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远松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培训类、专题讲座、校级
培训时间:2012.1.15镇中阶梯教室
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林远松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开展积极、活泼、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所要肩负的神圣使命,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方法创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属于源头活水和大厦高耸的基石,必须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方法创新必须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欢一小学校工作极其宝贵的优良传统,多年来的自觉实践,我们也逐渐摸索和积累了一套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完整的建设与发展的经验。然而,对照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照新时期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工作还有好多值得商榷和改进之处。尤其是在方法创新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等习惯套路,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开展,也一定程度制约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油田地区物质生活的相对丰富,小学生生活环境的相对舒适,以及大千世界与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思想所造成的冲击和影响,都在对我们几乎形成思维定势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构成严峻考验。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方法创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特别警醒。如何通过积极有效的方法创新,丰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拓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更是有着极为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方法创新必须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动力,唤起我们的实践觉醒。“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鲜明论断,也充分彰显了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追求方法创新,必须以实践为前提,以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不竭动力为目标,最终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一是要通过自觉实践,推动方法创新。实践出真知,实践贵在自觉。只有建立在自觉意义基础上的朴素实践,才能打破陈规旧垒的束缚,取得积极的建设成果,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实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二是要通过反复实践,推动方法创新。世界上没有一层不变的事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托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换新的手段、实施新的方法。反复不是重复,而是美好教育行为的一次次升华。提倡反复实践,目的在于不断积累经验,既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通过反复在反复,来实现新的提高。三是要通过反思实践,推动方法创新。反思过程是批评和检讨自己的过程,是永不知足的表现。经常在实践中开展美丽的反思,会让我们的实践生机盎然、花样翻新,结出理性与理想的果实。
方法创新必须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靠保障,提升我们的发展品位。近年来,在积极探索新课改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欢一小人针对本校艺术教育的特色,着眼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加强学校管理的基本需求出发,自觉进行了校园精神的思考、定位和打造,浓缩和提炼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爱国、文明、诚信、敬业”欢一小八字校园精神。这八字校园精神,既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成果,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途径。实践这八字校园精神,必须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锐利武器,不断尝试方法创新,结合养成教育等有效手段,用活泼、新潮、童趣化的办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美好感知,导引他们的行为自觉,进而形成生动活泼、生龙活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局面,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这样,才能激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意义,增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以打造特色教育名校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品位,真正把欢一小建设成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一流学校。
方法创新永无止境。这就需要我们从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出发,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一步一个脚窝,朴实无华地书写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春华秋实。
第二篇:专题2-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专题教师:康秀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在我国处于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学校深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十分必要。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探索积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方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目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全面教育的重要环节。探索新时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仅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影响深远,而且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意义重大。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学生除了具备当代青年的一些共性外,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个性。中学生崇尚自我,讲究独立,表现在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独特的视野和观点,不易接受简单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初期,容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不能渭泾分明,有的甚至怀疑、排斥。因此,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绝对不可以简单化、公式化,一定要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一方面,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学习、汲取其他行业和部门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另一方面,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应该说,无论是校园,还是工厂、农村、街道,尽管环境各异,但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体是一致的。在同一主题之下,许多单位探索有特点的教育方法,收到了不同的教育效果。实际上,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方法并不是自己独创的,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对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极有益处。近几年,中学生军训已成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堂必修课。这一成功的做法正是受到军队正规化训练的启发。几天或十几天的军训生活,对学生组织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教育的效果,要大于老师几年课堂教育的效果。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最大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学校、家庭、社会。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有的是学校可以独立完成的,有许多无法独自进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社会和家庭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有力保障。比如军训,没有部队的支持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走出校门到工厂企业或农村去参观,没有社会的帮助就无从谈起。运用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做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本身就是改革和创新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项内容。
