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点引领思维流向的风向标》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2 20:4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暗示点引领思维流向的风向标》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暗示点引领思维流向的风向标》读书笔记》。

第一篇:《暗示点引领思维流向的风向标》读书笔记

数学通讯(2008年第2,4期)

暗示点引领思维流向的风向标

董入兴时复明

222006)(新海高级中学,江苏

思维的发散,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在做一道题时,教师不只是应该把解题的正确答案告诉给学生,更应该把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流向及解题方法呈现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这种方法,做到“举一反三”,突破思维的局限。这篇文章指出了如何抓住问题的暗示点,引领思维,从而解决问题。我觉得各位老师可以多看看类似的文章,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以下做一些摘抄式笔记记录,以便日后参照运用。

暗示点是思维的启示点,风向标,它是指明思维的路在何方,具有启迪、引领、调控、优化、承上启下、盘活全局之功能,通过暗示点可以把零散的知识串点成线、网线成面、叠面成体,对解决问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暗示点隐藏在问题的各个角落,要找出暗示点,需要辩证、理性地观察、分析、提取、整合信息,深层次地挖掘内涵与外延以及潜在的特征、特性,同时还有注意实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它对培养学生的灵感、智慧和良好的数学素质有很大的益处。

如何抓暗示点?暗示点如何引领思维走向?

1.从数值特征抓暗示点,引领思维

某些特殊的数值,蕴含着什么,昭示着什么,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玄机,以此为思维的切入点,循序渐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促使游弋无序的思维有序化、方向化,从而快速打开成功的大门。如:函数的顶点,最值点,极值点等都可以作为思维的切入点。

2.从结构特征中抓暗示点,引领思维

挖掘暗示点往往需要运用感知,敏锐的观察,大胆运用直觉思维,从隐蔽的结构中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捕捉到一些藏而不露的新的信息,沟通了条件与结构的联系,从而预示、指明了思维的方向,一种优美的方法的诞生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如:函数的结构特征,在很多题型中引领思维,找到解决办法。

3.从几何特征抓暗示点,引领思维

如: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作为链接,调控思维方向,纠正思路偏差。

4.从函数特性抓暗示点,引领思维

特殊函数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的选择思维的起点、方向、重心,以特殊函数特征、特性为中心,对信息层层剖析,使推理更具针对性、目标性,达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奇效。

5.从前置铺垫中抓暗示点,引领思维

在知识发展、生成过程中,前后知识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多重问题中,设置的问题链环环相扣,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前者是后者的铺垫,抓住思维的铺垫点,就可指明思维的路线,跨越思维的障碍。

6.从关系、规律中抓暗示点,引领思维

当单独、孤立审视信息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是时,将几个信息联系起来 审视,引领思维。可使忽明忽暗、忽实忽虚的思路豁然开朗,自然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第二篇:批判性思维——读书笔记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其追求的是一种眼见为实,一种事物的本质。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能在辩论中发现漏洞,并能抵制毫无根据的想法,因此他们头脑比较清晰,大脑思路比较畅通,观点都具有实际性。他们认为,批评一种观点,并不代笔他们批评所有持有该观点的所有人,只是在问题上选择性的批判而已。但是,批判性思考,不只只是一种否定性思维,它还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能力,即能够对一件事情给予更多选择的解释,思考研究结果的意义,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社会和个人问题。

大部分的现代人都知道,保持体形必须坚持锻炼,却不知保持清晰的思维同样需要锻炼。面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要有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决断的习惯。有些人,有时懒得思考,还往往得意地告诉别人自己的思想有多开放。其实,思想开放是好事,但在此同时,应该存在批判性,而不应该空穴来风。

