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说课稿(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02:0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端午的鸭蛋》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第一篇: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以文化的阅读来鲜活民俗的符号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新乌江镇李桥中学曹苏敏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以文化的阅读鲜活民俗的符号——<端午的鸭蛋>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是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的单元,学习这一单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生,感受日常生活的无穷乐趣。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活情趣,珍视传统文化。

教学的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教学的关键:以“读”为核心和手段,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积累语言。

二、学情分析

情感方面: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易受西方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有陌生感和疏远感,对此需要我们正确引导。能力方面:八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设想

整体上采用“杜郎口”的教学流程小组讲解来组织教学。

在教法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教学器具:墙壁黑板,用来展示学习目标和预习思考题。

四、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有六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忆端午

教师提问: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哪些吗?

2、你能说出在我们当地端午节都有些什么风俗吗?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通过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端午的节日气氛之中,让学生了解端午,感受传统,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第二环节:明确目标、自学教材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自己认为重要字词句,对 1

于有疑问的字词句可以举手请求老师帮助,用墙壁黑板展示自学思考题

1、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理由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第三环节:质疑交流

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然后选出代表回答思考题

(教师予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第四环节:精讲要点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明确思考题答案

(第一题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明确文章的三个组成部分“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选材上松散,但结构严谨,体会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第二题主要引导学生品味归纳汪曾祺散文“平淡有味”的语言特点。)①口语化,自然亲切

比如“白嘴吃也可以”,这一句就使用了方言

②巧妙运用文言,增添典雅之美

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③活用词语,绘声绘色

比如“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第五环节:达标检测

课后三道练习题作为达标检测题,第一第二题为必做题,第三题为选做题。(前两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语言风格的掌握情况,第三题是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风格两个角度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三道题布置给学生要求独立思考解答,手脑并用,把答案落实到纸面上。教师通过巡视检查,了解达标情况。)

第六环节:拓展迁移诉真情

1、一说起故乡,汪曾祺就想到了家乡的鸭蛋想到了儿时的过往种种„„那么,一说起故乡,你们就想到了家乡的什么物件,这样东西又勾起了你怎样的儿时情愫.......学生扩句;一说起故乡,我就想到了家乡的„„

(本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思乡情绪的感染下,从身边的平凡事物中发现情趣,发现美,并且用文字描绘出来,表达出来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即完成了目标4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自我思考”、“材料的自我探究”来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这一主题的拓展探究与认识关注,以完成对这一课教学的外延延伸。

课堂上我将出示一个问题,两则材料来引发思考:

1.回顾你所了解到的民俗,你认为这些民俗中承载着什么样的文化?或寄予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情结?

2.“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

3.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冯骥才的故事。

(相信在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同学们在畅谈自己的民俗积累时的答案肯定会异彩纷呈。这些解读,正好向我们展示了“语文的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的完美结合。”他们可能会联系本地实际,谈五月初五的河面,粽子的甘甜、龙舟的轻盈、汉子的狂野、姑娘的火辣,人们在对屈子的怀念中逃离了现实的闷热的天气和封闭的樊笼,让人性的初衷裸露着浸泡在清冽的水中。那是最原始最深切最真实的快乐和感动。还有秭归屈原祠里继续燃着的高香,美味可口的粽子。游人一路走来,还有信天游、还有羊肉泡馍、七世的苦夫妻„„红红的春联还贴在大门的两侧,凝望着清明时节断人魂的雨,飘飘洒洒着从古到今的爱恨情愁,淅淅沥沥„„这种体验式的畅谈,不仅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更是学生对民俗文化观念、态度和思想的一次交流与碰撞。

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自然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端午的鸭蛋》已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鸭蛋、精神层面的鸭蛋,它更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它承载着作者自我的精神,更承载着一个民族应有的精神。只有用文化视野和生命的历程去解读它,人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一刻,学生的情感在民俗的熏陶中得以升华。)

作布置业:

收集整理你所熟知的传统文化节日,包括名称、来历、习俗以及相关的诗词文章等材料,下一节课共同交流!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最后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反思生活。

在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归纳复述知识能力、赏析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鉴别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整个教学设计围绕几个基本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3、注重文本的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抓住文学鉴赏的关键环节,反复品味语言。培养其美感和文学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4、注意开拓学生思路,关注社会,进行反思。

结语: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我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语文教学中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正如我的这节研讨课一样,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的艺术多种多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做更多的探索,使语文能力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法宝。

