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性高校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中党委地位和作用研究
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院党委地位和作用研究
周 立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内容摘要:我国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基层学院党委的职能、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发生很大变化,明确基层党委的地位和作用,适应高校改革发展新特点,加强基层学院党委建设非常必要。文章从高校党建理论出发,结合高校实际,研究基层学院党委在学院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加强学院党委建设的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党建;基层党组织;建设
随着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按学科划分的系发展成为专业学院(文中所指学院专指高校中的专业学院),学院党员的人数和质量不断提升,成立学院党委成为必然(文中所指学院党委专指综合性高校中的专业学院党委)。学院党委作为高校党的一级组织,在建设现代高校的进程中,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管理重心下移,学院在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的要求下,学院党委如何定位,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基层党委的要求,在学院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是摆在高校党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院党委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等学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06〕32号,以下简称“教党32号文”)、《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教党〔2007〕11号,以下简称“教党11号文”)是指导高校党建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四个文件中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主要责任。《条例》、《标准》两个文件中提出了学院党委的地位和作用。《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学院党委应: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支持本单位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加强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具体指导党支部的工作;领导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本单位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领导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标准》第十二条要求:重视系(处)级单位党组织建设,系(处)级单位党总支(党委、直属党支部)能按时换届选举,特别是认真选配好党总支(党委、直属党支部)书记。系(处)总支(党委、直属党支部)能在本单位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支持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2005年全国高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促进高校改革发展与维护高校稳定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广泛体现。教党32号文中提出:进一步加强院(系)党委(党总支)的建设。高校院(系)级单位党委(党总支)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支持本单位行政负责人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系)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发挥本单位师生在院(系)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经常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师生员工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作者简介:周立(1974-),男,浙江淳安人,助理研究员,产业经济学硕士,从事高校党政管理研究。1 1
一步明确了高校学院党委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工作的重点。2007年5月,教党11号文件指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目标任务,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内容,这是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通过四个文件,基层学院党委在学院的改革发展的作用和地位可能概括为四大作用,政治核心作用,监督保障作用,重大事项的决策作用,服务师生员工作用。
二、发挥学院党委的地位和作用和思考
学院党委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明确,政治核心作用是关键,监督保障作用是保证,重大事项的决定体现民主集中制,而服务师生员工是目标。进一步加强学院党建工作,更好的发挥学院党委的作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党政共同负责制是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制度保证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高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学院一级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党政关系不明、党政配合不力的状况,阻碍了学院党政领导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制约了学院的发展。2005年,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得到有力加强,学院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认可。
学院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院党委集体讨论重大问题,形成统一决策。在共同负责的机制下,既可以有效防止和避免学院主要领导说了算的情况,又能充分发挥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二是有利于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中去。学院中大量的思想问题和矛盾,产生于教学、科研和日常行政工作中,党的工作游离于学院中心工作之外,会造成思想政治工作脱离教学、科研和日常行政工作,形成党政工作“两张皮”,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解决不了教职工存在的思想问题,调动不了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院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有利于党委工作融入学院的各项工作中,了解和掌握学院的各项工作情况,也有利于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日常行政工作中去,有利于适时疏导、帮助解决教职工在各项业务工作中产生的矛盾和思想问题。
(二)服务学院中心工作是学院党委工作的主要内容
教党11号文中就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原则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原则。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用中心工作的成效衡量和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效果。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学院党委要围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开展工作,既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各项决定的贯彻落实,又要与行政领导共同做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
