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20:2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情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情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情况调查报告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情况调查报告

2007-01-03 16:21:53 作者:朱虹

为了解各区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队伍现状,各区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实际工作情况及存在的实际困难,建立有效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管理制度,促使志愿者更好的发挥自己在社区青少年工作中的作用。我于2005年3月设计和实施了此次志愿者情况调查。本次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情况调查问卷在19个社工站发放,回收有效问卷19份。

一、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基本情况

1、人员配备情况

截至到4月初,上海市19个区县共有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2312名。青少年事务社工和志愿者的配备比例为1:4.7,从数量上看,距离为每个社工配5个以上志愿者的目标已不远。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1.42。

2、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性别比例

表1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性别比例

人数 百分比

A女 1358 59%

B男 954 41%

总计 2312 100%

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中,男性志愿者有954名,占志愿者总数的41%,女性志愿者有1358名,占总数的59%,男女性别比例为1:1.42。

3、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总体学历水平较高,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学历为高中、大专、大学本科的志愿者。

表2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学历分布

人数 百分比 服务时间

(小时/年/人)

A 初中以下 9 0% 0.77

B 初中 209 9% 20.76

C高中(含中专、职校、技校)626 27% 30.1

3D 大专(含高职)814 36% 31.33

E 大学本科 633 27% 32.36

F 硕士 20 1% 0.79

G 博士 1 0% 0

总计 2312 100%

目前全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中有63%左右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专学历者为36%,本科学历者为27%。另外有20名硕士和1名博士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志愿者的总体学历水平较高。从实际参与服务的时间来看,目前发挥主要作用的志愿者学历集中在高中、大专、大学本科阶段,为了提高专业服务的质量,还须加强对高学历(硕士、博士)志愿者的招募和培养。

4、社区青少年志愿者的年龄分布比较合理。

表3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年龄分布

人数 百分比 服务时间(小时/年/人)

A18-25岁 986 43% 33.38

B25-40岁 752 32% 58.47

C40-60岁 456 20% 21.57

D60岁以上 118 5% 11.8

5总计 2312 100%

目前约有75%的志愿者在40岁以下,其中18-25岁的志愿者占总人数的43%,保证了社区青少年志愿者队伍的活力。从实际参与服务的时间来看,25-4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志愿者承担了较多的工作,与18-25岁的志愿者(多数为在校学生)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比较起来,这个年龄阶段的志愿者的组成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应成为社区青少年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同时,60岁以上的志愿者人数虽然只占志愿者总人数的5%,但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将来的工作中,应注重进一步发挥他们人生经验丰富的特点,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5、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来源多样化,形成各社会群体共同参与的局面。

表4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来源

人数 百分比 服务时间(小时/年/人)

A在职志愿者1425 62% 34.48

B就学志愿者 562 24% 29.96

C社会志愿者 325 14% 20.26

总计 2312 100%

从目前招募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来源构成来看,在校志愿者虽然仍占了24%的比重,但在职志愿者已毫无疑问成为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占了总人数的62%。可见目前我们的志愿者队伍构成已从单一走向多元,形成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社会群体中的热心人士共同参与的局面。但因在职志愿者很难保证有效服务时间,目前发挥主要作用的还以在校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居多。

6、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多集中在协助社工组织活动及开展宣传等方面。表5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人数)

在职志愿者 就学志愿者 社会志愿者 总数

教育咨询 136 87 31 2

54心理咨询 201 115 21 337

法律咨询 169 58 21 248

卫生保健咨询 71 22 6 99

就业咨询 148 24 8 180

课业辅导 73 155 8 236

外语培训 38 74 1 11

3计算机培训 75 74 5 154

才艺培训 33 38 6 77

其他技能培训 26 16 3 45

协助组织活动 314 285 78 677

协助开展宣传 228 205 100 533

其他 104 17 50 17

1目前,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内容较多集中在协助社工组织社区青少年活动、协

助开展社区宣传活动方面。提供包括心理咨询、教育咨询、法律咨询和课业辅导在内的专业服务也占了相当的比例。而在卫生保健咨询、才艺培训、外语培训等技能培训方面,志愿者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

7、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招募途径仍需拓展。

表6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招募途径

人数 百分比 服务时间

(小时/年/人)

A单位组织推荐 551 24% 29.32B通过大型志愿者招募活动招募 269 12% 36.36

C社会自主报名 139 6% 9.87

D青少年事务社工通过工作发展 1353 58% 33.37

总计 2312 100%

目前半数以上的志愿者是通过青少年事务社工通过工作发展招募而来的,占到总人数的58%,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半年来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了相当的社会影响;通过单位组织推荐的志愿者占24%,这部分志愿者大部分由团区委及其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组成,为社工在社区开展工作提供了相当多的帮助;通过大型招募活动招募而来的志愿者虽然人数只占了总人数的12%,但实际服务时间却达到了36.36小时/年/人,可见,高校行、社区行等一系列志愿者招募活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另外,通过社会自主报名招募的志愿者目前所占比例仍较小,需要通过加大社会宣传,疏通和拓展志愿者加入渠道来改善。