新形势下加强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时代发展的高度,把握当代学生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探索新的途径,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上一新台阶。
一是观念创新。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先导。观念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想基础,学校必须把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充分认识到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识到青年学生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党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是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多种多样并各具特色,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努力做到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体现时代性,增强实效性,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努力做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以实现政治教育与成才教育的统一,实现思想品质教育与培养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主旋律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统一,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
三是内容创新。为适应人才国际化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客观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在内容上有所充实,在保留原有的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注入一些随着时代发展而需要更新和创新的内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创新,核心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要继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学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真正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篇: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借以调动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其他要素的作用,使之进入激活状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效能,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手段,因而,它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要素从有准备状态转化为实际状态的中介,在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要素功能的发挥中具有关键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意识形态的交锋将更加激烈;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和渠道、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较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显现出来,若还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为此,我们应加强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调整教育方法,这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次之,要以提高实效的观念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一切工作都讲究实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讲究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再次,要以移植与借鉴的观念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谓移植是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才学等社会人文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条件、对象的变化,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原则,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遵循的原则包括:(l)坚持针对性原则;(2)讲求实效性原则;(3)发挥主动性原则;(4)把握可行性原则;(5)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原则,避免“假、大、空”的教育;(6)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营造平等、宽松的教育氛围;(7)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发挥教育者的人格力量;(8)坚持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循序渐进原则,增强教育方法的实效性;(9)坚持激励原则,追求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的吸引力和感召力;(10)坚持系统性原则,追求教育方法的综合适宜性;(11)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12)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13)坚持继承和创新统一的原则。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以形成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论体系。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1)转变教育者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作为人们思维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它不仅是人们在抽象思维活动中所运用的工具,而且是人们在认识和把握对象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现代思维方式,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本质,提高其科学性认识”。“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有碍于教育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育内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有碍于教育者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形成创新的意识、产生创新的冲动、设计创新的内容”。
(2)深化原有的方法,使其具有现代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深化原有被证明是科学的传统方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教育的方针、原则方法和一般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并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科学的,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对它进行吸收和深化”。深化原有方法,包括深化外来优秀的文明成果。“实践证明,固守旧有的传统,不吸收和借鉴外来的文明成果,即使是最优秀的民族文化也难以得到弘扬。同时,吸收来的外来文化若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使是先进的思想也难以为本国人民接受”。
(3)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现代化、最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亟需‘网络政工’,积极创建教育互联网平台,营造红色网络文化氛围,以‘灌输、引导、监控’为主要方式,占领网络思想意识阵地,积极探索校园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现途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重视心理咨询,“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大,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越发软弱,这些心理异常现象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阻力。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影响会不断加大。如何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心理咨询方法同样是高科技含量的方法,心理咨询不仅需要精密先进的仪器设备,更需要具有专业技术的思政人才。
(4)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技巧。郁时全提出“四个”转变理论,即从注重教育型转变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从注重灌输型转变到灌输与疏导相结合,从注重解决思想问题转变到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从注重教育者的作用转变到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注意自我教育作用的结合。这些都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技巧。
