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

时间:2019-05-12 20: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

第一篇: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

1、盲目自信的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就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对自己的不足和困难估计不足而在就业中受挫。

2、自卑畏怯的心理

有的同学大学四年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就业市场就心里发怵,参加招聘面试,心里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更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必须认真加以克服。

3、急功近利的心理

有些同学在就业时过分看重地位,过分看重实惠,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去沿海发达地区,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甚至为了暂时的功利宁可抛弃所学的专业,宁可不要户口,不要福利等。这种心理可能会使你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和满足,但从长远发展看并非明智的选择。

4、患得患失的心理

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你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当断不断、患得患失,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是导致许多毕业生陷入就业误区的一种心理障碍。

5、过分依赖的心理

依赖心理在求职就业中又具体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人云亦云,见别人都往大城市、大机关挤,自己也跟着热闹;另一种是依赖政策、依赖他人的倾向,不主动选择,积极竞争,与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

6.仕途心理

“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哪知这些地方是实力和关系的大比拼,远非常人所能进入,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7.攀比心理

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园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8.依靠心理

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出外应聘总爱拉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冀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和魄力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9.依附心理

自己不急着找工作,整天想着攀哪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买来的职位恐怕难做长久。

10.乡土心理

这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

11.保守心理

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虎气、义气皆无,这样的人自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12.低就心理

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学生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买家草草卖出。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闭着眼睛签订,给

以后工作带来严重隐患。

13.厌世心理(不平衡心理)

部分大学生或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或因时机把握不准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这些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找出症结所在,反而怨天尤人,认为老天对自己不公,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

解决办法:

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除了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求职信息之外,还要为学生分析即时的劳动力市场供求走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加强学生就业前技能强化训练及纪律意识的教育,传授求职和应聘技巧,进行心理辅导、职业咨询及能力测量、个性测量等。

就业是毕业生的人生大事,因此每个毕业生都应该谨慎对待。但在谨慎的同时也不应该给自己施加太大的精神压力,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信、豁达、乐观,不怕挫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心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挑战和挫折,这才是战胜生活的不二法门。

社会上的主风气是决定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重要因素。整个社会信仰的缺失最终导致了社会价值观的扭曲,现今的社会来的价值取向是“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齐”。这些思想也通过各种途径传导到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里。使得他们在就业的时候只关注工资和福利等待遇情况,完全忽视了自身的特长、爱好和兴趣。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无法发挥所长,真正的到自己所擅长和喜欢的领域去,最终也就无所成就,碌碌一生。这也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和大学生群体深思的一个方面。所以,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保障。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时常见心理障碍问题及面试心理学知识

一、大学生面临就业时常见心理障碍问题:

(一)自我认知失调

1.自负心理。一些毕业生认为自己毕业于名牌大学,很有才华, 高人一等, 因而傲气十足。在求职过程中不能清醒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正确估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自命不凡,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对工作挑三拣四,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在择业过程中过分挑剔, 结果使自己的择业目标和现实出现很大反差。一旦不能如愿, 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现象。

2.自卑心理。部分大学生极度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名牌学校毕业、专业不热门、学历层次不高、人长相平常、既没有关系可利用又没有金钱可调配,总是自惭形秽, 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择业中, 缺乏自信和勇气,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不敢竞争。老是悲观失望、缩手缩脚, 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

3.盲目攀比。事事攀比的大学生, 在求职活动中往往显得缺乏主见, 极易受别人干扰。他们既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又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在就业过程中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瞻前顾后, 人云亦云, 盲目攀比, 见异思迁,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别人的就业取向上,这也不利于就业。

(二)情绪困扰

1.焦虑心理。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还未踏出校门的大学生们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惑和焦虑。部分大学生在还未毕业就感觉就业前景渺茫,对毕业后的前途感到担忧和失助,担心自己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只要一想到将来就业就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意志消沉,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影响顺利就业。

