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种心理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冷漠心理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第二篇:心理论文关于人际关系
心理论文关于人际关系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论文关于人际关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以后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大学生本身的性质较为特殊,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关系也较为复杂。从广义的概念来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与所有和他有接触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但是从狭义的概念来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仅仅是指在大学校园中接触较为亲密的人。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大学期间,学生们本身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成长阶段,这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比较多,有积极的影响,有消极的影响。这就需要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正确的辅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大学生能有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促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心理发展阶段有一个较为健康的发展环境。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的行为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好的环境能够使得大学生们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状态,不好的心理健康只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在生活中做出较为极端的选择进而对社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环境的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大学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中的主要家庭成员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是大学生最亲近的人,家庭成员和大学生之间具有血缘关系,这种关系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因此,大学生对家庭成员的信任度也是最高的,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成员的一些行为方式直接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如果一个家庭成员在生活中有一些不良的行为方式,比如说父母经常在大学生面前吵架,父母和大学生之间的矛盾不及时沟通等,这样只会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有阴影,要是不能够采取方式帮助他们,他们会有极大的心理障碍,这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如果大学生有一个较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这样可以让大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对以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大学生的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校园中的时候,第一个接触的长辈应该就是老师了,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生活环境,大学生更依赖于教师们的讲解,教师们给大学生的印象对大学生以后的生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以前遇见的教师们来说,大学的老师的管理比较疏松,大学生不经常见到老师,老师们一般只会对特殊的学生主动进行沟通,对他们进行一些心里上面的教育。除此之外,大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和老师之间进行沟通。因此,大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在大学生心理遇见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帮助他们疏散不良的心情进而使他们能够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需要老师和大学生们共同主动努力才能够有成果的。
(三)大学生周围的同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大学人际关系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这个特殊的阶段中,家长和教师只是大学生活中的小部分,大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和同学在交往。同学之间更加容易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密切的同学关系能够使得大学生们形成比较稳定的`交往和心理依附关系。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一)加强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情感上的不平衡,情绪变化对另一方有偏见。一方面,父母经常把情感上的负担寄托给孩子,并给予很高期望。另一方面,大学生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一方面他们必须离开他们家庭所在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迫使他们去学习独立面对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尽管他们想要独立,但由于外部世界和许多的限制,他们不能完全独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关系,需要大学生与父母调整和适应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需要彼此之间更多理解和信任,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的措施
但由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散,导致大学教师倾向于关注教知识,忽视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沟通,组织咨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适当召开大多数学生干部会议,然后让他们传递信息给大部分学生。师生之间的理解可以在对话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人文价值交换,改变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科学思维、注意和所有的学生交流,经常去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情况,真的做“学生导向”逐步发展人文精神,建立一个好老师形象,对学生起到好的影响。
三、结语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辅导,使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以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拥有一个好的素质,帮助社会建立和谐发展的文明环境;一方面又能够自主发挥自己的个性,使得社会产生新的资源,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社会上面新能源的踊跃出现。若大学生的心理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问题,进入社会后,很可能会做出极端的事情,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由此可得,辅导大学生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于以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对于辅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够达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娟,孙艳平.论心理健康与创造力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07).[2]张建梅.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际主观因素研究[J].传承,20xx(28).[3]田代亮.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20xx(05).
