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畴论文索引
[1] 张耀灿, 徐志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02,(Z3)
[2] 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涵义、特征及功能[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3] 徐志远.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化的必要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05,(01)
[4] 徐志远.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化必须把握的标准[J].攀登 , 2003,(02)
[5] 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论及其相关研究的现状视域[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06,(02)
[6] 本刊编辑部.构建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06,(02)
[7] 卢岚, 陈敏, 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试探[J].江汉论坛 , 2005,(02)
[8] 徐志远.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体系化[J].探索 , 2006,(06)
[9] 陈建兵, 卢黎歌.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06,(02)
[10] 徐志远, 曹杰.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学科化和科学化[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 2005,(03)
[1] 徐亮.道德与不道德的逻辑结构及层次[J].中国青年研究 , 2006,(11)
[2] 徐志远, 李友云.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 2006,(02)
[3] 王利, 刘晓荣.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逻辑结构的再认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4] 卢岚, 陈敏, 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试探[J].江汉论坛 , 2005,(02)
[5] 刘建武.也谈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5)
[6] 姜平.邓小平国家战略的内在逻辑[J].理论前沿 , 2006,(15)
[7] 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试探[J].探索 , 2006,(03)
[8] 杜力夫.权力监督的逻辑结构与有效性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9] 陈占安, 秦宣.关于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对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05,(06)
[10] 云吉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探索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J].前沿 , 2006,(12)
第二篇:新闻学著作及论文索引
新闻学博士点专业主文献著作和论文索引
一、书目 1.徐宝璜:《新闻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台湾]李瞻:《新闻学原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2年版 6.[美]新闻自由委员会著,展江、王征、王涛译:《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美]施拉姆等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报刊的四种理论》,北京:新闻出版社,1980年版
8.[美]沃尔特•李普曼著,林珊译:《舆论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9.[法]瓦耶纳 B.著,丁雪英,连燕堂译:《当代新闻学》,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10.Martin Lffelholz, David Weaver, Andreas Schwarz(ed.), Global Journalism Research: Theories, Methods, Findings, Future(Malden, MA: Blackwell Pub., 2008.)11. Everett E.Dennis and John C Merrill, Media Debates: Issues in Mass Communication(New York: Longman, 1991)
二、论文 1.方汉奇:“1949年以来大陆的新闻史研究”,《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1-2期 2.甘惜分:“再论新闻学与历史学”,《新闻界》1996年第2期 3.王中:“论新闻”,《新闻大学》1981年第1辑 4.丁淦林:“20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复旦学报》2000年第6期 5.赵玉明,“试论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分期及其特点”,《新闻传播学前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6.郑兴东:“新闻价值相关论”,《新闻学论集》1987年总第11辑 7.郑保卫:“试论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8.陈力丹:“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现代传播》1996年第3期 9.童兵:“科学和人文的新闻观”,《新闻大学》2001年夏季号 10.刘建明:“理论新闻学的述语形态”,《现代传播》2001年第6期 11.李良荣:“从单元走向多元——中国传媒业的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新闻大学》2006年夏季号 12.喻国明:“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模式与规则再造”,《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3.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国际新闻14.黄旦:“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建构——对三个新闻定义的解读”,《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
