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打造责任、创新的企业文化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打造责任、创新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取代。
1、性质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依照党的纲领和不同阶级政治、经济的中心任务,通过有组织、有意识的教育,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党员和广大人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它具有鲜明的党性、思想性,本质上属于政治工作范畴。企业文化是产生于西方资本发达国家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是通过培育企业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本质上是经济管理问题。
2、内涵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据党在企业的中心任务与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规律,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着重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世界观、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施加影响,以便调动积极性,服务于生产建设,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理性概念,又是进行思想教育活动的实践性概念。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主要是理性文化概念。
3、内容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及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同时,对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疏导,及时予以解决。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是根据企业内外条件选择经营哲学、确定管理信条、培养企业精神、确立企业目标、建设企业道德、树立企业形象等。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立足于全党的思想政治上高度统一,具有较要的共性特征;而企业文化是在宏观的大政方针指导下,主要是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长期铸就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4、方式不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运作方式不同。这是因为二者的活动主体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主体是在党委集体政治核心领导下,专职兼职相结合,领导群人体相结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其运行方式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主要是系统教育、正面灌输。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下,通过企业领导人的倡导,靠全体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逐步养成,一旦企业职工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就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职工就会自觉自愿地、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它的运行特点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形成,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项不同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
1、对象相同。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两门科学,其研究对象都是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都强调协调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都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把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和
主动性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出发,注重焕发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倡导群众的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强调自我激励的作用,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业,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旨在用共产主义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总之,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塑造人的美好灵魂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2、方向一致。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要为经济基础服务。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中国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企业文化,它必然受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思想动力。任何排斥、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文化都会背离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
3、目的相近。企业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效益功能。建设企业文化或企业精神的目的,就是通过强化软管理,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调动人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服从于服务经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可靠保证。可见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终极目的都是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企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4、途径相通。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为达到目的的途径或手段是相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采取的一些途径,对企业文化建设也适用。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树立典型,学习榜样等等。这些途径和手段都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使用的,几乎完全可以通用的。
5、环境相似。无论企业文化建设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一个特定企业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生产经营状况、规章制度、产品结构、员工素质、技术水平、领导能力、公共关系、经济效益和分配方式等等因素;外部环境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国家的产业政策、宏观调控、市场情况、社会责任等。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这种既确定又多变的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的因素可能起积极的作用,有的因素可能起消极作用,要认真分析研究这些有利和不利因素,为企业文化建设或思想政治工作找好基点和提供条件。在同一环境中,在相似的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起点和程序,选择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以求两项工作同步获取成果。
三、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难和任务
