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是培养塑造下一代
是培养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坚持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教师的爱心去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趣,最大限度的Ji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歧视学生,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京口实小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现代教育是开放性教育。学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要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多种方法结合,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各自的功能,相互合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师学法用法心得 相关文章:2011年小学教师忠诚教育心得体会教师加强作风建设心得体会教师学习三满意活动心得体会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教师心得体会学习先进教师个人事迹心得体会学习优秀教师事迹心得体会2011优秀教师群体培育心得感想查看更多>> 教师心得体会
第二篇:护理下一代的培养
护理部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
作为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要力量——护理人员正在被赋予更多的责任,未来护士将成为社区和家庭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 ,同时会成为医生和其他卫生保健人员的平等合作者 ,并仍然承担在医院内护理急、危、重症病人的任务。随着医院的发展,新护士队伍不断扩大,而新护士又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专业思想不稳定,所以关心新护士及年轻护士的培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14年我们制定了护理人员岗位核心能力的培训,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年轻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制定了课程模块及项目负责人,根据计划安排实施了一下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是培训的有效保障
完善了护士培训管理体系和相关规章制度,护理部设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培训工作,包括培训、指导、考核、质量监督等。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各项培训方案,严格考核及激励机制等,并形成一个长效管理机制。
二、丰富培训模式
针对各项培训,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自我培训的方式,以多媒体授课、提问、交流、互动、情景演练。如:举办多种形式的院内学术讲座,针对临床护理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护理工作的需求、护理学科新进展、进行专项讲座。组织新护士及年轻护士到门诊体验“假如我是一名患者”到医院就诊的需求及满意的服务,让她们亲身感受到做为一名护士应该怎么做,应该如何去帮助患者,从而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
三、分层次培养
(一)新护士长的培养
护士长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其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管理工作就是要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激发护十的工作潜能.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开拓护理科学管理的思维,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指导。
1、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是护士长组织、管理能力的体现,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既有实践意义又有教学意义的护理活动,高质量的教学查房,能够推动护理人员新业务、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帮助其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提高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整体素质。
2、护理讲座:
为了提高年轻护士长的管理能力,请老护士长交流护理管理经验,共同探讨管理对策,对护理管理知识进行理论培训。
3、护士长创新经验交流:
每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派专科优秀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并选派护理骨干参加各种形式的护理学术活动及短期培训班,回院进行交流,促进护理管理工作的提升。
4、护理技能培训:
提升护理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在全院护士中起到表率作用,树立护理管理者的威信,在医院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新护士培养
护士队伍的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安全医疗服务的必要条件。开展新护士护理培训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出适应护理模式转变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此扩展新护士的知识面、增强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内涵。
1、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工作是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体现了护士自身价值和护理专业的科学性、严谨性,使护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系统的岗前培训有利于新护士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熟悉院内规章制度等,更好地投入工作为患者服务。
2、礼仪培训:护理礼仪培训是规范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在品质和灵魂。为塑造美好的职业形象,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护理部组织院护理礼仪培训师进行护理礼仪情景展示,在全院开展护理礼仪培训,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内强个人素质、外塑护理新形象的目标。并录制“护士职业礼仪风采”的DV短片,以展示护理人员优美的仪表、端庄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优雅的举止。
3、技能培训: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通过技能培训,在全院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
4、核心能力培训:核心能力是反映不同专科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护士,为确保专业性工作顺利完成,所必须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合。核心能力培训遵循理论和实践结合、重点和细节结合、集中和分散结合、强制和自主结合、基础和专科结合、模拟和实例结合、考核和分析结合的“七结合”原则,使培训任务系统化、常规化、规范化、并强化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突出培训为临床服务的本质。
5、专科培训:开展包括急危重症、手术室、急诊急救、伤口造口、静脉输液(PICC)、肿瘤、糖尿病健康教育、血液透析等八个专科小组的专科培训,培养具有较高业务和专长,能较好解决专科护理问题的临床护理骨干。
(三)新护理学员的培养
临床实习是护理理论联系实际,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是对护理学员进行护理技能、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培养护理学员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如何提高教与学的互动性,实现教与学最佳效果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问题。
