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懂个X》读后感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情绪上瘾论
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10级化学三班
姓名:谭方林学号:100311421
2情绪上瘾论
爱情不是因为爱上了对方,而是爱上见到对方的情绪(《我们懂个X》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题记
一部心灵电影《我们懂个X》(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一位女摄影师,一幕幕不管是现实或非现实生活场景。每一个场景的某一刻所产生的思想和情绪,都在延续或改变人们的行为。而在这些情绪中一种或几种往往使人沉浸于这些情绪,因而“情绪上瘾”也随之诞生。
情绪的产生实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一个过程,某些人、事物或某些情境,引起神经网络特定的反应,脑下垂体藉着释放特定的胜肽(peptite,由氨基酸组成的一小段蛋白质,扮演荷尔蒙的角色)到血液中,与细胞膜表面对应的接收器结合,引发一连串生化反应,最后产生我们感觉到的情绪,以及一些生理上的现象。当我们对某种情绪上瘾,便不自觉的寻找能夠引发这种情绪的人事物、或情境,藉此让脑下垂体释放出特定的胜肽,不断地来喂养细胞。长久下来,细胞表面其他型态的接受器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假设我们对哀伤这种情绪上瘾多年,很可能也失去感受快乐的能力了。
一个喜好酗酒者真正喜欢酒吗?不。答案是否定的,他只是喜欢上了酒后产生的某些情绪而已。试想一下,当今社会下,每个人都忙于奔命,无非是为了己身生活好一点,而生活好一点后又在生活质量、生活内涵上作文章,比如说游园览胜、绿色环保、益寿延年皆等皆等。而酗酒不仅不能这样,相反,它会带来诸多身体上、精神上的损害。这不就和当今人们的观念相悖么?这些喜好酗酒者一旦有了第一次酒后那种在自己世界欢娱的感觉,便形成了这样一种记忆,认为酒可以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遇到不顺心时便不可救药地找这种可以产生这种感觉的方法,直到达到产生这种欢娱的情绪,就这样他们便对这种情绪毫无察觉的喝上瘾了。同样地,烟瘾者或者更甚是吸毒者则更是因为他们
有了对相应情绪上瘾的意识,而去不可抗拒地重复做那些能让他们产生熟悉情绪的事情。同样地,烟瘾者或者更甚是吸毒者则更是因为他们有了对相应情绪上瘾的意识,而去不可抗拒地重复做那些能让他们产生熟悉情绪的事情。
或许我们想不到一种更令人惊讶的“上瘾”。其实,助人为乐也是一种“上瘾”,在不久以前,你还是个幼儿园学生或小学生的时候,老师会常常教育你要助人为乐,要扶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曾几何时你恰巧又做了,老师知道了便表扬了你,注意了,在此时你产生了这种情绪,而在以后的某段时间里你可能会不经意的去做一些事情,这就是一种情绪的上瘾,每次都浸在受老师表扬的情绪当中,因为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心理。由于某些原因,一旦某一天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也会使人对这种负面情绪行成记忆,从而产生不再让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意识,这是对另一种情绪的上瘾。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扶老人”事件中,有多少人因为上瘾了这样情绪,而站在了消极的一方。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她在创造各种固有物体的同时又给了各种物体精神意识,在精神意识中“上瘾”却像是难以摆脱的业障,无论是正义或其他一些不好的习惯,它都是在这途中与你碰面与你成为伴侣。我们在生活中不需要知道太多的东西,宇宙是单一的还是多重的?答案也许不重要,但是我们可以假设宇宙是多元的,宇宙与宇宙间是虫洞的链接,这样的形态就像是不同脑细胞之间的轴突链接,也像是量子。这就像是“全息”,所谓全息就是整体中的任何小的部分都蕴含有整体的全部信息。佛教中也有相似理论叫做“芥子容须弥,毛孔收刹海”。芥子、毛孔是极微的意思;须弥、刹海代表广阔的空间。芥子、毛孔可以容纳、蕴含无限的宇宙,这是佛教对宇宙、量子物理、世界万物之间关系性、整体性的理解。了解这些的意义是在于使我们明白世界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而这往往是被我们所忽略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依靠我们的感官和脑,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来感知世界,通过脑处理来认知世界,但是这些仅仅是我们所知的部分的世界,还有很多信息是我们不知道的。比如,我们眼睛看到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不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眼睛就像是镜头,瞬间接受的信息有400GB,但是反映在我们意识中这一瞬间的信息只有2GB,这是因为我们的视网膜传导的信息被大脑过滤和加工过,大脑只提供给意识感兴趣的信息,而那些大脑认为“不重要”和“不喜欢”的信息都被过滤掉,进入潜意识。而这些潜意识却又恰巧成为了人产生某些情绪的基础。
