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州信职院职业教育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形势
职业教育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形势,该院领导认为,金融危机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是要关注市场经济走势。清醒地认识到这次金融危机对学生就业的影响,把目光聚焦在市场上,研究市场信息,把握市场规律,密切与企业、行业等进行高层合作。二是要关注行业的发展走势。学校要密切与相应的行业指导委员会联系,掌握社会所需的行业、类型,积极调整专业设置,三是要关注专业的发展。认真调查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不能局限于一种技能,应该培养学生应对职业变化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应变、适变、善变。四是要关注人才标准的动态。调整好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这次小企业倒闭、大中企业裁员,要认真分析其倒闭的原因,被裁员的成员文化、学历,技能等各方面的素质,有的放矢地改变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标准,适时地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以一变应万变。五是关注非学历的培训。广开门路,发挥学校的师资优势和实训设备,着力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六是要关注与企业的联系,积极开展订单培养,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着力培养企业适用人才,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常州信息学院下一步如何发展,该院领导认为,要以温总理的讲话精神为动力,要以国家示范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四大工程,全面建成国家示范,促进学院创新发展。
一是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打造人才培养的特色工程。学院将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独具个性的专业,通过高水平的重点专业建设,形成若干个强势专业群,这样一方面形成学院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也形成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或行业经济发展需要,能够有效构建行业、企业、学校三元实训体系,能担当学院建设发展龙头的专业。
二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软实力工程。学院通过理念凝练工程,名人效应工程,品牌打造工程,人才质量提高工程,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载体和平台,从而提升学院综合实力。
三是以二级管理推进为手段,打造和谐高效的管理工程。学院将全面落实“以制度用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的管理模式,推进民主化管理进程;要落实“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用人机制,营造优良的工作氛围。
四是以“双师”团队建设为重点,打造内涵提升的人才工程。学院将重点实施“教师团队”培养计划,建设好一批“项目课程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和“社会服务团队”,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理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视察虽然只有短短的50分钟,但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万二千名师生员工心中,却掀起了巨大波澜,在学院全力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关键时期,温总理的视察,必将给学院的示范建设,学院的后续发展,学院的更大作为,带来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形势
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形势,学校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朱建华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利于学校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推动学校发展。
一、当前职业教育的形势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公平、实现教育权利均等、构建和谐社会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党和政府一直坚持的重要方针。2005年,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相继召开,会议做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也提到:“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指出来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总书记是把它放在一个优化教育结构这样一个总的题目下来谈这个问题的。他指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可以说,目前中国教育已经完成了两次历史性跨越,一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二是“大学扩招,使得高等教育大众化”。现在正在进行着第三次跨越,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正因为如此,教育部周济部长才会讲: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重点,作为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二、学校发展方向的定位
近两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将近15000所,招生已经突破了800万,提前实现了“十一五”的目标。我们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在发展方向上,明确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在办学方针上,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培养模式方面,明确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教学方面,明确了“两个加强”,即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这种大环境下,淄博工业学校也又有了新的跨越式的发展。在学校管理、办学规模、学生管理、教学质量、招生就业、社会培训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2007年,学校牵头组建了淄博市首家、山东省规模最大的职教集团——创业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包括省内外39所院校和48家企业,逐步实现产教学一体化,走上了规模化、集团化的办学轨道。
淄博市工业学校集全日制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本专科函授及各类社会培训为一体,现有教职工530余人、全日制教学班136个、在校生6100余人,有1处驾校、1处中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学校连续15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首批职业院校教学示范学校、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省职业教育师资建设先进单位、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科研示范学校、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省中职毕业生就业培训先进单位、省职业教育创业十大明星学校、省阳光工程先进培训基地、省建筑业十佳教育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等级培训考试基地、微软公司培训考试基地、省职校信息技术教研中心。学校还是省职业院校协会副会长单位、省职成教校长联谊会副会长单位、省中专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省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省职成教科研基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理事单位。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校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明确将学校的发展方向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于师生的长远发展,苦练内功,提升内涵,真正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并在近期内发展成为全国中职强校、名校。
三、怎样实现发展目标
面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在学校发展方向的指引下,学校提出了第三个创业的奋斗目标。即:努力探索办学机制办学体制改革;贴近社会,贴近市场,增强办学活力;适度控制外延膨胀,注重内涵提升;培植系统完善、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打造团结协作、率先垂范、追求卓越、与时俱进的干部队伍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于教书、乐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搞好市场调研预测,不断改革创新文化课和实验实习课教学;做大做强社会培训;建立各种联合办学模式(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充分利用职教集团这个平台,促进学校的更快更好发展,争创中职领域全国名校、强校。围绕这一具体目标,学校将采取以下措施:
1、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为抓手,打造学校文化管理特色 学校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新型的学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基调是“人”,内容是“文化”,核心是“价值观”,法则是“柔性管理”,目标是“学校人的发展”。