1、岗前培训
今年护理部开展 以“临床护理问题”为导向的新型岗前培训模式,即护理学员提早接触实际临床工作的各个情景环节,亲身经历护理病人的全过程,了解和体会临床工作中不同环节、不同岗位之间的沟通协作的关系,充分验证自己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及各方面的素质,真正了解到自己欠缺的,并想通过培训掌握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带着问题培训,以期岗前培训达到实用性和有效性。
2、院外护理教育
为提高护理学员的实践能力,护理部拓展教学方法,带领护理学员参加义诊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认真地为前来应诊的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及发放宣传材料,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通过义诊活动,使学员更加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为今后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下一步工作计划,年底之前计划安排邀请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老护理专家讲授职责使命,传承医院精神,引导青年护理人员成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奋学习的优秀工作者;组织新老护理人员座谈联谊活动,增进了解,助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
2014年11月3日
第三篇: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姓 名:赵冬梅
单 位:胜利油田第一小学
时 间:二00四年三月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素质之一。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习惯,如果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就会成自然,习惯成定式,孩子以后就会自然而然从事某种格式化的行为了。
那何谓习惯呢?习惯就是一种行为,是由于长期重复或练习所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是一种自然的、不假思索的、不知不觉的行为。譬如走路,便是一种习惯的行为,是不必加以思索的,假使到了“邯郸学步”的地步,恐怕连路也走不好了。
那么,良好习惯对于人的发展究竟有何意义呢?也许,木桶理论可以从某一个角度解释清楚。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长的木板。对于人的发展同样如此,人的失败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曾对148名杰出青年和115名被判处死刑的问题青年作过对比分析,发现决定他们命运迥异的不是其它,而是行为习惯和人格品德的差异,可见习惯关乎人的一生。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研究表明:0至6岁儿童自我意识开始启蒙,6至12岁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10岁左右儿童性格开始形成,而至16岁左右独立人格基本形成。因此,小学阶段是心理和行为方式形成的敏感期、关键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主体人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人格的形成、完善、发展。只有拥有健康的人格,才会拥有健康的人生;如果童年时代养不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后天矫正非常困难,同时还会潜藏着种种危险。
那我们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习惯培养必须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教师要做“有心人”,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学生,大处着眼,从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一切为了塑造未来的有用之材;而习惯培养又是具体、微观的,教师必须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
学习虽说是一辈子的事,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但也存在一个捕捉最佳时机、形成扎实根基的问题。小学生可塑性很强,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抓住这个时机做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不予重视,一旦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再想去改变或矫正就比较困难了。例如读写姿势,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读好书、写好字,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骨骼是否正常发育,视力能否保持正常,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
从学生一入学,我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日常学习的良好习惯。如:写字、读书时坐姿要端正,做到头正、肩平、臂开、足安,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大约一尺,胸部与桌缘的距离大约一拳,握点离笔尖大约一寸;写字之前先用手帕把手擦干净,免得弄脏习字本,写完字以后,把铅笔放起来,以免折断笔尖;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同时教师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由于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他们耳濡目染,心领神会,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人的一生来说,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而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在生产、工作岗位和生活实际中自学,则是终生所需,这以后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不难设想,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来即使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趣味地去读书、去学习、去交际。学生时代播下的良种,便可赢得未来的丰收。因此,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便是着眼学生一生的发展,让他们终身受益。若干年后,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像细胞溶进血液一样融入他们的素质,他们将成为“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人”的一代。
二、倡导“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
周弘和他自幼双耳失聪的女儿周婷婷,20年来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周婷婷在伟大父爱的精心教育下,三岁半开口说话,8岁会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10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20岁在美国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3月,她被评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这一切都得益于一位不平凡的父亲充满灵性的教育——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上课铃声已响,可很多同学还未做好准备。这时,你如果发现并及时表扬了最先坐好的几位同学,“* * 坐得真棒!”“* *今天多精神啊!”不出五分钟,全班同学都会悄悄地、迅速地坐好了。此时你的心情,学生的心情,整个教室的氛围一定是令人愉悦的,一堂课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开始了。相反如果此时“啪”地把书往讲桌上一甩,指指点点地训斥学生:“你干什么呢?”“上课铃听到没有?”甚至再将这群“屡教不改”的孩子好好惩罚一顿,结果即使也很快安静了,但想必你的心情,学生的心情,乃至整节课的气氛都大不一样了吧!