第三篇:人际关系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独立的影响
人际关系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独立的影响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再加上正处心理成长期心理不太稳定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综合分析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大量调查研究,大致有2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这些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抑郁、孤独、冷漠、自卑和自负等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和意外死亡的首要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格不健全是一重要原因,因此,加强人格教育综合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据国内外有关研究,大学生中存在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人格障碍、精神病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约占16~30%。原国家教委曾经对 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每年全国高校学生因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生活受挫等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据上海高校的调查,在200多种令大学生烦恼的原因中,人际关系、异性、对未来的担忧各占 20%。大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大学生独生子女的增加,这些心理问题将更加突出。严峻的事实警示我们,如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解决,不仅将严重影响未来高级人才的质量,还将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发展中的困惑与矛盾。这些困惑与矛盾又大都是基于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而引起的。具体表现在:(1)自我意识明显分化。“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落差,使“主体我”与“客体我”发生矛盾冲突。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有时能客观评价自己,有时又高估自己;有时感到自己似乎很成熟,有时又似乎觉得自己很幼稚;有时自信,有时自卑……,因此产生一种内心痛苦和不安感。(2)情绪控制能力较低。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时而积极情绪占据主导,时而被消极情绪主宰。遇事不冷静,易冲动等。(3)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交际圈子窄,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易引发人际冲突,陷入孤独、逃避、自我心理设防。(4)学习动机与兴趣缺乏。学习缺少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兴趣。面对学习压力丧失信心,产生焦虑。(5)恋爱与性心理适应不良,表现为性冲动与性压抑的矛盾,性心理失常,有的酿成悲剧。(6)择业求职焦虑,表现为对前途的担忧,缺乏竞争意识,自信心不足。一旦遇挫,易产生情绪波动。(7)社会适应能力和耐挫能力差,表现为不能很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人际环境,遇挫不知所措。大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地阻碍着他们的全面发展。心理问题的出现与意志、适应能力、耐挫能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即心理素质的强弱密切相关。心理健康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强弱。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的中介和载体,也是人们成长的基础和保证。它关系到人们生命的质量、人生的成败。
二、人格教育综合体系的内容及功能
西方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对人格的著名定义是:“人格是个体内
那些决定个人特有的行为与思想的心身系统的动态结构”。这个定义的基本点在于把人格当做一种动态的、生长着的系统。人格实际上还是指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个体独有的特质模式和行为倾向的统一体,称为人格。人格具有复杂性,它是遗传的、气质的、社会的和心理方面所有因素的合成。同时,人格又具有稳定性,反映出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表现出的习惯性行为、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等。
人格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反映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教育体系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人格品质的教育,其宗旨是促进个体健全,完善人格的形成,使个体具有良好的动机与自我意识,建立一个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使个体最大地发挥潜能,使受教育者将人类文化、科技、审美、劳动等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独特素养,从而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人格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认知教育。除基础知识、基本学习能力教育外,还应培养学生的组织和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的需要及思维方式的认知能力。情感教育。使学生懂得情感变化的一般规律,并能认识自身的情感变化特点,适当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防止过激情绪出现,使自己经常保持在快乐情绪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意识教育。应对学生进行科技意识、环境意识、自我完善意识等现代意识教育,进行交通安全意识、法规意识等公民意识教育,使学生能了解社会,面向未来,达到与社会的高度和谐发展。
道德精神教育。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教育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不断奋斗,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
人格教育所以能带给人一个健康心理,促进人内心的和谐发展,在于其包含以下三种功能:
1.动力功能。个体的动力系统包括兴趣、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等。动力功能是建立在个体动力系统上的。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使利于个体发展的需要变为个体自身需要,引导个体活动的趋向和个体活动的选择;二是把个体内在需要激发,调动出来,引导和维持个体的活力,这种功能可使个体朝着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方向运行,并能使人为了这一目的而去努力。2.调控功能。调控功能是由于人格具有整体性与可变性。整体性表现在人格诸成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且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可变性表现在人格具有一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人格在社会中形成,同时也随着社会的改变而逐渐发生变化。人格教育可调控形成与发展中的人格各成分,使个体保持良好的人格特征,改变不利于个体发展的人格特性,促使人格各成分协调发展,使个体动机与行为保持一致,利于个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3.社会功能。人格具有一贯性与社会性,人格是个体在社会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生活在同一社会的成员会养成一种共同人格,并在社会生活中以一贯的思想、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人格教育可使社会成员具有符合社会利益和需要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对社会有共同认识、态度和共同的行为模式,促使社会性人格的形成。这种人格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调和、推动作用。如我们平常所说的国民精神教育、民族魂教育就是人格教育社会功能的最高体现。