二、各区有关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方面的措施

各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除了让志愿者参加日常的服务外,还在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及宣传手段上进行了探索。如普陀区加强了与大专院校(华东师范大学)的相关专业联系,将社工站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从而形成长期从高校内招募志愿者的制度;闸北区对志愿者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编号,在提供服务前对志愿者进行相关技巧及专业理论的培训,以便更充分的发挥志愿者的作用;虹口区建立了自己的志愿者信息库并定期更新,方便社工在有需求时查阅调用,也发挥了社工站整合资源的能力;静安区在曹家渡街道尝试开展了志愿者小组活动,介绍志愿者与社工、志愿者之间相互认识、沟通,促使志愿者了解社区青少年工作;宝山区则充分发挥了老干部社会经验丰富的特点,通过发动社区党员与社区青少年结对的方式,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奉献爱心的志愿服务,并发动志愿者参与分析讨论社区青少年动态状况,促进了志愿者参与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积极性。

三、目前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工作存在的困难

除四个试点区外,大部分社工站开展工作刚满半年,在初步完成志愿者配备工作后,对整体的志愿者工作仍处在摸索阶段。目前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

1、志愿者目前提供的是无偿服务,完全靠工作热情无法保证志愿服务质量。

2、没有明确的关于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规定,缺乏相关工作业务知识和工作纪律的培训。志愿者的专业性不强,保密原则实行的不是很好,服务质量一般。

3、在校志愿者只能在周末提供服务,往往硬搬书本知识,缺乏操作性;在职志愿者则很难保证服务时间。

4、缺少对志愿者进行管理的经验。社工和志愿者之间的合作还不够成熟,对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好志愿者队伍,认识还不明确。

5、社工能力有限,大多组织志愿者提供短期或一次性服务,缺乏对志愿者工作的长期有效组织。

6、沟通上有欠缺,被服务者往往不接受志愿者服务,志愿者对工作缺乏动力。

7、志愿者缺乏身份证明。

8、志愿者若在提供服务时,遇到身体伤害,保险责任的承担问题。

9、志愿者提供的服务集中在协助社工组织活动及开展宣传方面,还需要志愿者提供以下服务:

(1)网络成瘾问题突出,希望有相关志愿者提供专业意见。

(2)长期的法律咨询、心理辅导、课业辅导、网络知识辅导、就业资源的提供以及互助结对服务。

(3)希望为青少年的家长提供类似教育方式辅导等专业服务。

(4)利用社区志愿者的邻里关系资源或其他社会资源,充分掌握青少年变动情况,及时反馈给社工。

四、对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1、对宣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设计专门标志,加强宣传力度。

扩大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队伍的影响,需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觉符号,设计醒目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标志(可应用在徽章、帽子、服装上)是有必要的,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效果。

(2)开辟服务专栏,提高参与热情。

在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专题网页或者中心的网页上开辟志愿者专栏,可提供网络报名的功能,也可以让志愿者发表言论参与社区青少年工作讨论。

(3)聘请形象代表,形成特色队伍。

可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担当志愿者代表,并形成一些有特色专长的志愿者服务小队,利用每年的“国际志愿者日”(12.5)开展宣传,壮大志愿者的队伍,提升志愿者的社会地位,与国际接轨。

(4)争取多方支持,积极参与宣传。

与区、县、街道、镇的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争取他们对招募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并积极参加政法委、团市委、阳光中心的各项宣传活动,介绍优秀志愿者的事迹。

(5)明确权利义务,突出奉献精神。

充分尊重志愿者本人的意愿,坚持自愿参加,有效服务,追求志愿服务质量,而不是数量;先注重宣传对志愿者管理的正规化,再强调志愿者工作对社会的意义;先突出对志愿者工作的平台保障,再谈具体工作的开展;招募同时标明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并注重突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2、对志愿者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组织定期培训,发放工作守则。

定期组织专业性志愿者的培训,并编写发放类似《志愿者工作守则》的书籍给志愿者。培训内容包括:社区青少年现状分析、志愿者工作任务和内容、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思路和方法、专业伦理、保密原则,人际沟通技巧等。

(2)丰富培训内容,加强专业指导。

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市级层面、区级层面多种方式结合的志愿者培训,明确志愿者的服务项目,提供菜单式服务,由志愿者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培训内容,并在培训中结合具体的现实案例,增加互动性,同时在培训后进行一定的考核,加强督导加强对志愿者的指导,使志