出错犯规,其实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印记”。尽管宽容难以完全避免对错误的迁就,但我们仍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教育专家魏书生一直喜欢与那些所谓的“差生”打交道。他们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考试只有几分,原本是一群整天生活在“惩罚”中的人。但他们在魏老师真挚、宽容、细微的爱心中,渐渐步入正轨,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少人还有了大出息。这正说明,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上的,也没有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
在与孩子们的相处每一天,我都提醒自己:蹲下来,跟孩子在同一视线,站到孩子的角度来观察他们的世界。对每一个学生我都对他们寄以更高的期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及时鼓起他们的勇气,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前只有最优秀学生才能评选的班干部如今换成了在某方面有特长、有进步的学生,哪怕仅仅是说话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都有机会当选。孩子不敢与家长说的话,可以找老师倾诉。平时调皮的孩子,我除了耐心开导,还让学生每人写出一条优点(如爱劳动、衣服干净之类),汇集成一封信交给他,结果家长通过打骂没有管教好的孩子,如今改掉了坏习惯。起初一些不理解“赏识教育”的家长们也纷纷认可了我的做法。
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到赏识来到人世间的,而我们长辈总是舍不得给孩子一句合适的赞赏,总是对孩子喋喋不休,生怕孩子翘尾巴。赏识成了孩子渴望的一件奢侈品,在否定与警告中长大的孩子在心理上重复着父辈们的悲观心理。”,我认为,孩子的心灵是张白纸,关键看教育者怎样绘制。如果在学校和家庭中推进尊重和平等的教育,让每一位老师和家长从爱出发教育孩子,那么赏识教育所倡导的“尊重、平等”的观念一定会带给他们一生的影响。
三、采取分层管理,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然他们在同一个班级学习总有他们共同的基础和需要,而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式方法上又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每个学生受到社会影响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在他们自身发展的各方面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各种特点在每个人身上表现的方式和时间也常因人而异。
因此,我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摸清他们学习底数,掌握他们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后,登记造册,对他们逐个进行科学的分析,采取分层管理,注意个别对待,加强个别指导。一方面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如对观察力薄弱,感性经验储备少的学生,注意引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对学习粗心大意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作业要仔细认真;对行动缓慢、反映迟钝的学生,鼓励他们提高作业速度,勤于思考;对视觉听力不好的学生,照顾他们坐在合适的座位;对成绩差的学生,冷静地和他们一起分析学习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出改进的方法,避免其产生自卑心理和矛盾的心理压力;对思维能力强但学习不够勤奋的学生,多给以难度较大的作业,要求他们精益求精;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多检查提问,随时引导他们集中精力注意学习。另一方面注重因材施教。如鼓励差生“自我竞赛”,引导他们将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相比较,并及时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培育健康心理。通过分层管理,既转化了“差生”,使之跟上全班以保证大面积质量,又抓好“尖子”学生的培养,帮助他们挖掘潜能,更扎实、更深刻地打好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班级整体水平,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谁都无法否认习惯的巨大力量,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随。国外有谚语云:“人是习惯的奴隶。”王尔德也有这样一句名言:“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本文的最后,让我们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加里埃尔拉·米斯特拉尔的一句话:
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儿童不能等——
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儿童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第四篇:跨国公司是如何塑造企业文化的?