国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了各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既为世界各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上述五个国家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与方法能够为改善我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诸多有益的启发。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一)加强对儒家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扬
我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儒家思想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我国代代相传,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思想宝库。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抛之于脑后。虽然儒家思想残留着很多封建思想,但是儒家思想中那些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新加坡对儒家伦理的采纳是非常大的,曾经一度在学校内开设《儒家伦理》课程,后来虽然该课程被取消了,但是他们的道德教育内容很多依然保留着儒家的基本伦理观念。这些观念对于塑造新加坡爱国、敬业、懂礼的青年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改革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以上几个国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十分贴近的,在这一点上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对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要求过高,而且思想道德教育过于理论化,内容也过于空洞。理论化、空洞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无法真正唤起青少年的道德情感,从而难以使其采取道德的行动,结果学生的道德发展在事实上趋向于“自由”发展,而缺乏真正的引导。因此,改革我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内容,使其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是提高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效果所必须做的一件事。
(三)采取以课程为主,辅以各种道德实践活动的道德培养模式
从国外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看,以道德课程为主,辅以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是一种主要的道德教育形式。在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出现反映了美国人对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呼唤与重视,虽然新品格教育运动在美国也遭到了很多的批判,但是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出现与实验的广泛开展告诉我们: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道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也是被认可的。道德课程与道德实践活动的相结合将是美国未来道德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选择方向。而在日本、新加坡、法国这样开设道德教育课程的国家当中,虽然道德教育课程是传授道德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它们同时也十分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以培养学生道德为目的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学校性质的,有团体性质的,也有个人性质的。在这方面做得较为突出的是日本。如在日本的中小学校中,每天要求学生进行教室的清洁,饲养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并且要求课后必须参加一个俱乐部等等。
(四)完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注重发挥社会与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与责任。
国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使家庭和社会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有力补充。当然在这方面所做工作的侧重点与三方面配合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其中做得好的要首推新加坡。
目前,在我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依然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家庭、社会与学校的配合关系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相互配合的有效体系和机制。笔者认为,首先要制定和完善严明的法规与社会规范,真正地坚持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使我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法制社会。其次,注重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严格禁止色情、暴力书刊、影视作品的出版与放映,把好娱乐与文化关,同时利用媒体来广泛地宣传家庭美德、公共道德、职业道德等优秀道德品质。最后,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要注重对家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总之,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看作是每一个成年人的任务与责任,无论你是家长、教师还是社会成员都有这样的义务。
第四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简单例举(4×5)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用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方法:
(1)疏导教育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引导大家把各自观点和经验都发表出来。主要有分导(分而导之),利导(因势利导)和引导(启发诱导)三种方式。
(2)比较教育法,将两种不同事物和现象的性质、特点进行比较鉴别,得出正确结论,以提高思想认识。就内容而言有横比和纵比之分,具体运用方式包括回忆对比法(回忆过去对比现在,忆苦思甜),比较鉴别法(通过比较鉴别真伪、是非),类比法(通过属性类似现象的比较得出他们其他的共同特征)。
(3)典型教育法,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最常用的有两种形式。负面典型(反映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和正面典型(代表正确的、先进的思想)。
(4)自我教育法,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包括自我修养(反省、反思、自我改造),自我管理(自制、自律)和自我调控(调整与环境关系、认知调控和情绪调控)三个方面。
(5)激励感染教育法,通过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来调动积极性的方法。包括目标激励,奖罚激励,竞争激励的激励方式和形象感染艺术感染、群体感染。
2.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的基本方法,信息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分析提出了要求。要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分析,着眼于动态分析,从言行认识到思想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导放面,就具体方式而言有:(1)矛盾分析法,发现矛盾,分析矛盾性质(敌我矛盾还是内部矛盾),把握矛盾特性,分析主次矛盾转换条件。
(2)系统分析法,把各种信息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分析,主要包括分析信息要素本身,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系统结构,分析系统结构的外部环境。
(3)因果分析法,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包括追因和溯果。
(4)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事物的不同方面,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包括纵向比较(同一事物的各个历史时期),横向比较(对象、内容、形式、环境等的分析)
(5)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定性是确定性质和类型,定量是确定数量关系,对任何事物的分析都是性和质的统一,同时要分清主次和变化,把握量的模糊度。
3.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难免遇到某些特殊的思想问题和行为表现,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1)预防教育法,预防人们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进行教育,以防止和避免错误思想和行为的产生。包括普通预防与重点预防,明示与暗示,启示与警示。
(2)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人们的认识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提高思想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干预。一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心理疏导、交友谈心,二是坚持立足教育、预防为主,做好危机前的观察了解、危机中的针对干预、危机后的抚慰和稳定工作。