在心灵电影《What bleep do we know》中,一个线索人物——一个女摄影师,她及近疯的状态,面对生活中各种场景,产生种种令正常人看起来不解的幻想,深陷情绪的泥淖不能自拔。这是一种深度的情绪受控者,但是她也从没想过要选择逃离情绪控制,这便是一种悲哀啊。
我想起奇迹这本书里谈到,引发特定情绪的化学物质,仅仅九十秒钟便在血液里通通消失了。过了九十秒钟后,我们可以选择要继续逗留在同样的神经回路里,或是离开。除了情绪不自觉被制约外,思考模式也可能被制约。从小到大,我们的神经回路不知与多少事件产生连结:听到考试,心生抗拒;想到浪费,觉得罪恶;科学才是有凭有据,宗教都是迷信等。这些不同形式的制约,无形中限制著自己的人生。我们只能经验到我们所认定的事实,对于我们不相信的,就算其他的可能性出现在眼前,我们也经验做不到。但只要我们感知到自己对某中情绪上瘾,以自由意志选择跳离,便能不受到束缚,进而有机会改变细胞记忆。
因此,摆脱情绪的困扰首先要做的便是认清事实,把自己从情绪意识中释放出来。
第二篇:我们需要懂民心
我们需要“根叔”
“根叔,我们的世界你都懂。”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对校长李培根如是说,言语中饱含着敬佩之情。李校长在2010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用67个实实在在的“记忆”,引起在在场学生的强烈共鸣,掌声迭起,“根叔”的呼喊此起彼伏,典礼现场激情四射。为什么学生喜欢“根叔”、呼唤“根叔”?因为“根叔”懂得他们的心,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的正是懂人心、知人心的“根叔”,然而,“根叔”太少了。
我们的师长不能说不善良,但他们的教育却不能入耳入心,原因就是他们不懂青年人的心。“师道尊严”是我们的传统,“德隆望尊者未尝稍降辞色”这是现实,“以人为本”是我们美好的愿望。在功利化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很多时候还是“恨铁不成钢”,只有用心恨,而不去了解这是怎样的一块铁,从铁到钢需要怎样的过程。恨的结果是言辞冷峻,疏远了师生关系,让学生畏而不敬,铁依然还是冰凉的铁。也许有人会说炼钢需要高温还需要骤冷,但骤冷是以高温为前提的。所以先暖心再教育。再说我们的教育内容,也不合青年人的心理,大多是空洞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比如我们教育孩子们“要为壮丽的事业而奋斗”,而他家里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他该为谁奋斗,谁会和他“共产”,他只能想着“有产”。我们教育学生做“四有新人”,很美好,如果他上学连个书包都没有,他会想着有什么?我们的教育有点太遥远了。“做好的自己”、“人者爱人”这是最需要的教育。
再扯点别的,在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时候,万向集团给员工做出了“不裁员、不减薪、不降低福利”的承诺。他们懂人,懂得得员工来企业的目的,不外乎赚钱生存、养家糊口、改善生活、实现自身价值。对于人们的合理愿望,管理者正视了,人们就会干劲倍增,如果忽视了,就会人心向背。
懂人的人,心是敞开的。只有敞得开心,才能装得下人。既然人们记住了“躲猫猫”、“喝开水”,管理者就不要回避。邓玉娇事件发生了,我们就敞开心扉做好解释说透,妥善处理,人们就满意。想捂着盖着、不让别人提,那是无知的。如果我们对待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还一味的高喊“阳光灿烂,形势大好”,那群众也是不满意的。群众的心很朴实,就想生活过得好一点。天旱他希望下雨,不下雨他就会骂娘;天热,他希望刮一阵凉风,否则他就怨你。作为领导干部,不管你做出多少成绩,那都是应该的,工作失误那都是不应该的。因为你拿的是“百姓哥”的工资,就应该为“百姓哥”做事。有功不用表人民自然记在心里,有问题就回避、躲避、逃避,人民是不会原谅的。至于人民群众的抱怨,那是对你工作的激励。做领导的切不可因为群众的批评、群众的抱怨就打压群众,这是不自信不成熟的表现。自信的领导都是坦然面对问题,把问题摊在阳光下。要知道“霉烂变质发臭”多是捂出来的。
“问题是时代的足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领袖的话我们一定要牢记(近日补记)。教育人、领导人,首先要懂人。“根叔”越多越好。
第三篇:快乐,我们懂的
快乐,我们懂的
也许不会有人知道,那三天我们经历了什么;
从策划,商讨,敲定,修改,确定,排练,喷绘,人偶服,上场,最终看到哥哥眼角的泪光;
那一刻,我们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幸福。
从《爱你》到《nobody》到《知足》,三天内,我们不停地修改不停地变换着主题,就凭着那一份对哥哥嫂嫂的爱和祝福,我们努力着。
还记得那天夜里,我们三个人经过一下午的“i want nobody nobody ,but you"的折磨,已经坐在地上动弹不得时;