2.急躁心理。很多大学生听说就业难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急躁现象。他们在就业目标上缺乏理性思考,行动上漫无目的;认识上不能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结果事与愿违。在整个就业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送出简历后希望用人单位快速给予答复;有的学生东奔西跑,四面出击。急躁心理还反映在选择单位上, 在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的情况下草草签约, 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期望偏差或发现了更好的岗位,便追悔莫及。

3.挫折心理。大学生生活经历比较简单, 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在就业问题上容易受到挫折。很多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一旦在就业过程中受挫就陷入无边的苦闷、失望、悔恨、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体验之中无法自拔。这往往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甚高造成的, 而且通常是期望值越高, 挫折感就越重。如果在挫折中不是认真反思, 而是失去理智,盲目地一意孤行, 就有可能形成人格障碍。

(三)人际交往障碍

1.依赖心理。部分大学生从小养尊处优,甚至饭来张口,衣来升手,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 害怕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不懂得如何去拼搏争取,在求职过程中,抱着守株待兔的心理,总想依赖于学校,老师,父母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坐以待“毕”,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2.羞怯心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 常常出现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语无伦次、腼腆扭捏、不好意思的现象。他们谨小慎微, 不敢放开说话, 不能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他们希望公平竞争, 但在机遇到来时, 却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从而影响他们的就业。

二、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一)大学生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客观地认识自我。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知自我。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明确自己的性格特点及优势和劣势,明白自己最适合干什么工作,避免择业时的盲目性。同时,还要将自己与社会上他人及职业要求作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2.增强自身的就业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就业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就业的质量。就业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历史抱佛脚”就可以换来的,而是靠长年累月的锻炼和积累得来的。因此,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适应环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求职能力,包括个人面试素养,前期准备工作等。另外,大学生初涉职场,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难免会遇到许多挫折,在遇到挫折时要懂得调整自我心态,有能力改变能改变的事,有勇气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分清这两种事。遇到情绪不良时,要懂得用适当的方法宣泄化解,譬如运用自我激励法、情绪转移法或自我慰藉法等。

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在就业时,既要注意不要期望太高,也不能太过急功近利、求贤怕苦。在就业时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把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爱意识,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在正确的就业观指导下促进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社会学校方面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平台,完善相关的就业体制

1.社会方面。创造应有就业环境,完善相关的就业体制,保证就业的公平公正,促进毕业生就业。大学生是社会素质较高的一群,解决其就业问题是全社会的大问题,也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2.学校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还要针对性的加强就业心理咨询,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

三、面试心理学小知识

摘抄自《读心术大全集》 苏墨编著

注意,面试官在暗示你

求职时,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面试官,从进入办公室开始,我们就将一直面对这个人。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性情,因此不知道该如何同他们打交道。此时,不妨先观察一下面试官的身体动作,也许能获取些许有效的信息。

1.严肃的面试官

当你走进面试的房间,发现面试官一脸严肃,似乎对你的出现没有任何反应,然后对

你说:“嗯,请坐。”等你坐好后,他开始提问题。

一般遇到这样的面试官,新手会感到十分棘手。这类人就像冷酷的终结者,很轻易地就能将自己删掉。实际上,这类考官可能是较为保守的一类,不想听其他人的长篇大论,他们只注意你的实际能力,他们需要你将自己突出来的某方面能力展现出来,而不是做过多的论述。或者,面试官内心也比较紧张,如果遇到合适的讨论话题,他们也许会和你侃侃而谈。当然,他最感兴趣的还是你的能力和这种能力能为公司带来什么。

2.热情的面试官

一见到面试者就非常主动热情,握手端茶。如此的举动让你感到受尊重,甚至有贵宾般的感受。甚至他们还会不停地赞赏你,让你放松警惕。除非你非常有能力,足以令这类面试官仰慕你的才华,否则他们就是在作秀。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让你小看了面试的严肃性,然后充分表达,暴露自己的缺点。