15.胡正荣、李继东:“我国媒介规制变迁的制度困境及其意识形态根源”,《新闻大学》2005年第1期 16.杨保军:“试论新闻传播规律”,《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1期 17.董天策:“理性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暨南学报》2008年第2期 18.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新闻学研究》(台湾),2002年4月第71期 19.[台湾]李瞻:“报业制度与政治度的关联性”,“技术与制度 中国传媒改革开放三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8年6月 20.[台湾]郑贞铭:“新闻教育的基本理念”,《新闻大学》1994年第3期 21.[台湾]翁秀琪、钟蔚文、简妙如、邱承君:“似假还真的新闻文本世界:新闻如何呈现超经验事件”,《新闻学研究》1999年总第58期
22.Morris Janowitz: “Professional Models in Journalism: The Gatekeeper and the Advocate” Journalism Quarterly, Winter 1975, Vol 52, no.4.23.Richard Streckfuss: “Objectivity in Journalism: A Search and a Reassessment”, Journalism Quarterly, Winter1990, Vol 67, no.4.24.Tanni Haas & Linda Steiner: “Public Journalism:A Reply to Critics”, Journalism, May 2006, vol.7.25.Mark Deuze: “What is Journalism? —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Ideology of Journalists Reconsidered.”, Journalism, Nov 2005, vol.6.26.David H.Weaver & Maxwell E.McCombs: “Journalism and Social Science: A New Relationship?”, 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Winter 1980,Vol.44, No.4.27.John Tebbel: “Journalism: Public Enlightenment or Private Interest? ”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Jan 1966, Vol.363.28.Thomas F.Remington: “Politics and Professionalism in Soviet Journalism”, Slavic Review, Autumn 1985, Vol.44, No.3.29.Eric Klinenberg: “Convergence: News Production in a Digital Ag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Jan.2005, Vol.597.30.Maxwell E.McCombs, Donald L.Shaw: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Summer1972, Vol 36, Issue 2.声明
本文献所编选论文均来自于相关学术期刊及学术网站,版权归原载期刊及作者,每篇论文均已详细注明出处。
本文献仅用于校内教学,严禁网上传播、翻印、出售。
第三篇:世界古代史论文索引
世界古代史论文索引
(三)关于观克思对世界史研究的史料问题 柴毅龙` 世界历史(京),1991.2世界古代五大帝王的专制统治 李怀国 求是学刊(哈尔滨),1991.6
古代世界奴隶价格比较(续):古代世界奴隶系列研究之一 李华强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1.6
文明起源纵横谈 王恩涌 百科知识(京),1991.10
展望我国的世界古代史研究 刘家和 史学理论研究(京),1992.1 6-
4论古代王权的了展及其与财富的关系 朱建军 世界历史(京),1992.3从中西早期城市国家和城邦的性质看中西文化的起源 吴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西宁),1992.3 10-4
世界古代史要走出新路 张树栋 世界历史(京),1992.512-9
吴于廑先生与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 李荣健,陈勇 世界历史(京),1993.2
世界史学科建设的贡献 庞卓恒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4
学习吴于廑教授的学术开拓精神:在“在世界史学科建设与世界史观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陶德麟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4
略论吴于廑先生对我国世界史学科的贡献 齐世荣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4
雷海宗与吴于廑: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杂忆数则 王教书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5 努力建立世界学科的新体系 马克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5十丈龙孙绕凤池:谈世界史学科建设 彭树智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5
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马克 史学理论研究(说),1993.2
浅论史学上的宏观与微观研究 郭小凌 世界历史(京),1993.4
西方两性关系史述评 候建新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1993.4 11-1
1论中西古典学 周谷城,吴于廑,张政 … 世界史研究动态(京),1993.10
从世界史观看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 安长春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4
关于世界古代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汪连兴 史学月刊(开封),1993.1
中西古典民主政治 林志纯 史学理论研究(京),1992.3 6-11
试论欧亚古代史中地理环境对各文明区发展差异性的作用 方宝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京),1993.2
试论西欧青桐时代文化的几个特征 周翠娣 韶关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4
独辟蹊径,开拓前进:评《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晏绍祥 世界历史(京),1993.3
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回顾和瞻望 廖学盛 历史教学(津),1997.12 2—3
论古代西方历史叙述类型、动机与历史意识的萌生 陈新 人文杂志(西安),1998.4 10—
3周恩来对世界史研究的贡献 张来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广州)1998.
2世界历史的进程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评吴于谨、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古代、近代史编)叶明勇 史学理论研究(京),1997.
