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20:0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

第一篇: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

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明光市柳巷中学王海兵2009/5/25

摘要: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最活跃的阶段,也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阶段。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的内在矛盾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关注和维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分析初中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意在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加强组织教学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青少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仅需要身体健康,同时也需要心理健康。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最活跃的阶段,也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阶段。

一、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1.1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基础,健康的心理可维持和增进人的正常情绪。维护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也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可能具备良好的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能力。他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相互制约着实现社会健康。

1.2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的内在矛盾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面:

1.2.1智力水平

智力正常,在学习、生活、劳动中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处理解决遇到的问题。

1.2.2情绪调控

能体察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能控制、调节情绪,合理宣泄。

1.2.3心理状态

与大多数人心理一致,并且符合年龄阶段的心理要求,如初中生应该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富于幻想等。

1.2.4人际关系

与老师、伙伴、家长的关系融洽和谐,能做到互助、互动、合理解决冲突,知道如何拒绝。

1.2.5 人格塑造

具有独立性,进取心和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

1.2.6学习水平

动机明确,态度积极,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正确有效的方法指导。

二、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2.1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2.1.1抑郁---总觉得苦闷、无精打采、提不起劲儿。

2.1.2焦虑---总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不踏实。

2.1.3人际关系敏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好,不同情自己;与异性在一起时感到不自在。

2.1.4情绪不稳定---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同伴、家长

和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2.1.5心理不平衡---如果同学比自己在成绩好、比自己有钱或穿的好就

不舒服,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

2.1.6适应不良---对学校的各种课都不喜欢,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学习

困难。

2.1.7强迫症状---总在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如总想考不好该怎么办,说错了话该怎么办;女生总担心自己服装不整洁,爱照镜子等。

2.1.8对抗倾向---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杠、有理不让人,没理搅三分,控制不住自己。

2.2引起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2.2.1生长加速

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快速增长,开始更多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青少年认识社会的能力还不成熟,思考问题时表现出感性

化,情绪化,极端化。当真正的我和理想中的我之间产生较大差距时,就可能导

致焦虑、过分敏感或强迫症。

2.2.2性的觉醒

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急剧增多,第一、第二性征快速发育,青少年对

此既感到神秘、困惑又充满好奇。自己必须调控这种突如其来的性的唤醒,以达

到和自己尚未成熟的心理水平保持平衡。这种既想探求性的好奇、又对自己的行

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矛盾将会产生不安等心理现象。

2.2.3学习的压力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负担过重,成绩不理想,常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如长

期得不到缓解和指导,就会对学习产生反抗情绪,导致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甚至旷课、退学等。

2.2.4家庭的意外变故

由于初中生正处在发育阶段,此时如果发生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病故或

自身的意外伤害,都能产生抑郁、逃避、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现象。

三、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初中生心理教育的方法

3.1.1心理分析法

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根据其心理分析人格理论创立的。主要过程包括:自由联

想、释梦、移情分析、抗拒分析、阐释等。针对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出

解决方法。

3.1.2当事人中心辅导法

当事人中心辅导法的特点:强调当事人的主观世界、强调心理辅导员和当事

人的相互关系。

当事人中心辅导法一般包括四个程序:掌握真实的经验、找回失去的信心、走出自己的天地、培养成长的能力。

3.1.3理性情绪辅导法

理性情绪辅导法的过程包括: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疏通阶段、再教育

阶段。

3.1.4行为矫正法

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改变环境

加以塑造的。行为矫正法在学校教育方面以针对不良行为学生为主,已发展了许

多方法。

3.1.4.1交流法。实践证明,个体之所以为群体所吸引,主要是群体认同、社会强化、竞赛刺激及参与活动等因素。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多让学生相互交

流,互帮互学,营造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有了逆反心理,教师要主动与之接近,疏通感情,了解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然后因人施教,对

症下药。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1.4.2沟通法。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尽可能地同学生一起参加各项教学

活动,创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信任教师,愿意跟教师进行沟通。

这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如体育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3.1.4.3激发兴趣法。教师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

生在教学中体验到快乐。这对具有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学生,能够起到较好的缓解

与调节作用。

3.1.4.4冷暖结合法。当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情绪强烈动荡时,教师必

须制怒,保持常态心理,切不可针尖对麦芒。对事情做出清醒的分析和理智的判

断,找出正确解决矛盾的途径。如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可以等到下课后处理,给学

生一个情绪平静时间。教师要采取尊重、理解、关怀、鼓励和信任的态度,帮助

其明辨是非,正确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对日常学习中有过某种挫折,内心

受过不良刺激的学生,教师更需要关心爱护他们。同时,在全班创造相互关心,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使他们不断增加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

