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护理论文全科医学论文(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21:0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血管外科护理论文全科医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血管外科护理论文全科医学论文》。

第一篇:心血管外科护理论文全科医学论文

心血管外科护理论文全科医学论文:健康促进因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关

键词] 心血管疾病;心理健康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改

变,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心身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心理社会因素对各种心身

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但患者发病后最关心的往往是医学诊疗手段的应用和

效果,淡化了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多因素的作用,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如何提高患者

对多因素影响疾病健康指导的依从性对患者的康复和长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 健康促进

活动的意义有效的健康促进活动有赖于对患者各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健康状况的全

面掌握。生理状态的改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及人际交往。调查发现

患者入院时大都因为相应的躯体不适感,而引起生理功能降低,在体力活动及日常自理能力方

面出现负性影响,同时由于生理功能的降低,促使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了生理功能,减少

活动或工作,或者使正常的工作或活动受到限制。有报道[2-3]认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都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家庭的支持系统密切相关。据调查推算,因

慢性病住院一次需花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农民居民人均收入的1·5倍[4],因而患者的经济重负在很大种度上都会导致患者及家属对寻求健康指导及心理减负的盲从性,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因反复治疗引发更严重的负性心理问题。邵贵平[5]统计

显示工作压力、婚姻家庭压力、社会经济状况低下、社会支持缺乏都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

关。因此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知识背景、工作压力、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家庭环

境、患者最关心的事情后才能因人而异地进行不同干预措施的实施。同时低收入、工作压力

大和情绪障碍与血压升高有关联,郝芳[6]认为是因为存在这些心理社会因素的人血管压力反

射强度增大、恢复时间延长。另外心血管系统疾病一旦被确诊,就要长期治疗,病程长,病情

变化复杂,患者往往担心长期治疗会引起生活质量下降和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也担心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发生变化,心事重重,这种长期持续的应激原会引起患者内分泌和免疫功

能的改变,从而使患者出现一系列异样的躯体症状。2 心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早期的心理干预更符合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长期的心理社会支持缺乏是影响心血管系

统疾病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实施的越早越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实际工作

观察发现部分反复住院治疗的患者,在进行了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时,患者往往都有一种相识

恨晚的感觉,其普遍想法是:假如能早一点了解跟自己所患疾病相关的信息,也不至于使病情

发展、演变的如此之快。因此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不但要在入院时进行心理健康干预,而且

要强调社区心理干预的重要意义。刘晓英[7]研究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对

于急性心肌梗患者的研究发现:早期阶梯式心理康复护理能使患者的焦虑情绪的程度明显降

低,而且能使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加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胸痛及气短明显减少。高血压及高

血压合并其他疾病和冠心病的患者的发病与转归与心理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着密切

关系,做好预防能减少和减缓疾病的发生,因此对于他们的健康指导尤其重要。3 健康指导

活动的侧重点不同年龄患者、患不同疾病患者和不同性格患者的健康指导的侧重点也不

同。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发现有的老年人常出现情绪急躁、容易冲动,有多疑、喜静怕孤独、自尊心强等心理,而表现出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悲观失落等行为特点。有的中青年患者

因为工作、经济、家庭的压力而导致缺乏获取保健知识的意识,对自身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

足,而引发严重并发症。为此医护人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与对待自己的疾病,用温暖的语言

关心体贴他们,并通过形象具体的方法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老年人患病后的患者对疾病相

关的病理生理知识较感兴趣,详细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成因、病理生理变化、发展及预后以及

相关的影响因素,能使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针对疾病的特点从不同侧面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能使患者对治疗措施的依从性增强。进行疾病终身性、严重危害性、自我保健知识制定及有

计划的健康指导,能使患者达到自护的目的。对中青年患者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

工作的重点是使其认识到患病的严重性和健康促进措施的重要性,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

