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康心理 快乐生活2014-5-29 19.37.45
健康心理 快乐生活
物理与机电学院心理知识竞赛报道
5月28日,我校第一届“健康心理、快乐生活”——心理知识竞赛成功落幕。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郑倩、艺术学院心理协会指导老师邵航、计算机学院心理协会指导老师张锐担任评委。在6支代表队中我院代表队经过激烈脚逐,最后夺得季军。
我院代表队由应教心理委员张佳梦、机电心理委员金力组成。两位参赛同学我院心理协会心理知识竞赛、校心协心理知识竞赛初赛的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参与由校心协举办的心理知识辩答决赛。比赛分为必答题、选答题、风险题、情景题、情景分析题四个环节。前面2题各代表队都平稳度过,在第3题风险题时,由于我院代表队没有完全听懂答题规则,选折最难的30分,最终打错而反被扣分,其他5支代表队见状也都不敢选折30分题目,但求稳扎稳打。在最后情景分析题,我院代表队邀请台下参观者互动,充分的展现了情绪低落的”李明”心理问题和室友对他的开导方法,受到评委的赞赏。
第二篇:健康心理,快乐人生讲话稿
健康心理,快乐人生讲话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作为国家层面的主要议题,充分展现了我们的党和政府,对我们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
心理健康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什么创新主题教育。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很多人,包括我们成人在内,对干预心理健康的意识还十分的薄弱,儿童青少年个人更是如此。那么,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心理方面不够健康的表现到底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该怎么去关注并积极努力,通过外在因素干预和自身调剂相结合的办法,调整我们自己的心理状况,不断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呢?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表现
■一是出现睡眠障碍。总感到难以入睡,睡不踏实,经常做噩梦。中间醒来再也睡不着。每天上课或进行其它活动,都总感觉到没精神,没兴趣。
■二是经常产生焦虑情绪。对于并不多的作业,产生抵触情绪,觉得做不完,没意思。和家长或老师、同学有一点点隔阂、矛盾,都觉得别人时故意和自己过不去,有厌恶他人心理。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一点点困难、挫折,就感到郁闷,心烦,进而动不动就发火或产生自卑心理,学会一遇事就放弃。
■三是产生莫名其妙的幻想,特别是对手机、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有了严重的依赖,仿佛一刻都离不开,时时处处就要把玩一番。尤其是对手机上的一些游戏,更是痴迷到极点,对里面虚构的人物、情节、故事等,深信不疑,自己总想着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会有巨大的力量。更为可怕的是,盲目崇拜游戏里的那些所谓英雄,甚至是流氓、杀人犯,对什么是正义的、道德的,什么是邪恶的、非道德的人物、事件,是非不分,误入歧途。打架斗殴,吸烟喝酒,聚众赌博等成人中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在我们青少年中也有表现,后果可怕。
原因
出现以上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就我们个人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其它亲人,平时不注意学习书报,有的父母还沉迷于麻将扑克,经常吵架,关系不和谐。父母对自己要求过于严苛,而且教育方式方法不正确。导致自己的伤心、不i管,甚至的逆反、反抗。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理上出现问题。二是感受不到学校生活的乐趣。总感到老师的课索然无味;感到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意思,做不完;感到学校制度制订的太多太严,自己无法忍受;感到有的同学对自己不友好。三是感受不到社会中的正能量。大量的好人好事看不到,而那些负面的新闻,总是对自己充满着诱惑。
对策
有了这些表现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是什么,更可怕的是,知道了原因后不去想办法避免、克服、改正。这里,我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一点启发和帮助。一是要努力学习正面的东西。第一点是要努力学好学校规定的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同时要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读好书。第二点是学习有正能量的人的品质,和品德高尚、正直善良的人交往。从学习中汲取营养,强大自己的心灵。二是要努力发现美的东西。生活中的美处处存在,要的是我们去发现、欣赏。包括家里、小区、学校等空间,还是好人多,还是正能量充盈,不要随便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三是要善于与人交流。遇到高兴的事,要主动和别人分享;遇到不开心的事,要敢于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争取他人的理解帮助。四是要养成运动的习惯。体育运动不仅仅能够强身健体,还可以愉悦身心,不管是学校里的体育课、大课间,还是回家的散步、跑步、打球等,都可以达到释放心情的效果。
最后,祝各位同学都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拥有一个快乐美丽的人生!