3.1.4.5鼓励表扬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

表扬。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去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对

学生提出的要求要适当,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定出不

同的期望目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如在体育课中进行双杠教学时的开始

阶段可以降低双杠的高度让学生都能上的了杠,让学生体验到完成动作时成功的快乐。

3.1.4.6自我暗示法。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并结合日常

学习进行心理训练。当学生面对困难时,进行积极有效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从而逐步消除其不良心理障碍。

实践证明,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心理状态不同。作为教师

应从多方面分析,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方法,就能找出有效的解决途径,让每一位

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2调节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3.2.1积极的体育锻炼是调节和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

首先,体育锻炼能有效地调节内分泌,促进身体的良好发育。而健美的身体

正是青少年追求自我完美心理的反映。

其次,体育活动的竞争、团结协作,表现了现代人追求成功,尝试冒险、挑

战,靠努力和奋斗赢得胜利、超越自我的心理倾向,培养了责任感,调节了个人

情感,使人的情感更加丰富、高尚和平衡,同学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再次,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使人心里积聚的压力得到宣泄,心情愉悦,能

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挫折。

3.2.2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

3.2.2.1自我调节:认真分析原因,运用合理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调控,如转移注意,自我积极暗示,合理宣泄,学会幽默等。

3.2.2.2进行心理咨询:大部分的心理问题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般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和自我调节能得到解决。当心理问题较严重,自我调

节无效,要像对待感冒等身体疾病一样,及时诊治。途径很多,主要包括:书信、互联网、电话咨询、心理门诊。(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学家、医生解答人们提出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3.3.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微观环境,对学生的早期发展乃至于一生的发展

都会产生重大和持续的影响。一般来说,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家庭人际关系与

家庭的管教方式,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

3.3.1家庭结构的完整与否,对孩子身心影响很大。正常的家庭结构,有

利于孩子维持一种顺畅、和谐的状态;而家庭结构的不正常,如单身家庭的孩子,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心情忧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等。

3.3.2庭气氛对孩子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主

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来实现。学者兰尼说:“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如

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与安慰,令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孩子容易受家庭

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其生活的氛围会对其产生极大的诱导作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怖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因此,家庭要重视环境的营造,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孩子的熏染;要细心把

握环境的变化,加以合理调适,使孩子在温馨、活泼的环境中成长。但是特别要

注意的是当前,由于竞争激烈,风险系数增大,父母在外经受了更大的压力、困

扰与挫折,家庭往往成为其宣泄压抑的场所。因此,导致家庭气氛不和谐。不少

父母,尤其从事经商或个体企业等行业的父母,终日忙于工作,经常外出,把孩

子全托。在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很少能见到孩子。同样大大减少了家庭

气氛的温馨。

儿童学家指出:在抚养方式上,与父母接触太少或父母给予身体爱抚较少的孩子容易发生心理异常。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家庭中,他的生理需求、情

感需求、安全感、受保护受尊重需求如果都能从家庭成员那里得到满足,他就能

健康正常成长。如果家庭成员间在情感上,生理上不能相容,满足不了孩子各种

需求,就会使孩子失去归属感,心理上失去支持和平衡,造成心理障碍。

3.3.3家庭管教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有更重要影响。近三十年来,我国

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已由过去多子女家庭过渡到独生子女家庭。这一变化,使家庭的教育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3.3.3.1包办看管型的家庭,带给孩子是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甚至有埋怨对抗心理。

3.3.3.2打骂恐吓型家庭的孩子,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性格孤僻,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说谎,出逃,以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3.3.3.3放任自流型的家庭,造成孩子目光短浅,胸无大志,遇事任性,骄横懒散等不良心态,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父母的管教模式是溺爱,粗暴还是民主,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与要求是否恰当,是否给子女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等,对孩子是否能维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要准确把握孩子的自然本能冲动,爱护和严厉得当,充分尊重孩子,使孩子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和要求,建立充分民主的家庭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善于发现孩子的变化,对孩子的疑难及时疏导,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解决孩子身心的各种问题。

总而言之,人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家庭教育是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妥善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生理与心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寻找适合孩子成长的途径和措施,这是对家庭教育的层次和水平要求。

3.4学校教育

学校是健康教育最合适的场所,教育效果可影响家庭和社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主动做到以下方面:

要主动接触,不要坐等回避;要热心真诚,不要冷漠做作;要耐心倾听,不要肆意打断;要讨论启发,不要武断灌输;要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要积极疏导,不要压抑遏制;要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要协同配合,不要孤军奋战;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包揽;要自觉自愿,不要强迫要求;要平等相待,不要居高临下;要了解尊重,不要猎奇侦讯;要适度接纳,不要指责训诫;要自我领悟,不要包办代替;要科学引导,不要说教附合;要力求内化,不要强迫变化;要守信保密,不要随意张扬;要心悦诚服,不要令人屈从。