3.礼貌的面试官

对待面试者,他们客气有礼,很注意双方之间的相处距离。就像正式场合中的外交代表一样,既不过分热情也不让人感到冷漠。他们给人的感觉是礼貌的疏远,不会主动挑起话题,只会安静地听你陈述。这类人多心思缜密,城府深,不容易洞察他们的内心,所以你所能的就是举止得体,正常发挥。

4、一言不发的面试官

这样的面试官极少遇到,他们从头到尾也没有说几个字,都是让你做自我陈述,只在最后吐出几个字:“好就这样你可以走了。”这种面试官一般是等着你自由发挥,看你如何进行自我描述,如果他一直面无表情,那也无须紧张,自由发挥即可。

5.善于面谈的面试官

他们是会谈中的积极者,一张嘴就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时面试者应该感到庆幸,这是个自以为是的面试官,他们喜欢表现自己。这样的面试官,需要你将面试中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他们。当你表现出应承或者点头示意的时候,他们会加深对你的认可。要注意的是,他们需要你一直表现的恭恭敬敬,不能出现懈怠或倦怠的眼神,总之,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一下面试官的身体动作,就可能获取到一些有效的信息。

神情告诉你他的最终决定

面试的紧要关头,面试官的表情骤然起了变化,他究竟会如何做决定?请看清楚他的下列表情。

1.面试官眼睛的变化

面试快结束时,面试官眼睛上扬,看似一副满意的表情,实际上传达的是不太满意,好像是说,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表态的意义了。如果面试官眼睛表面闪亮,可能是情绪激动造成的,说明她在遇到你这样的人才时,感到情绪兴奋,这无疑是对你最明显的肯定。如果面试官用眼睛不停地注视你,似乎在做某种默契的目光接触,就像在传达你正是我们需要的人。当然不是挤弄眼睛,若是在社交场合,两个陌生人挤弄眼睛,则会有强烈的挑逗意味。若面试官做出这样的动作,你最好谨慎为妙。

2.面试官目光的变化

面试中,如果面试官目光闪烁不定,说明他性格浮躁,并未投入面试中,或表示你并不被信任。假如面试官目光落点不定,说明在内心深处他有不安的情绪干扰,或者对你感到不满,你不是他需要的人。如果面试官眼睛往上吊,那么他心里在做着权衡,可能在你之前已经有了几个人选,而你所处的位置比较尴尬,需要让他更快地做出决断。如果面试官眼睛往

下垂,那你成功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他的表情说明,从他放下眼帘开始,他已对你不感兴趣。

3.面试官睫毛的变化

面试官的睫毛振动、挤眼睛等动作,说明他在极力抑制情绪。也许你说错了什么,让他开始压抑自己的情绪。相反,若是他眨眼睛的速度较慢,幅度却较大,意思就是说:“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也就是在怀疑,你说的是真的吗?”另外若面试官出现睫毛振动时眼睛迅速开闭的夸张动作,也就是在说:“不能欺骗我啊”。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面试官的表情,来猜测他将要作怎样的决定。

PS:

1.上述的面试心理学知识可能会有些纸上谈兵,具体的情况还要因人而异,所以小伙伴们仅供参考就好。

2.昨天去听了一个关于提升就业能力的讲座,最后主讲杨老师留下了三个思考问题,大家有时间可以思考一下,相信会从中获益的。

(1)自己强于他人的地方是什么,即自己就业时的筹码是什么?

(2)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如何?

(3)想清楚自己将要面试的企业、职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常见法律问题

大学生就业常见法律问题

一、关于三方协议的法律问题

1,三方协议的概念:是由学校作为见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一份意向性协议,它具有法律效力,但它不能替代劳动合同。

2,三方协议的特点:第一,唯一性。即毕业生不得持有多份三方协议,如果学生签订多份三方协议,则一旦出现冲突以第一份协议为准。第二,法律效力有时限。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之后即告终止。第三,违约金的数额符合规定。三方协议中的违约金必须经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协商之后约定,并且违约金的数额必须符合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相关规定。第四,备注栏不是空白。毕业生应该尽量将单位的承诺,如休假、住房补贴、解决户口、保险等各项承诺明确写入备注栏,现实的情况是90%以上的三方协议中备注栏全是空白。在三方协议涉及的三方中,真正履行责任和权利的双方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学校只是作为一个见证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