冬瓜提议的《知足》,我突发奇想的“人偶服”,耐皮忙个不停的砍价,让我感觉我们果真是三个臭皮匠;
最终,我们在冬瓜所说没有退路的绝境中,决定毅然决然的给那家不知名的人偶公司汇去900块钱,次日,在焦急,等待,催促中,我们在婚礼前三个小时终于拿到了!——米奇米妮人偶服。
那一瞬间,我们兴奋的试着,穿着,还好,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我们的节目可以献上去了~~
虽然,带上人偶头套的我们很可爱,可是天知道,我们的头有多么的沉重,这也不算什么,挨千刀的烟雾一喷,我们在台上雾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结果,事先排练的动作几乎都没有了,该转的没有转,该跪的没有跪~~
带着遗憾,我们看到哥哥一字一句跟这我们合唱,真的,我很清楚的看到他眼里的那份震惊与感动,此时此刻,我只知道,我们创造的回忆,将会永久的保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感谢你,耐皮,是你让我明白了,朋友之间也可以这样奋不顾身的帮助;
感谢你,冬瓜,是你让我感受了,姐妹之间也可以拥有这样的默契;
感谢你,哥哥,你的一个小小的动作,让我们觉得无比光荣;
感谢周蕾嫂嫂,你是最美的新娘,我们期待那两个一模一样的小生命的降生,还有,那晚,我突然觉得两个弟弟长大了,懂事了~~
快乐与幸福原来如此简单,我想,你们一定懂的~~
最后,我想唱给你们听:
那年你和我那个山丘,那样的唱着那一年的歌,那样的回忆,那么足够,足够我天天都品尝着甜蜜~~
第四篇:高考以后我们才懂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此文谨献给2010年高考毕业班的朋友们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此文谨献给2010年
高考毕业班的朋友们,你!超级震撼!!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少做一张卷子真的没关系,心态是很重要的高考以后我们才懂,女孩子吸引人的首先还是容貌与身材,善良与智慧是其次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高考以后我们才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完美才完美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总以为高考是终点,其实是新的起点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现实会让自己不安与恐惧,前所未有的那种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考上清华北大也没什么了不起,考试失败甚至落榜天也没有塌下来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名校和大专,大家都是一条起跑线,成功也讲运气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高三的时候自己可以更加努力一点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假的有时候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月考算什么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有很多事情我们真的无能为力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有些爱情在高考面前卑微了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有些友情在高考面前依然不屈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父母永远不离不弃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如胶似漆的友情,毕业后不联系,依然刻骨铭心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高中生涯真的很难忘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高一高二玩一玩其实没关系的,但高三不可以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除了高三的老师和同学,我还想念我的初中我的小学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有些人变得自我了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更多的人长大了,成熟了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毕业后的聚会真的很重要,因为没有压力,没有冲突,大家的笑靥如花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友情是自己付出一定有回报的,但爱情不是,亲情却不需要我们付出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 对有些人高三之所以刻骨铭心,除了学习压力,还承受着别的事情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男孩子最重要的是才华与责任心,女孩子们对帅哥不再热情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毕业后,我们还在一起是种幸福,我的朋友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承诺不再随口说说了
