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逻辑与演讲
逻辑与演讲
摘要:思维是演说的根本。思维方式恰当,语言准确,是演说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思维混乱,语言暧昧,即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听众也会不知所云,不明其意。演讲者必须做到思路通畅,推理合乎情理,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而这一切与思维的逻辑性有密切关系。其实,逻辑思维本身就是思维方式的一种。这里之所以单独阐述演讲与逻辑,坚固耐用为思维逻辑对演讲更具有特殊意义。演讲的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外露和物化,演讲者的思维过程,必须服从于严格的逻辑规律和规则。
关键字:逻辑;思维;演讲;
前言:逻辑能提高演讲者识别和批驳谬论的能力。掌握逻辑知识,不仅有助于表述和论证思想,也能提高演讲者识别和批驳谬论的能力,提供揭露和驳斥诡辩的武器。诡辩者行骗,总是故意违反逻辑规则,用貌似正确的推论进行辩护,如果缺乏逻辑能力,就很容易上当;如果懂得逻辑规律,就能迅速发现诡辩者的花招,从而在演讲中有力地进行揭露和批驳。
正文:逻辑是天空思维的科学,它研究的基本内容是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形式,以及从这些思维形式中总结、概括出来的一系列的规律和规则。掌握好逻辑知识,有助于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思想。优秀的演讲者,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精辟的见解,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娴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必须具有较高的逻辑修养。优秀的演讲之所以能够成功,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演讲者能把演讲的逻辑因素与演讲的信息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产生极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逻辑是构筑演讲的框架。任何思维者是由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构成的。思维内容就是反映在意识中的客观现实,而思维结构则是思维内容各部分间联系的方式。演讲的思维也是这样,演讲的内容就是演讲者所阐述的整理,即深刻的主题、深厚的感情以及为表达这次主题材和情感所运用的丰富材料,这些材料绝不是随意地散乱地堆各的,而是按一定的内在逻辑规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内在逻辑便是演讲内容的构筑框架,是联系演讲内容的纽带,是构成演讲整体美的主要因
素。如果演讲仅仅是一堆互不相干、相互脱节的散乱的信息内容,前后不照应,首尾不连贯,那么,整个演讲就难以表达出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情感,就不可能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演讲者要想使演讲获得成功,就必须根据表情达意的内存逻辑要求,考虑材料的安排、格局的设置,以及语言的衔接等等。事实上,演讲的结构形式正是由逻辑结构和篇章结构这两方面的内容辩证统一而组成的,逻辑结构和篇章结构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各有侧重,但在演讲中却浑然一体的。这些是由逻辑结构所决定的,逻辑结构要救无提出论题,中间用论据证明论点,最后归结论题或引申、深化论题。离开了逻辑结构,演讲内容的篇章结构便失去了依据,所以逻辑内容的构筑框架,是构成演讲整体美的主要因素。掌握演讲是逻辑,有助于运用适当逻辑形式,合乎逻辑地表达和论证思想,使演讲中心明确,结构严谨,具有说服力。
一、演讲与概念
演讲要求概念明确。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本身是灵活性与确定性的辩证统一。概念是构筑思维的基石,是组成判断和揄的基本要素。演讲者只有十分清楚自己所使用的概念的含义和范围,才能在演讲中运用概念作出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揄,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否则可能出现概念含糊不清的逻辑错误。
演讲语言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在表达思想时,运用概念与词语的这些关系,可以避免单调重复、枯燥无味的毛病,增强语言的感