(3)思想转化方法,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将思想由错误转化为正确、消极转化为积极、落后转化为先进。主要途径有,情感融化,打开思想转化通道;事理说服,提高思想转化效果;行为约束,增强思想转化力度。
(4)冲突调解法,对人们的思想矛盾和行为激化状态进行调解,减少冲突导致的破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瞄准矛盾焦点,及时疏导分流,二是寻找有效方法,妥善处理冲突,如冷处理、热处理,隔离、转移、调解和限制。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也叫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实践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方法,主要包括基本方法、通用方法、特殊方法和综合方法四个方面:
(1)基本方法,学习理论,进行实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径。
(2)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用方法就是一般方法,包括疏导教育、比较教育、典型教育、自我教育、激励感染教育方法
(3)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是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特殊问题的方法,包括预防教育、心理问题梳理和心理危机干预、思想转化和冲突调解
(4)综合方法是在把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式措施和手段,包括各部门、多角度的协调式综合和交替式综合,教育各个内容和主从综合的并列式综合和主从式综合,业务、工作和各教育方法相互渗透融合的渗透式综合和融合式综合。
(5)隐形教育方法,也是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渗透式教育方法和陶冶式教育方法、实践体验法。
5.网络教育的具体方式,基于网络虚拟时空,遵循网络特点和人们在虚拟社会中思想行为的形成发展规律,有意识、有目的的对网络受众进行有效的影响,使之形成适应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行为。主要包括:
(1)网络信息引擎方式,运用网络信息引擎工具,有意识的搜索相关信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2)网络疏导方式,教育者在虚拟空间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网络上出现的问题进行疏通和引导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依据网络载体可以分为即时性疏导、咨询式疏导、渗透式疏导、参与式疏导,另一类根据网络舆情性质分为因势疏导、造势疏导和转向疏导。
(3)网络咨询辅导方式,可以分为咨询和辅导两种方式。
(4)网络自我教育方式,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发挥主体意识,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网络个体自我教育,二是网络群体自我教育。
(5)虚拟实践方式,主要有组织受教育者参与主题论坛活动,参与社会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组织受教育者参与虚拟生活和交往,组织受教育者参与红色主题网站的建设。
6.综合教育方法,是教育主体再把握各种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协调整合形成为共同目标服务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教育的措施和手段。
(1)主从式综合与并列式综合,主从式综合包括自我与自我教育、现实方法与虚拟方法的综合;并列式综合包括教育与管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
(2)协调式综合与交替式综合方式。协调式综合是指综合各个部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体系,形成教育合理;交替式综合是指多角度、多侧面教育的综合(3)渗透式综合方式和融合式综合方式。渗透式综合指思想政治教育向业务、工作的渗透;融合式综合指多个单项教育方式相互渗透融合成一种新的方法,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这样一项综合建设。
7.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方式和表现形态,常见的载体包括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传媒载体和网络载体。
(1)管理载体,包括组织管理、制度管理、生活管理
(2)文化载体,包括各种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建设文化环境等。例如绘画、书法、校园文化。
(3)活动载体,包括本职工作、竞赛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休闲活动(4)传媒载体,包括现代印刷(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电子载体(广播、电视、录音等)、网络传媒
(5)网络载体,主要指计算机网络,包括各类新闻网站、资讯网站、思想政治专业网络等
8.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方法,按适用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及各层次:
(1)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规定了其他方法的方向准则和要求,起着导向规范的作用,主要是指实事求是方法、群众路线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起主干作用的方法,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方法,基本方法等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操作方式,是具体方法的实际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环节,使具体方法更加程序化、规范化。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技术和技巧,运用方法的经验概括,使具体方法更生动、更具体,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创造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二、简答题(4×10)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有横向联系性又有纵向发展性,其主要内容包括: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间的联系规律(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宏观到微观的层次结构和体系结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除了一般、特殊和个别的层次结构之外,还有纵向和横向上的内在联系,也就是方法论的体系结构问题:
(1)纵向发展结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有一个历史的发展的线索,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优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成果都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宝贵财富
(2)横向体系结构,是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联系成一个整体。按照人们的认识规律即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到总结提高再到新的认识活动,不断反复下去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可以建构成相互联系的三大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
3.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一种精神文化信息,从本质上讲它是实践基础对客观条件的反映,它的形成和发展在时间上是交错的,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要根据信息发展的时机分别选择调查方法、观察方法和预测方法。
(2)实践活动是发挥思想指导作用,实现主观反作用于客观的基本途径,因而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只能从实际活动和具体言行入手,其基本途径有: A.一是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客观条件入手,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有一定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
B.二是从人们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入手。人们从事的本质工作,是人们的主要活动,主要活动的变化经常会引起人们思想的变化
C.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总要相互交往,形成各种客观的社会关系
D.从分析社会环境因素入手,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3)总之,人们学习生活的过程是在一定时空内的物质运动过程,人们的思想随这个过程发生变化,只要我们善于把握现实生活的过程,考察人们的实际行动,就能获得丰富而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4.实践教育的具体方式,组织人们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随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断丰富发展,主要实践包括:
(1)劳动教育,通过生产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是主要的实践方式,其主要目的和内容在于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劳动的地位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主要方式包括: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为使其行之有效,教育者要帮助受教育者明白劳动的要求和意义,帮助受教育者总结提高,巩固成果。