总之,教师的工作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学生优化环境,教学生自我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是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1.耿培新:体育与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2.于素梅,周立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指导,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年9月.3.王文:教师心理健康读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4.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师晓晖:实用心理医生,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5年12月,

第二篇: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研究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宜宾县一中

徐杰霞

中学阶段是学生逐渐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由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逐步走向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时期,这其间极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对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的发育,使许多同学感到不适应,会出现许多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所以了解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做好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就针对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一学生

心理健康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大问题。最近从新闻媒体屡见一些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误入歧途的案例,的确令人深思。自从199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后,各级各类学校也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也进行了许多的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我就对我校的高一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要求他们把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不好处理的、不知道如何解决才好的,涉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我的各种烦恼都写出来,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分析,以下是这次调查的结果:

一、心理健康调查现状

(一)我在学习方面的问题

1.我也想把学习学好,上课认真听课,可最多只能坚持几分钟,心自然的又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2.我知道学习很重要,也很努力的学习,用功的读书,可成绩依然不是很好。3.上课总是不能专心听讲,要不就是走神,要不就是睡觉。4.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好,对考试没把握,也害怕自己考差了。5.总觉得学习的压力很大。

6.我想认真的学习,但很容易受周围的同学影响,看到别人玩自己也就去玩了,可回来又要后悔。

7.对不懂的学科感到十分吃力。8.总是怕自己学不懂知识。9.对学习已经是无所谓了。

(二)我与父母长辈之间存在的问题:

1.父母很多时候不理解我们,不知道我们到底在想什么。2.根本与父母无法沟通,在共同的问题上,却没有共同的看法。3.父母对自己成才的期望太高了。4.父母总是爱吵架。5.父母不关心我。

6.父母要我做的事很多都是强制性的,不给我自由。7.父母总是误会我,不分缘由的打我。8.我有话也不敢对父母说,也不敢说真话。

(三)设计自己的未来时存在的问题:

1.我一方面很希望自己有个很好的未来,可是我又不敢仔细想自己的未来,对自 己的未来一片渺茫,也不知道自己会有个什么样的工作,有个什么样的前途,整天都在那担忧。

2.我很担心自己学习不好,我很害怕自己考不上大学而不能成才。3.害怕自己以后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怕自己没有能力。4.害怕自己以后没有什么知识,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5.害怕将来没有出息,不能维持家人的生活。

(四)、在自我评价方面上,他们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也都是认为自己学习很差,对自己没有信心,在青春期的烦恼中,有部分同学认为现在自己对异性产生了爱慕之情,总想和异性单独在一起相处,但又知道不可以,而产生了一些心理矛盾。

二、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

针对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在高一学生中一直捆扰他们的最主要的是学习上的问题和家庭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理想上的存在的一些矛盾,而让自己无法安心的学习。

(一)家庭与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行为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调查中显示,在一些溺爱型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根本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子女特别的溺爱,2

更注重物质上的满足,而忽略了精神上的需求,使学生感觉到父母关心他,但是却不知道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专制型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同时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很粗暴,只要是子女学习成绩不好,或是犯了某方面的错误,就是不分缘由的打骂,这样也就造成了有的学生觉得父母总是把事情强加于自己的身上,任意打骂自己,自己有了许多的话也不再想给父母说,很多时候也不敢说真话了。对于放任型的家庭来说,父母根本不管自己的子女在学校是什么样的情况,做些什么,任由自己的子女自由发展,这样也就在学生的心理形成了父母不关心我,觉得学习不学习都无所谓了,考好考差也没有什么。这样的学生更易受同学的影响,染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而正常的学生,特别是比较优秀学生的父母,更多的采用民主教育的方式。

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即父亲或母亲亡故,父母离异或分居,以及父母经常争吵不休,家庭气氛不良的家庭,这类家庭父母经常无法悉心照顾子女,或者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争吵中,体验不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对他的爱,生活上没有安全感,就容易变得孤僻、自卑,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甚至有的学生也想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整个家庭而努力,但收效甚微,也就由于他们缺乏了家庭的温暖更容易破坏纪律、迷恋上网,也学会了抽烟、喝酒。

父母对子女过高的期望,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农村的许多家庭里,父母都是靠干农活来养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当中有的家庭数代都没有一个人靠读书而有所成就的,所以,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急切,不顾子女的实际能力,对其要求过高,认为上学一定要考上一所本科学校,才有出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子女的身上,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甚至厌学。另一方面,在一些专制的家庭中,孩子总是担心自己的能力有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产生负疚的心理,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矛盾,有的学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不好的念头。