4一部体例新颖的《世界上古史》:评李怀国著《世界上古史》 于加瑛,陈德正 求是学刊(哈尔滨),1998.4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由单线论向多线论的发展 张艳国 中州学刊(郑州),1999.2 谈世界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胡素萍 海南师院学报(海口),1999.
3世界历史学科定位浅议 胡素萍 世界历史(京),1999.3
西欧古典传统与美国革命:美国史学界对美国革命思想来源的修正 陈其 历史教学(津),1999.4
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上)项翔,宋发清,王加丰… 学术月刊(沪),1999.7 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正)项翔,宋发清,王加丰… 学术月刊(沪),1999.8 继往开来,求实创新: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第五届代表会议综述 宋立宏 世界历史(京),1999.
1自强不息,开拓创新:日知先生学术业绩述略艾—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长春),1999.5 高处不畏寒,寂寞出华章:记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的开拓者林志纯 张玉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京),1999.3
开垦人类文明的洪荒年代:记世界上古史专家林志纯 于桂芬,张玉来 人民日报(京),1999.3
我们应该敢于认识:评介《世界文明史》 何兆武 中国图书商报(京),1999.6
论世界上古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以“文明的诞生——帝国”为主线编纂《世界上古史》 李怀国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沈阳),1999.3
世界历史横向发展中若干因素分析 蒋保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1998.4
世界历史从分用走向整体的经济思考 王小侠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
2古代欧亚大陆游牧民族社会组织与制度同象论 杜平,孙家煌 西北史地(兰州),1999.4 论古代非专制政治地区发展的差异 易建平历史研究(京),1998.6
国家发生三种政体说 宫长为 学习与探索(哈尔滨),1998.6
加强世界史研究是时代的呼唤 于沛 光明日报(京),2000.9
关于我国世界史学科发展的思考 赵文洪 求是学刊(哈尔滨),2000.3 8-105 有关世界史学科建设的两个问题 齐世荣 世界历史(京),2000.4 11-11
历史文化比较面临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 庞卓恒 文明比较研究(长春),2000.1 5-2 迎接中国的世界史研究新纪元:20世纪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何芳川 世界历史(京),2000.4 11-
5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和近现代人的诠释 郭小凌 世界历史(京),1999.6 3-48
从比较中探索古代世界史结构 马克 文明比较研究(长春),2000.1 4-60
学术创新与21世纪的世界史研究 王立新 光明日报(京),2000.3
中国世界史研究50年 侯建新 理论与现代化(津),2000.2
借鉴西方史学的两个问题 苑书义 人民日报(京),2000.4
林志纯和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王敦书 世界历史(京),2000.2 7-87 3-110
迎接新世纪重构世界历史新框架:《远古至1500年的世界史》体系和内容革新的研究 李隆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武汉),2000.4
世界古代文明的新认识:“外国考古文化名著译丛”评介 陈剩勇 人民日报(京),2000.9 世界史研究的新视角与新突破:评陈雄章新著《交往与世界历史变迁》 李庭华 学术论坛(南宁),2000.3
一本亲近社会的学科史:读《剑桥插图考古史》有感 郭小凌 中国文物报(京),2000.8 伊利里亚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沈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沪),2000.5 12-79 尚武的精神,睿智的思维:希腊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契合点 张莉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3
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古代传统的中西比较 彭勃 新东方(府城),1999.5
略论我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与西方古代选官制度的比较分析 卢坤建 武汉交通理墙学院学报,2000.2
部落联盟模式、酋邦模式与对外战争问题 易建平史学理论研究(京),2000.4 2-44 伦斯基的园耕社会理论与谢维扬的酋邦学说 易建平世界历史(京),2001.5 古代的史料和世界古代史 郭小凌 史学理论研究(京),20001.2 7-
2密切追踪西方史学流派,深化我国的世界史研究 孟广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开封),20001.
