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范文]
浅谈当前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 影视文化 大学生 价值观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当前影视文化大量生产并且收视率屡创新高,繁荣的影视文化对大学校园深入渗透,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学校教育应多方面重视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和作用,以当前政治经济形势为指导,选择正面的影视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利益观,消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功利化的倾向,对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影视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自身所具备的信息传播、娱乐休闲、道德规范及审美教育等社会功能和舆论监督、政治宣传等政治功能,影视文化在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激发人的潜能的同时,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人格修养、审美情趣等产生了诸多正面影响。但是,随着影视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影视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庸俗价值观。
一、关于影视文化内涵
在我国,关于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起步较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大多数专著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去研究的,将价值观和影视文化联系起来研究的,大多是期刊上的论文。总体来看,研究较为零散,一般都是针对某一方面而言,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当前影视文化的价值观引导方向
影视文化越来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当前兴盛的影视文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表明了人们对它的支持和认可,无论有什么兴趣和爱好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影视作品。在市场经济和利益原则的支配下,影视文化根据社会需求,在谋求生存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自既定的价值取向。主流影视文化弘扬先进文化,追求真善美,在塑造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经济、职业价值观和引领其积极健康成长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非主流的影视文化肆意传播虚假消极的内容,容易误导大学生歪曲历史,轻视崇高和严肃,唯利是图,宣扬拜金主义。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缺乏足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影视文化信息的影响,并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恶劣影响
三、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1).影视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当代一些大学生因为自己的能力或学习的专业与社会需求失衡,尤其是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例如:电视剧《奋斗》中一群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面对现实中种种困难并没有停止他们奋斗前行的脚步。面对大学生毕业后遇到的就业、择业压力,他们需要的正是像《我的青春谁做主》中钱小样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当前优秀的影视文化帮助大学生在就业面临困难时有能力及时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锻炼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中应有的健康心态。当前国内外大量优秀青春偶像剧影片,宣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大学生在紧张学习、生活条件下丰富了业余生
活。
(2)有利于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优秀的影视作品把丰富的社会信息传递给当代的大学生,有利于他们间接的了解社会,认知社会,通过影视作品不断提升自我,改造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影视文化导致大学生对迷信及英雄主义的盲目崇拜
当代大学生应是崇尚科学的先进青年代表,坚决反对有神论的新一代。但当前影视作品中对一些封建迷信和鬼神形象的表演,造成部分大学生往往徘徊于科学与迷信之间。例如有些满足于六十分万岁的大学生为了让自己能考试通过,还特意跑到庙里烧香拜佛祈祷,考试时随身佩戴观音菩萨形象的护身符。另外许多大学生崇拜具有大量血腥、暴力、打斗的动作影片,影片里面的哥们义气、打群架、黑社会势力都是他们极力效仿的对象,为兄弟勇于两肋插刀、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屡见不鲜,但依然觉得自己挺潇洒。
2.影视文化导致大学生政治观模糊
陈默在《影视文化学》一书中说:“通过影视文化输入的西方民主观、人权观等观点, 虽然是零散的、不全面的, 但它通过具体形象容易影响青年学生的政治观念”。
政治观产生了误导。[1]
3.影视文化导致大学生婚恋态度的西方化
大学生通过观看西方影视爱情片,深受影片里婚恋态度的西方化情节的影响,很多影片中渗透着西方的恋人及情人之间情感冲击,尤其是在性的方面较少约束和比较随意,误导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特别是受部分低俗影视作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婚恋态度畸形化趋向越来越多。有的大学生对待爱情不珍重,爱情观崇尚于曾经拥有,忽视天长地久的传统爱情观念,甚至认为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谈恋爱,没有恋爱的生活是虚度大学生活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概括来说,这些西方婚恋态度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情感体验和爱情游戏成为他们真实的追求。因此,闪婚及闪离式的恋爱成为当代大学生爱情价值观主流的现象。[16]这就使阅历较浅、对历史了解甚少的青年学生错误地把西方的经济繁荣看成是西方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从而对大学生的五、关于影视文化建设措施的研究
(一)加强系统的审美能力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对审美能力教育加强重视程度,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全方位认识,使他们走出价值取向的误区,澄清对人生定位、理想、追求的迷茫。[2]高校积极开设影视欣赏教育和举办影视文化讲座,多方面解读影视文化具有的艺术魅力和蕴涵的思想教育价值,使心灵得到净化和愉悦、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境界、塑造完善审美人格。通过一些影视作品欣赏交流、组织学生观看高价值、高品位的影视经典名片及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帮助大学生从影视文化中吸收积极的社会信息,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适应社会时代需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加强学校综合治理力度,保持良好的校园秩序和环境。
武锦华在《影视文化与青少年教育》中讲到,扫黄打非是党和政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保证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结合扫黄打非工作,对校区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从源头上杜绝不健康的东西对大学生的影响。要扭转只顾票房收益、不顾影响和后果的现象,整顿好校内和周边的影视放像点,做好影视片的放映工作,加强管理,保持良好的校园影视文化环境。要引导学生去认识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危害性,激发他们抵制这种思想影响的自觉性。[3]
(四)加强与影视管理部门的联系