当前中国网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网通经过一次次的改革分离,上市重组后,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面对越来越多的各项新业务、转型业务,面对企业的战略转型,精确化管理,都让员工思想上的压力加剧,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难题和新考验。集团公司战略转型是极其复杂的探索和创新事业,业务与服务的转型、网络与技术转型、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不仅会引起员工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绩效方式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
因此教育网通员工正确认识转型,澄清各种糊涂认识和错误观点,变革思想观念,适应战略转型和精确化管理的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任务。从当前形势看,中国网通正处在企业战略转型时期,随着转型的深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建立,随着重组上市后更严格的标准、规范,新的企业使命,带来了员工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复杂性和艰巨性。
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是独立的,但相通相融是客观存在的,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明显的,结合点是很多的,因此,通过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彼此互补,达到共同发展。同企业文化相结合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包括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主人翁精神、群众精神、奉献精神、民主精神、服务精神等,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在培育企业群众体意识、倡导企业道德、规范员工行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中,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活动舞台。企业文化是经济与文化的产物,是企业管理从经济层面向文化层面拓展的结果,它的主体虽属观念形态,但它更贴近生产经营管理,更容易为各层次职工所认同和接受,为改变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单向灌输和一个方子包治百病的僵化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形式。它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轨道,较好地解决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两张皮”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天地,企业文化建设使思想下政治工作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扩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便于与经济工作融合在一起去做,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力量。作为百年老店,中国网通在过去没上市之前,许多标准没确定,管理粗放,没做到精细化营销,从人力资源方面来说,没能建立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用工机制,缺乏有效性、激烈性、自主性,不可避免地脱离实际,缺乏活力和生机。转型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正是在于它的内涵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造出能够团结和凝聚职工的、能够增强企业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新形式、新方法,能够克服思想政治工作某些弊端,改变以前形成的不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更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实处。企业文化建设所倡导的企业精神,由企业员工群众所共同价值观念,是企业之魂,把思想政治工作所注重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具体化了、企业化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保障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解决好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员工素质,为天津网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文化动力和支撑。
五、打造责任、创新的企业文化
只有树立对公司、对工作的强烈责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把责任具体化就要做到:爱岗敬业—承担起对家庭、对公司、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尽职尽责—每位员工要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公司创造效益。如果只做好《岗位说明书》的要求还不够,还要认识到公司就是员工的家,是每一位员工个人发展的舞台,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心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履行,是一个无限外延的概念。贯彻执行—确保上级部署得到有效落实。执行是对上级负责负
责的表现。在新形势下,要切实提高公司各个方面的执行力。不是机械地执行,是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确保效果良好。团队精神—团结的标志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彼此协同配合,相互支持。只从组织架构上划分的部门和岗位,即使再精细、分工再明确,也会出现职责交叉的现象,这就要靠企业文化,即团队精神来保障。业绩导向—要重用负责任、有业绩的员工。实行业绩导向,市场对企业的压力必须在公司内部逐级传递,善于在各层面、各岗位上发现负责任、业绩好的优秀员工,给予它们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加以重用。在用工、用人、薪酬制度上贯彻“责任”理念,从而鼓励更多的员工对公司负责、对岗位负责。
创新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的成功发展都是创新的结果。创新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特征,是获得新的竞争力的源泉,是全方位推进工作的需要,是天津网通唯一的选择。公司需要转型,以适应新形势,转型实际上就是创新,需要全体员工进行思维变革、能力提升和全方位的创新。发挥全体干部员工的创新能力,以创新促进工作、体现能力,以创新推动天津网通事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是企业的理念、企业的目标、企业的价值观,所弘扬的是企业精神,解决的是企业凝聚力问题。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具有来源于企业,贯穿到企业,随着企业发展的实践性,具有适用于形势,突出时代色彩的时代性,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企业个性。
当前,如何提炼和创建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企业只有从实际出发,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形成特色文化的价值理念和奋斗目标,树立自身品牌形象,才能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夯实思想政治工作基础,为企业文化建设把握方向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提升管理的必然趋势。企业文化建设要讲实战。从内容上看,它是企业经营管理、战略选择在价值理念上的表现,反映的是企业运行过程;从性质上讲,企业文化不能仅仅是一般的信奉和提倡,而是必须付诸实践的管理思想;从作用上看,它要解决企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依靠制度的约束力来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和员工的生产操作行为,提高员工的道德素养,以文化激活生产力,着眼于企业生产现场的每一天、每一人、每一处、每一事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绩效,从员工行为规范养成做起,建立健全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达到文化与管理共生互促。