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高考内容(最终版)
新课标高考内容
新课标高考各科的考试时间
语文、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各150分钟;数学、外语各120分钟。
高考总分是 各科占分
高考总分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其中外语包括听力30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各300分,其中文科综合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理科综合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数学必考范围 选考范围
理科数学
必考范围:必修
1、必修
2、必修
3、必修
4、必修5和选修系列2中的2-
1、2-
2、2-3。选考范围:选修系列4中的4-1《几何证明选讲》、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考生选考其中一个专题的内容。
文科数学
必考范围:必修
1、必修
2、必修
3、必修
4、必修5和选修系列1中的1-
1、1-2。选考范围:选修系列4中的4-1《几何证明选讲》、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考生选考其中一个专题的内容。
物理必考范围 选考范围
必考范围:必修
1、必修2和选修3-
1、选修3-2。
选考范围: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考生选考其中一个模块的内容。化学必考范围 选考范围
必考范围:必修
1、必修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选考范围: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考生选考其中一个模块的内容。
生物必考范围 选考范围
必考范围:必修
1、必修
2、必修3。
选考范围: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考生选考其中一个模块的内容。
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选考题时应注意
考生在答题前要仔细阅读选考题答题规则,一是考生应从选考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多做答,则按所做答的第一题给分。二是作答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考生在作答时要检查作答题与填涂的题号是否一致。杜绝将选考题题号多涂、漏涂、所涂与作答不一致等情况发生。
(2)由于答题区域有限,考生作答前要认真选择作答题。若在作答过程中改变想法,选择另一题作答,就会出现答题区域不够的情况,影响考生成绩。
第二篇:2012高考内容[范文模版]
2012高考内容
上海市教委日前发布“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办法”。办法透露,2012上海市市属普通高校安排在沪招生规模约5.2万人,这个数字较去年略低。
上海市教委27日发布“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办法”。据了解,今年上海高考不再设置“综合”科目考试。
在上海市报考普通高校本科的考生,须参加“3+1”的统一考试。“3+1”为“语数外”必考,文科生在政、史、地中任选1门,理科生在物、化、生中任选1门,总分满分为60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和相关课程科目满分均为150分。报考高职(专科)的考生,只需参加“3”的统一考试:“语数外”,总分450分。高考笔试时间为6月7日、8日两天。
为了有助于高校公平录取,2012年仍沿用往年方法进行分值调整工作,即在考试评分后,按文、理两类分别对相关课程科目的成绩进行调整,并以调整分计算“3+1”的总分。(综合新民晚报、东方网、上海发布)从今年起,上海高考本科类别的考试科目定为“3+1”,即语、数、外以及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6个科目中的1门,取消1门综合科目后,总分比原先减少了30分,总分调整为600分,高考时间也将从两天半缩减为两天(6月7日、8日)。市教委昨天公布的《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办法》明确了这一消息。
据了解,上海市市属普通高校今年安排在沪招生规模约5.2万人,各普通高校的招生专业必须是经教育部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备案的专业。其间,2012年零志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被列为提前批招生的本专科院校(含军事、公安专科院校)专业志愿,一本批次、二本批次、高职(专科)批次都将按往年志愿填报方式进行填报。
第三篇:2014年高考新课标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政治题特点点评
2014年是新课改后的第五年,今年的考试依然延续着往年的试题风格,紧紧围绕考纲要求,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本试卷具体内容作简要评析:
一、试题特点及对策分析
(一)经济生活
1、单选题:共4道,16分,分别涉及商品的基本属性、税收的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产业结构的知识点,今年已经连续三年没考计算题了,这对于文科生来讲应该算是降低难度,试题主要是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问题,紧密结合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中第13题考查税收的作用是讲课中重点探讨的问题,14题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押题课程中重点探讨的问题。
【难度对比】较去年的试题相比,干扰方式更加简单,学生可用排除法以及基础知识作答。
2、大题:第38题的第一问,共14分,其中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分析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材料概括,可轻松得分,第二个小问考察消费的作用,书中有原知识点,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即可
