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中小学生问题学籍处理方案
贵州省中小学生问题学籍处理方法和要求
一、身份证错误问题学籍处理方法
1、变更或删除:因为录入错误,进行变更或删除处理。
2、佐证:佐证材料只能是公安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为防止虚假证明,要求学生家长出具书面承诺书,证明提供材料是公安部门提供的真实材料。区县将纸质证明材料保存备案。
3、其他待处理情况:
1)生僻字引起姓名与身份证号不符。学校向区县上报这类学生情况,供统计分析问题学籍处理进度情况时参考。
2)公安部门和学生家长对学生身份信息有争议的,由公安部门出具说明。学校向区县上报这类学生情况,供统计分析问题学籍处理进度情况时参考。
二、重复问题学籍处理方法
1、省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重复,情况属实的,上传佐证材料,区县审核即完成问题学籍处理流程。此项处理工作,务必按时间要求完成处理。
2、省内身份证号重复的,公安部门既不能出具说明学生身份信息有争议,也不能出具证明学生身份信息没有问题的,务必按时间要求进行变更或删除处理。公安部门能够提供相
1关证明的,学校向区县分别上报两类出具证明的学生情况,供统计分析问题学籍处理进度情况时参考。
三、身份证件号与姓名不匹配问题学籍处理方法
对于此类问题的学籍,学校要再次收取学生的户口册进行核对,若户口册为手写字体或姓名处更改的,必须提供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原件(最好是户籍系统打印的证明)作为证明材料上传,区县级审核时必须认真核对原件照片,查看是否与系统信息相符,凡字迹模糊、照片不清晰、户口册人为修改等不能辨认的,一律不准通过。
四、身份证件号不存在问题学籍处理方法
对于此类问题学籍,应视为无身份证件或假身份证件,必须要求学生提供户籍证明材料,若不能提供的,按无居民身份证处理,把身份证件类型的“居民身份证”改为“其他”,并提醒学生和家长尽快处理户籍问题。
五、其他问题学籍处理方法
有的问题学籍虽然报错,但是再次核对时却未发现错误,若身份证件为电脑打印,确认无误可再次佐证上传,若身份证件为手写字体或姓名处更改的,必须要求学生出具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原件(最好是户籍系统打印的证明)。
学生属于其他离校(转到外省的),转学手续齐全,在问题学籍里面直接删除即可。
六、杜绝或减少问题学籍的方法和要求
1、学校学籍管理员在采集学生信息纸质资料和录入电子表过程中,必须请校方领导给予高度重视,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到班,责任到人,做到谁签字谁负责,确保学生信息完整、真实、准确。
2、学校学籍管理员审核学生信息时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把关,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老师,并责成班主任老师敦促学生及家长及时解决问题。
3、区县学籍管理员审核问题学籍时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把关,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学校学籍管理员,以便及时得到修正。
4、从本学期起,凡不足入学年龄的儿童,一律不准入学,一律不得录入学籍系统,谁录入谁负责。区县作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时不统计不足龄的学生,谁统计谁负责。
第二篇: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相关问题处理办法
附件1 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相关问题处理办法
一、细化学籍号相关规定 1.建立正式学籍号定期下发机制
将未分配正式学籍号的学生数据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进行比对,通过后分配“G”字头正式学籍号,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后,通过学籍系统下发。对于没有提供身份证号但查重没有问题的学生,分配“J”字头正式学籍号。探索允许“J”字头学籍号,在学生补充身份证相关信息并通过查重认证之后,变更为“G”字头学籍号,但保存历史信息。
2.维护“G”字头正式学籍号的权威
“G”字头正式学籍号通过了全国查重、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比对等一系列程序的严格检验,是学生身份的权威标识。原则上不允许删除“G”字头正式学籍号,如涉及问题学籍确需删除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佐证材料报教育部处理。身份证号发生变化的,在通过全国查重和身份比对后,将按照规则变更学籍号,并保存历史信息。
3.“G”字头正式学籍号关键信息修改
“姓名”和“身份证号”是两项关键信息,若需修改,应由学生所在学校学籍管理员在学籍系统内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照片,县级学籍主管部门核办后,重新进行全国查重和身份比对。
4.保障临时学籍号学生的权益
临时学籍号以“L”开头,是每个学生获得正式学籍号之前的必经阶段,是学生获得正式学籍号前办理各项业务的依据。各地各校在办理有关业务时要对持有临时学籍号的学生一视同仁,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二、关于非小学一年级新生建籍
全国中小学生原则上应通过与学前教育管理系统对接或在小学一年级入学时建立学籍。少数因故没有建立学籍的非小学一年级学生,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每月月末将学生名单按规定的格式提交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进行全国学籍查重。查重通过的才能新建学籍,查重不通过的,应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