3,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三方协议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双方确定就业意向和权益的依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而劳动合同则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开始受《劳动法》约束,签订劳动合同后,学生的身份变成了劳动者。《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学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双方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就业协议约定条款,及时订立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并办理有关录用手续。劳动合同(聘用合同)订立后,就业协议就自动终止了。当然,也不是说原来的协议条款都无效了。就业协议中的有关条款,包括合同期、服务期、试用期、福利待遇、工资、违约金等符合劳动法的内容,应当作为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据。

二、签订协议时需要注意事项:

1、对签约的单位进行较全面的了解;

2、认真审查协议书和补充协议的内容: 协议书的内容是整个协议书的关键部分,毕业生一定要认真审查。首先审查协议内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其次审查和仔细推敲双方权利和义务是否合理;由于现在使用的格式协议书内容简单,毕业生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就原协议书中未能体现的具体权利和义务用补充协议形式表达出来,必须指出,补充协议书和主协议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遇到单位在《协议书》或者补充协议中只规定毕业生定期服务的义务和违反约定时的赔偿,而不提单位提供的工资标准、工作岗位和工作条件等在《劳动合同》中必备的约束用人单位的条款,用人单位的用意就非常明显,此时毕业生就需要进一步谨慎考虑。

3、审查单位主体资格是否合格:协议双方的资格是否合格是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用人单位,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不包括私营企业),必须要有进人的权力。如果其本身不具备进人的权力,则必须经其具有进人权力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因此,毕业生签约前,一定要先审查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

4、违约责任是否明确:违约责任是指协议当事人因过错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是保证协议履行的有效手段。鉴于实践中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违约率有所增加的状况,协议书中违约责任条款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协议内容中,应详细表述当事人双方的违约情形及违约后应负的责任,同时还应写明当事人违约后通过何种方式、途径来承担责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当事人双方履行协议,也有利于以后违约纠纷的解决。

5、协议的形式是否合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协议各项条款经协商一致,签约时要注意完整地履行手续。首先,毕业生要签名并写清签字时间;其次,用人单位以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时间,不能用个人签字代替单位公章;第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后需将协议书交给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履行相关手续。第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各保留一份协议,并将第三份交学校保管。

三、审查劳动合同必须包含的内容:《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应

具备七个方面的条款。劳动合同除包括此七个方面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还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即约定条款。法定条款与约定条款不同,某些条款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甚至对条款的内容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从劳资间强弱失衡的现实出发,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具体而言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如下:

1、劳动合同的期限: 我国的劳动合同可以分为有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以及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实际生活中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比较普遍。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明确劳动合同的开始期限和终止期限。

2、工作内容: 即所从事的工作和工作岗位。应当尽量明确工作岗位,因为岗位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劳动者是否能够胜任工作、是否负有保密责任以及以后续订合同时是否可以约定试用期等一系列问题。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很多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容易忽

略这部分,这部分恰是劳动合同的最大板块,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半部《劳动法》,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八章职业培训、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等规定都具体反映在这一部分。

4、劳动报酬:这部分比较重要,应写明劳动报酬的具体数额或计算方法及支付日期,并明确该劳动报酬是税前还是税后,以及社会保险金的缴纳情况。

5、劳动纪律:劳动法中没有过多的规定,劳动合同一般也只做原则性规定,主要反映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中,劳动者对此也应做详细了解,因为这涉及日后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是否成立等。

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订立,对不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发生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有的用人单位将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解除条件约定为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从而规避应承担的解约的补偿责任,这种约定是违法的,即使约定了也是无效条款。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的规定,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违约金的约定只能包含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的两类。其他约定均属无效约定。(注意:就业协议不是劳动合同,不适用此规定)。以上七个条款是劳动合同生效的法定要件,但是劳动合同的无效不等同于劳动关系的无效。即使劳动合同在形式上存在缺陷,或者应当签订但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要有事实的劳动关系存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仍然受保护。所以提醒各位毕业生注意保留与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据,如:工作证、报销单、工资单、考勤记录等。

