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动
企业文化是一种由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企业宗旨、企业理念等构成的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也是企业的灵魂。在新世纪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完成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也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成长的航向坐标,企业因文化而繁荣,因思想政治工作而充满活力,企
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在一起如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焕发青春活力、进而实现二者间良性互动与融合呢?
一、科学分析和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
1、企业文化着眼于突出塑造企业个性,它所关注的是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主要特点,它所培育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持久性。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一种有目的活动,是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谈心、疏导、激励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解决员工的现实思想问题,培养职工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影响员工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激发员工搞好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的是针对具体对象,具体层次开展工作,更多地着眼于社会共性,它所关注的是企业工作与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战略目标的直接统一,使企业的工作服从于社会发展目标,体现社会主义企业的本质。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者的一致性在于:两者的工作对象都是职工的思想观念,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为了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服务的。还有,就是二者都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思想和精神作用来引导员工行为,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强调人的因素,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做人的工作树立和建设企业员工共同遵从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凝聚人的力量,使之按照企业发展需要发展。
3、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确立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前提下的一致性、相容性,有着互相借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同时,企业文化的个性,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契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载入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内容的企业文化这条大船上,与管理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自己的保证作用。
二、找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点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决定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达到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目的,必须有效地把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它们互为动力、互为纽带、互为对方服务。一是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基层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完善制度,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思想动态,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各个职能部门,使政工工作贯穿生产一线,政工主管领导除了主管本单位的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外,还应兼管各单位的现场管理工作,通过深入生产现场,直接在生产一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根据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职工群众的思想与精神状况,选择工作载体,发挥好“领唱”作用。三是坚持文化育人,典型引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注重挖掘和整合传统的文化资源,以文化育人,以典型引路,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化在企业活动之中,变为具体的实践。四是开展大量的企业文化活动,即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又促进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坚持办好企业报纸,宣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党的工作,表彰好人好事,发表职工意见以及职工写的散文等;实行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制度,并纳入支部月度考核目标中,便于群众监督。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格局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选择。企业文化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空间。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带来了良好的人文环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牢固的群众基础。只有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产生互动效应,才能焕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三、创立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点
1、建设企业文化,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的创立。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有机结
第二篇:关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动(定稿)
关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动
企业文化是一种由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企业宗旨、企业理念等构成的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也是企业的灵魂。在新世纪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完成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也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成长的航向坐标,企业因文化而繁荣,因思想政治工作而充满活力,企 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在一起如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焕发青春活力、进而实现二者间良性互动与融合呢?
一、科学分析和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
1、企业文化着眼于突出塑造企业个性,它所关注的是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主要特点,它所培育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持久性。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一种有目的活动,是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谈心、疏导、激励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解决员工的现实思想问题,培养职工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影响员工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激发员工搞好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的是针对具体对象,具体层次开展工作,更多地着眼于社会共性,它所关注的是企业工作与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战略目标的直接统一,使企业的工作服从于社会发展目标,体现社会主义企业的本质。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者的一致性在于:两者的工作对象都是职工的思想观念,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为了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服务的。还有,就是二者都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思想和精神作用来引导员工行为,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强调人的因素,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做人的工作树立和建设企业员工共同遵从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凝聚人的力量,使之按照企业发展需要发展。
3、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确立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前提下的一致性、相容性,有着互相借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同时,企业文化的个性,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契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载入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内容的企业文化这条大船上,与管理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自己的保证作用。
二、找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点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决定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达到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目的,必须有效地把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它们互为动力、互为纽带、互为对方服务。一是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基层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完善制度,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思想动态,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各个职能部门,使政工工作贯穿生产一线,政工主管领导除了主管本单位的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外,还应兼 管各单位的现场管理工作,通过深入生产现场,直接在生产一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根据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职工群众的思想与精神状况,选择工作载体,发挥好“领唱”作用。三是坚持文化育人,典型引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注重挖掘和整合传统的文化资源,以文化育人,以典型引路,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化在企业活动之中,变为具体的实践。四是开展大量的企业文化活动,即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又促进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坚持办好企业报纸,宣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党的工作,表彰好人好事,发表职工意见以及职工写的散文等;实行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制度,并纳入支部月度考核目标中,便于群众监督。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格局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选择。企业文化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空间。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带来了良好的人文环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牢固的群众基础。只有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产生互动效应,才能焕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三、创立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点
1、建设企业文化,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的创立。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有机结12全文查看
第三篇:关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动(精)
关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动
企业文化是一种由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企业宗旨、企业理念等构成的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也是企业的灵魂。在新世纪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完成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也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成长的航向坐标,企业因文化而繁荣,因思想政治工作而充满活力,企
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在一起如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焕发青春活力、进而实现二者间良性互动与融合呢?