(2)志愿者服务,是服务者自愿参加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志愿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扶贫接力计划、“三下乡”活动、共建和谐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大型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社会活动现场志愿服务。
(3)社会考察,有目的的观察、认识、研究社会想象,提高受教育者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一般有三个步骤,首先确定考察对象、任务、提出考察计划,其次组织受教育者研讨和制定考察计划,最后指导受教育者参加实际考察活动、做好考察记录、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写出考察报告。例如:走访革命英雄、劳动模范人物,重走长征路等等。
(4)虚拟实践,指以数字化符号为中介的计算机网络空间即虚拟空间的实践,虚拟实践之所以具有实践功能,是因为人们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的是有计划、有目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虚拟客体的客观活动。这样的活动同样伴随着思想、情感、道德的发展变化,但是不能脱离现实空间陷于虚拟世界,走向纯粹的虚空。
5.理论教育的具体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教育方法,其具体方式有:
(1)讲授讲解,讲事实、摆道理;
(2)理论学习,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阅读相关理论书籍)(3)宣传教育,利用大众传媒传播正确理论和先进思想;(4)理论培训,围绕某一专题,确定主题内容,进行必要的辅导学习。(5)理论研讨,采用研究、探讨的方式来进行理论学习和理论教育
(6)研究性学习,让受教育者通过研究来学习,发现知识,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但是用好理论教育要准确理解理论的内容,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联系实际引导人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解决问题。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正面说理、以理服人,又要寓情于理,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批判错误理论和思想倾向,形成教育合力和综合效应。
6.隐形教育方法,采用比较含蓄、隐蔽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有意无意间受到触动,潜移默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途径:
(1)渗透式教育方法,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受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用好渗透式方法,要注意选择好合适的载体,活动载体,寓教于行,使人们在活动中亲身感受;文化载体,寓教于文,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传媒载体,采取容易为群众接受、欢迎的形式进行传播。
(2)陶冶式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和教育环境,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政治教育。陶冶中的真善美必须通过个性化,转化为个体可以接受的形式,用科学的、正确的、优秀的作品来引导人们,陶冶性情。
(3)实践体验教育法,组织人们自觉参加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自愿参与各种生产劳动和服务活动,丰富实践体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青年“三下乡”等等
7.教育者的素质决定教育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教育者为主导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言教和身教、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有如下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立场和观点,高尚的思想品德,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A.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立场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同党中央在思想上保持一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富有时代特征的现代观念
B.“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者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强的意志,无私无畏的胸怀,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
C.谦虚谨慎、作风民主、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一个合格教育者所应当具备的素质
(2)文化知识素养,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很多,最主要的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还应该尽可能掌握从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动态。
(3)工作能力素质,决策、计划、实施、指导、协调、排除风险的组织能力,口头和文字的表达能力,调研能力、方法创造能力和收集、利用信息的信息素养。
8.教育者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的最基本方法是认真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自觉改造世界观,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1)相当学生在当先生,先当学生就是要先当群众的学生。立足于群众实践,作群众的学生,从群众中获取新的信息、新的营养,吸收新鲜语言,向群众学习实践体验。
(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善于学习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建立和调节合理的知识结构。具体方法如:目标积累法、零星积累法、分类系统积累法、优选法、快速攻坚法和跳跃进展法等
(3)坚持实践的观点,自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注重调查研究,把学习工作和研究结合起来
(4)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一是要注重身教,言行一致,自觉实践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建立自己的人格力量,如焦裕禄、孔繁森;二是要在学习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气质,沉着冷静、做好计划、量力而行、严密组织,力求全面,言而有信。
三、论述题(2×15)
1.网络异常行为与解决办法
网络异常行为也称网络离轨行为、网络反常行为、网络偏差行为等,指在网络中违反网络规则会社会主流价值准则,并引发不良后果和引起非议的行为。主要 包括五种类型:一是网络成瘾;二是使人抵触和反感行为;三是违反社会主流价值的行为;四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五是违背人性、邪恶的网络行为。例如:网络成瘾、网络恶搞、网络欺诈、网络情色、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等消极、病态、犯罪的网络行为。针对这些行为,必须采取有效方法解决:
(1)网络成瘾的矫正。网络成瘾指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网上行为冲动失控,对网络产生强烈愿望,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现象,网络成瘾的实质是人在网络领域中的主体性丧失,对其综合矫正的方法有:
A.网络认知矫正,借助心理干预的知识,网瘾者接受教育者的网络观念和行为,加以反复训练,使新的认知取代旧的不良认知,并将新接受的认知和行为转化为成瘾者的认知观念和行为习惯。
B.网络注意力转移,通常成瘾者往往将多数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网络事物和活动上,转移网络成瘾者网络注意力是有效干预网络成瘾的重要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中的其他事物和活动上;二是进行网外转移,将注意力往网络以外的事物转移。
C.网络替代延迟满足法,用新的网络活动代替原来沉迷的网络活动,以减轻成瘾程度,适用于网络成瘾教严重者。
D.网络团体辅导法,网络团体辅导借助团体力量,组织同类型网瘾者进行共同商讨,使团体成员实现成员间的自助,解决团体成员共有的障碍,最终改善网络成瘾。
(2)网络恶搞的引导与规制。网络恶搞指利用网络特性和表现方式,对取材对象的传统理解进行消解和解构的现象。网络恶搞任其蔓延会造成是非不分,荣辱颠倒的不良后果,如果得不到有效引导和规制,会带来严重危害,其引导和治理的方法有: A.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络受众的道德素质和审美情趣,增强自律意识和能力 B.网络引导,通过正确的网络舆论和优秀的网络作品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主流文化
C.网络规制,制定和实施网络法规,制止破坏网络和谐的恶搞者
(3)网络欺诈与规制方法,网络欺诈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网络用户实施欺诈,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其规制方法有: A.依靠立法,以法律和政府强制力规制网络欺诈
B.提高网络监管和服务商的自律。一是加大网络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二是网络服务商要自觉按照《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自查自纠,自我管理。C.提高网络受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只用用户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不轻易上当受骗,才能切实有效的防止网络欺诈
D.网络安全技术手段也是规制网络欺诈的重要方法,目前主要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有:一是访问安全机制和口令,二是信息加密机制,三是安全认证机制。
2.网络舆情的引导(从条件、方式、特点几个方面来综合论述)