三、人格教育综合体系构建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多维的认知教育,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刺激和反应的终结,外界刺激正是通过认知这一中介发生作用,而使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行为。面临同样的问题,不同认知结构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所以,认知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要使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走出心理误区,克服认知的偏差,首先要更新德育教育观念。从行为的指导者转变为行为的塑造者。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充分认识和分析,根据其心理认识状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次是在实践过程中培育学生良好的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本身表现为个人调控自己的认识活动及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加强学生自控能力、选择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重要方面,使其面临复杂因素时能做出主动的相应的抉择,形成正确
人际关系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独立的影响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大学生是社会中特殊的一个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交往,从而形成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作为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发展影响重大。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人的个性形成和社会适应;消极的人际交往则导致心理冲突、人格变异。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真挚的友谊,树立高尚的友谊观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愈来愈严重,现代大学生最集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影响重大。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有多种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人际交往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人要成长和发展就必须适应社会,在校大学生应适应大学生活。在大学里要面对各种人际关系,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活一个重要方面。
人际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每个人的社会化进程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的。随着人的成长,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交往的内容逐步深化,交往形式日趋多样。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明确和承担大学生的社会责,促进起发展、成熟。
(二)人际交往促进大学生完成学业
大学生完成学业,完善自身,同样里不开交往。人际交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艺术,更是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走向成功阶梯,同时也是一种动力。会促使大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
一个人的个性除了首先天的遗传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时后天环境影响。如果长期生活在友好和睦的人际关系中,人的个性会变得乐观、开朗、积极、主动。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好坏也同样影响其个性的发展。
大学生一般是过集体生活,人际交往可以使大学生活的多样互补。首先是知识互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不同的家庭和民族背景,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通过相互交流和共同探讨,可以相互充实各自的知识面。
其次是性格、心理互补。大学是个性定型的关键时期,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养成良好个性。英国哲学家培根说:“除了一个真正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在大学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波折和烦恼,一个人能获得朋友、群体、组织的理解和支持,就能产生摆脱困境的力量。
(四)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维持身心健康
进入大学,人际交往的时间空间都变大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一个大学生能否融入群体成为大学健康精神生活的主要标志。通过交往,获得友谊、支持、理解,内心得到慰藉,提高自信和自尊,增强自我价值和力量,有助于降低挫折感和孤独感。如果人际交往的不到满足,会增加大学生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产生孤独、惆怅、空虚有,也就是我们同学所说的郁闷。
从社会学范畴来看,交往是社会和个人之间形成与发展的必然和普遍的条件,是社会成员、集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交往不仅是精神过程,而且也是物质的、社会的过程。
在大学里大学生不仅可以找到人生目标,还能找到自己。人际交往的质量如何,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整个大学都喊郁闷的今天,人际交往显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能互相激励、理解。还在郁闷中的大学生,请放开心情,去建造一份积极的人际关系,跟郁闷说再见,过好大学生活,坚信未来是美好的。
第四篇:辩论 网络影响人际关系
辩论 网络影响人际关系
为了活跃气氛,打造良好环境。经管理层商议,现开展“陆音活动之辩论赛”!我们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现将事项公布如下:
一、辩论主题: 网络发展影响人际关系?(2007年6月4日至2007年6月19日)注:从这期起,每个主题活动时间由原来的7天变为15天.正反:网络发展使人与人之间更多沟通
反方:网络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
二、辩论赛规则
1.参加对象:陆音所有会员(每人只能用一个ID号参与,以IP检索形式鉴别,同一个网吧上网的不同会
员请在参加之前向管理员说明)。评委和主持人不得参与本期辩论,但可发表中场消息!
2.参加办法:在每期辩论赛主题公布之后,会员在主题贴回贴发表自己的观点!即自动参与!
3.辩论赛以记分的方式选出:最佳辩论手(正反双方各一名),辩论赛选手积分办法如下:
(1)、辩论发帖者每发一帖增加1分。发帖子被评分的(除主持人外,其它版主评分不算数),增加5 分.
(2)、发垃圾帖、或无关主题的帖被主持人删除,减少10分。发恶意贴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
(3)、辩论赛结束后,获胜方所有辩手可加2分。
(4)、总结陈词的选手可加5分!每方只派一名!
4.因为是辩论赛,不可在辩论时发表不代表任何一方的言论,一旦对其中一方发表了支持言论,便不能更改自己的观点。否则该ID所发表的言论将以“恶意贴”删除处理,并取消其参赛资格!
