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资源

时间:2019-05-12 20:0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旅游资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旅游资源》。

第一篇:农业旅游资源

农业旅游资源

徽县林木繁茂,山川秀丽,自然风景十分宜人,据《县志》记载,徽县原有“嘉陵春涨、文池秋色、银春夕照、铁山樵唱、昧谷朝霞、川岸柳莺、峡口喷珠、时春观禾、仙山雪霁、风堂烟雨、龙洞飞英、荷池楫露”等十二景,现仅有文池、龙洞、铁山、峡口等古景尚可观览。

徽县新辟的风景游览区是“陇上胜境”

——三滩森林公园

三滩森林公园位于徽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属秦岭南麓的秦巴山地,百分之八十的地域为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区,它集北国雄奇南国秀丽为一体,地质复杂,地貌多样,青山巍峨、峡谷幽深。尤其是众多分布在沟壑峰岭间的高山草甸,宽阔平坦,绿草如茵,奇泉怪石,竹树环绕,红、白、柴紫三色杜鹃如火如荼、漫山遍野极具特色。由于气候适宜,森林环境好,食料充足,为羚牛、金钱豹,小熊猫、黑熊、香獐、麝鹿、蟒蛇、勺鸡、锦鸡等40多种珍禽异兽提供了极好的生栖环境。三滩有蕴生量大,种类繁多的草、木本、块茎和附生药用食用植物达数百种,如红白勺药、党参、猪苓、伏苓、三

七、黄连、灵芝、蘑菇等遍生林间草滩。三滩不仅是陇上著名的风景胜地,同时也是天然的动物乐园和植物王国。近年来,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与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农家乐”也在徽县各地红红火火地办起来,如嘉陵的“银杏人家”、柳林的“江峡人家”、伏家镇的“酒香人家”等,目前已发展到300多家。在工作之余,携妻带子,约朋友二、三,品尝农家饭,闲话生活,身心放松,别有一番风味。

第二篇: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是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农业资源丰富多彩, 独具特色,具有十分突出的开发利用价值。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既承担着供养占世界22 %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稳定农副产品市场的重任, 又是第二、第三产业赖以发展的劳动力、资金和原料的重要来源。而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资源开发仅局限于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提高农业效益,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转变, 迫切需要新的思路和举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闲暇时间的增多, 城市居民回归绿色自然、欣赏田园风光、到乡村休闲度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 这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1农业旅游资源概述

1.1农业旅游资源的概念 农业资源是人们从事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 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两大类。农业旅游资源是以农业为媒介, 由生物、土地、水、大气以及农事活动与民俗资源等构成的农业景观资源, 能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活动, 为旅游业所利用, 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

1.2农业旅游资源的类型 按照农业旅游资源的性质和功能的差异, 可以将其作如下划分(见图1)。

1.3农业旅游资源的特点

1.3.1多样性 农业旅游资源的组成既有自然环境, 又有物质成分、非物质成分;既有农、林、牧、渔等不同的农业景观, 村落、集镇等不同特点的聚落景观, 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既有多种技术层农业并存, 还有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类型。总之, 农业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 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3.2地域性 农业旅游资源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景观类型。即使同一种景观类型, 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也有不同的特征, 形成相应的农业带。而社会环境如政治、宗教、民族、文化、人口、经济、历史等要素的差异性又往往形成不同的民俗风情, 如民族服饰、信仰、礼仪、节庆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形成了农业有资源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1.3.3季节性 农业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既表现人们一年内有规律的生产、生活上, 也表现在随季节变化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因此, 在不同的季节, 就有不同的农业景观和农事活动。

1.3.4可持续性 农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形式由农业自然资源的再生性、农业社会资源的可继承性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决定的。旅游者所购买的只是一种经历和感受, 而不是资源本身。因此, 如果开发合理, 农业旅游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可以长期甚至永远重复使