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夯实思想政治工作基础,用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把好方向,就能有效推进企业文化精神层的建设,培育和弘扬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就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保证。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已被提升到重要位置,在团结员工、培养员工的企业责任感和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只有把思想教育工作做细、做实,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在企业成员中形成共识,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理念才能得以体现。企业文化能把员工团结在一起,是企业建设发展中的生产力,能为企业创造无形资产,更能为企业信誉度增加一份文化底蕴。因此说,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力即智慧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谁拥有这种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企业文化赋予了时代特征,融入了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要用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价值理念、观念和行为准则,培育、管理、规范员工的行为,视野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的影响力,加强新道德建设,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把握方向,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优势,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动力
创建企业文化,实施企业文化,需要牢牢把握核心,把握企业文化特色和理念精髓。企业理念愈先进,特色愈鲜明,层次愈高,整个企业文化的水平就愈高。近些年来,企业加强了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实施了企业形象战略。确定了企业理念、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和企业工作目标。这些理念,既体现了时代特征、行业特色,也体现了企业个性;既体现了对企业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也体现了企业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渴望;既延伸了企业领导者开拓进取的个性,又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因而得到了全体员工的广泛认同。
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有较强的政治优势,如何运用好这一整体优势,用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素质?应坚持以先进的思想武装人,以良好的形象带动人,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使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的灌输,把企业文化的理念,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传递到每一个员工,引导他们加强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注重员工的自我教育,抓典型的培养和树立,注意发掘理念、制度后面蕴藏着的文化内涵,使广大员工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切切实实感受到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坚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优质服务教育,引导员工树立爱岗位、爱专业、爱企业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不断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增强爱岗敬业意识,激发员工投身奉献企业的热情。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命的源泉,它不仅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风格、品牌建设,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起着决定作用。如何让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心灵仍然是企业文化工作者感到困惑的问题,其中关键是缺少对文化理念转换为具体行为的思索。一个企业能否充分利用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广大员工的心与企业紧紧连在一起,达到上下同欲,决定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氛围
近一个时期以来,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上,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要深刻反思国内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在经营理念上的差距。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管理者、广大员工高度重视并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向高层次发展的浓厚氛围,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才能显著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主人翁意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强调以人为中心,实行以人为对象的软性管理,通过亲情融入和激励手段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通过“红歌颂、红诗颂、企业特色文化,唱响主旋律,丰富员工精神世界,激励员工爱企、奉献的积极性。培养争做主人、争当先锋的责任意识,使员工想事、干事,爱企如家。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现象,它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运行,企业的效率以及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生产状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因此,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着眼于创新,在不断地创建中修正、完善,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为打造品牌创造条件,使更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显现出来。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企业中的任何一个岗位都存在着与社会接触的接口,工作中难免会受到社会各种风气的 影响,因此,倡导职业道德就显得非常重要。
世上不存在不受约束的权力,行使权力是为了
更好的开展工作,而不是用于搞玩忽职守,损公肥私的,我们强调处事要讲原则,讲公平,这是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对企业中的管理层来说,各自都不同程度地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要权力的运用是要对企业,对领导,对同事,对客户负责的。
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高于对工作纪律的要求,我们倡导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普法教
育和社会公德教育,鼓励员工争做优秀员工。
相反,对违背职业道德要求的员工,我们将毫
不留情地将其辞退。
这是非常严肃地事情,因为我们企业职业道德的建立除了依靠企业内部
文化规范外,还必须从提高违反职业道德的风险程度上进行约束。
要逐步推行人本管理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我们奉行
“
人本管理
”
的原则,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即在人员配置
上遵循部门与员工双方平等、相互选择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我们企业,只要有能力,谁都
有机会
;
很显然,如果没能力,你将会失去机会。
总之,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过程。只有基础做好了,才能一步步向
前推进,我们不能期望一夜之间就能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理想境界。
但我们坚信,只要选准
了方向,加上我们执着地追求,企业文化必然会成我们企业一面鲜明的旗帜!