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必须体现服务中心工作。党委在确定和实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过程中,必须融合在以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心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中。这些工作的建设和发展状况是检验党委是否真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标志。党委要围绕学院的改革与发展的目标,通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发挥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议政的作用,特别要注意发挥教授、专家在学术方面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合力,推动各项工作不断上新台阶。党委要围绕中心工作和任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结合高校的实际,做到四个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与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相结合;与学院活动相结合,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学院党委要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学院党委要支持行政领导行使职权。党委和行政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只存在党政职责分工,党政目标是一致的,根本任务、中心工作是相同的,只是工作侧重点的不同而已。党委主要领导要积极主动地支持行政领导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行使指挥权与组织实施工作,维护行政领导的指挥权威。同时管好学院的干部,有力地保证和监督行政指挥工作的有效落实。这是
党委服从服务中心工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三)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学院党委作好各项工作的保证
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基层学院党委的作用尤其重要。学院党委要始终把师生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由于高校的特殊性,教师更加关注自我价值实现、和谐工作环境、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等问题,学院党委在服务群众的目标就是构建和谐学院。学院党委应本着对广大教职工有深厚感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关心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生活作为重要大事来抓,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始终体现真心、爱心、诚心。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决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把全院教职员工团结在一起。
尊重个人的成长,给予充足的发展空间。面对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值与日俱增,学校迫切需要教师队伍提高学历和科研水平,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这是高校教师所面临的内部压力。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这需要党组织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他们个人发展提供空间,尤其是对于年轻教职工,更应该鼓励他们出去攻读学位,外出进修,要有“放得出去,收得回来”的胸襟和气魄,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创造条件,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工待遇。作为基层党组织,应该积极参与学院的创收工作,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优势,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通过提供科技服务,提高创收水平,在改善教师福利的同时,也为学院的发展积累一部分资金。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是提升学院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个“本”是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如关心教职工的家事,当他们生活中遇到困难,总是能得到党组织及时的关心和帮助,使大家体会到学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学院和谐事业环境是学院长期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前提。
(四)选配高素质的党务干部是加强学院党委工作的重要环节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高校学院党委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要求党务工作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水平。学院党务工作者应当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党务工作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决策、组织、指挥和控制能力,沟通、协调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以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高校要重视基层党务工作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引导他们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学院一级,要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注重从教师队伍中选拔培养专兼职党务工作干部。
加强学院党委班子建设,选配高素质的党委书记尤为关键。党委书记除要具有上述条件以外,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大局观念和甘为人梯、海纳百川的胸怀;具有较高的个人修养和个人魅力,能和广大师生打成一片,使人们愿意和书记交流,又能自觉服从于书记的领导。在学院领导班子中,书记负责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委书记,要充分把握好党委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作用,让行政领导放手管理。党委书记要主动思考和处理与行政领导的关系,主动与行政领导开展谈心活动,了解行政领导的思想和意图,在思想和行动上支持行政领导。书记和院长要在职责分明的基础上,热情合作、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做到在权力、荣誉面前不相争,在责任、困难面前不推诿。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就高校而言,学院是学校教育教学、学科发展、科研研究的第一线,学院发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落实,这对学院党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学院党委要来在来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根据高校师生员工党员的特点,制定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发挥好学院党委的四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恒民,对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4(2).〔2〕洪平,关于对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若干问题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3).〔3〕司书忠,关于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4〕王坤泉,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6).〔5〕张华,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的作用和原则〔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5).〔6〕戴亚虹,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途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7〕刘钟新,论和谐高校构建中的院系行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7).〔8〕江珩,高校学院党委工作机制创新的初步探索〔J〕学习月刊,2007(6)。
