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神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护理工作不仅仅是打针、送药、疾病护理等,更重要的是疾病的预防、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指导、心理护理等。精神科患者比较特殊,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精神症患者更是如此,因此,只有获得患者的信任,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针对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个别的疏导、护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
神经症患者病前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躯体化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现实处境不相称,但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反复求助医生,到医院检查。病程多迁延,容易引起周围人对他们的歧视,以为他们是装病偷懒、折磨别人,这反而加重患者的自卑心理,使患者认为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他们,看不起他们,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神经症患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出现了偏差:过分关注自身感觉,轻视别人的忠言,只相信自己,绝不相信他人,甚至轻视他人。有过分担心自己的能力,感觉一无是处,产生自卑心理;有的过分夸大危险,感觉处处有危机,从而惶惶不可终日;有的过分担心自身健康,感觉患有重病,四处求医,虽然多次检查均显示正常仍坚信患有重病,产生疑病心理。目前医院多采用封闭的管理模式,亲属过分关注患者,患者整日无所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神经症症状上。另外,多个患者相互暗示,亦加重神经症症状。心理护理
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护士必须掌握精神科的有关专业知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必要的疏导。要同情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不合理要求要委婉拒绝,使病人心服口服。对于症状的改善,要给予真诚的鼓励,使患者看到希望,增强占胜疾病的信心。
护士的关爱行为是治疗神经症的良药:护士是患者住院期间接触最多的人,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护士与患者交谈时,音调进不宜过高,频率不宜过快,柔和、悦耳的交谈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与患者交谈时要面带微笑,表情亲切自然,使患者有愉快感、安全感,进而密切护患关系。还可以轻拉患者的手或轻拍患者的肩膀,全神贯注听患者倾诉,使患者不良心理得以宣泄,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密切观察病情,减少伤害行为:虽然多数人认为神经症比其他重性精神病病轻,但是患者精神痛苦的程度却重得多,自伤、自杀时有发生。由于病人智能和意识均正常,其行为计划周全,隐秘性强,成功率高。因此,护士对这类患者更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伤害行为的发生。
提高患者地位,增加人文关怀:封闭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病情的转归,不利于改善病情。因此,应多组织患者参加工娱活动,分散其注意力,要把个别心理护理和集体心理护理相结合,多给患者讲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讲解促进健康的有关知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人文关怀,促进护患配合,以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篇: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乳 腺 癌 患 者 的 心 理 护 理
南京妇幼保健院 王琴 董琳
关键词:乳腺癌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摘要:乳腺癌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1]
。严重威胁着女性病人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根治乳腺癌对女性意味着失去女性的第二性征, 形体的完整性和对称性遭到破坏, 导致术后生活质量下降, 影响其家庭和社会生活。手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又会造成病人生理和心理双重功能障碍。本文结合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对乳腺癌病人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她们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疾病信心,提高配合治疗的主动性,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乳腺科行乳腺癌根治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57例,均为女性;年龄21到85岁,平均53岁;住院时间12天到18天;均在术前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1.2消极心理分析
焦虑、抑郁、自卑是乳腺癌病人最常见的情绪反应
[2]。
1.确诊期:由于对恶性肿瘤的了解不足,从而对癌症布满惧怕,害怕死亡。患者往往表现为孤独和焦虑,自卑、疼痛、担忧和失望四种类型。担心较长时间的治疗期、各种治疗手段的副作用、经济上的负担、因病影响工作生活等。
2.手术期:手术会引起严重心理应激反应。国外学者道,手术引起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5%~60%。手术的费用、效果、意外,术后出现局部疼痛、乳房缺失、肢体活动障碍,以及麻醉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是造成此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3.放化疗期:放化疗会出现咳嗽、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和脱发等。这些副作用成为此期影响患者心理的重要因素。