跨国公司是如何塑造企业文化的?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
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钟灵山老师认为:企业文化是隐性的企业管理体制,组织制度是显性的企业管理体制,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如何构建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与认同感?,如何构建高效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如何建立高效能团队、塑造团队精神,如何在组织内部进行授权?
一,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
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是一种价值观。企业文化是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同时,文化意味着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模范。管理人员通过身体力行,把这些文化灌输给其员工并代代相传。二,跨国公司和员工一起分享远景规划
跨国公司都有一个构思良好的远景规划和员工一起分享
(一)核心经营理念
核心价值观,即指导原则和宗旨体系;核心目的,即企业存在的最根本理由。它是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指导原则,它对于企业内部成员有着内在的价值,例如在宝洁公司文化中注入“对卓越产品的关注”并不是仅仅作为获取成功的战略,而是近乎一种宗教信条,这一价值观在宝洁人中传递了150年之久,开发和生产一流的产品成为了宝洁公司和员工的生存之本。
在劳伦斯•米勒指出八项基本价值中,正直是绝对不能妥协的一个原则,“正直”是许多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磐石,这一磐石是成为优秀组织的重要标志。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其总体经营成果往往也能长期保持最佳纪录,如强生、IBM、惠普、宝洁等。诚实正直意味着公司内外都按承诺办事,言而有信,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要求绝对的诚实正直,提供一种优质产品或优质服务不只是一种“严格按规格说明书办事”的行动。
宝洁公司的客户业务发展与服务副总监陈东锋先生阐释宝洁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时指出,宝洁核心价值观就是宝洁人、领导才能、主人翁精神、诚实正直、积极求胜、信任。公司坚信宝洁的所有员工始终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宝洁公司的原则是:尊重每一位员工,公司与个人的利益休戚相关。有策略地着眼于工作,创新是成功的基石,宝洁重视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珍视个人的专长,力求做到互相依靠、互相支持的生活方式。宝洁的核心价值观原则在其全球的任何一个分公司都是一样的。
这样的企业文化吸引和造就了一批持同样价值观的优秀人才全身心地为这家公司工作,而且还吸引着更多的人才申请加入这家公司,公司现有的员工工作开心,人才流失率远低于同类型企业。不难看出,企业的成功是建立在坚实的道德准则上。公司的价值观被视为积聚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生命线。
(二)生动的未来前景规划
在独特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之外,许多外资企业还提出清晰明确而且又引人入胜的公司未来前景,即一个企业今后10~30年的大胆目标,从而来鼓励推动员工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那是一种宏伟的承诺,可以清楚地使员工看到实现目标后的收益。以宝洁中国有限公司为例,其目标是展望2020年,宝洁产品进入中国的家家户户,遍布各式各样的销售网络,成为中国首屈一指 的消费者用品公司。
知名跨国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应归功于它独特的、有效的企业文化。而企业内拥有一些所有员工都“虔诚”信仰的企业核心经营理念,而且每一位员工又能将企业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其个人的工作信条,来自觉地作为其日常工作的指导原则。企业又通过给员工描述出一幅生动的令人向往的未来前景目标,成功地完成了这两步已能很好地帮助企业聚集众人的凝聚力,使大家有了明确的共同追求的目标。
例如在宝洁公司,为了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员工们能依照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精诚团结、有效地合作,公司会选拔那些认同本企业文化的员工,并在新员工进入公司之后不断地将企业文化灌输给每一位员工,并使其贯穿影响在整个组织之中。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力是深远的,许多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中国员工,虽因地域、薪酬、移民等原因而离开这些大公司,但都十分珍惜他们在这些企业中所秉承的价值观。有不少在宝洁公司工作多年的人跳槽去民营企业,竟有感觉像移民一样,可见企业文化之深入人心。
外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大都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科技为本的管理理念。现代管理实践使我们相信,对人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体系的开发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文化活动,同样要制定科学规划,把员工生涯规划与企业规划结合起来。三,鼓励员工在工作场所个性化。
让员工自己掌握对工作场所的装饰,员工有权力来根据个人的偏好把自己的办公环境搞得更舒适,员工也可以允许随意着装,现在很多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职员上班再也不必统一着装,或整天穿着西服领带,个性化随意化的着装已成为新时尚。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下,员工的工作效率高,也更愿意留在这种有个人自由的组织中。
真道企业管理咨询: M:158**119**85**634 0755*666*568*01 Q*252*202*414
第五篇:教师风格塑造力的培养
教师风格塑造力探析
杜月菊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53)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教育,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教师,教师的竞争力在教师的风格塑造力。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内在修炼和外在环境的熏陶。本文着重从教育信仰、师爱的能力、自主创造能力、教学风格与学生需求匹配力等教师自身修养层面,阐述教师风格塑造力的培养过程。
【关 键 词】教师 风格塑造力 培养 自主创新
【作者简介】杜月菊,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德育心理
江泽民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讲话时曾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风格是对学生最无形而又最有力的教育,风格塑造力是新时期教师竞争力的体现。
一、风格塑造力是当代教师的竞争力的体现