三、关于转学和毕业后跨省就学业务办理 1.简化转学证明材料
在转学等业务流程中,学籍系统在学校和区县学籍管理员处理环节的基础上设臵了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核办环节,相当于纸质材料的盖章审批。因此,通过学籍系统办理转学,除了要求家长提供学籍准确信息(如转出学校打印的学生基本信息表)和转入学校(接收学校)需要在学籍系统内上传说明转学原因的证明材料之外,各地各校不应再要求家长(学生)提供其他材料。除了因故障需要先线下办理以外,取消纸质转学审批表和证明材料。
2.允许“出国留学”等状态的学生办理转学 为进一步贴近服务学生和家长,适应学籍管理实际,学籍系统将允许处于“出国”“其他离校”“退学”“开除”等状态的学生直接办理转学(含跨省转学)。转学完成后,学生状态不变,在转入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后变为在校生状态。“休学”状态的学生应在原就读学校办理复学手续后再办理转学手续。
3.保留毕业后跨省就学功能
在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学生流动日益频繁,跨省招生已成为学籍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管理角度,跨省就学与跨省转学核办流程并不一样,学籍系统需要有一个独立功能服务跨省招生业务,经反复论证,暂不将此功能与跨省转学功能合并。
4.进一步规范毕业后跨省就学核办
转入省份应明确外省学生就学和升学的条件,指导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妥善处理和核办毕业后跨省就学。学生毕业学校所在区(县)学籍主管部门要认真负责核办毕业后跨省就学申请,对于外省份同意接收的要及时办理,不得以接收省份可能违规招生、学生分数可能未达到接收省份要求等理由驳回申请,减少跨省业务纠纷。
5.明确有关业务办理发起时间
为做好毕业结业和升级处理工作,每年从7月15日零时至8月14日24时,学籍系统暂停发起转学业务,其他时间均可发起,7月15日零时之前发起的转学业务可继续办理。各地各校应在7月30日前在学籍系统内完成中小学生毕业结业操作。毕业年级学生的转学业务和问题学籍处理应在毕业结业操作之前办理完毕,否则转学业务将被清理,清理后须按规定重新发起申请。
全国非毕业年级中小学生升级时间为8月10日24时,由教育部在学籍系统后台统一进行。升级操作不影响非毕业年级学生之前已经发起的转学等业务的办理。
每年毕业后跨省就学新业务发起时间限定为8月15日零时至12月14日24时、3月1日零时至5月31日24时。各地招生处理工作应在11月30日之前完成。
6.保留跨省业务调档环节
少数跨省转学(就学)的学生,在跨省业务申请核办完成后,没有去学校报到。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保留跨省业务调档环节。学生跨省业务核办完成后,转入学校应根据学生报到情况在10个工作日内发起调档操作,逾期不调档的,学籍系统将自动取消该业务。对于未报到的学生招生学校不得发起调档申请。
7.清理超期转学和毕业后跨省就学业务
转学和毕业后跨省就学业务发起后,每个环节均应在10个工作日内核办完毕。对于发起后超过90天未完成的业务(不含已经进入调档环节的业务),学籍系统将在后台自动清理,清理后,转入学校需重新发起申请。学籍系统将增加监控功能,除寒暑假外,未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办的责任单位将被记录并纳入月度通报。
8.慎重对待未足龄学生跨省入学需求
对于8月31日未满6周岁外省儿童入学需求要慎重对待,避免跨省就学后再转回本省就学。
四、关于毕业年级学生业务办理 1.妥善处理毕业生问题学籍
为保障学生权益,各地各校应尽量在学生毕业前完成毕业年级学生问题学籍处理,未及处理的毕业年级问题学籍学生应允许其毕业和招生。相关学生毕业后被招生的,招生学校应尽快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处理问题学籍。相关学生毕业后始终未被招生的,不再纳入问题学籍处理范畴。
2.规范办理不同学制省份间小学生毕业前后跨省业务 不同学制(6-3,5-4等)省份间办理小学生毕业前后跨省业务时,应按照1-9年级进行对应,原则上不得变更就读年级。在保障学生完整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接收学校可以根据本省实际,结合学生意愿和学力,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变更入读年级。学籍系统的跨省转学和毕业后跨省就学功能将全面支持各种学制对应。
3.毕业回退与招生回退
学生毕业以后在学籍系统中成为毕业生状态,处于毕业生状态的学生才能被招生。原则上,被招生的学生到下一学段入学报到后才能调转学籍并再次变为在校生状态。作为对误操作的救济措施,学籍系统将按照“谁操作、谁负责”的原则增加回退功能,允许区(县)学籍管理部门将被误招学生回退至毕业生状态,在学生毕业后半年内将毕业生回退至在校生状态。
五、关于其他学籍变动 1.关于跳级和留级问题
《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已授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中小学生跳级和留级等学籍变动的具体条件和管理办法。学籍系统具备相关处臵功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省学籍管理的具体规定设臵地市、区县的处理权限。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建立和规范学生跳级或留级的工作机制,指导地市和区县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2.规范“其他离校”和“辍学”处理
对离校前未告知学校具体原因,离校时间超过3个月且联系不上的学生,学校应在学籍系统中将其臵为“其他离校”状态。属于义务教育辍学的,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标识和书面报告。
六、关于学籍信息更新