愿者培训工作成为持续、长期的系统工作。

(3)提倡“助人自助”,实现自身发展。

培训时要注意将志愿者自身的发展和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志愿者追求参与志愿活动时与服务对象和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也就是我们提倡的“助人自助”,让志愿者感到参与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服务的经历是一个让参与者不断获得人生感悟的极有价值的实践。

(4)组织相互交流,形成工作氛围。

可以组织志愿者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教育性与娱乐性活动相结合),进行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融洽志愿者之间、志愿者与社工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更好地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服务。

3、对志愿者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1)激励机制:

a)确保志愿者能透过服务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愈大,志愿者继续参与志愿服务就愈坚定。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服务项目是,一定要把社会需要与志愿者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在更加有效的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要有效的满足志愿者的需求。如安排活动时关注志愿者自我潜能的发挥,力争做到各尽所能;尊重志愿者的意愿,重新认识维系志愿者参与的有效原动力;创造机会,鼓励志愿者在服务中面对新挑战等。

b)结合服务成效,评选优秀志愿者。

结合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成效,进行年度表彰,评选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并寄感谢信给本人及单位。

c)探索筹款机制,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借鉴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建立以政府拨款、社会赞助为主的多元化筹款机制,建立相关基金,并结合组织旅游、参加到香港考察等方式实现对优秀志愿者的物质奖励。

d)设立“志愿者服务银行”。

这种储蓄制度是把提供志愿服务与优先享受志愿服务结合起来,为志愿者设立志愿服务的“银行账户”,志愿者将其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存入“志愿者服务银行”,在志愿者自身需要社会提供帮助的时候提取出来,其他志愿者可以根据他的“银行纪录”,为其提供所需服务。这种方式,一方面能让志愿者看到自己的服务成绩,鼓励他们多做贡献,另一方面,它代表着被服务者和社会对志愿服务的一种认可,是对志愿者荣誉的确认。

(2)登记管理制度:

a)探索总分结合的管理制度。

一方面社工自己应掌握一支固定的志愿者小团体,建立小团体联络人制度,有需要时由联络人进行调配。另一方面,社工站层面应定时核实、更新的志愿者资料库,便于调配管理,当社工自己掌握的志愿者无法满足服务需要时,可向社工站申请志愿者帮助,两种管理制度结合,更充分的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b)制定服务手册,明确权利义务。

制作统一的志愿者服务手册。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尤其要注重提前确认志愿者可以提供服务,避免失约现象的出现。同时,志愿者应与社工站签订相应协议,明确权利义务。

(3)评估体系:建立服务记录卡制度。

志愿者均由阳光中心进行编号,并统一配发《志愿者服务证》和服务记录卡。根据参与服务内容和时间如实填写服务记录卡,并由社工签字确认。每年结合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成效,对志愿者进行审核,以此作为奖励的依据。

第二篇: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

《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今发布——

学生职业梦想榜首:当老师

“当代青少年是拥有梦想并愿意为梦想付出努力的一代。”今天发布的《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的梦想种类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学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环境不同梦想不同

由上海爱的教育研究会联合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开展的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样本涉及本市初中、高中、职校和大学的2588名在校生。数据显示,超过95%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梦想。在被调查者中,他们在中学前平均拥有2.39个梦想,现在平均拥有2.5个梦想。男生在中学前和现在的梦想数量平均值分别为2.12个和2.21个,各比女生少了0.45个和0.5个。上海生源学生平均拥有2.6个梦想,非上海生源则拥有2.2个梦想。而从学校类型来看,重点中学和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更多的憧憬和设想,他们拥有的梦想数量要多于一般中学学生和大学生,这或许与他们所占有的优势教育资源和较为明确的职业方向有关。

初三年级梦想最少

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的梦想数量变化呈“M”状,即初二年级之前的梦想数量逐步增多,到初二年级达到最高值,而在初三年级,青少年的梦想数量骤降到最低,高一年级时梦想的数量又有所上升,达到第二个高点,随后直至成为大学生后他们的梦想数量又在缓慢下降。其原因可能是随着青少年进入初中,接触的事物和信息也越来越多,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也会越来越多样,而一旦进入了初三面临中考,现实状况不允许他们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梦想。待进入高中后,他们对梦想的思考又开始增多,只是由于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对梦想的追求不再像初中生那样多样和易变,他们开始思考真正值得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是什么,因而随后的梦想数量又呈下降态势。

主要编织职业梦想

在青少年的梦想中,比例最高的是职业类梦想(55.9%),远远超过了排在第二位学业类梦想(20.4%),而其余几类的梦想比例都不超过10%,这说明当代青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联系更为密切,梦想也更现实、离实现的可能性也更近。专家分析说,这主要是因为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鼓励竞争的社会,他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为了得到更好的机会,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得不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自我的发展上。