第三篇:矿业集团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打造强势企业文化
文章标题:矿业集团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打造强势企业文化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打造强势企业文化
——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具有128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区,其前身为中国近代三大煤矿之一的中兴矿局,1956年成立——矿务局,1991年改制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生产矿井12对、辅助及后勤单位23个、控股公司13个、参股公司11个,拥有企业总资产152.33亿元,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煤炭生产基地和出口煤基地,是集煤炭生产加工、铁路运输、地质勘探、煤发电、煤化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生物工程、文教卫生等于一体,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名列全国企业500强第208位、全国煤炭100强第9位、全省百强企业第13位、全省煤炭企业第2位。2005年原煤产量2001.6万吨,企业总收入162.28亿元。
近年来,枣矿集团注重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积极培育和建塑具有时代特点、煤矿特色、枣矿个性的企业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化”(准军事化、精细化、市场化)、“三基”(基层、基础、基本技能)、“三个亮点”(文化铸魂、质量标准化、环境面貌综合治理)“三三三”管理模式,实现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破解了长期以来企业党务政工与行政管理“两张皮”的难题,使党的政治优势真正得以发挥,开创了枣矿集团改革发展的新天地。
一、抓思想认识,高起点建塑企业文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建设企业文化,枣矿集团经历了认识—实践—创新—提升四个发展阶段。前几年,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导致一些同志对企业文化是管理文化、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等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种种模糊认识。为此,通过思想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了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先后多次组织人员到外地学习,邀请了清华大学魏杰教授等1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组织编印了12万字的《企业文化建设资料汇编》一书,供基层单位学习、宣传。在公司党校举办培训班36次,培训骨干3679人次。2002年制定出台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和7个具体意见;2003年形成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2004年在矿区全面实施了准军事化管理,精心打造安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2005年确定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年,提出了“巩固就是落后、不提升就是倒退”的新观念,出台了《关于开展以企业文化提升文明创建水平、打造枣矿集团品牌的意见》和《关于统一规范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意见》。2006年,枣矿集团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按照“夯实、提升、放大”的总要求,提出了《关于实施迈向企业文化管理新阶段的意见》。在矿区掀起了企业文化建设新一轮的思想上再重视、理论上再学习、认识上再提升、范围上再扩展、力度上再加大、措施上再强化的新高潮。
二、抓企业理念提升,塑造共同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它渗透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支配着企业及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为形成企业价值观,枣矿集团公司广泛征集、深入挖掘,通过归纳整理,最终提炼出了“诚信、勤俭、严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以及安全、经营、市场、质量等理念。围绕构建本质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自主创新型和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今年,又在现有理念的基础上,挖掘、征集,形成了企业宗旨、企业作风、企业道德、哲学理念、财务理念、培训理念、科技理念、风险理念等新的理念。在丰富完善理念体系的同时,对理念系统进行了诠释和宣灌,取得了员工的一致认同。同时,还征集了企业宣传广告语,修改完善了企业歌曲《托起新的太阳》等形象识别系统,赋予了CI系统强大的生命力。利用百年枣矿历史文化资源,对枣矿历史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建立了中兴文化展室,举办了“中兴文化展览”,出版了《运河文化丛书-——煤史篇》和以枣矿集团实施大集团战略及科学管理为内容的《跃出地平线》。董事长党委书记江卫自编并出版了《枣矿集团管理创新》一书。同时,我们还收集整理了近年来矿区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编辑出版了《枣矿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汇编》等。进一步完善了枣矿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内涵。
在企业理念的指引下,枣矿集团积极进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体制转换和机制创新的改革。对新上项目一律实行员工入股和经营者持大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稳妥推进了关闭破产和资产重组。全面实施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后勤物业改革。统一了煤炭营销、财务资金、物资供应集中一体化经营管理机制。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积极开展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实施了以“文化铸魂、质量标准化和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亮点”建设。同时,枣矿集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订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企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依托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矿井水、生活污水、煤层气、尾矿、余热、采煤塌陷地等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形成不同的产业链,实现了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了矿区各项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三、打造安全文化,夯实“三基”建设
枣
矿集团紧紧抓住安全文化这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龙头,致力于打造强势安全文化,深入开展了安全宣教“十三法”活动。在建立各项机制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了安全亲情理念征集,编辑《安全文化手册》,发到每个职工手中。集团公司提出了“安全压倒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安全管理严在干部、严在流程、严在细节和小事”和“安全防线前移到现场、安全重心下移到区队班组、安全教育自移到个人”的安全理念。编发了《新安全理念汇总》、《实践安全理念实例汇编》等。生产单位的每个员工都提炼出了自己的安全格言,所有区队分别形成了各自的安全誓词,在下井前组织职工宣誓。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员工的自主保安意识。矿区各单位在井口、井下大巷、工作面建立了安全文化长廊,把文明生态环境延伸到井下,井口设立了“温馨茶园”、播放轻音乐,巷道两侧绘制了“岩体壁画”、安装了温馨灯箱,人行车上张贴了安全理念、漫画等,形成了流动的“安全宣传车”。矿区各单位普遍成立了心理调适门诊,对“三违”人员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诊治。对容易出现事故的不放心人逐一排查,建档立案,进行重点帮教,并实施了人体生物节律全员数据库和安全预警控制机制系统。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集团公司提出了“十荣十耻”安全荣辱观,即:“以安全第一为荣、以忽视安全为耻;以超前防范为荣,以盲目蛮干为耻;以令行禁止为荣,以三乎三惯为耻;以责任落实为荣,以失职渎职为耻;以钻研技术为荣、以不学无术为耻;以严管理为荣,以姑息迁就为耻;以团结协作为荣、以互相推诿为耻;以深严细实为荣,以作风浮漂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厉行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创新了宣教形式,丰富了安全文化的内涵。
