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突破建设一流水平的高等院校
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国际学术竞争力显著增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不断缩小,对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逐步从吸收模仿向创造经验、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
提供借鉴、作出贡献转变。面向未来,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战略看,从办人民满意大学的期望看,从整体上建成高等教育教育强国的目标看,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高等教育发展还受到一些发展瓶颈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明显地体现为内涵性的因素、体现为高等教育还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体制机制仍不完善。在新的历史起点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质量为中心,以开放为前提,抓住改革关键,着力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和科研组织模式、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
一、转变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突破
创新人才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而我国现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明显不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曾表示,没有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是当前我国大学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主要依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体现在大学教育中,就是大学能不能按照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反思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偏重知识灌输,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大多数学生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让很多人成才,但对于20%尖子学生的个性发展则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重点要做好两个结合:
促进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脱节是影响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干个突出问题。大学的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研究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学生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经过参与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集中培养和训练,大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更重要难度也更高。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自己掌握、自己提高。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坚持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利用高水平的科研创新优势,把参与科研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于段。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学校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经费,推进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prp计划)和科研项目;同时,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国际科技竞赛。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加强研究生科研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明确把有没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作为导师招收学生的必要条件。目前,研究生已经成为大学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科研论文占论文总数的70%以上。学校还尝试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大讲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促进创新教育与创新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学与实践脱节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始终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培养创新人才不仅需要课堂教育,更要有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企业科研创新实力相对还偏弱,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明显不足,产学研结合还缺乏有效的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必须根据学校的办学的特点,坚持在产学研结合中培养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引进企业和行业中的著名研究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上海交大共聘请了130多位兼职博士生导师,其中有30多位院士。这些专家的研究领域遍及航天、船海、汽车、电力、信息、材料、能源、生物、医药等,他们把行业最前沿问题、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科研项目直接带进学校,带到创新人才培养中。二是建立产学研联盟。产学研技术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更高层次,是具有相关技术优势的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之间为了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海交大利用产学研联盟,与宝钢集团、上海电气等国有大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把研究生输送到企业基地进行培养。围绕紧缺人才培养、关键技术研发开展战略合作,与中核总、中广核等成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采取本科生转专业、培养工程硕士等多种模式,加快核电人才培养。三是在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对接中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将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学科组合成学科群,对接国家和区域支柱行业的产业群,形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技术群,让学生在参与对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关键引领作用的重大科研
实践中,提升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四是与企业共建创新研发中心。通过与企业的联合研发,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进入了本领域的科研实践,有的已经在其中崭露头角和显露身手。
二、加强学科的交叉和融和,学科建设与科研组织要突破
目前,我国大学的学科与科研整体水平与世界一流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缺乏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引领地位的学
科,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科研体制和组织模式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学科组织模式过于僵化,不利于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迅速崛起。建设高水平大学,推进学科和科研向国际一流发展关键要在科研组织模式上取得突破。
一是形成学科的集群优势和交叉优势,以交叉集成引领学科整体上水平。从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来看,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催生新兴学科的重要途径,是产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摇篮。建设一流的学科,既需要相同门类学科之间形成集群优势,更需要不同门类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这种通过学科交叉涌现出的新兴学科最能够占领世界科技前沿,最可能率先突围。大学具有多学科共存的优势要把学科交叉集成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战略,通过学科交叉和集成,改变学科结构,并对未来优势学科进行战略性布局调整,就能够催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学科形成学科群。近年来,上海交大研究制定了促进学科交叉创新平台的政策,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员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交叉学科平台特殊政策,为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提供必要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保证。拥有相对比较强大的理工科和医学学科,是交大的比较优势。学校从三个方面着力把推进医工、医理交叉作为突破口,把潜在比较优势变为发展竞争优势。建立交叉平台,抢占学科至高点。在学校“985工程”二期建设中,重点支持了系统生物医学、med-和医学科学3大平台。在建立的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机构。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临床专家与教授间的交叉研究。开始专门设立的医工交叉基金,以医院临床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医工交叉研究,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临床,并逐步推进产业化。加强顶层设计谋划更大的举措和更长远的发展。以来,学校专门成立了医工结合推进领导小组,深入医院、深入师生,了解医工结合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研究新的发展举措和政策支撑推进医工、医理等学科实质性的交叉融合。