5.辩论结束后,不可再发言。
6.由论坛会员组成固定评委会,每人一票,主持人一票,共4票3胜选出获胜方。如果正/反方得票2:2则
发言多方胜。
三、评分标准 :
1.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
2.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
3.反映敏捷,应对能力强,恰当把握现场气氛。
4.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5.表情丰富,仪态端庄,风度优雅,幽默洒脱。
四、主持人申请
1.必须是陆音会员。
2.在作为主持人期间必须有充分上网时间。
3.要勤于参与辩论的管理工作。评分,删除垃圾帖。
4.在比赛结束后及时判定比赛结果。
5.主持人不得参与自己主持的辩论赛。
6.报名: http://bbs.luheyy.com/read.php?tid=8943 点击进入!
7.主持人工作:维持好比赛秩序,发现违规贴子及时删除,发现精彩发言给予评分,双方提交总结陈词后,主持人统计每位选手得分,评出最佳辩手,并公布!参与评委投票选出胜方!
第五篇:心理班会总结-人际关系
心理主题班会总结
时间:5月12日下午
地点:7号楼
对象:全科二系(3)班全班同学
组织者:全科二系(3)班心委
本次班会总体而言比较成功,整个活动时间控制得当,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了预定计划。准备时张罗时间有限,同时有些同学因为个别原因而不能预期的参加心理班会。刚开始时有些混乱,秩序没有控制好,没有很好的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同学们的情绪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在我们适当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逐个发表看法和感想,层次由浅入深,对班级同学有了重新的认识,这也达到了我们本次心理主题班会的活动目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此次班会的举办,营造了一个更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同学们在了解心理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心理素质,也使班级同学更加团结友爱,从而使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更想通过此项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全科二系(3)班的朝气蓬勃与坚忍不拔的凝聚力。
第一个内容:介绍我院的心理健康的管理、服务机构以及服务内容。让每一位学员了解我员的心理健康的机构、服务内容、地址、以及联系方式,以便及时的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以及其他的问题。
第二个内容:学生论坛,有同学们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刚进入大学后的感想,同时,当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是给自己的找理由,还是勇敢的去接受呢?自己找了理由,但是生活是否相信理由呢?不仅如此,当我们面对大学的友情,一旦产生了冲突怎么办?种种在大学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通过学生的发言及议论,我们又给学生读了一些素材和解决的方案,及时的引导大家有一个正确积极的人生观、社会观,为今后自己的处事、交际也起到了一定的价值作用。
第三个内容:心理游戏,反应能力大PK和从容淡定的人际交际来往,通过游戏来锻炼同学们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游戏进展顺利,也起到了调动气氛的效果。大家踊跃参加,可以说将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教书里一片欢声不断,激情的青春在这里彰显了一览无余。在大家娱乐的同时,也了解了游戏的意义所在,为同学们在将来的人生挑战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四个内容:歌曲展示,大学阶段是一个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阶段,积极的参与可以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的充实,生趣。同时,又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样大学的生活才更加的有意义,有活力。
第五个内容:组织每位同学都讲讲班上其他同学的优点。这样可以让我班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对方,这对今后我班的管理与团结的凝聚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都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发现,我们才会有一个更好的人际交际圈,才会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有利的作用。
第六个内容:心理测试,通过心理测试让同学认识自己的各种人生观,同时帮助同学矫正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并为同学们健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便在日后的学习工作起到引导帮助作用。
班会小结: 本次班会以“人际关系”为主题。通过举办此次心理班会,使我们内部合作更默契更团结,提高了同学们的协作能力、认知能力、交际能力,也在活动中发现了同学们各个才华横溢,加强了同学们对心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同学的心理素质,健全了心理,对我们班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同学的将来发展打下了基础。许多同学都谈到这次活动让他们对整个班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班级的以后是信心百倍,并表示将十分珍惜与同学相处的时光。
通过此次班会看到的进步:
1.组织和协调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学会了适当的介入指导和鼓励
3.学会有意识地参与组织游戏
4.自我认知效果明显
5.为今后班级更加团结奠定了基础
不足之处:
1.因为个别同学的请假或个别的原因没有及时的到达,而让他们错过了此次参与的机会
2.心理游戏由于活动规则的生疏,游戏环节,效果不是太好。
3.心理测试题只能解决同学的某些问题,不是太全面。
全科医学二系(3)班 201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