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及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2 20:3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想汇报及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想汇报及问题研究》。

第一篇:思想汇报及问题研究

补充说明:因北京市公安局通州警方等官方机构对我博客的关注,为了和谐起见,有必要对第一篇文章做部分省略处理,实际上我不反党,也不反社会主义,相反,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我的祖国,正因为,爱之深,故,责之切,思想汇报及问题研究。考虑部分言辞或有误导读者的嫌疑,决定删除部分文本,以省略号略去。特此说明。沙鸥,2011.1.22思想汇报及问题研究——在2011年1月20日预备党员思想汇报会上的讲话(初稿)发言人:沙鸥各位领导、在座的共产党员:大家上午好!今天,**支部特别安排此次会议,专门就本人转为预备党员开会,实属荣幸,倍感激动。今天的会议,几位重量级的领导在前面已经就我本人的一些情况向大家做了简短的介绍,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思想汇报与问题研究。同志们,说起“思想”这个词啊,真够玄乎,按照字面解释,思,是思维之“思”,是大一点的“想”,是深层次的“考虑”,而“想”则可以理解为“想法”、“意见”,是小一点的“思”,是浅层次的“思维”。这种解释是拆字单独分析的结果,如果从马列主义的辩证法去研究的话,思是高层次的想,而想则是低层次的思,所有的想法、主张、意见等等都要上升到思维这个较高的层面上来,中国共产党人非常注重实践,毛泽东同志早年就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思想,思是想,想也是思,思想本有区别,但现在已经逐渐沦落到低层次的想上来。……我并不感兴趣,但是既然来到这个会场,领导交代需要和大家交交心,谈谈话,说说想法,表表态度,那么我不能辜负领导的一片好心,实际上,我是非常敬重我的领导的,我也是非常钦佩各位同仁的,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正式的讲话稿,而且很“政治”,很“正派”,很“正义”,但是我读完后,除了虚浮之外,唯有的一点“精华”是那一个梦想,人类最大的追求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但是有多少人信仰这个呢?前段时间魏书生先生说他自己伟大的理想是为了这个目标在奋斗,从他自身角度谈自己的理想本无大错,也无可厚非,我也不愿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宁可相信他的话,相信他美好的善良的愿望,但是历史的种种残酷的教训使我不得不对在社会享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大人物的讲话持有一定的保留意见,也许我们这两辈人都无法做出最终的盖棺定论,历史会给出比较精准的判断和评定。魏书生先生的取巧之法在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是他的一面之词,实际上中国的教育并不是魏书生一人托起的,也不是之前一些教育专家共同成就的,而实际上,中国的教育问题实在太多,不仅仅是基础教育,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都有非常突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症结就是思想上的不解放,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我们可以从众多的思想家、学者、有一定独立见解的大学教授和民间精英的论著中可以见到。如果就教育问题发表谈话,可能旁征博引,讲个三五年都无法讲完,实际上也是不可能讲完的事情,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事业,它本来就是历时态的,是进行时的,很多优秀的东西需要广大,许多精华的东西需要继承和发扬,而许多倒退的东西则必须剔除。今天我谈的是思想,是问题,是汇报思想,是研究问题。我的看法是,中国的问题首先是思想复杂,中国最大的症结是问题多多。思想复杂,没有什么不好处,在社会稳定时期需要主流思想,这是作为统治阶级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采取的策略,如果在社会大**时期,也必然酝酿产生各种思想论战,各种党派之争,如春秋战国时代是周朝瓦解直至崩溃的标杆,如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对东汉颓废后的反拨以及对隋唐一统的指引。而现在的中国社会,不仅延续了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年来的官本位思想,而且变本加厉搜刮民脂民膏,欲置百姓于死地,这种官本位思想体现在经济改革、思想桎梏上尤为明显,经济分配上,富国不富民,而所谓的富国也仅仅是几十个几百个最多几千个家庭围绕极少数人的利益而制定对策,不富民,表现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唐朝现实主义伟大诗人杜甫《秋风为茅屋所破歌》中发出的那悲怆的绝唱如今已然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广大民众的现实回响。中国的社会变革有着固有的历史进程,我们个人很难阻挡,但是我想,剧烈的社会变革总会在之前有思想变革作为前奏。自五四运动肇始,经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彻底推翻并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自由、民主、科学的思想涌入中华大地,古代的均田大同思潮在新的历史变革时期又注入了新的内涵。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力量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在内忧外患双重夹击之下,中国共产党人广泛发动群众,掀起大革命浪潮,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发动势力集团在人民战争中自然步步倒退,他们的倒行逆施在人民战争的面前终于土崩瓦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在于此,我们回头看来,不得不对这段历史刮目相看。但是,比较历史上的每一次社会大变革之后的统治阶级的治理国家的手段来看,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稳定时期也遇到了重重困难,这些阻挠与障碍经过共产党人的齐心协力终于有了较大的改观。应该说,天下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是苍生最大的愿景,他们的理想很朴实,他们的期求也很实在。三十多年前,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改革推向纵深阶段,整个社会也在发生剧变,一方面是贫富差距无限拉大,另一方便各种思潮此起彼伏,贫富差距的扩大是显性的,而思想论战则是社会巨变的一股巨大的潜流,这股潜流在暗涌,其势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国的思想问题最大的根源是“一言堂”,……今天,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民众和大家交流我的思想,实际上也表达了我的无限担忧。这种担忧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所有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应该看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并建议党员干部汲取历史的深刻教训,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最根本目的上来。而不是口上一套,背后里又施行另一套。“一言堂”的祸害根源又在于家长专权制的作风,一言堂纵容了部分领导干部滥用手中的权利,以权谋私、违法作乱时有发生。我们知道,权利需要制衡,实际上,我们的家长专权导致的后果就是唯领导的意见为是,因此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成为官场生存的必然法则,而这种官场恶劣习气只能加剧党内的腐化与堕落,至于人民的利益,至于黎民百姓的生存根本不会放在头等重要的要务上来。这些历史教训在历史的无数片段中都能找到印证,而这些历史的教训的共同结果都是自毁长城,自取灭亡。从这一层分析,我们很显然看到治党务必从严,肃贪务必从硬。没有铁样手腕,没有毅然决然的魄力,党也好,国也罢,都必然走向衰落,都必然被新生力量取而代之。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肃贪难度实在太大,中国历史上在肃贪问题上手段最强硬、效果最明显、影响最深远的至少有两人,一个是明太祖,一个是雍正帝,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经历了从社会最底层到皇权最高峰的逆转,可谓是天翻地覆之变,朱元璋看到了元末苍生疾苦,自己也经受巨大人生苦难,所以对贪污腐化尤为痛恨,朱元璋肃贪手段之残忍令贪污腐化者魂飞胆散,在他统治的大明初期可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另一个是清朝雍正皇帝,雍正帝是在康熙王朝与乾隆皇帝过度的一个皇帝,在九五之尊高位时间虽只有十三年,但是在康熙后期,已经看到贪污腐化给整个帝国带来的不利影响,自他登极之后,在肃贪上与朱元璋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相对而言,维系的时间短,从整个历史影响程度而言,与朱元璋相比,要稍次些。