批判性心理学,其实就是一种敢于怀疑的态度。当电视广告轰炸你的时候,要敢于怀疑;当在超市的张贴小报上,看见迈克尔杰克逊和UFO的时候,要敢于怀疑;当天气预报说明天可能阴转多云的时候,你要去怀疑;当科学家的又一项研究产生时,也许这些研究让你信服,但你也得问问自己,是谁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些从事该研究的科学家是中立的吗?还是他们对某些结构及项目过于偏爱所致。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相关。相关指的是两个事物是同步变化的。例如按平均来说,身材高的人比身材矮的人体重更重,文化高的人比文化低的人更易获得工资高的职业,等等。但事实上是这样吗?不是的,假如那个身材高的人识个瘦子,身材矮的人是一个胖子呢,这样的假设就不成立了啊,第二个例子也是一样,现在很多文化水平低的人,比很多名牌大学学生的工资还要高。有时,当我们看到一种相关关系时,往往很容易就把他们归结成因果的关系中去了。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带有批判性的眼光去对待,我们不应该被他们表面的相关联系所骗,而让我们产生一种意识,让我们觉得它们本来就是对的,本来就是相连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关,并没有告诉我们哪一个引起了哪一个,或者实际上是哪一个也没有引起另外一个。相关,并不等于因果,只有批判性的去看待,才不会被其表面所迷惑。

现在,社会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信息,当你看到无止境的消息对你进行轰炸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呢?比如,天气预报说明天会下雨,明天就一定会下雨吗,然后你出门就一定会带把雨伞了吗?假如不下雨呢,只是阴天多云呢,又或者是晴天呢。。还有,电视打广告说某某大型超市大减价,它就真如它广告说的大减价吗?怎么不去想一下它是有可能先涨价,然后再提价的呢,它就是这样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让你觉得它真的便宜了,其实,或许,它还会比原来的价格贵,这个时候你还会因为商品价格的所谓减价而去购买那些商品,而不去考虑该商品你是否真的需要,这个问题能解释当今人们的消费观,看到便宜的就要买回家,而不管它是否真的有用,因此造成了资源的堆积及资金的浪费。每每这个时候,看到这种情况,我们都应该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对待,用敢于怀疑的态度去面对,要清晰的知道哪些信息对我们有用,哪些信息对我们没用,哪些信息是好的,哪些信息是不好的,因此,大脑,就要主动过滤,此时,我们身上的批判性思维就在主导我们的大脑运作,使我们的身心系统始终保持在最清晰的状态,而不会轻易被外界因素所干预,然后,此时,你就会对这个世界有着全新的认识,只要生活中多运用批判性思维,久而久之,你看到每一件事物,你都会去思考它的本质,而不是单纯的被其外表所迷惑,你想问题解决问题时也会多了很多途径,问题也变得好解决起来了。

现在的中国,填鸭式以及应试的教育已经太泛滥了。在学生眼中,老师就是神圣的犹如孔子一般,老师说的话学生一定会做,已经成为一种信仰存在了。但是,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学会判断老师所说的,哪些有益,哪些无益。而我们具有批判性思维,从本身来讲,就是一种求同存异的思想。在遇到任何事情时,我争取跟别人想法相似,但也存在着我独特的见解。而批判性思维的反面,就是思维定势,就是在思考问题时,片面,错误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阻碍了思维的发展。这样会使我们被固有的观念所束缚,固步自封。如果出现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全面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善于提出问题正是批判性思维的体现。敢于怀疑,敢于去揭发某些问题的内涵。,并附有创新精神,才能让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灯红绿酒的社会中,寻得一份真正的自我,而不会迷失在这犹如万花筒的世界中去,让我们随时能保持清晰的头脑,面对我们人生的所有机遇,并好好把握好任何机会使自己更强大起来,并且能够增加我们的人生经验,使我们的生活更有乐趣。

批判性思维,在我们的人生中,真的非常的重要,我们离不开它,而能够真正的做到时刻的批判性思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篇:《我们如何思维》读书笔记范文

《我们如何思维》阅读笔记

甘棠中学

付雨辰

我们如何思维

第一部分:思维训练的问题

第一章:什么是思维

第一节:这一名词的几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广泛的,甚至可以说是不严谨的用法:凡是脑子里想到的,都可以说是思维。

第二种:是指我们对于自己并未直观见到、听到、嗅到、接触到的事物的想法第三种是指人们根据某种征象或某种象征或某种证据而得出自己的信念

第二节:思维的中心因素

先举例说明一种介于用心思考和随便想想的思维活动。得出他们的共同因素就是都是由此及彼地联想到并未见到的事情。还分析得出思考的中心功能:想到一件事物预示或者显示出另一个事物,从而考虑一件事物能在多大程度上被视为另一个事物的信念的根据。点明本书所指的思维就是这种思想活动