导和干预,使其减少工作、生活、家庭方面的压力,规律生活方式,规范治疗。有些年青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当症状消失或减轻时,即认为自已的身体已经康复,而不规律用药甚至停药,这类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更高,医护人员应更详细地讲解疾病发生发展对健康的危害,使他们对疾病有足够的重视,主动接受治疗并坚持。而有的人对于这类疾病过分重视,认为自己一旦得了这种病就无药可救,而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对不同性格的人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和指导,能有效在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患者及家属都会存在不同的社会心理问题,患者往往都是在病情演变较重时才住院治疗,而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健康知识及治疗康复措施的依从性主要取决于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的态度、方法和指导的正确性,而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可能出现“井喷”,其中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占死亡原因比例的85%以上[5],所以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健康指导越来越重要。4 参考文献:[1] Wu CH, Yan HZ, Huang JH, et al·Emotional fluctuationand self-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dailylife·Report of100 cases[ J]·Zhongguo Jiankang Jiaoyu(Chin JHealth Edu), 2001, 17(5): 288·[2] 朱金富,杨德森,肖水源·冠心病的心理干预现状[J]·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 2003, 30(4): 226·[3] 郭克锋,苏景宽,朱银星,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 2006, 7(9): 1384·[4] 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可能出现“井喷”-专家呼吁将慢性一病防治列入社会发展规划[N]·健康报, 2009年11月12日综合新闻版·[5] 邵贵平,范文霞·高血压病患者情绪障碍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8, 6(4): 390·[6] 郝 芳,毛家亮·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J]·医学综述, 2006, 12(20): 203·[7] 刘晓英,武海涛,王瑞英,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2): 216·

第二篇:全科医学论文

浅谈全科医学

通过对全科医学的学习,我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全科医学有十大基本原则,分别是基础医疗保健、人性化照顾、综合性照顾、持续性照顾、协调性照顾、可及性照顾、个体-群体一体化照顾、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和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所以我就重点说说这两个原则吧。

全科医学的整体论,系统论思维,突破了传统的专科医学对的疾病的狭窄的还原论方法,强调把病人看做社会和自然系统中的一部分,从身体,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来观察,认识和处理健康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个体-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是在1977年的《科学》杂志首先由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O.L.Engel)提出的,他指出:生物医学模式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社会、心理的维度,是一个简化的、近似的观点。

恩格尔提出:“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现了对生物医学模式的超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是以人类的疾病谱以及健康观念的变化为依据的。

这一模式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法和心理学方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 还要研究人的状态和人所处的环境。医学必须建立在人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基础上, 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病、防病和促进健康.这也就是这种模式的最初定义,而它是在以下背景产生的:

(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凸显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人类的疾病与死因结构发生了改变。

世界各国先后出现了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主要位置的变化趋势。例如,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也已由过去的传染病为主而逐步转变为以非传染病为主。

(二)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

随着人们对保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经验积累,认识也有了深刻的变化。对人的属性的认识,由生物自然人上升到社会经济人。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深入到心理与社会层次。对健康的思维也日趋全方位、多层次。

(三)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医学发展史证明,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类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已经不单是个人的活动,而成为整个社会性活动。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持健康、防治疾病才能奏效。

(四)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增加。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身体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这就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产生的时代背景,也是社会医学发展的必然。它的必然性在于

1、医学的精细化和社会化的出现。

2、疾病谱的改变。

3、人们对医疗的多方面要求。

4、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学科的融合。而它产生的意义是一方面是重新确定了生物医学的地位和价值和重视起来心里社会对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引导医生对病因、疾病发展的全方位研究。这就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的医学基本原则在当代产生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说了它的产生背景和意义,那我就再说说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在现实中的应用,我们就糖尿病为例来说下吧:当管理一位糖尿病患者时,医生不仅要处理高血糖这一病理问题,还要把病人看成一个有家庭、职业、社会责任以及各种困惑情绪、持有特定健康信念的人;处理中不仅要给适当的降糖药物并让其控制饮食,还必须考虑食物结构的改变对病人和家庭可能造成的冲击、治疗的价格能否被接受、是否知道有合并症或存在恐惧、是否了解遗传的危害等,特别要注意其健康信念是否有利于接受必须的生活方式改变和情绪控制,以及其家庭功能是否有利于该病的康复,是否需要就上述问题进行协调与干预,制定并实施干预计划是否需要动用家庭资源和其他

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等待。

此外,由于基础医疗中所面临的精神问题和身心疾患日益增多,因而全科医生经常使用各种生活压力量表来检查和评价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并全面了解其家庭和社会方面可能的支持力量,从整体上给予协调照顾。因此可以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是全科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已经成为全科医生诊治病人的一套必须的、自然地程序。

而全科医学中的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也是一大重点原则,因为我们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动物,必须要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在医学上也是犹为重要的,这是有目共睹的,在医院看病时都是要各个科室之间配合的,连做个手术都有许许多多的医生和护士共同去完成,这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和力量。