罗梅,费凌捷在《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中提到:“这既可为高校的影视文化建设积累素材、拓展渠道,又可为繁荣影视文化出谋划策,使学校和影视文化更好地协调,为学校利用影视文化进行德育创造更好的条件。”如邀请著名影视工作者参加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电视节;举办德育工作者和影视工作者座谈会;学校教育工作者参加影视片的审看活动等等。但总的来说,这方面的工作依然是个薄弱环节,为此,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从制度措施和组织保证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使影视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加强交流,真正形成合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4]
参考文献:
[1]陈默.影视文化学[M].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2]张法.影视文化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电影文学,2009(21).[3]武锦华.影视文化与青少年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0(2).[4]罗梅,费凌捷.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邢台学院学报,2004(3)
第二篇: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谈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中国画学院 写意人物二年级
赵思萌
530900021 影视文化是建立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建筑等多种艺术门类交汇点上的综合性艺术文化类型,兼容了政治、经济、社会、哲学、法学、文学、教育等多种社会科学的深邃思想内涵,承载和传播着社会各种价值观念。影视的网络化传播,彻底打破了传统影视传播的时空限制,为影视的观看和传播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正因为这样,它也对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就拿我们大学生来说吧,平时在宿舍就可以快捷、方便地观看大量的影视作品。由于影视文化的市场化运作,使得影视文化在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上呈现多元化,从而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空前增大,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和分析影视文化在道德、审美、经济、职业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确定这些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之间的客观联系,发挥影视文化的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科学、正面、积极、向上的影视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影视文化的价值取向
当前世界影视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已经完全进入商业化运作轨道。影视文化根据社会需求,在谋求生存和发展中,客观地形成了各自既定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
(一)影视文化积极的价值取向 主流影视文化追求真善美,弘扬先进文化,在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经济、职业价值观和引领其发展方向上,发挥着应有的积极作用。一是弘扬美德,伸张正义。把宣传美德、坚持正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倡导尊老爱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勤俭节约等美德,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取得了很强的公信力。二是宣传优美、崇尚和谐。把追求神圣、宣传优美、坚持和谐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宣传美好的事物和言行,揭示规律性和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追求健康和谐等。三是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宣传劳动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弘扬吃苦在前、节俭当先、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四是提倡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主导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个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人。用平凡的人物和高尚的品质,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励着人们的斗志,鼓舞着人们的意志和雄心,在塑造了国民现代人格的同时,提升了国民的精神境界。
(二)影视文化消极的价值取向
画面影像是对生活的再现,然而经过艺术家的精心剪辑和组接,可能会产生对生活的错误解释,或是蒙太奇结构给予一种暗含的消极理念。影视文化消极的价值取向大致分为四类:一是误导公众,传播虚假消极的内容。二是轻视崇高和严肃,歪曲爱情和历史。三是唯利是图,宣扬金钱至上,拜金主义。四是传播世俗和低俗文化。
二、影视文化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影视文化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性。从而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也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优化人格和塑造高尚道德价值观
优秀影视作品都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表明正确的是非观念和高尚的道德观念,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大学生在接受影视文化教育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明辨是非,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了完美的道德价值观。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坚忍和毅力,给予了大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影视文化把丰富的社会信息传递给当代大学生,有利于他们间接了解社会,为他们以后毕业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并能增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如《美丽的大脚》这部真实反映西部教育、生活等各方面情况的影视作品,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还有思考。他们看到了祖国西部亟待他们去建设,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具有时代精神的模范人物,为大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成为他们行为的楷模,如《孔繁森》《任长霞》等优秀影视作品,为大学生树立价值观提供了正确的抉择。这些影视作品对塑造当代大学生高尚道德价值观起到了促进作用。
2.提高审美能力、满足审美需求、净化审美心灵、提升审美理想,塑造健康向上的审美价值观
电影、影视通过形象、服饰、画面、色彩、语言、音响、音乐、美术、舞蹈等,给人以美的熏陶。《公安局长》《任长霞》塑造的“时代英雄”形象,展示着形象美。《红高粱》以其鲜红的色彩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浴血奋战的亢奋精神,展示着色彩美。《生死时速》中的地铁大碰撞,借音响再造了一个真实的时空,给人们带来如临其境的心理与情绪体验,体现了音响的价值。《柳堡的故事》《冰山上的来客》等影片的音乐如甘泉流进观众心田,给人“绕梁三日”的美感,展示着音乐美。影视通过对白、旁白和独白的语言方式,表现人物性格、形成情感和理智的冲击,推动情节发展,展示着语言美。影视公益广告,清醇朴素,意味深长,启迪思考,净化心灵。优秀影视文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力,促进了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
