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队和心态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团队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基础,是一个平台,也是构建公司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一、合作弥补能力不足:
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善于与人合作的人,能够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自己力量有限,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存在的问题,但是只要有心与人合作,善假于物,那就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能互惠互利,让合作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每年的秋季,大雁由北向南以V字形状长途迁行,雁在飞行时,V字形的形状基本不变,但头雁却是经常替换的。头雁对雁群的飞行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头雁在前面开路,它的身体和展开的羽翼在冲破阻力时,能使它左右两边形成真空。其它的雁在左右两边的真空区域飞行,就等于乘坐一辆已经开动的列车,自己无需再费太大的力气克服阻力。这样,成群的雁以V字形飞行,就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要省力,也就能飞的更远”。人们只要相互合作,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只要你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做好准备,只要你能包容他人,你就有可能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实现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的理想。
有一句名言:“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的更高。”如果你帮助另一个孩子上了果树,你因此也就得到了你想尝的果实,而且你越是善于帮助别人,你能尝到的果实就越多。
二、携手才能做出更大的蛋糕:
过去农村闭塞,获得财富极端困难,一生中把一桌一椅一盆一罐都看的很重要。所以那时农村分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兄弟妯娌间为了一张桌子、一个凳子,便会恶语相向,乃至大打出手。这是一种典型的分财哲学。后来人们走出来了,兄弟姊妹都往城里跑,财富越来越多。回过头来,发现各自留在家里的亲眷根本犯不着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生气,相反,嫂子在家帮助带种一下属于弟弟的地,父母在家里帮助照看一下小孙子小外甥,相互帮助,尽量解除出门在外人的后顾之忧,反过来,出门在外的人也会感谢老家亲戚的互相体谅和帮助。一种新的哲学也就诞生了,这种哲学就是,你好,我也好,协作起来更好。
遗憾的是,有些人认为自己拥有的资源不愿意与人分享,反过来,又想利用别人的资源,又不好意思张口,这样的心态是一种大的障碍,绝对不利于个人的成就与发展。与人携手,把蛋糕做得更大一些。这样的话,你还发愁没得吃吗?
三、合作能增强企业的生存力:
同样一批人仅仅是因为领导者不在了,就变的面目全非,这肯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局面。因此只有能跟同伴合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取长补短、发挥特长,使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增强生存力,才能飞的更高、更远,而且更快。
四、团队建设需要集思广益:
所谓集思广益,就是指放开胸襟,接纳一切稀奇古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浅见。但如果你懂得让自己的想象力与他人的想象力结合,就定然会产生更大的成就。我们每个人的“心智”都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体”,而我们的潜意识则是一种磁体,当你去行动时,你的磁力就产生了。但如果你一个人的心灵力量,与更多的磁力”相同的人结合再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力场”,而这个磁力场的力量将会是无与伦比的。
在生活中,大家也许会有这样的体会: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的结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个设想,同理,当独自研究一个问题时,可能思考10 次,而这10次思考几乎都是沿着同一思维模式进行。如果拿到集体中去研究,从他们的发言中,也许一次就完成了自己一个人需要10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并且他人的想法还会使自己产生新的联想。一加一大于二是个富有哲理的不等式,它表明集体的力量并不是单个人累加之和。要善于激发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而不是随意扼杀它们。这种集思广益的思维方法在当代社会已被普遍应用,它能填补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空隙,通过互相激励、互相诱发,产生连锁反应,扩大和增多创造性设想。一些欧美财团采用集体思考法提出的思考方案数量,比同样的单人提出的方案多70%。集思广益的观念源自一种自然现象,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有些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因而改善,植物也比单独生长时更加茂盛。两快木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个别承受力的总和,这说明一加一等于三,甚至更多。