用下去。同时, 我国将从传统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农业文明, 农业社会资源还会不断丰富。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不能等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 农村地区进行农业旅游开发, 不能一哄而上, 盲目无序, 而应合理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结合农业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当前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农业旅游资源开发 首先, 要有新的旅游资源观, 转变过去那种旅游资源就是山水风光, 旅游开发就是对风景名胜开发的思想, 正确认识农业旅游资源的内涵、形式及其在现代旅游业中的特殊价值, 树立旅游开发的创新意识。其次, 要摆正农业旅游产业的位置, 必须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改变, 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农业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2.2综合开发, 发挥整体优势 农业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把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系统工程中去, 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在同一区域内开发类型多样的农业旅游资源, 发展多种农业旅游项目, 促进农业旅游的多样化发展, 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功能和服务。此外,区域内各种农业旅游项目应合理布局, 力求相

互促进和补充, 避免单调雷同。这样, 整个农业旅游区能发挥整体优势, 使游客能观赏到多种农业景观, 享受到多种旅游服务。

2.3因地制宜, 挖掘内涵, 突出特色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在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 要立足当地资源, 因地制宜, 多方位、深层次地开发具有浓郁特色的产品和项目, 挖掘农业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发掘当地农业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以增强农业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例如草原地区应突出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美化草场, 建设蒙古包等接待设施, 按当地习俗接待游客, 开展赛马、狩猎等旅游活动。

2.4实行规范化管理,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要保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 首先应当制定法规, 明确开发项目审批、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步骤以及管理部门的职责, 使开发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 要建立一元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将分散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管理职能集中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手中, 首先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规划、设计、论证, 然后由其他部门办理相关证照。这样有利于农业旅游的有效开发和健康发展。另外, 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学习相关知识, 培养农业导游员, 并利用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为旅游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 我国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 关键在于改善现有的经营管理方式, 科学规划, 合理开发,充分发挥群体优势, 增加农业旅游资源的文化和科技含量, 最终提高农业旅游的综合效益。

第三篇: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朱云飞(13002215)

【摘要】:介绍了农业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特点。通过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开发条件和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国农业旅游的基本原则和布局构想。

【关键字】:农业旅游资源;优势;资源开发

一、农业旅游的概念:

随着全球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中生态旅游的出现,传统农业正成为倍受旅游业关注的一个新兴领域,于是地域农业文化与旅游边缘交叉的新型旅游项目———农业旅游便应运而生.具体地说,农业旅游是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旅游内涵为主题而开发出的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等内容,将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农业旅游以其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满足了都市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因此,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为欧洲一些旅游开发者所重视,欧洲因此也成为世界农业旅游最发达的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带,农业旅游已形成一定规模。

二、开发农业旅游资源的现实意义与优势:

积极开发农业旅游资源,把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丰富的民俗民情,风格迥异的乡村民居建筑,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等开发成旅游产品,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而且可以为振兴乡村经济,为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传统观光旅游项目中,旅游开发商追求最大利润,为了获得短期经济效益,往往以牺牲旅游环境资源为代价,导致旅游环境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激烈,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业旅游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将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产品加工等融入到旅游中,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扮演了旅游业生态环境的欣赏者和保护者的双重身份,旅游地农民也因经济收益需要而保护生态环境,既给旅游地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又很好地维护了旅游地的生态平衡,做到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旅游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展旅游活动,将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作为旅游内容。旅游者参加一定的农事劳作、农产品加工和民间娱乐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与趣味性、让旅游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陶冶性情,增长见识。

按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综合体理论,农业的发展趋势应当是直接从事生产的人数及其创造的价值比例下降,而产前服务业和产后加工业的就业人数及其创造的价值比例增加.开展农业旅游,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很多初级农产品可以直接参加流通增值过程,摆脱了运输成本和外部市场的限制。可见,农业旅游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业旅游已初具规模,相继出现了上百个农业旅游基地和农业旅游项目。据不完全统计,1996408.[4]秦远好,刘德秀略论我国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与管理 J.旅游资源管理 ,2004 ,4 :10-14.