3.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对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电视连续剧《中国造》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历程,贴近并触及目前当代大学生就业日趋严峻的社会现实,生动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及他们在创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理想追求。《美丽心灵》《暖春》等,歌颂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弘扬了吃苦在前、节俭当先、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激励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做一个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人物访谈》向大学生展示了在各行各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典范事迹,如科学院院士任继周,一直工作在农业战线,他在提高大农业综合生产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的开创性研究成果。《留住青山》歌颂了优秀的人民教师李振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南京自愿到山东沂蒙山区支教、扎根山区教育半个多世纪的感人故事。《雷锋》展示了一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干一行爱一行的优良品格。这些反映高尚职业道德情操、强烈责任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影视作品,都在鼓舞和激励着大学生形成和确立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价值观。
(二)消极影响
1.道德价值浅智化
一些影视作品宣扬西方资产阶级道德价值观,特别是香港、“台湾”、韩国和西方影视,淡化了大学生的理想和成才意识,削弱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国有些影视作品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负而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暴力色情泛化、人性表现片面化等误区。如《麻姑》《撒玛利亚女孩》和《春去冬来》等一类作品裸、露、脱甚至“床戏”等色情场面频频出现,宣扬个人绝对自由,无视一切道德规范,反对任何约束。对大学生社会公德价值、法律纪律价值、家庭伦理价值、婚姻和性价值等产生善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英雄》《血色湘西》等作品血腥、暴力镜头不断,可以诱发大学生的暴力冲动,对大学生继承尊老爱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等道德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2.审美价值世俗化、低俗化
受影视文化的影响,一些青年大学生在审美价值上呈现世俗化、低俗化的倾向。一些韩国、香港、“台湾”的影视作品,裸、脱以及“床戏”等色情场面,被一些大学生所接受。大学生注重对影视文化的直观体验而将“思”的意义放逐,导致他们的审美取向呈现世俗化。《超级女声》《激情九九》等,狂热追求经济利益,一味迎合大众口味,用低俗的作品充斥市场,导致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低俗化,表现出对高雅文化的认同感下降而对“快餐”式低俗文化的热衷上升的趋势和倾向。
3.经济价值金钱至上和高消费化
影视作品通过塑造完美、虚拟的形象,诱导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韩国影视文化所展示的经济观,是一个高层次的消费,影视中的主角基本上不用为金钱发愁,使得当代大学生对金钱的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甚至追求金钱至上。《大长今》的播出,在大学生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大长今》宣传的韩国饮食和服装,增加了大学生对于韩国服饰和化妆品的消费,表现出追求时尚、品牌和个性的消费主义观念。这些都对一些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倾向。
4.职业价值功利化、个体化
一些影视作品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产生着功利化、个体化的消极影响,有些学生表现出对明星之路的艳羡和崇拜。如“超级女声”“谋女郎”等明星的成功之路,造成他们幻想一夜成名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念,体现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误区。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性也表现在对富裕生活的追求和憧憬,使他们越来越依赖于物欲的满足,以追求世俗的幸福。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突出强调个人价值,渴望个人实现的自我满足,但又忽视对社会、对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三、对策和建议
在正确分析影视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发挥影视文化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积极作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旋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影视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同时还要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影视作品承载着社会文化的各种信息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反映着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体现着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发挥着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正面导向作用。因此,影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影视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引导人们的价值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使影视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正面导向作用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期,还具有一定的不成熟性和可塑性。因此,高校要通过各种有效的载体,对他们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开设网络影视校园版,用优秀影视作品去占领学校影视文化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引导,陶冶大学生情操,引导其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对网络电视的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控制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作品通过网络传播,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环境。
3.开设影视欣赏课和举办影视文化论坛
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历史、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使他们走出价值取向的误区,澄清对人生定位、理想、追求的迷茫。高校要开设影视欣赏课和举办影视文化论坛,深入挖掘剖析影视文化具有的艺术魅力和蕴涵的思想艺术价值,使他们感受审美愉悦、净化审美心灵、增强审美意识、提升审美境界、完善审美人格。组织专职教师开设影视欣赏课,通过网络和各种宣传载体,开展“影视与道德”“影视与审美”等论坛,组织影评作品大赛等,帮助学生从影视文化中吸收有利信息,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历史、社会和自然,促使他们对传统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和认可,形成正确的理念和价值取向。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目标体系
大学生的生活起居主要是在校园内,学校教育环境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精神氛围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科技、学术、艺术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二是开展大型体育比赛和征文、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充实和谐的生活中得到锻炼、施展才能,培养兴趣,磨炼意志。三是通过高品位影视文化、网络文化来陶冶情操,在学校网站发布“温馨提示”,电视台播出“公益广告”。通过其独特的个性和影响力,传播公益理念,通过批评、提醒、规劝等方式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抵制高雅文化向世俗化生活方式的堕落、欣赏能力的退化;避免商品化倾向造成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弥补浮躁的急功近利和盲目的媚俗产生的价值误区和价值空缺。