附: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端午的风俗口语化

闲适自由家乡的鸭蛋平淡有味文言词汇

端午的鸭蛋活用词语

第二篇:《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本单元是以民俗为主题,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美好的民风民俗,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诗意,感受普通百姓内心中人性的光辉。

(二)教材简析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棋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虽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二、说学情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趣味横生,阅读不存在太大的障碍。但能真正欣赏其中的魅力却是有难度的。首先,有必要加强朗读训练。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来。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其次,本文疏散的结构是很多同学不容易理解的,需要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分析,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散文的创作特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掌握积累本课 中的生字词。

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似疏实密的文章结构。

3、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4、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发现生活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韵味儿,学会品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内在的魅力,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感受行文结构安排的巧妙。

五、说教法与学法

依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具体采用的方法是指导阅读、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启发点拨。、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这节课我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学习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积极读书,勤动笔墨。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宋 张榘《念奴娇》

根据这首词同学们能读出关于端午节的什么呢?你还知道关于端午节的什么呢?

【通过古典诗词导入是想更增添课堂的文学气息,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热情,当然更重要的是引出本文的主题——端午节。本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规定的‚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二)介绍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对汪曾祺的介绍除了基本的文学常识之外,我还尝试引导同学们通过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深度,初步了解他的创作思路和特点。对作者较全面的了解更容易让学生进入文本的借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并划出不认识的或认为重要的字词。

2.听课文录音,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3、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层次结构(本环节让学生自我概括,掌握本文‚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教师范读文章的第一段,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些端午节的风俗?那些是略写,哪些是详写?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能否调换顺序?(本环节培养学生快速提炼提炼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了解总分的结构,详略的安排和上下文的照应,为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做好积累。

(四)精读课文,披文入情

1、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句子能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1)‚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肃然起敬‛与‚咸鸭蛋‛,一庄一谐,一文一俗,一大一小,在看似幽默的调侃中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满腔深情。

(2)‚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一个‚也‛字,强调了精明挑剔的上海人对高邮鸭蛋的肯定;而‚必‛和‚特别‛更是写出了‚高邮咸蛋‛招牌的响亮。由此可见,虚词运用得当,必使文气充盈,文势充沛。

(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4)‚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在这篇灌注于作者深情的文章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很多富有特色的句子,师生再细细品读这些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从而体味出作者对故乡倾注的深情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旨的能力。另外通过对句子的分析也能启发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2、端午节的风俗那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只写了小小的一枚咸鸭蛋呢? 师生共同精读课文中写鸭蛋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因为:①高邮咸蛋独有的特色。教师出示高邮鸭蛋的写实图片,画面中清晰的显示了高 邮咸鸭蛋有双黄、油多、质细、蛋黄呈红色的特点。②鸭蛋带来的别样的趣味。如吃鸭蛋时‚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的动感,还有端午节挑鸭蛋,挂鸭蛋络子,玩鸭蛋壳等等都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让‚我‛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教师出示鸭蛋络子的图片,并以实物展示鸭蛋络子挂在胸前的情形。(板书:趣

吃鸭蛋

挂鸭蛋络子

玩蛋壳)

3、细读课文,表达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说一说你认为高邮咸鸭蛋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我始终以多种形式的‚读‛来贯穿,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对鸭蛋特点和围绕鸭蛋的趣事的分析来感受作品内在的韵味,体会鸭蛋包含的情趣。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给学生的阅读、思考以方向性的指导。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充分挖掘其学习潜能,激发其求知欲,使其积极地读、思、议,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合作探究,感受语言特色。

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著名教授王臻中说:‚苏北水乡那个汪氏文才,饱蘸乡土气息,自由挥洒,作‘平民’通俗抒情,竟又以俗显雅,成美文作家,造就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汪曾祺。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看似平淡,实则醇厚

1、用幽默来调情。

2、用虚词来增色

3、用口语来添彩

汉文化是一个过度成熟的文化,文化的过度成熟,也许只会产生汪曾祺,以及优雅化了的文人写作。一切人事,都经过了文人意识的过滤,不再有火气,不再执着如初生牛犊,人淡如菊,文也如是。

【借用汪曾祺自己的话语是为了使同学们了解他的创作心理。通过精读课文环节对一些特色的语句的分析,同学们能很轻易地总结出这些特点,当然对以后的写作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六)整体回顾,把握结构。

既然写‚端午的鸭蛋‛,第一节却偏偏从端午的风俗写起,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将一个一个端午风俗娓娓道来,不紧不慢,不慌不忙,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看似与中心无关;

二、三两节介绍家乡高邮的鸭蛋,还是不疾不徐,不动声色,从高邮的大麻鸭说起,说到高邮咸鸭蛋,高邮双黄鸭蛋,高邮咸蛋的特点,高邮咸蛋的食法,甚至还扯到了袁枚的《随园食单》。终于跑到正题,却在意蕴未尽处戛然而止,不料又在结尾处宕开一笔,去谈‚囊萤映雪‛的故事去了。是废笔赘笔,还是故意为之?