二是推进科研组织形式从分散型管理向综合型管理转变。从整体看,我国高校科研组织形式还相对比较分散,教授的个体研究行为较多相互间的深层次合作研究偏少,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进行的有组织的重大科研更少。现有大学科研组织的特点明显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规律,也不利于争取和承担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不利于产生原创性的重大成果。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大学围绕科研组织模式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在一些学校得到了突破,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上海交大除了继续支持教授进行以兴趣为导向的自由探索,通过科研组织形式改革,将学校的科技力量有效地组织和整合起来,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作攻关,以主要承担国家重大战略科研项目和区域及行业重大需求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校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科技资源,认真研究对接国家16个重大战略专项,通过政策举措落实,具体举措落实和组织落实,整合与协调了相关学科和科研资源,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目前在大飞机设计与制造、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新药研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重大领域中,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介入。
三是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从以考核数量、规模为主向以考核质量、水平为主转变。考核评价可以说是世界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目前我国大学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现有评价体系的问题反映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考核评价中是过于注重数量指标、注重短期成果等问题,对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不明确,对重大项目缺乏引导和长期的支持;各种基金和项目申请、各种科技荣誉和奖励的获得、学科评估等等都是与论文的数量速度挂钩,考核评价指标过于落到能够量化、看得见的指标上。这样的考评政策导向容易在教师和科研人员中形成思想浮躁,急功近利等不利于创新的氛围。考核评价学校发展是一个指挥棒,对学校的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的方向起着导向作用,上海交大近年来围绕深化内涵、提高质量的要求,加强政策研究,不断调整和改进学科和科研考评办法。在科研评价政策上,调整和改进科研评价办法,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大奖、国际重要奖项、国家级基地建设、高影响因子和高引用率论文等反映质量和水平的指标倾斜。在学科评估上,学校根据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内在要求,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采用全新的、与国际对接的办法对学科进行考核评估,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学科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所处的发展地位。自以来,先后在物理系、数学系、化学化工学院、药学院等进行院系国际评估试点,取得了一定效果。又进一步把试点扩展到工科院系,运用国际通用的、先进的评估理念和方法,并结合工科更加贴近国民经济主战场、行业性更强的特点,对大电类学科和材料学科进行综合评估,既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又兼顾到了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对于学校工科院系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三、强力推进大学人事制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要突破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优秀拔尖人才,是大学发展的根本。当前,国内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都把引进和培养世界级学术大师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将其看作是当今中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的一条重要捷径。事实上,中国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的差距就是人才队伍的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学中能够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领军人才严重不足,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数量不多。从教师队伍结构上看,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具有海外名校博士的人才比例较低;教师类型单一,缺少专职研究队伍,教师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全方位的工作,负担沉重。大学越往前发展,人才队伍问题就显得越突出、越紧迫。因此,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要有大突破。
首先,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谋划。在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中,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是重中之重。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是目标要明确,要有长远建设的目光,选什么样的人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研究型大学的人才队伍建设要与学科的发展规划结合,与“985工程”、“211工程”建设结合,与国家的战略需求结合,与重大项目、基地建设相结合。近年来,上海交大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主战略,把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放在内涵建设的首要位置,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人才队伍专项规划,制定了冠名教授、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特别研究员、晨星青年奖励等涉及各个层次的系列培养与引进计划,统筹谋划人才队伍建设。
其次,聚焦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往往具有“连锁效应”和“磁场效应”。一位大师就能够带起一个或若干个学科。因此,高端人才是当前我国大学最稀缺的资源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硅谷之父特曼教授提出了学术顶尖构想,他认为,“一个运动队与其个个都能够跳6英尺高,不如有一个能够跳7英尺高”。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斯坦福大学把招聘“引导世界”的教授,构建和维持“优异的顶峰”(一流的教授队伍)作为战略举措,确保了“学术顶尖”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用了10余年时间就跻身世界一流行列。把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上海交大成立了由国内外著名专家、海外著名校友等组成的国际遴选人才委员会、建设“海外人才信息库”,增强高端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国家提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后,学校积极响应,迅速拿出落实的具体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前三批“千人计划”中,学校共有21人入选。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学科覆盖面宽,既有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也有电信、船建等工程应用学科;既有机动等传统领域的前沿学科,也有系统生物医学等新兴学科。学校还进一步从各个学科凝炼了30多名海外优秀人才作为千人计划的后备人选。
再次,创新用人机制,加强良好学术生态环境建设。当前,影响我国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因素很多,除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思想和理念必须更新,更要建立适应现代大学需要的教师管理和使用体制和机制,为教师更好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学发展到现在,教师队伍本身也因承担的任务不同分为很多类型,因此,管理好教师队伍首先要进行合理分类,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讲,专职研究队伍建设和管理迫在眉睫。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一方面育人的任务和责任越来越大,一方面学校的科学研究发展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靠现有的全方位教师队伍,很难再有大的突破。结果,教师往往是以牺牲教学为代价来开展科学研究。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强力推进大学人事制度改革,在体制机制上、在政策上有所突破。对大学来说,引进人才很重要,但是培养和使用好人才更重要,孕育优秀人才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只有好的软环境才能让一流教师“引得进,留得住,用的好”,才能将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转变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势”和“胜势”。一方面,上海交大不断调整和完善资源配置政策,逐步从数量化、工分制的考核向模糊化考核转变,努力营造良好、宽松的学术氛围,引导广大教师不断从看重个人经济利益向追求科学真理、实现学术价值转变,引导教师回到课堂和实验室。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文化建设,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制定《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大学文化建设规划》,以创新大学文化为主线,把学术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努力在师生中形成重视精神追求和文化引领,形成追求质量、追求卓越、鼓励创新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