在抓好安全“十三法”的同时,枣矿集团始终把“三基”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一是抓基层,强化区队班组建设,实施了跟班区队长、班组长、安监员、群监员、青岗员、党员、团员、先模人物和职工代表“九大员”挂牌上岗。推行了“区队自治、班组自主、个人自律”自主管理模式,使基层管理模式由“制约 自觉”向“自觉 制约”转变,逐步从强制硬性管理走向员工自主管理。二是抓基础,大搞质量标准化建设。坚持关口前移抓基础。把质量标准化作为安全基础工程,围绕提升“四个质量”,实现产品质量零瑕疵、工程质量零缺陷、工作质量零失误、服务质量零距离、现场管理零盲区。通过持续强化动态达标和文明生产,打造“精品工程”。三是抓基本功,强化技能训练。在抓好日常培训的同时,把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兴煤的关键环节来抓,推行首席技师评选制度,实施“金蓝领”培训工程,每年都举办大规模的“全员学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次举办了矿区内49个专业、183个工种、37526余人次参加的技术大比武,矿区上下掀起了学技术、提素质的热潮。有效地促进了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四、引入准军事化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
为建设一支思想进步、训练有素、作风顽强、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团队,枣矿集团把军队文化引入矿山,提出“把企业建成学校、把员工塑成军人、把矿山打造成兵营”,在全公司广泛开展了全员军训和准军事化管理,并按照思想道德纯洁化、工作安排命令化、生产质量标准化、遵守纪律规范化、集体活动统一化、言行举止文明化、穿戴着装整齐化、环境卫生清新化等“十化标准”,进行了准军事化管理。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结合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并实施了《——矿业集团公司准军事化管理细则》。对于安排的工作实行定时复命制,保证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对重点工程以签订军令状的形式来促进落实,2005年集团公司对全年152项行政重点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出台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了责任追究。为进一步深化准军事化管理,稳固提升“三三三”管理模式,2006年集团公司制订了《——矿业集团公司关于推行职级工衔管理的规定(试行)》,按照公司内现行岗位职级划分为五档十五级。员工按照工作岗位的行政职级序列,在工作场所佩戴相应的职级工衔标识,使其更好地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从而达到职级透明化、责任清晰化、监督公开化。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近年来,枣矿集团还强化“成功的企业永远是学校、优秀的员工始终当学生”的理念,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创新型员工”活动。精心筹建了训练基地,对员工进行心智模式训练,引导员工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激发潜能。实施了全员普及培训,利用网络优势,创建了网能大学,创新了职工培训模式,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团队,广泛开展了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学业务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学习型区队、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实现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五、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市场化运作
枣矿集团在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大了与收入挂钩比例和走动式管理力度。矿区各单位以SC行为规范为基准,以4E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四卡闭环考核、“四工并存”为手段,以“一站、一栏、一板”为载体。按照SC规范和“四化”要求,制定了“六精六细”目标,即“精心、精通、精算、精确、精制、精品”、“细在岗位、细在流程、细在环节、细在规范、细在考核、细在监督”。同时,进行了管理创新试点。推行了“岗位价值流程再造和编码管理”、“手指口述”法、“自主管理”等新的管理模式,在井下各工种和地面重点工种实行了岗位流程描述,将精细化管理推向了更高阶段。
SC管理追求的是精细化的行为过程控制,市场化经营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是对行为结果的考核。为此,枣矿集团把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化经营同步考核、同步结算、同步奖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层层划分市场主体,每个二级单位都形成了二级市场,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场网络,建立了上万种产品和劳务的价格目录和较为完备的从结算到考核的市场运行规则。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
枣矿集团企业文化的全面开展,有效地激活了生产力、提升了软实力,从而推动了企业硬实力的快速增长,使各项工作实现了历史新跨越。一是原煤产量大幅增长。2004年完成1777万吨。2005年完成2001.6万吨,同比增加224.6万吨。今年上半年,原煤产量完成1002.2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产39.88万吨。二是企业总收入节节攀升。2004年实现116.28亿元。2005年企业总收入162.28亿元,同比增加46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79亿元,同比增加5.72亿元,实现利润4.8亿元。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自行设计研制了全国首套ZY2400薄煤层综采支架和实现无人工作面独立进行采煤的ZY6400型大采高综采支架已投入批量生产,并成功打入了省内外市场,成为全国唯一综机自主配套的集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滨湖煤矿实现了井上下生产系统的遥测、遥控、遥试和遥调四大功能,建成了中国煤炭行业首座户外无人值守35KV变电站和户外供热中心。四是非煤产业迅速崛起。先后新建和扩建了六座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248MW。建成了盛隆80万吨煤焦化、10万吨甲醇、苯加氢、络合钙、低聚异麦芽糖、硅锰合金、白炭黑、子午轮胎等一批非煤重点项目。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促进了非煤产品的升级换代。目前,矿区非煤产品种类2000多个。其焦化、综采支架、轮胎模具、汽车滤芯等产品畅销省内外,铵梯炸药、锻造产品、石膏板、活性碳、服装等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五是走出去战略步伐加快。枣矿集团依靠拥有的核心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推进“走向全国、冲出亚洲、迈向世界”的战略构想。实施了云南贵州煤炭资源开发、山东柳海煤矿的合作开发、安徽国通和北辰两矿收购、济宁菜园经营承包、加拿大森林开发、印尼国际贸易等。对外开发已迈向“四省两国”。六是安全形势稳步好转。百万吨死亡率2002年为0.57、2003年为0.188。2004、2005年均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七是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果。在(香港)山东经贸合作会上,签订了利用外资合同总额8.7亿美元。八是科技创新取得新成就。在全国科技工作表彰会议上,集团公司《废弃矿井高强渗流水害综合治理技术与矿井安全生产》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全国煤炭行业唯一入选项目。薄煤层综采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项目获煤炭工业十大科学技术成果奖。矿区涌现各类“五小”科技创新项目1300余项,23项向国家申报了专利。九是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以无所不至、无处不新的环境刷新,彻底改变了煤矿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塑造出了整洁亮丽的新型煤矿形象。十是员工队伍士气高昂。矿区干部员工雷厉风行、纪律严明、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空前高涨。