第三节:思考过程中的要素

通过对第二节举例的解释,谈到思考过程中的一些次级过程:

(1)产生问题,信念受到挑战,变得捉摸不定,出现推测

(2)回答第一步的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查明情况,证实/否定了第一步的推测。掌握和感知新的事实。

第四节:总结

总结前文的论述,总结了思维缘由和激发,联想与以往经验的关系。

第二章: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第一节:思维的价值

1、思维是避免单纯冲动或单纯惯动的唯一方法(即人类区别于动物之处。低级)

2、通过思维,人们还想出和安排出各种人为的标志来提醒大家预见到各种后果,以及获取或避免这些后果的方式(即文明人区别于野人的特征)(属于行为层面,高于前层)(数学符号算不算这些标志?)

3、思维会给自然的事件和物体赋予很不相同的地位和价值,远远不同于那些无思维力者对他们的感受(诗歌散文等美的缘由,取决于个人的阅历、经历,是高等文明人的特点)(属于心理层面,远高于前两层)

第二节:需要引导以实现价值

通过引约翰,洛克的话,思维也会走偏,所以需要引导思维

第三节:需要经常加以调节的倾向

正确的思维对人类是有益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识会走偏,只有系统区分自己进行观察的条件和严格调节自己进行联想的习惯才能掌握自己信念的对错。

树立信念犯错的原因

培根的观点:主要有四点1部族2市场3巢穴4剧院。也就是人的错误想法、交

往、特性、某一时期的时尚习俗。

洛克的观点:(两种表述)1不爱动脑筋学别人2以爱好代替理智3思路不开阔,见识不广想的不周全信条的作用2思想闭塞3利我4盲从权威

两者都说了错误思维的社会原因,所以教育工作者就要让人们不但要克服个人的一些毛病还要扭转和纠正社会上千百年积存流传的各种偏见帮助人们端正自己的思维习惯和信

念。

第四节:通过调节使推理成为证明

需要调节(调节好完成联想功能的条件,调节好队联想到的事物赋予信任的条件)。调节充分即可得证明。

第三章:思维训练中的自然资源

只有有自然资源(一定的经历和实施以引起联想、有迅速,灵活,丰富的联想力、联想要有条理性,连贯性和恰当性)才能接受训练。我们要学的是如何思维而不是思维。

第一节:好奇心

即希望得到充分的体会。我们的身体不论何处都在感受,而不管我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1)好奇心最先表现为一种生命力的外流,一种丰富的有机体能的表露(即身体接触)

(2)在社会次级因素的影响下,好奇心会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即社会接触)

(3)好奇心上升到体能层面和社会层面之上,就到了智力层面,此时是在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基础上发现了问题而加以探索。(智力探索是建立在前两项接触之上的)

第二节:联想

不论题材重要与否,宽窄与否,人们都会从现在经历的事物产生联想,对尚未见闻的相关事物产生一些想法或信念(不可造就,但无法消灭)

联想有三个方面:

(1)联想的快慢,是人们通常区分聪敏不聪敏的依据(但是不聪敏的人在某些事情上可以很好,对所有事情都反应迟钝和傻里傻气的人还是比较少见的)

(2)联想的范围有宽窄,但这一差别与上述的反应快慢并无关系

(3)深度。表现出他们的反应的实质。

作者是想说反应的越快,联想越宽,就越聪敏吗?我认为只有深度可以表明人是否聪敏,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在看速度。所以我认为,第一项应是深度,再是快慢,三是宽窄

第三节:条理性:它的本质

思维应该连续而有序,在青少年的正确思维习惯训练中要考虑到他们和成人的区别

第四章:学校状况与思维训练

第一节:导言:方法与环境

要注意学校除了有意识地设计和运用智力训练方法还要注意非有意识

地因素,即学校氛围和校务之中能对学生好奇心,反应力及有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学校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三类:接触的人的态度习惯、学校所授科目、教育的目的和理想。

第二节:旁人习惯的影响

学生会对环境有反应,教师的习惯岁学生也有影响,所以教师本人的思维习惯需要严格注意,防止其负面作用,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只研究教师的特点而放松对科目的研究