尽管这两位肃贪的能手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整个历史横向来看,肃贪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王朝初期为了维系国家利益的一种权宜手段,一旦到了权利相对稳定时期,统治阶层需要贪污腐化分子,因为统治阶层本身就是最大的贪污腐化者,他们在稳定的大好形势下,维护的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对于社会大众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则是视若无睹,充耳不闻。雍正之后,乾隆的歌舞升平好大喜功直接带来和珅的发迹与被囚,而……有些虽然被处分,被革职,被枪毙,但是毕竟是少数,真正的腐化堕落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缺少对这些党员干部的必要监控,……尤其是对于逃避权利监督之外的位居高位者更是如此。如何规避这种风险,光靠体制、光靠名义上的权利制衡是远远不够的,恰如前面所讲的一样,我们国家的问题最根本的思想体制问题,思想的不解放,体制只是一个死框架,经历了官场的斗法和战场的对决,共产党人有的是聪明和智慧,既有高远的战略,也有深邃的策略,因此,体制上是表,而思想上才是根本的。每一个王朝的兴替都伴随着思想的革命,当前,我们遇到的问题如果从社会具象来看,大体上归属于民生问题,民权问题以及民族问题。这似乎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论调,实际上不然,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或者说,我这里有新的诠释。所谓民生问题,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问题,力争使百姓居有其所,乐于其业,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古人所谓的安居乐业,在今天的人来说,真的是一种奢望,如今房价高、失业高、看病难、温饱不足,教育程度低等等都是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直接决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施政能力以及施政水平。从这二三十年发展来看,经济是加快腾飞了,人民生活是相对提高了,但是人民生活是不是真的就相对富足了呢?其实不然,整个社会在加剧变革中,各种力量的较量使得一部分集团取得既有成果,而更多的被无限地盘剥,从国企到央企,从霸权到国家垄断,从市场到计划,从热钱外流到热钱内涌,中国在一次又一次的……民生问题可以说是当前最大的问题,相对而言,民权问题是仅仅依附于民生上,所有的民权问题都来源于民生问题,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人民自然有申诉的权利,自然有主张权利的自由。民权问题根本要义是人民享有法定的权利,包括言论自由、思想表达与传播的自由,当然也包括上诉的自由。中国共产党从不隐讳自己的政治主张,从不遮瞒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今天,我在这个特别的会议上,向各位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的所有问题除了涉及国家战略安全机密性的东西都是公开的,因此,我们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故,在此,我想对各位陈述这样几个事实,一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太看重不切实际的数字,太看重一些表象,比如GDp,比如所谓的幸福指数,比如国民年收入的增长等等,前些年,如戴军上校早就说过所谓GDp就是狗的屁,与国计民生没有根本的关联,前段时间报纸和网络公布信息说中国当前的GDp远远超过日本甚至有赶超美国的希望,这又能代表什么呢?什么也不是,看一个国家的真正繁荣程度,不是靠什么GDp实现的,而应该更多看看这个国家的人民生活实际水准,他们的真正幸福感来源于什么,他们的疾苦又在什么地方,假大空曾经害苦了一代人,文革整惨了一代人,连大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在无数次的报告中都连连叫苦,扼腕喟叹,还有更多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曾经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思想汇报《思想汇报及问题研究》。应该说,民权在专制的面前显得太乏力,所有的表白和诉求都显得那么苍白……民权被专制的强奸程度与广度……民权的丧失,直接加剧民生的凋敝,也使得民族问题显得可有可无。我们都很清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汇聚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多民族经过数十年的进一步融合,团结程度有所加强,但是边缘问题仍然不可小觑。多民族共生,不仅仅是解决团结一心的问题,更是解决民生、民权之外更多边缘性的问题。比如宗教、文化、风俗、语言、地区差异等等。戴军上校作为一名很有爱国心的青年才俊和有识之士在他的《C形包围》一书中谈到,西方列强一直没有放过对中国的渗透,这种渗透是多方位的,包括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包括经济贸易上的,包括科学技术上的,也包括宗教上的。在西北的西藏问题突出的是宗教问题,在新疆突出的是种族问题,在南中国海突出的是疆土问题,在西北、西南又有语言、文化、民俗等问题。一个国家疆域大了,各种势力就会盘根错节,就会相互砥砺,甚至发生摩擦,加上周边以及西方帝国的霸权,使得国内的问题与国际相互交错……东南方的台湾问题也是中共头疼的致命点,台湾问题自明朝光复及清朝再度恢复行省后,一变为国共相争遗留下的最大遗憾。台湾问题不仅仅是台海相对的问题,还涉及到日、美等帝国势力,解决台湾问题非朝夕之功,就如朝韩一统之难一样。对于历史遗留问题,有的被迁就后统一成为原来的国家,如西德与东德,也有的被迫拆散,如俄罗斯联邦。针对错综复杂的力量对决,能否在某个合适的历史时期实现台海一统,包括外蒙历史遗留的解决,似乎只有后来人才能真正确认。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经历了数代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能够维系暂时的战略平衡和相对稳定也属不易,关键的是在这场多方博弈的对抗中,谁有能力有智慧倾全国之力实现一统的美好愿望。一统江山,更多的是流血,更多是靠武力解决,更多的是靠中华民族的巨大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魄力。当然,为了这个目的,必然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敌人是不可能拱手相让他们的既得利益的。也不会放宽对我们的打压,他们的警觉不低于共产党人的灵敏。上面谈到的问题只是拿出来做一个探讨,没有条分缕析,一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二是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用较短的篇幅去一一说明,最重要的是我们也无法提供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但为什么在今天这个会上拿出来说一说呢,我的初衷是从宏观、全面的角度去考察我们的党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二是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不说出来,大家很可能渐渐淡忘,说出来不郑重其事,可能充耳不闻。正因为有了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症结很多又需要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去解决,所以,提出来不仅必要而且必须。从宏观上考察,为的是在具体事务上我们才不会茫然,才不会南辕北辙,离我们前行方向背道而驰,越行越远。当然,具体事务上,我们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无论国际国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只有抓住了根本,才能顺藤摸瓜,才能水到渠成。说到思想汇报,有的同志可能要说你应该汇报下你自己的个人思想状况啊,你要说问题,就应该多谈谈自己的各种问题吧。是的,个人的思想需要向各位领导、在座的党员同志汇报,自己的问题也必须拎出来严厉质询,接受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的传统嘛!可是,我想说,个人的思想状况总是与社会紧密不可分的,鱼儿离开了水活不了多久,一条小溪如果不能汇入大川融入大海,也必然成为无水之源,所以,我谈到的思想不仅仅是社会思想状况(尽管很粗糙),也是我个人思想所得与所成。至于个人问题种种,不可历数,但是周易中体现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对于问题,自己的问题在历时态看,只是自然的成长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之后的否定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在座的各位党员干部,你们身上也有很多的个人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足以成为否定你们的关键理由。你们也是在时代变迁、历史变革中自然形成的,有的是历史问题,有的是现时问题,但无论是什么问题,都高不过我们的国家问题,我们的民族问题,我们党所面对的问题,因此,我的谈话以鸟瞰的高度审视全局,从战略的高度优选策略,从发展的高度看待人性,看待民生,看待民权以及民族问题。也许,在座的各位党员干部会说我巧言令色,实际上我不比你们聪明,我有的是实在,说大实话,道实在事,也许有读者看到我的这篇讲话稿,可能有三种想法,一是你这小子胆子也太大了吧,小心共产党给你穿小鞋,二是你这小子也太狂妄了吧,居然信口雌黄说三道四,三是你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居然说中共的不是,难道那些官员、那些公务员都是白痴?是的,一个人的成熟不仅是智力的提升,更是思想上的进步,最重要的是生存的警觉。实际上,这篇讲话稿我不会在大会上讲的,之前我说过已经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稿子,里面不乏阿谀奉承之辞,但也不乏真情实意之表述。