4.康复期: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乳腺癌患者开始从事各种活动、工作和交际。研究发现7O %乳腺癌病人在术后康复过程中面临一系列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改变的问题,易产生负性情感,尤其是年轻女性担心第二性征的缺乏,减少女性吸引力。由于身体形象的改变担心配偶性欲下降,表现自卑、忧虑,甚至对生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2.护理
2.1 心理疏导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积极主动与病人沟通, 对特殊情况采取适度保密的措施,避免病人过度恐慌, 可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对已得知病情的病人, 应主动与病人沟通交谈, 耐心倾听
[3]病人的心理感受, 为病人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 ①对紧张恐惧型患者,应加强宣教,介绍乳腺癌的相关知识,强调乳腺癌并不可怕,只要采取适当的手术及综合措施,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②对抑郁焦虑型患者,应关心体贴患者多与交流,鼓励患者将抑郁的感受发泄出来,让患者尽量放松,列举其她治疗成功患者的实例,增强她们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给予更多的关怀;③对自卑型患者,因这类患者往往文化程次较高,且年龄较轻,对该病有一定的认识,向其解释外表的缺陷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的,如购买合适的义乳,使其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选择最佳的方式重塑自我,恢复自信。
2.2 家庭支持 帮助家属分析病人情绪失控的原因,丈夫要多体谅、多理解病人, 在病人面前保持良好心境,创造温馨的家庭气氛。治疗者通过与病人家庭中所有成员, 主要包括病人父母、兄弟姐妹和丈夫有规律的接触与交谈, 使家庭内部发生某些变化, 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家庭成员的关怀, 减轻病人的症状和不良情绪。尤其是老龄人,家庭心理治疗非常重要,给病人创造一个倾诉发泄的环境,一个安全修养的环境, 一个理解支持的环境。
2.3 创造温馨的治疗环境 护士不仅要以温暖的语言和精湛的护理技术赢得病人信任,还要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保持环境安静优雅、光线充足、温馨舒适,定时开窗通风,维持病房适宜温度, 促进病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病人处于轻松、乐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2.4 个体心理干预 手术导致的躯体外形改变可影响病人的自尊、女性魅力和性功能, 使其具有更多、更复杂的心理冲突和负性情绪体验。资料显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远高于其他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1)失去了女性第二性征,减少了性吸引力,怕引起性生活障碍,影响夫妻关系及家庭稳定性;(2)由于形体缺陷而失去生活的信心。心理干预的主要策略包括:医护人员通过实施劝告、安慰、支持、解释、保证等言语交流,使患者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通过教育,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向患者传播正确的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构建健康的生活理念;动员家庭及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如放松训练、暗示治疗等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3.做好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护士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进行健康指导,帮助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要进行适当的锻炼,引导乳腺癌病人培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如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加强有氧锻炼,气功、太极拳、散步、慢跑等,都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还可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而且还能促进性格开朗,增加心理健康。乳腺癌病人中,用积极的应对和接受的态度来面对问题时,可以有乐观的情绪调节能力, 从而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健康地回归社会。【参考文献】
[1]沈镇宙,陆劲松.乳腺癌临床研究新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8,11(5):388-391.[2]Fawzy FI.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J].Eur J Cancer,2006,35(11):15591564.
第三篇: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 目的通过加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一位大面积烧伤患者在烧伤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后,病人病情恢复迅速,能接受现实,建立正确的生存观,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积极有效地心理护理能促进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康复,并有助于患者康复后正常生活。
关键词:心理护理 大面积烧伤 精神创伤 疼痛
烧伤泛指各种热力、光源、放射线等因素所致由表及里的一种损失。狭义的烧伤,是指各种热力,包括热液、蒸汽、火焰、高温等,易引起患者功能障碍、容貌及器官缺损、畸形等组织损害。烧伤是突发意外事件,病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受到伤害,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疏导其情绪,使患者积极、乐观的配合治疗,促进其早日康复。研究表明,适时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情绪,增进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①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2月~2010年5月收治62例烧伤病人。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0.3~84岁;烧伤面积11%~95%.烧伤原因包括:热液、热金属、化学烧伤、电烧伤等常见原因。经过精心的治疗和适当的心理护理,除了3例病人死亡,余均痊愈出院,病人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性良好。②
