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课题研究之积极心理学内容
《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2013年度学术年会的研讨主题是——“积极学习心理素质的养成”。为了提高会议质量,和研究效率,各个实验单位从现在开始,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认真准备。
一、关于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如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爱。
例如,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告诉对方你是一名心理学的研究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可能会说,“学心理学不错,可以帮别人排忧解难”。其实,这种思想是在严重受到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之下而产生的。
统计数据显示,两个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心理学成了一门大力致力于治疗的科学,它的研究焦点集中于测评并治愈个人心理疾病,出现了大量对于心理障碍的研究以及对离婚、死亡、性虐待等环境压力对个体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研究。在对人类情绪的研究中,就有约95%的研究是关于抑郁、焦虑、偏见等负性情绪的研究。在对精神疾病的了解和疗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心理学却忘记了它的另外两项使命,逐渐成为一门受害者科学。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具体
就研究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1.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2.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3.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从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伤害的修复转移到加大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的研究和培养使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核心所在。
现代人为什么经常不快乐,缺乏幸福感?怎样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状态?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相信你在了解了这一理论后,一定能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积极学习心理,是积极心理学在学习领域的新拓展。他将以调整课堂教学的心理规律,把正能量传递给师生,提升课堂教学水准、提高教与学的水平和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搞优秀品质养成教育,就是在研究积极心理学。
二、2013年学术年会的研讨内容
围绕课堂教学,关于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力;学习自信
心;学习方式、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技能、能力;学习的心理品质,诸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培养等等。
三、研讨的形式有多种
示范课、研究课、说课、电子版(光盘)课件、理论探讨、调研报告等;会议上将提供两个交流平台,一个是论文评审;二是课件展示与说课。具体要求以会议通知为准。
第二篇:心理课题研究
三、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分析证明:就“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目前国内外有过大量的研究,其研究起点高、范围广、多角度,其中包括:教师素养、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等角度来进行的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调查和研究;还有就师生关系、教师教育能力、学生家庭等对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单方面来进行研究的。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与思考》、《当前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这些研究在学术上也确实从不同的视角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值得我们借鉴。但暂时还没有“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方面的专题研究成果。
四、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基本内容
研究的思路:本课题研究将以新课程理论、学生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素 质修养理论、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职业道德等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教师的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提高教师素养有何现实意义; 2.这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的; 3.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4.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5.教师良好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6.教师不健康心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个案分析。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工作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以科学的理念为基础,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查找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依据、内容、时代背景、目的、意义,借鉴别人成功的研究方法。
2.问卷调查法:
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三次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获取本课题研究的一手材料,了解教师的素养、行为、人格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搜集和整理“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更好地采用有效的研究策略。
3.个案实验法:
选取20个个体实验样本,建立研究档案,进行一些案例研究,追通过踪分析,使其不断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以求得更加科学、满意的研究成果。
4.经验总结法:
为确保各阶段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我们将逐阶段进行总结交流。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召开阶段性总结会,做到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及时调整研讨思路,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以利于研究方案的稳步实施。
五、工作方案:
1.2006年5月至2006年9月课题经历了申报、审批、立项的基本过程,启动了课题研究。
2.2006 年 9月课题小组组织进行调查活动,完成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分析表
(一)》,并进行个案分析。
3.制定了运河中心小学科研项目《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4.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总结第一阶段研究情况,并拟定第二阶段的研究计
划。5.收集、整合各类研究资料,进行课题研究交流研讨活动,撰写实验论文、研究报告,推广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6.进行个案研究,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二),根据问卷结果分析,我们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对策。
7.对研究对象进行总结性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三)。
8.对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研究,撰写研究论文,编辑课题研究论文集,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