(1)网络舆情是指网络受众在网络领域通过网络语言和其他方式,围绕社会公共事务性的热点或普遍关注的议题所表达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的集合。
(2)网络舆情的形成有三个基本形成条件:社会热点、焦点、敏感议题是舆情形成的前提条件,众多网民参与参与讨论是形成的主要条件,网络虚拟空间的自由互动和即时传播是网络舆情形成的重要条件。
(3)网络舆情除了具有现实社会舆论的基本属性外还有自身的特点:
A.直接性和客观性,能比较直接的反映某些现象的本质和不同群体的价值诉求。
B.及时性遇突发性,网民可以迅速汇聚形成公共意见,网上互动、网下互动,导致舆情的突发变化
C.丰富性和多样性,议题广泛,内容丰富,引发方式也多种多样
D.互动性和反馈性,议题讨论中网民互动性强,能快速的表达和反馈,甚至是冲突
E.情绪化和舆论偏差,网络的身体不在场用易导致部分网络受众缺乏理性、认识片面化,引起舆论偏差,引发负面舆论。
(4)网络舆情涉及广泛,往往突发,且易形成交流碰撞,引发舆论偏差,对其掌握要注意收集和分析信息,把握信息走向,及时引导,做好善后工作,预防扩大影响。一是要做好舆情的前期把握;二是要做好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收集时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既可以征集意见,也可以特定渠道、机构收集,信息的分析上要对潜在的信息进行识别和跟踪,信息的处理上要分清主流信息和非主流信息,使用引导方法进行调控,使之积极正确发展。
(5)总之,网络舆情的掌握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收集网络信息,还要善于把握舆情的形成、发展、变化趋势,做好舆情的引导,就引导方式而言主要有:
A. 舆情的整体调控策略。对舆情的形成、发展、爆发、衰落的各个环节,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整和控制。建立网下社会舆情监控和预防体系,防止不良言论、信息进入网络;做好网上调控,删除可能形成不良舆情的信息,密切跟踪问题信息,把握舆情走向,主动引导和调控,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舆情;做好网下调控,做好善后工作,避免形成不良的网下舆情和其他事件。B. 舆情的引导方法。一是因势引导、造势引导,引导舆情向好、向善发展;二是当舆情中的行为已经转化为现实群体的行动时要尽快获取行动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相关信息,预测发生规模、程度,为网下引导提供决策依据。C. 对网络受众偏激情绪的转化方法。一是情感感化和信息认同办法,亲近网络受众,增强情感认同,打开思想转化通道;二是双面说理、促进内化,从正反两方面说理,将正反两方面意见呈现出来,让网络受众鉴别比较,引导网络受众理智对待,促进正确舆论的内化;三是行为规范、加强转化,通过行为控制,对偏差行为进行约束,加强转化。
3.结合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谈谈中国古代和西方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二合一,论述题)
中国的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指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方法,其注重伦理道和个人内在修养,并且与封建专制主义密切结合,主要有社会教化和修养两方面的方法:
一、教化方法,所谓教化就是指通过教育感化,使人们成良好的习惯,直至成为贤人、君子。中国古代的教化主要有俩个途径,“上行下效”以达到“化民成俗”,“上所化为风,下所习约俗”,就是指“上化”、“下习”两个途径,就具体方法而言主要有:教育灌输,化民成俗,身教示范,礼乐结合,环境陶冶,践履笃行。
二、自我修身方法,儒家十分强调修身,总是把修身同治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主要的修身方法有:学思结合,自省方法,克己方法,慎独和积善成德。
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西方经济文化制度的产物,又为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服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结合宗教,与宗教适应,同时涉及多个学科,强调道德渗透性,方法自由的教育方法:
(一)道德认知方法,包括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二)价值澄清法;
(三)社会学习方法,包括榜样示范法和强化方法;
(四)政治社会化,主要有政府主导模式,政党主导模式,社会主导模式;
(五)隐形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经过不断改革,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入了综合化发展阶段,受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社会信息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分化和综合相统一的发展趋势。分化趋势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向各个领域拓展。综合趋势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相关领域渗透,与相关学科结合,使之相互促进。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增强平等性,教育自主性,教育民主性。就是要引导广大群众和各个部门关心、参与教育活动,共同提高。
(三)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要求,只有改变传统方式,运用现代化手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与这种历史现象相联系的内容和方法也有必定存在历史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同古代和西方其他阶级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研究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掌握其纵向结构,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和水平。一是要在继承、改进传统方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不能凭空产生,是人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经验积累,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仍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例如:礼乐结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结合,把社会对人的道德规范内化于人的情感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通俗的文艺形式对小市民进行伦理教育,将社会伦理观念传播到广大草根教育;环境陶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自觉的把这种环境的影响纳入到教化的重要内容中去;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积极思考就毫无所得,言思忠,疑思问,见得思义。
二是要在借鉴、转化域外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国家、地区创造的经验和方法,通过人们的相互交流、学习,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鉴的客观基础。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大胆的吸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有益因素,丰富和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例如:公正团体法(强调团体的教育力量和民主的管理的教育作用);社会学习方法,观察学习方法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过认知过程而不断形成的,人可以利用外部直接的强化从环境中学习,也可以通过强化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还可利用自我内在强化体验自身行为的可能结果预期进行学习。因此其提出了两种方法,榜样示范法和强化方法。(把文化环境和道德发展联系起来,注意与实际结合,重视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隐形教育,一种无意识教育,教育者按照预定内容和目标,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使受教育者在满足兴趣、爱好的同时,得到思想的进化和启迪,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坚持继承和借鉴,坚持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才能真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发展。
四、方案设计(1×10)
(一)社会调查报告
1.标题:关于„„的调查报告;„„的调查
2.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3.正文:前言、主体、结尾
(二)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标题
活动主题、参与对象、时间、地点 目的 途径 预期结果
第五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名称:课程代码:任课教师:
吉首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
彭兴富
吉首大学研究生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 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思想政治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称。能否有效地实现受教育者的思想转变和觉悟提高,是衡量教育者所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好坏的唯一标准。方法的好坏直接与效率的高低相联系,甚至成为成败的关键。因此,当我们确定了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则以后,必须配之以正确的方法。本文仅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和运用中的注意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方法;隐性教育方法;特点;情感因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毛泽东同志曾比喻方法就是过河的桥或船。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挖掘出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法问题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欠佳,则事倍功半。