谢谢大家!
end
第三篇:健康心理 阳光生活
健康心理
阳光生活
大学生容易产生的几种心理问题
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张、焦虑不安兼有的罪疚感的增加。而过度的或过多的持久焦虑会损伤他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如忧虑症,精神衰弱,从而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自卑
自卑表现为完全丧失信心,胆子小,信心不足,自我评价低,以至于产生轻视自己的情感。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一见生人就会全身紧张,手足无措,唯恐被人笑话自己,自我感觉一切不如别人,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冷漠。
冷漠
冷漠是个体遇到挫折后的一种防御手段,也是意志发展的不良倾向,它包括缺乏积极动力,活动意向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意志衰退。在生活中,当一个人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心态,来保护自己。
狭义
狭义表现为受到委屈或遭到贬义后,思想上产生“恶性膨胀”,常常为一些小的意见和事而烦恼,耿耿于怀,不能自拔,遇事好猜疑,早晚疑神疑鬼,闷闷不乐。如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伤害了自尊心,生活上单调乏味,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
狂妄自大
狂妄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狂妄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我为中心,不愿听取别人的见解等。
无聊
无聊心理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意义与价值。生活没有目标,一旦失去目标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的深入认识,由于目标定位太多而导致心理负担,实质是对责任的恐惧。
懒散
懒散是一种懒惰、闲散、拖拉、松弛的一种生活状态。主要表现为:什么事也不想做,没有计划,随波逐流,无法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办事不积极,没有效率,思想觉悟不高,政治立场不坚定,做事一误再误,无休止的拖下去。
退缩
退缩是指在困难面前怯懦与畏惧的心理,选择逃避与后退。主要是面对困难缺乏勇气和信心,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冒险,不敢与坏人坏事作斗争,回避苦难,逃避责任等。这样的人常常抱怨自己,宁愿忍受痛苦而不主动追求。
虚荣
虚荣是过分的看待荣誉和他人的赞美,自以为是。虚荣心强的人一般性格内向,情感脆弱,自尊敏感,虽然有自卑,但又担心别人伤害自己的自尊,喜欢高抬自己的形象,他们捍卫的是虚假的、脆弱的自我。
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考虑问题,处理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表现为一切以自己为出发点,目中无人,甚至自私自利,遇到冲突时,认为对的是自己错的是他人。
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试方法
1、隐抑
把一些将出现的不愉快念头、情感和冲突,放到潜意识当中去,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保持心境安宁。例如:陈同学在班上常遭王同学的冷嘲热讽,但陈同学不愿与他发生直接冲突,常常避开他,以免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2、宣泄
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内心痛苦以直接的方式向矛盾对象(或者是模拟对象,如画像,橡皮人)发泄出来,或将内心的痛苦以语言或文字形式倾诉出来,以减轻内心痛苦。
3、投射
把自己内心存在的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态度和行为推诿到他人身上或归咎于别的原因。比如,一位考生考试失败,总是找出一些如试题难度高、没有休息好、时间不充分等客观原因,从而减轻自己因为学习不努力而产生的心理罪恶感。
4、认同
选择性的模仿某个人,并被他同化,从而肯定自己。例如:一位外语系的女生经常手拿一块粉红色的手绢擦擦脸,因为她十分崇拜自己的教授,这位女教授有一行为的弱点就是用粉红色的手帕。
5、补偿
当心理上或生理上有缺憾而感到不适应时,设法用种种方法弥补这些缺憾,而减轻自己不适应的感觉,这就是补偿作用。例如,像霍金、阿德勒、陈景润等在一开始存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但经过他们锐意进取,刻苦专研,后来在其他领域得到补偿,成为一代大师。
6、合理化
收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来减轻或消除心中的困扰。例如:张明今年报考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没有被录取,心情非常郁闷。这里可以有一些合理化的心理防卫策略,比如可以这样想“武汉大学太次了,我的目标是北京大学,没考上正合我意。”、“今年考上研究生,三年后才能毕业,三年后的研究生有可能还没有现在的本科生就业状况好,我先找好工作,以后有机会再在职考研。”
7、否定
这种方法是将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定,当它根本没有发生,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如亲人的故去、面对病痛等,用否定来逃避那巨大的伤痛。8.移置
移置也叫转移,是指个体将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情绪反应转移对象,以寻求发泄的过程。比如,一位领导训斥了下属,指责他工作措施不力,这位下属心理很窝火,但也不敢顶嘴,回到家里大骂孩子。这就是一个为了转移负性情绪而向弱小对象发泄的一种过程。当然,为了平衡自己的内心冲突而向处于弱势群体的发泄,增加了弱势群体的心理负担,这种行为我们是反对的。但是,我们可以把无生命的物作为转移的对象,这就是积极的调节策略了。当个人的愤怒、忧愁、惧怕时,可以听一支悠扬的乐曲,或者去散步、打球、打牌、看电影休闲一下。9.升华