(二)学习困扰与心理健康

在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学生们也在为成绩而奋斗。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明白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可由于本身基础的问题,在学习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以致于产生许多矛盾而影响心理健康,而在学习上产生的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动机不是很明确。到底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有什么意思,这些问题在学生的脑海中一般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在他们的眼里,走进高中,就是为了考上大学。但 3

是,他们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我考大学又是为了什么,我现在该怎么样去做,有个什么样的计划,怎么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等等,他们现在就是觉得读书是件苦差事。

2.学习上缺乏意志。意志是人们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自觉地去克服困难,不断地调节、支配个人行动的一种心理过程。人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人要想达到预定的目的,就必须克服困难。而在高一的新生中,他们的意志力都比较薄弱,对于他们来说,升学是他们很明确的目的,要在三年后实现这一目的,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很多困难,而他们大部分在困难面前动摇了,比如遇到难题就放弃了,上课想睡觉一会就真的睡了,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3.在学习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论任何人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首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当前要干的事上。对于高中生来说,把注意力集中于老师所讲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有许多同学上课的时候没能把注意力集中于老师所讲的内容,严重地影响了听课的效果,长期下去,必然对学习造成不良影响,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原因主要是疲劳、思想压力大、抗干扰能力差、注意力转移能力差、课间过于兴奋、浮想联翩等等。

4.在学习上缺乏信心。自信是一种健康的自我肯定的方式,它是个体迈向成功的起点的保证,一个有自信心的人确信自己能够把某件事做好,并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而高一新生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学校,以前在自己的初中学校的时候可能还是班上的佼佼者,可上了高中以后,和其他的同学相比较,感觉自己好象这也没有别人好,那也没有别人好,一旦成绩考差了以后,就变得不自信了,就开始给自己乱戴帽子说自己是学习比较差的,慢慢的也就为自己的学习差找借口,逐渐就缺乏了自信心,怕自己学习不好,怕自己考试不好等等,这些不良的心理便产生了。

(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是人生前进的方向,是人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是人生拼搏的精神支柱。人生总要有所追求,对于高中生来说,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常常把人生比喻为在海洋中航行,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目标,就会随波逐流;或被波涛抛往礁石,沉没于大海;或被潮水弃于沙滩,不能前行。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很多时候不明白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也没有真正的去理解理想对自己的作用到底有哪些,没有把自己的理想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理想和行动之间没有联系起来,所以,产生了他们对未来的一种恐惧、担忧。

三、心理健康现状的对策研究

针对目前学校的高一学生存在的这些情况,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可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辅导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分管,政教处牵头,实行以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和共青团干部为主体,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辅导工作体制。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辅导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辅导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教务处在高一的总课表中,在每个班每周都开设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心理老师,可以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制定一套整体的心理素质训练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积极的训练和培养,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方法,以达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疏通的目的。

2.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具体形式有:

(1)开通电话辅导。利用电话,直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不和老师见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可以及时解决他们遇见的一些心理问题。

(2)开通心理辅导信箱。利用书信解答学生的问题。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可以详尽描述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心理辅导教师针对学生信中提出的问题,反复思考对策,然后用精炼的语言给学生回信。学生收信后可反复阅读,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形式在学生中比较受欢迎。

(3)当面咨询。学校开辟了聊天室,由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当面回答来访学生的问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辅导教师得到的信息全面、具体,可以随机应变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较令学生信服,效果也较好。

(4)开通网上辅导的形式。这主要是心理辅导老师将自己的邮件和QQ号码告诉给学生,有的学生有什么心理困扰的时候,可以将它写好以后以邮件的形式或者以QQ留言的形式,发给心理辅导老师,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话给说出来,这种方法普及的程度没有写信这么方便,这只是对一部分学生比较方便的时候使用的,同时这种方 5

式使学生更能将真实的我说出来。

3.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在我们学校有一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板,我们定期的给更换宣传板的内容。同时也在学校不定期的开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知识。

4.培训一批协助心理辅导的学生心理保健员,定期进行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心理保健员的能力和作用。心理辅导员主要是在每班选一个对心理健康特别感兴趣,也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来承担。主要的任务就是将本班最近学生出现的一些新的情况,或者需要做哪方面的辅导教育工作,及时向心理辅导教师汇报,让老师的工作开展得更有针对性。

5.开设“心灵驿站”电台。利用学校广播站,开设名为“心灵驿站”的心理健康教育栏目,每周一次对全校师生广播,电台设有“心理天地”、“心海导航”、、“人生哲理”、“开心乐园”等栏目,由心理辅导老师、电台编辑、播音员等共同收集素材,撰写稿件,系统介绍心理健康的知识,用充满哲理的故事启迪学生,解答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以教学为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将它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教学,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尤其是学习心理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心理规律,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三)加强家庭教育,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

