲁苏的信确实存在着“混淆概念”与“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首先,鲁苏在这封信的第二段,用“作品都是有思想性的”来代替他最初提出的“文艺是有阶级性的”这一论题。

其次,鲁苏在具体论证“作品是有思想性的”这一论题时,又用“美术作品表现思想感情都是隐晦曲折的”的论题,来代替“美术作品也是有思想性的”论题;用“同一种艺术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来代替了“作品都是有思想性的”论题。

4.答:智者欧底姆斯使用偷换概念的方法,把这个青年弄得昏头昏脑。

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语词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概念。“教师教你的时候”这个复合词所表示的时间概念,既可以是指谈话时的“过去”,也可以是指谈话时的“现在”或“未来”。而欧底姆斯向这位青年提问:“教师教你的时候,不正是教你认识字母吗?”这其中“教你的时候”指的是“过去”,即表示“过去”这一时间概念。而当他后来向青年提问说:“如果你认识字母,那末教师教你的不就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吗?”这时,其中“教你的时候”(在文中省略了)指的是“现在”(或“未来”),即表示的是“现在”(或“未来”)的时间概念。很显然,智者欧底姆斯在这里使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但是,这位青年没有觉察到这一点,结果被弄得昏头昏脑了。

5.答:“讲究语言形式”和“形式主义”不是同一个概念。这段话把二者混为一谈,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三、请指出下列命题中,哪些是互相矛盾的命题? 答:①“如果李明评上先进工作者,那么姚平也会评上先进工作者”同“李明评上先进工作者,而姚平没有评上先进工作者”,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

②“或者李明评上先进工作者,或者姚平评上先进工作者”同“李明没有评上先进工作者,而且姚平也没有评上先进工作者”,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

③“或者李明没有评上先进工作者,或者姚平没有评上先进工作者”同“李明评上先进工作者,而且姚平也评上先进工作者”,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

④“只有李明评上先进工作者,姚平才会评上先进工作者”同“李明没有评上先进工作者,而姚平评上先进工作者”,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

⑤“当且仅当李明评上先进工作者,姚平才评上先进工作者”同“或者李明评上先进工作者,而姚平没有评上先进工作者;或者李明没有评上先进工作者,姚平却评上先进工作者”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

四、指出下列命题中,哪些是互相反对的命题? 答:①“这个车厢里的汤姆是英国人”同“这个车厢里的汤姆是美国人”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

②“这个车厢里有一个旅客不是英国人”同“这个车厢里的所有旅客都是英国人”,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

③“这个车厢的汤姆不是英国人”同“这个车厢里的所有旅客都是英国人”,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

④“这个车厢里的所有旅客都是英国人”和“这个车厢里的所有旅客都不是英国人”,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

五、请运用矛盾律或排中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答:甲的说法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他同时断定了这块空着的地“应该种小麦”和“不应该种小麦”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

针对甲的说法,乙的说法是违反排中律的逻辑要求的,因为排中律认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而乙恰好断定上述两个命题都是假的。

针对着丙和丁的说法,乙的说法并不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因为“我看还是种小麦好”和“我看还是种油菜好”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断定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都是假的,并不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

2.答:这个年轻人提出的“要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溶解一切物品”的想法,包含着逻辑矛盾。因为,他一方面要承认“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另一方面又因为万能溶液作为一种溶液,必须有器皿能够加以放置,即至少要有一种器皿能够不为这种溶液所溶解,从而又不得不承认“有的物品是万能溶液所不能溶解的”。这正好与“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的论断互相矛盾。既然这位年轻人的论断包含了互相矛盾的命题,那么,他的论断当然也就不可能是真的。因此,当爱迪生正确地指出了这一逻辑矛盾之后,这个年轻人当然也就只能“哑口无言”了。3.答:甲的说法是对的,乙的说法是错的。

“增加”和“缩小”都是相对的概念。缩小三十四分之一,是相对于铁水凝结成铁块来说的;增加三十三分之一,是相对于铁块溶化为铁水说的。这样,物理老师所作的命题和学生甲所作的命题就不会构成逻辑矛盾。因为,它们并不是就同一对象而做出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