作者联系方式: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周立 邮编:832003
E-MAIL:zhoulid@126.com
第二篇: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更新时间:2005-12-13 文章来源:校工会
左可明 浏览次数:3433
校工会
左可明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具有哪些作用,如何发挥工会的工作优势,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主题词】高校工会 校园文化建设 地位 作用 研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要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工会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与工会在高校中心工作中的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工会只有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的全局,充分发挥工会工作优势,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才能不断促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涵义
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其涵义是什么,诸多学者、专家有各自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涵义是指高校在长期的自主办学过程中,为实现自身的办学目标和理念,自我建设、自我发展而形成的反映学校特色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它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完美,人格的高尚。高校在实现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无法脱离人文精神而存在,因为高校的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所谓科学精神,就是勇于探索未知,在实践的基础上勇于突破陈规,探索和发现新的科学,创造新知识,也就是创新精神。
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课程教学活动;二是第二课堂活动;三是宣传教育活动;四是社会实践活动;五是组织管理活动;六是后勤服务活动。
校园文化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的形成与传播,直接地影响着教风、学风和校风,以及所培养的各种人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政治导向、人品导向、思维导向、文化品位导向等几个方面。
二、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性、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党、政、工、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有两大群体:一个是教职工群体,另一个是青年大学生群体。在这两大群体中,教职工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学历层次、技术职称比较高,相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处于主导地位。笔者认为,工会是广大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一)法律地位。《中国工会章程》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开展各种活动,从而说明了工会参与学校的各种管理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的合法性。
(二)基础地位。广大教职工虽然是学校办学的主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工会工作在新时期的定位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决定了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所以,高校工会只有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的全局,充分发挥工会工作优势,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宣传教职工在学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人翁精神,自觉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除了具有桥梁和纽带、组织动员和群策睿智等诸多作用外,还具有精神调剂、宣传教育、拓展知识和团结凝聚等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精神调剂作用。是指工会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来调剂参与活动的教职工的思维和一般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精神效能。一是娱乐休息效能。高校教职工中专家、学者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较多,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使这些教职工的思想压力增大,由于忙于工作,缺少必要的身体锻炼,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教职工在工作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调剂和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活动,为教职工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情感宣泄效能。人的情感需要宣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教职工的情感宣泄提供了表现方式和途径。可以培养教职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常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既能使教职工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又能使关系双方相互激励,促人自新,还能形成互补,产生合力,实现人的自身价值。三是审美熏陶效能。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活动场所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是校园文化所衬托出的人文精神的化身,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明朗、幽静、舒适的校园环境和活动场所,能够增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更能潜移默化地对教职工进行审美观念熏陶、塑造。
(二)宣传教育作用。是指工会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将教职工汇聚在一起,充分发挥工会这块阵地,宣传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宣传广大教职工在自主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宣传学校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加深对工人阶级的新的认识和正确理解,使广大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工作中去,从而产生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一是信息传播效能。校园文化活动是现代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有利于各种信息的有效传播。二是陶冶情操效能。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教职工陶冶情操提供了精神环境和物质条件。三是规范行为效能。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教职工规范道德行为、体现道德水准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平台。