2护理措施
2.1心理评估
对烧伤病人做充分的心理状况评估,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细心观察、心理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烧伤病人的心理状况,对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重危病人,主要通过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和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进行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是动态变化的,及时有效地心理干预可解决大面积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③所以心理评估应该贯穿于病人的整个病程中。
2.2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
2.2.1烧伤早期阶段
患者刚入院难以接受现实,心理恐惧紧张,急于探听自己的病情,担心留后遗症,而过高估计自己的病情。此时医务人员应充分的当好患者的治疗者、生活的料理者,在应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救治过程中,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现在发达的医疗技术,讲解术后好的发展介个更,讲解医疗技术的实施,皮肤来源的可靠性及手术成功的病例,给患者观看治愈后病人的对比照片,及治愈后病人的心得,使其加强信心,舒缓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2.2病程中心理护理
这是对烧伤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主要阶段:(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充分应用心理护理技巧,给予病人热心关怀与体谅,取得其信任,增强病人说出内心感受,认真倾听,给病人心理支持、理解与同情。通过温柔的动作,亲切的言语和关注的目光,给病人以安慰,以稳定其情绪,消除其抵触心理,便于治疗。(2)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良情绪。由于烧伤创面感染,病程延长,患者反复接受换药、切痂、手术等治疗,疼痛难以忍受,抱怨、怨恨、消极、悲观,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一定要准确轻柔,以免增加患者痛苦,随时随地与病人交谈,消除烧伤患者孤独无助、悲观绝望的不良情绪。宣讲优秀的康复病例,让病人认识到自身对家人和社会的价值,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3)加强医护合作,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应经常巡视病房,一旦发现烧伤患者有病情及情绪变化,沟通应及时并采取有效措施。另外,责任护士主动介绍主管医生经验丰富、治疗效果好,树立威信,增加信赖感,解除病人的疑虑;主管医生介绍责任护士的护理技术精湛,责任心强,使病人认真配合。(4)丰富病人的生活,转移注意力。比如通过读书看报、听音乐、看电视、经常组织病人交流联谊活动等方式使病人忘记病情的痛苦和折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5)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防范知识,使患者理解坚持长期治疗有利于疾病转归,嘱咐家属及亲人多陪伴、体贴、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既温暖又不孤独,有效地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④
2.2.3康复期心理护理
(1)调动社会支持系统:邀请患者的亲戚、朋友、同学、领导同事等经常来探视、看望病人,鼓励患者面对现实,做生活的强者!(2)生活指导:无论患者出现哪种功能障碍,都将长期甚至终生影响病人的生活自理问题,因此,康复护理不能靠“替代”解决,指导患者在掌握功能锻炼的状态下,尽早进行生活能力训练,让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和生活,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3结论
大量资料显示,烧伤治疗的成功与否,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好坏有密切关系。加强心理护理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康复后的生活充满信心,促进护患交流,有利于治疗护理。同时护士要加强自身修养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做好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①陈虹,柴建秋,柴恺,心理护理在老年骨折中的应用。亚太传统医药,2012,1(12):172-173。
②张桂萍,6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 现代护理·2009,6(6)
③张雪梅,郭金香,李秋香,等。心理干预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中国烧伤创x 杂志【J】,2010,12(3)
④吕修华,妇科患者焦虑状态分析【J】。河南医药信息,2002,2(6):22-23
第四篇: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症在多数国家中是引起病人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病人知道所患疾病是恶性肿瘤,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丧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所以心理护理相当重要,心理护理在某种意义上有时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亲属都应该加强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培养病人的良好情绪,配合化疗进行,是癌症病人护理的首要任务。
一、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病人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认为癌症是绝症导致恐惧心理的产生。病人确诊前会怀疑自己的病可能是癌症,产生紧张情绪,到处求医,要求做各种特殊检查等。确诊癌症后,病人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表现为失望多于期待,心情不安,等待死亡,迟疑寡断,很少去考虑现实疾病的治疗和处置。病人的亲戚朋友、邻里同事等,一旦得知病人患了癌症常会抱着永别的心情去探视病人,病人在这种反常环境里,会认为疾病严重,使悲观情绪加重,甚至促发绝望心理。病人经过一定治疗过程后,承认了自己的病人角色,心情较平静,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上,对化疗产生盲目的依赖性,单纯追求用量,较少考虑营养与精神疗法和身体的整体免疫状况,结果产生严重的合并症。有的病人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影响大,自己难以适应化疗药物引起的痛苦,以及对化疗药物的疗效缺乏信心等,导