每名学生的学籍信息中,“是否留守儿童”“是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政治面貌”“现住址”“联系电话”“户口所在地”“上下学交通距离”“上下学交通方式”等字段可能发生变化,班主任要将学生上述信息的变动情况通知学校学籍管理员,在学籍系统内及时更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信息核查工作机制,每学期核查一次学籍信息变动情况,确保学籍信息准确,与实际一致。
七、关于居住证管理
国务院《居住证暂行条例》2016年1月1日已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将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就学政策。为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学籍系统将增加居住证管理和统计分析功能,新增“是否持有居住证”“居住证的签发机关”“居住证的签发日期”等字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督促学校及时录入审核和更新各字段。
第三篇:问题学籍如何处理
问题学籍如何处理? 1.在学籍管理系统中,问题学籍分为(1)身份证号错误(此类情况必须解决,确保身份证号正确!)身份证号与性别、出生日期不符; 手工输入错误身份证号,不符合校验规则; 与公安部身份证认证系统核查,确认身份证号错误(包括身份证 号错误,身份证号与姓名不匹配)。(2)有身份证号的重复学籍 两个以上的学生身份证号完全一样,分别都在系统中进行了学籍 注册,此类情况必须解决,同一身份证号只能注册一个学生。(3)无身份证号的重复学籍 两个以上的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完全一样,分别都在系统 中进行了学籍注册,需由学校、区县教育局核查,确保真实无误,可 删除、修改或佐证。2.问题学籍处理原则和时间(1)先审核上报没有问题的学生学籍,后解决有问题的学生学籍。(2)问题学籍出现在本校内的,学校自行采取删除、变更、佐证 方式处理;(3)问题学籍出现跨学校、跨区县、跨地市情况,需问题学籍双 方或多方都提交佐证材料,各级教育机构必须与公安机关等相关职能 部门核实后按问题学籍处理流程;
(4)问题学籍处理时间在本次(无问题)学生学籍数据上传完成 后逐一处理。如果问题学籍在本校、本县区内,属于录入错误不涉及 需其他职能部门佐证的可以与上传数据同期处理。3.问题学籍处理流程(1)学校操作: 删除:核实本校学生信息是否存在,不存在则删除; 变更:核实本校学生信息是否准确,不准确进行变更,并上传证 明材料; 佐证:确认本校学生信息无误,上传佐证材料进行佐证; 详细操作步骤见操作手册第八章“8.3 问题学籍处理”。(2)区县:对学校上传的证明材料,审核通过或不通过.其中,本 区县范围内的身份证重复的,只能通过一个,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重复 可以通过多个;(3)区县以上:跨区县身份证号重复,且区县都审核通过,需共 同上级进行仲裁;(4)上传佐证材料指能证明该学生信息属实的电子材料,如身份 证扫描件(有身份证学生)、户口簿扫描件(有户口学生)、学校或其 他职能单位出具证明其身份属实的材料,如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等(无 身份证也无户口学生)
1、2013年6月30日前,审核、上报学生数据。校长、学校学籍主管负责人或校长委托的管理人员需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审核,审核无误且校长同意后,上报。学校须在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数据审核、上报(《学生纸质信息采集表》:学生和家长签字确认。家长确认后的学生信息表,须由校长、学籍主管负责人及班主任审核确认并签字。学校要按要求操作后上报教育科,否则不予接收。)。
2、2013年6月30日前,各学校按年级、班级将《学生纸质信息采集表》装订(本校无身份证学生就读表单独装订),并填写《学校学生学籍信息汇总表》(见附件7,纸质材料上报,电子发1459876905@qq.com),以上材料上交教育科存档备查。
3、高中另外要将学籍处理情况(包括是否上传,无学籍学生数量、原因,学生就读学校和学籍所在学校不一致学生数量、原因)形成报告,30日前报1459876905@qq.com邮箱。
4、现有的问题学生学籍尽量放在6月30日前做(能找到学生及家长),各种处理办法已公布,各学校若有不明白的问题,电话联系,主动解决。
5、由于是新建系统,各学校学籍管理员要注意主动学习“学籍系统管理手册(学校级)”,不要有等靠思想,而要想办法解决,若有什么困难,请及时与学校负责人及教育科联系。
6、转学等学籍变动手续一律停办,什么时候开启另发通知。
第四篇:贵州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
贵州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高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管理水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贵州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省所有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以下简称学生)。
第三条 学生学籍管理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采用信息化方式实行省级统筹、分级负责、学校实施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行政区域内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制定本省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指导、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和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建设中小学生学籍系统运行环境和学生数据库,确保正常运 行和数据交换;组织实施省级系统个性化应用功能开发。