1前进中的世界古代史研究 刘爱兰 世界历史(京),2001.1 8-8
4“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学术讨论会概述 李纪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6 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2000年年会综述 蔡建 常熟高专学报,2001.1
山东省首届世界史学术研讨会巡礼 冯博,王帅,海宏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科版(济南),2001.2
创建有我国特色的世界史学科 刘明翰 历史教学(津),2001.1
科学性、典范性是历史教科书的生命:高教版《世界上古中古史》订误 苑—博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呼和浩特),2001.
4一本亲近社会的学科史:读《剑桥插图考古史》 郭小凌 世界历史(京),2001.1 8-94 展望人类文明的前景:读汤因比《历史研究》 毛鹏 书与人(南京),2001.4
展示世界史研究新方向的学术力作:《交往与世界历史变迁》介评 钱宗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桂林),2000.
3汤因比与《历史研究》 范蔚文 人民日报(京),2001.
1中西古文明比较 庞卓恒 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01.4 10-
2古代中西方重商政策比较研究 李惠芬 广西社会科学(南宁),2001.1 7-30
7-10
碰撞与迁徙:公元前九至七世纪欧亚草原上的历史场景 胡果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沪),2000.
5东方专制主义理论的历史考察 启良 争鸣(南昌),1994.1
国外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 沈真 世界史研究动态(京),1993.11 1-3
学贯中西的周一良教授 汤重南 世界历史(京),1993.5
世界历史与比较研究之我见 朱寰 历史研究(京),1994.1 4-10
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齐世荣 历史研究(京),1994.1 4-19
世界整体发展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宏观考察 陈从阳 咸宁师专学报,1993.4
世界历史: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历史 周中林 荆州师专学报(江陵),1994.3 11-3 为马克思辩:古代世界的奴隶经济取决于商业资本的发展是一个科学的结论 朱 史学理论研究(京),1993.4
古代中西方经济政策思想历史导向比较 张忠民 社会科学(沪),1994.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自中国首届世界古代史国际学术会议的启示 杨巨平世界历史(京),1994.2
中国第一届世界古代史国际学术会议 王敦书 世界历史(京),1994.2
胸中自有一部世界史:齐世荣教授谈世界史研究 张宏毅 史学史研究(京),1994.3 1-4
近十年来台湾地区西洋史研究概况 周健 史学理论研究(京),1994.3 3-3
扩大研究范围,加强理论探索 廖学盛 世界历史(京),1995.1
我国世界史学科发展的里程碑:六卷本《世界史》述评 王方宪 历史教学(津),1995.9 中西历史上官僚政治体制之比较 吴亚明 衡阳师专学报:社科版,1994.5
关于世界史的新解说、张树栋,诏舒澜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1994.4 3-8 中西城邦制差异比较 胡幸福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长沙),1994.4 2-9
论西欧原始文化巫术图腾及其所表现的人的哲学 赵天成,李娟芬 学术界(合肥),1994.6 6-9
评《西方国家形态史》的古代编 晏绍祥 世界历史(京),1995.2
交往与中西奴隶制文明的发展 何玉屏 中国文学研究(长沙),1995.
交往与中西奴隶制文明的起源 何玉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1995.5 12-12
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我国第一代世界史专家齐世荣教授 徐兰 世界历史(京),1995.5 5-26
二十世纪前期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行程 张广智 史学理论研究(京),1996.1
学界一棵长青树:记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的开拓者日知先生 于桂芬,张玉来 社会科学战线(长春),1996.4
历史的比较研究与世界历史 刘家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5 12-5 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50年西方史学论争述评 李安山 世界历史(京)1996.3 9-4 谁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潘潮玄 中国人才(京),1995.11
关于世界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刘宗绪 历史教学(津),1997.10 11-25
陈翰老与世界历史研究所 廖学盛 世界历史(京),1997.1
西历演变撷要 刘文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广州),1997.3 8-20
阅读:641 次
录入:
第四篇:自我介绍范畴
1、自我认识
想一矢中的,首先必须认清自我,一定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你现在是干什么的?你将来要干什么?你过去是干什么的?