明确:

1、《端午的鸭蛋》第1段怀揣一颗童心介绍家乡过端午节时的各种生动、别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顿觉仿佛由高邮湖水发酵而成的美酒的酒香扑面而来,令人心醉神驰,这是铺垫,也是蓄势。对‚十二红‛的介 绍不仅把读者的注意力由有趣的民俗活动转移到‚鸭蛋‛上来,同时也照应了‚故乡的食物‛这一大主题。

2、下面对鸭蛋的介绍,不吝笔墨,也是情有可原。鸭蛋是高邮的特产,也是高邮的招牌,更是高邮的文化,小小的鸭蛋寄寓着高邮如许的内涵和品质,花上两段笔墨不觉为过。

3、有了前面的两层铺垫和蓄势,端午节孩子们‚挂鸭蛋络子‛、‚挑好看鸭蛋‛、‚白嘴吃鸭蛋‛、‚用鸭蛋壳装萤火虫‛的情节就亲切了,因为在高邮孩子的心中,鸭蛋不仅只是‚果腹‛、‚解馋‛的食品,还是他们的玩具、饰品和伙伴,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东西,于是,端午的鸭蛋自然就成为汪曾祺特别的回忆。

4、结尾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既不是赘笔,也不尽是体现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最重要的是用‚囊萤映雪‛的枯燥和功利来对比‚蛋壳闪光‛的有趣和诗意,照应了首段对端午节各种有趣的民俗活动的介绍,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这种灵性且充满诗意的生活状态构筑了作者思乡的情感基石,也是作者内心永恒的向往和依恋,更是培育作者性格气质的精神沃土。

(这个环节通过教师的质疑把学生内心对文章结构的不甚理解表达出来,当然在引出思考的同时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充分挖掘其学习潜能,激发其求知欲。但囿于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还是要加以最后的整合梳理。)

(七)总结:

世易时移,过去的幸福与快乐,如今早已不再!是人们对物质文明的极端 追求,导致了对幸福、对人生意义的严重曲解;结果,物质财富每天都在增长,快乐却不能同步。而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中盼端午、吃端午鸭蛋所表达的是何等的快乐、幸福,对节日、对鸭蛋是何等的重视与珍惜!但,人应该是善于记忆的动物。犹太作家伊利〃维瑟接受诺贝尔和平奖致辞时说:‚记忆的呼唤,和谨记勿忘的号召,来自我们历史的根源。‛端午节、端午的鸭蛋,何尝不是我们历史的根源?号召我们对这种传统文化的重视!

(八)、拓展迁移,热爱生活

1、说说家乡有哪些风俗、特产让你非常难忘。

2、说说家乡有趣的方言。

3、用一两个细节描述家乡的人们过端午节、中秋节或其它节日的场景(这个环节将学生的关注点迁移到自己家乡的风俗人情上来,引导学生体验日常生活中的趣味,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也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

七、说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童年岁月的怀想

家乡生活的热爱 趣

吃鸭蛋

挂鸭蛋络子 玩蛋壳 语言

平淡质朴

饶有趣味 【板书在课堂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本课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第三篇: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课文特点

《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汪曾祺。这个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了解民俗,关注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

《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中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文章在悠然恬淡的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学习本文,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更能唤起学生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品味出生活中的趣味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

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文章结构,学会理清文章结构

2、揣摩语言,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

3、传承中华民俗文化

教学重难点:1、通过整理文章结构、学会理清文章结构

2、揣摩语言,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孩子对分析文章的结构有一定的认知,对语言的品味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本节主要是用“学案导学”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阅读文章能力并学以致用。

二、说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在课前将本节的学习方案交给孩子们,让他能了解本文的学习目标,用以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针对重点、难点,采用情景激励法,多媒体的运用,朗读法,点拨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教法流程:学案导学——阅读指导——拓展练习

三、说学法

一位好老师应该教会学生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学案导学方式为主,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来达到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语言启迪法导入新课(板书: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二)检查学生利用学案的情况 1、对端午的了解 2、对作者的了解

3、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三)课堂学习研讨 1、知内容看结构

(1)快速阅读课文,你觉得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呢?