第五条 市(州)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本省关于学生学籍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指导其辖区内所有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并运用“系统”进行相应管理;负责普通高中招生审核、问题学籍审核、问题学籍仲裁、关键数据变更审核、学籍异动审核、毕业升学等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包括学籍注册审核、初中招生审核、问题学籍审核、问题学籍仲裁、关键数据变更审核、学籍异动审核、毕业升学等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学校做好学生学籍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学校负责学籍信息采集、校验、注册、上报、汇总,应用“系统”开展日常学籍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日常学籍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学籍注册、招生、问题学籍处理、关键数据变更、学籍异动、毕业升学、控辍保学、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管理、留守儿童信息更新、学生近期照片更新等;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本学校的各项基本信息,及时对学校的年级、班级、班主任、校长姓名、学籍管理员及其联系电话等信息进行变更。学校的在校学生数必须与“系统”中录入人数一致,并相对应。
学生学籍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承 担领导责任;分管学生学籍工作的校领导是主管责任人,承担组织、审核和监管责任;学校学籍管理员是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的学籍信息收集、汇总、校验、上报和学籍档案管理等工作;学校各有关部门和班主任协助提供和核实学生学籍信息。
各级直属学校按属地管理原则,纳入所属市(州)、县(市、区、特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业务管理。高中分属市(州),初中以下学段学校分属县(市、区、特区)。
学校合并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到并入的学校;学校撤销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
第八条 各级学籍管理员在工作日内必须每天登陆“系统”,及时处理学籍相关业务,并保持联系畅通。
第三章 新生入学与学籍建立
第九条 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具有唯一性,生成规则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学籍管理实行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终身不变。
第十条 学生初次办理入学注册的,由学校负责依据学生的公安户籍信息,采集并录入学生的学籍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后为其建立学籍档案,通过“系统”获得学籍号。
无户籍学生办理学籍时,需家长提供户籍所在地户籍管理机关或社区出具的无户证明、接种证、保健手册、暂住证等相关手续,由学校审核同意后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通过“系统”获得临时学籍号。取得户籍后,按身份信息在“系统”中进行变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向教育部申请正式学籍号。
第十一条 学校从小学新生入学之日起一个月内为其建立学籍信息档案。招生学校应在新学期开始一个月内按招生任务处理完初
一、高一新生的升学学籍变更。
第十二条 学籍档案分为系统信息档案和纸质档案。系统信息档案纳入“系统”管理,纸质档案由学校学籍管理员负责管理。在应用学籍档案信息化同时保留必要的原始纸质档案。
在校学生学籍系统信息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
二、学籍信息证明材料(户籍证明、转学申请、休学申请等);
三、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
四、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
五、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
六、享受资助信息;
七、辍学、留守、进城务工等信息
八、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信息和材料。在校学生学籍纸质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生基础信息采集表》;
二、相关印证材料等。
第四章 学籍变动
第十三条 学生转学或升学时,学籍档案应当转至转入学校或升入学校,学校要完成学籍档案的转接、存档工作。转出学校或毕业学校应保留系统信息档案备份,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学生完成各阶段学业的学校应永久保存学生的系统信息学籍档案,纸质档案按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学籍档案。
第十四条 学生学籍信息发生毕业(结业、肄业)、升学、留级(高中)、休学、辍学、复学、死亡等变化时,学校应及时在 “系统”中更新相关信息,并将证明材料归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十五条 学生提出修改学生基础信息的,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凭《居民户口簿》原件或公安部门提供的其他证明文件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附《居民户口簿》复印件或其他证明复印件,由学校核准变更学籍信息,并“系统”上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审核。