第四篇: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内容提要: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农业资源丰富多彩, 独具特色,具有十分突出的开发利用价值。而农业生产意义上的农业资源开发仅仅局限于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无疑是一种美中不足。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既承担着供养占世界22 %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稳定农副产品市场的重任,又是第二、第三产业赖以发展的劳动力、资金和原料的重要来源。而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资开发仅局限于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提高农业效益,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转变, 迫切需要新的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农业、旅游、资源

一、农业资源的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闲暇时间的增多,城市居民回归绿色自然、欣赏田园风光、到乡村休闲度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 这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业资源是人们从事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两大类。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以利用的自然要素,包括大气、土壤、水域、生物、矿产等。农业社会资源是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与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的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关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劳动力、科学技术、劳动成果和民俗风情等。我国是一个地域广袤、自然环境复杂、农业文明积淀丰厚的农业大国,其农业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

(一)地城差异性

农业资源的地域差异性是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的,由于日地运动相对变化、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的差异,使气候、土壤、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组合特征呈现出强烈的地域差异性,在空间分布上只有相似而无相同的地区,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大致形成了东中部农耕、西北部畜牧和沿海渔业三大区域,但同一区域内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譬如在东中部农耕区中的东北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

区、西南区、华南区,无论是在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农业产品、民俗风情等多方面都有明显差别。

(二)多样性

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多样,我国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业资源的多样性十分突出。在自然资源中我国现有高等植物2.7万余种,主要粮食作物20多种,经济作物中仅茶树品种就多达500多个,蔬菜多达37科14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2100多种,鱼类多达2500余种。与此同时,随着历史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千年积淀下来的农业社会资源更是丰富多彩。仅从农业民俗风情角度看,全国就形成了农耕、畜牧、渔业三大民俗风情区。

(三)社会文化性

人类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文明史。数千年来,“农本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潮,贯穿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历代统治者都以“事本禁末(商)”、“重本抑末”为基本治国方略,统治者在祭祀时都要举行“社

(土神)稷(谷神)”大礼,以示对土神、谷神的顶礼膜拜,“社稷”逐渐演化成国家的代称。

(四)可持续性

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是由主要的农业自然资源的再生性、农业社会资源的可继承性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决定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农业自然资源将会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促进其开发和利用,其可持续性将会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我国将从传统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农业文明,农业社会资源还会不断地丰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而且也为人类的永续开发利用活动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开发农业旅游的意义

(一)发展农业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就业,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关联度非常高的巨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每增加1元收入,可带动关联产业4.3元的收入,而该乘数,在经济落后(边际消费倾向更大)的地区还要更大。

(二)发展农业旅游能促进多种形式副业的发展。

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以务农为主要就业形式,往往无法达到充分就业,而旅游业则为农民提供了一个从事副业的好机会,农民可在农闲或旅游旺季,通过生产有乡土特色的小商品,提供农家住宿餐饮,采摘当地土特产出售,充当导游轿夫等多种角色来实现就业。这不但能成为他们进行充分就业的有益补充,而且在农业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成为其就业的主要形式。

(三)发展农业旅游可以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我国农民无法充分就业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其自身知识技能有限,就业选择面较狭窄,无法应对高技术含量行业的挑战。发展农业旅游业,可以将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和技术引入农村,为农民接触广大世界,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时代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将为农民在转向其他非农产业就业时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成功就业的几率。即使这些农民不从事旅游业而继续进行农业生产,也有更大机会发展农业的前向生产和后向生产,从而促进其在农业领域充分就业。

(四)发展农业旅游能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的困境在于有效就业不足,农业旅游有助于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旅游有助于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多收入。当前,农村发展观光农业,以吸引城市人来农村直接采摘瓜果、花卉等形式,使农民可将更多的农产品顺利出售,避免农产品销路不畅造成损失。同时,将农产品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也可获得更好的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参加农业旅游的游客会在乡村进行多种消费,如购买有民族风情或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品,在农村享受农家饭和农庄住宿,需要导游及轿夫提供脑力、体力服务等,这些都将使农民获得新的收入渠道,农民可以从提供农业旅游服务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五)发展农业旅游,地方财政收入有望得到较大增长,其中部分可以转化为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性补贴,从而增加这部分人群收入,农民可以得到更多转移性收入。

三、农业资源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

(一)整合管理职能,建立一元化行政管理体制

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活动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盲目无序、浅层次开发、粗放经营的状态,关键原因在于政出多门的分散管理体制。表面上看,农业、林业、水利、工商、税务、规划、城建、旅游等多个部门都在行使管理权,但实际上却没有一个部门真正有效地履行管理职能。尽管这种开发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形成旅游产品,经营者从事的是接待旅游者并