染力。演讲时,如果利用同义词互相替代,不仅能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而且能表达出细致微妙的感情色彩。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马克思的称谓就分别用了“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位伟人”、“这位科学巨匠”等词语,从不同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伟大一生。这样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
二、演讲与判断
演讲要求判断恰当。判断是演讲中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基本形式之
一。人们在表达思想感情的同时,常常要对某种事物或思想观点表示肯定或否定,这种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给形式就是判断。概念只反映单个思维对象,而判断则能沟通概念间的联系,确定不同思维对象间的关系。判断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是判断者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其二是判断或真或假。概念是以词或词组来表达的,而判断则依存于语句。
演讲离不开判断,因为判断是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在演讲中,随时都会遇到需要作出判断的情况,随时都要运用判断,演讲者必须正确了解和掌握各种判断形式,在演讲中根据实际需要作出恰当的判断。
演讲应定有感染力、说服力和鼓动性。演讲者要表达深刻的内容和丰富的感情,就要掌握判断的各种逻辑形式在演讲中的具体作用。恰当地运用判断,不可渲染气氛,吸引听众注意力,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可以使语言具有力度,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鼓动性。在演讲中,演讲者要使判断恰如其分,主要是要使判断符合演讲的内容和时空环
境。具体而言,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把准判断的质——肯定或否定。表示肯定的方式,除了一般使用判断词”是“之外,还可以用反问或双重否定来表示。(2)把准判断的量项。量项是表示判断对象数量的概念。在演讲中,用来反映事物的数量和规定事物范围的量项要符合客观实际。(3)把准复合判断的联结词。要使判断恰当,必须准确运用联结词。在演讲中,用来表现事物情况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要与判断的内容相吻合。下面是演讲词《默默无闻的英雄》中的一段:“是的,想当将军不错,当上将军是成功。但是,那许许多多当不上将军而依然奋勇杀敌的战士,能够说没有价值,没有成功吗?”这段话中,由于演讲者准确地把握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用即用,当少即少,给人的印象十分清晰。如果这些联结词语换上其它的联贯词,就无法达到这样的清晰度。所以要使判断恰当,最重要的在于判断要符合逻辑规律。
三、演讲与推理
演讲要求推理正确。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演讲不能是概念的堆砌,也不能是一些简单的判断的罗列。不论是叙事性的、抒情性的还是说理性的演讲,都离不开根据某些已知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新的判断。特别是议论性的演讲,可以说整篇都是论证过各。论证和推理有密切联系。推理是论证明的工具,而论证是推理的应用。因此,要使演讲获得成功,必须学会推理,做到推理的正确。
在演讲中,要做到论证有说服力,必须遵守下列论证规则:(1)
论题应清楚明白。即论题所表达的含义清楚、确切,不含糊其词,也没有歧义。演讲时,论题清楚明确,论证才能有的放矢。如果论题模糊,即使旁征博引,洋洋万言,也不能达到论证目的,演讲者在演讲时,应以明确的语言把论题表述清楚,对关键性的概念,必要时还应扼要说明,以免产生歧义。(2)论题应保持同一。即在一个论证中只能有一个论题,并且应始终围绕论题进行论证;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的错误。(3)论据的真实性不应靠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在论证中,论据是用以推出论题真实性的根据。如果论据的真实性要靠论题来论证,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4)从论据应推出论题。论据和论题之间必须具有逻辑联系,否则,就会犯“推不出”的错误。这种情况下常为论据与论题澡相干、论据不足、以人为据工违反推理规则等。总之,在演讲中,要做到论证有说服力,必须遵守论证规则。
第二篇:《演讲与口才的逻辑》新书最新封面设计
第六代培训师智慧演讲精进书系
《演讲与口才的逻辑:明星讲师是这样炼成的》 作者:晓印 肖琼娜 人民邮电出版社
共和国四大演讲家 彭清一 亚洲第一名嘴 张锦贵 胜者集团董事长 张斌