在我们医学卫生服务中,有那么那么多的优秀医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医生什么叫团队精神,就像焦红梅一样,在她心中,医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她常说:“对职业本身的热爱是身为医生的基础,医生面对的是生命,责任非常重大。”“我欣赏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有自豪感;相信只要用心去浇灌生命,心中每天都会开出一朵花;经过了荆棘丛生的道路,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她以这句座右铭自勉,并用这种执着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医护工作者。在病房里处处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主动帮忙,从替同事值班到为低年资医生讲解分析病情,同事们都非常信任她。正因如此,她多次获得院级、校级优秀共产党

员和优秀教师称号。

在全科医疗发展初期,全科医生以个人开业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服务。随着实践的发展,民众的健康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医生个人力量难以适应,从而逐渐走上团队合作的道路。全科医生将自己作为社区卫生工作网络及卫生保健组织体系中的一部分,通过与他人协调配合,逐渐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综合性工作团队。

全科医疗团队以全科医生为核心,有大批辅助人员配合,一起为服务对象提供立体网络式健康照顾。在基层医疗本身,存在着门诊团队、社区团队、医疗-社会团队及康复团队等,由社区护士、公共卫生护士、康复医生、营养医师、心理医师、口腔医师、其他专科医生、中医师、理疗师、接诊员、社会工作者、护工人员等与全科医生协同工作。以便改善个体与群体健康总控和生命质量。这些人员可以受聘于不同的机构,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共同目标而团结协作。

在上述团队成员中,社区护士和社会工作者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是全科医生完成社区家庭医疗工作的主要助手,其主要任务是在社区、家庭环境中进行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全方位的病人护理工作,以及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等。而社会工作者是国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职业,从事此职业的人员必须经过正式的学历教育,然后才可到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应用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协助全科医生进行社区诊断和干预;由此可见,由于社区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的参与,才是全科医疗的全方位,全过程卫生服务成为现实。

在基层医疗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网络之间,存在着双向转诊和继续教育的团队合作关系。

医生的团队精神,是医生的基本道德修养和医疗作风集中体现。一个缺乏团队精神的医生,即使他医术再高,也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医生首先要敬业乐群,一个有抱负的医生必定具有高度敬业乐群的团队精神。

单靠一个医生单枪匹马解决患者全部问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代医院更讲究团队协作,在集体中实现个人价值。要学会与全体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行管后勤等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协同工作、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融入所工作的医院环境之中,医务人员才能充分施展自己才华,实现人生理想。

现在医院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原则主要体现在团队合作精神上,因为精神是一个团队的魂,有他才能真正做到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这就是我对全科医学中这两个原则的领悟与理解,也是我对医学的部分理解,总之全科医学让我受益匪浅!

第三篇:医学生全科医学论文

浅谈全科医生如何做好人性化服务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病、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成为了医疗界日渐重要的问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也要求越来越高,而高科技检测治疗手段的应用使得医疗费用不断上涨,重点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难以解决,医生无暇详细问诊病人,导致医患关系剑拔弩张…在应付这些棘手的问题方面,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人性化服务是全科医疗的核心观念和优势所在,人性化服务的概念同时也顺应了21世纪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如何做好人性化服务,是关乎提升全科医疗水平、推动全科医疗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理论知识的支持,从培养源头抓起

做好人性化服务首先是要加强服务人员的理论基础,以理论知识指导人性化服务的实践。具体包括改善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为现有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理论培训等途径。

社区卫生服务在内容上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于一体。由此可见,全科医师不仅要具备临床医学知识,还要有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其功能。而社会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知识是进行全科医学人性化服务的理论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有效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及疾病的心理社会背景,真正以病人为中心地做好人性化服务。

我国目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员从总体上看学历、职称结构偏低,所学专业基本为医疗或护理两类,医疗服务侧重于疾病的诊治,无论从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服务模式都不能很好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卫生改革的需求。而这些缺陷与我国独特的医学教育模式有关。建国初期,由于医学人才短缺,我国培养了大批大中专医学生,在当时解决了广大群众基本医疗问题,但随着社会卫生水平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前的知识结构和服务技能无法适应现在社区服务六位一体的要求,也是导致基层医院就医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我国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全科医师的培养主要是针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全科医学概念及理论培训。这种短期培养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医师掌握心理、社会学及预防医学方面知识,而在从业后全科从业人员也缺乏良好的途径继续进行预防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因此要加强全科医生的人性化服务水平,就要从培养的源头上抓起,加大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教育。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在医学生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对心理社会学、行为科学及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视力度,加强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医学本科毕业生进入全科医学队伍,提高全科医师的地位及收入等,还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理发,规定医学本科毕业后到社区工作一定年限后才能从事专科等。其次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应安排时间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医师综合素质,为良好的人性化服务奠定基础。