为之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旅游经营活动,按理旅游管理部门应当有效行使管理职能,但由于农业资源都不是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对象,所以旅游管理部门到现在为止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从行政管理权限上都没有得到国家权力机关的明确授权。但令人难堪的是:旅游者无论是在“农家乐”消费或在农业旅游园区观光游览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和麻烦,根本就不管农业旅游经营者究竟由哪个部门管理,自然就会想到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所当然要找旅游管理部门来解决,但事实上由于旅游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管理权限,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与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近几年来的管理实践证明,再继续延续现在的分散管理体制是极不利于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良性发展的。

鉴于上述状况,笔者认为要使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活动健康有序,首先应当制定有关农业资源旅游开发方面的全国性规章,明确农业资源旅游开发项目立项审批、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步骤,管理部门及其职责,使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活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是尽快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农业旅游园区的评价标准,防止鱼目混珠,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第三是整合管理职能,建立一元化行政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规章的规定,将目前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农业资源旅游开发管理职能集中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手中,凡涉及到农业资源旅游开发和经营方面的活动,首先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规划、设计、论证和经营申请进行审查认可后再由其他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章办理相关证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整合资源、合理利用、有效开发、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市场引导,强化服务意识,全面落实行业管理规范

乐观的舆论导向和过热的政策激励是导致农业资源旅游开发过热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避免盲目开发,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旅游的市场状况与发展演变趋势的研究,帮助开发商和经营者正确认识我国农业旅游的市场形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免盲目上马,造成资源的破坏与财力人力的浪费。同时,在明确管理责任的前提下,旅游管理部门必须切实履行管理职能,对农业旅游开发项目的立项、建设和经营进行全程监管,保证其沿着健康的轨迹发展。旅游管理部门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对从事农业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落实旅游行业管理规范,确保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塑造良好的农业旅游市场形象。

(三)限小扶大,全面推进农业旅游园区化

“小、散、弱、差”是近年来我国农业旅游区(点)的典型特征,尤其是许多地区的“农家乐”数量多、单体规模小、配套功能不完善、服务质量没保障,对旅游市场秩序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与此同时,小打小闹也是制约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充分发挥资源潜力的重要因素。要使我国的农业旅游开发真正上档次、独具特色和品位,具有完善的服务功能,能充分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体验参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心理需要,必须逐步限制规模小、产品单

一、服务无保障的农业旅游经营者进入市场,扶持具有较大规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可靠的农业旅游区(点)的发展。事实证明,近年来发展较快,经营业绩较好的农业旅游点基本是规模大、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可靠的农业旅游园区。因此,从长远来看,农业旅游发展的主导方向应当是园区化。如果一个农业旅游园区能够形成与接待游客量相宜、分区比例适当的田园风光观赏、农艺示范、娱乐休闲和农副产品销售等功能区,就能够有效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极大地刺激游客的消费热情,提高消费水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农业自然资源、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开发相结合现代农业旅游是在满足都市休闲群体回归自然、向往田园风光、体验田园生活等物质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兴起的,它应当是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田园景观、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农科技术相互交融、互为依托、丰富多彩、内涵深厚的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而不能总是停留在低层次的以满足游客物质需求的观光和采摘的表象繁荣上,必须走与生态建设、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农业科技开发三结合的道路,通过营造独特的田园生态环境氛围,挖掘深厚的传统乡村民俗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才能开发出能满足游客物质、精神和科技文化需求、参与性强、适应面广、个性突出、科技含量高、产品生命周期长的农业旅游项目,使我国的农业旅游真正朝着高起点、规范化和可持续方向健康发展。

旅游农业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拓展了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内涵和素质,是实现农业“三高”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摆脱当前困境和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新事物,旅游农业的步伐可能还很稚嫩,并且当前发展也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旅游农业代表着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前景广阔,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它会根深叶茂。

参考文献:

[1]王继权.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生态经济,2001,1

[2]高贤伟,卢朝晖.旅游农业发展初探.江苏农业探讨,1998,5

[3]戴雄武.旅游农业方兴未艾.世界农业.1998,10

[4]杨雍哲.中国加入WTO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经济问题,2000,11

[5]姜国祥.市场化进程中农业保护政策的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6

[6]《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新华社,2004,2,8

第五篇: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08 级资环1班 冯佳珺

学好:2008738

1[摘要]

早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期,广大农村就依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旅游”活动。进入90年代,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游客需求呈多样化的趋势,人们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很多“体验旅游”项目融人农业旅游项目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也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紧密结合,更加注重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

2001年,国家旅游局为落实国发[2001] 9号文件,把推进农业旅游发展工作列为当年旅游工作要点,并通过对山东、江苏、浙江等省的调研形成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于年底公布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该项工作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旅游 可持续发展发展 意义 问题 对策

[正文]

一、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一样,是在巨大的社会需求的拉动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与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相伴而生,尤其在近几年的“黄金周”旅游和居民的城市周边游中以“农家乐”为主的各种农业旅游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呈现出勃勃生机。纵观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呈以下特点:

1.从需求角度看,我国农业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节假日出门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据统计,2003年,我国旅游业虽然遭受“非典”的巨大影响,但国内旅游人次依然达到了8.7亿,国内旅游收入达到 3442亿元,出境旅游者也超过了2000万人次,而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旅游的会越来越多。近几年来,人们旅游消费的观念、消费方式正逐渐发生着变化,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参与,尤其在“非典”以后,更加注重环境的要求,更渴望抛开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压力,走向自然、尽情放松自己,这种需求为广大农村蓬勃兴起的农业旅游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类型多且开发成本较低

目前,我国农业旅游主要有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农事活动参与型、科普教育型、民俗文化型等多种形式,很多项目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诉求。如:山东枣庄峄城区的万亩石榴园、山亭区的万亩梨园、枣园,临沂的万亩板栗园、杏园等均利用果木林园发展观光旅游;北京昌平、怀柔、平谷等地利用当地农村闲置的房屋开办家庭旅馆、开展各种民俗旅游活动;河北秦皇岛、北京、上海等地利用当地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各种科技农业旅游活

动,既利用了当地闲置的资源,又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

3.从地域分布看,农业旅游项目广布全国,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业又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开展农业旅游的基础和条件。从目前开展农业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看,我国大部分的农业旅游项目都依托城市居民这一重要客源市场,与开展城市周边游等项活动相结合,旅游形式也多为一日游、二日游等具有城市周边游性质的活动,并以城市为中心逐渐形成环城市旅游带。

4.从产品类型看,多以资源依托型为主,且类型丰富

从已推向市场的农业旅游产品的类型来看,有旅行社组织的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包价游形式,有当地农民提供的吃住游一体的小包价游形式;有参与、体验式的旅游项目,亦有观光游览式和度假休闲式的旅游活动。这些旅游活动和项目均利用其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资源和特色来展开。如有以采摘桃、梨、杏、苹果、橘子等水果和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为主的采摘活动;有以养殖、种田、种树、钓鱼等为主的农事劳动活动;亦有以体验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等。

5.从消费档次看,以中低档次消费为主

由于农业旅游项目充分依托广大农村现有的农业生产资源和农村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与其他类型的旅游项目比较,农业旅游项目具有相对成本低、投资较少、经营灵活的特点,从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来看,价位则以中低档次为主,从消费的层次来看,也以中低档次的消费居多。

6.从发展阶段看,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虽然历经了从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开展“农家乐”等旅游活动到各种农业园区的建设把农业与观光活动相结合,从农业旅游经营单位等客上门到主动促销宣传,从无序经营到通过政府整合资源、有组织地宣传推介等许多令人振奋的变化,但从游客出游的动机、消费档次以及项目开发建设的水平上看,我国的农业旅游发展尚没有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二、我国农业旅游在发展中的意义