高考以后我们才懂,如果你承诺,我就相信你
此文谨献给2010年高考毕业班的朋友们,你
第五篇:民企谈我们懂政治
我们懂政治
“人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多,我们三十年,可能活了几代了”刘永好感叹。大浪淘沙。到2012年,他们的分化和差别显而易见。刘永好兄弟的希望集团30周年庆典是商界的盛事;接受采访时,张宏伟在北京繁华地段宽敞的办公室里,规划着东方集团[5.05 0.00% 股吧 研报]未来若干年的全球布局;在九江,王翔依然是地方受人尊敬的企业家;韩伟保持着“中国鸡王”的桂冠;而“羊绒大王”庄荣昌20年前就放弃了对工厂的经营,大部分时间在河北清河的家乡闲住;也有人锒铛入狱,例如“T恤之花”童施建,更多一些人在市场中黯淡消失,了无音讯。
《潇洒走一回》是1990年代初被唱到滥俗的一首流行歌曲。新华社当时使用这个标题描述的是民营企业家群体意气风发的一种状态。而以20年后的眼光看,他们中很多企业家确实只是“潇洒走了一回”。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认为,行业不同,不可能谁都做得很大,至于被淘汰和湮没,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那些能够幸存下来,甚至发展壮大起来的人,首先具备的是这样一种生存哲学:山高难以翻越,他们就绕过去;敌人太过强大,可以先成为对手的一员。他们不是西西弗斯,知进知退,不会一次次硬把脑袋在玻璃门上撞得头破血流。
而每一个幸存者在被问到“为什么三十年不倒”的问题时,回答虽有小异,却有大同,他们首先强调的是懂政治,其次要选对行业,而这两者本身又密不可分,归为一起,就是找到自己企业和政府需要的契合点。
千万不要将此理解为低层次的经营“灰色”政商关系—为自己寻找政治后台,这么多年来令许多风光一时的企业家落马。政商关系为什么没有伤及刘永好?“首先我们从事的行业比较好,农业国家重点扶持,这是大前提,他应该支持,所以我们跟政府的关系保持一个正常的接触,我们在每个地方带动更多农民发展致富,你不闹事、不出问题、环境保护做好,没有食品安全问题,自然就好。”刘永好如是理解。
而对一直搞多元化发展、闯过众多荆棘沼泽的张宏伟来说,体会更深,“国家为什么支持你?你干这件事是不是能让国家看着很有分量?让你死掉了觉得对国家是个伤害,国家就会支持你,就这么简单。这就是你的战略规划问题,你怎么跟国家战略捆绑在一起?”,“我们跟国家大的战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才能应对市场风险,我不是市场调控的失败者,不是赢家也是幸存者,而且还有机会发展得很好。”除去政策环境的把握,还有对市场大势的判断。2000年以后,张宏伟已经少见记者,他把这十年当作自己调整和重新布局的时间,张宏伟曾经用大胆的资本运作和强悍风格闯入一系列禁区,现在却逐步收缩战线。他从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启示,认为未来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不可避免,以后资源为王。这几年,他指尖上旋转的盘子只增加了三个,石油、矿业、粮食,确立了发展资源投资型业务的战略。
千里之外,九江的王翔做了相同的判断。从1990年代开始,民生集团开始从事与市政建设配套的土地开发,并逐步将业务缩减到地产和矿业两个领域,在制造业最热的时候也没有动过心,他觉得做制造业太难,受市场影响太大,而资源只要抓住,不管涨跌,终归都无需害怕,进可攻、退可守。
“我有土地基因、工商业的基因,还有政治敏感的基因。”
王翔并不讳言政治荣誉带来的便利,“坦率讲全国政协委员这个头衔有个‘保护’性质,人家觉得你可靠,我就能拿到大项目。政治上可靠,经济上有实力,别人就不敢打你的主意。”
一直以来,王翔都是热心参政议政的民营企业家,履行着诸多社会职务,“我就是个农民工,你今天给我一件衬衫我穿了,明天给我什么也照穿,但穿了我会很认真。”而将要接班的儿子埋头企业管理,回避了一些社会职务,在王翔看来,是“不成熟”的表现。
制度进化史
20年中,23人每一个都遇到自己的天花板,政策、环境、行业、个人能力、心胸、情商乃至身体状况都会构成瓶颈,而这些民营企业家需要共同面对的,就是历练自己和这个大时代博弈的能力。
1993年以后,民营企业迎来了一段黄金期,理论和政策上的突破奠定了其高速成长的基础。