(三)拓展知识作用。校园文化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一是表现为知识来源广泛,有利于开拓视野,扩展知识面,增加信息量。二是表现为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三是表现为教职工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范围和规模较广。四是为广大教职工大显身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活动平台。能够使广大教职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传授知识、交流经验、实现娱中求乐,乐中求智,充分发挥了拓展知识的作用。
(四)团结凝聚作用。高校办学目标和理念的实现,需要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而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竞赛活动,能够培养和激发教职工的这些精神,强化教职工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发挥团结凝聚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沟通效能。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职工进行心理沟通、交流思想,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团结的桥梁与纽带。二是吸引效能。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激发教职工的兴趣,吸引注意力,增强感染力。三是激励效能。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对教职工的目标激励、信任激励和关心激励。
四、发挥工会工作优势,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发挥高校工会的工作优势,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俱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需要努力抓好队伍建设、组织建设、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建设。
(一)努力抓好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园文化队伍,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校园文化队伍建设包括教职工文化队伍建设和学生文化队伍建设,其中教职工文化队伍建设在校园文化队伍建设中既是主体,又是主导,直接影响着学生文化队伍建设的质量,能够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作用,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如:工会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教职工中各种文体骨干队伍建设等等。
(二)努力抓好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不仅需要良好的队伍,还需要一定的组织作依托。高校工会所属的各种协会组织,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指导性也相对强,能够有效的指导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如:戏曲协会、合唱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协会、集邮协会、乒乓球协会、网球协会、桥牌协会、象棋协会等等。
(三)努力抓好设施建设。有好良好的队伍和优秀的组织,如果没有健全的活动设备作保障,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就很难开展起来。因此,校园文化设施是否健全,先进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校园所接受文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如:教职工活动中心、技能训练中心、科技文化馆等等。
(四)努力抓好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抓好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有力的保障俱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有序、健康、连续、有效地向前发展。
除了需要抓好队伍建设、组织建设、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还应努力在教职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常规性教育和劳模、先进的评先工作。
一是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努力抓好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开展新教工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培训、观摩教学、参观校园和重点实验室、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二是配合学校的主题教育抓好常规性教育。如:开展职业道德主题征文竞赛、邀请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比赛、主题演讲比赛、专题调研、经验交流会和理论研讨会等。
三是开展劳模、先进的评先活动。如:在教职工中开展评选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学能手、“五好家庭”等活动,培养广大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如:教职工歌咏比赛、各种球类比赛(如乒乓球、网球、篮球、排球等)、各种棋牌类比赛(象棋、跳棋、军棋、扑克牌、中国牌等)、书画比赛、摄影比赛和休闲旅游等。同时,积极发挥各协会组织的作用,开展学术研究和理论研究,拓展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质,彰显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第三篇: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更新时间:2005-12-13 文章来源:校工会左可明 浏览次数:3433
校工会左可明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具有哪些作用,如何发挥工会的工作优势,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主题词】高校工会 校园文化建设 地位 作用 研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要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工会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与工会在高校中心工作中的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工会只有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的全局,充分发挥工会工作优势,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才能不断促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涵义
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其涵义是什么,诸多学者、专家有各自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涵义是指高校在长期的自主办学过程中,为实现自身的办学目标和理念,自我建设、自我发展而形成的反映学校特色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它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完美,人格的高尚。高校在实现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无法脱离人文精神而存在,因为高校的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所谓科学精神,就是勇于探索未知,在实践的基础上勇于突破陈规,探索和发现新的科学,创造新知识,也就是创新精神。
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课程教学活动;二是第二课堂活动;三是宣传教育活动;四是社会实践活动;五是组织管理活动;六是后勤服务活动。
校园文化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的形成与传播,直接地影响着教风、学风和校风,以及所培养的各种人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政治导向、人品导向、思维导向、文化品位导向等几个方面。
