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项实名制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1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九项实名制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九项实名制调研报告》。

第一篇:新九项实名制调研报告

九项实名制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的完善工作,便民服务,我所在九项实名制录入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系统录入

1.工作过程中网络设备得不到支持,无网,一些录入系统工作需借用社区电脑工作,在社区繁忙时根本无法录入,影响工作效率,无时效性。

2.权限设置中存在登陆账号少,账号不更新以及无自主修改基本信息错误内容,无法实施动态管理。

3.一期系统不完善,经常存在缺人状况。

4.系统工作中因权限有限存在误删信息恢复不了状况。

5.九项实名制查询统计中存在详细名单打不开状况。

北区劳动保障事务所2013年7月10日

第二篇:实名制调研论文

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 搭建编制管理工作平台

当前,编制管理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如何保持政府适度的规模,提高政府效能;如何进一步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检查机制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搭建一个有利于操作和推进的平台。从目前机构编制管理的实践来看,这个平台就是中央提倡并正在大力推进的编制实名制管理。

一、编制实名制是加强和完善编制管理的有效载体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将机构编制管理与人事管理紧密结合,严格按照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和人事管理的政策规定,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定编到人,并将编制数额和配备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的一种管理制度。其目的是要对机关、事业人员定编定岗到人,实行一编一人制度,有效控制人员编制总量,堵住超编混编、“吃空饷”等漏洞,实现管编与管人的有机结合,管数量与管结构的有机结合,从而控制政府规模,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政府效能。

1、有利于整合职能。无庸置疑,编制部门是实施编制管理的主体。但长期以来,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条块分割管理使编制管理跳不出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思维定势,编制工作难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应有的效用。现实中的机构编制管理诸环节实质上是由多个部门分别行使的。各相关部门由于工作的立足点不同、侧重点不同,在履行职能上与编制部门职能有一定的错位或缺位。如:组织部门为加强领导班子力量要不断地更新和配备干部;人力资源部门为缓解就业压力、增强机关事业单位活力,要不断扩充人才队伍;纪检、财政部门侧重于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投入编制管理方面的力量相对弱小。虽然这些部门在编制管理上有一定的共识,但要真正形成协调沟通、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实行编制“实名制”,则可以通过 编委及其办事机构——编办沟通协调,整合相关部门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职能,统一贯穿到“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环节,在各部门之间架起沟通联动的桥梁和纽带,形成编制管理的整体合力,确保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也确保编制工作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有利于规范操作。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是模糊化的粗放式管理,决策和监督程序缺乏科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导致管理流程出现了很多的漏洞。编制“实名制”则以编制台帐、数据库、系统网站以及制度、机制等为管理载体,设定规范的程序和工作流程,把点式管理变为线式管理或者面式管理,把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把粗放管理变为精准管理,从而控制编制和实有人员不合理的增长态势,形成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合理、有序变动的管理机制。

3、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一是通过编制台账和电子数据库,准确掌握人员信息。克服在人员编制统计上实际存在的“口径靠说、数字靠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情况,方便领导决策,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将编制落实到人,提高了用人单位对“进人必须有编,用编必须申报”的认识,有效杜绝“吃空饷”、混编混岗和随意调整人员编制等情况的发生,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权威。三是能有效控制人员编制总量,防止人员无序增长,减轻了财政负担。四是改变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只注重编制总量的审批和控制,对具体工作人员的比例和结构等情况缺乏监管的状况,坚持按岗选人,按需进人,优化人员结构。

二、编制实名制促进了编制管理的精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管理模式。建立《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卡》、《个人编制管理卡》和人员编制台帐三位一体的实名制管理模式。《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卡》实行双证管理,由编办和用人单位各执一份,编制卡中包括编制类别、编制数量和在职人员数量,可随时查阅受编单位的人员结构和超空编 情况。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分别建立《个人编制管理卡》,卡片中包括姓名、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岗位、职务、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各单位人员编制出现变动,要随时进行审核登记,新进编人员在办毕同意调动手续后入帐、入册、建卡;对死亡、调出和退休人员等,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核销手续。同时,建立与编制管理卡片相配套的电子管理台帐,将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内设机构职责、人员结构、人员信息等资料全部输入计算机,实现编制日常管理的微机化。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在编人员、超编人员基本信息库”,对行政事业性质的在编人员和超编人员实行分类管理,让在编人员的身份认定有凭有据。