致病人情绪低落,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二、加强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要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预见病人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并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争取变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
2.2 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癌症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后,生存的信心会降低,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①对病人适度保密,以免病人过于紧张与恐惧。对已知情的病人,应给予科学的解释和鼓励,使能正确对待疾病;②要及时把握病人的心理状况,尽量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激发病人战胜急病的信心;③亲人情感态度的变化,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因此,要动员病人周围的人关心体贴病人;④护士要态度和蔼,耐心,细心,言辞得当,要在治疗和精神上给予病人支持,争取病人的配合;⑤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病人休息,增强病人心理治疗效果,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⑥当病人出现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进食等多种症状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改善全身状况的同时,应给病人良好的心理支持,激发病人的求生欲望;⑦在病人进行手术、放疗或化疗前,要向病人宣讲治疗的必要性,也要向病人讲明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 不良反应,使病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配合治疗。
2.3 癌症患者出院后的心理护理癌症病人出院前,护士应教会病人家属正确的心理护理方法。病人因为疾病的关系会出现焦躁、易怒情绪,当病人的心理状态不平稳的时候,家属不应反驳或加以言语刺激,而应该同情和回避,让病人的情绪得到发泄。家属应多陪伴病人或让其做一些爱好的事情,减轻其孤独、寂寞的感觉,还可让病人自愿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使病人增加生活的信 心。癌症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医院应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可减轻病人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医护人员应该经常和病人交流,消除悲观紧张情绪,了解病人的需要并及时给予帮助;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种疑问,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由悲观、紧张、恐惧转变为乐观、冷静,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让病人亲属常来探望,给予关心、照顾和安慰,使患者社会生活上的满足感,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寻求有效的治疗。
第五篇:ICU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ICU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手术室和ICU基本实行封闭式管理,家属不能随便进入,但这带来了一些问题,也引起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等问题。
干预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转变,医疗服务过程中提供全面、系统、整体规范的身医疗服务一即心理干预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工作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实施范畴渗透到医疗的各个角落,心理干预对象从局限于患,扩展到患者家属及社区。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势迅猛,起病急、变化快,预后极差,常使患者及家属产生恐惧、焦虑等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甚至 产生严重影响。家庭中一个成员患病,其他成员将面临疾病及其治疗所带来的影响,影响患者家的日常活动和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家属在陪护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中最常见的负性情绪是过度焦虑和抑郁。一方,家属是与患者最为密切的接触者,他们的焦虑绪很容易波及到患者;另一方面,家属的身心健是为患者提供支持的保障前提,严重的恐惧、焦等负性情绪甚至可影响对危重病人的医疗决策,如何合理处理和有效缓解ICU病人家属的焦虑况值得医护人员关注,也是ICU重要的日常工作。作为医疗人员要加强对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医伦理学的学习,正确调节患者家属的心理冲突,轻其心理压力。
分析患者家属的现有问题
A.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
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付过程,结果是可以适应和不适应的。人在应激状态下常见的反应大致分为焦虑、恐惧、依赖、失助感、抑郁、愤怒、敌自怜等。ICU患者病情重、危、急、变化快,家属将承受着创伤和治疗带来的情感痛苦、高昂的医疗费用,无法亲自顾和陪护患者,ICU探视时间的限制,患者病情稳定后转ICU到普通病房后护理等将会对家属心理产生很大压力。B.ICU患者家属的行为状况