旅游农业是以旅游、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深度挖掘与农业、农民、农村相关的文化内涵,把产品生产、动植物观赏、新品展示、农业体验、学习考察、休闲度假、娱乐购物、民风民俗以及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农业体系和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它是农业和旅游业广度、深度以及内涵的拓展,是生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我国发展农业旅游无论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新的产业面的形成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农业产业资源和农村民俗文化资源,既减少了传统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消耗,又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当地资源,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之间产业链的延伸,不但有助于旅游业新产品的开发、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农副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并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宽、更广的产业面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协调发展,一个成型的、推向市场的旅游产品,必然涉及到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的诸方面,农业旅游的开展不但带动了农村道路的建设、运输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餐饮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2.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广大农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不但改变而且大大提高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打破了原有资源和市场的束缚,实现了新的意义上的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解决了农民增收难的矛盾。

3.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内涵

我国广大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是我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农业旅游可资利用的最珍贵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为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提供了可能。很多旅游项目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使旅游产品的类型不断增加、内涵不断丰富,也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间接扩大了农村的就业面,另外,很多农民在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项目,亦农亦旅,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广大农村的社会繁荣和稳定。

5.促进了农村环境面貌的变化

良好的环境也是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吸引游客,广大农村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缩短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完善,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观,更重要的是农民的市场意识增强了,观念得到了转变,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6.进一步挖掘和保护了当地文化

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使当地农民更加注重对当地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使几千年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所蕴含的古老文化、民风习俗得以传承和发扬。

7.有效缓解了“黄金周”各传统旅游景点的压力

由于农业旅游项目依托广大农村,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有效疏导了游客,缓解了“黄金周”期间各传统旅游景点的接待压力。

三、我国农业旅游现存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旅游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目前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

我国现有的农业旅游活动大多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下,自发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各地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其经营主体多为一家一户的农民,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也基本相似,无序竞争的情况比较严重,迫切需要通过统一的旅游规划来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打出品牌。从目前我国农业旅游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看,应重点通过规划解决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如何突出农业旅游的乡村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如何加强统一的管理和开展营销活动等方面的问题。

2.管理体制混乱,阻碍了农业旅游的发展

目前我国对景区景点的管理涉及到建设、国土、林业、农业、水利、旅游、文化、宗教等多个部门,而农业旅游项目由于充分利用了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资源和古村镇等文化资源,涉及的部门会更多,这些部门都会从各自功能性管理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管理规章和标准,而这些管理规章和标准往往只考虑部门要求;不利于对农业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这就需要地方政府从落实“三农”政策的角度,协调各相关部门,以促进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

3.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很多地方开展的农业旅游项目服务设施不健全、卫生不合格、安全有隐患、服务无标准,管理混乱无序,严重影响了农业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规范管理既包括了政府部门的直接管理,也包括了行业协会组织的间接服务和管理,只有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走上有序发展之路。从直接管理的角度看,开展农业旅游项目必须取得旅游、工商、卫生、安全等相关部门的许可,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接待游客;间接管理则是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并通过业务指导、会员培训、活动安排等工作,达到整合现有资源,提升产品品质,实现集约化经营的目标

4.项目分散、内容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

一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指导,各旅游项目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配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旅游项目大多采取农户独立经营的模式,资金投入少,项目较分散,内容也比较单一,尚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更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5.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缺少创新理念

由于目前我国对农业旅游发展规律的研究较少,各地普遍缺少对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专业化指导,经营者对农业旅游的内涵、性质、产品开发的方向不能正确把握,缺乏创新的思维和开发理念,造成很多农业旅游项目由于缺乏对产品的深入的挖掘和包装而逐渐被市场所遗弃。

我国大部分的农业旅游项目集中在广大的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致使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遭遇很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交通设施相对较差、上下水、用电得不到保障,环境卫生较差,住宿设施落后、食品卫生差等等。

6.各项基础设施较差、配套服务设施落后

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部分地实现了农村由一产到三产的直接转变,但这种转变只是表现在形式上,很多旅游企业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产业经营的思维方式,要达到观念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现代旅游企业,要走克服小农思想意识,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始终贯穿现代旅游业的服务理念,把服务也作为产品的一部分,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产品品质。