《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工作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职业,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如“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的压力;工作量大、无闲暇学习充电的自身发展压力;网络条件下遭遇知识容量的挑战、传统教育机制下学生课堂软抵抗的尴尬;社会功利及教师流动带来的刺激和诱惑;收入低、心理压力等带来的身心透支等,对教师来说都是竞争因素。面对如此竞争压力,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爱心、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优雅的仪表、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赢得学生尊重、同行赞许和社会认可。
竞争力是一种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因为自身条件、学识水平、面临环境和教学对象不同等诸多要素,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情感注入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等也不一样。这些知识、学历、爱心、亲和力、个性特点等资源都能增强教师的竞争力,但并不是教师竞争力的真正体现,它们只是教师竞争力形成和提升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竞争力应该是教师依据自身条件,发现、识别、获取、整合、创造自身教育资源,形成浓郁的个性特色,以保持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于教师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之中,并在教师以及学生当前和以后的生存发展实践中长期或阶段性起作用,这种能力就是教师的风格塑造力。具体地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打造个人魅力、形成教育教学特色的能力。它是教师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活动的倾注,也是教师日益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师的风格塑造力有五大特征:其一是学不到,即具 1 有不可模仿性;其二是换不来,即具有不可交换性;其三是偷不走,即具有不可转移性;其四是拆不开,即具有不可分割性;其五是离不了,即具有不可或缺性。有了这种风格塑造力,教师的特色、亲和力、素质、成就、学生的认可等都不难形成和获得。这种能力,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育风格和个人魅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教学的整合能力,以及教师应对各种压力的免疫力和自愈力。
二、教师风格塑造力的培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成长是教师自身修养和外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风格塑造力的培养,也是这种合力造就的。
(一)坚定的教育信念是教师风格塑造力的基础
“信念”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是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教育是一种需要信念的活动。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教育情境中应该坚守的基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人们通常所说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实质是指去除或消解教师误以为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去信奉并坚守正确的教育理想与信念。
美国教育家杜威从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开始,就一直坚守着他的五大教育信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①这五大教育信念都是围绕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展开的。应该说,无论是一位教育大家,还是一个普通教师,他们的教育信念,大抵都内在地蕴含着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及其发展的理解。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实来看,教师教育信念的核心是教育价值观和学生发展观,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发展规律;其次是全面发展观,包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信任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全方位发展的权利;再次是教育本质观,它涉及对教育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即关于“教育究竟是什么”的看法。在教育本质观上,教育即解放受教育者的个性、培育其生命价值。
对每个教师而言,其教育信念可能是非常具体、形象、生动的;可能是一句话或一个命题。它体现在“我将全身心投入我的工作。我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我将存幸福从教之心,立振兴教育之志,扬教育改革之帆,育天下之英才。当桃李芬芳之时,我的青春就展现在孩子们灿烂的脸上,我的希望已铸成孩子们人生的辉煌”的成都磨子桥小学的教师誓言中;体现在“我不愿做吐丝自缚的春蚕,当我是一棵树吧,繁茂茁壮,蔽阴了一群又一群人,也伸展我自己;我不愿做迎风流泪的红烛,当我是一颗太阳吧,永远地燃烧,照亮了别人,也辉煌我自己;我不愿做默默无闻的石子,当我是一座山吧,快攀上来,我抬起了你,也长高了自己。但,只要我听到孩子们的呼唤,我情愿流着泪踏上三尺讲台,滴着血握起教鞭。是的!我来了,我甘心情愿”的新时期教师的奉献观中。这种信念蕴含着教师的理想、燃烧着教师的激情,包含着教师的责任与使命、爱心与真情、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是教师风格塑造力形成的基础。
(二)爱的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风格塑造力形成的前提
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是师德的灵魂,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劳动,开发着 2 人的智慧,生产着人的劳动实践能力及技能技巧,提高人的素质,对人才的终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心应充满对每一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孩子的爱,尽管她们可能会给你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但只要你热爱他们,一定会取得他们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爱是教育的前提,它博大、无私、高尚,它既象严父的训导,又象慈母的关怀、朋友的友情。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教育才能成功,这是教师必备之基本功。
那么,教师爱的能力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