第三节:学业性质的影响

(1)在侧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科目中,存在一种风险,就是使智力活

动孤立于日常生活之外。如数学和规范语法

(2)在主要侧重技能的科目中,存在的危险倾向则正好相反,即人们企图

尽可能的走捷径以达到所要求的目的,舅舅会让这些科目变成机械性的,而不利于智力的培育。如阅读、作文、图画、音乐

(3)在侧重知识,注重信息量和信息准确度的科目中,也存在着差不多同

样的问题。如地理和历史

三类学业特别容易产生偏差,教师要注意避免

此处为何与前处举例顺序不同?不大符合作者的思维方式啊。

第四节:显示目标和理想的影响

1、在教学中,以外在成果为标准的做法表现在人们只重视“答案正确”

2、在学生的操性方面,外在成果的理想也有重大影响

第五章:智力训练的手段和目的:心理与逻辑

第一节:引言:逻辑的意义

人们通常所说的逻辑(就是从教学课程角度所说的逻辑),实际上是指成年人的受过训练的思维逻辑。实际上,一个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它自己的逻辑。有人以为字的的思维倾向无逻辑可言,是错误的,没有看到即便是在一个小学生的生活中,好奇、推理、实验和检测就已经起着重大作用。

第二节:纪律与自由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培养律己的精神。纪律是正面的和建设性的。

第三部分:思维的训练

第十二章:活动和思维训练

第一节:活动的早期阶段

宝宝的问题决定了他的思考的内容,儿童很少是通过有意识的模仿来学习的,就是说,他的模仿是无意识的。成人的活动在儿童心智的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控制身体为思维提供真正的训练。社会活动可生成刺激,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较高层次。模仿能引起思维的进步,但模仿不能引起思维。

第二节:游戏,工作及类似的活动形式

在某种情况下,兴趣所在的活动或多或少是偶然的,由于环境中的偶然事件和一时而起的念头,或受别人的偶然的指使,在另一种情况下,活动因有所趋向,有所成就而意义更加丰富起来。

第三节:创造性作业

当前教育上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和联系这些学科,使它们成为养成活跃、持续、富有成效的理智习惯的工具。

第十三章:语言和思维工具

第一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三种典型的观点:第一,认为二者是等同的;第二,认为文字是思维的外表和衣服,思维本身并不需要语言,只有当传递思维时,语言才是必需的;第三(这是我们这里所要坚持的观点),认为尽管语言并不是思维,但他对于交流思想,以及对于思维本身来讲却是必要的。

第二节:语言方法在教育方法上的误用

首先,只有具备了和意义有实际联系的某些情境情景的经验才能掌握符号的意

义。其次,没有新事物的计入,文字也能提供新思想,但可能有局限。再次,代表观念的文字,会变成一种单纯的号码,失去本身含义的意义。

第三节:语言在教育上的应用

语言的首要动机是去影响(通过渴望,情绪和思想的表现)别人的行动;语言的第二个用途在于用语言形式与别人更亲密的社交关系;语言用来作为思想和知识的有意识的运载工具,这个用途居于第三位。如何把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转化成为表达精确概念的习惯。要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需要:(1)扩充学生的词汇量;(2)更准确的表达词汇的意义;(3)养成连贯的口语表达的习惯。

第十四章:观察和思维训练知识

第一节:观察的性质和价值

杰文斯阐述的原则,即科学工作者从来不把积累观察本身作为目的,而是经常把观察作为取得理智结论的手段,这一原则是绝对正确的。如果在教育工作中,对这一原则的力量没有足够的认识,那么所谓的观察就将大体上成为乏味呆板的作业,或者是获取技能的形式,而没有理智的价值。

第二节:学校中的观察方法和材料

观察应具有科学的性质,这种观察要遵循着广博和细致之间的有节奏的变化。科学的观察,并不能简单的代替以享乐本身为目的的观察,后者的观察可以磨炼才智,对于书写、绘画、唱歌等艺术用途大有裨益,而能变成真正艺术的观察,喜欢看喜欢听的人就是最好的观察者。