第三篇: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浅谈非主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高校文化,以在高校中是否占主导地位,是否与社会期望相吻合为标准,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是健康活泼、清新高雅、蓬勃向上的;但是,在高校校园中还在这各式各样的非主流文化,高校非主流文化是高校中仅为一部分人接受的文化,体现的是高校成员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了人们文化选择的多元性。非主流文化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不与社会要求和期待发生冲突的非主流文化;二是与社会要求和期望相背离的文化,也就是“反主流文化”。一般来说,主流文化规定着整个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性质。而非主流文化对整个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一、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对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的调查研究。
据调查,高校非主流文化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化、宿舍文化、外来文化、娱乐文化等方面。可以看出,在当前大众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大学生娱乐方式的选择是多元的,并且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快餐型,时尚性,猎奇性。
(二)高校非主流文化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双刃剑。1.积极影响
(1)非主流文化拓宽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视域。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吸纳了新时代的元素,其内容蕴含了新的时代特征。传统上未进入价值观话题的动漫、网络、娱乐等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问题。因此,非主流文化的存在使他们比前辈们有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
(2)非主流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价值主体意识。非主流文化崇尚弘扬个性、表现自我,这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赋予了大学生积极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自主、自立、自信、自强”,而这种理性精神正是在现代社会中生存所必须的。
(3)非主流文化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加广泛的交往,推进大学生是社会化。由于非主流文化的自发性和非正式性,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展现真实情感和个性自我自由地进行娱乐和交活动感悟不同价值理念的交锋、碰撞。这在客观上锻炼了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并使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他人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促进自身的社会化。2消极影响
(1)导致大学生价值选择的矛盾性。
这种矛盾性突出表现在个性自由与传统约束的矛盾、以自我利益为核心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矛盾、强调个人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矛盾、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的矛盾等方面。这种文化冲突与矛盾使大学生思想易产生焦虑和迷茫,而焦虑与迷茫的程度越深,他们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就越强,这就容易导致对主流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怀疑和反对。(2)非主流文化的消极面易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差。
其主要表现是:非主流文化在引导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也会使有些大学生陷入自我中心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误区;非主流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同时,其消极面也会使大学生在这过程中陷入庸俗化、功利化的泥潭。
(3)易造成大学生价值标准的模糊。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以集体主义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对支援西部、见义勇为等行为观念上认同,但却不能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认同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考试作弊、简历注水、抄袭作业的现象却层出不穷。
二、思考与对策
当前,高校校园非主流文化呈现出主体意识自我化,价值取向世俗化,文化品位低俗化和文化行为浮躁化的现状,分析其成因,既有社会价值观念、西方社会思潮和科技革命的影响,又有教育本身如高等教育体制的滞后、教育个性化目标的误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乏力等元素的影响,还有校园文化主体——大学生自身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要引导好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其能有效抵御非主流文化消极方面的影响,在高校教育中必须加强以下这些方面的工作。
(—)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大学校园里,无论地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无论是学科文化还是非主流文化,都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不能用主流文化或本土文化区替代它,排挤它。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相互交融才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高校教育工作就是要以客观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来对待非主流文化,要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和承认非主流文化的存在,努力为大学生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文化选择,要加强沟通和引导,提高学生文化鉴别能力,从而自觉选择和接受优秀文化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改进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
面对多元文化生态和多元价值的激烈碰撞与融合,一方面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引导大学生理性地进行文化选择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的放矢地改进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他们更易于接受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
(三)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关非主流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首先要正确把握社会期待与大学生主观需求之间的差异,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在这个切入点上多文章做到既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又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其次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尊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规律,采取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注重交流和沟通,避免强制性的说教;最后要切实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和鉴赏力,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四)挖掘非主流文化中的育人因素,为高校价值观教育所用