9.推广研究成果。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课题历经3年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所有成员就小学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撰写了调查研究报告,并将各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心理素质,提升了研究教师的人格素养。3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相关科研论文,有二十余篇文章在省、市、县级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本课题在市教育学会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科研经验在县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现将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作简单阐述:
1.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通过小学生因受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影响所产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的调查和剖析,最终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理论依据”,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使我校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更有利于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通过本课题研究,能积极促进我镇教育科研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将会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2.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
(1)对于本课题研究,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问卷、访谈等科学方法,为获取本课题研究的一手材料,了解教师的素养、行为、人格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搜集和整理“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更好地采用有效的研究策略。(2)本课题以策略研究与途径方法研究为核心,注重课题研究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3)《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时代特征,树立了良好形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本课题研究可以探索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与途
径。(5)本课题研究,为心理亚健康的学生搭建培养自己自信、自立、自强的平台,使他们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课题历经3年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所有成员就小学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撰写了调查研究报告,并将各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心理素质,提升了研究教师的人格素养。3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相关科研论文,有二十余篇文章在省、市、县级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本课题在市教育学会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科研经验在县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现将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作简单阐述:
1.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通过小学生因受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影响所产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的调
查和剖析,最终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理论依据”,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使我校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更有利于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通过本课题研究,能积极促进我镇教育科研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将会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2.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
(1)对于本课题研究,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问卷、访谈等科学方法,为获取本课题研究的一手材料,了解教师的素养、行为、人格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搜集和整理“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更好地采用有效的研究策略。(2)本课题以策略研究与途径方法研究为核心,注重课题研究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3)《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时代特征,树立了良好形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本课题研究可以探索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与途
径。(5)本课题研究,为心理亚健康的学生搭建培养自己自信、自立、自强的平台,使他们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八、专家组鉴定意见
《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系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王菊芳老师主持申报的“十一五”课题,于2006年9月经盐城市教育学会审批立项。课题鉴定组通过听取汇报,审读相关资料,一致认为:
课题历经3年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所有成员就小学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撰写了调查研究报告,并将各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心理素质,提升了研究教师的人格素养。3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相关科研论文,有二十余篇文章在省、市、县级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本课题在市教育学会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科研经验在县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在本校及当地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鉴定组认为,该课题实验目的明确,研究过程规范,研究资料丰富,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课题组还可以将此课题研究溶入到当前的新课改之中,做
到与其同步成长,用实践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相结合来攻破教育中所遇到的困惑,使我们的的研究整体效力得到提高。
专家组鉴定,同意结题。
鉴定组组长(签字):
2009年6 月28日
第三篇: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研究的论文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被各大高校开始高度重视,为了让大学生能够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积极心理学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积极心理学从学生的各个角度出发,培养大学生面对挫折不放弃,面对失败不气馁的精神。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及研究领域
(一)积极心理学含义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塞里基曼,而积极心理的含义是由谢尔顿和劳拉·金提出的,他们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职特征:“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是以人们积极的因素为研究重点,主张心理学用积极的、固有的、潜在的人们的积极向上的心理为出发点,提倡利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们的心理问题进行解读,从而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积极的力量,最大可能挖掘出潜在的力量,由此获得更好的生活。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积极的内容包括:积极是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积极心理的反动,倡导要利用积极的态度解决心理问题,积极的方式给予适当的解释,获得更积极的观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在三大方面:第一方面,意识在主观上对生活积极兴趣的研究。对过去生活幸福,美好的体验;对现在生活愉快的感觉;对未来生活有更好的憧憬和期待。第二方面,个人的积极心理研究。乐观的心理,具有闯天下的勇气以及善良的心理等。第三方面,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组织的系统研究。为创造一个更良好的社会环境发挥个人的积极力量,如责任感。