2、审批程序。对编制增减、人员编制变更、办理时间等进行严格规定,明确审批程序和权限。用人单位在申报使用空缺编制时,必须提出专题申请,专题申请中需同时报送拟用编人员的原工作岗位、身份、学历、专业、拟用编类别、拟安置岗位等真实信息。编制部门在收到用人单位申请人员及编制调整请示后,将对该单位的机构编制、在职人数、人员结构、及拟进编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查,严格做到“三不受理”,即单位没有空缺编制的不予受理,不符合人员身份的不予受理,不符合人员总体结构比例的不予受理。经研究同意调整的,由编制部门向申请单位发出批复文件,组织、人力资源、财政等部门凭批复文件办理相关手续,并由用人单位到编制部门办理其他手续。

3、约束机制。会同组织、人力资源、财政等部门研究建立编制管理与经费预算管理相配套的工作机制,把编制与经费挂钩,完善和强化编制、人员、工资的一体化管理,做到财政预算中的人员经费、审批工作计划和调整工资等必须依据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进行,实现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的对应一致。未经编办出具《编制调整通知书》,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不予办理调动及工资套改和养老保险手续,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

三、推进编制实名制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编制实名制是一项涉及纪检、组织、编制、人力资源、财政等部门的系统性工程,亟需在相关部门之间真正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动态科学管理机制,同时机构编制系统内部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顺次递进的管理流程,形成符合实际、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一种科学、崭新的编制管理模式。为此,一是要明确责任。编委是推进编制实名制的责任主体,编办以及纪检、组织、人力资源、财政部门是责任单位,在编委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既有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又有协作,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二是加大投入。充分认识到机构编制管理是巩固国家政权和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认识到编制实名制是提高政府效能、改善财政质量的长远意义,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起包括网站、数据库、台帐、证(册)在内的编制实名制软、硬件管理系统,提高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和层次。三是完善制度。落实中央颁发的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法规性文件,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和管理办法,规范编制实名制管理程序。

2、因地因时制宜。当前机关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超编、超领导职数、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是影响推进编制实名制进程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历史遗留的,二是新产生的,既有人为的主观原因,也有阶段政策导致的客观原因。面对推进编制实名制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各类问题,必须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办法,循序渐进,稳妥推进。一是逐步消化,对历史遗留的超编问题要逐步进行消化,不强调一步到位,先摸清底子和情况,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进行编制调剂;或对职能弱化、人员富余的单位,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连人带编划转到职能强化、人员不足的单位。二是坚决清退,主要是解决混编、混岗和借用人员问题,要坚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将混编、混岗和借用人员退回,实现归位、归岗;应该使用公务员的行政机关单位,因行政编制人员少,军人安置等政策性原因造成混编、混岗和借用的,可以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采取编制冲减和总量内调剂的办法解决混编、混岗和借用问题。三是把住进口,要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新产生超编问题,严把入口关,新进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编制实名制规定,严格用编审批制度,规范工作程序,避免再出现超编进人,无编安置和超职数配备领导现象。

3、建立应用体系。一是法律体系。包括历年来出台的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配套措施,以及具体操作程序、各项规章制度等,坚持编制就是法律,依法管理人员编制。二是绩效评估体系。把编制管理和单位的职能、任务挂起钩来,通过科学量化的手段定期对单位领导班子以及主要领导进行绩效评估,并注重评估结果的运用。三是成本核算体系。把财政预算与编制总量控制结合起来,对应审批核定的编制总量确定财政预算,消除编制与实有人员脱节而造成的损耗,节约财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四是监管体系。健全监管体系,进行动态管理,当人员编制状态发生变化后,要及时调整和更新各类台帐和资料;对在编人员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在一定范围进行公开,公示纳入实名制管理人员名单,充分发挥12310机构编制管理举报和投诉电话的作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篇:艾滋病实名制报告

关于探讨艾滋病实名制的报告

摘要:我国艾滋病形势严峻,针对原艾滋病检测不实名的缺陷卫生部针对部分省份拟推行艾滋病检测实名制,艾滋病实名制同样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各专家学者和各大网站、论坛的群众关于艾滋病实名制该不该推行争论不休。本报告列举了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主要看法,以及笔者的观点和理由。关键字:艾滋病实名制 歧视 预防 法律