(一)显性教育方法的特征
从总体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为显性教育方法和隐性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在实践活动中虽存在已久,但作为一种方法概念,则是在 20世纪 90年代初期 隐性方法!提出之后,才概括出来的与隐性教育方法相对应的一种方法类型。当前学术界比较有代表的是王瑞荪所下的定义:“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大家都公认,显性教育方法是一种有组织的、公开的、直接作用于影响教育对象的方式,它不是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同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显性教育方法具有以下特性。
1、专门性
显性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机构或教育者专门设置与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与工作方式,为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存在,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展开活动,随着教育任务的完成而结束。它是教育主体与客体都熟悉的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如政治理论教育法、先进人物报告法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用的就是显性教育方法。
2、公开性
采用公开的形式和手段(包括有目的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和互联网站),向教育对象开诚布公地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是显性教育方法的最显著特点。它要求教育主体利用公开场合与公开方式,公开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公开表达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张和要求,直接与教育对象进行沟通,尽最大可能叫人们直接感受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规范性
显性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存在与使用需要组织权力和组织规范做支撑,具有规范使用和规范参与的属性。所谓规范使用,是指显性教育方法大多要由国家或组织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向教育对象提出参与的要求并制定故意不参与的惩罚条例,以规范组织成员的参与行为。如大型的集会中升国旗奏国歌这种政治教育的显性方式,大多数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给予确定。
(二)隐性教育方法的源头
一是现代课程理论提出的“隐性课程和隐性课堂”。该理论认为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除
了需要设立正规和正式的教育外,还应该设立隐性的课程和课堂来覆盖学生正规课堂之外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隐性课程中通过自主的活动获得教育。这一理论在 20世纪 90年代初期由教育学介绍进来后,很快被引入学校德育的改革和创新之中,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概括这类方法予以启迪。
二是国内在研究和借鉴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时,特别注意到它们的一些方法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隐蔽性,国内的研究者逐渐倾向用“隐性教育方法”对其进行概括。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们的业务活动、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相渗透的实践发展日益突出,用“隐性教育方法”的概念来称谓这类方法就得到了相应的认可。20世纪 9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的概念频繁地被引用,它的渗透和隐蔽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以致被视为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未来模式和发展方向。
(三)隐性教育方法的特征
1、潜隐性
显性教育方法是把强制性的教育目的巧妙地隐藏在“非教育”的其他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一种无压力和无反感的情况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教育目的。隐性教育方法靠的是人的无意识接受状态。教育者巧妙地将教育目的蕴含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受教育者的某些心理需要,如好奇、兴趣、归属、安全、尊重、从众、认可、成就感等,使受教育者间接地、潜移默化地接受信息,达到教育目的。
2、广泛性
隐性教育方法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方方面面,从人们生活的多个角度展开,不显山不露水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机、态度、行为、价值和其他心理的成长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和广泛影响。
3、载体的多样性
隐性教育方法形式多样,载体多样。自然景观、人文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校园环境、网络空间等等,都可以成为其使用载体。
4、效果的持久性
隐性教育方法运用多种形式把教育内容寓于载体之中,这种形式论道而不说教,生动而不空洞,娱乐而不庸俗,使富有教育意义的道理通过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悄悄润入心田,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超凡的气质等,虽然只能通过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培养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慢慢地养成。但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个人的道德资源,沉淀心底,净化灵魂,发挥持久的效果。
二、在运用过程中促进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教育方法结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一)显性教育方法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产生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但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多样性、自主性的变化,效果大不如前。世界上的任何方法都不是全能的,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特定的使用范围和功能特长,因而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显性教育方法也不例外。显性教育方法的局限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1、覆盖面有限
显性教育方法一般在有组织的正式场合使用,起作用的范围主要集中于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领域。因而对人们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之外的广阔活动空间则难以覆盖,更难以发挥影响作用。一旦遭遇其它生活空间中负面思想信息和观念的影响,显性教育方法的教育功能和影响作用更会大打折扣。
2、强制诉求的色彩较浓重
显性教育方法大多要依赖组织力量得以展开,强制色彩较浓。这对意识形态的宣传是有
利的,但对个体教育对象来说,接受起来要更为困难。在人们自主选择意识增强的今天,稍有不当,就可能导致产生逆反心理。
显性教育方法的这些局限是同其特有的功能长处交融于一体的,有的可以通过创新发展,使之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而不至于形成过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则是附着在长处之上不可能克服的,不可能要求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发挥隐性教育方法的优势,取隐性教育方法之长以补显性教育方法之短。
(二)隐性教育方法的优势
第一,从心理接受机制来讲,隐性教育方法更易于为人所接受,凡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都有一个接受过程,这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
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所谓“接受”,是指接受主体(即教育对象)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尤其是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能动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特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是指接受者由于自身的需要,在接受环境的作用影响下,通过某种中介对接受对象进行反应、选择、整合、内化等多环节构成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理所当然包括着接受活动在内。“接受”就是意味着承认、相信。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就是这种思想进入了人的头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接受”就是教育的实现。因此,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关键性、决定性的环节,正是这个环节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 人在无意识状态下更容易无抵抗地自然而然地接受外界刺激和信息,许多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对象在心理不设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接触、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做法,符合人的无意识接受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所以它比显性教育方法具有更大的优势。