继十四大确定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后,1997年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央党校教授曹立认为,非公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十六大修改党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在工人阶级先锋队之外,增加了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意味着第一次非公经济人士可以入党了,以非常正式的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那肯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接下来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十七大前出台物权法,对私有财产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在她看来,总的政策环境是在逐步改善。
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环境和体制环境确实为民营企业发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90年代中期国有经济效率低、处境困难,客观上对民营经济竞争和挤压比较小,也给了民营资本通过参与国企改制壮大自己的良机;加上当时“国家各部门的法规条例比较少,一般先发展,先搞活,慢慢再规范,民营企业当时办事的条条框框和约束比较少,所以是民营经济发展黄金期。”中央党校国际战略所副所长周天勇总结。
刘永好、张宏伟、韩伟、王翔都充分享受了这段民企的快乐时光,参股金融机构、并购国有企业、大手笔承揽市政工程,以及获得融资便利,短时间内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上了一个台阶。
“进入21世纪之后,民营企业总的规模也在发展,但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思想意识上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干扰。这个阶段国有经济由于贷款、土地各方面的优势条件,发展快一些,尤其是一些垄断性的行业,挤压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各部门的一些框框、规定越来越多,年检、审批越来越严格。这样,民营企业办事、公关越来越复杂,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周天勇承认近年来民营经济遭遇到现实困难。
民营航空的沦陷、山西对私营煤矿的整顿,以及后来吴英案,作为某种信号,近年不断引起发关于民营经济命运的反复讨论和争议。“吴英这些案子,共同点是法律的模糊,和对私有企业的一种偏见。”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
尽管2005年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和2010年的实施细则宣示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度从未动摇,但措施落实往往困难重重,反而触发“玻璃门”、“弹簧门”的负面议论。“最近这十年,可以说民营企业没有得到很大发展,有人说是国进民退,我认为至少国有垄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非常牢固的既得利益集团,这成为了我们国家下一步改革的核心困难。”茅于轼直言不讳。
下一个十年 历史如镜。
2012年和1993年相似之处在于,中国经济都处在一个十字路口,1993年中国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徘徊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奠定了此后20年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基础。而那些幸存者和受益者最大的智慧,就是与这股大潮尽可能合拍,让潮头把自己个人和企业带到顶峰。
2012年,中国同样需要在停滞和继续改革之间做出选择,重新明确“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并出台相应的坚决措施加以落实。
“真正要破除壁垒的时候,国家并没有具体的政策,对国有企业进一步强化,反而加深了这个壁垒,”学者韩福国认为,“现在整个国家经济结构要转型,国际贸易形势发生变化,过去民营经济能发展的领域,现在基本上空间没有了,小打小闹的民营经济产生大量资本,这些资本在原有的领域里面没有办法再活下去了,小的时候能活,大的时候就活不下去了。”
《中国企业家》杂志研究部针对“民营企业家对十八大最关心的问题”做了一次调查。按回收问卷统计,民营企业家们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1.降低企业税收负担;2.拓宽民企融资渠道;3.切实保护私人产权。(详见附表)也有个别民营企业家勾选了每一个选项。还有的没有勾选任一选项,而是提出要消除“选择性执法”的弊病:企业家、官员谁敢说自己洁白如玉?最终又是怎样的人、在什么情况下得到处理?
客观看,排序结果可能只是代表民营企业家对瓶颈问题解决难易程度的判断,因为在填写的理由中,有人激动地填上,“政府对国企保护,势必造成国进民退,这可能不是政府的初衷,但事实上的国进民退,会使社会发展走向退步。”
调查结果显示了民企的普遍希望:期待十八大后能有新的促进民企发展政策出台、扭转目前的经济颓势,带来更好的经济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