中国培训师培训权威导师 周平
江中集团资深人力资源实战管理专家 卢小青 倾情作序、联袂推荐
知者不说、用者不示、秘而不宣的经世致用心灵操纵秘笈 引爆员工、激发听众、成交客户的演讲绝技 演讲者进阶的地图 培训师成长的导航
逻辑就是把散落珍珠串成闪耀项链的那根线
学会逻辑思维,快速整理思维、快速表达思想、精彩呈现内容 讲话可以套公式,讲得一套一套的 实战落地有结果,简单有效果显神威 第六代培训师智慧演讲精进书系 1 《演讲与口才的逻辑:明星讲师是这样炼成的》 1 序
一、醒世功伟,与时俱进 4 序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6 序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 自序 9 引言 11
一、与时俱进的第六代培训师有什么不一样 11
二、明星讲师不得不懂的演讲与口才的逻辑 28 第一章会心 36 第1段 传统教育心理学 37 1.听课注意力曲线:如何使学员获得最好的听课效果? 37 2.学习记忆力曲线:如何使学员获得最好的记忆效果? 38 3.主场优势效果大:如何使讲师获得最好的心理优势? 39 第2段 现代教育心理学 40 1.皮格马利翁效应:老师的期许影响学生的发展 40 2.注意力等于事实:培训师的注意力决定自身格局 42 3.吸引法则有能量:如何用正能量去吸引学员 46 4.成人学习有规律:使学习事半功倍的4个规律 48 第3段 前沿教育心理学 52 1.大脑程序操纵码:大脑编码的3个重要原理 52 2.移情都恋有原理:使学员爱屋及乌的移情大法 57 3.众策群力精神扬:正面、利他、勇敢、坚持 59
二、会演 66 第1段 传统演法 67 1.装法:如何用着装增强魅力 67 2.声法:如何用声音增强影响力 71 3.手法:如何用手势增强说服力 75 第2段 现代演法 78 1.步法:如何用步态增强权威感 78 2.眼法:如何用眼神传达情感 79 3.身法:如何用身法提升精气神 82 第3段 前沿演法 85 1.听法:如何练就教练式倾听 85 2.心法:如何实现“境由心造”? 92 4.综合运用法:练、演、变的三级进化 96 第三章 会讲 99 第1段 传统讲法 100 1.自我介绍法 100 2.A-B-C 开场 103 3.R-E-T收尾 106 4.深入浅出法 108 5.金手指点评 109 第2段 现代讲法 110 1.C-D-E法则 110 2.七三一法则 112 3.三三架构法 116 4.编码一致法 121 5.利益为王法 122 第3段 前沿讲法 126 1.曲径通幽法 126 2.左右开弓法 128 3.隐秘逻辑法 131 4.提问引导法 135 5.综合运用法 142 第4章.会进.明星讲师的能力进阶训练 147 第1段 传统进法 147 1.找到贵人的能力:贵人指引对你有多重要? 147 2.管理自己的能力:时间和注意力的双重管理 151 第2段 现代进法 153 1.敢于突破的能力:离开自己的舒适地带 153 2.经营感情的能力:为什么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155 第3段 前沿进法 160 1.爱的能力:第六代培训师最重要的能力 160 2.心灵修炼的能力:5种心灵修炼 164 参考文献 176 鸣谢 177
第三篇: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与经验演讲.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其大意是,某患者在医院死亡,其 尸体被人冒领送到殡仪馆火化,殡仪馆未检验申请人的有关证明,在收费后即将尸体火化, 骨灰也未留存。死者家属向法院起诉, 要求医院和殡仪馆赔偿其精神损失。法院一方面认定 殡仪馆有过错, 另一方面以 法律 没有明确规定此问题为由驳回原告的请求。电视栏目点评专 家确认殡仪馆构成侵权行为, 但主持人问及法院为何驳回原告请求时, 点评人认为, 这是 法 律 上的无奈, 《民法通则》所保护的人身权利类型没有与本案相对应的情形,因此急需修改 法律。如此看来,这个无奈的确有点让人灰心,毕竟修改 法律 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可是我却 以为,这里的症结所在,与其说是 法律 规定不完善,更不如说是 法律 适用方式出现了问题。可见,为了无辜者不再无奈,除了修改 法律 ,我们似乎还有更有效的路可走。
近现代法制发展过程表明, 法律 适用的方式存在逻辑演绎与经验判断的分野。如果拿到 一份法院的判决书,你会看到其中有“本院查明„„”、“本院认为———”、“根据 XXX 法第 XXX 条的规定, ———判决如下, ”等文句。这就是我国司法机关在适用 法律 过程中普 遍采用的三段论式的逻辑演绎方式。首先是大前提“找法”, 即“寻找”一个对某一类型社 会关系的抽象案件事实进行调整的 法律 规范;其次是小前提, 即认定本案的具体事实属于大 前提限定的抽象关系的具体表现;最后是推论, 即裁判。逻辑演绎方式的要义在于“找法”, 当 法律 规范对某一抽象事实体现的社会关系已经有所调整或规制时, 法官的任务是将系争案 件归于某类抽象事实之中, 并找到相应的 法律 规范, 同时只能以该 法律 规范作为依据加以裁 判。