四、关于试用期的约定:试用期,顾名思义就是劳动关系的试验阶段,但绝非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单方”试用。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在这段期间内,用人单位考察员工的工作能力,员工也考察用人单位的情况,是双方互相试用的过程试用期作为劳动关系的特殊阶段,也是劳动纠纷的高发时段。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现定:”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这就是说,试用期不是劳动合同中的法定条款,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试用期内单位和劳动者又分别有哪些特殊的权利呢?单位享有“有理由退工权”:依照《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必须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时,方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承担的是完全的举证责任,无权随意的辞退劳动者。劳动者“无理由走人权”:依照《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只要“通知”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台同,无须提供任何理由,不用支付违约金,并且有权得到相应的工资。但是,笔者在此还是建议各位,要本着诚信的原则就业,不要在试用期内频频跳槽。两个试用期是否合法? 有些用人单位还会在第一个试用期过后与劳动者约定第二个试用期,这种情况不合法。《劳动合同法》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禁止只签试用期合同不签劳动合同: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是试用期存在的前提条件。不允许只签订试用期合同,而不签订劳动合同。这样签订的试用期合同是无效的,但“试用期”合同的无效,并不导致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失效。

五、违约责任的相关规定:如果因毕业生个人原因,工作后违约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最好能在签约阶段就将双方的责任予以明确。但是如果实在没有约定,可以参考以下规定处理:首先,根据《劳动法》3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如果在上述情况之一出现的情况下,劳动者个人不需承担任何责任。其次,《劳动法》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同时规定,“因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根据劳动部(1995)233号文件的规定,这里的损失包括:

(一)用人单位招录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劳动合同约定的其它费用。

六、关于违约金的问题:

1、违约金只赔偿实际损失。实践中,因劳动法没有规定违约金和赔偿金的最限额,故双方可能约定了很高的违约金,这是否有拘束力呢?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为保护劳动者的利益,过高的赔偿金一般不予支持。多数都是从考虑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收入出发,以实际赔偿为原则,即违约金和单位实际损失相符。单位实际损失主要是用人单位招录其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等。所以,即使劳动合同规定了过高的赔偿金,毕业生们也大可不必有太多担心。为了保障劳动

者择业自由,《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情形进行了较多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企业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只有两种例外情况:一是企业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向企业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企业提供的培训费用,且企业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就是说,企业所支付的专项培训费用是违约金的最高限。二是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哪些“搭车”可以拒绝:北京市有些单位在《毕业生服务期协议书》中约定,毕业生提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外地生源进京安置费有的甚至约定用人单位有权将毕业生的户籍转回毕业生原籍或学校所在地。毕业生签协议时应注意不应有“外地生进京安置费”的条款。首先北京市政府早就停止征收城市增容费,用人单位接收外地生源时无需向地方政府缴费。其次户籍管理是公安部门职责,户口转出、转入不应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约定。

七、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

1、双方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使双方消除矛盾,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有权申请调解或仲裁。

2、单位调解。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单位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此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从当事人申请之日起30内未达成协议,则视为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另外,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调解达成协议后反悔的,也可直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一般由所在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如果当事人任何一方对裁决不服,则应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

4、法院判决。当事人任何不服裁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将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程序进行。首先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民事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就劳动争议达成协议,法院将制定民事调解书,调解书一经送达当事人立即生效,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不成,法院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书面判决。原被告任何一方对判决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自收到判决书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大学毕业生可以查阅一些相关的法律规定,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违反和解除合的经济补偿办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北京市劳动合同条例》等法律规定

第四篇: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

□ 舒雨

摘要:面对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对就业问题越来越迷茫,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焦虑、急躁、自卑、羞怯或自负、攀比等心理问题。大学生出现就业心理问题,有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原因, 也有社会环境和制度方面的原因。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客观把我形势、认清自我,适时调整就业心态,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对策