【难度对比】较去年简单,去年是考查学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而今年有具体的知识点供学生参考,而且也比较容易背诵。
(二)政治生活
1、单选题:共3道,12分,涉及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其中16题公民的政治参与和18题国际社会是今年押题课程中重点押的知识点,政府的相关知识也是重点讲解以及学生掌握的非常熟练的部分
【难度对比】比较容易,知识点很清晰。
2、大题:第38题第二问,共12分,考察国体、政府和人大的知识,本题考查“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的题型,都是和学生重点强调的题型,有固定答题思路,且人大和政府的相关知识都是平时重点强调的知识点,比较成型。
【难度对比】属于简单题
(三)文化生活
1、单选题:共1题,4分,考查文化的交流传播,属于综合了第一二单元的知识,也需要结合材料才能做出正确选项。
【难度对比】有一定的干扰,但只要学生认真分析可正确作答。
2、大题:第39题的第一问,共10分,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涉及题型是怎么办的问题,是押题课程中重点押的题,基本是原题呈现,学生如果知识点掌握不牢,依据材料作答也可酌情给分,符合这几年的出题及给分方式。
【难度对比】较去年相比,问法更简单直接,方便学生作答
(四)哲学生活
1、单选题:共4道,16分,涉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矛盾的客观性的知识,其中第22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第23题矛盾的客观性均是平时授课中强调的重点,学生作答应该比较容易。
【难度对比】较去年简单
2、大题:第39题第二问,共10分,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延续了新课改四年来的风格,单独考查原理,这是今年押题课程中押的重点考法,具体思路是分析原理,写出对应的方法论,结合材料,学生只要把原理背诵下来,结合材料即可。
【难度对比】与去年持平,比较容易
备注:另第39题第三问,共6分,让学生围绕“我的青春,我的梦”这个主题,写出要点及提纲,属于开放性的题,近几年,这种半开放的题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属于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的题,学生一定要作答。
二、综述
总的来看,今年的政治试题比去年相对简单,材料都是现在的时政热点问题,试题大部分都有具体的知识点,学生只要把具体的知识点掌握清楚,结合材料即可作答。
第四篇:2014高考新课标Ⅰ 名师
打破规则惊世之美
河北师大附中杜峦洲宝钗遵守礼教规则,“金玉良缘”的婚姻,埋葬了美好青春;黛玉打破礼教规“木石前盟”的承诺,创造出惊世之美。
黛玉的惊世之美,首先是诗人气质高邈诗情。
封建礼教的规则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宝钗遵守规则,温柔贤淑,做女红,理家事;黛玉却打破规则,让诗歌植根于心灵,用眼泪和生命滋养它。古典诗词的韵致,使她风神灵秀,超凡脱俗。诵读诗词成为她的主要生活,低头沉吟成为她的标志形象。诗社作诗,她技压群芳;重建诗社,她担当社长;表白爱情,她旧帕题诗;诀别世界,她焚稿断情。她僭越女儿本分,写出凄凉千古的《秋窗风雨夕》;她打破无才规则,吟出悲怨千古的《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高洁的灵魂遭遇到苦难的现实,便在打破规则中创造出惊世之美。规则围困中的宝玉,不就是被这种惊世之美所吸引吗?规则纠缠中的我们,不也是被这种惊世之美所吸引吗?
黛玉的惊世之美,主要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
封建礼教的规则是“男女授受不亲”。宝钗恪守规则,克己复礼,“珍重芳姿昼掩门”;黛玉却打破规则,敢爱敢恨,将爱情视为自己的生命。
没有恋爱生活,就没有黛玉的存在,黛玉用生命唱出一首缠绵哀艳的恋歌:“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哪一句不是僭越本分的哭泣?有谁不为这打破规则而动容?过敏的猜疑,浪费的争吵,爱情有时就是一种精神折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对宝玉爱情,是她生命的寄托;而爱情的破灭,就是她生命的结束。
黛玉恨恨地离开这个世界,却深深地走进我们心里。宝黛恋爱,是打破规则的共鸣;恋爱失败,是爱情与规则的悖逆。黛玉成为打破规则的牺牲者,也成为惊世之美的创造者。
宝钗是遵守礼教规则的模范,她随分从时,很会做人,虽然获得了婚姻,却在遵守规则中完全遗失了自己;黛玉是打破礼教规则的叛逆,她孤标傲世,敢爱敢恨,虽然离开了世界,却在打破规则中创造出惊世之美。
有人为遵守规则而生,有人为打破规则而争。人最可悲的是在规则中遗失了自己。纵观那些对文明与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家伟人,哪一个不是顶着规则的枪林弹雨,扛着革新的旗帜执着向前,最终让时代的辉煌闪耀在历史的天空。宝钗只能占据我们的眼,黛玉却能占据我们的心。黛玉啊,你打破了封建礼教的规则,却创造出惊世之美,一醉就是三百年。
第五篇:2014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2014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一、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设计思路
(二)关于目标《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标准》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一句“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必须注重过程,标《准》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使用这些动词进行表述是为了更准确地刻画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在《标准》中,这些动词的具体含义如下。了解(了解认识):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运用: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验。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