在对青少年的职业梦想分析后又发现,所占比例较高的前九项职业分别为教师(16.52%)、演艺人员(包括歌星、影星等,10.17%)、医护人员(7.5%)、设计类人员(包括服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广告创意等,7.2%)、老板(包括企业家等,5.6%)、运动员(5.1%)、作家(4.1%)、科学家(4.1%)、翻译(2.8%)。可以看出,当代青少年的职业梦想还是比较关注社会地位较高、名气较大、具有创意性的职业类型。本报记者王蔚

第三篇:社区青少年工作

社区青少年服务案例分析

一、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基本知识理论

(一)、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概念

社区青少年工作是以调动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环境和引导青少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目标,动员一切社会资源,服务于青少年,促进社区健全发展。可从三个方面理解它的内在含义:社区青少年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介入手段;社区青少年工作是综合社会建设的一种方式;社区青少年工作蕴涵着一种理念。

(二)、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1、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目标:青少年发展为中心目标

2、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根本原则:组织、教育、服务

3、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最关键原则:积极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参与

(三)、社区青少年工作的一般过程

1、调查研究

首先,要调查社区的类型。

其次,调查青少年所面对的问题。如贫困户子女、病残青少年、孤儿等基本生存问题;还有青少年面临家庭暴力摧残、权利受到侵害的问题等等。

再次,要调查社区可运用资源。包括人口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文化结构阶级结构等。

2、建立关系

专业关系的建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社区青少年工作建立专业关系的对象首先有青少年社区,同时还有与这些青少年有关的社区居民、社区机构和团体等。

3、制定计划

4、组织社区行动

5、社区工作成效评估

(四)、社区青少年工作技巧

1、调查分析的技巧

2、建立关系的技巧

(1)、接触社区居民的技巧,特别是接触社区里问题青年的技巧。

(2)、家访谈话的技巧。

(3)、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建立联系的技巧。

3、社区青少年工作的介入技巧

(1)、从直接的物质性建设目标入手介入社区

(2)、从非物质的、教育性的服务入手介入社区

(3)、从社区里青少年急需解决的问题、以青少年为中心

(4)、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力量入手介入社区

(5)、从建设社区相关社会舆论入手介入社区

(6)、从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介入社区、动员和组织活动的技巧

二、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服务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张某,女,23岁,大学学历,xx社区的居民。她6岁前与外婆外公在农村生活,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形成了男性气质较强的性格,6岁以后,父母将她接回家,一同生活,父母开始对她的性格开始进行约束,使她逐渐造成性格的扭曲。而且案主有一个各方面都比她出色的弟弟,再加上父母本身就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由于弟弟从小就与父母一同生活,所以对于她和弟弟的不平等对待就更加明显,她从小在弟弟的光环中长大。案主初中时与学校老师,同学关系处理不是十分的恰当,老师曾在全班公开恶言中伤她,大学在校期间,由于转专业带来同辈群体交际不适,并且曾因为激烈的学业竞争有过焦虑症,不开心时有轻度酗酒的习惯。案主在大学毕业后,由学习到工作的角色转换给她带来不适,工作中经常遭遇领导的不公正对待,同事间也没有建立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这一系列的经历使案主对社会、对自身都极度缺乏信心和勇气,她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状态也时不时萎靡,情绪经常失控。她自己感觉到自己很孤独,生活和工作环境都十分的压抑,但是她又无力改变这一现状,所以她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予她帮助。

(二)、背景资料

案主的父亲原来是从事法医工作的,现在是某政府部门领导阶层,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她还有一个比自己小4岁的弟弟在念职高。案主的父母关系十分的好,并没有什么矛盾,但是她的父母重男轻女思想较重。在与张某初次接触的过程中,我们能感

受到她只是用外在表现出的行为来掩饰着自身极度的自卑。张某虽然现在有一份在银行的稳定工作,收入也十分的客观,但是由于本身性格原因,她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很好,而且她对于从学校的环境到工作的环境转化还未适应,这也使她的情绪不稳定,对生活态度消极。

(三)、主要问题

通过我们与案主的会面与交流,我们把案主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案主的性格十分的自卑,人际关系也十分的不好,案主的自我人格的发展不是十分的健全;

2、家庭关系疏远,由于案主的父母有较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且她还有一个弟弟,这

就使她的父母对弟弟的投入的关爱多,而忽略了她的感受,并且她的性格内向,亲子之间也没有有效的交流;

3、案主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她对于从学校的环境到工作的环境转化还未适应,这也使

她的情绪不稳定,对生活态度消极,而且她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问题,遇到挫折时十分的消极悲观。

(四)、问题分析

(一)、问题确认

导致案主的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成长环境,案主对环境的适应不良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不佳与其家庭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刚刚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的案主而言,她目前的社会和心理支持系统十分薄弱,因此,要想妥善的解决问题,不仅要重视案主的心理问题,而且还要帮助案主重建支持体系。