学校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建筑物、景点、绿化、美化、宣传设施、文化社团、学校电视台、广播站、艺术团体以及一整套视觉识别系统(CI)等。制度文化指学校所有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目标、校风、学术气氛等。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学校经过充分分析论证,确定了24字办学方针,制定了《七年目标管理体系》、《三年德育规划》、《“三创教育”研究与实施方案》等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培植了一系列价值理念。例如:
事 业 观:把本职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而不能当作一种职业来应付;
教 育 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人 才 观: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集 体 观:学校是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命运共同体; 绩 校 观:绩效面前讲上岗,绩效面前讲职称,绩效面前讲待遇,绩效面前讲荣誉;
执行文化:以对上级意图的理解水平和落实执行能力及程度来衡量工作质量。即执行前:快速反应、准确理解、立即行动;执行中:决心之下定成败、认真之下用聪明、主动之下要创造、力度之下抓细节、速度之下论完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执行后:效率就是能力、效益就是水平、业绩就是评价。
服务文化:一切工作立足于为学生成长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服务别人、快乐自己,服务别人、实惠自己,服务别人、发展自己;
我们将继续完善和丰富学校文化建设,落实学校提出的一系列价值观念,继续着力打造执行文化和服务文化。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识,讲学习,抓落实,促发展,使这些价值观在教职工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继续将文化建设向学生层面扩展,加强学生管理文化建设力度,有效培植学生的人生观、挫折观、交友观、就业观等,使学生在各种价值观的引领下,内化成为日常行为习惯,自觉自愿做到文明、自律、进取,并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法制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对学生的价值理念进行巩固和发展,使学校管理文化得到进一步提升。
2、打造学生管理文化,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结合学生实际,精心打造了系统的学生管理文化,着力培养学生职业思想、职业道德和文明行为,培植了学生人生观、挫折观、交友观、就业观等观念,并有效内化成为日常行为习惯,使学生们时时刻刻都做到了文明、自觉、自律。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精细化的管理,使全体学生在和谐文明的校园里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落实“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管理思路,深入实施“学分制”改革,实行“全项管理千分制”和“全员育人”、“学生成长导师制”等多项育人措施。努力提升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和管理,实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的办学要求。
3、深化教学改革,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学校继续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突出抓四个方面: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课堂教学管理改革、教科研工作管理改革、考试制度与方法改革,扎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⑴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坚持抓好抓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学习,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大企业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经济和市场的“零距离”无缝隙接轨,培养“双师型”优秀教师。
⑵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学校不断完善有科学的专业开发与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中用,密切学校与企业、行业与部门的联系,逐步实现产教学的有机结合。
⑶打造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学校现有化工类、计算机类、机电类、商贸类、旅游类5大类30余个专业,有7个专业是省教学改革试点示范专业,有5个专业是市级重点骨干专业,有5个专业是省首批“双证互通”试点专业。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岗位技能训练为特色,加强机电专业、网络专业和旅游专业等精品专业建设,全力抓强抓好精品课程的开发。
⑷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学校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定时、定阶段组织学生进行阶段实习,强化学生的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充分掌握了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技术经验,提高了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
(5)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继续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做”技能型人才,让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实现 “产教学”的深度合作。
4、进一步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学校继续把招生和推荐学生就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扩大招生范围,实现全国招生。进一步扩大学生就业空间和领域,在青岛、烟台、威海、深圳、上海、北京、苏州等发达地区原有实习就业基地基础上,不断拓展中外联合办学的新空间和新领域,使招生就业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环。
5、社会培训和成人教育实现“多赢”局面
学校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建筑培训、安全教育、驾驶员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大培训体系,重点针对安全、建筑、餐饮服务、营销等用工量大的行业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实现学校、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多赢”局面。在全国上下关注、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学校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走多层次、开放式办学之路,努力实现学校新的突破和新的跨越,为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应对当前就业形势
大学生如何应对当前就业形势
剖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策略“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一:当前就业形势
人社部公布的2014年前三季度就业数据显示,当前就业形势基本稳定。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2万人,同比多增16万人;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7%。在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万就业目标。完成的背后更多层面的反映出这是由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未改变、宏观调控措施得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紧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小微企业逐步增长也为更多的求职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背后的根源在于政府施行了一系列简政放权、鼓励扶持的政策。据工商总局的统计,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52.44%,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920.24万户。
在就业群体方面,仅针对高校毕业生而言,国家就已出台许多鼓励政策,如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就是要将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落到实处。
在一系列政策鼓励下,就业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然而,即便如此,对于就业形势仍不能盲目乐观。在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我国待就业人数仍在不断增加,未来就业形势是否仍能保持良好还是未知数。
调查显示,在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这三个重点就业群体中,以高校毕业生为例,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727万,加上30万回流“海归”和2013年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就业岗位需求将超过800万个。同时,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大批拥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使农村转移劳动力增加,这就意味着对就业岗位的需求也将增多。
虽然就业岗位需求增多,但是,一方面,作为吸纳大量就业人数的传统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和下行的趋势,另一方面,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带来岗位需求的新变革,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就业也变得更加艰难。同时,结构性矛盾也成为阻碍就业的一大因素。