二、从细节做起,切实体会病人的喜怒哀乐

全科医生与我们日常所了解的专科医生之间的区别在于:全科医生的工作特点可以总结为:量大,面广,以人为主,与人文社科知识紧密相关。具体说来,全科医生重点以社区为服务对象,提供高素质的医疗服务以及人性化的医疗保障,给予病人持续性、综合性的照顾。

也就是说,全科医生的工作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病人为中心。他们更注重的是人,而不像专科医师一样,相比更侧重于疾病本身;在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他们更加注重病人的权利,全科医生必须全面了解每个就诊病人家庭、社会各方各面的详细信息,以便能更好了解造成病疾的原因,采取更加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为专科医生,则要坐在医院的门诊大楼里等待病人“登门造访”。由于就诊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势必造成医师无法向全科医生那样了解每个病人,因此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过多的重视病人的社会属性,而只能把重点放在病人生物属性的疾病上面,也就是说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把生理的病疾医治好。

相比之下,全科医生不仅要解决就诊者的生理病疾,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行为因素,提供长期性服务,以帮助病人杜绝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下。所以说,全科医生的工作更能体现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比专科医疗,全科医疗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诊疗模式。

因为全科医学的这些优势和特点,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服务时,应该从细节做起,从态度,言语,行为等非医学性人文关怀方面做起,与患者之间建立真诚,信任,轻松的诊疗关系。既有利于诊疗的顺利进行,也能帮助了解和解决患者疾病的社会心理障碍。具体而言,在态度上,应该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在行为上注意倾听和心理学共情。积极关注患者的非言语行为,利用医生本身的心理社会学知识,解读患者的非言语信息,并在言语上给予鼓励和指导。从细节上切实体会患者的喜怒哀乐,不仅做到为患者解除身体痛苦,还要尽量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只有从细节上做好,才能真正实现人性化诊疗服务。

全科医生并不简单。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人们身边的家庭医生。作为一名全科医生,经常要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病情,和患者保持联系,跟踪病患方便解决病情,还要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检查等服务。与专科医生相比,全科医生在与社区、家庭建立紧密的卫生服务关系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全科医生更注重从患者的起居饮食、生活方式方面入手,相比大医院仅仅是程式化的看病模式,他们往往会对患者进行较多的说服教育,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通过改变居民的生活、就医方式做到防患于未然。这种人性化、贴近患者生活的工作方式是全科医学的特点和优势所在,全科医生应该在加强理论知识和完善细节服务的基础上真正做好人性化服务。做好人性化服务,才能实现全科医学持续发展,提升全科医疗的地位。,

第四篇:全科医学论文(小编推荐)

关于全科医学在我国推广的探讨

2010级医学检验学院本科(3)班刘宁宁20105326

2全科医学,即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器官系统及各类健康问题。

近年来,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丰富,加之又有医保惠民的政策不断出台并日臻完善,人民去大医院,综合性医院的愿望加强。尤其是在医患矛盾不断加深的现在,大家更愿意相信大医院有更多的能力降低意外事故的能力。然而现有的医疗体制已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看病的问题,全科医学在我国随即开展开来。相对于中国多数人而言,全科医学还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全科医生,似乎还是一种新型职业。它的推广任重而道远。全科医学的推广应该重视以下几方面。

第一、普及全科医学、全科医生的概念及全民体检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包括心理健康。