二、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性、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党、政、工、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有两大群体:一个是教职工群体,另一个是青年大学生群体。在这两大群体中,教职工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学历层次、技术职称比较高,相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处于主导地位。笔者认为,工会是广大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一)法律地位。《中国工会章程》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开展各种活动,从而说明了工会参与学校的各种管理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的合法性。
(二)基础地位。广大教职工虽然是学校办学的主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工会工作在新时期的定位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决定了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所以,高校工会只有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的全局,充分发挥工会工作优势,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宣传教职工在学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人
翁精神,自觉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除了具有桥梁和纽带、组织动员和群策睿智等诸多作用外,还具有精神调剂、宣传教育、拓展知识和团结凝聚等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精神调剂作用。是指工会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来调剂参与活动的教职工的思维和一般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精神效能。一是娱乐休息效能。高校教职工中专家、学者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较多,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使这些教职工的思想压力增大,由于忙于工作,缺少必要的身体锻炼,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教职工在工作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调剂和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活动,为教职工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情感宣泄效能。人的情感需要宣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教职工的情感宣泄提供了表现方式和途径。可以培养教职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常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既能使教职工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又能使关系双方相互激励,促人自新,还能形成互补,产生合力,实现人的自身价值。三是审美熏陶效能。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活动场所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是校园文化所衬托出的人文精神的化身,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明朗、幽静、舒适的校园环境和活动场所,能够增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更能潜移默化地对教职工进行审美观念熏陶、塑造。
(二)宣传教育作用。是指工会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将教职工汇聚在一起,充分发挥工会这块阵地,宣传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宣传广大教职工在自主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宣传学校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加深对工人阶级的新的认识和正确理解,使广大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工作中去,从而产生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一是信息传播效能。校园文化
活动是现代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有利于各种信息的有效传播。二是陶冶情操效能。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教职工陶冶情操提供了精神环境和物质条件。三是规范行为效能。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教职工规范道德行为、体现道德水准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平台。
(三)拓展知识作用。校园文化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一是表现为知识来源广泛,有利于开拓视野,扩展知识面,增加信息量。二是表现为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三是表现为教职工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范围和规模较广。四是为广大教职工大显身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活动平台。能够使广大教职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传授知识、交流经验、实现娱中求乐,乐中求智,充分发挥了拓展知识的作用。
(四)团结凝聚作用。高校办学目标和理念的实现,需要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而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竞赛活动,能够培养和激发教职工的这些精神,强化教职工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发挥团结凝聚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沟通效能。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职工进行心理沟通、交流思想,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团结的桥梁与纽带。二是吸引效能。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激发教职工的兴趣,吸引注意力,增强感染力。三是激励效能。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对教职工的目标激励、信任激励和关心激励。
四、发挥工会工作优势,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发挥高校工会的工作优势,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俱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需要努力抓好队伍建设、组织建设、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建设。
(一)努力抓好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园文化队伍,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校园文化队伍建设包括教职工文化队伍建设和学生文化队伍建设,其中教职工文化队伍建设在校园文化队伍建设中
既是主体,又是主导,直接影响着学生文化队伍建设的质量,能够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作用,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如:工会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教职工中各种文体骨干队伍建设等等。
(二)努力抓好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不仅需要良好的队伍,还需要一定的组织作依托。高校工会所属的各种协会组织,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指导性也相对强,能够有效的指导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如:戏曲协会、合唱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协会、集邮协会、乒乓球协会、网球协会、桥牌协会、象棋协会等等。