二、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一些高校有专门的心理教育组织,这些组织的设立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心理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他们认为没有心理问题就代表健康,但是心理教育的真正目标是: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显然,没有心理问题与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是不对等的。然而,积极心理学在研究人们的积极心态,研究人们的善良品质和道德发挥了它特殊的优点。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大潜力。
(一)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积极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同时也是大学生素质扩展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创新意识,即大学生要拥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发现更深刻道理的欲望,要善于思考,能够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创新思维,要有一定的自我观点,不一味地追求书上的,善于突破自我;创新知识,在某一些问题上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为自己的观点做支撑;创新能力,即有一定的创新学习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人格,在精神方面,有比别人更大的勇气,更好的自我调解方式,应对不同的困境,能够克服不退缩。
(二)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心理暗示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暗示就是指通过含蓄委婉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改变和教育,使人们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使他们的思想能够与心理教育暗示相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够一味采取灌输的方法,要进行一定的情感交流。与被教育者在感情上建立起一定的关系,能够减少被教育者的抵触心理,对于促进被教育者心理健康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暗示工作包括通过语言暗示、环境暗示、行为暗示等等,大学生的积极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再持续强调自己失败的经验,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次挑战。
(三)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积极道德人格的建设
积极道德人格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追求一定的道德所表现出的善良的一面。在现代大学生的积极道德人格建设中,要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追求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下的各种善行。要增强道德知识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通过道德人格的建设,促成大学生形成正直积极的人生观。利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爱的情感,善良与正直,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
大学生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问题在近些年来逐渐凸显出来,各大高校开始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通过挖掘人们积极的心态,使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采取更加积极的心态,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个乐观、阳光的心理,对未来也将更加充满期待。
第四篇:积极心理学行动研究学习体会
2011年4月10日—4月13日在县教育局XXX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2011年全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论坛暨实验学校负责人、骨干教师培班》,在会上听取了包括我县教育局局长周奎齐在内的六位专家的报告以及六个实验学校代表的发言。六位专家用自己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亲身的实践经验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代表,每一位代表都感到收获很大,也都决心以此为契机,真真正正地学习专家们先进的理论知识,扎扎实实地去实践专家的先进经验。把我县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我县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的内容。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研究——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途径方法。
2、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研究——教学、教材、学科渗透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
3、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研究——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
4、心理健康个性品质研究——智力、情感、性格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铸造。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对此开展了许多工作。但是现实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主要突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有一定的脱节,理论研究对实践行动没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因此,为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就要将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相结合,而行动研究就是最好的方法。行动研究是在人们行动的社会实践领域中产生的,它一方面指的是人们为达到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改变自身境遇的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渐进活动;另一方面又试图确认这些活动的标准,提供行动的处方,使渐进的活动系统化。行动研究关注的不是学科中的“纯理论研究者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教师、学生、校长等日常遇到和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它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一方面教师、学生可以从研究专家那里获得必需的研究技能;另一方面研究专家又可以从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获得第一手信息,使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好、更快地应用于教育实践。所以说,行动研究将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深远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将研究与行动结合起来,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突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止停留在表面文件上和理论研究中,而在于将研究与学校、家庭、社会的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势在必行。
三、通过学习学到了很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提倡团体自主训练为主,个别咨询辅导为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体现教育的主体性,因而主体的心理健康主要依靠自主训练,突出自立、自强、自救,同时强调群体互动,资源共享,传播幸福,共同进步;由于共性并不能取代个性,团体自主训练有时可能满足不了特殊学生的需要,因而对特殊的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必须给予必要的个别咨询辅导或干预。