第十六条 转学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转学:
1、学生户籍随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户籍迁移,新户籍所在地不在原就读学校学区范围的;
2、学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实际居住地或工作所在地变更,变更后的居住地或工作所在地不在原就读学校学区范围的;
3、符合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转学条件的和其它特殊原因确需转学的。
二、学生有转学需求,家长或监护人与转入、转出学校沟通后,按以下转学流程操作:
1、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向转入学校提出转学申请,转入学校核实具体情况并填写《中小学生转学联系表》,经学生家长签字确认,学校审核通过后加盖学校公章或学籍专用章。
2、转入学校必须在同意接收学生后的2个工作日内在“系统”中提出转学申请并上传加盖公章的《中小学生转学联系表》,审核部门(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和转出学校)必须在接到转学申请后的2个工作日内完成该生转学申请的审核,转入学校在“系统”中申请转学成功后,学生才能进入转入学校就读。
3、转入学校应当为转入学生接续档案。
4、转入学校不得以试读等形式接收未办理完成转学流程的学生,转出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延缓办理符合转学条件学生的转学手续。
第十七条 学生不得随意休学,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休学:
1、因病需停课治疗时间达两个月以上的;
2、其它特殊原因,需要休学的。休学办理操作流程:
一、因病办理休学手续须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持学生县级及其以上医院开具的《疾病证明书》,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填写《休学申请表》加盖学校公章,学校以《休学申请表》、《疾病证明书》原件及治疗凭据等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在《休学申请表》上签章并全部返回学校,学校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签章的《休学申请表》上传到“系统”中为学生办理休学手续,并保存学生休学的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二、因事办理休学手续由父母或其监护人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填写《休学申请表》加盖学校公章,学校以《休学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等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在《休学申请表》上签章并全部返回学校,学校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签章的《休学申请表》上传到“系统”中为学生办理休学手续,并保存学生休学的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三、学生休学期间学校为其保留学籍。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复学的,应当由父母或其监护人持相关证明向学校申请“继续休学”,“继续休学”按休学流程办理。
四、学生休学期满或休学期间要求复学,由学生父母或其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因病休学的还应当提交县级及其以上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经学校同意,即可复学。学校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按原年级或随班复学,接续学业原则安排就读和完成“系统”中的复学操作。
五、学生休学期满,未提出继续休学申请又不复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及时督促学生复学,督促无效的按《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处理;高中阶段按旷课处理,后果学生自负。
第十八条 毕业升学
各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以下同上)学生升入下一阶段就读时,接收学校必须按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招生方案转接相关学籍档案。未升学的,其学籍档案由原就读学校按规定保存管理。
各教育阶段学生毕业后,学校学籍管理员须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完善学生毕业的相关信息,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招生前完成初中的招生分配方案,以便学校在开学前做好招生、分班工作。
第十九条 退学复学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年限,中途不得退学。因病或其他原因丧失学习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由学生家长持市级以上(含市级)医院的鉴定证明向学校提出 书面申请,并填写《中小学生退学申请表》,经学校审核加盖学校公章,报县(区)教育局审核同意后可办理退学手续,学校须在系统中按辍学处理。
二、普通高中学生因特殊情况需要退学的,由学生本人与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可办理退学手续。