那是台面话,我的这篇稿子也是台面话,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角度,从独立人格的高度去审视我自己,去审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实际上,我的胆子没有读者你的大,只不过我有时喜欢小中取大而已;其次,我在正式的场合也不太狂妄,仅有的是在私下的场合对某些领导干部耍过威风、逞过强、发表过鄙视之言罢了;最后,我必须承认官员尤其是当下的官员以及千万计的公务员的智力绝非我们想象的低,他们多数是经受过高等教育并深受上层社会的熏陶而形成的人精,我们可以在战略上藐视他们,但是决不能在战术上轻视他们,这些人精以及这些人精中的渣滓都有非凡的手段,我们即使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等非常技艺也未必能胜过他们。何况孙悟空打败的也仅仅是没有根基没有来头的妖怪而已。现在的妖怪不比孙悟空所面对的群雄,他们的关系网非常复杂,他们的后台也许能通天,所以,如果硬碰硬,只能是鸡飞蛋打,只能说明我们真的是白痴。中国人的人性在辜鸿铭的大作里有很好的表现,在林语堂的美文中也披露无遗,在鲁迅的眼里目光中也早已现了原形。说中国,说事业,说天下,不能不研究历史,不能不通人性。司马光在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本大部头开篇就以秦穆公起,毛泽东的分析是由于周烈王在这一年发表言论正式承认了这些诸侯国的合法地位,自此,礼崩乐坏,维系八百余年的周王朝顷刻间土崩瓦解。中国共产党人有这样的智慧,也有这样的本事不会也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们的一些担心可能是杞人忧天。Z君曾在好几个场合跟我说,中共垮台已经不远。我反驳之。为什么呢?从历史发展及变化规律来讲,没有到时候,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也曾在他的专著中提到共产党领导执政的中国至少有三百年的运程。气数何时尽,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包括中共最高层也无法下定论,一切只能留给历史去验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六十多年前当一位民主人士向毛泽东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中共建国后如何摆脱历史封建王朝最后被取代的命运?毛泽东笑着说,靠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起,就是以民主议事,议国是、议政事、议民事的。相对的,凡是专制的王朝,都会被毫不留情取而代之。毛泽东有伟人的远见,根本来源于他对历史的熟悉,对社会发展的真理的洞见。如果说,中共的衰亡之日,就应该是它的专制极权滥用之极之时。读史可以明得失,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发生的故事都应该成为我们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借鉴或规避良方。应该承认,当下的中国,不仅仅是因为经济改革产生的一些副产品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也是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激荡相生带来的必然结果。多种思潮、多种思想的际会及碰撞,必然产生诸子争鸣的盛况。实际上,当下的思潮、思想远不如春秋战国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具有典型意义,当然也不会发生多大的具有革命性颠覆性的作用。春秋战国时代产生了诸子争鸣,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中国的古典文化是由此发端,并影响至今。而魏晋南北朝时代,再一次掀起了思想上、道德上、观念上的彻底颠覆。无论是竹林七贤,还是建安风骨;无论是刘伶醉酒,还是天被地席。都是对传统的反叛,更是对当时**现实的反抗,是一种无奈的规避,也是社会苍生穷途末路绝望的选择。李敖、柏杨等身居台湾的文化巨擘,曾几何时掀起思想上对传统的颠覆,以及对权贵的蔑视,在他们身上有太多的创伤,更有可贵的正直和正气。柏杨早已作古,死前都无法实现归乡的愿望,李敖倒是幸运,不仅在1998年成功实现回大陆的愿望而且又把自己的儿子李戡送进了北大就学。李敖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演讲的时候,曾引起轰动,这种轰动带来的思想激荡可以说对我们的当下社会影响深刻,李敖“人书俱老”,老成的李敖之所以没有被推进秦城,还是得益于他的警觉,他的无奈的智慧之举。李敖必将远去,如柏杨。南怀瑾先生虽曾经英雄末路,但时下毕竟深得千万人厚爱,张爱玲美人迟暮,虽自诩倾城,不免如丧家之犬惶恐奔走,晚年在美国茕茕独立而去。请问,什么是可耻的?什么又是可悲的?在可耻与可悲之外,还有多少可怜与可恨的?人的问题是在太多,思想尤其是。它催熟了我们,也渐渐引领我们走向坟墓。在墓碑上,有的刻着雄奇,有的刻着肃穆,有的刻着呆板,有的刻着虚无。苏轼有诗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老子说,能若婴儿乎?历史不会是一片空白,总会留给后人书写。我思,故我在。我在,问题在,思在。我今天的讲话仅此而已,我知道,所有的画作都有留白,所有的言辞都有留白,所以,我的讲话仅仅是给大家一个留白,这个留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2011年1月15日17:33初稿完,沙鸥于江城在2011年1月20日预备党员思想汇报会的发言尊敬的***书记、在座的党员同志:大家上午好!今天十分荣幸参加此次会议,并借此机会向各位党员干部及各位同仁汇报我的一些情况,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批评和指正。十一年前,我还在****从教的时候,我怀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向当时**教委党支部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那时的我,身上还未脱去稚气,对工作、对事业、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还是很肤浅,***支部考察了我十一年,今天终于迎来了此次难得的机会,让我面对各位同仁,让我和大家面对面向在座的各位汇报我的情况,我个人认为支部给我这次机会,是党组织对我近一年多来工作的肯定,在此我向大家深表谢意!我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天职,而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的普通教师,就是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自己工作的指针,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实践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以及政治觉悟。这一年多来,我敬重我的领导,团结我的同事,用心教育我的学生,努力更好服务一方百姓。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与共产党员的一些差距,在接受党组织考察的岁月里,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还注重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作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我,近年来,我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使自己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都出现了新的情况,新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但不管如何变化,我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鲜明特质的共产党人总能在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化危机为转机,总能将阻力变动力,总能把挑战当机遇。各位同仁,各位党员同志,从大家的身上我看到了你们始终保持着政治上的先进性,始终保持着思想上的先进性,始终保持着文化上的先进性,大家身上的闪光点很多,我在与大家共事与大家相处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大家有的是执着无悔的敬业精神,有的是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有的是废寝忘食的忘我精神,有的是前赴后继的拼搏精神,有的是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有的是服务于民的奉献精神,可以说,在座的党员,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你们是我做事的表率,是我为人的楷模。在此,我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借此机会向曾经以及现在帮助我、关心我、指引我的各位同仁表达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共产党员是一面旗帜,一面旗帜凸显了他的庄严,一面旗帜彰显了他的魅力,一面旗帜树立了他的崇高,在这面庄严、充满魅力、显现崇高的旗帜指引下,我希望能与大家共同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人类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沙鸥,2011年1月15日写于江城)原创声明《在2011年1月20日预备党员思想汇报会的发言》及《在2011年1月20日预备党员思想汇报会的讲话》文本材料属个人原创,本人在此郑重声明绝非抄袭网络及其他媒体。本人在此承诺承担非原创所带来的一切责任。特此声明。声明人:沙鸥2011年1月15日