学校尽可能的利用好家长这块阵地,在家长会上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育子女的观念,让家长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以及心理将抗教育的一些方法。注重家长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的环境,同时也可以向家长散发家教宣传资料等等。

总之,面对高中生的一些心理上的困扰,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应善于观察他们的细小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还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实践上进一步去探索、完善。

第三篇: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基层家庭的主力成员大都外出务工或出海打鱼等情况有所增加,而其危险性也在不断增高,随时出现生命危险的可能;再加上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的价值观念逐步开始转变,其离婚率也急剧上升,所以,单亲家庭的数量也随之上升。根据2007年9月份我校(汕尾市城区新港街道渔村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校就读的近2600名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就有126人,约占总人数的4.9%。而单亲家庭子女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其心理障碍也较为突出,其中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家庭放任不管,或粗暴教育,或无力无人监管,加上社会上不健康影视文艺作品的不良影响,所以毒害了他们的心灵,甚至给社会带来危害,他们中有一些人还受到老师的冷落、挖苦和家长的训斥、打骂,同学的讽刺和嘲笑,于是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心理畸形、变态。这种情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经调查,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家长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及生活状态

1、据对我校100多个单亲家庭子女的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不少惯于欺骗撒谎,过分敏感,情绪变化无常,容易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或性格特别孤僻、怯弱、冷漠,有悲观厌世的倾向,尤其是这些孩子都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较强的保护与防范意识,对老师的教育批评往往有抵触对立情绪。

2、在婚姻破裂的家庭,父母互相冷战,无暇顾及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担心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会被对方问起家庭情况,因此,变得沉默寡言,离群索居。这些孩子还表现了对谁都不相信,对自己也缺乏信心。

3、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情绪上表现不稳定,厌学心理严重,意志力差,智力水平低。常常表现为:行为懒惰、放任,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现象,厌学心理十分严重。

(二)单亲家庭家长的心理及对孩子的教育状况

1、一些单亲父母或是经济上的原因,或是考虑到以后再婚的问题,在处理孩子的生活学习上总觉得很烦,于是把孩子晾在一边,使孩子的心里感觉自己成了“多余人”,小小年纪就尝到了世态的炎凉和自私者的冷漠。

2、有的单亲父母把孩子当成了发泄不快情绪的对象。往往因为生活中一件不如意的小事而大发脾气。这时往往孩子就成了这些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父母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不问清红皂白地打骂孩子。

3、再有的是一味地溺爱孩子。一些离异夫妻在良心上感到自己对不起孩子,怀着深深的内疚心理,在对孩子的态度上,表现为一味地溺爱,拼命地娇惯,对孩子的不足缺点,也因怕伤了孩子本来就在父母离婚中变得脆弱的心,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不管。

4、另有一些单亲父母,因为对自己的婚姻失去信心,或对个人的前途也失去信心,于是便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渴盼孩子长大成人,将来有所作为。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上和生活上对孩子的要求苛刻得不近人情。

我们进行此项研究,选题的意义是在单亲家庭呈上升趋势的社会中,通过研究和开展心理辅导,探索出适合我们学校的单身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策,为推进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作一份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完整家庭的子女,所以,我们学校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单亲家庭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单亲家庭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其个性的目的。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我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家庭的单亲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试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探寻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的单亲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或监护人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战障碍 2 调节自己;另一面,积累个案经验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单亲家庭家长素质和条件状况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得到最初的也是给他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养,家庭中每一天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价,家庭生活的习惯,所有这一切,每日每时都在塑造着家庭最幼小成员的心灵。所以,我们研究家庭教育不能孤立片面的研究孩子而忽视为人父母者;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毕竟孩子心理与性格的缺陷更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的变故。学校与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家庭,联合家长,并注重帮助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协调一致,才能使教育事半功倍。

2、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品质素质现状调查与研究:通过调查,找出孩子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使教育具有针对性。

3、单亲家庭中成功教育的经验总结:有关单亲家庭孩子的负面报道很多,而成功的报道极少,这会使人们无意中形成一种偏见,认为凡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肯定是不够健全的,而使本来脆弱的单亲家庭背上更沉重的心理负担。我们认为应该为单亲家庭树立榜样,鼓舞信心,让他们能以坦然正常的心态来面对社会和生活,同时从中得以借鉴和学习。

4、探索学校如何结合社会力量有效地优化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研究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实践体验、经验总结等。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A、准备阶段:2007年5月—2007年12月

1、整理资料,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教育理论。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方向等。