三、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不足十六周岁的退学生、辍学生复学,学校一般应准予其重新回校学习(特殊情况除外);高中阶段由学生或学生家长与学校协商决定。
第二十条 辍学标注
学校要对学生每天出勤情况进行汇总,对无故缺旷达三天的学生,学校须在“系统”中标注“疑似辍学”。经教师家访劝说无果的由学校将学生基本情况及开展“追辍”工作情况、家访记录等上报县级教育局备案,同时报乡人民政府和社区启动劝返复学程序。十日内仍不能返校上学的,在系统中标注“辍学”。学校要配合乡人民政府、社区做好疑似辍学”、“辍学”学生学生追辍工作。
第二十一条 学校要及时更新“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信息,对本服务区域内的学生家庭情况变化信息及时了解并在“系统”中进行标注。
第二十二条 学生到境外就读的,凭有效证件到原就读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回到境内仍接受基础教育的,学校应接续原来的学籍档案。第二十三条 在校学生意外死亡,学校凭相关证明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系统”上报学籍主管部门注销其学籍。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四条 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严禁接收不足龄生入学(适龄儿童的周岁计算日期截止到8月31日)。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留级,不提倡跳级。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生学籍。
第二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违反本细则的规定,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 学校违反本细则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责任:
一、不为已接收学生建立学籍档案的;
二、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或学籍档案的;
三、不及时把学籍变动信息纳入学籍档案的;
四、不及时报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的;
五、接收学生不为其办理转学手续的;
六、不按规定为学生转接学籍档案的;
七、泄露或非法使用学生学籍信息的;
八、擅自更改或处理学生学籍信息的;
九、违反本细则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八条 学籍管理是教育管理最基本的管理手段,是教育基本信息的真实反映,也是核拨生均公用经费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学籍管理工作,为学籍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要保证学校网络宽带接入,配备学籍管理专用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高清摄像头等专用设备;配备或指定专门的学籍管理员;建立校长、班主任、学籍管理员联动工作机制并不断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 学籍管理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保持管理员的稳定,同时做好管理员的储备,各级学籍管理员的基本信息须报送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应根据学籍管理员工作任务和责任核定其工作量,并在评职、晋升、评优等方面享受教师同等待遇。
第三十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学籍信息保密制度并严格执行,学籍信息主要用于教育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对学生学籍信息的使用须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严禁学籍信息被用于商业目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学校的外籍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籍管理,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三十二条 各地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细则的规定,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本办法于2014年3月1日起实施
第五篇:问题学籍处理方法
问题学籍处理方法
一、暂时只处理问题学籍的数据。
1、身份证件号不存在(学生身份证不在公安部户籍系统中!)a、身份证号错误,在问题学籍处理变更。
b、与原件比对未发现错误,确认有入户口,建议开具派出所证明材料原件。进行佐证
2、身份证件号与姓名不匹配(学生学籍信息与公安部户籍系统中有出入)
a、身份证号或姓名错误,在问题学籍处理变更
b、与原件比对未发现错误,确认有入户口,建议开具派出所证明材料原件。进行佐证
3、身份证号重复 a、转出到外省的删除。
b、外省转入的佐证,用手机(相机)将转入材料拍照,最好让该生在本校门口拍照,作为佐证。
二、以下数据暂不处理
1、辍学生(未恢复入学资格学籍仍在原校)等省里通知
2、毕业生(未录取的学籍仍在原毕业校)等省里通知
3、学籍号仍为临时学籍号(L开头)可能系统没有比对结束。a、若确为无户口学生,作好无户口证明材料 b、外国国籍学生等省里通知。
在分析时注意是否为休学生。若为休学生应处理。
紧急通知:学籍管理系统中学生L开头的学籍号学生,有两种情况:
1、原无身份证号码的学生赶紧在国系统中关键数据变更里面申请变更学生信息!
2、原有填身份证号码的学生则应该在问题学籍处理中对学生信息进行变更和佐证!(这部分学生在在关键数据变更申请时说该生不在查询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