物理老师的问题和学生甲的回答,可以用数学验证如下:我们假定铁水的体积是34m³。如果铁水凝结成铁块要缩小三十四分之一,根据计算(算式为:34m³× =33m³)得铁块体积为33m³。当再由该铁块溶化为铁水时,其体积增加三十三分之一,即铁水体积仍为原来的34m³(算式为:33m³× =34m³)。可见,甲的回答是正确的。

乙的思路错了。正如甲所指出的那样,乙确实是“混淆概念”。因为当他指责甲的回答是“自相矛盾”时,正好反映了他把“增加”和“缩小”这两个概念混同起来了,在他看来,当铁水凝结成铁块体积缩小了1/34,后来铁块又溶化为铁水,体积也要增加1/34。他不 懂得增加1/33与缩小1/34这两个概念的相对性,即他不懂得缩小1/34是相对于铁水凝结为铁块而说的,增加l/33是相对于铁块溶化为铁水而说的,把相对的不同状况当作同一状况,也就是把不同的概念看成是同一概念,即“混淆概念”。

4.答:“在这个问题上,用‘票房价值’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是不对的,不用‘票房价值’作为主要衡量标准也是不对的”,这种说法违反排中律的逻辑要求,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因为它断定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都是假的。

5.答: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从逻辑上来说,只有两种可能性,不给自己刮胡子,或者给自己刮胡子。但是,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两种可能都会导致逻辑矛盾。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性,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规定,他就应该给自己刮胡子了(因为按规定:他要为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这就是说,从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出发,必然推出理发师应该给自己刮胡子的结论,这本身就构成逻辑矛盾。

如果是第二种可能,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规定,(他规定只给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他就应该不给自己刮胡子。这就是说,从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出发,必然要推出理发师不应给自己刮胡子,这本身也是一个逻辑矛盾。

6.答:此段议论的开头先断言大明通行宝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纸币,后来又断言早在大明通行宝钞之前就出现了真正的纸币,显然这是自相矛盾的。

五、请从逻辑规律的角度,指出下面这篇短文中所存在的逻辑错误:

答:这篇短文确实有不少地方违背了逻辑规律的要求。

第一段的说法违背了矛盾律的逻辑要求。我们知道,在一个复杂的事物中,如果有许多矛盾同时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个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具有唯一性。它只有一个,因此不能既说“夏洛克与安东尼亚之间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又说“夏洛克与仆人西洛朗之间的主仆矛盾”是主要矛盾,同时还说另外的两对矛盾也是主要矛盾。如果肯定它们都是主要矛盾,那就与主要矛盾的定义相违背,而使自己自相矛盾了。

第三段的说法,违背了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因为“夏洛克爱钱如命”与“夏洛克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这是两个不同的命题,文章的作者却把二者混为一谈了。

第四段同第三段联系起来看,显然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他既断定夏洛克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又断定夏洛克是封建贵族的代表。

在第六段中,断定夏洛克与安东尼亚的矛盾是“资产阶级内部两种不同势力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说夏洛克与安东尼亚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这样一来,同上面的第四段断定“夏洛克是封建贵族的代表”就有矛盾了。在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论述违反了排中律的逻辑要求。作者认为:“用现代的眼光分析古典作品中的人物”与“不用现代的观点去分析古典作品中的人物”这样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都是不能成立的,这就违反了排中律的逻辑要求。

F第十章 归纳推理

一、下列结论是否能借助于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1.答:不能。因为不可能对所有的乌鸦都进行观察。

2.答:能。在24和28之间的自然数只有25、26、27,而这三个自然数都不是质数。3.答:不能。因为时间是无限的,不可能考察所有的春夏秋冬。4.答:不能。因为不可能对所有的乌龟进行考察。

5.答:能。一个班的学生是为数不大的有限数,可以一个个进行核实。

二、下列各题中的结论是应用了哪一种归纳推理得出的? 1.答:全称归纳推理。2.答:全称归纳推理。3.答:典型归纳推理。4.答:统计归纳推理。5.答:完全归纳推理。6.答:统计归纳推理。