五、不团结导致失败:
我们生存在一个努力合作的时代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在某种合作的形式下经营。我们只要浏览一下当天报纸上的新闻,必会看到这样一个报道:在同一管理机构下合并的工商业,创造了无比的力量。今天是一群银行合作,明天又是一群铁路公司合作,过几天又是几家钢铁公司联合起来,这一切的联合行动,其目的全是为了运用高度的团结及合作,发展出无比的力量。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想测试以下在一个于世隔绝的地方,有足够的食物、水以及其它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但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与外界沟通信息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单独一个受试者最多可以坚持多少天。一开始报名参试者有很多,可没过多久,人们便纷纷告退了,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未能超过20天。在问及这些人的感受时,他们的回答是: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孤独。人需要有一种归属感,必须与他人共存。不仅如此,每一个人还属于某一个甚至多个团体,也即是属于有一定组织和联系,有着共同利益、目标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群体。团队精神则是指为了实现或达到这种利益和目标,在团队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精神。无论对个人还是团队来说,为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达到自己的目标,团队精神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每一种能源形式及每一种动植物的生命,若要生存,就必须团结起来。远古时代那些庞大的动物在绝种之后,遗骸塞满在大自然之中。它们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但留下了很肯定的证据,不团结就会造成灭绝的命运。
六、“窝里斗”与内耗是建设团队精神的最大障碍:
尽管人们都知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仍会经常出现“窝里斗”的现象。有人打了一个比方,说中国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日本是“每个单独的日本人,看起来像是一头猪,可是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英国人是,“一个英国人,一个呆子,两个英国人是一场足球,三个英国人,就是一个不列颠帝国”。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曾这样写道:“至于中国人的窝里斗,可是天下闻名的重要特性。每一个单独日本人,看起来都像一头猪,可是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日本人的团队精神使日本在商业上所向无敌,中国人做生意,就显出中国人丑陋程度,你卖50,我卖40,你卖30,我卖20。所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但是三个中国人——也就是三条龙加在一起,就成了一条虫,这些话虽不尽客观,却也事实在在道出了某些国人的劣根性。所以说,只要发生了“窝里斗”就没有团结可言,更不用说团队精神了。“内耗”浪费着每个人的能量,“窝里斗”没有赢家。
七、团结就是力量:
在军营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首歌:《团结就是力量》。歌中唱道: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首歌曲唱出了团结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当我们还在为团结而呼吁时,让我们来看看蚂蚁,在动物界中及富团体精神的代表:一个蚂蚁的力量很弱小,但是它们却能将是它们体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从远出抬回“家“中,靠的就是团体作业,联合起来才有力量。
八、双赢的竞争才有助于团队的发展:
团队精神不会自发产生,需要人们有意识、自觉地来培养,首先就要从改变观念开始。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激烈甚至残酷的竞争常常使人们联想到自然界的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实际真的如此吗?竞争使人们将自己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每个人都做得比自己以前好,真正的竞争应该是双赢的,尽管在与他人比较时有高低之分,所以竞争只让大家都变成强者。竞争不是靠尔虞我诈,而是挖掘自己的潜能,相互合作,这将使你发挥出更大的能量。特别是在像我们这样的生产团队,相互依存度非常高,发扬团队的精神,就尤显重要。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也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发展。
团队合作意识是指团队和团队成员表现为协作合为一体的特点,团队成员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敬互重、彼此宽容和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形成一种信任的关系,待人真诚、遵守承诺;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良好的合作氛围是高绩效团队的基础,没有合作就无法取得优秀的业绩。力量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任何人只要拥有这项知识及能力和谐地联合个人思想的原则而发展出力量,就能获得成功。
心态决定命运
你的心态是你的真正主人。