近年来,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省长韩寓群、副省长王仁元及中煤政研会会长马德庆等领导多次前来视察,均对枣矿集团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国煤炭企业和其他企业有四万多人次前来参观考察。枣矿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山东省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特等奖、全省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今年,集团公司被省企业家协会命名为全省“企业文化示范单位”。2006年4月,枣矿集团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全国九大典范企业,《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香港《文汇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枣矿集团的美誉度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
领导和同志们,我们在坚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打造强势企业文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上,进行了不懈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兄弟单位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枣矿集团清醒地认识到,如何实现新一轮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建富美和谐的新型矿区,将是一个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强企战略,以更加高昂的士气、更加豪迈的姿态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矿业集团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打造强势企业文化》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矿业集团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打造强势企业文化。
第四篇:浅谈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之路
浅谈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党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和创新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在大力弘扬企业文化的同时,要认清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
1.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和特点。企业文化是职工群体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它贯穿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一种工作方法,主要是统一职工思想认识,稳定职工队伍,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生产工作积极性。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都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在实际工作中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都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评先树优、谈心走访和竞赛活动来教育和培养职工,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最终目的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为促进企业发展,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作贡献。
2.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同点与差异。两者的研究的对象都是人,工作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手段都是作用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进行组织观念教育的文化体系和群体意识,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归属感。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是指工作方法,它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思想性,是在党委领导下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职工灌输、引导和思想教育。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混为一谈,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是联系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安全生产的桥梁和纽带,两者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规范、鼓励功能,对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起推动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从辩证法观点看,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在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两者齐头并进。企业文化建设着力塑造高素质职工队伍,它反映了企业管理者的意识和行为,再通过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行为表现出来。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如此,企业文化抓得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如鱼得水,反之,思想政治工作就缺乏相应的基础。
1.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文化活动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以职工愿意接受的形式,融入各项工作之中。
2.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促进,竞相生辉。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文化在宏观领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发挥作用。通过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使企业与职工之间建立和谐、信任关系。