第二篇: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实践科学发展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实践科学发展要研

究问题、解决问题

尊敬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组织:

最近我们又一次组织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通过学习明白,只有更加深入的学习,才能取得更多的收获。解决突出问题,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研究和找准问题。我想在学习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要注重研究问题,并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始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

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员受教育是基础,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核心,人民群众得实惠是目的。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总要求来谋划、来推进。要实现这个总要求,必须下决心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是否真正收到实效,最终要看这一条。

要及早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要边学边改,认真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区分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具备整改落实条件就及早解决什么问题。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又立足现实、讲求效果;既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又避免搞形式主义。

要客观分析问题。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客观地进行分析。既要分析问题的性质和类型,看到底是思想观念问题还是能力素质问题,是工作思路问题还是体制机制问题,又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看到底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力求把问题搞清楚,把原因弄明白。分析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能凭主观臆断,乱下结论。

要善于找准问题。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我们要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吃透上情的前提下,从活动准备阶段开始,及早采取各种方式,下功夫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问题,态度要诚恳,方式要多样,办法要科学。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把下一阶段工作抓准、抓实。

善于找准问题靠智慧,勇于解决问题靠决心。只要我们从一开始就注重研究问题,下决心解决问题,学习实践活动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实现让我们满意的目标。请党组织相信,我会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

汇报人:

第三篇:养老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庞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农村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留在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行动不便,缺乏照顾,其中很多生活水平低,生活状况差,精神生活贫乏,养老得不到保障。另外,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尤其是现代人对孝道的淡薄,也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造成冲击,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这个老龄化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成为当前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状况,对当下的四种养老模式进行了简单阐述,指出了现在空巢老人在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自己对空巢老人养老的一些建议,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老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空巢老人 养老状况 养老模式

一、引言

根据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中,空巢家庭比例占16.7%(这里空巢家庭统计口径上包括单身户,一对夫妻以及独身与其他非亲属合住户),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老年空巢家庭占老年人居住家庭户的20%,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26%。1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65岁及其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65岁及其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占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其中,老年空巢家庭户1117.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69.79%2。空巢老人的增多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2008年,一则新闻将空巢老人引向了公众的视野:福建省莆田市沿海边防所破获针对空巢老人的以叫卖特效药、丢包诈骗、入室盗窃等各类案件70多起,涉案金额100多万元。在莆田市忠门镇一乡村,几名窃贼窜进一栋豪宅吃喝拉撒长达半月,看守房屋的空巢老人由于行动不便,竟没有发觉自家早有“来客”造访。3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通过上面的数据和新闻,我们发现,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以及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我国空巢老人的数目逐年增加,其中农村中的空巢老人占了大多数,他们大多数生活水平低,生活状况差,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并且由于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退化等原因,他们有时也会面临居家安全问题,给社会治安造成困扰。为此笔者决定探究一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状况。空巢老人的养老状况主要涉及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下面笔者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探究一下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

二、文献综述

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编:《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专题论文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转引自中安教育网:《固镇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基于安徽省固镇县三村的调查与思考》,2008年2月25日

http://edu.anhuinews.com/systern/2008/02/25/001955816.shtml。21 3 转引自莆田新闻网:《莆田沿海乡村空巢老人状况 除了孤独还有安全问题》陈建平孙卫锋 2010年10月15日 http://。

所谓“空巢家庭”一般指没有子女或者虽然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年人另立门户,剩下老年人独自居住的纯老年人家庭。

穆光宗4认为,空巢家庭有以下两种类型:一类是(无子女在身边的)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类是(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或家政人员)在身边的类空巢家庭。

(一)对空巢老人现状研究

1.经济状况.(1)农村空巢老人人均收入低,收入主要靠自己劳动所得,收入来源单一,生活质量低于农村人口的平均生活水平。以苏州市为例,南京大学的陈建兰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实证研究——以苏州农村为例》里调查,2007年,苏州市农村空巢老人家庭人均收入为5084 元,仅为苏州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一半(49.4%),低于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陈玉光在《农村“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困境及其改善》中以湖南省为例也有类似论述。有学者研究得出结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生活质量不仅低于农村人口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传统同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5。

(2)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医疗无保障6,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多,医疗负担重。陈星宇根据2008年在厦门农村地区获得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认为费用过高而不去看病的空巢老人高达48.1%。看不起病成为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2. 日常生活的照料.(1)日常生活照料缺位现象日益增多。由于农村医疗看护体系的极为不健全,社会化照料资源的极度缺乏7,以及子女的离巢,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照料基本处于真空状态中,他们的日常生活照料只能依靠自己,一旦发生突发情况,他们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很大的威胁。

(2)“啃老”在农村并不是个别现象,不少空巢老人还要承担外出务工子女交给自己照管的孙子、孙女的生活和教育费用,从而使这些老人的生活更加拮据。

3.精神慰藉.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普遍缺乏心理、精神慰藉。对此,陈玉光、鄢木秀和龚文君等人都有论述,陈玉光指出,子女的离巢会使老人产生孤苦自怜的情绪,穆光宗:《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载《南方人口》,2002年第1期。

姚引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以浙江农村为例》,载《人口研究》,2006年 第6期。

6黄润龙:《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载《人口与经济》,2005年第2期。7鄢木秀:《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危机及其化解》,载《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4月 第26卷 第2期。54

即所谓的“空巢综合症”。鄢木秀也说,农村针对于老人的娱乐休闲设施极为贫乏,空巢老人既不能像城镇空巢老人一样享受休闲娱乐,又不能像非空巢老人一样享受家庭的温暖生活,因此他们很有孤独感9。

通过上述文献,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急需社会各界力量献计献策,为此笔者又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文献整理。

8(二)对“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趋严峻, 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家庭养老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 于是很多学者提出了社区照顾的模式。例如,张秀萍提出应该建立“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的模式10。还有一些学者则从不同的层次提出建议, 将各部分相结合形成照顾体系。如: 李爱芹认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应该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 以家庭支助为基础, 以社区服务为依托, 以国家和政府的法规、政策为保障11。肖结红也提出应该促进传统养老模式的转变, 建立有家庭、亲属、邻里、居委会和单位四大资源构成的社会系统12。何芸和李建权则从法制的角度出发, 认为只有尽快建立一部系统完善的养老法, 规范养老行为, 才能切实维护老人权益, 有效解决养老问题13。

但是笔者发现,上述提出的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方法既空且泛,没有具体的措施,只有大政纲领,主要着眼于宏观的养老模式的选择,而没有考虑到一些农村的具体实际情况,因此,操作实施起来颇有难度。为此,笔者在对我们现行农村养老模式进行简单介绍之后,将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提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三、我们农村现行养老模式的简单介绍

当下,在我国农村养老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家庭养老模式、集体养老 陈玉光:《农村“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困境及其改善》,载《经济决策分析》,2009年 第1期。鄢木秀:《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危机及其化解》,载《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4月第26卷第2期。10张秀萍 柳中权 赵维良:《建立“空巢”老人社区生活支持体系的研究》,载《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1李爱芹:《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个案》,载《社会调查》, 2007 年第3期。肖结红:《空巢老人问题探析》,载《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第8卷第5期。13何芸 李建权:《家庭结构变迁对养老模式的影响》,载《社会工作:学术版》,2007 年第一期。98

模式、社会养老模式和自养模式。四种模式各有优缺点,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也称代际赡养,是建立在传统孝道伦理观念上,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的养老模式。主要表现为子女对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以及精神的慰藉。儒家“孝”文化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赡养父母也已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自主意识和内在责任,养儿防老在传统观念中的地位自然举足轻重。所以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它养老模式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家庭养老具有难以取代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农村中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及人口流动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变迁,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而且,在西方人们普遍认为,养老是社会的责任,如果由家庭来承担养老的责任,会阻碍劳动力的流动,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从长远来看,增加了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对于空巢老人来说,由于子女离巢,因此单纯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不能已满足老人的需求。

(二)集体养老模式

集体养老又称社区养老,是指集体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乡村或乡镇组织对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的老年人进行赡养的一种养老模式。集体养老主要包括分散型和集中型两种形式。其中,前者以五保制度为主,通过发放养老金的形式对老人进行赡养,供养对象居住在家;而后者以养老院制度为主,通过提供养老场所、养老服务等形式对老人进行赡养,供养对象则居住在敬老院。作为介于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集体养老借助家庭以外的社会力量实现对老年人的赡养存在其自身优点。首先,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或敬老院,集中供养,集中居住,由养老院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的养老服务,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子女的负担,还可以避免因生活习惯等问题而引发老人与子女的冲突。其次,这种养老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家庭的养老风险分散,实现集体成员养老资源的共济和共享,在一定范围内使得风险得到化解。但是,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在农村,敬老院基本上普及不了,即使普及了,老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也很少会选择入住。