世界是一面镜子:你皱眉视之,它也在皱眉看你;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
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区别,只有积极的心态与消极的心态这一细微区别,但正是这一点点区别决定了20年后两个人生活的巨大差异。
心态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命运就跟着改变。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并不是环境,资源、机遇等外界因素,关键在于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心态,阐明良好的心态胜过一切这一普遍适用的深刻的人生哲理。不论处于何种环境和条件下,都要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摆脱消极心态的束缚,以阳光的心态看待世界、人生。对待生活、工作,掌控自己的命运航向,收获事业、财富、健康、幸福和成功。
人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心态;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有些时候合理的是训练,不合理的叫磨炼;决定命运的不是什么环境。不是什么能力,也不是什么机遇。而取决于什么样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孕育成功的果实。消极的心态孕育失败的萌芽。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决定命运。
每个人终其一生。总要遇到各种问题.烦恼、矛盾和困难,挫折和失败不可避免。面对人生的困局和障碍,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心态,从而也就导致两种有天壤之别的人生结局:成功的人生和失败的人生。
成功者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在狂风暴雨中看到美丽的彩虹,在一败涂地中看到美好的未来,不断调整自我。奋发进取,最终登上成功的巅峰;失败者则持一种消极悲观的心态,心灵笼罩着阴霾,限制了自身潜能的发挥,人生最终走向灰暗的境地。
第二篇:团队心态:态度改变一切
团队心动力——团队心态培训第一品牌!http://
态度改变一切
——团队心动力培训心得
上星期五参加了由广州实上咨询组织的两天一夜针对全公司员工的《团队心动力》培训,首先要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培训的机会,让我个人素质能力得到了又一次提升。在这次培训给我的印象是导师的演讲生动、形象与员工的交流,同时,助教的激情及负责任的态度大大的激发了员工回答问题的热情。其中关于每个角色心态的小品演出,更是赢得了大家的一阵阵感动。在一片感动、和谐的气氛中导师讲授了人在家庭、社会、公司里各个方面应该具备的良好心态,下面是我对《团队心动团》培训的一些启示:
其一、要做事、先做人,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好。在这句话当中使我懂得了做人要多交朋友,少和人结怨,俗话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广交益友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的一帆风顺,才能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你一把。
其二、阳光的心态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名话给我的感悟是好的心态可以增加人的素质修养、使家庭和睦幸福、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减少不稳定的因素。
其三、《团队心动力》讲的更多的是主人翁的心态、付出心态、学习心态和感恩的心。这使我意识到:在企业上班要有主人翁的精神,要注重团队协作,服从领导的安排,让人家感觉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不找借口。谦虚归零把以前的荣辱都忘记重新开始,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最后还要有一 颗感恩的心,感谢那些爱我、伤害我、欺骗我、蔑视我等等 所有的人,因为他们锻炼了我的成长。
《团队心动力》是帮助员工拓展观念、调适心态,建立有助于实现目标、取得成功的态度的一种培训方式。心态调适和训练的方向就是心态积极、平衡,保持愉快的心境。“态度决定一切”,米卢教练的这句话,是特别强调心态调适的重要性。心态调适有个原理:心态一行为一成果。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配合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进而会取得相应的成果。我们想要达到目标、取得成功,通常习惯在行动上调整,而不是在心态上去做改善。事实上,从心态上出发,才能根本解决问题。态度改变一切、态度改变行为、行 为改变做法、做法改变习惯、习惯改变人生。通过这次培训愿我们的人生越来越精彩,道路越走越开阔。
电话:020-***0团队心动力——团队心态培训第一品牌!
第三篇:《团队执行力》观后感——-心态
《团队执行力》观后感——-心态
在尚莱雅培训的“团队执行力”这堂课中,让我印象最深,也最受鼓舞的就是心态的调整。通俗来讲心态就是三个方面:为什么要做,自己能不能做,做了后果自己能否承受。在工作中,特别是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有很多东西需要去适应。那么此时就需要摆正心态,脚踏实地一步步的学习。自古大家都知道人无完人,有时候不完美才美,这样我们就有上升的空间,才能不断的自我完善。这也是建设团队的基础,把每个员工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最大化原则。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