(板书:端午的风俗(1)家乡的鸭蛋(2、3)端午的鸭蛋(4))(2)抓关键字词阅读第1段,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呢?(学生找出后用多媒体显示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3)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怎样的感情?(板书: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4)作者讲了端午的鸭蛋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板书: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留恋之情)

根据对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理清本文的结构,小结课文结构可以由学生来完成。如果有欠佳之处可以让学生相互补充来达到较好效果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我采用学案加多种形式的“读”来贯穿,让学生能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对鸭蛋特点和围绕鸭蛋的趣事来分析文中包含的情与趣,最终让学生学会理清文章结构)

2、品语言

汪曾祺是一位语言大师,其语言特点有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教师示例“平淡而有味”的例子: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色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点语言特色学生难理解,适时拿出两个鸭蛋:淡青色和白色,一个修长,一个扁圆,相比之后学生可以理解)

学生找找其它具有特点的句子,品一品。

师生共同美读这些句子,总结这种语言的好处。(板书:语言

平淡有味

典雅幽默)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文中特有的语言特色)

(四)课内练习话佳节 学生说说其它的传统佳节

学习本文一种语言特色,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来介绍我国的其它传统佳节,用来让大家保护中国节,传承中国民俗文化(写完之后学生自评,互评所写文章)

(这个环节将学生关注点迁移到传统佳节中来了,唤醒学生保护中国节,传承中国民俗文化,同时让学生能把学习的语言特色进行运用并学习欣赏、品评文章)

(五)课后拓展 完善课内练习与同学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用“学案导学”的学习方式,带动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并结合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突破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细节。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这才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品味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

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语言特点

端午的风俗

典 家乡的鸭蛋

热爱、自豪

幽 端午的鸭蛋

怀想留恋

第四篇:《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对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进行说课。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七个部分进行展示。

一、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所涉及的文章生动丰富,趣味盎然。包括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萧乾的《吆喝》,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等。这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阅读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手拈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浓浓的深情于文章之中,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处在青春期的初二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西方和港台文化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

因此,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现实,学生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犹太作家伊利维瑟接受诺贝尔和平奖致辞时说:“记忆的呼唤,和谨记勿忘的号召,来自我们历史的根源。”端午节、端午的鸭蛋,何尝不是我们历史的根源?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号召他们对这种传统文化的重视,就是我们传承文明的责任。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用“小叙事”、“小话语”道出了生活中美的真谛,正好能启发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发现美。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理解作者对故

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富有生活情趣的文字,品味作者朴素而有情味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

1、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又因为要让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实属不易,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

2、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为了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感悟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

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针对学生特点,我将用饱含深情的语言、音乐、问题等充

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

去,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一位好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学生做如下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图文导入

通过一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哪些节日(元宵,七夕,端午,春节,中秋,国庆节),也同时通过古诗句让学生来猜下是描写哪个节日的,接着欣赏端午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设想如果自己写端午节会选择写哪方面。

【根据图片、诗句来猜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古诗与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学作品的教育;欣赏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设想自己写端午节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规定的“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二)解标题说风俗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标题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标题包含两个关键词“端午”“鸭蛋”,“端午”是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你能说出我山

东端午节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吗?

2.紧扣风俗提问:刚才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家乡的端午风俗,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家乡的端

午节有哪些风俗吗? 试在文中进行勾画。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通过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端午的节日气氛之中,让学生了解端午,感受传统,并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和探究。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里的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3.小组活动:假设自己是江苏高邮的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家乡的1~2种风俗?

【本环节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提炼信息,了解高邮特有的端午习俗,并通过小组内以导游身份来介绍家乡风俗的形式,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感悟文中的趣味】

【过渡】标题中的第二个关键词是“鸭蛋”,具体来说是作者家乡高邮的鸭蛋。作者家乡的风俗丰富多彩,颇具趣味,但他为什么只对小小的鸭蛋情有独钟呢?

(三)读文本品鸭蛋

1.故乡之味(乡情)

(1)高邮鸭蛋有何独特之处?细读课文,表达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勾画并朗读。说一说你认为高邮咸鸭蛋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2)作者家乡——高邮的鸭蛋与众不同,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美味可口。所以作者念念不忘家乡的鸭蛋。那高邮鸭蛋这么好,作为高邮人的汪老会带着怎样的感情来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呢?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是勾画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并小声朗读,反复体味。

(3)这里的鸭蛋还是单纯的鸭蛋吗?