众多高校毕业生都将就业目标锁定在大城市,认为大城市不论在就业机遇还是发展前景方面都比中小城市更胜一筹。虽然高校毕业生给大城市带来了更优质的人力资源,但是,过多的人才已经使得大城市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过于饱和,从某些方面来说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大城市的人才因过多而贬值的同时,在基层地区、边远地区,如贫困山村、我国西部等地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环境艰苦”、“前途堪忧”好似成了无人愿意屈尊前往的理由。这样不平衡的人才分布和需求,也成为阻碍就业的一大因素。
二:自我总结
在大学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从思想上来说,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对别人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也是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我认真学习党的各种理论,并努力把他们付之于实践,对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机械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机械类的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
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院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作为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三:职业规划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过的十分精彩,因此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规划对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我们应该承认并正确对待我们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切实做好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着手。
要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有正确的前提明确的目标,职业理想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其者领导和指南的作用。进行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条件。主要包括个人的需要,兴趣,性格以及个人气质等,以确定什么职业比较适合自己。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子,相信自己的实力。现在有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在用人单位面前缺乏勇气,对比较有把握的事情总是不能大胆接受,尤其是对一些自己向往的高职,高薪的单位缺少竞争的勇气,从而丧失理想的就业机会。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为此,我们首先要准确的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要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高学历并不等于高的就业能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然后是组织和环境的分析。而且还要进行生涯机会评估以及生涯目标的确定,然后制定行动方案,把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的方案和措施。许多人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一种预期,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体年龄和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近几年,不少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一直强调大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甚至为了这些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同样,对于那些存有“这山望着那山高”心理的学生,也是职业目标不确定的一种表现。盲目的攀高追求与选择不仅影响个人目前的就业,同样会对个体以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在现在和将来要做什么。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分阶段制定。在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所创的职业性向测验,他把个性类型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任何一种环境大体上都可以归属于其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组合。通过类似的职业性向测验我们能够更好的实现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
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凭个人的经验是很难实现目标的。我们知道,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有限的,职业选择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个人的年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这过程中,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至少是少走弯路。
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第四篇: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
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焊接工高凤林的手、钳工顾秋亮的手、捞纸工周东红的手……今年“五一”小长假,一部讲述8位顶级技工用巧手和匠心筑梦的《大国工匠》让无数国人感动。没有名牌大学为他们背书,他们有的只是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他们超越了世俗对于成功的评判,却在追求自身职业技能完美和极致的不经意间,受到了众人的瞩目,成为国之瑰宝。
从《大国重器》的震撼,到《大国工匠》的感动,人们清晰地感觉到,一股“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清新之风,正在吹散几千年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浓雾重霾,“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逐步成为新的时代风尚。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再次为这股时代风尚增添了一个注脚。大国尚技,这样的榜样感召,这样的氛围营造,在中国制造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有着别样的意义。因为在向“中国制造2025”挺进的征程中,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成为制造强国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
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视出境旅游的国人多有这种体验,千里迢迢背回的奢侈品或日用品,在其不显眼处,通常印着一个“Made in China”的标签。
实保障。
中央历来重视职业教育,尤其是这5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份重视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得到印证:
一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职业教育进入黄金发展期
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纲要颁布后的这5年时间,职业教育在多个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和进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谈到发展,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数量和质量。
关于数量,这5年的各种统计数字会让我们眼前一亮。5年来,职业教育共培养了5000万名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达到2亿人次。1.33万所职业院校开设了近千个专业、近3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可以说,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
质量的快速提升,也足以让社会为之点赞。“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更加彰显,成为构建科学合理教育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文明风采”竞赛、“劳模进职校”等活动,促进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融合。“十二五”以来,国家重点支持了815所中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969所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了1897个专业和1450个实训基地,10万人次的国
从就业地域分布看,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占直接就业学生的63.94%;异地就业的占35.46%;境外就业的占0.60%,东中西部就业率差距明显缩小。同时,超过70%的中职毕业生入学时为农村户籍,但毕业后超过92%的直接就业学生在城镇就业。
二是以国务院的名义召开工作会议
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新的国家战略的实行,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职业教育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任务前所未有的艰巨,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起崇尚一技之长的良好氛围,为职业教育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激发出更大的潜力,释放出更大的改革红利。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召开常务会,会议主题是“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主要内容:
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等六部门还共同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今年5月10日上午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全国启动