第三节:知识的传授

1、学校根据合理的假设,即观察使一种主动的过程。

2、适当的观察材料,引起对观察的渴望,能使观察更精密。

3、最初的观察是为了实际目的,或仅仅为了爱看爱听。

总之,观察遵循广播和细致之间有节奏的变化。

第十五章:讲课和思维训练

第一节:指导的阶段

赫尔巴特教学法分析

第二节:讲课中涉及的几个因素

(1)从学生这一方面说,讲课的第一需要是准备。最好的,实际上是唯一的准

备,是引起一种对那些需要解释的,意外的,费解的,特殊的事物的直觉

作用。

(2)理性分析的反思阶段的显著特点。

(3)运用和总结密不可分。

第十六章:一般性的结论

第一节: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理解”作为无意识的假定,“询问”作为有意识的构想。不能通过获得平衡来赋予规则,要避免过度分析。对错误的观察和对真理的掌握,需要有意识的陈述。

第二节:过程和结果

再次阐述玩耍和工作的关系。强调不可做苦差事,也不可以糊弄“玩耍”。要平衡玩耍和严肃这种智力上的想法。

第三节:远和近

学生对于过于熟悉的事情不感兴趣。熟悉的和详尽的教材,本身并不能引起思维或使思维做出反应。只有用他们来理解陌生的和襄垣的教材时,才是有用处的。

这一点我部分同意,但有意见。比如我们北京版数学的教材讲有理数的乘法一节时,用到了水库蓄水的问题。这个例子离生活较远,但是同学们都不感兴趣。相反,人教版引入了蜗牛的例子,同学们反倒很感兴趣。还有北师版有一个舞台灯光的例子,也能引起同学们兴趣。有的时候,说一些身边的事情反倒会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这是为什么?

问题,就是红色标志的地方。

1、第二章,第二节,数学符号算不算这些标志?

2、第三章,第二节,第三小条目下,作者是想说反应的越快,联想越宽,就越聪敏吗?

我认为只有深度可以表明人是否聪敏,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在看速度。所以我认为,第一项应是深度,再是快慢,三是宽窄

3、第四章,第二节,作者此处的说明与之前的综述顺序不同。作者是逻辑非常清晰的人,此处顺序的颠倒是否有什么意味?

4、第十六章,第三节。对于熟悉与陌生,这一点我部分同意,但有意见。比如我们北

京版数学的教材讲有理数的乘法一节时,用到了水库蓄水的问题。这个例子离生活较远,但是同学们都不感兴趣。相反,人教版引入了蜗牛的例子,同学们反倒很感兴趣。还有北师版有一个舞台灯光的例子,也能引起同学们兴趣。有的时候,说一些身边的事情反倒会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这是为什么?

收获太多了。我知道了

1、什么是思维,2、为什么会有思维

3、我为我经常胡思乱想找到了借口:人是不能控制的4、对于利用思维对学生的影响,安排课程,有了些初步的认识

5、对于思维对于学生的不利影响,如何规避,有了一些想法。

6、。。。我以后会多读几遍,这本书真是我看过的学术界的书中最好的了,不枯燥,还有用。希望以后有多多收获。

读书时间:不固定。一般是每天下午很安静的时候。我之前在百度文库中看过一部分这本书。之后百度文库被告了,因为他们侵犯了版权,所以我也没有读完。这次终于有机会读完了。我2~3天就读完了,刚刚又重温了一遍,并写了这篇。

第四篇:《思维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朱智贤教授和林崇德教授合著的《思维发展心理学》是我国第一部思维心理学的专著。书中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换句话说,它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所谓思维过程,主要是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及其派生的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 我对这一段话深有体会。现在,我们关注最多的是数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算法的优化和多样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的解决等,无形中却忽略了数学教育最本质的内容——思维的训练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训练与发展,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根据《思维发展心理学》中的对于思维发展的理解,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在生动的问题情境中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还处在一个抽象思维水平不发达的时候,很多要靠老师的指导。所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就是应用产生,因为分配不能很平均,所以要进行按比例分配。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块500平方米的草坪,请三年级50人,四年级80人来拔草,怎样分配比较好。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可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在学习中注重思维的迁移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