正文: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

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家、社会、高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面对每况日下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特别是刚从学校这个象牙塔里出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不少大学生产生了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我认知失调

1.自负心理。一些毕业生认为自己毕业于名牌大学,很有才华, 高人一等, 因而傲气十足。在求职过程中不能清醒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正确估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自命不凡,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对工作挑三拣四,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在择业过程中过分挑剔, 结果使自己的择业目标和现实出现很大反差。一旦不能如愿, 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现象。

2.自卑心理。部分大学生极度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名牌学校毕业、专业不热门、学历层次不高、人长相平常、既没有关系可利用又没有金钱可调配,总是自惭形秽, 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择业中, 缺乏自信和勇气,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不敢竞争。老是悲观失望、缩手缩脚, 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

3.盲目攀比。事事攀比的大学生, 在求职活动中往往显得缺乏主见, 极易受别

人干扰。他们既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又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在就业过程中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瞻前顾后, 人云亦云, 盲目攀比, 见异思迁,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别人的就业取向上,这也不利于就业。

(二)情绪困扰

1.焦虑心理。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还未踏出校门的大学生们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惑和焦虑。部分大学生在还未毕业就感觉就业前景渺茫,对毕业后的前途感到担忧和失助,担心自己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只要一想到将来就业就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意志消沉,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影响顺利就业。

2.急躁心理。很多大学生听说就业难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急躁现象。他们在就业目标上缺乏理性思考,行动上漫无目的;认识上不能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结果事与愿违。在整个就业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送出简历后希望用人单位快速给予答复;有的学生东奔西跑,四面出击。急躁心理还反映在选择单位上, 在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的情况下草草签约, 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期望偏差或发现了更好的岗位,便追悔莫及。

3.挫折心理。大学生生活经历比较简单, 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在就业问题上容易受到挫折。很多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一旦在就业过程中受挫就陷入无边的苦闷、失望、悔恨、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体验之中无法自拔。这往往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甚高造成的, 而且通常是期望值越高, 挫折感就越重。如果在挫折中不是认真反思, 而是失去理智,盲目地一意孤行, 就有可能形成人格障碍。(三)人际交往障碍

1.依赖心理。部分大学生从小养尊处优,甚至饭来张口,衣来升手,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 害怕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不懂得如何去拼搏争取,在求职过程中,抱着守株待兔的心理,总想依赖于学校,老师,父母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坐以待“毕”,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2.羞怯心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 常常出现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语无伦次、腼腆扭捏、不好意思的现象。他们谨小慎微, 不敢放开说话, 不能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他们希望公平竞争, 但在机遇到来时, 却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从而影响他们的就业。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

大学生出现就业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有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原因, 也有社会环境和制度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

1.青年期特有的心理特点。大学毕业生一般在22 周岁左右, 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普遍具有好冲动、好幻想的特点, 接受新事物快, 自我意识强, 有一定的叛逆心理, 同时独立性强,有一定的责任感。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心态不稳定, 心理和生理发展不是很同步。他们在大学期间习得的专业知识并不完善, 从校门到校门, 阅历肤浅, 这些都会导致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会有很大的差别。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 部分心理发展不成熟的就会表现出心理问题, 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障碍。

2.个人就业能力的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竞争、机遇和挑战, 增强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但由于教育体制本身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导致其能力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要。他们还不能完全客观地评价自我和认识社会, 在择业时就难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3.就业思想观念的偏差。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状况认识不够, 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一部分毕业生仍然认为自己是“社会精英”, 自我定位较高, 成才期望值也较高, 以为自己与其他劳动力不是一个档次, 理应到大城市, 到机关坐办公室。具有这种观念的毕业生, 在就业过程中绝大部分都会“碰钉子”而遭遇心理挫折, 从而产生心理失衡, 出现心理障碍。