第二篇:追求一流水平打造精品文稿
文章标题:追求一流水平打造精品文稿
[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文稿服务工作是发挥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办公室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以不断创新、追求一流为目标,立足于服务领导决策、指导基层工作,打造精品文稿,文以辅政的作用得以较好发挥。
一、准确把握上情,是确保文稿服务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
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中央、省委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实现市委的决策和意图,确保文稿服务工作的政治方向,必须准确把握上情。为此,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夯实理论功底。坚持利用文件传阅、专题培训、报刊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文秘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和时政焦点问题,切实增强对中央、省委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的把握能力。二是提高分析能力。将开阔视野、创新思维作为对文秘工作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引导他们全方位、多角度接触并思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现象和本质,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时代脉搏。特别是注重透过特殊现象分析客观实质,对绵阳发展现状、重大决策以及工作举措都要反复研究、了然于胸。三是增强政治敏锐性。要求文秘工作人员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通过多读历史,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多看时事新闻,掌握社会发展动向;多学党建知识,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二、密切联系实际,是提高文稿服务工作指导水平的关键所在“知行相资以为用,知行并进而有功”。文稿起草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真实全面地反映基层情况,真正实现“参”在点子上,“谋”到关键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指导工作的目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一心为人民,全力谋发展”的工作主题,牢牢抓住“建设科技城、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绵阳”三大要务,采取深入基层、走访座谈、参加会议听取汇报、随同领导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了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并认真分析研究,为做好文稿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和专题调研100余次,不断丰富了文秘人员的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做到既能“号准脉”,又能“开对方”,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文稿的质量和水平。
三、强化创新理念,是实现文稿服务工作紧扣时代脉搏的现实要求
文稿起草需要不断地进行思维创新、观点创新和内容创新。在工作中,我们坚持通过思维创新启发人、观点创新引导人、内容创新激励人,引导文秘工作人员变简单思维为双向思维,变单层次思维为多层次思维,变就事论事为以事论理,变以事论理为举一反三,坚持立意不新不下手、思路不新不动手、表述不新不出手,努力做到老话题有新意,新话题有深度。特别是在起草重要文稿时,我们始终坚持以占有、理解切合实际的最新素材为基础,不断拓宽思路、丰富内容、提升内涵,确保了与领导意图共振合拍,从而使领导的思路更加完整、观点更加明确、内容更加详实,实现了贯彻上级指示、指导基层工作和体现时代特征的“三维合一”。
四、注重团结奉献,是发扬文稿服务工作优良作风的重要基础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做好文稿服务工作,必须强化团结协作意识,弘扬吃苦奉献精神。一是树立坦诚相见、和谐交流、相互促进的好风气。文字工作,必耕于细。多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形成了既注重发挥个人创造性,又注重发扬集体智慧的协作精神。一篇文稿初成后,都要缜密分析、仔细推敲、集思广义、反复修改,特别是应急或涉及全局的重要文稿,都是群策群力,共同协作完成。二是建立“传帮带”的工作机制。对从事文稿服务工作的新同志,采取一帮一的形式,由老同志手把手指导新同志工作,有意识地多给新同志交任务、出题目、压担子,让其多写多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锻炼中得到提高。三是树立争吃苦、比奉献的好风气。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引导文秘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永不自满、忘我工作、追求一流,真正做到“在工作中使出自己的最大的力气,出手的事达到自己最高水平”。
《追求一流水平打造精品文稿》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追求一流水平打造精品文稿。
第三篇:高等院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交流材料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高校必须重视质量,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当代大学生。教学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基础环节,本科教学评估作为监控和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十分必要。
一、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水平(~)存在的风险
截至到9月总共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评估。第一阶段是1994年原国家
教委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的工作,到底完成合格、优秀、随机性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共试点评估了254所本科院校;第二个阶段是8月开始教育部决定正式启动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到有589所学校接受了评估。前一阶段的本科教学评估对本科院校的教学水平进行了摸底,引导高校重视教学评估。后一阶段评估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为指导方针,开展对高校教学的综合评价。
面对即将开始的新一轮的教学评估,总结上一轮评估的经验,规避风险,对于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很有必要。上一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存在着以下三种风险: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大一统”,可能导致高校趋同现象
评估方案中提出分“7加1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8个主要观测点”对所有的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水平进行评估,评估中特色项目作为一个单独的一级指标予以考虑。本次评估方案采用的是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所有的本科院校进行评估。
尽管教育部于、和先后对医药、财经、政法、师范、医药、体育、艺术类院校,以及部分重点建设高校的评估指标做了调整。但是在“7加1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以及38个观察点的”前提下,所有的本科院校事实上都不得不接受和以前一样的考评标准,微观的调整根本没有影响到“大一统”的局势。地方高校被迫与重点高校接受同一套指标体系的审视。虽然在评估指标中加入了“特色项目”一项,但在同一科类的整体评估的竞争压力下,特色项目也会被淹没并最终生成趋同的特色项目。
面对具有不同办学历史、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办学层次的700所本科大学,是否能够用近乎划一的标准对差异如此巨大的高校进行统一的评价?其结果可能导致评估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潜藏的风险及防范宋旭璞理论前沿36出来的“优秀”标准并不具有可比性,对各种高校的评估也难以实现公平。更重要的是高校可能会按照这种“大一统”的标准来进行“建设”,评估最终会使大学发展趋同。而大学发展的趋同与我们本身倡导的高等学校个性化以及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背道而驰的。
(二)评估认识和实践偏差,可能影响高校办学行为并导致评估结果失真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是评估主体。高等学校是评估客体,它对评估目的的认识、理解与认同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评估的质量和效用。
本科教学评估的方针是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着力点在“促进”和“建设”上。可见形成性评估已经成为首轮教学评估的重点,但是高校很容易在实践中将“专家组的决策”作为重点目标。这样评估的目的由“促进”和“建设”演变为“形式建设”,即为了最终的评定结果而出现服务于专家组决策的行为表现。这样容易使评估演变成以证明、选择和核定效能为目的的评估,突出其鉴定和决策作用。这种误读,也使评估忽略了评价原则所蕴含的发展性功能,不是以改进为目的的评估,淹没了诊断和反馈的作用。