(三)努力抓好设施建设。有好良好的队伍和优秀的组织,如果没有健全的活动设备作保障,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就很难开展起来。因此,校园文化设施是否健全,先进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校园所接受文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如:教职工活动中心、技能训练中心、科技文化馆等等。
(四)努力抓好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抓好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有力的保障俱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有序、健康、连续、有效地向前发展。
除了需要抓好队伍建设、组织建设、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还应努力在教职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常规性教育和劳模、先进的评先工作。
一是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努力抓好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开展新教工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培训、观摩教学、参观校园和重点实验室、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二是配合学校的主题教育抓好常规性教育。如:开展职业道德主题征文竞赛、邀请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比赛、主题演讲比赛、专题调研、经验交流会和理论研讨会等。
三是开展劳模、先进的评先活动。如:在教职工中开展评选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学能手、“五好家庭”等活动,培养广大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如:教职工歌咏比赛、各种球类比赛(如乒乓球、网球、篮球、排球等)、各种棋牌类比赛(象棋、跳棋、军棋、扑克牌、中国牌等)、书画比赛、摄影比赛和休闲旅游等。同时,积极发挥各协会组织的作用,开展学术研究和理论研究,拓展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质,彰显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第四篇:试论高校节约型后勤在节约型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精选)
试论高校节约型后勤在节约型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txt如果你同时爱几个人,说明你年轻;如果你只爱一个人,那么,你已经老了;如果你谁也不爱,你已获得重生。积极的人一定有一个坚持的习惯。高校后勤研究理论研究2009 年第 2 期
1.高校节约型后勤的内涵
高校后勤是指为高校教学、科研等工 作提供运行保障,为师生生活提供服务的 服务保障系统,主要包括水暖电运行保 障、饮食、公寓、修缮、绿化保洁、商 业、交通运输、幼儿教育、电信通讯、招 待所、校内职工住宅物业服务等。
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就是以节约资
试
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高校后勤 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 工作的效率;构建后勤节约文化,参与培
论
高
养包括具有节约品行在内的高素质的合格
校 的专门人才。此中的“节约”有两重意思,一是节约资源,合理配置
节
利用资源,提高后勤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水平;二是用节约思想教育 学生,使学生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两者是
约
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也不可偏废。
型
高校节约型后勤的建设,并不意味着降低后勤的保障服务能力,后
相反的是要进一步提升后勤的保障服务能力和质量,不断满足教学、科研发展和提高师生生活水平的需要。建设节约型后勤,不是要减少 教学、科研、办公和师生员工生活中各项资源的正常使用,而是要减
勤
在
节韩少对资源的不正确使用所导致的浪费现象,如盥冼室长流水、宿舍教 荣室长明灯等,通过行之有效的节约使用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约贵
不仅要节约资源、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要用节约的思想、制度、行为影响、管理和教育学生,使学生树立
型
节约的意识,养成勤俭的习惯,成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
高
人才。
校
2.节约型后勤是节约型高校的基础
高校后勤所涉及到的资源消费涵盖了高校资源消费种类的大多数,中
是高校资源供给保障和消耗的直接管理者;高校后勤的资源使用量大,的
节约的潜力也很大,且后勤还担负着为学校各单位节水、节能提供管
地
理和服务的职责。所以说,节约型后勤是节约型高校的基础。教育部于2006 年 1 月26 日印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通知指出“建设节约型学校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位
与
节水、节材、节地等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
作
用。”同年 4 月12 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实
用施意见中指出,后勤一要加强用水管理;二要加强用电管理;三要加 强食堂节约管理。并专门对后勤管理提出要求,指出“要加强节能管
高校后勤研究理论研究2009 年第 2 期
理基础工作,积极推进节能管理的科学化、标 准化、信息化进程,做好能源使用查测、分 析、统计工作,努力实现全方位计量和量化管 理,加强能源使用的成本核算,为各部门核定 科学合理的能源使用额度,实行定额包干,强 化完善落实节能责任制。各学校要加强对节能 设施设备的检查、维修和更新,查找和堵塞各 种节能漏洞,挖掘现有水电暖等设施设备使用 潜力,提高使用效率。”
从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建设节 约型学校的通知和实施意见中可以看出,节 水、节电、节材、节地、节粮是学校节约工作 的重点,而这些重点项目又都集中在后勤领 域。之所以把土地、水、电、气、油等作为重 点,是因为它们既是社会的生存资源,也是高 校的生存资源。也就是说,这些资源是任何其 他资源所无法替代的,若离开这些资源,高校 就无法存在下去。因此,要建立节约型高校,必须首先建立节约型后勤。
节约型后勤为节约型高校提供制度架构和 实践模式。节约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 文化、经济、技术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对个人 或一定的人群来说,涉及到心理、观念(思想 意识)、道德习惯,还涉及到利益关系等。因 此,解决节约问题必须运用综合的方法。而节 约型后勤的建设,不仅从结果上要实现节约资 源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解决节约问题上采用 的理念、原则、制度和操作方式方法对高校其 他部门实行节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节约型后勤是节约型高 校的雏形,是高校节约工作的浓缩,并会成为 高校全面开展节约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促进 节约型高校的建设。
3.高校节约型后勤的重要作用 3.1 节约型后勤对学校资源节约工作的 影响
节约型后勤对学校资源节约工作的影响是
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展开能够促进高校 节约工作的开展。
一是直接带动后勤对其所管理的水、电、煤、气等资源的节约,其实现过程主要体现在 体系建构和日常节能工作当中。节约型后勤建 设就是要逐步建构完整的后勤资源节约制度体 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文化教育体系、监 控体系、人才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后勤对其 他部门节水、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和修缮服务,经常检查供水、供电设施设备的 运行情况,不仅要确保水电终端设备的完好,还要对管道和线路进行检查,通过做水、电的 动平衡测试,发现有无跑、冒、滴、漏的情 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把水、电的耗 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力争使水、电耗损 降到最低水平。同时,开发新能源,做好水资 源循环利用,提高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是对校内其他部门更为广泛深入的开展 资源节约工作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内部 的显性和隐性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办公室长明 灯、长流水、电脑离人不关机、无人空调、文 件起草打印出来修改,改完再次打印,而且只 印单面;各个院系的计算机房、资料室、实验 室各自封闭使用,资源不能共享。在节约型后 勤建设过程中,后勤自身在人、财、物方面的 节约制度和运行机制,也包括思想宣传和文化 舆论氛围的营造,为校内各部门做好节约工作 提供直接的有益的借鉴和精神启迪,推动各部 门建立必要的节水、节能制度;进一步扩大节 水节能宣传的覆盖面,营造节约文化氛围,树 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新风尚,促 进师生员工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能源的良 好习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多方面增加节能 投入;加强技术节能工作力度,适时采用先进 科学技术,淘汰落后工艺;扩大节能新产品的 测试、推广,及时采用性价比高的节能产品,并将节能产品与节能技术相结合,针对不同的