三、创新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是多样化和复杂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职工的思维方式向动态的、开放的思想方式转变。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1.探索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找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矿区是个小社会,职工在日复一日生产操作的同时,需要精神食粮的补给。近年来,企业积极投入矿井安全监控设施,加大环境建设、园林绿化、小区美化和亮化,建设优美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在井下建设文化长廊,宣传先进典型,使职工接受到更多的信息,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2.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思想政治工作要想达到可行的工作效果,离不开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载体。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基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既要有适合的主题,又要有受欢迎的载体,通过生动感人的教育形式,使职工在寓教于乐中陶冶情操,升华思想。一是教育形式要生动活泼,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减少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等生硬呆板的教育形式。善于应用现代化传播工具,根据职工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特点,开展不同的活动。二是教育手段要新颖别致。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是时代赋予的新课题。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思想政治工作紧跟时代步伐,不仅在教育内容上求实创新,而且在方式方法上求活求新。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作用,拓展信息交流渠道,扩大教育的辐射面,增强教育的感召力。三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感召力,教育的方式方法生动感人、形象直观,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该说的话会说,该谈心的会谈,做到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四是选择能够激发职工的兴奋点,扣住工作对象心灵深处开展思想工作,使工作对象欣然接受,心悦诚服,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要经常分析和研究职工思想动态,抓住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引导和教育,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的大局上来。
3.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企业发展必须有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支撑。企业兴衰在管理,管理关键在班组。企业文化建设要渗透到班组,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一是建立学习型班组。组织职工参加安全培训,鼓励职工学习安全技能,逐步形成安全文化氛围。二是开展亲情教育,改变以罚代管的现象。二是提倡双赢理念。职工有多大本事,企业就建立多大平台,通过安全技能大赛,让职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树立安全质量意识,加强安全第一宣传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理念。四是搞好职工之家活动,通过建家和开展活动,让职工进了企业有家的感觉。五是实行民主管理,发挥职代会、矿务公开、民主管理、矿长信箱的作用。
4.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它的内涵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造出凝聚职工,增强企业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新形式、新方法。企业文化在培育团队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倡导企业道德、规范员工行为中,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活动舞台。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停留在理论灌输和口头说服上,要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在感情真、方法活、内容实下功夫。要尊重职工的情感,思想上不歧视,工作上信任支持,生活上关心照顾,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一是围绕人的物质、精神、交往和劳动的需要做文章。在劳动还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情况下,这四种需要能够起到助推作用,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说明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对头。二是围绕人的思想做文章。人的思想来源的渠道多种多样,封建思想、旧的传统观念影响仍然存在,这就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坚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三是围绕人的观念做文章。全面衡量一个人,不应看他在舒适的时候,顺利的时候站在哪里,而是看他在遇到困难和有争议的时候,在公与私、苦与乐、悲与喜的时候站在哪里,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要职工进行深入的观察、了解和引导。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在解决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工夫。
5.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党委书记负责的领导机制,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一支以专兼职政工干部为骨干、行政业务技术干部和党团员广泛参与的大政工格局。二是建立综合治理预警与反馈机制。重视信息的收集反馈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掌握情况,当好党委的参谋,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三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季度开展活动有计划,要把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纳入述职内容,接受职工群众的评议监督,同时完善奖惩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激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只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结合,就一定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预期性和实效性,有效地推动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五篇:浅谈借助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浅谈借助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制度模式、品牌理念以及营销方式的文化提升和凝练。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使二者能相辅相成,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思想保障。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D64;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21-01
企业文化也称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整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基本价值观、作风、工作习惯和行为规范,它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和健康发展的思想保证。在企业具体管理实践中,应坚持以企业文化为抓手,利用其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现二者相得益彰。