对评估阶段的认识偏差也容易导致高校办学行为扭曲。针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等学校将“迎评”作为主要和重要的任务,尤为重视每个指标的达成,甚至一一对照指标来规划学校的发展。如很多高校在临近评估的一年内大规模引进师资,采取强硬的措施狠补师资建设这一指标,使院校的生师比、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1]这样突击性的引进大量的师资是否存在闲置,是否适应学校发展,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相关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没有跟上,这种做法势必会造成办学行为的扭曲。
(三)评估机构的行政权威容易滋生官僚化,影响评估的专业性、公正性
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作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定机构,拥有对评估客体的自由裁量权。作为政府或者行政部门的代言人,机构本身的行政化和人员的“官僚化”使得本科教学评估中行政权力被放大。
评估行政化会让高等学校首先把评估当成行政任务来完成。限于行政威慑力,高校的领导者也会很自然地把评估当成“政绩”的展示,不容许出现偏差。也会使得教学评估透明度不高,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失去应有的公正性。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作为教育部的所属机构要对教育部直属的大学进行评估,本身就是教育部自己评价自己的行为,难免会有失偏颇。如果教育部直属的大学评定结果是不合格,也是对自己的监管能力的“
嘲讽”。更何况由教育部指定的专家,也不一定对不同专业、学科非常精通,这可能会影响评估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风险的防范
针对以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来防范风险,消除可能或大学(学术版)2010年第1期37已经出现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进行分类评估,逐步开展院系评估
高校绝不要追求不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类型,一味的盲从只能造成学校水平下降或遭淘汰。每所高等学校都应清楚自己的使命,努力使自己成为所属类型高校中的佼佼者。因此教学评估应该按照科类进行评估。重点大学和普通本科院校应该使用不同的指标体系。综合性大学和专业学院也应该使用不同的评估标准。
另外,本科教学评估有待摆脱粗放型状态,向专业化、深入化发展。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开始推行院系评估,如英国的院系评估制度。我国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院系层面的多样化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更加专业,也容易细致地区分和鉴定教育教学水平。对各个高校的各院系的评估,或者先从某些国家重点学科来指定一些院系进行试点,逐步推开;并且院系评估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熟悉专业、学科的评估专家,使评估更加专业、科学。
(二)注重评估认知,淡化评估结果
评估工作中要重点发挥评估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这既容易得到评估客体的理解和支持,又有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更有利于为复杂的综合性评估总结和积累经验。
应该逐步淡化或转变评估结果与经费资助者和相关决策者的联系。事实上,绩效结果与政府拨款之间存在一种直接的因果关系,会导致高校一味迎合政府要求,还可能导致弄虚作假,从而歪曲高等教育评估。
(三)委托社会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评估的有效展开,有赖于评估中介机构的真正独立。当前高等教育评估要逐渐转变为政府主导、委托专业学会或学术团体来负责实际执行,并建立高校内部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在接受教育部评估中心的指导下逐步实行院系评估的体系,如可以委托专门的教育学会等机构对教育学院进行评估,委托物理学会对物理学院进行评估。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评估向纵深方向发展,让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减轻“官僚化”倾向,真正实现政府和高等学校之间的“缓冲”,增加透明度;另一方面专业学者组成的专家评估组也可以使评估更加专业、科学,使评估结果更加真实、公正。
第四篇:提升党建工作融入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煤炭企业
提升党建工作融入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煤炭企业
按照中共中央和集团党组关于认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章和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如何以十八大精神推动神华神东科学发展,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地发挥公司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提升党建工作的融入水平,推动建设世界一流煤炭企业,作了深入思考。
一、对学习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神华层面来讲,是实现“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经济总量再翻番,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的战略需要。在神华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全面打造矿电路港一体化、产运销一条龙运营神华模式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企业外部形势和亟待解决的内部发展问题,全体神华人只有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切实破解发展中的各类难题,确保“再翻番”和“建设世界一流”发展战略由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从神东层面来讲,是实现“提高四化五型发展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煤炭企业”的客观需求。今年以来,神东先后对柴家沟、黄玉川、三道沟、上榆泉4个矿井实施专业化服务,煤炭产业不断做强做大,企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在当前煤炭市场回暖、整体向好的大好环境下,只有通过深入持久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充实、丰富、完善神东的发展理念,提升我们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我们的发展后劲,提高经济增加值,才能缩短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坚定的步伐、博大的胸怀尽快建成世界一流煤炭企业,真正承担起集团核心煤炭生产企业的职责和使命,推动神华事业的大发展。
从干部员工层面来讲,是提高履职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的必然要求。随着神东产量规模的扩大,井巷的延伸,地质条件日趋复杂,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五大自然灾害时刻威胁公司的安全生产。多年来生产持续高位运行,安全管理难度逐步加大。广大干部员工只有系统地学、深入地学,才能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从容应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困难和考验。才能更加科学的指导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广大员工以企业安生生产为重,扎根于煤炭生产的最前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努力延长安全生产周期。
因此,公司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共中央和集团党组的决策要求,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全面准确的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头学习十八大精神。公司宣传部门要把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学习方案和计划,指导敦促各单位加强学习。公司新闻媒体和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一报三刊和班前会、班后会、宣传栏等有效学习载体开展学习工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着力在学深学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同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公司发展上水平。
二、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动神华神东科学发展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新的定位、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全国各行各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和战略部署,指明了发展方向。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定国有企业发展的道路自信。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历经15年的栉风沐雨,国有企业攻坚克难,奋力前行,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取得当前成绩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又进一步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对国有企业发展寄予了新的期望,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这一重要论述为国有企业抓好现有政策落实,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神东作为改革开放后,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特殊政策,不断发展壮大的国有企业,要继续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集团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之路,根据神华在新时期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在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党建、企业文化等各领域,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的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推动神华神东的改革发展。