(二)社会环境和制度方面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 这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 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在社会转型期, 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市场经济要求等价交换和竞争, 它在唤醒人们竞争意识的同时, 也促使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受此影响,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地域选择和社会地位, 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和自身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 忽视国家和社会的整体需要。

2.人才供需矛盾。国家对教育的经费投入较低, 学生的学费便成为学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 许多学校盲目扩招, 争先恐后设置那些师资限制少、投资低的专业, 造成专业趋同, 就业群体专业结构不合理, 增加了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同时, 部分高校师资力量欠缺, 专业落后, 知识老化, 也使毕业生的“含金量”不足, 在择业过程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压力。

3.就业制度不完善。1985 年开始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1993 年开始实行“自主择业”, 2002 年建立市场导向、政府推荐、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结果是把就业责任主体从国家变成毕业生个人, 明确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 目前就业机制还不健全, 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规范不全,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因而还显得比较狭窄, 且不是完全畅通。同时, 还未完全形成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就业机制。

4.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滞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政治思想、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教育实践中, 却往往忽视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忽视社会责任感培养, 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指导工作方法单一, 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教授毕业生有效的择业方法和技巧。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对策

(一)大学生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客观地认识自我。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知自我。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明确自己的性格特点及优势和劣势,明白自己最适合干什么工作,避免择业时的盲目性。同时,还要将自己与社会上他人及职业要求作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2.增强自身的就业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就业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就业的质量。就业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历史抱佛脚”就可以换来的,而是靠长年累月的锻炼和积累得来的。因此,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适应环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求职能力,包括

个人面试素养,前期准备工作等。另外,大学生初涉职场,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难免会遇到许多挫折,在遇到挫折时要懂得调整自我心态,有能力改变能改变的事,有勇气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分清这两种事。遇到情绪不良时,要懂得用适当的方法宣泄化解,譬如运用自我激励法、情绪转移法或自我慰藉法等。

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在就业时,既要注意不要期望太高,也不能太过急功近利、求贤怕苦。在就业时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把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爱意识,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在正确的就业观指导下促进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社会学校方面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平台,完善相关的就业体制

1.社会方面。创造应有就业环境,完善相关的就业体制,保证就业的公平公正,促进毕业生就业。大学生是社会素质较高的一群,解决其就业问题是全社会的大问题,也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学校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还要针对性的加强就业心理咨询,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

四、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使得不少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和坚强后盾,解决他们的就业心理问题,十分重要,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从心理学角度对他们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予以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客观把握形势、认清自我,适时调整就业心态,才能实现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方成智 王胜.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心理教育研究

冯霞.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的对策

贺志燕.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与成因.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 年第4 期

牟莹.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科技信息

王国燕 鲁丽娟.大学生就业心理之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特别关注

第五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问题的研究

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排除心理干扰,应着重克服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障碍。

盲目自信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择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对自己的不足和困难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受挫。

自卑畏怯有的同学大学4年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竟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就业市场就心里发懂,参加招聘面试,心里态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急功近利有些同学在择业时过分看重地位,过分看重实惠。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去沿海发达地区,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甚至为了暂时的功利宁可抛弃所学的专业。这种心理可能会使你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和满足,但从长远发展看并非明智的选择。

攀比心理些大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园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往往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下载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就业心理障碍及自我调试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自我调适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 不断深化,"市场导向,......

    关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关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一、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认识和评价应遵循人生发展的心理学观点人类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是在人类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通过身体的发育、认知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又有了新的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处于完满状态,才可说有真正的健康。健康的心理是......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对策探析(精选多篇)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对策探析 【摘要】: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教案[全文5篇]

    初中生常见心理障碍 ——自我意识发展 教学目标;1、教学生加强青少年生理、心理知识的学习,了解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2、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主,教师应注意角色转换,积极营造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摘 要: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心理走向成熟的阶段,难免会将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带到人际交往中,形成交往障碍。本文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

    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第2期 [编首语]: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生理、心理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大学新生而言,这些心理问题就显......

    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范文)

    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艺术1104班心理健康委员 张蔷 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生理、心理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大学新生而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