三、下列的研究活动,应用了哪一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1.答:两次运用差异法。

春季在温室里试验时,其余条件都相同,唯有一点不同,即一个温室一天24小时播送乐曲,另一个温室则没有。结果也不同:放乐曲的温室产量高,不放乐曲的温室产量低。可见,放音乐是玉蜀黍和大豆增产的原因。五月在田野里的试验也运用差异法得出了同样的结论。2.答:运用差异法。

雷地把实验的容器分成两组:有些容器盖有细布(使苍蝇不能进出),有些容器不盖细布,苍蝇可以自由出入。这是唯干不同的条件,其它的条件均相同。而结果不同:不盖细布的容器里的肉生蛆。运用差异法可以推出:苍蝇的卵是肉生蛆的原因。这个实验推翻了从前认为蛆是肉变来的错误结论。3.答:运用共变法。得出的结论是:吸烟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4.答:这个实验运用的是契合法。结论为:作物的根系有向肥性。

5.答:本题中,心理学家所作的第一个实验运用的是差异法,第二次实验运用的是共变法。

在第一个实验中,这些婴儿的其他情况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是否听每分钟72次心跳录音,由于这个先行情况的差异,不听录音的婴儿啼哭时间长,听录音的婴儿的啼哭时间短。这个实验说明母亲的心跳声对婴儿有某种抚慰作用。

在第二个实验中,把婴儿分为四组:第一组的房间保持寂静(a1);第二组的房间放催眠曲(a2);第三个房间放模拟的心跳声(a3);第四个房间放真实心跳声的录音(a4)。从a1到a4,由于模拟母亲心跳声的真实程度的变化,结果引起婴儿安静程度的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听到母亲的心跳声对婴儿有某种抚慰的作用。6.答:运用契合差异并用法。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阳光照射是植物的叶子呈绿色的原因。

7.答:贝克勒耳和皮尔·居里所用的方法都是共变法。结论是相同的:镭射线是人的皮肤受到伤害的原因。8.答:运用剩余法。结论是:一种新的元素是存在的。9.答:运用差异法。结论是:体虱是传染斑疹伤寒的媒介。10.答:运用共变法。结论是:人工辅助授粉是使向日葵增产的原因。

下载普通逻辑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通逻辑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逻辑学解题思路分析共享笔记之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基本规律有三条: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一、同一律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须和自身保持同一。同一律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在同一思维中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

    2016年10月自考普通逻辑(00024)试题及答案解析(推荐五篇)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普通逻辑试卷 (课程代码00024)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经典逻辑题

    1、在一条街上,有5座房子,喷了5种颜色。 2、每个房里住着不同国籍的人 3、每个人喝不同的饮料,抽不同品牌的香烟,养不同的宠物 问题是:谁养鱼?提示: 1、英国人住红色房子 2、瑞......

    逻辑考题范文合集

    五个人来自不同地方,住不同房子,养不同动物,吸不同牌子香烟,喝不同饮料,喜欢不同食物。根据以下线索确定谁是养猫的人?1,红房子在蓝房子的右边,白房子的左边(不一定紧邻)2,黄房子的主人......

    逻辑分析题

    [1] 要想使某项针对一个特定国家的贸易禁运成功,必须维持高水平的国际协调和阻止货物进入或离开该国的能力。若要实行禁运,对帕特瑞阿的港口实行完全的封锁是有必要的,但这样的......

    逻辑试题库[合集]

    一、填空: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及其的科学。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内涵越少,则外延;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其外延之和其属概念的外......

    逻辑感受

    2.感受的结构要素:逻辑感受 在播音感受的初级阶段,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感触到语词所代表的客观世界的形象,同时,也感触到语言序列的内在逻辑。我们把它称之为逻辑感受,即播音员、......

    逻辑推理题

    【1】 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2】周雯的妈妈是豫林水泥厂的化验员。 一天,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