3、拟订开题报告,建立研究对象档案。B、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9年5月 第一步:2008年1月—2008年6月

1、科学分析,理清思路,制定调查方案。

2、问卷调查设计和个案访谈的设计。

3、进行单亲家庭的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情况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二步:2008年7月—2008年11月

1、开展教师、学生、家长互动互访活动。

2、对单亲家庭学生、家长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

3、科学地分析研究结果,同时制定方案。第三步:2008年12月—2009年5月

1、进行个案研究和实践,寻找解决单亲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2、总结规律,寻找解决单亲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3、开展单亲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C、调研总结和课题的完成阶段:2009年6月——2010年6月

1、收集实验素材,整理课题图片,完成“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论文集。

2、课题归纳、总结,并完成实验报告。

3、进一步开展单亲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4、在本校开展单亲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成果的调查情况与汇总。

五、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条件分析

(1)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班主任骨干力量,大多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改实践活动中,科研氛围浓厚。

(2)优势明显:我校处于渔民家庭居住的地方,既有渔民子女,也有外地学生,家长打鱼务工或无业人员众多,单亲家庭学生占有一定的比率,研究工作的典型性较为明显,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较强。

2、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资金及课题组研究人员:保证研究工作的如期开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和物质保障: 学校负责统筹解决。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我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家庭的单亲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试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探寻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及教育方法方式。

3、使单亲家庭的学生及家长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4、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总结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论文,将有价值的教育经验或观点推广至家庭乃至社会,并如期完成其所研究的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等。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七、课题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论文

(2)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3)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长:

邓务社

全面组织和负责课题的实施和研究

副组长:

组织策划

负责研究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成员:

黄小有

协助收集有关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刘燕慈

负责个案的收集和整理 撰写论文

杜春梅

负责个案的收集和整理 撰写论文

马燕娜

负责个案的收集和整理 撰写论文

施金菊

负责个案的收集和整理 撰写论文

第四篇: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王某,14 岁,我班中的一名男生。看似比较懂事,内向,平常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发现和注意。在未教他之前,本人就对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脾气大,容易做出格行为。本学期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该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次是和别人打架,始终不说自己有错。另一次是晚自习后跑出去玩,直至12点多才回宿舍,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态度恶劣。平常喜欢说谎,自然地将所有的错误与不对归结到他人身上,而自己却无错可改。

案例分析

本人认为,学生王某从心理成因来讲更多的是偏激心理在作祟。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多存在于青少年中。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常见的偏激主要有三方面的特性:

1、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试想,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

2、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

3、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产生偏激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学生王某不管从认识,还是从情绪和行为上都与偏激心理的表现相符合,究其偏激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庭因素。由于学生王某 是独子,父母离异,父亲性格暴躁。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要素,缺少了亲人关爱的这一重要情感熏陶,导致学生孤单,生活无目的性,自卑又要面子。在学校里,他就不管自己言行的对与错,自然的将这一切的错误都归咎到同学,甚至老师身上。缺失了家庭教育和亲人关爱是学生王某偏激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个人因素。学生王某对于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由于自己的偏激,导致他的人际关系比较差,这一因素更让其在情绪上表现得更为冲动,以至于做出一些莽撞的行为。以偏概全,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做法。

三、他人因素。由于学生王某的偏激行为的表现,使其他学生对他退避三舍,同学们认为该生心理有问题,气量特别小,看到别人受表扬就揭短,看到别人挨批评就幸灾乐祸。所以学生王某和同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距离,孤单与无助促使他偏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任课老师也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不愿更多的“管”他,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使其觉得自己更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促使他用更为偏激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人因素是其偏激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

辅导策略

1、拉近距离,实施关爱。

由于学生王某偏激的言行,使他与其他同学的心理距离较远,也经常受到歧视而自卑,最终表现出自傲和偏执甚至对立情绪,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和他真心交谈,告诉他你是父母的好孩子,你是老师的好学生,你是同学们的好同学,你是班级大集体中的一份子,只要你正确地对待他人他事,你就会受到同学的欢迎,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和表扬。于是我经常鼓励他去关爱别人,关心集体,在多次表扬中,使他找回了自信,并得到了同学承认和友爱。在他生日那天,我送了他一支圆珠笔,让他很感动,从而逐步的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偏激心理得到了一定的矫正。

2、自我管理,塑造人格。

制定目标,让学生王某明确自控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已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制定一个时间规划表,要求他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逐步磨砺自己的意志,让他意识到一味地原谅自己,迁就自己,只会在错误、缺陷、恶性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实施批评和表扬有机结合的方式,规范其行为,引导其从偏激中走出来,塑造一个具有正常心理的人格。