一、科学分析和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
1、企业文化着眼于突出塑造企业个性,它所关注的是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主要特点,它所培育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持久性。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一种有目的活动,是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谈心、疏导、激励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解决员工的现实思想问题,培养职工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影响员工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激发员工搞好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的是针对具体对象,具体层次开展工作,更多地着眼于社会共性,它所关注的是企业工作与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战略目标的直接统一,使企业的工作服从于社会发展目标,体现社会主义企业的本质。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者的一致性在于:两者的工作对象都是职工的思想观念,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为了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服务的。还有,就是二者都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思想和精神作用来引导员工行为,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强调人的因素,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做人的工作树立和建设企业员工共同遵从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凝聚人的力量,使之按照企业发展需要发展。
3、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确立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前提下的一致性、相容性,有着互相借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同时,企业文化的个性,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契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载入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内容的企业文化这条大船上,与管理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自己的保证作用。
二、找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点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决定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达到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目的,必须有效地把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它们互为动力、互为纽带、互为对方服务。一是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在企业文化 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基层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完善制度,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思想动态,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各个职能部门,使政工工作贯穿生产一线,政工主管领导除了主管本单位的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外,还应兼管各单位的现场管理工作,通过深入生产现场,直接在生产一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根据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职工群众的思想与精神状况,选择工作载体,发挥好“领唱”作用。三是坚持文化育人,典型引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注重挖掘和整合传统的文化资源,以文化育人,以典型引路,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化在企业活动之中,变为具体的实践。四是开展大量的企业文化活动,即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又促进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坚持办好企业报纸,宣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党的工作,表彰好人好事,发表职工意见以及职工写的散文等;实行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制度,并纳入支部月度考核目标中,便于群众监督。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格局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选择。企业文化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空间。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带来了良好的人文环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牢固的群众基础。只有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产生互动效应,才能焕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三、创立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点
1、建设企业文化,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的创立。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有机结
合起来的好形式,是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的好形式,也是企业有效地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好形式。建设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建设企业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企业文化的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观念形态文化,能够有效地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企业文化开展的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企业的经营宗旨、发展战略和企业精神,成为职工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和内容得到新的拓展,方式方法得到新的改进,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
2、建设企业文化,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领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入,我们企业中会出现多种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开拓新的领域。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把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各个部位、各个环节,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企业文化以及利用这些设施开展的各种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渗透其中,贯穿于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企业文化可以不断丰富和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使职工在参与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与企业文化旋律认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3、建设企业文化,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的“软件”和“硬件”,企业文化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性的活动方式,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业文化的物质条件和物化手段,使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看得见,摸得着。事实证明,企业文化的活动形式和健全的文化设施,一旦被思想政治工作合理利用,就能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具有极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关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动
第四篇: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互动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互动