在最广的农村,生活着近9亿人,而他们的平时健康主要有本村的几名乡村医生负责。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差,加之乡村医生文化水平低(基本为中专水平),而且医疗观念差,大家基本上处于小病不治,大病问医,脚痛医脚,头痛医痛的状态。政府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册,首先让大家懂得什么是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可以解决什么等等问题,再通过让大家学习自测的方式,达到初筛的目的,最后发放优惠体检卡邀请大家到当地合格的医院进行体检。这种让大家通过切身体会懂得全科医学,懂得健康的真正含义。同时,心理问题的建设日趋重要,应该让大家正视心理问题,敢于就心理问题寻医问诊。第二、国家培养全科医生应通过在校学习、转岗学习与在岗培训并重的举措加快推广全科医学。大多数学生在报考医学专业时,考虑的是某一具体方向的学习与从业。国家可以通过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加之个人的兴趣学校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可以是一部分学生先迈进全科医学的大门。学习全科医学的学生应比一般医学生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应尽可能多的联系将全科医学进展的较好的社区,开展进社区学习参观,甚至亲身实践的的活动。

全科医学的推广势必会淘汰一大部分乡村医生,而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国家可以通过对在岗医生的再培训使其成为首批全科医生。比如,乡村医生定期参加所在城市大医院的急诊、门诊、坐诊,参加院内病例讨论,同时接受理论课的补充,以及学习心理学,沟通学等课时,最再通过考试,持证上岗。另外,国家可以多给乡村诊所调拨一些经济常用的检验仪器,满足农村看病基本要求。

另外,乡村诊所可以邀请当地部分医生周六日坐诊,解决部分不必要去大医院看病的患者,解决一部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集中的问题。

第三、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电子档案,就如同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或者食物的二维码。

如今多数人就医时遇到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疲于各种检查,即使是从县级医院转入市级医院仍然需要重复检查,多花费用不说,更多的是有些检验是对人有副作用的,尤其是小孩子,更不愿意配合重复性的检查等等,这就大大延长了每个人就医的时间。如果建立电子档案,患者在社区接受治疗时的情况全部存档,当病情加重转入专科医院时,可以使主治大夫进一步了解患者,同时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检查项目,也可以减少一部分医疗纠纷。即使患者在外地就医,只要出示其电子档案号,也可以使之前的就医史一目了然,减少患者外地就医的麻烦。

第四、国家应致力于拓宽医保范围,其中应也包括在全科医生处就诊,甚至增加报销比例。

多数人之所以更愿意去大医院看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保报销大部分费用,相当于花了很少的钱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如果全科医生所在社区也纳入社保范围,甚至增加比例,多数小病、慢性病的患者也会选择离家近且方便的诊所就医。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患者分流的办法,同时使每一位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自古以来,我们的国人对“术业有专攻”的理念根深蒂固,而使大家去相信一个全科医生“包治百病”是几乎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国家切实去普及全科医学的概念,不遗余力的落实全科医学的推广,使其深入人心,宣传“小病有社区,大病有医院”的医疗保障体制。

全科医学已在发达国家得到很好的实践,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事物,它的利弊有目共睹,有据可查。没有什么政策的实施是一蹴而就的,任重而道远,医患和谐的曙光已在前方。

第五篇:心血管科护理 Microsoft Word 文档

心血管科护理

亮点: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新品牌

优质护理服务主题:心血管内科实施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形象工程,主题是:夯实护理基础,提供满意服务;实施三个贴近,回归护理本源;保证质量安全,科学清洁舒适。按照这个主题,全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努力推进护理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优质护理服务亮点:心血管内科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活动,建立“贴心病房”示范病房,规范“服务语言、服务礼仪、服务模式”护理,全面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为实现心血管内科建设目标而努力。

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

优质护理“贴心病房”示范服务

[核心提示]

心血管内科是东莞市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专科。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心血管内科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专科,也是东莞市最大型的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心血管内科设立两个病区,建立起现代化重症监护病房(CCU),总开放床位80多张,配备医护人员70人,全面开展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年专家专科门诊量6万人次、住院病人逾3000人次、心脏病介入手术500多例,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贴心病房

这是心血管内科开展“贴心病房”示范服务。

示范服务模式:在“贴心病房”,心血管内科全面开展贴心护理,做到“五心服务”:入院接待,要热心主动、微笑服务;治疗护理,要细心关怀、亲切服务;生活护理,要贴心尊重、真诚服务;康复护理,要精心指导、热情服务;出院指导,要耐心细致、温馨服务。这种服务,是真正的贴心服务。

示范服务亮点:在“贴心病房”,心血管内科全面开展整体护理服务,创新两大亮点:一是心脏病救治护理,建立“心脏病抢救绿色通道”,通过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快速打通狭窄的血管,提高冠心病救治水平;二是心脏病康复护理,建立“冠心病康复之家”,通过冠心病介入治疗随访,指导患者术后康复,提高冠心病防治水平。这种服务,真正是关爱生命的服务。这里的“贴心病房”最感动的是贴心服务。