3、沟通家长,健康成长。

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为了孩子,多教育,多关心。平时要求注意创设与孩子沟通的情境,真心听孩子的倾诉,少用粗俗而又无效的打骂教育方式,通过换位思维及互相关爱等方式正面启发培养孩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利用好家庭这一教育的主战场,作好孩子的榜样,努力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为开拓孩子的美好前程创设条件。

辅导效果

通过将近两个多月的辅导,学生王某已经能和父亲较好地进行心理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较为和睦了;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些活动;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平常因偏激心理而做出的过激行为几乎没有了。

个案思考

1、作为一名教师,要全方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

2、教师要多学知识,除了学好课程的理论知识,做好教学实践工作之外,还要学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健康知识,艺术常识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适合现代教学的老师。

3、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挑战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

4、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如何做好老师,必须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利用学校主阵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心智健康的学生。

第五篇:临床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临床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医学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卓越医师、维护校园和谐安全稳定的重点环节。为此,亟需健全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医疗人才资源优势,从根本上破解现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力不足的困局,进一步丰富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体系。

【关键词】临床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

一、现状调查

为全面了解临床医学院学生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认知情况及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奠定良好基础,课题组抽取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作为调查样本。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210份,其中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100%。从抽样的范围来看,覆盖了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专业、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

四、大五年级在校学生,其中男生占26.67%,女生占73.33%,城镇学生占26.67%,农村学生占73.33%,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程度

有64.76%的学生较为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但仍有31.9%的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抱无所谓的态度;3.33%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关注过心理健康;39.52%的学生比较了解心理健康知识;56.19%的学生接触过心理健康知识,但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完全掌握;4.28%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主要渠道较为多样化,75.99%的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只有13.81%的学生通过教师传授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5.71%的学生通过同伴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4.29%的学生通过心理方面的书籍、讲座、知识竞赛、自学等其他方式获得心理健康知识。

(二)学生心理主要困扰及求助情况

几乎所有学生都遇到过心理困扰,但心理困扰的表现并不单一化,而是趋于交叉化。72.86%的学生因情绪压力而产生过心理困扰;69.52%的学生因人际关系问题而产生过心理困扰;68.1%的学生因学业问题而产生过心理困扰;57.14%的学生因职业发展问题而产生过心理困扰;50%的学生因情感恋爱问题而产生过心理困扰;26.67%的学生因生活适应问题而产生过心理困扰;17.62%的学生因性心理问题而产生过心理困扰;10.48%的学生因个性不良问题而产生过心理困扰;2.38%的学生因家人矛盾、就?I等问题而产生过心理困扰。在遇到心理困扰时,49.53%的学生希望能得到帮助;46.67%的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3.8%的学生直接拒绝提供的帮助。对于自己无法排解的心理困扰,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求助对象往往是亲友,占58.1%;同学则成为次之的选择,比例为34.29%;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成为学生最不愿意选择的对象,分别只占1.9%、2.38%和2.38%。

多数学生对心理咨询有正确认知,86.67%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能提高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心理咨询老师会遵守保密原则,心理健康的人也可以从咨询中受益;但还有11.9%的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不准确的认知,他们认为心理咨询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咨询,心理咨询可以解决任何问题;1.43%的学生则由于时间问题不选择咨询。学生不考虑心理咨询帮助的原因还是顾虑、犹豫太多。49.05%的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克服困扰;17.62%的学生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秘密;14.76%的学生认为还有其他渠道可以求助;12.38%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浪费时间,没有效果;6.19%害怕被熟人发现自己接受心理咨询。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需求情况

学院心理辅导预约服务已经开通一年,但仍有27.62%的学生不清楚情况,有8.57%的学生直接否认提供服务,只有63.81%的学生认为学院提供了相关的服务。但79.53%的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不会主动预约学院的心理咨询服务;17.14%的学生会考虑预约;只有3.33%的学生会主动预约。

76.19%的学生认为学院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48%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只有3.3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78.57%学生都知道学院开展过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15.24%的学生则不清楚,只有6.19%的学生认为没有开展过。36.19%的学生认为学院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帮助,46.19%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17.62%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51.43%的学生比较愿意参加学院组织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0.48%的学生态度不是很积极,8.09%的学生则不愿意参加。一半以上的学生最需要学院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前四项为面对面心理咨询、优秀心理电影展播、开通手机微信公众号、心理讲座,比例分别是55.71%、51.43%、50.48%、51.9%;热线电话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图书借阅服务、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册、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举办心理健康主题实践活动则成为学生次要的选择。大学期间生涯规划与能力发展、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与潜能开发、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压力管理是学生目前最需要学院提供心理健康指导的项目,比例分别为67.14%、57.14%、75.24%、75.24%、60%;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大学生挫折应对、大学生社会技能训练则为次要需求。