在 法律 适用中,逻辑演绎方式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 法律 本身是人们理性思维的 产物, 理性思维无法脱离逻辑思维而存在, 尤其是在成文法国家, 法律 制度以条文的形式体 现出来, 要把这些抽象的条文和纷繁复杂的具体案件事实加以对应起来, 逻辑演绎方式是至 为有效的。而已经公布的成文 法律 相对来说易于为社会公众了解和掌握, 这就使逻辑演绎方 式成为贯彻 法律 适用上的平等原则、防止司法专横的有效工具。在一般情况下, 在相应的 法 律 体系中,是能够找到演绎大前提——— 法律 规范的, 法律 制度越完善, 法律 制度越健全, 逻辑演绎方式的优越性就越能得到发挥。
然而,任何好的制度都是相对合理的,逻辑演绎的适用方式也不是万能的。因为 法律 终 归是人制定的,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 是不可能全部预见的,法 制再严密, 总会是有漏洞的, 而且由于 法律 相对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 这种漏洞是随处可见 的。正如英国法学家梅因所说:“社会需要和社会见解总是或多或少地走在 法律 的前面, 我 们可能非常接近地达到它们之间的缺口结合处,然而现在却有一种重新拉开差距的永恒趋 势。”所以说, 在现实生活中, 并不是任何具体案件都能以逻辑演绎的方式加以合理解决的, 在某些情况下, 法官会处于“找法不能”的境地, 此时, 如果一味坚持用逻辑演绎的方式处 理问题,只会使法官感到无所适从, 正当的权益得不到合理的保护,失去 法律 的公正。在我 国司法实践中, 法律 适用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恰恰就是基于法条崇拜心理支配所形成的只强调 逻辑而忽略经验、只看到条文上的 法律 而无视生活中的 法律 , 说到底就是只推崇逻辑演绎方 式而不考虑其他方式。讲到这里就可以说, 对判例法国家经常采用的经验判断方式予以必要 的关注是事关 法律 的适应性和生命力的重要问题。
法律 适用中经验判断的方式,其要义是“造法”。强调法的适用过程的重要性,不注重 法规的逻辑适用, 主张在行动中发展创造 法律。在经验主义 法律 观看来, 法律 的生命在于经 验, 逻辑并不是 法律 发展中唯一起作用的力量, 尽管 法律 可以按照一整套合乎逻辑的方法确
立相应的概念、规则,但 法律 时时受到社会不规则因素的影响,且它是历史的产物。因此, 在实际生活中, 法律 除了被当作抽象的逻辑以外, 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体验, 即法官根据时 代的需要、盛行的道德、社会习惯、公共政策、法律 知识等方面的直觉知识和经验,在各种 相互冲突的利益中加以权衡, 作出明智的选择, 从而确定处理案件的具体规则。既然 法律 总 是存在漏洞或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地方, 那么法官在处理具体案件时遇到上述情形, 放弃找法 的努力, 而根据其知识经验所支撑的价值思维创立相应的 法律 规则或者通过自己的见解对 法 律 漏洞加以补充,就不仅是合理的, 而且是应当的。以这种方式来适用 法律 ,前述案例中出 现的问题,即便是在《民法通则》没有修改的情况下也可得到合理的解决。
从更为根本的意义上说,经验判断方式所蕴涵的衡平、灵活赋予 法律 以适应性等价值功 能不仅对判例法国家具有重要地位, 就是在成文法国家也同样重要。只有根据社会现实要求, 不断地用经验判断方式创立的相应的规则,才能避免和减轻制定法的僵化,保持其生命力。另外, 某些抽象的成文法规则, 其具体适用本身就是建立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上的, 离开了经 验判断, 这些作为原则的抽象规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比如在民法领域中, 为人们津津乐道 的“帝王条款”———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 本身就是一个经验判断的过程。是否违反诚实 信用原则,依赖的是法官的经验,而不是从 法律 条文中去寻找具体规定。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 法律 适用的方式无高下之分,逻辑与经验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二者的相互对立是相对的, 相互依存才是恒久的, 只不过在不同的 法律 体系中二者发挥作用 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强调逻辑忽略经验与强调经验否定逻辑都是片面的, 肯定在 法律 适用过 程中用经验判断的方式处理类似前述案件, 并不意味着否定了逻辑演绎方式在我国 法律 适用 中的普遍价值。
第四篇: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其实试卷都一个样,我也有可能北航北大清华-------
**个人辅导中心(数学辅导)内部专用讲义
高三一轮复习专用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一)
(1)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互异的,又是无序的.