陈老师在分析员工的特色时就说道,团队中总会有三种“特色”的人存在。1.找借口,2.鸟头族,3.推责任。在工作中,我们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也要及时完成领导交给的临时任务。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因为我们是公司的一份子,和公司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工作在表面看来是在为老板做,其实就是在为我们自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付出才有收获。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你花个6块钱买个便当吃觉得很节省,有人在路边买了一块钱的馒头吞咽后步履匆匆;你周六上课觉得很累,打个电话财政的许多朋友连续加了一个人的月的班;你八点起床看书觉得自己很勤奋,上微博发现曾经的同学八点就开始在面对繁重的工作。其实你真的还不够酷,还不够勤奋和努力。所以如果我们摆正心态就可以知道,其实我们很幸福了,我们需要的是珍惜而不是抱怨。第二种鸟头族就是所谓的嘴巴尖,眼睛红,心胸狭窄。陈老师在课中说过,合适的人才的在合适的位置,这个我理解的是个人要对自己定位清楚,就好比汽车的方向盘,找对了方向才能继续前行。也就是说自己能不能做。我想没有哪个公司不爱才,不惜才,关键是你是否有才。我记得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庄总就对我说:“我们公司只要你能力你就可以上!”有执行力的团队都知道,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论语》中讲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就是要问自己到底知道不知道,对自己正确的认识才是帮助你成长,相反就会成为你的绊脚石。(心得体会 www.xiexiebang.com)在团队中也是一样的,不知道没关系,只要你肯学习。没有人生来就是会走路和说话,如果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么就努力的学习吧。第三种就是推责任,以前看《大话西游》,其中有句台词,唐僧对孙悟空唱到:黑锅我来背,送死你去。虽然只是一个调侃,但从中也影射出当下的一种现状。好事都想往身上揽,坏事都会向外推。这也是陈永亮老师说过的习惯,习惯了这样习惯了那样,但这不是理由,是借口。呼应了心态的第三点,做了后果自己能否承受。做事要有担当,这是做人的基本品德。
心态和能力决定我们团队成员的一切。态度决定高度并能保持价值观的一致性。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也无力改变环境,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我们需要被别人肯定,也要学会先肯定别人。网络上曾流行的一句话说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个大团队,要调整心态,完善自己,审时度势的处理每件事。大家共进退,使自己在岗位岗位上把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第四篇:心动力培训:团队心态-心动力培训课程
信念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记参加广州悦野团队心态培训感想
两夜三天的心态培训结束了,它很短,只有短短的三天,但它又很长,长到足以影响我今后的整个生活,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一切。我相信,我将会生活在阳光中,快乐而充实。
没来班尼路以前我也换过好几份服装工作。每次离开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且给自己找一大堆借口,从来没想过从自身的心态找原因,总认为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对不起我,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汗颜。若是那几家公司真是那样差,为什么别人没走,只有我走了,这说明还是我自身有缺点。可我却从不知自醒,还在一味抱怨,满腹牢骚,若不是公司的这次培训,我想我现在还停留在不断跳槽中。是悦野团队的龙老师点醒了我,让我明白没有过硬的能力,走到哪里都会碰壁,走到哪里也呆不下去。要想在职场中站稳脚跟,只有通过努力付出,提高自身能力,在增强执业竞争力后,才能在企业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努力工作、用心工作,并学会在工作中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勇于面对工作压力,并用积极的态度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把自己变成一个喜欢工作,会工作并懂得工作的好员工。
课程结束后已经是晚上7点了,但我已有快一个月没回家了,很想回去,但我知道,南海通往我家的车在下午6点以后已经没有了,可我还想碰碰运气,想看看有没有通往镇上的车。等到了车站后,到短途区间一打听,通往镇上的车也没有了,若是以前的我,扭头就回来了,可是经过心态培训后,总觉得不能这么快就放弃,就跑到长途区间去问有没有路过的长途车,结果还是没有,但我还是不死心,就又回到短途区,一辆车一辆车的溜达着问,最后终于找到了一辆穿过我们镇子边缘的车,虽然这辆车离我家最近的下车点离我家也有20分钟,但这对于经历了悦野团队的心态课程后的我来说,这20分钟已不放在眼里。当天晚上,我就吃上了母亲做的白切鸡。这一切都是心态培训的成果,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改变。
经过悦野团队两夜三天的心态培训,已经让我蜕去了满腹牢骚和意志消沉,变成了一个拥有阳光、心态平和、积极向上的人,也正如七连长高城说的:“信念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口号喊的再响没有行动也只是空洞的口号,我会用日后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信念,以报答公司这段时间对我的培养。
第五篇:团队管理--解说、客服心态
团队管理--解说、客服上船心态(转帖)2010年03月05日 星期五 19:47 企业新团队建设过程中,我留心观察,大部分的新进员工都在约一周的“新鲜期”表现后(即在上班时间和办公室礼仪方面的注意),就进入了的表现停顿周期。我发现这是由一种心态在作祟,并将这种心态命名为“上船心态”!