在学习过程中钟志农教授比较具体系统讲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他讲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包括四个方面,即: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班级心育,课堂心育,其中班级团体辅导是最主要的方面。他用一堂示范课讲解了一堂心理辅导课应具备的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团体热身,大体需要5分钟,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营造氛围,构造关系,可利用游戏、活动、歌曲等;第二个环节:团体转换,大体需要10分钟,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形成思想;第三个环节:团体工作,大体需要20分钟,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基本形成共识,把团体动力激发起来;第四环节:团体结束阶段,大体需要5分钟,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体会成长的快感,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总之,四天的学习是紧张而短暂的,但收获是颇丰的。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学到了方法。今后,我一定要把学的知识、经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五篇: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欢迎大家浏览。
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1】
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fPositive Psychology)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和福祉的科学研究(Positive psych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positiveexperiences,individual traits and well—being.)。它也是对能给人、小组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学习。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有专家认为,以2000年1月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开始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从表面上看,人们可能会认为积极心理学只是徘徊在主流心理学的周边,但它在2000年~2006年六年中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支持和认可。心理学家们和心理工作者们也渐渐体会到他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对积极心理学基础理论、看法和疗法的需求。积极心理学的新的研究成果为这门心理科学提供了有效率的证据,提高了研究者对它的信心和期望。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是针对把临床心理学的主要焦点扩展到痛苦和挫折与它们的直接缓解之外。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有问题的人不仅仅希望痛苦和折磨得以消减,同时也会希望幸福和积极经历得以增多。也就是说积极的经历和个人长处不一定是和消极的经历与个人短处相关联的,积极不一定就是消极的对立面。比如说,低工资和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对工作的不满,但这两项的铲除不一定等于人们对工作的满足。有研究表明,积极的正面情绪与消极情绪运用不同的心理程序,有着不同的心理过程。并且,积极和消极情绪有着不同的进化功能。
2.真正幸福论
(1)真正幸福论的三个“部分”— — 快乐生活、充实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
塞里格曼于2002年出版了《Authentic Happiness: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一书,在此书中他第一次提到真正幸福论。塞里格曼推出的真正幸福论在积极心理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真正幸福论认为“幸福”这个词很难有科学的定义,所以塞里格曼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快乐生活(Pleasant Life)、充实生活(Engaged Life)和有意义的生活(Meaningful Life)。“快乐生活” 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正面的情感。关于过去的积极情感包括安宁、知足和满意。关于现在的积极情感包括躯体愉快(意指直接且相对短暂的知觉上的欢欣)和复杂愉快(是指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乐趣)。乐观、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则是关于未来的积极情绪。快乐生活是将快乐和积极情感扩展到最大并把痛苦和消极情绪缩减到最小。“充实生活”是指充分利用个人优点、天分和潜能。围绕着这个基本理论生活的人会拥有接近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说的“美好生活”fGood Life)。因为聪明地利用个人的特长和天生潜能会给人在生活中带来更多的参与和融入,也就是说拥有一个更充实的人生。“有意义的生活”是指参与和为带有积极性的机构和组织服务。生活的意义是从参与和在为这种机构服务中取得的。带有积极性的机构和组织包括宗教、政治、国家、社区和家庭。积极心理学家们相信积极和正面的品质和情感只有在积极和正面的环境中才能最好地得到发挥和发展。以上三种不同的生活是拥有幸福的三条不同的路线,它们各有出处,如下图所示。真正幸福论的三个“部分”
(2)真正幸福论的临床实践——积极心理疗法(Positive Psychotherapy)
塞里格曼和其两名助手——拉西德和帕克斯fRashid和Parks)~过六年的不断试验和研究,设计出了一整套建立在真正幸福论上的临床积极心理疗法fSeligman,Rashidand Parks,2006)。他们为真正幸福论中的快乐生活、充实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设计了相关的积极心理疗法练习。他们在一次次实验中,要求参与者运用这些练习并进行对抑郁症状的前测和后测,发现对生活意义与充实生活的追求和更高的生活满意水平与抑郁症状减少是密切相关的,而对快乐的追求只是小幅度地提高了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减少了抑郁症状。
A.“快乐生活”练习快乐生活包括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正面的情感。塞里格曼等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通常在实验研究中要求参与者用六周的时间完成所有练习,每周完成一个。塞里格曼等设计了感恩和宽恕的练习来提高积极的记忆对人的影响。这是关于过去积极情绪的练习,叫做“感恩拜访”,要求参与者给应该感谢但从未正式感谢过的人写一封感谢信,然后通过电话或当面念给那个人听。研究者们设计的关于现在积极情绪的练习叫做“享受”,要求参与者每天都有意地慢慢去享受和回味一下一个平时没时间享受的事情或过程,如,吃饭或洗澡。当做完时把所做的写下来,写下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与急急忙忙做完时感受有何不同。这个练习可以使参与者感受到暂时欢欣带来的满足。塞里格曼等设计的有关将来积极情感的练习包括乐观和希望的干预练习,目的是抵消悲观的态度和情感。练习包括“运用你的特长”、“三个好事”、“讣告或自传”和“积极并有建设性的反应”。“运用你的特长”是参与者填写VIA—IS特长问卷(有240个问题)后分析出来五个个人优点,然后想办法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起来。“三个好事”是要求每人每晚写下当天发生的三件好事,并写下它们发生的原由。“讣告或自传” 要求每个参与者假设他们已经死去但有过充实、满意和有成就的一生。每人在此基础上写一个1至2页的小作文描述自己希望后人如何怀念自己。“积极并有建设性的反应”是最后一个有关将来积极情绪的练习,参与者们需要每天至少一次运用积极并且有建设性的反应,也就是说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对对方表现出积极而热情的反应。
B.“充实生活”练习
充实生活是人一生中不停地在工作中、在人际关系中和在空闲时追求参与和投入。(The engaged life,a lifethat pursues engagement,involvement and absorption in work,intimate relations,and leisure.)塞里格曼等认为充分了解和利用每个人的标志性特长是拥有充实生活的途径。研究者们相信抑郁症状的出现同缺乏生活中的参与及参与的充实性是相关的,同时,他们认为缺乏生活中的参与及参与的充实性可以导致情绪抑郁。所以,他们推断如能通过对个人优势的充分利用而达到积极参与生活使生活充实起来,应能抵挡消极情绪并减少抑郁症状。所以,塞里格曼等在实验中要求心理咨询者们帮助参与者识别他们的个人有标志性的特长并且引导参与者们如何在生活中更多更好地把它们运用起来。
(3)“有意义的生活”练习
塞里格曼等认为生活中缺少意义不仅仅是抑郁的一种表现,它也是抑郁情绪的起因之一。闵此,研究人员认为在带有积极性的组织和机构中充分发挥特长可以使人们由此得到个人能力与优点的肯定,并且同时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所以,在研究中参与者需要得到咨询者的鼓励与支持去参与带有积极性的组织,如与宗教、政治、国家、社区、家庭等有关的各种机构与活动。
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2】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学。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析目前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提出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改变教学设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和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等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商务礼仪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学会交流协作,形成良好品质。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商务礼仪;策略