有的非主流文化本事就具有很明显的积极教育意义。比如很多学校通过评比文明宿舍、优秀宿舍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思,建设健康的宿舍文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利用了宿舍文化中的育人因素。借用非主流文化的一些形式,注入主流价值观教育内容,有利于增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非主流文化之所以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间,肯定有其可取之处。比如说有些非主流文化内容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它的形式很新颖,很吸引人。我们完全可以用这种形式来包装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教育,使得高校价值观教育更能为大学生所接受。很多学校成立了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和各种学术性学生社团,就是一种把主流价值观教育与社团文化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第四篇: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摘要:红旗渠的修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红旗渠精神仍然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本文对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作了浅要分析,以期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弘扬红旗渠精神,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关键字:红旗渠精神、大学生、价值导向
历史上的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处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就是它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世纪60年代,林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当地群众,齐心协力凭借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70.6公里的“生命之渠”——红旗渠,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靠天等水的生活。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它的建成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它所蕴含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有首歌里唱到:“什么力量驱使大山让路、顽石丧胆,什么精神支撑着林县人民、改地换天”,这种力量就是军民一心、肝胆相照,战胜艰苦条件、完成艰巨任务的力量,这种精神就是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它也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其中蕴含的锐意进取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引领当代人价值取向的一面鲜明旗帜,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红旗渠精神的科学内涵
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期艰苦创业、伟大实践的结晶,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红旗渠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它又具有自身独特而丰富、深刻的内涵,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和团结协作、稳抓实干的办事作风。具体而言,红旗渠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锐意进取精神
自力更生,艰难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在整个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处处可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群众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20世纪60年代初,正值我国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为了不给国家再添经济负担,林县县委提出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红旗渠造渠方针。在这期间,林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来完成红旗渠的建设工程。工程量大、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林县当地群众就自发组建劳务队伍,组建人员达到总人数的85.06%;当地群众缺乏工程技术知识,他们就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设计、学习测量、学习施工;资金和物资严重不足,他们就利用当地的条件,就地取材,自己烧石灰、制水泥、造炸药,有资料记载,“从1960 年 2 月到 1966 年 4 月的 6 年间,红旗渠总干渠和支渠共用水泥 6705 吨,其中自己制造 5170 吨,占总用量的77.1%;共用炸药 2740 吨,自己制造1
1215吨,占总用量的 44.3%,节约投资 145.8 万元;共用石灰 14.5 万吨,全由工地民工自己烧制,节约投资 232 万元。”①
红旗渠的开凿极其艰苦,工人们在坚硬的石英岩上打一锤只能形成一个白点,用十数根钢钎都打不成一个炮眼。于是,在干部的带头参与下,群众实行轮班工作,夜以继日地在丛山间开凿打洞、抡锤举钎。很多人因长期处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下而得病,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他们绝不轻易离开施工地点。由于物资不足,当时参加建渠的工人们每人每天只有6两粮食的供应,不能参与建渠工作的老人小孩就上山挖野菜来弥补粮食的缺乏,很多时候工人们仍然不得不用树叶、树皮来充饥、甚至忍饥挨饿继续工作。
(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
军民一心、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集体主义的价值理念,也是红旗渠精神价值导向的体现。红旗渠的开凿是一项耗时长、跨省域、工程条件艰辛的工程,“红旗渠动工后,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数万名群众组成建渠大军,扛着自备的锨、镢、钢钎,背着行李,推着大小车辆,装着粮食、炊具,纷纷参与到建渠工作中来。”② “在10年修渠过程中,干部群众同甘共苦。3万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青年民兵冲锋陷阵,老中青三代前赴后继,参加过红旗渠建设的林县人达30多万。”③在前线,广大干群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地上,有些人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就是其中之一,其母亲和妻子过世时他都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最后在一次塌方中他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一切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和高尚情怀。在后方,为了尽最大力量支援建渠工作,当地群众毫无怨言腾出了自己的房子、耕地、林地等并且还设立了后勤支援中心,为第一线的工人们及时提供所需的材料、粮食、药品等。形成了为了同一个宏大的目标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干群同心协力,党群肝胆相照的氛围。
(三)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实证主义精神
“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当时物资匮乏、施工难度艰巨的条件下,红旗渠的建设需要林县干群无私无畏、敢想敢干的坚定信念,也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实事求是、灵活机动地调整施工方案。