首先,学会尊重、欣赏和鼓励。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爱护学生自尊心时指出: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在要摘下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似的透明的露珠。„„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②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他们看成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学习主体,在鼓励和赞扬中促使他们成长。具体讲,教师的爱,表现在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教鞭上;在魏书生老师让犯错误的学生用做好事来弥补的处罚中;在陶行知先生奖给学生的两粒糖中;在当学生考试心浮气躁时,老师在他课桌上那有节奏的一弹中;在学生因学业不佳而伤心哭泣时,教师在他肩膀轻轻的拍动中;更表现在不打击挖苦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特别的鼓励;注意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微小的进步,及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师爱能力还体现在非凡的洞察力上。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专门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四勤”既要做到勤看、勤问、勤说、勤总结,及时发现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教育,防患于未然。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还要做到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复,及时教育,以减少反复的次数,减轻反复的程度。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爱要讲原则。教师对学生决不能溺爱、宠爱。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教育原则、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方向,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学生出现过失,决不迁就姑息。应从全面发展的高度去严格要求他们,真诚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挖掘原因,找到改正的办法,让学生在爱中成长,在严中成才。
(三)自主创造能力是教师风格塑造力培养的关键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实践证明,创造性乃是教学艺术的一大特点。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同时最忌模式化。③毕加索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艺术家”,就在于他既不肯重复别人,也不肯重复自己,他的艺术生命始终是旺盛的,是永恒的。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创造,才能保持其教学艺术的生命力。教师的自主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具有较为强烈的教育效能感;注重激发生命活力,致力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生命价值;在学科和专业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较好的思维品质、情感素养、语言修养和调控能力;体现民主教学作风、营造平等教学氛围;善于为学生创设文化空间,让学生学会选择性学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应当简单地归结为教学中弄出的一些新花样,其实质是在于教师在整个教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创新的态度或精神,显示出敏锐的教学感受力、丰富的教学想象力、深刻的教学思维力和独特的教学魅力,并带上鲜明的个性色彩。
教师的自主创造能力培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转变学习观念,尊重和学习教育理论。“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 3 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④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我很喜欢教育理论。”⑤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研究表明,一个科技人员应用知识的总量,大约只有20%是在传统的学校学习中获得的,其余80%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为适应需要而获得的。所以,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确立“边学边干、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还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等,徐特立说过:“一个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教师,教起书来总要比较好些。”
其次,培养信息素养。20世纪90年代,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指出“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它主要包括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将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当今时代,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新学习模式”的主要特色;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是“新学习模式”的主要优势。学生则是信息时代的先锋,因此,教师向学生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第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面向未来的“学会学习”,就是学会自主创新地学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半个多世纪前提出了“自主学习”理论,指出:“自主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通过独立的脑力劳动,去研究、分析、发现,从而获得知识能力,并形成习惯、品质、信念。对教师而言,就是培养学习型教师:一方面教师要做学习的主人,有明确的目的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掌握元认知策略,能调控或反省自身的学习过程,有稳定的学习情绪和内在的学习动机,能自我约束或自我管理,在积极思考、阐述自己见解的同时,积极与人协作,分析、判断、评价和吸纳他人的见解,形成学习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教师要养成自主创新性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强化自己的学习性格。“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⑥为此,教师不仅要在书山书海广泛涉猎,勤学好问,博闻强识,还要具备开阔的教育胸怀和博大的教育理想。建立在这种知识层面的教师才可能拥有“教育活水”,不断提升教育机智,成为教育专家。
第四,善于思考,乐于合作,勤于总结,遵循教育规律。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的学习充满了大量的默会知识和隐性学习。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和千变万化的学生需求,教师仅凭借个人的经验、通过自我反思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要面对问题,勤于思考,乐于合作,善于借鉴,获得他人经验和智慧的支持。同时,能勤于总结整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学生喜爱的“三师”型合格教师。
(四)教学风格与学生需求方式的匹配能力是教师风格塑造力的外在保证