(二)、案主行为特征及原因分析

案主对情绪自控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表现出焦虑、无助的情绪,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也十分低,对自我的能力经常产生怀疑;案主支持系统相当脆弱,她的家庭关系明显缺乏理解和相互支持,这使案主对家庭和居住环境十分不满,经常在言语中流露出没有家的感觉,她从家庭中获得的心理动力不足。此外,同辈群体对案主行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性格内向,她的自我认同感低下,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情绪时常处于比较低落的状态,挫败感明显。

(五)、理论基础

每个人人本质上是善良的、理智的、可信赖的。人人都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与能力,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自我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的看法和评价。所以我们从提高案主的自我认同感出发,使案主加强对自己身份的界定,促进案主自我能力的提高。

(六)、服务模式

我们采用人本主义治疗模式,自我概念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人们在自我经验的基础上,透过与环境,尤其是生命中重要的任务的相互交往而形成并建立起一套对自己的看法。当案主的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案主会因为害怕已有的自我概念被破坏而感到焦虑和受到威胁,于是采取防御机制来维护原有的自我概念。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在于创造一种和谐的治疗气氛,以促进案主的自我成长。

(七)、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通过对案主的正面影响,协助案主重新认识自己;引导案主自我努力,以具备一些利于案主实现自我价值的特质;协助案主成长,提高案主克服当前以及将来所要面对问题的能力,协助案主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提高其自身适应的能力,促进案主自身健康成长。

2、工作计划

首先应该以取得案主的信任为前提,经常接触和关心她,启发、诱导她说话,帮助她学会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内心。具体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通过与案主本人谈话,及和与案主关系亲密的人谈话 收集和整理相关

资料。

(二)、主动接触案主,通过一些较轻松的,且能使案主感兴趣的话题,与

建立初步的关系。

(三)、进一步建立融洽的专业关系,通过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了解

案主内心的需求;询问及了解案主目前的行为,协助案主评估他的行为,推动案主的改变;而且应该制定一个合乎案主能力的行为计

划,协助案主做出承诺并实行;使案主重新树立其对生活的热爱和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解决案主所面临的问题

(四)、结案与评估,回顾整个案例过程,如果案主的问题基本解决,而且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可以结案。

(八)、服务实施情况

在初次接触时,案主的面部表情有些紧张,眼神有点不知所措,坐在沙发上不敢与社工接触。于是,我们在交谈中尽量谈论一些案主感兴趣的话题,才是案主的情绪有所缓和。接着我们又详细说明了我们的工作目的,并且帮助她分析了她所存在的有关问题的原因,使案主意识到人际关系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她自我认同度低,自信心严重不足。在我们的启发下,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并明确表示愿意再次进行尝试。同时我们又积极引导和鼓励案主积极案主参加社区的各种团体活动。在这过程中,案主结识了不少朋友,生活状态较之前明显开朗了很多。最后,我们又帮助案主重构积极的家庭支持系统与同辈群体支持力量,在案主灰心丧气时不断给予鼓励和开导,对她取得的进步表示鼓励,案主生活态度明显积极了许多。现在案主的精神状态比以前大为好转,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强,开朗了许多,形象气质都有所提高,笑容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而且她通过自身努力,已经为自己重构了比较积极的支持系统,看待问题也比较乐观。

(九)、案例反思

(一)、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重要性。我们认为社工必须始终保持平等、尊重、接纳的原则,以真情换案主的真心,而且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

(二)、在会谈中应注意发挥同理心的作用。大多数案主都是敏感的,他们可以体会到你和她的谈话,一旦他们发现你的同情是虚假的,或者你不能体会他们的真实心情,他们就可能在心理上竖起障蔽,让你不能再深入的与他交流,他也很难再信任你。所以同理心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三)、工作内容不仅在解决案主问题,也要注重家庭的影响。家庭关系的改善不仅可以缓解案主的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案主将得到重要的后援与心理上的支持。

(四)、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加强灌输助人自助的理念。社工不是职业援助员,其工作是要通过改变案主观念和行为,让其自身能勇敢地参与社会的竞争。社工只有体现助人自助的理念,才可能使案主自身社会功能恢复,适应能力提高,最终促使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第四篇: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上海市社团管理局批准注册,于2004年2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中心为民办非企业社团,主管单位为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中心实行董事会领导下总干事负责制,董事长为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平,董事会成员由社会工作专业的专家学者、青少年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等组成。中心承担政府委托的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和服务事务,负责对全市青少年事务社工进行业务指导、管理和调配,支持其参加资格认证、职业培训等。中心在各区县设立社工站,负责对本区域内所属青少年事务社工进行业务指导、绩效考核和日常管理。