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动神华神东持续发展。神东是以煤为主体产业的资源型企业,资源是发展命脉。在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体制下,影响神东长远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一是资源问题;二是地企关系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神东要抢抓发展机遇,摆脱对资源的绝对依赖,始终贯彻精干高效的原则,提高经济增加值,实现由单一内部专业化向区域专业化转变,由自主生产向管理模式输出转变,由单一煤炭生产向多渠道增产增量转变,由单一产量增长向质量产量效益并举转变,由单一维修向维修、加工、制造一体化转变。进一步树立新思想,冲破旧观念,认真研究神东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统筹规划,着力解决影响企业科学发展的长期性、整体性和跟本性问题,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完善现有税收制度,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这将有利于改善国家财税体制将国有大型企业税利主要集中在中央、省市,县域所分配比例很小的局面。神东要按照集团的决策要求,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借助地方所拥有的资源、市场、政策、区位等诸多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条件和外部环境。同时,发挥企业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使企业先进生产力在地方落地生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促进“世界一流矿井”建设。十大大报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着重阐述。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目前,神东正在推动建设大柳塔世界一流示范矿井,力争在技术创新方面占领制高点,领先世界水平10-20年。神东要继续坚持“跳出神东看神东”的战略思想,运用国际化的视野,坚持与世界领先的煤炭企业对标学习。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吸收借鉴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管理方法,逐步消化吸收,加以集成创新。以神东为主体,联合国内外优秀的设备制造、工艺设计、技术服务机构,打造神东的高精尖科技创新团队,不断推动公司技术和管理创新,力争出成果、出经验、出标准。
三、加强党建工作,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党的建设方面,十八大强调要牢牢把握“一条主线”,始终做到“两个坚持”,建设“三型”政党,增强“四种能力”,全面加强“五位一体”建设,落实“八项任务”,确保实现“一个目标”。这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全面部署,对我们做好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坚持融入中心抓党建。神东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发展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将安全生产中遇到的重点,作为党建工作研究解决的难点,将安全生产中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研究解决的重点,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机制、丰富活动载体、凝聚党员力量,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做到目标双定、任务双下、工作双抓、奖惩双挂、成果双要,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将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
坚持开展党建管理提升工作。以十八大报告中党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为指导,以“找抓促”和管理提升活动为主线,进一步与行业内先进单位开展党建管理对标活动,丰富对标活动内容,延伸对标活动内涵。深入总结公司党建管理提升标杆单位建设经验,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单位范围,收获更多党建工作成果。加大党建经费、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力度,选优配强政工人员。理顺劳务工、外委单位党员管理关系,发挥劳务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推进神东党建“五个一工程”建设,打造与神东特色、神东发展相匹配的一流党建工作新机制、新模式。
坚持建设“三型”党组织。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党组织。各级党组织要以高标准、严要求,把学习作为开展工作的首要职责,加强干部员工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的立足岗位做奉献、忠于企业、奉献企业。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课,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层面,组织带动广大员工,通过日常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学习,形成人人爱读书、时时讲学习、处处有学习的良好氛围。按照十八大的部署,以服务员工群众、做员工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以董事长信箱为桥梁和纽带,着力解决员工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问题,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围绕安全生产技术难题,成立“党员技术攻关项目组”、“党员技术攻关突击队”,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带领广大员工,不断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为建设世界一流煤炭企业积聚人才。
坚持推进政治本安体系转化落地。政治本安体系建设是对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继承和创新,是在信息化、民主化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手段。政治本安体系将党建工作有效地融入企业安全高效发展的全过程,极大地提升党员干部引领安全发展的能力。要以建立科学的风险管控机制为核心任务,以把握好三大本安体系的关系为要素,以推进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为手段,以信息化建设为重要工具,充分发挥董事长信箱平台作用,进一步研究体系建设和转化落地的有效工具和方法,加强对体系实施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内容,促进政治本安的转化落地,形成公司政治、生产、经济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格局。
坚持实施党建项目化管理。以项目管理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是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要求,增强党建工作创新动力、破解党建工作难题的有效举措,是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方法。神东要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项目创新与工作创优相结合,以党建工作项目化为抓手,抓住党建工作中的前瞻性和关键性问题,坚持走精干高效之路,努力在党建工作内容、形式、载体、制度、机制等方面推陈出新,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党建工作典型,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组织工作品牌,推动公司党建工作上层次、上水平,为建设世界一流煤炭企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一项长期、重大的政治任务。当前,公司正处在新的发
展关键时期,发展过程中会随时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新困难。我们要号召全体干部员工,在公司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高潮,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着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实效。
第五篇:建设一流网络培育知名品牌全力推进市场营销上水平
建设一流网络 培育知名品牌 全力推进市场营销
上水平
——中国卷烟销售公司总经理曹华青总经理在全国卷烟销售网络建设现场会暨“532”和“461”知名品牌培育动员会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
这次全国网建现场会在兰州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徐州现场会以来全国网建工作情况,学习观摩兰州网建,交流西北地区经验,推广一线营销人员工作法,安排下一阶段网建工作任务;围绕“532”“461”品牌发展战略,部署知名品牌培育工作,推动市场营销上水平。国家局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姜成康局长亲自主持办公会,专题听取行业网建工作和会议筹备情况汇报,并对下一步网建工作和知名品牌培育提出了“营造环境、尊重市场、引导消费、增强能力”的工作要求,作出“三个更加注重”的重要指示。何泽华副局长多次到兰州考察指导工作,亲自参加这次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徐州现场会以来全国网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年来,各单位围绕国家局“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优化模式、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增强能力”的网建工作要求,全国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沿着“增强软实力,营销上水平”的目标稳步推进。
(一)积极稳妥推进网上订货工作,促进营销模式优化升级
1.统一开发,不断完善。按照今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姜成康局长提出的“在„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基础上,本着试点先行原则,积极推进网上订货、网上配货、网上结算”的工作要求,为避免盲目开发,重复投资,国家局委托大连市公司开发了“新商盟”网上订货系统。在总结徐州经验基础上,按照“体现进步、体现提高、体现创新”的要求,经过多次修改、不断完善,完成了软件开发,并通过行业内外专家评审。