首先,教师风格与学生需求匹配要求教师具有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所酿就的人格吸引力,它是教师的才、情、智、气质、4 能力、品质、语言等各方面感染力的综合。教师人格是高素质教师的灵魂和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强大影响力。“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不论它们被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⑦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不仅以学识教人,还以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正如卢梭《爱弥尔》中鼓励教师的:“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只有这样,方能和风化雨露,润物细无物。
其次,教师风格与学生需求匹配要求教师博学多闻、厚积薄发、情感投入,方法得当。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运用精神的和物质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长期的影响,来达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是自己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育者对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响。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⑧因此,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学习者,能够站在时代的前端,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充实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增长多方面的才能,认真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练就高超的教学技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应当是教师知识的海洋里的“沧海一粟”。这样才有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讲起课来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随手拈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学生如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的陶醉。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汲取人类文明史的丰富营养后,厚积薄发出来的艺术“精品”,它能让学生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第三,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匹配的桥梁。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应该是一位让人悦纳的人际交往者。教师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学生脸上的笑,同样,教师自己得哭,才能在学生脸上引起哭的反应。李吉林说过,“教学艺术不光是一个技巧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真实的感情,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会被你分析得干巴巴,优美动人的课文会让你讲得枯燥无味。”⑨当今世界价值标准多元化、人们需求多样化衍生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能与学生共情,用师爱与学生建立起感情桥梁,教师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既是学生的严师,又是学生的益友,以良好素质的交往者出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具备一颗真诚纯洁的童心,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树立一个能言善辩的语言艺术者的形象,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语言的魅力打开学生心扉,使学生服其师而信其道。
除此之外,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是教师风格塑造力形成的外在平台。学校和社会要为教师提供先进的发展条件,创造自我实现的宽松和谐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和公平透明的评价机制,使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激发教师的自豪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我国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注释】
①我们为什么需要补读杜威?----访杜威研究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单中惠,《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1日5版)
②⑥[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P324,P423页 ③孙美兰.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P 117 ④学记
⑤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 227 ⑦张承芬等.教师心理【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P 6 ⑧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3)⑨何齐宗.教育美学【M】,重庆出版社,1995.P 217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lding Force in Teachers’ style
Du Yueju(Henan Economy and Trade Vocatational College,Zhengzhou,450053,Henan)
Abstract:
Nowadays, the core competition of economy is in education , and the core competition of education is in teachers, while the competition of the teachers is in the molding force of teachers’ style.The teacher's development cannot be seprated from their own intrinsic practice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edification.Emphatically,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the molding force in teachers’ style from their self-cultivation in education belief, teachers’ loving ability, independent creative ability, teaching style and the match strength of students’ demand, etc.Key words: Teacher;molding force of style;development;independent innovation Author’s brief introduction: Du Yueju, female, associate professor.Research direction: Education psychology and moral education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