自成立以来,中心坚持以职业化、专业化为导向加快社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大专业工作指导力度,在实践中形成并总结了一系列特色工作手法,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工作开展,并积极自主筹措运行资金增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专业社工工作,相当一部分社区青少年在社工的帮助下树立了积极的生活态度,解决了面临的工作、学习实际困难,调整了人生发展的轨迹;社会工作作为全新的职业已逐渐为社会各界所了解和认可,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这一新兴而崇高的事业中来;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的经验也将对上海市实施社会化管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心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4月27、28日,“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同志,中央政法委秘书长王胜俊同志,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同志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中心和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工点视察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刘云耕同志,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同志,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长吴志明同志、共青团中央社区和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胡增印同志等领导也先后到中心视察,对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此外,中心还先后接待了罗马尼亚青年访华代表团、比利时青年议会访华代表团、香港工会联合会青年义工访沪代表团、香港西贡区社区中心访沪代表团等海外友人来访并开展了亲切交流。

随着全市范围内预防犯罪工作体系的推开,上海的社会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心将进一步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事务工作新思路、新载体、新方法,充分依托、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进青少年事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五篇: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研究预调研报告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研究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

社区青少年的教育、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权益保护、社会统筹协调、科学有序管理的经常性事业,必须纳入国家法治的轨道,通过立法,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文简要回顾了开展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调研的背景,对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并就如何推动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调研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

社区青少年工作 立法调研

一、提上议程的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

2003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转发了《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员会关于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意见》的通知,正式决定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将社区青少年工作列入本市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三大基本构成部分之一,并确立了“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

为了推动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早在2003年3月,上海市委政法委、团市委、市爱心工程基金会即委托成立了“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现状与发展研究”课题组,对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改革进行了历时9个月的深入追踪研究。研究显示,“社区青少年的教育、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权益保护、社会统筹协调、科学有序管理的经常性事业,必须纳入国家法治的轨道,通过立法,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而提出了《关于制定<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条例>的立法建议》,并拟出了《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条例》试写稿。

将社区青少年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并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共识,也引起了本市立法机关的关注。市人大将“社区矫正和青少年事务管理方面的立法”列入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03—2007年)》。2005年1月,团市委又向市人大提出了《加快立法调研,尽快出台<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条例>》的议案,建议加快推动《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条例》的调研论证,形成协调意见,尽快制定《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条例》。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以下简称社区办)作为全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政府主管机构,高度重视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事宜。针对一些部门对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的路径等还存在疑虑,并考虑到此项立法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社区办在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有关领导的建议下,决定预先对立法的一些前提性问题进行研究,为正式开展立法调研做准备。

二、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社区青少年是对社会治安稳定有着重大影响的特殊群体,同时又是青少年群体中需要予以特殊关注的弱势群体,立法是加强对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和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迫切需要

游离于正式社会控制体制之外,一般处于失学、失业、失管状态,是社区青少年这一特殊青少年群体形式上的特征。也正因其游离于正式社会控制体制之外,社区青少年群体对于社会治安稳定有着较大影响,被形象地称为犯罪的“后备军”。从社会青年、待业青年、闲散青少年,再到社区青少年,建国50余年来对这一特殊群体称呼的变迁反映出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规范、稳定和科学的社区青少年管理模式。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社区青少年长期被认为是社会治安稳定的潜在威胁。另一方面,社区青少年又属于处于失学、失业状态的社会弱势群体,缺乏必要的社会竞争力,处于社会的边缘状态,他们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由于社会治安稳定往往被视为首要目的,因此在管理、教育过程中,社区青少年的权益容易被忽视和侵犯,这是我国对社区青少年管理过程中的教训之一。因此,立法既是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的需要,也是加强对社区青少年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迫切需要。

(二)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的产生与发展,走的是“政府推动型”道路,缺乏深厚的制度背景与文化背景,急需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其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体系的构建,是对建国50余年来正反两方面社区青少年工作经验与教训的吸收、总结,是建立在观念更新基础上的一种体制创新,也是新时期建立社会治安和谐长效机制的客观需要,契合国际社会社区青少年工作发展的趋势。但是,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其产生与发展均明显走的是“政府推动型”道路,这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青少年工作的产生、发展与成熟遵循“自然演进型”路径有着明显的区别。尽管“政府推动型”发展道路,具有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快速推动社区青少年工作向前发展的优势,但是它缺乏发达国家和地区“自然演进型”发展过程所形成的深厚制度背景与文化背景。尽管领导重视与政策支持会在特定时期内对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要保障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能够按照制度设计的初衷,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惟有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范和保障,走向法治化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区青少年工作不至于在实践中“变样走型”,不至于随着领导人注意力的转移而弱化,走向健康、自然演进的发展道路。