2.认真准备,试点先行。为了有效推进网上订货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网上订货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网上订货工作内容和相关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扎实做好网上订货准备工作。大连、北京、湖南、甘肃四个网上订货系统首批试点单位,详细制定配套措施,广泛开展调查培训,积极引导客户,加强部门协同,加快了硬件、网络环境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地推进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北京市公司在朝阳、海淀、丰台三个区试点,上线客户达到2607户。湖南省公司在株洲市公司试点,网上订货率达到23.36%,并在10个市公司推广。甘肃省公司以全省为单位全面推进网上订货,网上订货率达到37.75%。
3.统一流程,规范操作。为了保障网上订货工作规范、顺畅、高效运作,销售公司会同电子商务公司、信息中心制定了《网上订货业务规范》和《网上订货技术规范》,从基础工作、业务流程、工作要求、平台搭建、数据传输、系统接口等方面,明确规定了网上订货的工作内容和标准。今年7月,销售公司组织各省试点单位营销中心、信息中心主任进行培训,对如何做好客户分类、货源供应、技术支持等基础工作,如何解决和处理可能遇到的实操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为网上订货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4.稳步推进,成效初显。各单位积极规划,论证实施,体现了“客户自愿、统一规范、稳步推进”基本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注重客户沟通,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吸引和鼓励零售客户,杜绝强迫限制、包办代替行为,使网上订货得到客户认可,客户自觉、自愿使用网上订货的能动性逐步提高。通过努力,全国网上订货率由去年的7.45%上升到19.59%。其中,大连达到90%,重庆达到76.02%,陕西达到72.24%,江苏达到66.25%。山东、湖北、浙江、福建、四川、江西、海南、广西等单位在推进网上订货同时,还积极探索工商、批零之间网上配货工作。
(二)不断完善网络运行机制,注重发挥网络培育品牌的作用
1.完善信息采集体系,提升把握市场能力。今年,销售公司制定下发了《全国卷烟市场信息采集网络运行工作规范》,在全国范围选取了201个信息员,建立了2010个样本客户,覆盖了163个地市级公司,实现了每周采集监控价格和社会库存,每月定期分析,及时掌握卷烟市场动态,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市场信息采集体系建设。各省级公司积极开展省内市场信息采集、样本优化、分析应用等工作,逐步建立了信息监测体系。四川省公司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推进了省、市两级卷烟市场价格和社会库存监控体系建设,实现了与国家局系统数据对接。天津、内蒙古、深圳、安徽、河南等单位大力加强市场信息采集分析,营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2.规范品牌进出机制,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一年来,各单位按照《工商协同品牌引入退出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加强品牌引入与退出管理。一是按照行业品牌发展战略要求明确了品牌引入与退出原则,确保品牌培育机会公平。二是制定品牌引入的试销评价标准,对不同类别卷烟,实施工商协同评价,跟踪分析培育效果,确保品牌培育过程公平。三是建立品牌退出机制,实施品牌销售评价,工商协同共同制定退出方案,确保品牌培育结果公平。黑龙江省公司通过典型示范,全省整体推进,建立健全工商一体化的品牌培育机制。安徽省公司坚持及时了解重点骨干企业品牌规划情况,调整完善全省品牌发展规划,突出培育知名品牌。西藏区公司通过工商协同培育品牌,建立了适合民族地区消费需求的品牌体系和进出机制,不断提高品牌适应市场的水平。
3.实施精准营销,提高营销水平。各单位积极探索开展精准营销模式,着力提升品牌营销水平。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与山西省公司率先开展了“中华”品牌精准营销试点,在工作机制、操作体系、衔接流程、实施标准、方法手段等方面探索实践,强化工商“六个一体化”协作,为“中华”精准营销搭建了“两机制、两标准”的运行平台,实现了“中华”品牌摆得住、销得好、不断档、不积压、价格稳、销量增的目标。广东、江苏、福建、辽宁、贵州、河北等单位,结合品牌战略、消费特点、产品定位,以省为单位积极探索重点品牌精确营销的方法和途径。
4.完善投放政策,规范货源管理。各单位从政策研究、市场分析入手,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货源投放与供应政策。其中,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北5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20号文件精神,与客户全面开展总量浮动管理,统一紧俏货源分配办法,规范紧俏和应急用烟流程。宁夏区公司以订货频率为依据,制定供货总量标准,开展客户半年总量协商,合理分配月度总量,加强同类同价的卷烟供应管理,品牌需求满足率达到90%以上,较好实现了“市场需求基本满足,零售客户有所选择”的工作目标。
5.创新营销方式,提升品牌培育能力。按照“532”“461”品牌发展目标,各单位积极行动,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品牌培育能力持续提升。一是在终端品牌培育方面创新。北京市公司注重挖掘终端培育品牌功能,选取了400家店面形象好、经营者素质高、品牌推介能力强的新品培育形象店,针对不同新品特点制订个性化营销策略,阶段式扩点扩量,确保量增价稳,提高了新品培育的成功率。二是在队伍建设方面创新。福建省公司加快推动营销队伍转型,积极开展以“专业分工、团队协同、分类培训、绩能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客户经理新工作模式试点工作,提升品牌培育能力取得明显效果。三是在营销机制方面创新。杭州市公司精心设计、积极实施批零一体、共同面向消费者的新业务模式,在卷烟营销中引入契约管理方式,通过协议约束批零双方的责权利,在建立面向客户和消费者的卷烟营销体系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1.把握客户需求。各单位更加注重以需求为起点,提高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客户满意度逐年提高。武汉市公司选择重点客户开展需求调查,从利润、货源、服务、尊重和成长五个方面把握客户需求,从陈列生动化、店面活性化、订货信息化、能力扩大化、价值深度化等指标综合评价,量身定制个性化营销建议书,提高了客户盈利能力,今年以来“食杂店”类客户每月户均获利同比增长18.2%。
2.创新服务内容。一年来,各单位创新方式,丰富内容,升华理念,挖掘内涵,不断完善行业服务营销体系。重庆市公司推进“三诚”“六心”服务文化建设,将诚心、诚信、诚行服务品牌建设,融入到推动重庆烟草文化发展的格局中,服务内涵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常州溧阳分公司积极探索客户经理“菜单式”服务,对不同业态类型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涵盖了终端管理、订货服务、经营建议、品牌培育、客户培训以及应急需求处理等,有效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3.提高响应能力。各单位在优化模式和流程的基础上,抓住订货、送货、投诉、咨询等关键环节,提高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响应能力。江苏省公司为解决客户实际问题,在全省范围公开服务承诺、服务标准和服务内容,方便客户监督,真正体现了服务愿望,真实体现了服务能力。陕西省公司通过网上订货系统,实现了客我信息双向反馈,第一时间反应,订单响应在8小时以内,投诉响应由2天缩短为1小时。
4.注重客户盈利。近年来,各单位注重客户的核心利益,建立完善客户盈利的调查、测算办法,综合应用需求、价格、货源等因素,定期分析客户盈利状态。福建省公司以经营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为目标和努力方向,完善零售客户利益保障机制,正确处理了零售客户需求与精准投放,总量控制与均衡供应,市场价格与货源投放的关系,全省零售客户获利水平逐年提高。
(四)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提升一线营销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能力
1.制定规范,发挥营销人员职能作用。各单位确立了客户经理在网络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围绕打造新型客我关系这个核心,应用营销作业手册、信息平台等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推动营销人员职能转变。吉林市公司围绕服务规范、标准和内容,制定了《客户经理同舟服务工作法》、岳阳市公司制定了《客户经理工作规范》、银川市公司制定了《客户服务操作手册》,方便实际操作,提升客户经理服务客户、培育品牌和市场分析能力。
2.探索方法,促进营销人员能力提升。各单位在优化流程基础上主动创新,积极探索营销人员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兰州市公司在客户经理工具箱基础上,积极探索客户经理、市场经理、品牌经理工作体系建设,以客我新型关系为主线,围绕“客户、品牌、市场”三个要点,纵向排列工作步骤,横向划分工作单元,按照分析、计划、实施、评估和改进五个步骤形成一线营销人员“135”工作法,有效提升了客户经理工作能力,进一步促进了工作目标化、操作信息化、作业标准化、考核科学化,实现了一线营销人员自我作业、自我管理、自觉提升。
3.加强协作,提高营销人员工作效率。各单位以“四定”为契机推进岗位分级,规范岗位制度,实施组织机构扁平化、岗位工作专业化,建立前后台专业分工支持,促进营销、物流、督查人员协作,增强营销团队效率。云南省公司搭建客户经理工作论坛,构建工作平台,形成客户经理工作支持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兰州市公司应用信息化作业平台,推进“135”工作法与网上订货软件对接,简便前台工作,使客户经理案头工作控制在每天40分钟以内,为走访市场和客户服务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2010年上半年行业商业企业人均劳动效率上升5.35%,人均卷烟销售收入上升18.12%。平均每车每天配送户数由2009年64户提高到目前的67户。
(五)加强岗位培训,努力提升营销队伍能力和素质
1.完善营销培训体系。围绕打造一支现代化的营销队伍,为“卷烟上水平”提供队伍支撑的总体思路,各单位以强化培训为抓手,制定培训规划,开展营销业务培训,丰富培训方式,促进队伍综合素质上台阶,专业能力上水平。今年,按照两年轮训一次的工作计划,销售公司共组织2期全国营销中心主任培训,培训427人次;各省、市级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两级商业企业培训管理部门作用,建立体系完整、分级负责的培训体系。山东省公司组织营销、物流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共计1035人次,并自编教材,开展零售户培训,全省零售客户培训面达到85%。浙江省公司编制营销从业人员培训规划,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增强了客户经理队伍综合能力。