这三个问题不是按时间顺序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而是从现在到将来再到过去。其奥妙在于:如果你被雇用,雇主选中的是现在的你,他希望利用的是将来的你,而这将来又基于你的历史和现状。
所以,第一个问题,你是干什么的?现在是干什么的?回答这个问题,要点是:你是你自己,不是别的什么人。除非你把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在共同点的基础上更强调不同点,否则你绝无可能在众多的应征求职者中夺魁。对于这第一个问题,自我反省越深,自我鉴定就越成功。
随后,着手回答第二个问题:你将来要干什么?如果你申请的是一份举足轻重的工作,雇主肯定很关注你对未来的自我设计。你的回答要具体,合理,并符合你现在的身份,要有一个更别致的风格。
然后,再着手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你过去是干什么的?你的过去当然都在履历上已有反映。你在面试中再度回答这个问题时,不可忽略之处是:不要抖落一个与你的将来毫不相干的过去。如果你中途彻底改行,更要在描述你的执着、职业目标的一贯性上下些功夫。要做到这一点,又要忠实于事实和本人,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过去与将来的联系点,收集过去的资料,再按目标主次排列。
用这样的方法,以现在为出发点,以将来为目标,以过去为证实,最重要的是加深了你的自我分析和理解。其实,在面试的时候不一定有机会或者有必要照搬你的大作,但这三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点一定会体现在自我表述的整体感觉中,使你的形象栩栩如生。
2、投其所好
清楚自己的强项后,便可以开始准备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工作模式、优点、技能,突出成就、专业知识、学术背景等。
好处众多,但只有短短一分钟,所以一切还是与该公司有关的好。如果是一间电脑软件公司,应说些电脑软件的话题;如是一间金融财务公司,便可跟他说钱的事,总之投其所好。
但有一点必须紧记:话题所到之处,必须突出自己对该公司可以作出的贡献,如增加营业额、减低成本、发掘新市场等。
3、铺排次序
内容的次序亦极重要,是否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全在于事件的编排方式。所以排在头位的,应是你最想他记得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一般都是你最得意之作。与此同时,可呈上一些有关的作品或纪录增加印像分。
如何介绍?
你可以选择三个重点来介绍自己,但避免重复履历中曾提及的资料。应尽量把你不大明显但重要的技能“推而广之”。
以下为你提供一些参考。
你可以介绍自己是……
解决问题能手
充满创意
小心谨慎
与人相处融洽合群
组织力高
当然你不可能单单说自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能手就罢了,你必须加以解释和说明,增强说服力。例如:你可以列举一些曾为以前公司解决重要问题的事例。
自我介绍的时间不要过长,最好是一至三分钟。最初你可能会觉得时间太长,但当你真正要介绍自己三项特质时,你就会发现时间不够用了。
应说甚么?