一、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共同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从思想范畴来看,主要隶属于人的价值理念,并依靠企业制度来实现文化的有效约束。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著名论断,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历史进程,历史证明,离开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生命线”,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各项成就的取得。对于企业来说,在新形势下,为确保企业健康、良性地发展,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共同的内在价值理念,只不过作用的领域不同,企业文化注重企业观,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政治观。一是二者的指导思想具有一致性。二是二者的作用途径具有一致性。对于人来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尊重,而企业文化建设同样体现对人的认同,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也就是说,人作为企业中最活跃的成分,要从思想上、观念上、精神上、文化上获得一致性。三是二者目标具有一致性。企业文化建设是在企业文化认同上,加强企业品牌、企业内涵的丰富,如诚信、责任感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是围绕人的意识形态,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知识、岗位能力的综合提升。四是二者内容具有一致性。
二、利用企业文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原则
在利用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要从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尊重人上,将人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将人的素质培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政工作的核心。如注重岗位培训、强调沟通、践行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品格;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从工作上、待遇上、生活上、职业发展上给予良好的关照。二是以员工为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员工,要关注员工的成长,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从中感受企业精神,了解企业文化,并将企业文化转化为对自我行为的规范。三是发挥典范效应,典范是楷模,典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榜样者,要将深刻的理念人格化、要用典范的行为来感化人,要善于发现和积极树立先进典范,发挥典范的积极示范作用,促进企业典范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感召力。
三、利用企业文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策略
(一)健全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
完善“一岗双责”制度。科学的领导机制,是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特别是要注重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由谁负责、如何配置的问题。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从党政领导到各部门负责人,思想政治工作都是第一责任人,“一岗双责”,业务工作管理到哪,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抓到哪,把做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纳入考核考评。
(二)建立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有人、财、物的保障。现在企业参评思想政治工作职称的员工不少,但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进行研究、应用、开展的员工却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存在岗位不履责、不作为的“占岗”的情况。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管理,注重吸收政治素质好、知识层面高、懂企业管理的人员到专职岗位上,同时加强对管理岗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应用的培训,努力建设专、优、全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三)实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着自主开展、软性考核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要围绕思想政治工作的量化考核和评价,形成科学的评估考核机制。一要侧重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制度建立执行情况、硬件设施保障情况、任务开展落实情况以及创新成果等情况进行硬性的评估考核;二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各项生产运行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和针对性,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价值地位同步体现与发展,推进目标激励,增强队伍动力;三要开展员工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测评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季度考核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目标考核内容,纳入党政领导及领导班子、各级部门领导的述职考核内容。
(四)利用企业文化来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和生活有科学根据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与精神支柱,是一个企业保持旺盛竞争力的源泉。新常态下,由于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青年员工自我意识较强,但也存在信仰、信念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情况给员工队伍建设带来一定难度,因此,需要重点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员工生产生活,依法保障员工的政治、经济、文化、学习、劳动权益,确保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员工,注重人文关怀,做好心理疏导,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热情,这样才能打造一支在改革发展中能攻坚克难、勇于拼搏的员工队伍。无论是文化建设还是思想政治工作,其目标都在于为企业培养具备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平和崇高理想信念的综合性人才。两者作为企业管理内容之一,要从人本理念指导下,将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与时代意义,融合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发挥员工的职业效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思想保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企业具体管理实践中,一定要?猿忠栽惫の?本,将人性化和人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并与项目建设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与阶段性“热点”和“焦点”问题相结合,组织学习贯彻专题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使员工从思想上形成合力,从而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推动作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宋英辉.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6,(0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