●冠心病介入治疗

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心血管内科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和PTCA+支架术,开展冠状动脉的介入诊治。介入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不仅可快速打通狭窄的血管,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在冠心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

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两大技术:一是采用经皮血管成型术,开展颈动脉血管成型术防治卒中、髂动脉/股动脉血管成型术治疗间歇性跛行、肾动脉血管成型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等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采用主动脉带膜支架封堵术,开展心血管Ⅲ型主动脉夹层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

在治疗心脏瓣膜病方面,心血管内科采用经皮穿刺瓣膜成型术,开展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介入术不仅可避免或延缓外科手术换瓣,且创伤小、恢复好,在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

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心血管内科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开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射频消融术不仅可根治心律失常,且创伤小、见效快,在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先心病介入治疗

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方面,心血管内科采用介入微创手术,开展经皮穿刺异常通道堵闭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型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等介入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

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心血管内科采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开展双心室起搏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严重心动过缓,心脏起搏器不仅可提高心排血量,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且安全稳定,在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动过缓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现“优质护理服务”新形象

最难忘的“爱心”是呵护

心血管内科护师:许美容

我的格言:真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是我的责任,也是我最欣慰的事。

护理体会:护理心脏病患者,最好的“爱心”护理是用爱呵护患者。有一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致下肢动脉栓塞,肢体表面出现溃疡,疼痛难忍,对治疗失去信心。在CCU监护病房,我们用爱去呵护患者:每天给患者做好术后护理,还给患者做好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终于,我们用爱托起了患者的生命。

最大愿望:为心脏病患者带来希望。

最难忘的“爱心”是温暖

心血管内科护师:雷迺芹

我的格言:奉上一片爱心,用爱温暖每一位患者的心,让患者感受爱。

护理体会:护理心脏病患者,最好的“爱心”护理是用爱温暖患者的心。有一位“急性心肌梗塞”老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大便失禁,病情危重。在CCU监护病房,我们用爱去温暖患者:每天24小时给患者做好药物观察护理,还给患者做好擦浴、喂食、清理大便等生活护理……终于,我们用爱搀救的患者的生命。

最大愿望:为心脏病患者奉献爱心。

最难忘的“爱心”是感动

心血管内科护士:邱凯旋

我的格言:从心做起,真诚相对,为我的护理事业奉献爱心。

护理体会:护理心脏病患者,最好的“爱心”护理是用爱感动患者。有一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出现心律失常,病情危重。在CCU监护病房,我们用爱去感动患者:每时每刻陪伴在患者身边,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患者,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终于,我们用爱搀回了患者的生命。

最大愿望:为心脏病患者带来健康。

下载心血管外科护理论文全科医学论文(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血管外科护理论文全科医学论文(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肝胆外科护理论文(共5篇)

    肝胆外科护理论文 【摘要】 目的 总结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9例合并糖尿......

    论文网址大全浅谈心血管外科护士的素质需求.

    论文网址大全浅谈心血管外科护士的素质需求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心血管外科护士素质的培养已是现代护理进展培养的重点,加强心血管外科护士素质的培养能提升护理......

    主治医师考试 内科 全科 外科(精选)

    根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医类别全科 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估计考试范围在下面: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节录)......

    外科护理论文浅谈泌尿外科管道的护理

    外科护理论文浅谈泌尿外科管道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管道的护理。方法:根据泌尿科疾病和尿管性能的不同而决定拔管时间,掌握冲洗的要点,拔管后要注意尿量、颜色、性......

    探讨心血管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体会(精选合集)

    探讨心血管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体会孙峰山东省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心内科255120【摘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 培育全程优质的服务理念, 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

    外科护理常规,超全护理知识点复习总结

    外科护理常规,超全知识点复习总结 本文来自医学教育网 外科护理常规|超全知识点复习总结,是针对护理考试知识点辅导,撰写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常见护理措施,是所有护士必须掌握......

    肝胆胰外科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肝胆胰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护理评估】 ㈠健康史:包括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婚育史、家族史。 ㈡身体状况 1、主要器官及系统功能状况:心血管系......

    外科护理实习小结[共5篇]

    临床实习是护生确立人生信念,学习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规范行为,强化心理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外科护理实习小结,欢迎参考。外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