2.推进职业技能鉴定。为提升营销战线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销售公司会同人劳司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今年7月完成了第一批营销师(卷烟商品营销)职业资格二级鉴定试点。截至2009年底,行业有92376人通过卷烟营销职业技能鉴定,占营销人员总数的94.6%。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第八届全国烟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一届全国烟草行业卷烟商品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将于10月举行。这次大赛,以“竞技能、育人才”为主题,以培养和选拔卷烟商品营销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来自行业的150名优秀选手,将同台竞技,展示全国烟草行业营销高技能人才新的风貌。
3.加强培训教材建设。今年,销售公司加大培训教材开发力度,组织行业专家、业务骨干,广泛征集客户经理工作问答,集中行业内外智慧,编写了《卷烟市场营销》、《卷烟服务营销》、《卷烟品牌营销》、《卷烟营销管理》、《卷烟物流管理》五本培训教材,汇编了《客户经理300问》,形成了涵盖管理、业务、专业技术等岗位类别、针对不同能力要求的培训课程体系,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营销服务实践与操作提供了帮助指南。
4.转换用人用工机制。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的要求,加快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步伐,转换用人用工机制,逐步完善营销人员进退、升降机制,积极探索符合现代流通企业基本特点的营销队伍制度。新疆伊犁公司本着“四个有利”的原则,建立动态薪酬体系,给优秀员工提供较大的发展通道,提高了营销队伍的素质,保持了营销队伍的活力,客户经理中大专以上人员所占比例由过去的42.3%提高到72%,客户经理岗位年均收入增幅达41.5%,有4名客户经理走上中层管理岗位,8名客户经理走上了分局(公司)机关关键性工作岗位。湖南省公司明确了全省技能竞赛前15名的选手,可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极大的调动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全行业客户经理队伍由去年的28637人上升到今年的29235人,大专以上占61.7%,高于全国营销人员大专以上比例49.87%的平均水平。
一年来,行业网建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面对行业“卷烟上水平”新的形势和任务,对照国际一流水平,我们的工作还存有一定差距:一是部分地区对开展网上订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等待观望的思想;二是一线营销人员工作职责、流程还不够明确,特别对如何发挥客户经理作用方面,各地做法的差异性较大,水平和效果参差不齐;三是如何有效挖掘和利用零售终端价值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成效尚不明显;四是网络培育知名品牌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发挥,队伍素质和网络软实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对于上述问题,希望各单位高度重视,查找问题根源,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一阶段网络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积极推进三个工作法的实践与应用
“135”工作法是在总结多年来营销队伍建设经验基础上,集行业群体智慧酝酿成型的,适应了行业当前及今后营销网建工作需要。各单位要全面推广应用客户经理、市场经理、品牌经理“135”工作法,进一步发挥一线营销人员在网络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打造新型营销队伍。一是制定实施方案。省级公司要认真学习和解读三个工作法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制定方案,明确进度,同步推进。2010年11月底前,各省要将推广工作方案上报中国卷烟销售公司。二是开展分层培训。省级公司主要负责营销中心主任、市场经理、品牌经理相关人员培训,地市级公司负责客户经理培训,省、市、县管理人员到一线营销人员都要全面掌握和熟练应用3个工作法。三是注重推广效果。各地市级公司要按照三个工作法全面梳理内部业务流程,实现协同作业,相互支持,要全面理清三个岗位的工作关系,以客户、市场、品牌作为营销人员的思维要素、分析维度和工作要点,形成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营销工作平台,全面提升一线营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年,根据各省级公司上报的工作方案,销售公司将对3个工作法的推广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
(二)全面推进网上订货工作
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和“试点先行、积极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以网上订货为主要内容的电子商务建设。一是完善规划,搞好试点。省级公司要进一步完善推广实施方案,认真总结网上订货试点工作经验,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条件具备的单位,可利用互联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以及“三网融合”等拓宽订货渠道,并选择部分有条件的零售客户,稳步实施批零网上配货,逐步开展网上结算。二是规范操作,稳步推进。国家局统一开发了网上订货软件系统,免费提供各单位使用。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硬件采购、软件实施要严格执行国家局相关规定,并按照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要求,积极推进网上订货工作。三是发挥功能,加强管理。推进网上订货,要充分发挥方便客户、提高效率、客我互动、品牌展示、营销平台等7个功能作用,加强目标、过程控制、准入审核、客户信用和网站安全等,健全网上运作管理制度,为客户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服务。四是抓住关键,监督检查。各单位要以网上订货为契机,按照20号文件要求,规范客我关系、订单采集流程、货源供应政策,严格限制销售大户,依法依规经营,确保网上订货顺利实施运行。明年,销售公司将对20号文件精神的落实与订货系统结合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地市级公司要主动组织检查,省级公司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复查、为品牌发展创造优质的市场环境。网上订货工作要注意三点:第一,网上订货要有利于卷烟销量稳定增长、有利于卷烟结构稳步提升、有利于增加客户货源的选择空间、有利于“532”“461”知名品牌成长,简化订货操作,方便零售客户。第二,不要片面追求数量,而要注重质量和效率,省级公司要做好规划,制定规则,抓紧推广,市级公司要抓好应用,并将运行质量纳入目标考核。第三,注重在线服务与日常服务相结合,实现功能互补,及时响应客户诉求,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积极探索零售终端建设
一是研究制定零售终端利益保障机制。围绕终端利益这个关键点,从货源保障、终端布局、零售价格稳定等可控因素入手,制定、完善相应政策和规定,从降低零售终端经营费用、增强零售终端经营技能等环节入手,保证零售客户毛利持续稳定增长。二是研究分析终端发展与变化趋势。要适应新型业态发展,关注变化趋势,把握零售特点。要适应地区发展特点,在城市群、城镇化、功能变化情况下,关注终端变化特点,聚焦新兴城市、新型业态、新建商圈,空白村,主动寻找终端市场的空白点,延伸终端服务,发现新的增长点。三是注重挖掘和利用终端价值。要把商圈与终端服务联系起来,分析商圈特点,构建终端服务蓝图,查找服务关键要素,改进终端服务项目,前中后台相互支持,形成内部服务链与客户价值链结合。把陈列与提升终端价值联系起来,引导终端产品陈列,争取最大面积、最佳位置、最优数量,吸引顾客、方便选购,发挥零售终端引导消费、培育品牌、信息传递等作用。这里再强调两点:一是合理控制终端形象建设规模,不得大规模、大范围、高投入建示范店、形象店;二是严格执行公平公正透明的货源供应政策,不得搞货源倾斜。
(四)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 继续贯彻“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以优秀县级营销部创建活动为抓手,努力提升营销网建基础工作上水平。一是破解基层发展难题。各单位可以采取专题研究、重点攻关等形式,破解基层工作中的难题和瓶颈问题,切实解决好基层营销部“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要注意调动基层营销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总结实用新颖的基层管理经验,推动基层创优活动向纵深发展。二是夯实基层管理基础。通过运用对标管理及目标管理等方法,从制度类文件、技术类标准、管理类标准入手,统筹策划基层营销网建管理体系,建立更加完整系统的县级单位网建管理体系和对标体系。依托质量管理平台,应用营销人员工作法,加强、改进营销服务质量,积极推动基层营销管理创新。三是增强基层服务能力。要充分发挥好基层服务市场、服务客户、服务品牌的基本职能,以营销人员工作法为手段,促进客户经理、市场经理职能发挥,提升客户服务的能力;以严格规范的营销规则,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知名品牌成长,提升品牌培育能力。国家局将在全行业流通企业开展为培育“532”和“461”知名品牌建功立业活动,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基层建设,掀起培育知名品牌的热潮。四是加强基层创优督导。省级公司要总结基层优秀经验,组织交流观摩学习,树立标杆榜样,为创优工作的深入推进营造良好氛围。市公司要注重基层调研服务,具体指导基层创优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各省2009年优秀营销部创建工作达标自查情况,销售公司将对第一批达标单位进行抽查。
(五)持续推进营销队伍建设
各单位要围绕建立新型客我关系为核心任务,持续推进营销队伍建设,为卷烟销售网络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加强营销梯队建设。按流程设岗,按岗位分级,按能力上岗,注重定向培养,定向使用,增强技能,提升水平,努力做到人岗匹配,激发营销人员工作潜能,逐步形成工作精干高效、智能结构合理、梯形年龄结构的营销团队。二是完善人才管理机制。要以规章制度规范行为,建立约束机制,形成控制力;以行业发展方向指引营销人员工作,建立引导机制,形成拉动力;以优胜劣汰,择优上岗,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形成驱动力;以绩效考核、工薪奖励和培训为形式,建立激励机制,形成推动力。三是强化营销技能培训。加大营销培训力度,整体规划培训工作,全面推进营销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每三年对所有营销人员轮训一次,各地市级公司营销人员持证上岗比例持续提高,力争2011年行业培养出营销师100名以上,促进营销队伍素质上台阶,能力上水平。今年,各单位要结合销售公司编写的5本营销培训专业教材,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努力建立学习型商业企业。四是注重营销团队激励。以品牌培育、客户服务、业务技能等为主题,各单位要积极开展营销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活动,合理赋予激励目标难度,引导营销行动,形成营销激励,保持营销队伍的活力与动力。