(三)社会养老模式

社会养老是指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依靠全社会成员或者某些经济实体的力量实现养老责任共担的养老保障机制。广义的社会养老是指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养老保障;狭义的社会养老就是指社会养老保险,其兴办主体是国家,保障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其目的时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养老作为养老模式的高级形式,其优越性显而易见。一是社会养老通过国家制度的安排,有助于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后顾之忧;二是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同时,也可以缓解由于养老资金支付责任导致的家庭矛盾;三是有助于减轻农民“养儿防老”的思想,从而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社会养老模式是当前面临家庭养老模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但是我国从1991年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始农村养老保险第一次试点工作,第一次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险的努力基本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脱离实际。现行的制度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之事实。几乎是用一个模式、一种制度来解决全国各类、各层次的农民养老问题显然不符合我国农村实际。(2)制度设计有缺陷。一是缴费方式问题,完全依靠个人缴费,缺乏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由于我国农民收入还不高,劳动收入除了支付再生产的费用和日常消费外,能够真正用来积累的剩余收入很有限,积累额不高就难以保障老年时的基本生活。二是基金管理和运营问题,基金管理一般以县级管理为主,管理手段落后,没有统一的、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挪用现象曾经出现;如有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投放在非银行机构,不是按国家规定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造成基金无法收回。三是机构人员问题,机构不统一,特别是县、乡两级,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机构人员;有的地方机构人员又没有工作经费,靠挪用基金维持。四是政府的责任不明确,政府在政策制定、承办管理、机构人员、基金增殖等方面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没有明确。14

2009年年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农保吸收了第一次农保试点的经验教训,采用三种模式,分别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模式、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模式以及完全个人账户模式。与第一次试点相比,新农保具有如下改进:

一是对农民投保进行政府补贴。二是确定最低缴费标准和缴费年限,解决保障水平的问题。多数地方以养老金领取标准不低于当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依据,测算确定最低缴费标准,提供了保障水平,实现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目标要求。三是通过统筹账户、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建立领取标准调整机制,解决领取标准固定不变的问题。养老待遇水平根据经济增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谢慧娟 李桂平:《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 》,载《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月 第5卷 第5期。1

4标准调整和农村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四是农保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解决基金的安全运营问题。新农保制度将农保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审计和劳动保障等部门按各自职能负责监督和收缴、发放工作。五是农保经办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经费来源问题。新型农保制度将管理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不再从保费收入和基金运营中提取经费,保障了经办机构的经费需求。15

(四)个人自养模式

自养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老年人不依靠外力自己养自己。但是在我国的农村,自养的老年人中,自愿自养的其实并不多,很多都是“被自养”,是实在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而且,作者认为,鼓励老年人的自养实际上是政府不负责任的表现,老年人体弱多病,本就需要照顾,如果你还去鼓励他不顾自己身体健康去给社会创造财富,这既推卸了政府的责任,又剥削了老年人的劳动力,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剥夺了老年人颐养天年的权利。而且,自养的农村老年人与建立了养老保险的城镇老年人相比较,我们就发现这明显有违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综合观察以上四种养老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减弱,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严峻挑战;集体养老模式主要取决于集体经济实力,不具有普及性;社会养老受农村发展水平制约,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对农民没有什么吸引力;自我养老也面临很大的收入不确定性,难以化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各种意外风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将从隐性转为显性,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四、针对“空巢家庭”养老的几点对策

(一)积极探讨和制定针对养老家庭的鼓励性政策。

既然为了达到限制人口增长速度,控制人口规模的计划生育目的,我们可以制定针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各种优惠性鼓励政策,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对赡养老人的家庭也制定一些相应的优惠性奖励政策呢? 笔者认为,鼓励赡养老人的优惠政策与倡导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一样,也是我国人口政策不可缺少的一个 15 王进:《完善我国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讨》,载《中国劳动(京)》2009年11期第28~33页。

组成部分。因此,在农村,对于赡养老人的家庭,政府可以根据老人的数量及老人的年龄,对家庭其他人的土地(包括“责任田”)提供一定的政府补贴,可以是实物的补贴,例如化肥、农药,也可以是现金补贴。这样采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家庭就会选择和老人住在一起,从而达到照顾老人的目的,这样就可以解决一部分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而那些本来就有老人的家庭也会因此受益,对于赡养老人更加积极。

(二)将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法律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孝道观念日益淡薄,家庭养老模式日益弱化。因此家庭养老由伦理走向法制势在必行。国家可以立法来巩固家庭养老的地位,明确规定赡养人的范围和赡养的内容。可以通过签订家庭养老协议书,来强化家庭养老。针对农村家庭养老通过子女与老人签订赡养协议书的形式,把子女对老人应尽的经济供养,乃至生活扶助和精神慰藉的义务明确规定下来,并经过司法公正使之具有法律效力,以便于监督和执行,从而遏制子女间扯皮、互相推委的现象。这样,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实现农村养老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能有效地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我国农村老人养老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往往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很多反而持续“啃老”,这就意味着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单纯依赖家庭养老则有着比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但是在养老保险的建立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要老保险以足够的财政支持。在西方国家中,不管是在福利国家的英国,瑞典,还是在保险制度国家的德国和美国,政府都是养老制度得以实施和发展的关键。所以,我国政府在出台政策的同时,一定要有财政的支持,否则,所有的措施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在全国试推行以来,尽管目前很多都遇到不少困难,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偏差、遇到了挑战,但只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村的空巢家庭老人就逐渐能从其中受益。尤其是2009年的第二次试点,虽然试点时间还短,但是由于吸收了以前的经验教训,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也是我国政府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积极尝试。

(四)积极探索多渠道的空巢老年人生活照料模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但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很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发现:传统的子女照顾老年人 的家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空巢家庭”的需要,这时就需要与之相应的配套措施的出台。说“远亲不如近邻”,老年人的子女由于求学、工作等原因不在身边,这就需要邻里在日常生活中对老年人多一点关注。如果老年人经济富裕,可以采用“有偿关照”的模式,对于经常帮助自己的邻里给予经济上的补偿;而对于经济上不允许的老年人,他们可以在去世之后,把自己的宅基地转移给这些真心照顾自己的近邻,实行这种“代偿关照”的模式。

(五)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根据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广大老年人因人制宜地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等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一是创建老年活动中心。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锻炼体魄。二是成立老年文体组织。各村都要成立老年人协会,政府和村集体在财力、物力、场地上给予支持。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麻将、桥牌,书法等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村里可以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使他们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好、老有所乐。

(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降低农村空巢老人的看病费用。

国家应将农村合作医疗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去,在互助互济的前提下,政府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一定的医疗补偿,防止农民因病致贫,改善其健康状况,这点对于缺乏照顾的空巢老人尤为重要和紧迫。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政府需要提高医疗保险对空巢老人的报销比例,相应的政府财政对此作出差额补贴。同时,随着经济的的发展,逐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并吸引企业和慈善机构进行捐助。

五、结语

如何把握住新时期的挑战与机遇,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创造条件,如何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为切入点加强整个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促进我国城镇化与现代化的健康全面发展。

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也不可避免有其局限性。一方面是纯文

献的方法对于研究所带来的弊端,使得文章缺乏有力的数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的局限,笔者所查阅得文献均为国内文献,对国外的研究成果很少涉及,再加上可借鉴的现成经验不是很多,因此所提的建议能否适应当前我国农村的现状,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肖方娅《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2]陈星宇《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政策建议--基于厦门市的调查》载《前言》 2009 年第7期

[3]谢慧娟 李桂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 载《邵阳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 2006年10月 第5卷 第5期

[4]童风莉《“空巢老人”社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安徽四市(县)为例》 载《铜