一、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在需要
商务礼仪是一门专业化打造人际交往的礼仪课程,是商务从业人员在商务交往活动中律己敬人、约定俗成的礼仪规则,它是商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及商务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内容涵盖商务见面礼仪、商务往来礼仪、商务形象礼仪、商务言谈礼仪、商务宴请礼仪、商务会议礼仪、商务仪式礼仪等。在现代社会,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广度和频率度不断加大,每一位职场人士都会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个人及组织要想生存、发展,进而求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训练以及模拟场景训练培养学生懂礼、知礼、行礼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最新的、适用的现代商务礼仪基本常识、规范、原则、惯例和技巧;帮助学生提升礼仪素养,掌握个人形象塑造的基本要领,提高其交流、沟通、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商务活动的实战能力,为学生今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生活与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奠定基础,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这是一门综合性、普及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商务礼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了心理环境。消极的心理环境使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思维、情感和意志得到体现,教学效果不佳;积极和谐的心理氛围,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利于通过强化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发展学生的幸福感和积极的人格特质。商务礼仪的学习对大学生顺利走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需要从新的视角关注商务礼仪教学,使之成为符合当下大学生需要的课堂。在商务礼仪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性格,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幸福感。在教学中,采用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价值观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使商务礼仪教学充满活力;在学生实践训练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可见,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引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商务礼仪课堂教学,是商务礼仪学科教学的需要;更是体现人文关怀、发展学生幸福感和积极品质的保证。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讲授商务礼仪课程一段时间后,发现目前商务礼仪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去思考,试图采用新的应用策略去实践,旨在帮助和引导学生勤学、会学、善学、乐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学习行为水平,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课堂教学中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商务礼仪课程不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本身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很难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仅仅将其当作习得一些商务礼仪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可以描述为:“被动接受知识,不愿思考,不爱提问”,而“思考”与“爱”最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准。想让学生对学习形成“思考”与“爱”的状态,绝对不会是上几节课就能实现的,而是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步积累来养成的。而目前的商务礼仪教学中,教师普遍侧重于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思想情感心理教育的渗透。
(二)课堂学习质量不高,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强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唯教育者主体观,把学生视为消极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忽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这种教师被动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于大学课堂,商务礼仪课堂上也不例外。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往往都是特定几位表现积极的同学能主动回答,大部分学生都很被动,为了更多同学能参与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只能通过点名的方式要求学生参与课堂。目前的商务礼仪课堂上,学生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三)重视学生共性培养,忽视其个性发展
在高校商务礼仪教学中普遍采用大班授课,大班课的规模超过60人。大班教学中,强调受教育者共性的养成,教师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课堂活动受限,学生实践机会减少,影响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大班教学中,因为人数众多,很难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指导,因此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他们中的大部分语言运用能力较差,当被要求在人数众多的讲台上演练礼仪规则时显得非常紧张,一旦出错,自尊心受挫,不利于其个性的发展。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天性,发掘个人潜能,保护学生的独立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重视学生共性的培养,又必须使个性得到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针对目前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提出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改变教学设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和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等操作策略。
(一)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
在商务礼仪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其中。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使学生逐步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爱思考、爱提问,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如何实现呢?关键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斯奈德和洛佩斯这两位积极心理学家提出了积极学校教育的要素,指出积极学校教育环境,就像建房子一样,先从地基部分开始,营造一个关怀、信任和尊重多样性的积极课堂氛围。来自教师的关怀和积极情感可为年轻人提供安全的基地。
1.把微笑带进课堂学生普遍喜欢和蔼可亲的教师,教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生,是建立轻松课堂气氛的开始。[1]教师快乐、饱满的情绪能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而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师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语言能建立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课堂上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比如“没关系,怎么想的就怎么答”“不要灰心,再换个角度重新思考”等等,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同时,微笑的表情、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语言也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培养与学生间的感情,使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主动与教师和同学间互动。商务礼仪是一门专业化打造人际交往的礼仪课程,在课程设计上经常采用角色演练、分组讨论、交流解惑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营造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利于提高商务礼仪课程的学习效率。