在自我介绍时,应该说甚么?应该如何构思呢?你的答案最好是自然,不要过分自夸,也不用过分谦虚,但必须令人感兴趣。
你最好先写下一个“自我介绍”的初稿,然后大声地朗读。当你这样做时,你就会发现须要修正的地方。练习时,你无须介怀自己所写的答案不够完美,因为当你面试时,你不会原文照读的。这只是一个机会,让你更容易掌握答案的内容和长度。
当你构思答案时,你要想想应如何说出,内容要令人感兴趣,不沉闷,避免滔滔不绝地只说自己的强项。
最后,为你提供一些对答“自我介绍”的意见:
- 阐述工作上的重要成就或奖项;
- 推销自己的长处,但不要提及自己的弱点;
- 可以的话,尽量说得幽默有趣;
- 概括说出你的工作经验和学历,但切勿背诵;
- 不用提及你的出生日期;
- 避免说一些与职业无关的事,例如:你有一只狗,这并不能为你争取到工作;- 经常思考和解答这条问题;
- 对答要自然。放松心情,尽力而为。
第五篇:班干部职责范畴
2012影像
班委会、团支部干部职责(草本)
班委会干部工作职责
班长(副班长):王胜、王歆赫
班长乃是全班同学的领头羊,肩负着带动全班同学发展进步的重要责任,必须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起到表率作用。
1.组织协调各班委的工作,每周召开班委会议。2.组织召开每周一次的班会(各部门可承办)。
负责主持学生干部值周工作,经常听取情况反映提出意见。
3.每学期初制订班级工作计划,期末写出工作总结。4.严格遵守教学秩序,协助任课老师维护教学纪律。5.及时全面传达学院各项政策,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6.调动同学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对同学切实有益的各项活动。
7.了解班级同学的思想动态,包括学习、生活、劳动及实习中的各种思想情况,及时处理和解决。
8、定期检查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及时了解各部门、小组长、寝室长的工作情况,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并积极配合团支部的工作。9.及时将本班情况向辅导员汇报,有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能力。10.组织学评优(综合素质测评、奖学金评定和优秀班集体的申报)工作。
学习委员:孙杨杨
1.在学习中,学习委员应起到标兵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2.协助班长做好有关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3.每学期初订出工作计划,期终写出工作总结。4.检查督促同学们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3.课后能起到桥梁作用,收集同学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向任课老师及相关部门反映并及时向同学们传达老师的回复。
4.在特殊情况下,如老师生病或上课时间、地点变动等,学习委员应起到联络员的作用,灵活处理而又不失原则。5.协助班长或纪检委员参与课堂考勤,及时掌握无故缺席者的名单,并向老师说明。
6.组织检查、监督班级同学早自习情况。
7.努力提高班级的学习、学术氛围,组织开展有利于提高同学学习能力、专业能力、英语能力的各项活动。
8.配合班长组织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组织班级内部的学习交流。
9、积极按时完成学校相关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
生活委员:王从玉
1、负责本班同学的生活管理工作。
2、每学期初订出工作计划,期终写出工作总结,并制定出详细的班费管理制度。
3、收集同学们对学校生活管理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4.收取班费,并妥善管理。班费开支本着节约的原则做到公开、透明,若数额较小,只要班长、支书签字即可;若数额较大(大于等于50元),则必须由辅导员签字方可报销,所购物品须出示发票或收据。5.生活委员须定期(至少每月一次)向全班同学公布并张贴班费的使用情况。在班委改选后,要与新任生活委员办好交接手续。
6.做好本班的贫困生工作,包括建立贫困生档案、办理助学贷款、安排勤工岗位各种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
7、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发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督促同学爱护公物,节约粮食,节约水电。8.做好各项活动的后勤工作。
9、积极按时完成学校相关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
文艺委员:刘静
1、负责本班文艺方面的工作。
2、每学期初订出工作计划,期终写出工作总结。3. 积极参加各项文娱活动,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4. 主动了解全班同学的兴趣、爱好、特长,从中发现人才,培养文艺骨干,负责文艺兴趣小组工作。
5、组织联欢会、演唱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活跃班级文艺生活。6. 积极配合学校(院)文艺部的工作,努力完成各种演出任务。7.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其他班干团干搞好班级工作。
体育委员:何畅
1、负责本班体育方面的工作。
2、每学期初订出工作计划,期终写出工作总结。3. 组建班级各类球队,参加校院比赛。2. 动员和组织有班级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
3. 组织班级内部各项体育活动,增强同学身体素质。4. 完成学校院系关于体育方面的各项工作。
团支部干部工作职责
团支部书记(副书记):郝馨玥媛、赵俊生