陵学学报》 2009年第1期

[5]崔恒展 张军《试论农村老年人的自养及农村养老中的政府作为》 载《济南大学学

报》第14卷第2期

[6]何芸 李建权《家庭结构变迁对养老模式的影响》载《社会工作:学术版》 2007 年第 1期

[7]李爱芹《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个案》 载《社会调查》 2007年3月

[8]梁艳《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精神赡养状况分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9]唐旺美 瞿巍 陈妤沁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以广西省桂林市临桂县为

例》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0]陈建兰《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实证研究——以苏州农村为例》

载《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第4期

[11]黄琳庆《中国农村老年养老问题的思考》 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2]龚文君《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载《西北人口》2007年第1期 第28卷 [13]陈建兰《中国“空巢”家庭研究述评》 载《天府新论》 2008年第2期

[14]陈玉光《农村“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困境及其改善》载《经济决策分析》2009年

第1期

[15]武秀杰 武江华 陈金慧《宁波市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载《西北

人口》2009年第2期 第30卷

[16]黄润龙 《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载《人口与经济》 2005年第2期。

第四篇:老龄化问题研究

第二章:人口老龄化问题

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谈论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还是在说“人多”。而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的事实是在解决中国人口多的问题时,伴随出现了人口结构性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和严重。特别是人口老化问题可以称为现在人口问题的一大焦点。

一、老龄化的含义

就是人类个体的老龄化和整个人口群体老龄化。个体老龄化的结果必然是认得死亡,是有人类自然属性(生物)决定的,受生物规律的制约。群体老化结果不会导致人类的灭亡,是伴随人类发展和进步而出现的现象,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可以说总体而言,他们都是以生物性为基础,决定了人类老化过程和老龄化的速度。又受到社会制度,生活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体老龄化含义

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六个阶段,老年是生命周期最后的阶段,也是大多数人都经过的必经阶段。

含义是指人类生理机能随着时间推移而衰老的过程。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意识遗传,决定人生命体寿命的长短,是决定衰老的最重要因素。二是环境因素(生活和生态),三是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个人卫生,保健意识和水平,精神面貌等)。

表现为社会老化(社会关系。地位,家庭中角色作用的弱化)),功能老化(工作能力,穿心将身,对新书屋的接受能力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弱),年龄老化(生命周期),生理老化(机能),心理老化(生理,社会等方面变化产生心里不适应。)。

(二)人口老龄化含义 人口是人口学概念,是在一定地域时间,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由一定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不断运动的群体。准确的说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从人口与数量和年龄变化上看是动态过程。

含义:总体人口楼年龄结构上的变化,是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碾场人口逐渐增加而导致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

老年的起始年龄的多大,现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状,考虑到世界整体状况,我么们定为60岁。那么一个社会或国家长寿高龄的人多了,是不是就是人口老龄化了?我们既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不是”。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相对老化和绝对老化的问题。1)绝对老化

人口老化可以是由于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在老年人口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中,因分子增大而出现,这一老化过程被称之为绝对老化。2)相对老化

人口老化不仅取决于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而且取决于老年人口数与其他年龄人口数的相对比值。如果总人口中少年儿童或成年人比老年人增加得更多更快,那么,即使老人人数也在增多,也不能形成人口老化。反之,如果生育率下降引起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减少,最后引起总人口数减少,使得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增加,也会引起人口老化,这种老年人口与总人口比值中因分母缩小而出现的老化,称为相对老化。

(三)个体老化和人口老化的区分

1,个体老化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年龄,心里,胜利,功能等方面的来华,人口老化是指总体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2、个体老化于日历年龄同步,不可逆转,人口老化是必然阶段,但是不予时间同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逆转,使人口年轻化。

3、个体老化是质的绝对概念的变化,人口老化是亮相对概念的变化。

4、个体老化是生物现象,自然变化过程,人口老化是社会问题,涉及总体人口年龄结构。

二、老年人的界定:

一个国家和地区来人达到多少比例,说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呢?人口老龄化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对于老龄化的标准,一些学者分别提出一些不同的说法。按联合国提出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不同,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区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类:

老年人口占4%以下 年轻型

老年人口占4%一7% 成年型

老年人口占7%以上 老年型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如果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15%以上则为“超老年型”国家。

三、老年人的划分:

伴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概念表现出动态性特征。20试剂60年代,60岁-65岁,退休年龄在延长。年龄是界定老年人关键性指标。年龄有着不同的内涵,可以分为日历,生理,心理和社会年龄。

1、日历年龄:个体从出生到现在按照年月计算的时间而确定的年龄,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他不能完全代表热门的生理功能,心理状况以及社会活动的能力等内容。

2、生理年龄:按照一定时期认得身体器官大大某种功能持续到某一年龄,是以正常个体生理学和解剖学上的发育状况为标准确定的年龄。不等同于日历年龄。(先天后天影响,机体功能,组织结构老化速度是不同的,甚至差异很大。)

3、心理年龄:从心理学角度,反映个人心、智,行为的成熟度即变化。是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和功能确定的个体年龄,于前二者不完全同步。

4、社会年龄:根据一个人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反应的是社会行为的成熟度。一般0-17为称呼是,18-59成熟,60以上衰老。

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年龄较为复杂,首夺因素影响,涉及认得身体,心理状况和社会行为成熟程度,较难以测量。因而划分老年人标砖通常是以日历年龄为参照标砖。国际上老年人气质年龄通常有2个,即60和65周岁。在1956年联合国研究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化问题时,老年人倍规定为65周岁,在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考虑加强和发展国家具体情况,老年人划分标砖改为60周岁,分为三组。60-69.70-79,80岁和以上(高龄)

四、人口老龄化衡量指标

第二节: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原因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老龄化的进程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起步的。到200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老龄化提高阶段(1979-1990),老化出现持续性增长态势。1990-2000年,快速步入老年型人口阶段,老龄化加速。到2000年底,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7%,年龄结构变为老年型。2011年,3,2今日说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1.67亿。

在中国大陆范围内,上海市生育率较低,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早在1979年,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10.07%。标志上海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根据联合国对我国2000-2050年期间老年人口数量变化的估计和预测,中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处于增涨状态,在2065年之前,增长趋势都不会改变,就是说我国老年人口将经历115年的增长。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既有与经济发达国家类似的方面,也有不同的特点,突出的特点有哪些:

1、“超速化”,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资料,中国老年比每五年增加的百分比从1977年就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发达国家人口结构从成年型到老年型,普遍要经历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中国完成这种转变仅用了20年。

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为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

2、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未富先老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综合国力不强的情况下到来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阶段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到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而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老龄化大大超前于经济发展,超出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增加了解决老年问题的难度。

3、老龄化伴随高龄化(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女性高龄化很明显。

导致结果:a性别比上差距。由于生理,社会等因素影响,女性人均预期平均寿命高于男性,高龄女性比例较高,引发女性很多问题。B婚姻状况,犹豫男性预期寿命短,造成高龄女性丧偶率提高,另外造成再回障碍,引发高龄女性空巢,独具问题,影响养老方式。C老人狐狸照料负担加重。服务资源需求增加,家中家庭,社会和政府负担。

4、农村人口老龄化快于城市,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在中国老龄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比城市老龄化的速度更快。城乡表现出很大差异。在城乡差异上,表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大量外流,加快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这就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迅速提高。目前,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已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74.9%,在今后,农村地区将是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社会保障缺乏,解决老年人口问题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未来农村的养老问题将很严峻。

5、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中国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目前已经自东向西开始老化,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比较显著,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

从以上数据看,老龄化最严重的是上海11.53%,浙江8.84%,江苏8.76%,等。老龄化严重的城市除了四个直辖市外,其他都是浙江,江苏等中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我国西部的一些省份如新疆、西藏、青海等省,人口结构仍处于较年轻的状态,这显示了人口老龄化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但要注意近年来老龄化由东向西的速度在加快,因为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将吸引西部地区年轻劳动力流入,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将减小东西部老龄化的差异。