改换原来的冲动和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刻苦学习、著书、科研或艺术创造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在逆境中发愤图强,励志图新,从而实现自身内在价值的。
10、酸葡萄
来源于伊索寓言故事。狐狸本来就想吃葡萄,但尝试了好几次后仍无法吃到,便有意贬低它的价值,以使自己感到心安。例如:王强在参加田径运动会时,很想得第一,但因起跑稍慢而没有得到名次。王强对人说:“在校级运动会上拿名次有什么意思,我参加运动会只想锻炼身体,并不想得名次。”
11、甜柠檬
与酸葡萄相反,柠檬明明很酸,但吃者有时故意说它很甜,聊以自慰。例如:小王在路上行走,不妨被一精神病患者用石块砸破了头,流血不止差点送命。他母亲十分气恼,小王反而安慰母亲说:“我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俗话不是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
12、自我充电
自我充电是自信力的根本来源。在工作之外,通过欣赏文学名著和名人传记、看电影、电视、听讲座都可以从别人的人生轨迹和看待人生的观点中领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别人的心路历程和战胜困难的经验中充实自己的方法和经验。
13、回归大自然
爬山、旅游不仅仅使身心的放松,眼界开阔,还让人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受到大自然的启发。在壮丽巍峨的山川美景中,我们的心胸往往豁然开朗;绮丽婀娜的水畔景致,可使人们的心境舒缓下来。
第四篇:拥有健康心理享受快乐人生
拥有健康心理享受快乐人生
——初一(12)班周思齐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拥有健康心理,享受快乐人生》。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健康的人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即要有健康的心理。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同桌拿了自己的一块橡皮而生气,也常常因为一次作业的糟糕而心灰意冷,其实这都表明着我们在成长,步入青春期的我们,也总是和父母为了一点小事而争执,因为谁的成绩好而嫉妒羡慕恨亦是常事,这都没有关系,但是我们要学着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了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其实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很简单,只要我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欣赏他人也是自己学习、进步、提高的过程,你尊重、理解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友情,你就会觉得快乐;欣赏别人的同时,也要欣赏自己,悦纳自己。被人欣赏是一种快乐。
同学们,其实能否快乐,取决于我们自身。拥有健康心理的人,他的世界里阳光是明媚的,花朵是鲜艳的,溪流是清澈的;庸人自扰,只会扰乱自己的心灵,而离光明的世界远去,拥有健康心理,享受快乐人生。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结束了!
第五篇:“健康心理,快乐人生”主题班会
关于学习“健康心理,快乐人生主题班会提要
班会主题: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班会时间:2011年11月20日 星期天晚
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越来越重要。身心功能紧密相关,生理和心理健康是现代全面健康概念的出发点。躯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躯体健康的保证和动力。一个人只有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健康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处理所面对的压力和问题,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为了让我院学生拥有一个更好的健康状态心理部决定组织开展关于学习“健康心理,快乐人生”的主题班会。
一、班会目的
1、感受人生的欢乐和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来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2、让同学懂得交友应注意的误区,通过活动,消除困惑,走出误区。
3、教育学生勇于战胜生活中的不如意,提高耐挫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4、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控制情绪。
二、班会过程
每个班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以多样式的形式展开,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班会的形式不限。班会时间可根据个班的情况而定,但至少要有四十五分钟,信调权益部负责到每个班拍照,心理部需查看每个班的班会情况。各班都须有班会记录。
三、班会总结
希望通过此次主题班会的召开可以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让同学们拥有更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各班的班会总结应及时交到心理部。
土建学院心理部 2011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