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刻影响着家属的情绪和心理,这种心态使家属产生一定的情绪反映,极易发生医患冲突。主表现为:(1)冲动:当患者刚人住ICU时或病情发生变化,有些家属无法按捺心中的焦虑情绪,往往硬闯ICU或在门口大声哭喊,影响病人救治工作正常进行。(2)猜疑: 询问患者或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不信任,探视时翻床检查患者全身,一旦发现患者肩膀外露,责怪护士让病人,检查患者的毛巾、卫生纸,甚至饮品、食物,怀疑护士调拿走(常有的物品有:衣服、贵重物品(手表首饰)、剃须刀、假牙、门诊病历卡、CT、X片,纸巾,食物等)物品在进入ICU时应物到人手,必要可自行设计清单,用表格的形式,便于当场填写,记录客观真实,达到实用、清晰、便捷的目的。在转出ICU时做好检查防止遗漏,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3)暴力:因疗效欠佳或医疗损伤人住ICU的家属态度蛮横无理,无视ICU规章制度,自由进出。医护人员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一番漫骂,殴打。(4)自伤:情绪过于、焦虑,家属在ICU门外晕厥,尤其在患者生命濒危时。
心理护理及干预对策
1.提高自身素质,灵活适时的心理护理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指导下,护士应学习心理学知识,加强责任心,多点爱心,设身处地为家属着想,关心家属的感受,适时恰当对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学会宽容,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家属的心情,家属反复向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病情,急于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是合情合理的心情。当患者病情无法治愈时,家属希望所有可能的医疗措施均都已执行,没有遗憾。针对家属的心理问题主动以简单的言语提供符合其教育程度的讯息,表示理解,总结谈话结果,询问家属是否有其他想法和要求,从家属的言语变化认定是否接受或否认。
2.较强的协调能力,恰当的技巧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在ICU护士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还有可能是第一个电话通知家属的人,得体的语言在此时将是非常重要,如:“患者病情有变化,医生护士正在抢救,请您在门外等候,医生会详细告诉您况”、“请保持安静、在外面稍等一会,好吗?”、“为了咱们的人,请冷静”。(当家属看到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突遭变故,病情危重,危及生命,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痛哭。家属急切希望挽回患者的生命,恳请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抢救治疗及护理。这种情况对神志尚清楚的患者会加重其心理负担,间接影响其病情,对抢救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以高度的同情心来安慰患者家属。注意语言平和,避免使用伤害性词语,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使其在接受现实的同时,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也充满信心,以便积极地配合抢救工作⋯。)
3.发挥集体力量,稳定家属情绪有纠纷及时组织会诊会诊结果告知家属。当遇到有医疗纠纷时避免正面冲突,时科主任、护士长出面,通知领导,解决难题。
4.有预见性防范措施针对ICU环境特殊性,病情复性,对于可控制因素进行预见性防范。及时沟通,对需要入ICU进行救治的病人,专科医生首先要向家属讲明转ICU必要性,医疗费用问题等;入住ICU后,ICU医生护士积极救治的同时向家属介绍探视制度,留下家属的联系式;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取得理解.告知家属治疗方案,每日定时把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效果信息告知家属(及时告知病情患者进入ICU后,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尽快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归情况,让家属有充分的心理思想准备。随后治疗过程中一旦有病情变化,也应及时向家属告知。尤其是女性或低收入者做好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解释工作,尽可能减轻焦虑反应。)。根据本地风俗习惯调整探视时间,如探视排在下午4点午睡后(在既不增加患者感染率,又能满足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探视时间。因为亲情的安慰、支持和鼓励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如何保证家属能探视而又不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关键在于管理。目前我们实施每天两个时间段探视,让主要家属轮流进入病房面对面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家属探视在病情变化、各种侵入性操作前征求患者家属意见.签署协议书,催交欠款时注意讲话艺术,不能动不动就以停止治来威胁家属,对一些必要的外出检查提前告知家属,做好备,若因病情变化而无法外出检查,如:机械通气病人无法机要及时告知家属,以免家属在ICU 外长时间等候,听不能去检查引起不满。当病情变化或无好转时,开导家属万不要失去信心,不可在病人面前悲悲切切,更不可有反情绪,以免促使病情加重。当死亡是不可避免时,及时同属进行开放性沟通,对家属在观念上传递死亡是的自然生周期的一部分,如果家属觉想哭,愤怒,悲伤等心情都是正常的。尊重家属的教信仰,允许家属参与协助尸体料理,为家属提供患者可怀念的物品。
5.健康指导对病情稳定需转出ICU继续治疗的病人对其家属进行必要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指导,并定期到专随访。对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的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出院导,包括生活护理,如何处理呼吸急促,各种管道护理。居环境要安静,避免过多访视,特殊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搐时处理。死亡后处理,各种管道如何拔除等。
小结:对ICU患者家属心理行为护理干预,能提高ICU护士的自身素质,意识到ICU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救治患者身心康复,还体会到患者家属在对待家人病情变化及生活环境变化时的心理变化,渴望得到医疗护理的心态,以及在面对自身,周围人和事物变化时的脆弱情感。医护人员针对家属心理给予心理干预,降低其焦虑,抑郁等一心理状态,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优化医护关系,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