饱含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并作为一名高邮人,对家乡的自豪和热爱。作者花大量的笔墨来写高邮的鸭蛋,当中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浓浓情感,鸭蛋里面饱含着作者的故乡之味。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之一,以多种形式的“读”来贯穿,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初步感知语言,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对鸭蛋特点的分析来感受作品内在的韵味,体会鸭蛋饱含的乡情。这个过程注重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并合作交流。】

2.童年之趣(童趣)

(1)题目为“端午的鸭蛋”,那“端午的鸭蛋”和“高邮的鸭蛋”哪个更好?为什么?品读4-6段,学生小声朗读,勾画并概括。

“端午的鸭蛋”除了好吃之外,还好玩,主要包括挂鸭蛋络子、挑鸭蛋、玩蛋壳,这在端午时节是孩子们最有趣、最为开心、最喜欢的游戏。

(2)无论是挂鸭蛋络子,还是玩蛋壳,工序都较为复杂,60多岁的汪老却为何对此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端午的鸭蛋给童年的汪老留下了无穷的乐趣,此时的鸭蛋里还饱含着汪老对童年乐趣的回味。(3)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简要说说,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乐趣。

【本环节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对鸭蛋中的另一种情感——童趣的体味。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深化对这种情感的理解,引起共鸣。】

(四)品语言,感民俗

汪曾祺的散文着眼于“小叙事”,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 ……他帮助人们发现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1、平淡而有味;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

指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画出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平淡而有味”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3、“有淡淡的幽默”例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五)深迁移 悟生活

课件展示:汪老晚年看电视片《梦故乡》时不禁老泪纵横的一段文字,这时同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乡情的浓烈氛围中。这时老师适时引导:一说起故乡,汪曾祺就想到了家乡的鸭蛋,想到了儿时的过往种种……那么,一说起故乡,你们就想到了家乡的什么物件,这样东西又 怎样让你难忘?

学生扩句: 一说起故乡,我就想到了家乡的……

【本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思乡情绪的感染下,从身边的平凡事物中发现情趣、发现美,并且用文字描绘出来、表达出来,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即完成了目标(4)中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六)作业布置

1、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介绍你记忆中的家乡过端午节时的美好记忆;

2、阅读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吃食文化》等散文,深入体会其散文闲适恬淡的语言风格,并写一篇读后感悟。

(七)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以上就是我对整个教学程序的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是考虑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会自己动手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考虑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问题,另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上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使教学活动呈现出民主、宽松的氛围。强调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注重文本的学习,通过反复朗读来品味语言,感受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篇: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孟弄中学 史斌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

二、说学情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是比较疏远的话题,深受各方面的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更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因此,面对传统文化更需要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端午习俗和家乡咸鸭蛋的特点,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学习民俗文化,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入——阅读思考——小结

学法:自主——探究——感悟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首先向学生出示画面,让学生获得对端午节风俗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说说这些风俗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老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江苏高邮人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去感受一下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意图:在于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意图:关键在于懂得作者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再谈谈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样设计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3、为什么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意图:在于感悟端午节风俗的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4、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你体会出了哪些味外之味?

意图:在于让学生感悟作者对童年的快乐的怀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5、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怎样的感情? 意图:在于感悟作者家乡的咸鸭蛋与北京的咸鸭蛋相对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激发学生充满自豪与热按之情。

6、几幅图文并茂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端午节的风俗的记忆。整个教学设计围绕几个基本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

3、注重文本的学习,感悟民俗传统文化。

结语: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我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语文教学中试着尝试,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还应做更多的探索,使语文能力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法宝。

下载端午的鸭蛋》说课稿(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端午的鸭蛋》说课稿(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焉耆县二中 郑玉萍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郑玉萍,来自焉耆县二中,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已经有14年了。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9篇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1 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端午的鸭蛋》,下面我将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及学情分......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陈东东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陈东东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部分向各位老师说说我对本课的设想。 (一)......

    端午的鸭蛋(本站推荐)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第十七课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随意自然、平......

    经典《端午的鸭蛋》

    以学带教,读品结合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端午的鸭蛋范文大全

    《端午的鸭蛋》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语文教案 → 《端午的鸭蛋》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2010-06-07 李枝能•示范......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l林之龙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林之龙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部分向各位老师说说我对本课的设想。 (一......

    端午的鸭蛋--赏析

    《端午的鸭蛋》赏析 《端午的鸭蛋》既能感受到江苏农村端午节的风土人情,也能体验到汪曾祺语言的显著特色。 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大师笔下的江苏农村的节日风情。端午节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