还记得以前每逢回家过年的心情吗?买车票或船票的时候,总是想出各种方法,无论是安排时间,还是托关系或是在窗口排长队买票,都是一等一的积极。不怕脏不怕累,甚至不怕失败从头再去,只为求得一票。真是比起办其他的事情来不知要卖力多少倍。终于,得了票上了车或船,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放下所有的行囊——多么的有成就感!放心了,这下自然就可以回家了。因为我们努力了那么久,目标就是让船送我们回家!„„
再看看,应聘者找工作是否也是如此呢?千辛万苦的找信息、想方法,直到排队等候面试,为了“成功”,台前幕后都表现得是那么一致的积极和用心。看他们的势头、听他们的决心,仿佛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和越不过的坎!终于,某天得到了“录用通知”是否也是那么的有成就感呢!终于成功了,于是扔下“包袱”坐上了自己的位置,等着到达“目的地”。同理,他们那么努力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可以“依靠”或者是可以“帮助”他们成功的企业。
你也许已经理解了我所谓的“上船心态”。确实,大多数的员工在应聘时表现得出奇优秀,甚至让身边的朋友也惊讶不已。也许他们自己也从来没有发现自己是这么的“优秀”,我们称之为求职时的过渡表现。是因为没有工作而让他们感到“明显的差距”,他们急需“一张船票”。当他们上了船之后,他们产生了一种模糊的“成功”错觉,以为“上了船”就可以或是应该松口气了;以为这样应该是可以到达目的地了,或者是已经达到了目的!是的,是的“上船心态”!他们认为已经有人在开船了,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到来,船的压力又增加了,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你是水手,不是乘客!
当我们了解并理解了“上船心态”,其实解决起来也就并不是那么的困难。
首先,就是要求我们的企业重视新进员工的培训和引导工作。不是仅凭简单的工作技巧和企业制度讲解就算完成了新进员工的培训,我们是否可以从一个新员工的视角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然后再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实施。尤其是针对“上船心态”的专题,一针见血的道破它,打破用“成功”对自己的“概念保护”、用“新”字对自己的“空间保留”。很多的人力资源在新人培训动员课上会说“恭喜各位,你们成功了”或者说“你们赢得了在本公司的首次胜利”这好象是一种鼓励,其实更多的是一种错误概念的建立和加固化,对“涉事未深”的新人来说是一种错误的引导。什么是成功了?哪来的首次胜利?必须告诉我们的新同事,公司给予的只是机会和仅有的支持,接下来便是他们努力的开始,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结束。因为通常一个人在获得一个“胜利”之后或者是一个事情的阶段结束后,都会下意识的产生休整心理,行为表现自然也就进入了冬眠状态。
其次,就是对“起点”概念进行强化宣导,防止“冬眠状态”,同时还要着手“起点”的工作解决方案沟通制定。建议在新进员工培训课上布置一道作业,让每个新员工写出一份《试用期的工作计划》,确实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完成起步工作的计划”。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一个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思维上的习惯形成,在开始时的引导和塑造是很关键的时刻!
还要强调一个好方法,就是要向我们的军队学习。新进员工培训完成结业后,不是立即入企业大职场,安排到老员工队伍中间去。而是成立“新兵营”进行特殊群体统一管理,这样让他们记住自己还未全面得到认可和真正进入企业大门,仍需要自己的努力!强调的仍然是“起点”概念。这样极利于“上船心态”的化解。很多的大型企业已经在采用“新兵营”制度,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只是我们很多中小企业,因为“用人急”而赶人上岗,或者因为“成本高”而觉得麻烦。即便如此,也建议不要“得过且过”,还可以采用传帮带式的“带新”制度,也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同的则是前者集中新兵,用一对集体的新人管理;后者是解散开来进行一对少数的新人管理,即挑选主管负责对新人进行传帮带以及管理。
当然,有新就有老。那么是否老员工就没有这种“上船心态”呢?当然不是!老员工也会以为在一艘“驶向前方”的大船上,自己“随意走动”几下,只要时间一到,就能够“成功”。他们同样需要打破这种错觉的保护!那么,具体的做法是采用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来呈现他们工作的过程和努力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所产生的总体效应。让大家看到“船”只所以向前移动一下,是因为有每个“水手”努力了一下,而非是自动的。同时多注意培养大家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其明白自己应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提升员工的个人驱动力!
总之,任何一种问题现象的存在,都有一定的原因所在。需要我们细心的专著分析,寻求突破。切不可停留在感叹和无奈之地,让事情“顺其自然”。尤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需要专著解决关于人的问题,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价值的开发与应用。今天笔者对此种现象的阐开,并赋以“上船心态”,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来大家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解决类似的不易知觉却存在的当下人力资源问题,打造出适应现代社会形态、现代企业特征的高效员工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