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迁移。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注重思维的迁移,其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思维的迁移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迁移到按比例分配上,为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迁移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迁移思维的培养。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的迁移,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当然,根据具体问题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会提高思维的效果。

2.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 ”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 :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将平行四边形变换不同的位置进行比较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即“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因为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2)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例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经常要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但是,按比例分配和分数乘法这两类应用题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即前者要通过总份数把比转化成各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而后者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具备所求问题的分率。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摒弃一些非本质的形式化的东西,积极关注学生的思维,致力于学生思维潜能的激发和提升。充分利用课堂去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更好更快地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条理性思维》读书笔记

《条理性思维》读书笔记

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模型,不论是自己开发的还是学来的。

解决问题的过程

察觉问题

问题是什么(症状)——紧迫性如何——重要性如何——谁去解决

此步易犯错误:匆忙行动;把现象当原因;事必亲躬(管理者应是问题发现者,不必拘泥于细节)。

提升察觉问题能力:在企业里制造一种不安气氛;走出办公室;利益相关方管理;利用并相信直觉;反省(我们最难发现的问题来自我们自己的思维和处事方式);建立对环境的监察机制。

收集信息

如何及收集那些信息:和利益相关方交谈;有目的选择性地收集信息;5WH原则; 呈现:对要素进行力场分析;进行逻辑分析(我:箭头);进行SWOT分析;统计分析; 对于需实现型的问题需要多关注目标状态以及差距;

说明问题

找出症状及根本原因:不断问为什么;对照分析(如果是一个因素,那么就找另外一个情形只在那个因素上有差别);检验假设包括因果假设;和自己辩论;大脑模拟;借助图标分析(我:即图形逻辑分析);

说明目标及限制:需改变的问题更关注现状,需实现的问题更关注目标及条件;不同的目标导致不同的行动方式,因此必须说清楚;条件包括相关资源如时间、空间、资金、人力、材料等限制;也包含对方案的一些要求;

(我:大概这步结束后才能知道能不能解决吧)

开发方案

原则:注重可行性;剩下2个;在格子外思考(意识到自己的假设并跳出);需找问题的逻辑(问题的逻辑里本身就蕴含解决方法);不能忽略暂不作为的方案(如没到时候需先静观其变;先处理症状;暂时性决策;先选好方案到时再执行);

不遗漏价值方案的方法:与上一次比;对对手比;与现实比;

常见错误:没能找出所有价值方案;追求完美;太保守;

策略思维:贯穿始终的原则;保证做正确的事;减小工作量;

另一种途径:先找出一个方案,再不断完善;

(我:先从不同视角找出不同的方案再合并)

选择

有效决策原则:保证过程的正确性;明确方案可能带来的内外部变化以及能否应付;让适合的人参与(我:co-location,越早越好);通过想象力检验;通过部分实践检验;和别人讨论;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即如果环境变化越快我们的决策速度也应该快,如果环境变化缓慢我们的决策速度可以慢一点);谨慎常规化;为决策制定“战略“或总体原则;采取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直觉;

易犯错误:忽略不做决策的决策;决策之后不继续追踪;企图收集所有信息;在不恰当的时候运用直觉;问题是现状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屏障但其中一个没有被足够重视; 实施

确定整体目标——分块(甘特图;为每一块确定目标期限计划)——授权(目标授权:目标期限基本原则,给下属自由)——建立控制系统(明确报告检查援助机制;按目标检查;不侵犯下属的自由权)——定期反馈(如有问题再循环)

使机会最大化:让关键的人参与;提高表达技巧;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反思整个过程(向自己提问);

创造力

障碍:逻辑障碍(过分逻辑;非此即彼的观念);情感障碍(怕引来讥讽;不追求更高的目标);

更富创造力技巧:想象结果及发展过程;与别人讨论(不同人有不同视角;特别是有创造力的人);放松(紧张与创造矛盾;可去散步放松);用逻辑图展示而非文字;不断琢磨;不轻视任何想法并努力寻求其价值;暂时搁置去睡觉(让潜意识工作);大量广泛阅读发展兴趣;

激发别人创造力方法:从不同角度提问引发思考(一般不打断,只听);只看其想法中的优点及其实质(过程中不批评和询问细节);