高校后勤研究理论研究2009 年第 2 期
情况采用不同的节能方式;强化节能管理,严 格运行成本核算,逐步推行节能责任制,奖优 罚劣等等。从而促进各部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 展节约工作,抑制和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建立 健全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校内资源的优化集约 和充分利用。
3.2 节约型后勤对育人工作的独特作用
高校的使命就是育人,高校后勤作为学校 育人的一个环节,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在学生 节约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节约行为习惯养成方 面,后勤发挥着更为直接的作用。
建设节约型后勤,会对学生的节约心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是后勤职工的行 为,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其次,开展节 约宣传,后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张贴节约宣传 画、标语、提示标签等方式,营造节约的文化 氛围,使学生对节约问题引起注意,产生积极 的节约心理暗示,促进学生节约意识的形成。再次,强化节能管理。对学生节约方面的管理 也是一种教育,即把节约教育寓于节约制度的 执行,它既是思想引导性教育,更是行为养成 性教育。
后勤节约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对学生 健康人格的形成将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当前,学生当中追求高档、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现象 有蔓延之势。而建设节约型后勤,通过节约的 思想导入、制度约束、文化舆论熏陶、不良行 为矫正和先进示范引领等,能够从一定程序上 抵制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以及追求 奢华、铺张浪费风气的蔓延,培养学生艰苦奋 斗、勤俭节约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 成健康的人格,成为具有节约品行的德才兼备 的优秀人才。3.3 节约型后勤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 量和效益
节约型后勤建设能够通过节省资源,达到 节省经费的效果,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一次
性投入较大的节水、节能建设项目,从近期来
看,投入是多点,但从长期来看,这些项目也
一定能够起到既节省资源,又节省经费的效
果。据对北京25 所高校调查显示,所有建立
中水处理站的高校在节水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
成效。
节约型后勤的建设对高校的社会效益影响
也十分显著。建设节约型后勤,最大限度的整
合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更好地满足高校发
展的新需要,是高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提高
到一个新层次的直观反映。更为重要的是通过
建设节约型后勤,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
出了贡献,与此同时,还有力地促进了节约型
高校的建设,为发挥高校作为科学研究、高层
次人才培养的基地的作用,为节约型社会建设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持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3.4 节约型后勤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 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根本的利益 之所在,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发展观。只有用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来思考和审视高校 的发展状况、问题与方向,才能把握高校发展 的大趋势,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高校为经济和社会发
展提供智力、人才和开展社会服务能力的发
展。其要义就是这种能力的发展必须具有长远
性和持续性,不能间隔、停止或中断。可持续
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在高校发展的资源瓶颈越来越突出的情况 下,一味的靠争取更多的资源已不太现实,只 有依靠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 确保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节约型后勤 对于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后勤党总支(责编:张宝岭)
第五篇:试论高校节约型后勤在节约型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后勤研究理论研究2009 年第 2 期
1.高校节约型后勤的内涵
高校后勤是指为高校教学、科研等工 作提供运行保障,为师生生活提供服务的 服务保障系统,主要包括水暖电运行保 障、饮食、公寓、修缮、绿化保洁、商 业、交通运输、幼儿教育、电信通讯、招 待所、校内职工住宅物业服务等。
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就是以节约资
试
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高校后勤 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 工作的效率;构建后勤节约文化,参与培
论
高
养包括具有节约品行在内的高素质的合格
校 的专门人才。此中的“节约”有两重意思,一是节约资源,合理配置
节
利用资源,提高后勤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水平;二是用节约思想教育 学生,使学生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两者是
约
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也不可偏废。
型
高校节约型后勤的建设,并不意味着降低后勤的保障服务能力,后
相反的是要进一步提升后勤的保障服务能力和质量,不断满足教学、科研发展和提高师生生活水平的需要。建设节约型后勤,不是要减少 教学、科研、办公和师生员工生活中各项资源的正常使用,而是要减
勤
在
节韩少对资源的不正确使用所导致的浪费现象,如盥冼室长流水、宿舍教 荣室长明灯等,通过行之有效的节约使用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约贵
不仅要节约资源、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要用节约的思想、制度、行为影响、管理和教育学生,使学生树立
型
节约的意识,养成勤俭的习惯,成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
高
人才。
校
2.节约型后勤是节约型高校的基础
高校后勤所涉及到的资源消费涵盖了高校资源消费种类的大多数,中
是高校资源供给保障和消耗的直接管理者;高校后勤的资源使用量大,的
节约的潜力也很大,且后勤还担负着为学校各单位节水、节能提供管
地
理和服务的职责。所以说,节约型后勤是节约型高校的基础。
教育部于2006 年 1 月26 日印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通知指出“建设节约型学校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位
与
节水、节材、节地等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
作
用。”同年 4 月12 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实
用施意见中指出,后勤一要加强用水管理;二要加强用电管理;三要加 强食堂节约管理。并专门对后勤管理提出要求,指出“要加强节能管
高校后勤研究理论研究2009 年第 2 期
理基础工作,积极推进节能管理的科学化、标 准化、信息化进程,做好能源使用查测、分 析、统计工作,努力实现全方位计量和量化管 理,加强能源使用的成本核算,为各部门核定 科学合理的能源使用额度,实行定额包干,强 化完善落实节能责任制。各学校要加强对节能 设施设备的检查、维修和更新,查找和堵塞各 种节能漏洞,挖掘现有水电暖等设施设备使用 潜力,提高使用效率。”