(三)现有法律法规不足以体现对社区青少年的保护,缺乏有关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法律规范,无法为社区青少年工作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国和地方都有了青少年法律,不需要再对社区青少年工作进行立法,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从现有青少年保护法律的年龄范围来看,社区青少年在我国青少年保护法律中尚未占有一席之地,其特殊性及独立存在价值尚未在法律中得到体现。我国目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所界定的年龄范围都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而作为占社区青少年很大部分的18-25岁的青少年不在其列。即使是对16-18周岁的社区未成年人,现有青少年法律也不足以提供对他们的教育、保护。无论是全国的法律还是上海市地方的法律,还存在条文较为笼统、抽象,原则性较强、操作性不足等问题,由于没有具体的执行措施,缺乏法律责任追究的条款和明确的执行机构等,已有法律规定不足以实现对社区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及对其违法犯罪的预防作用。从现有青少年法律的内容来看,也无规范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立法。社区青少年工作组织机构、队伍、工作模式等基本问题均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无法为社区青少年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四)有关社区青少年工作的规范性政策、文件需要提升层次,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成功经验也急需上升到法律层面,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上海市委、市政府对社区青少年工作一直很重视,有关职能部门近年来进行了大量创新性的探索。从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社区办的设置、阳光中心的成立、专业化社工队伍的建设等各方面推进社区青少年工作,形成了一些规范性的政策、文件,这些规范性政策与文件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完全可以上升到法律的层次。我国社区青少年工作实际上已经走过了50余年的历程,不乏经验与教训。尤其是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体系构建以来,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例如“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方式;“控制规模,有效管理,加强教育,切实服务,减少犯罪”工作目标设置等等,这些经验急需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五)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中所存在的一些矛盾与困境,急需立法予以解决,立法欠缺已经成为影响社区青少年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阳光中心及有关社工站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社区青少年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涉及到管理体制、法律权限、运作机制等多个方面,例如组织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清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法律地位与性质不明确;社团运作方式的行政化问题;社会工作者工作缺乏支持等等。上述问题均涉及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均直接或者间接与立法的欠缺有关,非政策、文件所能解决和规范,也非实践所能自行解决,均需依赖立法来解决,以科学推动社区青少年工作长效、健康发展。

三、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可行性

(一)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有充分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具有宪法依据。《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四十九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具有基本法的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指出:“未成年人已经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在这一条文中,明确将我们现在称之为“社区青少年”的这一特定群体作为保护帮助的对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预防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即社区青少年工作)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也是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具有充分的政策依据。“青少年事务管理方面的立法”已列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03—2007年)》,属“抓紧调研论证的项目”,属于为实施本市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需要通过地方立法提供法制保障的范围,立法事项明确。此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1985年)、《中共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200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等政策性文件中,均为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专项立法是发达国家与地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成功经验

大而全的立法形式是我国青少年立法的不足,从全国性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到地方性青少年法规,均在不同程度存在这一不足。正因如此,我国青少年立法长期受到缺乏可操作性、强制性和规范性等评论。反观发达国家和地区青少年立法,往往具有完善的青少年法律体系,青少年法律体系由丰富的专项立法所组成,具有专项立法的显著特点,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订立新法可与已有法律法规之间保持协调,并能完善上海市及我国青少年法律体系

有的同志担心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会与已经存在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重复立法,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尽管会包括保护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内容,但是社区青少年立法属于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立法,它是与《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和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直接对应的下位法,而《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则是属于对全体未成年人进行特别法律保护的立法,它是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直接对应的下位法,两者之间各有其立法空间,是各与其上位法协调对应的下位立法,两者之间在规范的对象、重点、具体内容等方面均有重大的差异,不能混同。上海市社区青少年立法具有鲜明的上海特色,例如“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青少年年龄上限的提升等,因此也不同于国内一些省市已经制定或者正在开展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立法,它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示范效果,完善上海市乃至全国的青少年法律体系。

(四)上海具备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调研与起草的条件

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实践和法学界的研究成果为制定社区青少年工作条例提供了基础,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推进法制建设创造了条件。一直以来,上海市在青少年工作实践及研究上均处于全国前列。早在上个世纪后期,正是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地方性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长宁区法院第一个设立了专门的少年法庭,上海还进行了暂缓判决、暂缓起诉、考察官制度、判前考察教育等少年司法领域的试点工作,为全国在相关领域的司法制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应该说,在青少年司法工作领域,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部门,上海市都有着试点研究、深入探索的良好传统。