直觉

培养:放松抛开左脑看实物;倾听内心的声音并相信它;

策略思维

策略是一条贯穿我们采取的各个步骤,并把这些步骤联系起来的一条主线。

步骤:停下来,事情也许不像看上去那样简单,想想症状背后更大的问题,把问题放到整体上去思考,这也许会进而发现更大更根本的问题——“需改变”变为“需实现”(我:不太明白)

策略思维的障碍:成功(我:惯性?)、缺乏成功(维持生计,没有精力搭理策略思维)、没有时间(我:没把时间花在第二类事上,甚至产生恶性循环)、缺乏概念技能、一些思维定势。

补救措施:问恰当的问题(这儿怎么了?是不是更大问题的一部分?);走开(走开利于从外部全局看待问题;利用想象力);从想象的未来反观现实;图像思维;和别人聊聊。

(我:策略思维并不是战略思维,策略是怎么更好地达到目的)

推销问题解决方案

细致设计决策过程:为了使方案摆平各方,需要驾驭决策整个过程,需要积极主动。必须清楚哪些人会与这个决策有关?在哪个步骤上?他们寻找什么?他们对自己的建议怎么看?每个人看了你的建议都会有反应,关键是你要使这些反应偏向你这一边。

准备充分:首先把决策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我:特别是逻辑),还要考虑对方关心的问题:与对象的契合(引起决策的那个问题对对象有什么影响,在此条件下他的需要是什么,此方案怎样满足他的需求)、以前出现过吗(如果问题以前出现过,要详细研究当时采纳的方案及其结果,说明此时你的方案是最好的;如果你的方案以前被提出过也是一样)、其它选择(告诉对象我们考虑过的其它选择,以及为什么选择的是现在这个)、别人是如何做的(行业内竞争对手是怎么处理相同问题的,如果行业内已找到方案,那我们只需采取并做得

更好即可)、实施细节(如果采纳这个方案,谁会牵扯进来?项目应该如何管理?花费多少?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最好还要精心准备讲演稿。

主动出击:必须主动去说服别人(特别是批准者),因为没有人能像你一样对你的方案感兴趣。要告诉别人此计划的好处。

取得他人配合:每个人都有自己优先考虑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主动支持你的。因此你需要做到如下几点:讨人喜欢(主动帮助让别人觉得你可靠,主动关心别人,和他们打成一片;我:《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的人际习惯,开理细诚)、表现得象一个成功者(我:人都欺软怕硬)、强调给他带去的好处、承认他们优先考虑的事情(我:不要显得只有你和你的方案才是重要的)、明确表示你想要什么及其原因。

注意事项:好的主张也需要推销;人们很少主动读发给的材料;应该从一开始就考虑方案的推销(我:最大化满足主要对象的利益;征求他们的意见)

管理者如何解决问题

影响力:培训别人、改变被人的看法、改变别人的做事方式就是在运用影响力。运用影响力所能达到的效果原超过自身的力量,影响力是使管理者成为管理者的原因。如果代下属做事或思考会造成:你不在问题就不能解决、下属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长进、由于你的位置你不了解实际情况可能犯错。(我:这可能也是产出与产能的平衡问题?)更好的方式是提供帮助(当然前提是下属有能力),这可能一开始要多费些时间培训,但长远来看是高效的。

管理者帮助下属解决问题的方式:听他陈述计划(没有什么比把想法表述出来更能使人思路清晰了)、根据经验提出想法和建议、与之争论、问问题(引导别人思考最有效的方式)。

引导下属注意:逻辑性(纵向的因果联系,从症状到根本原因)、广泛性(作为下属要看到问题的各个方面是很困难的,管理者应该帮助他们退一步,在整个局势中观察问题,事物是如何联系的,一部分的变化如何影响另外的部分)、创造性(如果„„会怎么样?)、可行性(提醒他哪些可能是不可行的,比如要考虑利益相关方)、善于利用资源(提醒他可以利用哪些资源)、风险(如果他胆小就鼓励他,如果他胆大或许应该压一下)、果断。