此次改革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三级质量监测体系;
教育部今年4月24日在京召开2015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为按照中央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整体推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继续教育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各项工作在2015年取得新的进展。
会议要求,2015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要深入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决定》、《规划》的部署,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关键制度建设,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教内生动力,系统谋划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入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国际化与国家战略融合发展,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动继续教育取得进一步突破,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描绘了他心中的职教愿景:“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彻底打破公众对职教„培养廉价劳动力‟的误读,不断夯实„中国制造‟的人才基石。”
四是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倾斜领域,全方位支持学校
实训基地、维修改造校舍、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方面,改善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财政部要求各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结合本省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事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和自有财力,重点支持本地区公办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以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适当向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在区域内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公办中职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要兼顾符合办学要求、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民办中职学校。
五是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多次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指示。
总书记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出重要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就在几天前的“五一”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对劳动、技能与创造做出指示,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如果愿意升学也有升学的基础和有学习的能力,也可以继续升学。
5年来,职业教育秉承服务大局、就业导向、育人为本、多元办学、分类指导、示范引领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着力提升“服务经济、创造价值,服务社会、促进公平,服务个人、助推成长”的能力,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它的理念、模式和成就让世界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赢得了广泛赞许。2012年5月,在我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这样评价中国的职业教育:“规模大、就业率高的中国职教为世界提供了经验。”
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由原沙河市职教中心、二十冶技工学校、沙河市卫生学校三校整合而成的一所综合性的职业学校,这就形成了“一套人马、多块牌子、交叉任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新型体制,中职、技校、对口升学、成人教育、短期培训联合培养人才的新路径。思路决定出路,改革促进发展。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实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职业、服务人为宗旨,以就业市场、生源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基本发展能力和生存能力为本位,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寄望,感受到了身边的人对职业教育认识的逐渐转变。虽然我们的学生不是„985‟„211‟高校毕业的学生,但只要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照样能拥有成就出彩
112-
第五篇:我县应对金融危机形势分析思考(最终版)
应对金融危机,**县必须认清形势,周密部署,科学应对,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转机,以“保增长”为目标,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一是增强信心。近年来,**县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之衡茶吉铁路、泉南高速、岳汝高速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的启动,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将日益显现。通过依
托优势资源,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引进了湘东钨业、东山石材等一批工业企业,园区经济不断壮大,对全县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同时,以政府职能转变和干部作风转变为重点的软环境建设逐步加强,发展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危机中有商机。当前,世界经济处于休整期,大宗原材料、机械设备价格大幅下降,人才和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这为企业改造工艺,引进人才,调整结构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必须坚定信心,**县经济发展仍有潜力。
二是加大投入。为了实现保增长,要千方百计地加大投入。争取项目投入。认真做好项目对接文章,全力争取全国的粮食增产千亿斤项目、全省的千万亩油茶项目、大中型水库除险、城区防洪堤、乡镇文化站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物流中心建设等项目落户**。加大政府投入。据专家测算,房地产业可带动50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建筑量每增加100万平方米,就能吸呐30万人的就业。当前,**县城市化率仅为30.5%,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和潜力。因此,要将投入的重点放在房地产开发上。要创新房地产开发模式,加快国有资产处置变现力度,尝试走“政府开发,让利于民”的房地产开发路子。促进银行投入。经济与金融息息相关,唇齿相依。要制定出台鼓励银行放贷的政策和措施,对银行设立适当的存贷比底限,促使银行从全县范围内吸收的资金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强力招商。面对金融危机,**县要实现招商引资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有新的突破。立足园区招好商。根据“一区三园”产业定位,着力引进棉纺针织、电子电器等产业项目,形成园区之间上下游产业关系,保持园区产业的系统性,实现以功能布局引导产业布局和项目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利用老板选好商。大力推行东山石材工业园“政府主导,老板经营”的园区建设模式,切实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在工业园区划定区域,吸引老板经营,将招商选资的责任和权力交给老板,充分调动老板招商选资的积极作用,实现招商引资企业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优质服务安好商。全县各级干部要主动下到企业,积极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生产难题、销售难题,促使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四是促进消费。创造就业机会,对道路、水利、林业开发、村庄建设等工程项目优先安排当地农民,促进农民工就地就业。整合县内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实行边培训边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回乡人员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实现以创业促就业。改善消费环境。着力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结合“家电下乡”活动的开展,合理引导发展汽车、文化、保健等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完善和落实低收入群众价格补贴办法,加强以食品药品为主的产品质量监管,严历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提高消费预期。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救济救困力度,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支持农民建房,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给予农民建房宽松的国土政策,搞好村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尝试推行村民建房买房补贴办法,对村民在当地建房的,给予每栋补贴1000元;对村民在县城购房的,给予每套补贴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