企业文化是一种由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企业宗旨、企业理念等构成的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也是企业的灵魂。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成长的航向坐标,企业因文化而繁荣,因思想政治工作而充满活力,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在一起如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进而实现二者良性互动与融合呢?分析异同点。企业文化着眼于突出塑造企业个性,它所关注的是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主要特点,它所培育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持久性。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谈心、疏导、激励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培养职工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影响员工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激发员工搞好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者的一致性在于:两者的工作对象都是职工的思想观念,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为了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服务。还有,二者都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思想和精神作用来引导员工行为,重视人的社会价值,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做人的工作树立和建设企
业员工共同遵从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凝聚人的力量,使之按照企业发展需要发展。
找准互动点。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决定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达到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目的,必须有效地把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它们互为动力、互为纽带、互为对方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格局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选择。企业文化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空间。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带来了良好的人文环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牢固的群众基础。只有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产生互动效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创立融合点。建设企业文化,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的创立。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好形式,是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的好形式,也是企业有效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好形式。建设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
要。企业文化的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观念形态文化,能够有效地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企业文化开展的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企业的经营宗旨、发展战略和企业精神,成为职工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和内容得到新的拓展,方式方法得到新的改进,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
第五篇:浅谈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良性互动
内容提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行政法上两个基本的救济制度和纠纷解决机制,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在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许多当事人舍弃复议、诉讼的法律途径,而采用信访的形式进行权益的救济
。庞大的信访人群,成为当今一个影响稳定的社会问题。本文尝试对这两种救济制度在实际执法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后提出几点完善的粗疏建议。
一、现状
《行政诉讼法》第37条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这是我国现阶段有关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关系最为直接的法律规定。该法律条款确定复议与诉讼自由选择、复议前置型这两种基本类型,在执法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是复议与诉讼的自由选择,少量的是复议前置,另外,还有《行政复议法》第14条规定的终局性选择型、《行政复议法》第30条规定的行政复议终局型等情形,本文着重阐述的是常见的复议与诉讼自由选择、复议前置型。
二、缺陷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是当今中国社会解决行政争议获取权利救济的基石。现阶段公民为解决行政争议获取权利救济时,有的选择行政复议,有的选择诉讼,有的选择复议后对复议决定不服又进行诉讼,更有甚者复议或者诉讼终结后通过信访再进行权利救济,庞大的信访人群,困扰着政府,成为当今一个影响稳定的社会问题。笔者是多年从事行政复议应诉的工作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状况,对《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二种权利救济制度客观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
首先,作为行政机关内部解决行政争议的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着护短现象。由于行政机关上下级及部门与政府之间的隶属关系,复议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导致行政复议难以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无法真正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在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为避免复议后被上级行政机关撤销或者变更影响执法质量的考核成绩,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特意向上级行政机关的复议机构请示、汇报,这种做法客观上剥夺了行政相对人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权利,导致行政复议走过场,以维持了事。再如,行政复议案件撤诉率居高不下,今年来受理的复议案件,撤回申请的比率接近一半,在撤回申请中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因为其对?具体行政行为不再有异议,而是基于外力的影响而不得不撤诉。将行政复议制度定位为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制度的弊端,随着行政复议法实施几年来的实践,逐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复议案件起诉率、撤回申请率高就是很好的证明。行政相对人出于“官官相护”的顾虑,舍快捷、便利的复议而选择漫长的诉讼,甚至信访,使行政复议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行政诉讼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表现在:一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狭?。行政复议受案范围不受行政诉讼法的约束,较行政诉讼的受案要宽得多,并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审查的范围。1999年11月24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尽管扩大了受案范围,仍难以周全可诉所有的具体行政行为,一些受损的权益得不到司法最终的救济,法院对有关起诉的规定又作了很多限制性的解释,导致很多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纠纷,如涉及农民负担、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等争议不能或难以通过行政诉讼得到解决。二是适用的依据狭?。行政诉讼中,对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适用的法律进行审查时,《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参照行政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能作为审理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据。行政复议中,?先的《行政复议条例》规定,“复议机关审查复议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为依据”,《行政复议法》回避了行政复议的法律适用问题,对行政复议的法律适用未作规定。但是,针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行政复议法》用了“适用依据”这一比较笼统的字眼。由于依据的范围比较广泛,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当然是依据,行政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也是依据,并且目前我国大量的行政执法的依据是非法律形式但事实上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命令、规定、解释等规范性文件,透过字里行间,复议机关审查复议案件,除了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外,还要将非法律形式的规范性文件作为审查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