正文:

一、中国艾滋病现状

中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爬升倾向。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的打动与发病人数也增长较快。中国艾滋病现状,据并合国驻华机构晓示的数据,眼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打动者约84万人,加上已经卧病过世的24万人,总数理应在100万人左右。依据世界卫生勾绘统计,眼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打动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很低,但打感人数在亚洲位居第2位,在全球居第14位。针对这一现状,2012年2月8日,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部分省份拟推行艾滋病检测实名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表示,实名制利于治疗和预防。如果没有实名制,连检测结果都很难通知到感染者,也很难对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二、艾滋病实名制的颁布

艾滋病检测实名制是指要求艾滋病受检测者应当向检测机构提供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现住址等真实信息,而检测机构应当为受检测者保守信息秘密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不得公开艾滋病感染者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三、艾滋病实名制该不该?

关于艾滋病是否应实名检测的争论由来已久。细究起来,支持和反对的理由

似乎都十分的充足。赞同者会说,不实名的话一些人检测出阳性,也无法有效地联系其治疗,其配偶和伴侣亦会因此“信息密闭”而处境危险。疑虑者则称,如果强制实名的话,会降低潜在人群检测的积极性,出于隐私泄露的担忧,他们可能会用假身份证等来应付,最终仍无补于“提高防控”。

关于艾滋病实名检测该不该,支持者认为:

(一)艾滋病实名制有利于预防传染

我国此前一直推行的都是匿名检测,匿名检测就是把名字隐去,连医生、化验师都不知道样本是谁的,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的,他们也只知道这个样本是阳性,但这个样本是哪位检测者的,他们是不得而知的,检测者自己就更不知道了。而作为检测者他只知道有多少人参与检测了,有多少人已经感染了,但究竟是谁,是无法确定的,更别说提供治疗和预防传染。

国际研究显示,对艾滋病的控制,只要告诉检测者他是阳性,他的传播活跃程度都会下降70%,所以单纯通过检测和告知就是很好的控制方式。

(二)艾滋病实名制有利于艾滋病的治疗

如果没有实名制,连结果都很难通知艾滋病患者,通知以后又没有办法采取很好的治疗措施,就会影响艾滋病防控成效。实名制检测能尽早的启动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工作。

早期对艾滋病病毒阳性者给予抗病毒治疗,使其体内的病毒浓度降低,其朋友和家人被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可以起到以治疗来预防的作用。不进行实名制的话,根本无法做这些工作

(三)艾滋病实名制有利于消除偏见

实际上在欧盟绝大多数国家和加拿大等国,由于实行全民医保,患者的信息都在统一的医保卡中保存,艾滋病的实名制早就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只要去医生处看病、体检就必然是实名制的,否则无法纳入医保),在这些国家,“实名制”的实现,甚至约定俗成,是以如下交换条件达成的:检查和治疗的福利化;完善的个人隐私保护机制;社会对艾滋病知识的科学常识普及,及公众对艾滋病患者、病毒携带者的包容、关怀和帮助。

正是这些交换条件,解除了上述国家“实名制”的后顾之忧:当患者通过“实名制”可以享受医保福利的照顾,可以依靠个人隐私保护机制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而即便周围的人都知道自己是个艾滋病人或病毒携带者,所给与的也仍然是平等相待、关怀互助,而不会换来冷漠和隔绝。

(四)艾滋病实名制能起到警示作用

现代文明时代,之所以提倡夫妻一夫一妻制,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艾滋病检测的透明化可以随时警示那些不懂得珍爱自己和亲人健康的人,让他们远离背叛,珍惜拥有。

关于艾滋病实名检测该不该,反对者认为:

(一)艾滋病实名制侵犯了个人隐私

若实名制,人们害怕隐私泄露而不愿去检测,“第一道门就关死了”。艾滋病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实行实名制,而是以何种方式能更有效的进行“防艾”工作。中国艾滋防治成效不明显并非由匿名艾滋病检测造成,艾滋病检测实名制也并非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与“检测”艾滋病同等重要的是“检测”后的“告知”环节,“这恰恰是我们防艾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