2.利用商务礼仪现象的趣味性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趣味礼仪课堂就是把一些有趣的礼仪现象引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一方面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又实现了教学目标。例如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贴切的礼仪现象,让学生判断对错,并提出修改建议;教师演示,比如在商务形象礼仪中的着装礼仪这一节,教师演示几种男士打领结的方法以及女士丝巾打结的方法,再让学生们自行操练,学生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快乐,找回自信,感受到商务礼仪是一门很有趣、很实用的学科。只要教师多花些心思,留意日常生活中的趣味礼仪现象,把握商务礼仪的最新动态,通过改进教学手段,将趣味和快乐融于学习中,就能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二)改变教学设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方面,倡导积极人性。[2]积极心理学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和客体,角色和身份是平等的,需要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上教师被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将所学到的礼仪规范应用于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是本课程的重点。那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重点,通过角色渐变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实践环节,有效提高学习质量。角色渐变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关策略改变被动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者的角色向主动学习者的角色渐变的方法。角色渐变法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变“被教”为互学在课堂上,改变教师主导的角色,激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之一。商务礼仪不是规定学,而是规则学,它是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在古代宾主相见时以拱手为礼(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现代则是以握手替之。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搜集变得非常便利,教师和学生在信息交流、相关知识搜索,甚至个体经验上是平等的。教师若在课前提出信息搜集范围,学生完全可以在上课之前收集整理相关的现象或经验,在课堂上就能进行相互的交流、合作、示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真正成为礼仪规范的践行者。学生在成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效能感和胜任感,这种心理感受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2.变“被考”为加强自我检查与诊断通过改变考试内容和形式,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形式的被考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并且乐于参与考试的过程。商务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目的重在实践,重在应用,不宜采用卷面形式考核学生的水平。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大三下学期的学生,很快将面临着就业,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若将期末考试与模拟面试相结合,既能将商务礼仪课程所涉及到的大部分章节内容,如商务形象礼仪、商务见面礼仪、商务言谈礼仪等有机结合起来,又能使学生利用考试来磨练自己、检验自己。通过模拟面试的考核形式,一方面能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面试的着装、形象、言谈中应用所学礼仪规则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能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建议和正确评价。学生能在这样的考试中真正体会商务礼仪知识给自身带来的价值,并通过自我检查与教师评价来及时反省,从中获得学习的充实感和满足感。
(三)发掘和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这一理论非常重视个体的发展,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不断地激励自己,充分发挥自身潜能。[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发挥个人潜能。积极心理学将塑造积极人格特质,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当今时代,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依赖于个性的充分发展。在现有教学资源得不到及时补充,大班授课还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要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发掘个人潜能,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认为,可以运用“赏识教育”和培养学生积极体验的能力来逐步实现。
1.赏识教育积极心理学提倡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运用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在课堂教学中,“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除了教师自身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人格素养外,更多的体现在对学生运用及时激励法,使用激励鼓舞、彰显个性的教学评价。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信任和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通过长期观察研究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针对学生表现出的不同行为方式,善于发现学生商务礼仪学习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和赞美。及时激励法,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促进学生会学、善学学习品质的形成。运用及时激励法时要注意,评价语要有针对性,避免激励过程中的画蛇添足和词不达意。对表现非常优秀的学生,要毫不保留的真诚赞赏,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比如“你真的非常棒!能将微笑运用的恰到好处”“你的表达非常生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表现一般的学生,不能只有表面的激励,要结合时机,分清场合,使用鼓动性的评价语言,比如“你表现的不错,为什么不整理一下,那会显得更加有风度”“有一点儿可惜,离标准手势还差那么一点点,再好好琢磨一下”;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要发现他值得赞美的地方,有针对性地使用正面期待性评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对自己充满希望,比如“你聪明又勤奋,下一次一定可以提高发言水平”“希望你再勇敢一些,一定会进步惊人”。
2.培养学生积极体验的能力在大班授课环境中,采取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先讲授知识,设置一些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选代表发言,再总结。在相对开放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由地展现自己,彰显并发展个性。例如,在讲到“商务言谈礼仪”时,先讲授了言谈礼仪的聆听原则、适度原则、赞美原则和避讳原则等相关知识,设计这样的情景问题:“某公司销售员A与他的老客户在展会上谈论新产品,请模拟他们的谈话,并注意以上言谈礼仪的基本原则。”再将学生按8人分为8组,每组学生选两对同学进行模拟练习,另外4人分(别记录并评价同组同学的表现……15分钟后,请每组各选一个代表发言,陈述本组同学模拟和点评的结果。最后做总结,深化学生对商务言谈礼仪的认识。合作学习模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中,亲身体验礼仪规则,在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地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此体验到学科乐趣产生的自主的、积极的、探究性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