为了解决千百年来的缺水问题,林县干部敢于带领群众大刀阔斧,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进行开凿,体现了林县干群改变恶劣环境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之所以能成为现实,是建立在林县干群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办事作风之上。例如:在红旗渠的修建初期,本是决定让三万多工人同时在七十多公 ① 林州市档案馆藏.红旗渠工程专题文件.红旗渠几项基本数字[Z].全宗号:1;卷宗号;421.②
③
④ 来亮.论红旗渠精神[J].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年刘晓阳.试论红旗渠精神的现实意义[J].理论学刊, 2008年2月杨贵.红旗渠精神的思考[N].人民日报J版,1998年10月15日
里的总干渠上实行全线开工,后来,经过对施工路线的深入调查研究,工程技术人员认为应该将开凿方案调整为“集中兵力,分段施工,建成一段,通水一段”,事实证明这一方案是红旗渠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举措。首先,“集中兵力,分段施工”减轻了劳动强度。其次,“建成一段,通水一段”能给群众带来了阶段性成功的喜悦感,能调动他们继续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这种方案能更方便地调整施工进度,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林县领导没有强撑硬干,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将施工人员进行调整,只留下数百名体力旺盛、开凿技术精湛的工人继续修建,这样既没有造成更为严重的粮食紧缺现象,又保证了开凿工程的进度。林县干群的敢想敢干,加上实事求是的巧干,再加上稳打稳扎的实干,使得“劈开太行山”的豪迈誓言成为了事实。
二、红旗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从主流上说,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态度和行为处事是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拥护者、社会主义的拥护者,他们高度支持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严格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他们密切关注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同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了信心。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刻的今天,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理念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必然也难逃一些落后的、负面的价值观念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极力遏制各种落后思想、落后价值观在大学生中蔓延。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中蕴含的锐意进取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对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启发作用。
(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首先,由于有些大学生从小生活在比较宽裕的家庭环境中,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得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钱家里拿”的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在大学期间,他们更多的是乐衷于享受大学轻松时光,因害怕辛苦很少愿意参加社会实践。出了大学,他们也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想法,仅寄希望于家人帮忙找到轻松的工作。其次,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气的影响,某些大学生滋生了单纯追求物质上的攀比的心理,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社会与其艰苦奋斗,不如投机取巧。这些生活态度无疑将是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影响下,他们不但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甚至有可能造成社会矛盾,成为社会负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力量。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大学日常教育工作中,对学生不断地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宣传,能对有上述不良思想的大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中国自古就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红旗渠的开凿更是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现得淋漓精致。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红旗渠时,曾高度赞扬:“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
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这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⑤这充分肯定了红旗渠精神的导向价值。让大学生翔实地了解红旗渠修建时的艰苦背景和其取得的光辉成绩,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到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认识到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努力奋斗,认识到在优越的社会条件下,只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在当代大学生中,某些学生因为从小就是独生子,就自认为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以致于在生活中极易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懂得如何平等地与人交流,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此外,受一些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些大学生从注重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转向过分注重实用价值和物质享受,从而致使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缺位,无组织无纪律等现象屡见不鲜。
红旗渠精神是以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向导的,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国家间政治经济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在大学生中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既讲价值规律又讲无私奉献、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的局面,从而最终增强我国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在红旗渠精神的影响下,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甚至在毕业之后长期在边远、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活动,他们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精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展拳脚,将自己的知识和精神传递给边远、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引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精神引导大学生培养科学、扎实的办事作风 社会发展速度的过于迅猛,使得很多人患有做事易浮躁、易冲动的毛病,这种情况在当代大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又急于求成、想迅速的融入社会,他们以为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和比较完善的工作蓝图、工作计划就可以轻松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然而回归现实,由于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稳打稳扎的习惯,大学生们的工作计划很快就会遭遇滑铁卢,所有的宏伟蓝图都成了泡影,于是他们就开始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产生怀疑,以致再没有激情兑现给自己的承诺。