现阶段最好暂停实名制,加强隐私保护以及社群(吸毒者、性服务工作者、同志以及其它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群自发组成的社区小组)、民间“防艾”机构以及疾控部门之间的信任感,如此感染者才会愿意将真实信息告知,并与机构保持联系,便于机构跟踪干预治疗。

(二)艾滋病实名制会引起歧视

目前社会对艾滋病人的歧视还很严重,实名制会更加威胁艾滋感染者的个人隐私,导致其不去检测和治疗。

记者采访获悉,上海各区县疾控中心都设立了艾滋病自愿检测点,鼓励有高

危行为的人自愿咨询检测,检测者中70%是具有男男性行为者。他们在采访中均表示,社会的歧视是他们抗拒实名制检测的根本原因,而隐私信息的安全问题是他们最大的担忧。

(三)艾滋病实名制不符合法律

“艾滋病检测实名制”违反了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我国《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2006年颁布施行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其中第23条确立了“国家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而创制‘实名制检测’ 的做法“不但没有坚持《艾滋病防治条例》确立的检测原则,反而超越条例的规定,这种立法行为本身就违反了我国《立法法》的规定”。

(四)实行艾滋病实名制会因小失大

实行艾滋病检测实名制使政府部门方便管理检测出的阳性感染者,是“小”;但实名制后,很多人不愿意来检测,无法扩大检测人数寻找感染者,不能从源头上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是失“大”。

为了解国内感染者对艾滋病实名制检测态度的在线问卷调查(7728份)显示,如果艾滋病毒抗体初筛检测需要实名制,89.7%的受访者表示拒绝检测。如果病人确诊阳性,30天后在自己没有告知婚伴与性伴的情况下,94.33%的受访者“绝对不能接受”由疾控部门自行向婚伴及性伴告知。

四、我的观点

关于艾滋病实名制我的观点是反对的,理由如下:

1、众所周知,要让高危人群自愿检测艾滋病,并在检测后接受治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他们的隐私,能让他们放心去检测和接受治疗。实行实名制和告诉相关人信息的制度,可能让大部分本来可能纳入检测和治疗的人不再自愿去检测。

2、政策效果不佳:有资料表明,自2011年7月北京医疗机构要求检测者出示身份证之后,前来检测的人数直线下降。如果实行实名制和告之制度,恐怕更多的艾滋病患者得不到发现和治疗,而且,由于他们没有得到治疗,给其他人带来的传染

危险更大,这又如何去实现艾滋病患者与其他人的权利平衡呢?

3、如果没有实行实名制和告之制度,虽然可能造成一定的弊端,但并非完全无法保障相对人的权利。例如,刑法早就规定了“传播性病罪”,故意传染艾滋病的人是要构成犯罪的,这一罪名虽然是事后惩罚,但对于故意传播艾滋病的人还是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关键是法律要规定,疾控部门在检测出艾滋病患者时,有义务告诉他们有关防范措施和故意传播的法律责任,让他们谨慎从事。

4、不符合合法性原则。

2006年实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9条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人的信息,包括其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等。和艾滋病实名制相冲突。

五、应该怎么做

我们在限制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恐怕更多要考虑和照顾到我们当前的防艾现实,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艾滋病患者普遍受到歧视,导致许多人根本不愿意去检测和接受治疗,“在中国78万名感染者中,将近三分之二对自身的感染情况尚不知情”,以致防艾形势十分严峻,如果我们进一步限制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那么,防艾形势将更加严峻。

真正需要做的,是通过健全医保、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机制,以及加强艾滋病知识科普加大艾滋病的防范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对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携带者的正确认识,打消不科学的畏惧心理,消除社会对于艾滋病的歧视,只有这样才能打消检测者的顾虑,实现便于防控的最终目的。所以,希望有关部门还得再谨慎地考虑相关制度的制订。当然,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社会文明更进一步,艾滋病患者受到歧视状况有重大改观,我们也许可以实施上述权利平衡制度。

徐领帆

0913031007

第四篇:新领导者的九项规则

新领导者的九项规则 领导者是可以观察的,可以总结的,可以解释的,很多做法也是可以模仿的,可以评估的。参加ASPEN领导力项目还有其他的一些领导力分享活动,汇总当下在全球领导力分享中的一些关键规则:

1、领导者负有发现行动切入点的责任,但是平衡性往往是领导者能够带领团队前进的关键,因为组织具有多维度的特点,单一的行动可以推动前进,但也可能导致组织力瓦解;

2、通常我们要求领导者具有提出目标并推行目标的能力,同时也需要高度强调领导者使用耐心沟通的方式去赢得共识的能力;

3、赢得共识的一个核心方法是分享信息与知识,形成基于共同知识根底的基本判断与发展愿望;

4、尽管团队共识非常重要,允许不同意见依然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有其自己的事实与信息依据的不同意见;

5、允许尝试与允许失败,并且提供跟随实验与及时总结的检测与反馈机制,创新计划被接受既需要人才准备,也需要慎重发现问题,因此实验性的尝试就成为必要;

6、规模团队出现不同意见非常正常,在还没有出现歧议的时候就为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提供沟通规则与解决歧义走向行动的程序;

7、为团队行动提供系统规则,领导者模范地为违规现象的出现承担领导责任,避免使用违反规则的方式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局

面,违规需要付出重大的道义代价;

8、重视方法论建设与赋能行动,在出现新问题与困难局面的时候,领导者在探索解决方式与进行能力建设方面负有核心的责任,系统与持续的能力建设方案成为对于领导者的挑战与要求;

9、从主导者到主持者,主导者赋予自己全能与异能,假定自己比他人高明,要求他人的高度服从,而主持者强调团队整体潜能的发挥,假定最大的团队能量是发挥团队成员的整体积极性,发挥自己的引导而非绝对主导的作用,可以施加压力,但并不以自我的优势自居。

第五篇:九项原则、三不伤害新解释

HSE管理九项原则

HSE管理九项原则是对集团公司HSE方针和战略目标的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是针对集团公司HSE管理关键环节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HSE管理原则与HSE方针和战略目标共同构成集团公司HSE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原文】

1、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

2、安全是聘用的必要条件。

3、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境培训。

4、各级管理者对业务范围内的健康安全环境工作负责。

5、各级管理者必须亲自参加健康安全环境审核。

6、员工必须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及风险控制。

7、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整改。

8、所有事故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分析和处理。

9、承包商管理执行统一的健康安全环境标准。【条文解释】

1、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

良好的HSE表现是企业取得卓越业绩、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坚强基石和持续动力。HSE工作首先要做到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即在战略规划、项目投资和生产经营等相关事务的决策时,同时考虑、评估潜在的HSE风险,配套落实风险控制措施,优先保障HSE条件,做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

2、安全是聘用的必要条件。

员工应承诺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接受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良好的安全表现是企业聘用员工的必要条件。企业应充分考察员工的安全意识、技能和历史表现,不得聘用不合格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应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自身安全素质,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职责,不断改进个人安全表现。

3、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境培训。

接受岗位HSE培训是员工的基本权利,也是企业HSE工作的重要责任。企业应持续对员工进行HSE培训和再培训,确保员工掌握相关HSE知识和技能,培养员工良好的HSE意识和行为。所有员工都应主动接受HSE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质后方可上岗。

4、各级管理者对业务范围内的健康安全环境工作负责。HSE职责是岗位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管理者是管辖区域或业务范围内HSE工作的直接责任者,应积极履行职能范围内的HSE职责,制定HSE目标,提供相应资源,健全HSE制度并强化执行,持续提升HSE绩效水平。

5、各级管理者必须亲自参加健康安全环境审核。开展现场检查、体系内审、管理评审是持续改进HSE表现的有效方法,也是展现有感领导的有效途径。各级管理者应以身作则,积极参加现场检查、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了解HSE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并改进HSE管理薄弱环节,推动HSE管理持续改进。

6、员工必须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及风险控制。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是一切HSE工作的基础,也是员工必须履行的一项岗位职责。任何作业活动之前,都必须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员工应主动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熟知岗位风险,掌握控制方法,防止事故发生。

7、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整改。

隐患不除,安全无宁日。所有事故隐患,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一经发现,都应立即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应及时采取相应监控措施。应对整改措施或监控措施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确保整改或监控达到预期效果。