从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建设节 约型学校的通知和实施意见中可以看出,节 水、节电、节材、节地、节粮是学校节约工作 的重点,而这些重点项目又都集中在后勤领 域。之所以把土地、水、电、气、油等作为重 点,是因为它们既是社会的生存资源,也是高 校的生存资源。也就是说,这些资源是任何其 他资源所无法替代的,若离开这些资源,高校 就无法存在下去。因此,要建立节约型高校,必须首先建立节约型后勤。
节约型后勤为节约型高校提供制度架构和 实践模式。节约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 文化、经济、技术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对个人 或一定的人群来说,涉及到心理、观念(思想 意识)、道德习惯,还涉及到利益关系等。因 此,解决节约问题必须运用综合的方法。而节 约型后勤的建设,不仅从结果上要实现节约资 源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解决节约问题上采用 的理念、原则、制度和操作方式方法对高校其 他部门实行节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节约型后勤是节约型高 校的雏形,是高校节约工作的浓缩,并会成为 高校全面开展节约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促进 节约型高校的建设。
3.高校节约型后勤的重要作用 3.1 节约型后勤对学校资源节约工作的 影响
节约型后勤对学校资源节约工作的影响是
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展开能够促进高校 节约工作的开展。
一是直接带动后勤对其所管理的水、电、煤、气等资源的节约,其实现过程主要体现在 体系建构和日常节能工作当中。节约型后勤建 设就是要逐步建构完整的后勤资源节约制度体 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文化教育体系、监 控体系、人才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后勤对其 他部门节水、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和修缮服务,经常检查供水、供电设施设备的 运行情况,不仅要确保水电终端设备的完好,还要对管道和线路进行检查,通过做水、电的 动平衡测试,发现有无跑、冒、滴、漏的情 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把水、电的耗 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力争使水、电耗损 降到最低水平。同时,开发新能源,做好水资 源循环利用,提高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是对校内其他部门更为广泛深入的开展 资源节约工作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内部 的显性和隐性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办公室长明 灯、长流水、电脑离人不关机、无人空调、文 件起草打印出来修改,改完再次打印,而且只 印单面;各个院系的计算机房、资料室、实验 室各自封闭使用,资源不能共享。在节约型后 勤建设过程中,后勤自身在人、财、物方面的 节约制度和运行机制,也包括思想宣传和文化 舆论氛围的营造,为校内各部门做好节约工作 提供直接的有益的借鉴和精神启迪,推动各部 门建立必要的节水、节能制度;进一步扩大节 水节能宣传的覆盖面,营造节约文化氛围,树 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新风尚,促 进师生员工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能源的良 好习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多方面增加节能 投入;加强技术节能工作力度,适时采用先进 科学技术,淘汰落后工艺;扩大节能新产品的 测试、推广,及时采用性价比高的节能产品,并将节能产品与节能技术相结合,针对不同的
高校后勤研究理论研究2009 年第 2 期
情况采用不同的节能方式;强化节能管理,严 格运行成本核算,逐步推行节能责任制,奖优 罚劣等等。从而促进各部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 展节约工作,抑制和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建立 健全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校内资源的优化集约 和充分利用。
3.2 节约型后勤对育人工作的独特作用
高校的使命就是育人,高校后勤作为学校 育人的一个环节,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在学生 节约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节约行为习惯养成方 面,后勤发挥着更为直接的作用。
建设节约型后勤,会对学生的节约心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是后勤职工的行 为,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其次,开展节 约宣传,后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张贴节约宣传 画、标语、提示标签等方式,营造节约的文化 氛围,使学生对节约问题引起注意,产生积极 的节约心理暗示,促进学生节约意识的形成。再次,强化节能管理。对学生节约方面的管理 也是一种教育,即把节约教育寓于节约制度的 执行,它既是思想引导性教育,更是行为养成 性教育。
后勤节约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对学生 健康人格的形成将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当前,学生当中追求高档、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现象 有蔓延之势。而建设节约型后勤,通过节约的 思想导入、制度约束、文化舆论熏陶、不良行 为矫正和先进示范引领等,能够从一定程序上 抵制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以及追求 奢华、铺张浪费风气的蔓延,培养学生艰苦奋 斗、勤俭节约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 成健康的人格,成为具有节约品行的德才兼备 的优秀人才。3.3 节约型后勤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 量和效益
节约型后勤建设能够通过节省资源,达到 节省经费的效果,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一次
性投入较大的节水、节能建设项目,从近期来
看,投入是多点,但从长期来看,这些项目也
一定能够起到既节省资源,又节省经费的效
果。据对北京25 所高校调查显示,所有建立
中水处理站的高校在节水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
成效。
节约型后勤的建设对高校的社会效益影响
也十分显著。建设节约型后勤,最大限度的整
合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更好地满足高校发
展的新需要,是高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提高
到一个新层次的直观反映。更为重要的是通过
建设节约型后勤,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
出了贡献,与此同时,还有力地促进了节约型
高校的建设,为发挥高校作为科学研究、高层
次人才培养的基地的作用,为节约型社会建设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持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3.4 节约型后勤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 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根本的利益 之所在,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发展观。只有用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来思考和审视高校 的发展状况、问题与方向,才能把握高校发展 的大趋势,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高校为经济和社会发
展提供智力、人才和开展社会服务能力的发
展。其要义就是这种能力的发展必须具有长远
性和持续性,不能间隔、停止或中断。可持续
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在高校发展的资源瓶颈越来越突出的情况 下,一味的靠争取更多的资源已不太现实,只 有依靠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 确保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节约型后勤 对于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后勤党总支(责编:张宝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