红旗渠精神反映出“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相辅相成,坚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⑥,反映出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而这种理想抱负要成为现实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灵活地用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上也运用到了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共同远大理想的办事作
⑤ 来亮.论红旗渠精神[J].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年
⑥ 杨贵.红旗渠精神的思考[N].人民日报J版,1998年10月15日
风。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应对各种经济环境和竞争压力时,只有学习红旗渠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扎实的办事作风,才能更为迅速的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
三、在大学生中弘扬红旗渠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大学生群体间继续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是有着深远影响的,同时,如何让红旗渠等中华民族精神得到有效发扬与传承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地为大学生讲解红旗渠修建时的感人事迹以及红旗渠精神。在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其他各门课程也应结合实际进行红旗渠精神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使红旗渠精神的宣传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全面深刻地对红旗渠开凿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涌现的优秀人物的讲解,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
第二,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结合实际地将红旗渠精神传递给学生。例如:带领大学生参观红旗渠,尤其是让学生加强对青年渠的感悟,让大学生感受到当时青年人所具备的不畏艰苦、坚定信念的精神;开展“红旗渠精神展”,通过公映红旗渠的相关影片、对比展览红旗渠修建时的历史照片和现在的山清水秀的照片,让大学生对红旗渠的修建情况有比较形象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红旗渠精神;开展红旗渠相关的征文比赛,让红旗渠精神在大学生中内化,让大学生能在自己的言行中践行红旗渠精神。如果说高校通过系统地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红旗渠知识宣传,可以让大学生更深入地对红旗渠精神进行认知,那么通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则可以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品德,做到知行统一。
第三,发挥校园网弘扬与培育红旗渠精神等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现代信息社会,网络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与载体,这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很大影响与冲击。学校可以有效地发展校园网络平台,让大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和娱乐的同时,受到传统精神的教育和引导。例如:可以在校园网内设立红色主题网站,开辟各种民族精神教育专栏,如将红旗渠的修建情况、前后变化、重要历史事件、有影响力的人物等分为不同的版块陈列出来,运用文字、图片、影像、相关链接等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将学校弘扬红旗渠精神等民族精神的目的与满足学生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红旗渠精神在市场经济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新时期,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当代大学生有效地弘扬红旗渠不畏艰难的锐意进取精神、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敢想敢做、事实求是的办事作风,能够帮助他们更有理想、有计划地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坚定而灵活地应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
第五篇: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伴随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此也导致了人们心理的极大改变。当代大学生作为“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变化更是惊人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生活、能否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大的方面和长远观点看,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建设和民族的兴旺。中国要赢得21世纪,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大竞争力度,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激烈的竞争向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挑战。总的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身体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是成才的内在动力,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
„„ 价值观是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事物及行为的意义、效用的评定标准,是推动并指引人们决策和采取行动的核心因素。
积极的价值观会使人的言行表现出健康向上的特征,反之则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及影响。人们通常将知识经济时代又称作“网络时代”或“信息时代”,网络信息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可谓方方面面。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流的人们,自然很难想象没有网络的生活。不容忽视的是,网络带给人们方便、快捷、准确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有别于传统价值观的文化,直至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特别明显的是对成长中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一些专家学者不无夸张地说,“网络文化”是继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形成,以及活字印刷的发明之后,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在有利的方面,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
4、网络为大学生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如今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就业越来越困难。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大学生极其关心的热点问题。这时候,网络就充当了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尚方宝剑。网络不仅信息量大,功能完备,而且保证所有新的就业信息在一小时内完成真实性、合法性验证并上传。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随时点击浏览、比较总结,同时网络招聘范围广信息量大,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从网上浏览企事业单位的背景和详细资料及发展演变情况,比现场招聘了解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要全面辩证