二、存在问题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认知能力亟需加强和提升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都能关注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缺乏系统完整的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学习经历。虽然学生都曾主修过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但课程设计仅局限于帮助学生毕业后如何在医疗工作中服务患者,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则很少涉及。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呈现阶段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目前学院所能提供的有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只能从整体上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阶段性、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多数学生一致认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指导了部分学生,但影响范围十分有限,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机制构建

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校级-院级-班级-宿舍”四级网络畅通,通过“学生-家长-辅导员-心理医师”家校联动,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体系,最终建成“预防-预警-干预-追踪”服务体系,推动临床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发展,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维护校院育人环境长期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加强、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作为培养未来卓越医师的办学主体,校级层面应尽快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临床医学院丰富的医疗、教学资源,分年级学生特点,精编特色教材,开设必修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心理健康认知意识,在不断学习和自我教育中提高心理素质。作为未来卓越医师的培养单位,临床医学院要从制度层面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发展创造条件,通过出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措施,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聘请医院心理健康教育顾问,成立学生心理工作站,配备获得资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配套,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

(二)“校级-院级-班级-宿舍”网络畅通

随着医学院校一校多区办学格局的形成,学生管理权限重心下移至临床医学院。位于主城区的临床医学院远离校本部,面临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长需求不足,资源配置有限等诸多问题。为此,临床医学院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需保持“校级-院级-班级-宿舍”工作网络畅通。在校院两级关系中,临床医学院应主动寻求校本部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学生突发心理危?C事件处置的工作指导,同时充分挖掘院内教学医疗资源,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师资队伍,开通绿色就医渠道,有效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诊断、治疗等程序,实现校院两级资源共享共建共管。在班级、宿舍两级关系中,临床医学院应重点打造朋辈心理互助模式,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通过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遴选制度,给予适当补贴,加大培训考核力度,学期评选奖励等多种措施,激励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自觉提高心理教育技能和工作水平,为临床医学院开展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学生心理信息和心理需求。

(三)“学生-家长-辅导员-心理医师”四级联动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为有效预防、应对和处置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而可能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临床医学院需建立健全“学生-家长-辅导员-心理医师”四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家长、辅导员、心理医师在心理危机事件中的联动作用。根据特殊时段和学生年级学习特点,学院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建立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减少学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使学生家长、辅导员、心理医师能有序介入有心理异常倾向学生的工作中。通过约谈有心理异常倾向的学生及家长,使辅导员提前获知学生家长的基本诉求,达成家校联合工作协议,为心理医师顺利实现有心理异常倾向学生的成功干预创造良好条件,避免直接进入心理咨询或治疗程序。确诊为心理异常的学生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后,在心理医师的具体指导下进入康复期时,辅导员应严格执行家校签订的联合工作协议,督促家长定期向学院汇报复查情况,共同做好学生后续康复工作。同时,辅导员要定期重点关注、帮扶心理异常学生,及时安排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有针对性地了解、掌握心理异常学生的康复情况。

(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宣传体系

着力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体系,在全院内营造关注个人心理健康,学会个人心理调节,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健康向上氛围,是不断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样化、阶段性和个性化需求,促进临床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和服务功能,改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的固有模式,分别在线上、线下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内容,有组织、有计划、长期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基本技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从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理念和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学生个人心理素质。线上,综合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介技术,开通心理自助微信交流群、微心理订阅号、心理健康热线等多种方式,打破传统学习时间地域的严格限制,消除学生被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抵触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扩大学生学习、服务的最大受益面。线下,着力发挥学生干部、学生会、学生社团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作用,充分利用“5?25”和“10?10”心理健康日,开展各种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招募和培训志愿者,不定期开展学生团体训练、优秀心理电影展播等活动,为学生逐步实现心理自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向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基于协同视域[J].学理论,2016(07):248-249.[2]赵娜.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54-156.[3]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风,2014(22):245.

下载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目前由于我国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又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等,青少年的......

    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研究

    《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研究报告 满洲里市第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社会背景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口和家庭结......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一、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一项高层次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随着高等教育事......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11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帮助学生撕开了无知的黑幕,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真理之途;教师是学生的健康、幸福和未来的守护......

    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得体会(大全五篇)

    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得体会 乾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刘艳晶 研究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心得体会 乾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刘艳晶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

    网络环境下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5篇

    “网络环境下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的心得体会 一、影响网络课程学习的心理因素 (一)积极影响 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上网者的身份是平等的,唯一的不平等是对网络技术和......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吕新波(体育教师)摘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

    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共五篇]

    1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职业中专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大量实践调查,笔者将影响职业中专低年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