如何具备影响力:投资时间(管理者的时间就如金钱是有限的,需要主动选择,明智考虑投资,应该多投资于产能,当然是在自己能力之内)、保持信息灵通(培育信息渠道,注意对信息的分辨)、每天走走(去现场绝对必要,给大家请教你的机会)、把握介入和跳出的平衡(引导式的,到一定作用就跳出)、把握处理一般问题与普遍问题之平衡(我:介入处理具体问题是为了了解情况,但精力应主要在一般问题上)。

问题也可能是机会,毕竟问题没有在更糟时才出现。

由集体解决问题

三种决策方式:个人决策、征求意见(自己没有专业技能或需要别人的默会知识)、集体决策。个人决策适用于:紧急、秘密、危机。当任务完成需要每个人热情的参与因由团体决策,因为参与带来权利,权利带来义务。

共同工作的优点:互相交流(后期会更努力去执行)、互相启发、更多方案、更敢于冒风险。但如果领导无方可能会造成效率底下或流于形式抑或达成虚假共识。

如何安排讨论:明确内容步骤、鼓励畅谈、维持秩序、复述、、阶段总结(形成共识)指出讨论存在的问题(如果得不出结论的话)。

高效率团队的特征:有信心(因为问题解决的高效性)、团队拥有自我信念(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能正面问题而非逃避制造假象)、人们对问题自行分类(知道哪些事应该自己解决)、使命感(这是积极主动的前提)、目标导向(一切与之不符的东西都应被改变并取得共识,比如组织系统)、紧迫感(因为使命感)、容忍犯错(如果因为不想付错误的代价而不

允许犯错那最宝贵的创造性无疑就被扼杀了)、建设性地处理冲突(知道冲突不可避免,但都是关于目标使命,并能从大局出发予以解决)、交流高效畅通。

有益创造高效解决问题的氛围的因素:鼓励创新容忍一定程度的风险容忍错误、横向纵向相互交流、财务公开、总目标明确、责任明确(不会互相推诿)、有团队意识、参与式决策、真正以客户为本。(可以从这些因素调查企业的氛围)

在以上这些点上,管理者应该成为榜样。

(我:如果团队里人人水平差不多,只是存在知识等方面的领域差异,集体解决问题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团体可能做出愚蠢的决定,比如希腊人处死苏格拉底。并且这样也可能埋没高人,团体和民主一样做出的决策不会犯低级错误,但也不太可能太高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正如《驾驭变化的世界》所言,是要依靠通才之个人默会知识,而他们的观点不一定能被大家接受。那又如何处理这一矛盾?)

下载《暗示点引领思维流向的风向标》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暗示点引领思维流向的风向标》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笔记__逆向思维

    读书笔记:“逆向思维,出奇制胜” 人类的思维具有方向性,存在着正向与反向之差异,由此产生了正向思维与反向思维两种形式。 正反向思维起源于事物的方向性,客观世界存在着互为逆向......

    问题引领思维(小编推荐)

    问题引领思维,启发成就高效 数学组 窦常兴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负担大大减轻,课堂学习时间大大减少。一方面,许多学生不......

    《我们怎样思维》读书笔记(推荐)

    读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 何雅琴 《我们怎样思维》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910年完成的一篇名著,其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这在当时无疑是一场革命,促进人们......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通用)[大全]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思维......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用了一周的时间,将思维导图阅读完毕,书中有这样一个比喻:一位使用者在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的时说,这就好比,我开了一辈子的车,可车窗玻璃是脏的;突然间,思维......

    《全新思维》读书笔记(精选5篇)

    《全新思维》读书笔记 初读《全新思维》时,对作者提出的思维方式有一种顶礼膜拜的感觉,但当细细品味时,结合自己对时代发展的认识和自己的世界观来看,有些观点是无法完全接受的......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用了一周的时间,将思维导图阅读完毕,书中有这样一个比喻:一位使用者在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的时说,这就好比,我开了一辈子的车,可车窗玻璃是脏的;突然间,思维导图替我一下子清除干净......

    法律思维-读书笔记4

    四、法律规则证明理论:不知道 五、法律规则的适用技术:不知道 1、一般事例与延展情况(核心事例与边缘地带):不知道 维特根斯坦传统: 维特根斯坦在奥地利-维也纳传统中长大,并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