在不利方面,网络的开放、自由和社会化,使得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
2、网络可能使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3、大学生溺网
4、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法纪观念淡化
5、颓废色彩浓厚。由于具有双向交流性及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网络游戏特别受到青年大学生的青睐。有关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占网络游戏总玩家,居各种职业之首。这表明大学生已经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部分学生痴迷于网络和游戏之中不能自拔,颓废色彩浓厚。由于学校的校园网络限制,很多痴迷于网游的学生就跑到校外的网吧里疯玩而没有节制,浪费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时间和精力。一旦上瘾之后对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很多消极的作用,容易导致孤独症,错失了在实际生活中完善人格的大好机会。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对外开放的观念与意识形态的西化。
2.现代便捷的交往手段与人际关系的冷漠。网络交往即时、方便,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与话题限制,双方可以放松心情,毫无拘束地表达情感、心理和思想。因而相对安全与轻松。而且网上交往没有等级之分、没有上下级区别,有的只是共同的网民身份,交往双方是平等、双向、互动的。大学生在网上可以独立、平等地发布和获取信息,可以就任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网友进行双向交流和沟 通,大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张扬,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现代交往观念。但网络交往是间接的、虚拟的,隔着计算机屏幕,缺少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在这样一个虚拟世界里,大学生体验的是一种虚拟 的情感、成就和满足。长期这样下去,大学生将越来越不适应现实世界,常常深陷网络虚拟世界而难以自拔。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倾向于到网络中寻求慰藉,用虚拟的“人机交往”替 代现实的“人际交往”,在网络中回避直接面对矛盾,逃避现实世界,减少对周围人们的近距离沟通和接触,忽视近在咫尺的亲情和友情,导致心理空间的实际封闭。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带来人际关系冷漠。
3.网络游戏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网络游戏作为数字时代大众娱乐的主流娱乐方式,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网络游戏,都会让玩家到网络游戏平台中追求到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触及的生活状态,随心所欲地做各种想做的事情,甚至可以在其中寻找到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权利、情感和成就。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和放纵,使玩家在娱乐和刺激中逐渐丧失了自我和本性。目前,中国拥有2560万网络游戏用户,在校大学生游戏玩家占整个网络游戏玩家的1/3以上,超过了其它各种玩家。而现在国内的网络游戏市场,其产品多是韩国、日本、美国等国的舶来品,而且多与黄、赌、毒和暴力有关。这些严重地影响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造成了重重危机。因此,必须引导大学生设计、制作、参与健康的网络游戏。
4.网络经济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网上媒体、网上教育以及网上银行、网上营销等电子商务,突出表现出网络经济“虚拟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技术与商业”的特质,不仅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们、尤其对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具体而细微的影响。一方面,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方式。而时下,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队伍其时尚的网络消费行为和观念不仅对经济发展、同时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一些西方价值观中负面的影响,比如重视消费、享受,忽视劳动和奋斗等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大学生中。尤其是电子邮件、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等逐渐成为大学生交往和联络感情的主要方式,不仅使大学生的生活费用逐年攀升,更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因此,必须在大学生中倡导节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互联网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使其在价值观方面呈现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标准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实现手段虚拟化等特征。这些新特点是在世界经济、信息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产生的,其产生和存在有其必然性,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坏的标准来衡量。因此,网络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必然呈现出与传统时期不同的特征,同时也面临较大的困境与挑战。我们必须直面现实,不断创新网络德
育工作模式,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尽量减少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观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成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得力工具,帮助大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1.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2.突出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内容(1)民族精神教育。(2)理想信念教育。
(3)民主法治教育。网络世界管理和监督的缺位,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民主法治教育,提高其民主法治观念。3.创新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网络时代思想交流的双方是平等、双向、互动的,单纯的鼓动号召,生硬的强迫压制,灌输式的说服教育,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必须改进,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对话,由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交流,由单一封闭转向多元开放。任何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与大学生摆在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同一个平台上,通过网络与大学生平等对话和讨论,加强沟通与交流。着重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辨别的 能力,使他们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通过自我实践和锻炼,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形成正确价值观。
4.加强网络道德与法规建设。维护电子空间秩序。5.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创建良好互联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