团支部书记是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团支部的各项工作。首先要在思想上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领团员青年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守校、院(系)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认真部署,使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符合校团委及院分团委的要求。及时了解同学当中的思想动态,把握方向,并配合班长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
1.组织协调各团小组的工作,开展各种团组织活动。2.组织召开支部大会。
3.每学期初制订团支部工作计划,期末写出工作总结。4.组织班级的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5.注意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
6.组织支部“推优”(推荐优秀的共青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校培训工作。
7.组织“五四”两评(优秀团员、团干及名牌团支部的评选)工作。8.建立班级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委员:王国均
1. 协助班长团支书分发、收取、整理各项证件及资料,保存好学院下发的管理规定和文件。2. 做好班级团员证注册、团员档案整理、团费收缴工作,并做好记录。3. 协助班委、团支部进行党章学习和开展思想工作。4. 负责班级日志和班会情况的记录。5. 组织班内社会实践活动。
6. 组织团内党内思想学习,开展推优工作,发展入党积极分子。7. 组织委员应尽职尽责,积极组织配合各项工作。
宣传委员:张海鹏
1. 宣传委员是联系学校(学院)与班级的“桥梁”,需将学校(学院)发布到各班的通知传达给自己所在的班上,使每一位同学都了解。2. 围绕团支部中心工作,利用校园网、校报、团报、广播、展版、海报等宣传阵地,开展思想教育和理论宣传,积极宣传报道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工作。
3. 在校运会上,宣传委员要积极组织班上同学写稿,并要将稿子整理、精选,投稿至广播中心。
4. 如果本班内有重大的活动,需张贴海报、通知或向学校相关部门租借场地、宣传资料等工作,需宣传委员组织办理。
5. 对于宣传委员自身要求:需具有良好的宣传能力和意识,工作认真负责,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
6.积极配合学校团委和院分团委做好其它宣传工作。
纪检委员:陈双坤
1、负责本班的各类考勤和监督工作,并作好书面材料
2、整体负责班级早自习及课堂考勤工作,督促各学习小组长做好本小组考勤记录,并整理汇总。定期(每周)利用班会时间公布班上同学考勤。
3、加强对班级各部门干部的考核、监督、管理,负责制定内部监督规章制度。
4、安全监督、预防;及时发现、制止不安全的、有安全隐患的事情,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5、配合寝室长每天核实各寝室成员晚归、不归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6、维持学校大型集会、会议、讲座和文体活动等考勤、纪律和安全工作。
7、积极配合学校学生会的考勤工作,协助学校搞好安全保卫工作。
心理委员:康彤、张毅坤
1. 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协会开展各项心理咨询、心理调查工作。2. 主动了解、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情况。
3. 加强自身的心理知识学习,具备调节同学心理状态的基本能力。4. 组织班上同学对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困难、问题进行讨论,在班级同学当中盈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提高同学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
寝室长职责
寝室长应以对寝室成员、班级和院校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调动寝室成员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积极进取,取得长足的进步。
1、寝室长要积极的为寝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督促同学努力学习、按时上课,劝阻寝室成员不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沉迷于荒废学业的活动中,对于劝阻无效或发现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的要及时上报。
2、寝室长要全面负责本寝室的卫生环境,给寝室成员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学习的家,制定《值日安排表》和寝室行为准则并监督执行;
3、寝室长要主动维护寝室的安定团结,使成员珍惜“同室之缘”,及时化解矛盾,关心寝室成员的生活和安全,遇到例外情况(如同学晚归、不归、参与非法、违规或有危险的活动等)应以对同学负责的态度立即向辅导员或宿管老师报告;
4、寝室长要带动寝室同学积极组织、参与班级、学院的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寝室成员的积极进取精神,在各项工作、活动中提升寝室成员的综合素质;
5、寝室长要主动思考班级和学院的工作,及时向班级和学院反映寝室成员的建议和要求,以促进班级、学院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6、寝室长在本寝室成员参与评优、推优过程中必须发表客观、公正的意见,为各项表决提供参考;
7、寝室长要按时参加每周的寝室长例会,代表寝室成员参与班级工作的讨论和决策,并详细记录各项决议,及时保质向成员进行传达;
8、寝室长要配合学院、学校的卫生、学风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及时召开寝室会议,纠正寝室成员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