第二,隐性教育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隐性教育方法的覆盖面广,适用于所有的教育对象,而且相对而言,对青少年的教育效果更好,当然这与青少年的身心特征密切相关。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斯基说: “造成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2)所以把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育法,非常适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即使在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情绪时,使用隐性教育法也能淡化教育意图,在人们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自然轻松地开展教育活动,顺利实现教育目的。隐性教育方法在覆盖面上的优势又是显性教育方法难以企及的。
第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法有利于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即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己对自己进行教育的意识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够在不触动青少年逆反情绪的前提下,给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提供契机,创造条件。这一优点显然又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启示
显性与隐性是相对的,所谓隐性只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上的隐性,当这种隐性的影响越来越大时,教育的目标指向必定会使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意识到它的存在,认识到它的意义,从而有意识地加以控制,甚至把它提到显性的议程上来。那么,如何做好两者的转化和渗透是我们所应该研究的。对于隐性教育中的积极一面应该发扬光大,尽量控制其消极方面。对于显性教育中某些非本质、不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变为非显性的部分,让学习者自己去体会领悟,同时针对显性教育的某些薄弱环节,我们也可以借鉴、渗透隐性教育的一些做法,淡化显性教育中具有的强制性、使人容易反感的部分,以一种隐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它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交织在一起,共同起作用,不可偏废,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和情境做好它们的转化。同样,我们可以从其中得到启示: 发掘显性教育
方法中潜藏的隐性因素,加强对隐性教育方法的把握,促进其与显性教育方法的结合;同时,对于隐性教育方法中,能够有利于把握传达主导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应充分重视,形成一定的理论系统,以显性的教育方法表达出来。
三、在方法运用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一)影响受教育者接受状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感因素作为一种非理性因素是影响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情感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态度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接受主体的情感体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情感相容度是教育接受活动中产生正负效应的关键,影响着认知行为走向。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情感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去评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独特的作用形式。积极性的情感,可以强化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消极性的情感,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会起到抑制作用,会弱化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感因素。
1、教育者的情感因素: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授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情感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自己职业的情感。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敬业之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乐于从事某项工作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就是在自己工作时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和快乐感。二是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与受教育者产生共鸣的前提。三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感受。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关注、关心、关爱自己的受教育者,才会与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情感沟通,教育者才会得到受教育者的欢迎,才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思想、传授的道理为受教育者所信服、所接受。
2、受教育者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因素,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性和生动性。譬如,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情绪和心境总会有形无形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健康乐观的心境有利于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反之就会对教育活动产生阻碍。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做到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真理切,情理交融。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做人的工作的,更确切地说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没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和工作能力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使受教育者无意识、无抵触地接受教育,并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与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密不可分。在国外,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由有经验的、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的专业人士来担任,他们懂得教育规律、知晓学生心理,在施教过程中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解决心理矛盾,这是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很难驾驭的。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者素质普遍不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缺乏了解,且在教育过程中常常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心理和接受能力,政治课变成了说教课,学生自然不感兴趣,容易引起逆反情绪,影响教育效果。所以,要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必须选拔一些适合做、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人才来因材施教。
(三)改革现行教育内容,使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使教育内容更贴近现实,更接近生活。
现实生活中的事迹和行为是政治教育的活教材,由此受到的教育可以很好地指导个人的思想和生活。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略显陈旧,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理论和实际相背的状况给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混乱,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扣住时代的脉搏,贴近受教育者的实际,使之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另外还有部
分教师授课缺乏吸引力,枯燥的理论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是很强的,脱离现实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成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收获、有帮助、有启发。若不改变现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将无法得到切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苏霍姆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