三、我国老龄化高速发展的原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说到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它又不是一个由经济发展所决定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定程度,由强有力的政策干预而催生的“早产儿”。

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等条件的改善

建国以来,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促使人口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大幅度升高,这是人口老龄化的基础。

解放前,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建国后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平均期望寿命在短短的10多年间提高到近60岁,每年增加1岁多。在平均寿命延长的初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婴儿和儿童,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前的200‰左右急剧下降至两位数,这就使得50至60年代出生的绝大部分婴儿有更为良好的生存机会活到老年。在我们庆贺社会发展、健康长寿的同时,也将迎来本世纪的银发高峰。

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高生育率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过去在战争时期受到抑制的生育率产生反弹,与全球这时期的“婴儿热”一样,结婚、生育出现高潮,当时每对夫妇平均生育子女数一度超过7个,出生率最高的年份超过40‰,这些婴儿在60年后陆续在各个年龄段形成人口高峰,最终进入老年期。有一 3 个形象的说法,人口特别集中的部分就像一只被蛇吞吃的野兔,当它通过蛇的身体时,到达哪一段就在哪一段形成局部膨大。

3、计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速社会老龄化进程,但不是老龄化的根本原因

上述两个原因决定了21世纪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则与作为分母的总人口的数量有关。尽管这一比例对决定老龄工作的导向不起主要作用,但总人口数量增长缓慢却使老龄化的过程突出起来,更加引人注目。

总之,计划生育不是我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因为即使没有计划生育的实施,中国人口也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老龄化。但计划生育是中国人口加速老化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中国强有力的计划生育的开展,使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而生育水平急剧持续的下降,必然使中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展开。

四、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将导致劳动力不足,影响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结果是,劳动年龄人口群体中,上年龄劳动者比重越来越大。一般认为,老年劳动力的体力逐渐衰退,反应不如年轻人快,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还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比较多。在这些行业,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结果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虽然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将十分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导致供养系数升高,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人口老龄化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必然导致老年赡养系数和供养系数上升。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两个成年人要照顾四位老人,这必然会给每个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相应地就使得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是不利的。加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退休金总额也在不断地上升,这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困扰。

3、老年问题对社会稳定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社会保险体制,养老金是直接从企业收入中支付的,如果企业的退休人员多,企业用于养老的负担就重,在职人员的收入就可能受影响,这样就可能导致在职人员的不满,从而引发在职和退休的两代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而实际上,退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他们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一种补偿。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表现为直接从在职人员创造的价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职人员的误解。

五、政策建议

1、国家要制定一个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合适的人口政策

中国人人口政策应以调整人口结构为主,控制人口数量为辅: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短缺和适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要建立和完善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障体系。

针对我国经济尚不发达,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超前于经济发展等特点,我们应建立—个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区助老服务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样既能保障近期内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又能缓解未来的压力。

3、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

出现社会保障危机的主要起因不是领取养老金者持续增加,也不是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而是经济发展缓慢和失业问题严重。社会保障的危机不是社会保障结构的危机,而是经济基础由于营运不良而受到侵蚀造成的。如果经济能有一个合理的发展速度,社会福利的支出是可以得到满足的。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更需要 4 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以增强对老龄化的承受能力。解决“老有所养”的根本出路也在于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4、充分利用老年人力、人才资源,变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为动力。

要加快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使老年人的潜力得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变—部分消费人口为生产人口,可以使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

老年人的照顾和生活服务,从家庭走向社会,要靠发展社区服务来解决。社区服务体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以上海为先导,已经形成完整体系:

社区老年人紧急救助服务:经常问候,安全检查,应急救助,热线咨询等措施,从关新河紧急救援角度建立针对独具和空巢老人的家庭服务网。

社区老年人生活照顾服务:建立老年人服务中心,老年护理中心,家政服务中心,老人餐桌,日渐照顾中心等,通过上门和日托,为家庭提供帮助。

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为老人就诊和康复保健需要,依托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社区内开设老年门诊,家庭冰川,老人医院,康复保健站等。

权益保护服务:负率咨询,援助,调节和庇护等服务,帮助解决丧偶,再婚,赡养,受虐,财产分割等问题,使老人安度晚年。

第三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工作的参与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经济保障问题 健康保障问题 生活质量问题 家庭生活问题 二|、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含义和发展历程

(二)开展的作用

确保老有所养 实现老有所医 促进老有所学和;老有所教 有助于老有所为

满足老有所乐

四、工作的内容

老年人困难的帮助(经济生活困难,日常生活照顾,机体健康,夫妻关系或待机关系处理困难等帮助和解决,帮助老人寻找资源,争取权益,通过个案辅导改善错误认知,纠正行为。通过家庭治疗和服务帮助改善家庭环境。)。老年人发展需要的服务(教育,人际交往,参加志愿者活动服务于他人的需要,科学充实闲暇生湖泊的需要,可以通过小组工作,大型社区活动以及志愿者活动方法,为老年人发展需要满足提供恰当的服务)。

五、影响社会工作开展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促进或抑制社会工作发展重要因素。社会工作是老年福利体系下的一种援助活动,受经济发展制约。开展很大成都行依赖于政府和社会对老人的资源再分配。特别是基本需要,养老经济保障,医疗和护理。经济职责在于政府和社会。

政策:经济投入时条件,还有国家福利政策。社会发展目标是通过政策加以具体化是适合有效控制。社会工作不仅直接主任还要宏观积极影响政策制定和完善。

文化:老年人问题,是特有文化环境造成的。社会价值观影响人们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封建和现代社会)中国敬老文化,西方独立才有尊严,国家负有责任,老人认为向儿女伸手是不好的事情。自己要承担养老责任。服务很完善。社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形成老年其实。工这则有负面印象,忽略老人的特殊需要。

第五篇:拆迁问题研究

拆迁问题研究

拆迁是城市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必要的拆迁既可以改善人们居住质量,优化人居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品位乃至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进步。应该说厦门的拆迁环境是好的,相关的拆迁法规也是较完善合理的,这一点从当前的一个交易实情可以看出:哪里有拆迁,人们并不是急着卖房子,那里的房子反而成为购房者青睐的对象。但是毫无疑问,拆迁总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比如家庭内部长期累积的隐性矛盾因此显现,对新住区生活的不适应等等,加上拆迁过程中的个别不当行为,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需要有更加完善的拆迁环境,而拆迁环境的完善又需要拆迁各方当事人更加理智的思考与积极配合。

补偿标准是否向被拆迁人倾斜?

考虑到被拆迁人在拆迁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和被动的地位,我市城市房屋拆迁法规在补偿标准方面向被拆迁人做了哪些倾斜?

解答:我市赋予了被拆迁人在补偿方式、安置房地点等方面的选择权,这是严格依照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的。除此之外,厦门拆迁补偿上还有许多优惠措施。比如说,被拆迁人在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的,无论是选择货币补偿还是产权调换的,都可获得区位房屋补偿价10%的奖励。实行异地安置的,即安置房屋距拆迁房屋直线距离在5公里以上的,当被拆迁房屋的市场评估单价低于所调换房屋市场评估单价(不含楼层调节价)的,同等面积部分不结算差价。为鼓励货币补偿,凡选择货币补偿的,相对于选择产权调换的,除市场评估价较高的房屋外,均可享有一定数量的补贴金额。此外,对于低收入经济困难家庭,设置了基本保障建筑面积,且对超面积购房款给予缓交或适当减免。

问题2

拆迁补偿能否讨价还价?

城市房屋拆迁按市场评估价补偿,在多数人看来,市场评估价就意味着可以讨价还价,是这样的吗?