三、关于培育“532”“461”知名品牌的工作要求
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的提出,明确了行业培育“532”和“461”知名品牌的目标任务。我们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按照国家局“卷烟上水平”的工作部署,贯彻落实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动员卷烟营销战线广大员工积极开展为培育“532”“461”知名品牌建功立业活动,扎实推进“市场营销上水平”。近年来,卷烟流通企业高度重视品牌培育工作,深入推进订单供货,积极开展工商协同营销和品牌精准营销,持续推进销售网络建设,不断发挥销售网络培育品牌的功能,品牌培育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品牌发展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价值持续提高、高价位和低焦油卷烟品牌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1到8月份,有10个品牌销量超过100万箱,4个品牌销量超过150万箱,预计全年有13个品牌超过100万箱,10个品牌销量超过150万箱,2个品牌销量超过250万箱,前十名品牌销量合计将达到2058.4万箱,所占比重达到43.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三类及以上卷烟销量排名前十位品牌集中度将达到31.2%,同比提高3.7百分点;1到8月份,有18个品牌批发销售额超过100亿元,9个品牌超过200亿元,预计全年将有15个品牌超过200亿元,9个品牌超过300亿元,1个品牌接近或超过800亿元,批发销售额排名前12位品牌集中度将达到57.9%,同比提高4.9百分点;1到8月份,不含税调拨价171元/条以上规格卷烟销量为76.73万箱,同比增加21.52万箱,增长38.98%,增幅较同期提高25.07个百分点,这一价位品牌预计全年销量将达到115.3万箱,同比增加35万箱,增长43.7%,增幅提高28.1百分点;同时,一批低焦油卷烟品牌也得到了加速发展,低焦油卷烟的消费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但是面对行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培育“532”“461”知名品牌的新要求,我们卷烟流通企业肩负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前,做好“532”“461”知名品牌培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培育知名品牌作为卷烟流通企业的首要任务和重大责任。
在专卖体制下,卷烟流通企业是卷烟品牌在当地市场的唯一分销机构,专卖体制既赋予流通企业专卖专营的权力,更赋予流通企业培育品牌的责任。专卖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卷烟流通企业必须把培育品牌作为第一要务。同时,《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全面提升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为目标,以培育“532”和“461”知名品牌为重点。我们要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就要牢牢把握培育知名品牌这一核心内容,进一步强化角色定位,认真履行培育职责,从行业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面向未来,着眼发展,深刻认识知名品牌培育的重要意义,全面理解知名品牌培育的内涵要求,准确把握知名品牌培育的目标任务,把做好“532”“461”知名品牌培育工作作为卷烟流通企业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的战略部署上来。要认真编制市场规划,全面落实培育要求,扎实做好培育工作,努力增强培育能力,为“532”“461”知名品牌加快成长创造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工作基础。
(二)聚集目标、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营销对知名品牌培育的基础和引领作用。
卷烟流通企业培育品牌的目标要进一步聚焦于“532”、“461”知名品牌,以营造环境、尊重市场、引导消费、提升水平为重点,引领知名品牌加快发展。
1.营造环境。要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加强卷烟市场营销管理的意见》的要求,遵循市场准入、市场采供和终端营销等规则,逐步形成公平、有序、适度的竞争环境,公开、规范、诚信的市场秩序,供求稍紧平衡的市场状态,努力实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着力推进全国大市场建设,为知名品牌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明年开始,销售公司将对各省卷烟市场营销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营销规则执行到位。
2.尊重市场。具体讲,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尊重消费者选择,满足市场真实需求。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是实现“532”“461”品牌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只有在市场竞争中培育成长起来的品牌才具有强大生命力,才能经的起各种挑战和考验。国家局姜局长多次强调,如果品牌不是靠市场成长起来的,那么规模越大,风险越大。我们营销战线上的同志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市场导向的原则,在市场营销、品牌培育各个环节认真贯彻好这一原则,真正让市场来选择品牌,把知名品牌培育建立在可靠的市场基础之上。
3.引导消费。我认为,品牌培育的高级阶段就是能够引领消费潮流,它是建立在把握市场脉搏、洞悉消费热点和趋势基础上的营销艺术。在这方面,一是按照行业“532”“461”发展战略和市场的情况,优化区域市场布局和品牌结构布局,在把握现实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潜在需求,加强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提高大品牌和高价值品牌的带动力;二是深入分析消费特点和未来趋势,密切关注低焦油、低危害卷烟、混合性卷烟消费发展变化,为产品研发和品牌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更加注重终端建设,进一步提升和利用终端价值,发挥零售客户品牌宣传、产品推介的作用,确保知名品牌市场覆盖率到2015年超过80%、零售上柜率超过40%。
4.增强能力。品牌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市场需求分析、客户服务、品牌营销、信息共享和营销调控多个方面,要通过构建面向客户和消费者的营销体系来提升品牌培育能力和水平。一是提升把握市场真实需求的能力。始终坚持订单供货自下而上的工作流程,按照“预测指导采购、采购支持订单”的要求,认真做好、半年和季度需求预测工作,确保订单真实反映市场需求,不断提高预测准确率和订单满足率;二是提升工商协同营销的能力。培育知名品牌需要工商加强协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育品牌。在职责分工上,工业企业以品牌形象塑造、订单响应、品质改进等作为工作重点,商业企业以品牌需求把握、市场推广、跟踪维护、信息反馈、保持价格稳定等作为工作重点,工商双方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知名品牌培育工作;三是提升品牌“精准营销”的能力。在总结“中华”品牌“精准营销”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精确信息、.精准投放、精细管理”的要求,用两年时间建立和完善行业知名品牌精准营销运行体系和规范,并逐步扩展到所有知名品牌。
从今年开始,销售公司将围绕“532”“461”知名品牌培育工作,调整卷烟营销考核办法,以培育知名品牌为突出重点,增加考核权重,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市场营销上水平”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三)树立榜样、评选标兵,为培育知名品牌建功立业。
为了进一步调动和激励流通企业全体员工培育知名品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家局准备在全国卷烟流通企业开展为培育“532”、“461”知名品牌建功立业活动,并将下发具体的实施意见。活动旨在通过树立榜样、评选标兵,进一步凝聚全行业的智慧和力量,推动“532”、“461”知名品牌的形成。希望各单位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抓好贯彻落实,这里再强调以下三点:
一是要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宣传发动。各单位要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和文件要求,广泛宣传、层层动员,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开展建功立业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和岗位职责,积极投身到建功立业的活动中去。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宣传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建功立业活动由国家局统一领导,国家局人事司、中国卷烟销售公司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各省级局(公司)和地市级公司要具体负责本地范围内的活动开展。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周密制订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三是要严格评选标准、务求取得实效。国家局将制订行业建功立业先进单位评价标准,重点从市场环境、营销能力和培育效果三个方面衡量活动成效。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让真正为培育“532”、“461”知名品牌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脱颖而出。国家局每年将在各省评优的基础上对行业培育“532”“461”知名品牌先进单位进行表彰,激励卷烟流通企业为培育知名品牌建功立业。
同志们,这次会议既是网建工作的现场会,也是“532”“461”知名品牌培育的动员会。面对行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营销战线全体同志要紧紧围绕国家局“卷烟上水平”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聚集目标,强化责任,奋力拼搏,争创一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建设一流的卷烟销售网络,培育“532”“461”知名品牌,全面推进“市场营销上水平”做出不懈努力和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