7.农业旅游的特色不突出

旅游业发展的现代化所追求的应是民族化、地方化和特色化。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通过发展农业旅游而致富的农民在开发新的产品时往往忽视地方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反而使游客感觉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因此,如何保障我国乡村传统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的可持续性,将是我国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四、对我国农业旅游的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收入的普遍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旅游需求的增长。2004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百姓生活游”主题年活动,并在上半年对农业旅游示范点组织了验收,该项活动的开展对农业旅游在全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应积极组织、有效引导、共同努力,使我国的农业旅游发展提升到更高水平、走向更高层次。

1.提高认识,重点扶持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农业旅游的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广大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中央1号文件下发的契机,切实研究和制定支持农业

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在信贷、税收、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支持和政策倾斜。

2.规划先行、试点推动

目前,我国农业旅游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农业旅游的发展还缺少深入的研究,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先行支持和扶持一批农业旅游示范区作为样板推出,根据统一的规划要求来整合资源,以促进各经营单位协调、有序发展。

3. 要素整合,协同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食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我国大部分农业旅游项目内容单

一、配套要素发展不均衡,亟需产业要素之间的整合。一方面要考虑农业旅游项目与其他产业要素之间的整合;另一方面,各农业旅游项目之间也要考虑如何互为补充、形成规模、共塑品牌、协同发展。

4.深化研究,提高品质

目前,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产品的挖掘开发、经营管理还是对外包装宣传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还应在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争取通过各方不懈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农业旅游产品的品质。

5.因地制宜开发旅游农业,突出特色。

乡土气息是旅游农业的基础,特色是其灵魂。开发时要避免景点、景区现代化,农村都市化,尽量保持原有的风貌及风俗。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风土气候、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土特产品等,因地制宜、抓住特色合理地开发,不能盲目模仿,造成不必要的资源、资金等的损失。

6.多元融资,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与生态保护。

旅游农业除了可以从国家、集体中获得资金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所有制形式吸纳农民、乡镇企业、大企业和集团的闲置资金。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上市融资。但值得一提的是主管部门必须掌握好这些资金的用途,如果单纯注重经济收益,资金主要用于农村第三产业投资(如:道路、游乐设施、房舍餐饮、纪念品生产等),而不用于农业基础设施维护和环境生态保护上,那么农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不但不会改变,反而会雪上加霜。所以宏观调控部门应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在发展旅游农业同时,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以及生态保护。

五、结论

旅游农业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拓展了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内涵和素质,是实现农业“三高”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摆脱当前困境和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新事物,旅游农业的步伐可能还很稚嫩,并且当前发展也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旅游农业代表着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前景广阔,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它会根深叶茂。

[参考文献]

[1]王继权.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生态经济,2001,1

[2]高贤伟,卢朝晖.旅游农业发展初探.江苏农业探讨,1998,5

[3]戴雄武.旅游农业方兴未艾.世界农业.1998,10

[4]杨雍哲.中国加入WTO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经济问题,2000,11

[5]姜国祥.市场化进程中农业保护政策的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6

[6]《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新华社,2004,2,8

下载农业旅游资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旅游资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文化旅游资源(合集)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类型浅谈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是指大自然赋予地理区域的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象的地域组合。但是,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必须经过人为的开发,建筑旅游设施,......

    旅游资源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学概念旅游资源学是专门研究旅游资源的形成、特点、分类、分区、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激发旅......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学科:旅游规划与开发班级:姓名:况娜学号: 2012级旅游管理3班 20122216013018 1 目录 前言 (一)调查时间 (二)调查地点 (三)调查人员 (四)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 (五)旅游资源调查的要求 第......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13年11年16日 二.调查地点:资中县重龙山 三、 调查目的:通过对资中县重龙山的调查与研究,了解和掌握其主要旅游资源。 四、 小组成员:曹露、向芳、......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早就听说虹口乡近几年也在大搞旅游资源开发,今年暑假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去住了两天。从都江堰市区出发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到达。沿途的......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前言: 1、 调查时间:2014年3月19日星期三 2、 调查人员:刘琴 潘婷 幸飞 周小敏 任务安排:潘婷负责旅游资源评价,周晓敏负责资源的开发和建议,幸飞负责资源环境......

    泰州旅游资源(推荐)

    泰州旅游资源 一 泰州旅游资源概况 1生态旅游资源: ⑴溱湖风景区 溱湖风景区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泰州地区唯一的省级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