(2)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
(3)集合可分为有限集与无限集.
(4)集合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大写字母法、图示法及区间法.
(5)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运算;属于符号记作“∈”;不属于,符号记作“ ”.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就说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 B(读作A包含于B),这时也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也可以记作BA(读作B包含A)
①子集有传递性,若A B,B C,则有A C.②空集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③真子集:若A B,且至少有一个元素b∈B,而b A,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④若A B且B A,那么A=B
⑤含n(n∈N*)个元素的集合A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 个.
1.2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二)
(1)补集:如果A S,那么A在S中的补集 sA={x|x∈S,且x≠A}.
(2)交集:A∩B={x|x∈A,且x ∈B}
(3)并集:A∪B={x|x∈A,或x∈B}这里“或”包含三种情形:
①x∈A,且x∈B;②x∈A,但x B;③x∈B,但x A;这三部分元素构成了A∪B
(4)交、并、补有如下运算法则
全集通常用U表示.
U(A∩B)=(UA)∪(UB);A∩(B∪C)=(A∩B)∪(A∩C)
U(A∪B)=(UA)∩(UB);A∪(B∩C)=(A∪B)∩(A∪C)
(5)集合间元素的个数:
card(A∪B)=card(A)+card(B)-card(A∩B)
集合关系运算常与函数的定义域、方程与不等式解集,解析几何中曲线间的相交问题等结合,体现出集合语言、集合思想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运用,因此集合关系运算也是高考常考知识点之一.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如果一个命题是“若p则q”的形式,其中p称为命题的前件、q称为命题的后件,(1)若p 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若q p,p q,则p是q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若p q,且q p,则p是q的充要条件(q也是p的充要条件);(4)若p q,且q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这四种情况反映了前件p与后件q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判断时应:(1)确定前件是什么,后件是什么;
(2)尝试从前件推导后件,从后件推导前件;(3)确定前件是后件的什么条件.
证明p是q的充要条件,既要证明命题“p q”为真,又要证明命题“q p”为真,前者证的是充分性,后者证的是必要性.
常用逻辑用语的重点内容是有关“充要条件”、命题真伪的试题.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有准确的记忆和深层次的理解,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难度不大,要求对基本知识、基本题型,求解准确熟练.1
-----------------------**个人辅导中心(数学辅导)精华讲义--------------------
第五篇:集合与逻辑知识点
集合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
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
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
(2)ABABAABB;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A的情况。
4.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常用逻辑用语与推理证明
1. 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p则q;⑵逆命题:若q则p;
⑶否命题:若p则q;⑷逆否命题:若q则p
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
2.充要条件的判断:
(1)定义法----正、反方向推理;
(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例如: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
3.逻辑连接词:
⑴且(and):命题形式 pq;pqpqpqp
⑵或(or):命题形式 pq;真真真真假
⑶非(not):命题形式p.真假假真假
假真假真真
假假假假真
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xM,p(x);全称命题p的否定p:xM,p(x)。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xM,p(x);
特称命题p的否定p:xM,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