8、所有事故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分析和处理。

事故和事件也是一种资源,每一起事故和事件都给管理改进提供了重要机会,对安全状况分析及问题查找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要完善机制,鼓励员工和基层单位报告事故,挖掘事故资源。所有事故事件,无论大小,都应按|“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及时报告,并在短时间内查明原因,采取整改措施,根除事故隐患。应充分共享事故事件资源,广泛深刻汲取教训,避免事故事件重复发生。

9、承包商管理执行统一的健康安全环境标准。企业应将承包商HSE管理纳入内部HSE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管理,并将承包商事故纳入企业事故统计中。承包商应按照企业HSE管理体系的统一要求,在HSE制度标准执行、员工HSE培训和个人防护装备配备等方面加强内部管理,持续改进HSE表现,满足企业要求。

“三不伤害”事故预防原则

为保证人身安全,请全体员工切实遵守“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原则。

一、不伤害自己:

你的安全是公司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有安全,美好生活才有可能。

1、保持正确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保护自己的责任主要靠自已。

2、掌握自己操作的设备或活动中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方法,遵守安全规则,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品,不违章作业。

3、任何活动或设备都可能是危险的,确认无伤害威胁后再实施,三思而后行。

4、杜绝侥幸、自大、省能、想当然心理,莫以患小而为之。

5、积极参加安全教育训练,提高识别和处理危险的能力。

6、虚心接受他人对自己不安全行为的纠正。

二、不伤害别人:

他人生命与你的一样宝贵,不应该被忽视,保护同事是你应尽的义务。

1、你的活动随时会影响他人安全,尊重他人生命,不制造安全隐患。

2、对不熟悉的活动、设备、环境多听、多看、多问,必要的沟通协商后再做。

3、操作设备尤其是启动、维修、清洁、保养时,要确保他人在免受影响的区域。

4、你所知、造成的危险及时告知受影响人员、加以消除或予以标识。

5、对所接受到的安全规定/标识/指令,认真理解后执行。

6、管理者对危害行为的默许纵容是对他人最严重的威胁,安全表率是其职责。

三、不被别人伤害: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变化的环境蕴含多种可能失控的风险,你的生命安全不应该由他人来随意伤害。

1、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报告危险。

2、你的安全知识及经验与同事共享,帮助他人提高事故预防技能。

3、不忽视已标识的/潜在危险并远离之,除非得到充足防护及安全许可。

4、纠正他人可能危害自己的不安全行为,不伤害生命比不伤害情面更重要。

5、冷静处理所遭遇的突发事件,正确应用所学安全技能。

6、拒绝他人的违章指挥,即使是你的主管所发出的,不被伤害是你的权利。

下载新九项实名制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九项实名制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幼儿园调研报告

    幼儿园调研报告 2011年03月 姓名:胡晓青 班级:建筑学092 学号:200903326 指导教师:李承来、王晓阳 日期:2011/03/10 2011年3月09号我们一小组到青岛的几个幼儿园作了实地调查。......

    新企业调研报告

    鼓楼区科技局企业调研报告 2010年2月1日至2月5日,在区科技局许小萍局长的带领下,区科技局科管科、软件科及对外合作科5名同志对驻区科技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通过调研,增......

    调研报告新 5

    神木县教育工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状况,找出存在的制约性因素,为解决难点、热点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我县教育工会根据市教育工会《关于对市、县教......

    九项规定自检自查情况报告

    九项规定自检自查情况报告 XX市安监局: 根据《XXXX安全监管局关于印发XXXX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XX安监字【20XX】XX日,文件要求,XX油库领导高度重视此......

    劳务实名制管理员新上任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很荣幸能服务于我们这个项目团队。鉴于政府、企业对劳务实名制工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劳务实名制管理员这一岗位工作我没有现成的经验学习照搬,并且许多事情需要亲力......

    新农合调研报告

    新农合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新农合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点工作,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

    新农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昔阳县位于晋中市东部,太行山西麓,县域面积19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万亩,总人口2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人,辖5镇7乡335个行政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

    新专业调研报告(参考提纲)

    专业调研报告(参考提纲) 一、 XX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目标、基本思路与方法 二、 XX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XX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XX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人数,技术等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