在社区青少年试点工作开展后,2002年3月在团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对社区青少年工作的专项调研活动。2003年4月,市委政法委、团市委和市爱心工程基金会委托成立了“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现状与发展研究”课题组,对本市社区青少年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已经取得了关于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初步调研成果,本次预调研工作也将为正式的立法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五)立法后,上海具备执法的良好基础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体系已经建立,建立了社区青少年管理组织体系,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社工队伍,落实了社区青少年工作经费,初步建立了社区青少年工作相关规章制度。执法主体、执法经费这两大核心的立法问题已经在实践中得以解决,因此上海已经具备了立法后执法的良好基础。

四、关于立法调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启动正式立法调研工作

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03—2007年)》中明确,青少年事务管理方面立法的立法案提案人是“市人民政府”。我们认为,作为社区青少年事务的政府主管机构,社区办适合牵头组建“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研究课题组”,由课题组负责对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研究与起草工作。课题组应由市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熟悉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有丰富立法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宜获得市人民政府的立法调研委托。今年已经是2005年,要按时完成市人大五年立法规划所确立的立法任务,时间已经十分紧迫,需抓紧立法调研。

(二)建立什么样的法

我们认为,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宜专项立法,不宜与社区矫正、社区禁毒杂处一个条例之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03—2007年)》只是笼统地确定了“社区矫正和青少年事务管理方面的立法”计划,并未明确社区青少年工作单独立法。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尽管社区青少年工作与社区矫正和社区禁毒工作共同构成了上海市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但是以寓犯罪预防于权益维护和服务工作的社区青少年工作,与主要以违法犯罪后予以矫正和防范的社区矫正、社区禁毒有着很大的差别,合在一起立法将带来强烈的标签效应,将严重损害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科学性,负面影响很大,立法操作性也十分困难。

社区青少年工作涉及到政府机构的设置、社团、社工、经费等重大问题,这些重大问题宜由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来明确和规范,不宜由地方政府规章、甚至一般的政策性文件来规范。此外,社区青少年的年龄范围、工作性质、工作模式等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不宜也无法为《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所囊括。因此,我们认为,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理想化模式是制定独立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条例》。

但是,基于可行性等因素的折衷考虑,我们认为,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最佳模式和可行性路径是制定《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条例》,将社区青少年工作相关立法问题放在该条例中予以规定。这一方案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够与中央立法相协调和配套,健全上海青少年立法体系。全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基本立法。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海具有《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与之对应和配套,但是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上海目前则缺乏配套地方性法规。目前陕西、湖南等省市已经制定了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办法,安徽、江苏等省市也正抓紧地方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的制定工作,一直以青少年立法领先全国的上海市却明显落后了。二是制定《预防青少年犯罪条例》可以涵括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主要内容,因为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正是基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思路建立起来的。与其他省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法相比,将成为上海立法难点(也是立法创新点)的是将预防犯罪对象的未成年人扩展到了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三是相比较而言,制定《预防青少年犯罪条例》的方案在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均要优于其他方案,观念分歧和理论困境等均要低得多。

(三)立法的重点与难点

我们认为,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重点应当是通过固定和规范社区青少年工作体系,以保障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社区青少年犯罪,维护社区青少年权益的目的。

对将来正式开展的立法调研,建议着重对以下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路径;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与现有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及立法空间;社区青少年工作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哪些困难可以而且应当在立法中解决,哪些不宜通过立法来解决;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机构问题,如何确保“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能得到实际贯彻;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草案的起草;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草案的说明;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提案主体等等。

下载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情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情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兴工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团队记录

    兴工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团队记录时间:2010年5月4日 地点:兴工社区内的贫困户家中 参加人员:社区青少年志愿者队伍 活动内容: 兴工社区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团队看望辖区内的残疾老人。......

    浅析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期中作业 论文题目: 浅析 青 少年 社 区 矫正 工作 班级:社会工作142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6年11月11 日浅析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

    社区志愿者工作体会

    社区志愿者工作体会我是一名来自社区的志愿者,当我看到第一医院开展的爱心使者志愿者活动的时候,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社会工作者考核办法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社会工作者考核办法(第一版2006年11月)2006-11-24 09:58:50 作者: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标)为了推进上海市阳光社区......

    关工委关心青少年工作调查报告

    为困难儿童托起希望的明天——**镇退休教师关爱青少年工作调查报告**镇地处宁西北最偏远的农村,全镇一百多名退休教师中、小学各占一半,居住城乡两地的也各占1/2(见表一)。但全......

    社区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社区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社区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根据镇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对各社区居委会党支部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调研,深入到居民区、驻区单位、厂矿企业,沿街门......

    志愿者调查报告

    志愿者调查报告 志愿者调查报告1 实践主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调查实践时间:20xx年8月1日—8月31日实践地点:河北科技大学调研成员:谷婷婷一、实践背景及意义近年来,大学生志愿......

    上海市交通情况调查报告

    上海市交通情况调查报告 交通发展在当今社会中肩负着“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引导城市拓展”三大历史使命。交通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现代化交通事业是社会的有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