解答: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是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如拆迁当事人对评估结果有异议,应通过书面申请,要求评估单位重新复核。对复核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来解决。经法定程序产生的评估报告所确定的评估价格是法定的补偿价格,拆迁当事人双方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也不能将其作为协商补偿价格的参考。因此,拆迁补偿并不适用民事活动中的讨价还价。

问题3

不同项目的拆迁补偿标准是否一致?

目前,与市政公益事业项目相比较,房地产开发项目拆迁难度较大,被拆迁人漫天要价、不配合拆迁的现象比较多。那么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拆迁补偿标准是否高于市政公益事业项目?

解答: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拆迁补偿标准为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市政公益事业项目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在补偿标准上并没有区别。如果二者的补偿标准存在区别,那么对因市政公益项目而被拆迁的居民而言,是显失公平的。因此,从立法角度上看,二者的补偿标准应保持一致。

问题4 拆迁法规对拆迁人、拆迁公司有什么基本要求?

在拆迁过程中,与被拆迁人接触最多的是拆迁人、拆迁公司。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害、拆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与他们的工作态度、政策水平、方式方法息息相关。

解答:拆迁法规要求拆迁人、拆迁公司应做到诚信、公正、文明、依法从事房屋拆迁工作。具体地说,第一,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工作中,从“假如我是被拆迁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被拆迁人。做到以情动迁、以理服人。第二,确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拆迁。要做到拆迁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拆迁补偿标准前后一致,拆迁过程公开透明。第三、对被拆迁户要做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于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应多给予一些关心和理解。第四、必须持证上岗,充分理解掌握拆迁法规、政策。在与被拆迁人商谈时必须做到实质性协商,对于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示范文本所涉及到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不能走过场。

问题5

评估机构应如何规范评估业务?

城市房屋拆迁按市场评估价补偿,如果评估机构评估的补偿价格高于正常市场价,拆迁人的利益将受到损害;反之,被拆迁人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因而评估机构的评估行为成为拆迁当事人双方关注的焦点。

解答:拆迁补偿价格原来由政府定价,现在转为由评估机构根据市场行情定价,这就要求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否则就会侵害到拆迁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在拆迁的评估过程中,首选市场比较法,因此案例的选取是关键,评估机构要认真对待,必要的时候要到现场调查、取证,以确保选取案例的准确性。同时,在选取二手房交易案例时,还应考虑剔除因合理避税而低报交易价格及交易价格包含装修费用的情况,避免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评估机构对拆迁当事人双方提出的复核申请应认真对待,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问题6

行政裁决在拆迁中有什么作用?

目前,部分被拆迁人对行政裁决的抵触情绪较大。能否对行政裁决在房屋拆迁过程中的作用作个说明?

解答:拆迁当事人双方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任何一方均可以向拆迁主管部门申请行政裁决。拆迁裁决是拆迁主管部门以居中者的角色做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对裁决书不服的,可以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拆迁当事人超过三个月的起诉期没有提起行政诉讼的话,表明他们接受并已认同裁决。这时裁决书与签订的拆迁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问题7

为什么要进行强制拆迁?

随着全市房屋拆迁项目的不断增多,强制拆迁量也随之增多。从表面上看,这与构建和谐社会似乎是相矛盾的。

解答:这是个比较敏感又难以回避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强制拆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抵触。其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拆迁裁决与强制只要是依法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拆迁补偿标准在所有被拆迁人面前人人平等,让积极配合拆迁、早签协议早搬迁的被拆迁人不吃亏,让漫天要价、无理取闹、不配合拆迁的少数被拆迁人占不到便宜。因此,拆迁裁决和依法强制拆迁是为了维护整个拆迁项目的公平与正义,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一致的。

问题8

拆迁涉及家庭成员内部纠纷如何处理?

房屋拆迁让一些家庭内部长期累积的隐性矛盾显现出来,对此类家庭成员内部纠纷的处理,往往影响到拆迁的顺利与否。

解答:有些被拆迁房屋业主已过世,但是继承人较多,在拆迁过程中继承人相互之间争夺房屋使用权现象较普遍。对此类家庭成员内部纠纷的处理原则是,被拆迁房屋与产权调换的安置房屋保持“三不变”原则:一是保持所有权人不变;二是保持使用权人不变;三是保持代理人或代管人不变。具体的说,被拆迁房屋产权证上写谁的名字,安置房产权证上就写谁的名字,被拆迁房屋的钥匙归谁持有,安置房的钥匙就归谁持有。对家庭纠纷的处理只能通过家庭成员之间协商或通过司法诉讼途径解决,拆迁人、拆迁公司、拆迁主管部门均无权改变其现状。

问题9

被拆迁人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许多市民而言,拆迁是影响生活的大事,市民应如何理性地应对城市拆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解答:被拆迁人应提高依法要求拆迁补偿的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拆迁的评估报告,如果认为不合理,应主动书面申请复核或提请专家委员会鉴定。而不要采取不让丈量、不让评估、不参加协商等回避方式或采用极端的手段来阻碍房屋拆迁的进程。否则,超过最后搬迁期限仍未搬迁的被拆迁人将被取消搬迁奖励。

问题10

今后我市房屋拆迁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归纳起来,房屋拆迁工作的重点一是政策,二是执行。在政策已基本完善的前提下,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执行,要确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解答:重点在于加大对拆迁的监督与管理。监督方面,将加大对拆迁人的补偿行为及拆迁公正性、透明性的监督。管理方面,要严把拆迁许可证的审批关,通过拆迁许可听证充分听取拆迁当事人双方的意见,对合理的要求给予充分考虑。

为确保被拆迁人在拆迁补偿标准面前人人平等,拆迁主管部门还将加大行政裁决的力度,不让依法配合拆迁的被拆迁户吃亏。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奖励激励机制,以扭转目前某些被拆迁人争后恐先的被动局面,鼓励所有被拆迁人争先恐后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缩短拆迁期限,以适应我市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此外,今后我市的旧城改造项目将逐步考虑部分就地返迁,同时还要加强安置房配套设施的建设,多建设一些小户型安置房,以缓解部分经济困难的被拆迁人因拆迁造成被迫提前进入房产消费的压力。

下载思想汇报及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想汇报及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文化问题研究

    企业文化问题研究【作者】林书【摘要】企业文化是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管理思想与管理方式。强调企业文化 ,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一种新趋势。我国理论......

    财务危机问题研究(范文模版)

    财务危机问题研究 1.1 目前会计财务存在的问题 1.1.1 会计方面的不规范 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如,部分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基本要素不齐全,摘要、大小写、日期、......

    农转非问题研究

    “农转非”人员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 【摘要】:土地历来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保障之源。土地被征用之后,失去土地的农民也即征地农转非人员即面临着与之息息相关的就业与社......

    档案学研究问题

    档案学研究问题: 1、 档案资源,档案资产,档案文化遗产概念异同关系研究 2、 档案馆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问题研究 3、 数字档案馆建设技术方案框架研究 4、 数字档案馆建设......

    普法问题研究

    普法问题初探 作者:王清亮 内容提要(要求300字左右) 我国已经实施了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经过26年的普法教育。公民法律知识极大普及,公民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

    民生研究问题

    民生问题——就业、房价、物价、食品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的中国的确是急速发展的,但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还有许多的民生问题,比如物价、房价、养老、医疗、贫富差距、户籍改革......

    偷税问题研究大全

    偷税问题研究 李知人王成琛乐陈怡 摘要:偷税的治理一直是个难题,并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在借鉴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和详细的分析了企业偷税的手段之后,提出了自己的一......

    扩大内需问题研究

    关于扩大内需 【关键词】内需 消费 需求 扩大 【摘要】从什么是内需问题,如何解决内需问题等方面阐诉了我对扩大内需问题的理解.和网络上常见的扩大内需问题的研究.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