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宫颈癌患者行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体会
宫颈癌患者行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体会
【摘 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对10例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宫颈癌患者存在焦虑、自卑、恐惧等心理问题,经过心理护理得到消除,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对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妇科 宫颈癌 心理护理
子宫颈癌简称宫颈癌,是原发于子宫颈部的恶性肿瘤,它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宫颈浸润癌为45~55岁。宫颈癌患病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当患者被确诊为宫颈癌时,会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手术是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更多的患者面临癌症和子宫缺失的双重压力,担心放化疗带来的自我形象的改变和严重的毒副作用,不能坚持治疗;担心失去家庭和孩子;担心疾病的预后等,极易出现诸多心理问题,其特征如下:临床资料
本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10例,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7~18个月,手术方式:子宫全切7例,子宫部分切除3例。术前均征求患者家属意见是否保留生育功能,8例要求保留,2例可不保留。心理特征分析
2.1 焦虑心理
疾病初期患者只是猜疑,存有侥幸心理,甚至并不在意。当确诊为癌变后,患者精神出现反常,表现为极大震惊和十分痛苦,出现焦虑不安。主要表现为:担心手术是否顺利,愈后如何,是否会有转移病灶;担心术后生活质量下降;担心住院给家庭带来的重大经济负担和生活拖累。
2.2 恐惧心理
由于生活环境和角色的突然改变,入院后又面临手术以其相应地化疗,所以患者一时感到非常恐惧。比如对术前准备不理解,像备皮、导尿、灌肠、入手术室麻醉,锐利的手术器械,手术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等均可引起病人恐惧心理。
2.3 自卑及自杀心理
宫颈癌晚期患者往往存在自卑心理,时常处于孤独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不愿与外人接触,隐瞒病程回避谈病,情绪低落等;有的住院时不愿出病房门,拒绝亲友看望,拒绝同他人交往等。随着患者病情恶化,体质虚弱,疼痛难忍,对治疗技术持怀疑态度,从而产生一种厌世的心理状态,严重者出现自杀心理。心理护理
宫颈癌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要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才可能有奇迹出现。首先是认知疗法。即在病人刚住院时做心理疏导工作,通过与病人交谈,讲解癌症知识,引导他们认识到“癌症并非意味死亡”,并能正确地对待病情和治疗。其次是行为疗法。在治疗中,病人因手术、放化疗引起的疼痛、呕吐等不适感,或因经济、家庭方面的忧虑造成精神抑郁或焦虑时,心理医生通过启发病人沉思冥想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达到减轻疼痛或恶心的感觉。三是集体心理疗法,即组织同类同期疾病患者组成小组,让他们在病情讨论或经验交流中相互安慰、启发和鼓励,或请抗癌明星现身说法,鼓舞斗志。小组集体心理治疗约每周一次,持续一个月,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和认知程度会有明显改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抗癌的信心和斗志得以增强。而且,这种方式病人容易接受,促进了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康复。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关心、安慰、鼓励病人积极接受治疗,以免贻误病情,解除其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强调心理对病情的作用,支持患者以积极的最佳心态接受治疗。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病人住院期间应得到尊重,称呼得体,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交谈,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等情况,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掌握病人的主要矛盾,尽量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时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为病人排忧解难、消除病人精神上的各种压力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促进护患友好交流,减轻心理负担起着积极作用,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必要条件。
3.2 及时传递疾病的相关信息
向病人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让其了解到癌症不是只等于痛苦和死亡,特别是宫颈原位癌病人的治愈率可达99%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减轻痛苦,提高生存率已不是不可能,从而使病人克服恐惧、绝望心理,保持积极乐观情绪,充分调动机体的潜在力量,与疾病作斗争。
3.3 区别不同情况,对病人适度保密病情
对病人的真实情注意适度保密,尤其是对老年及缺乏医学常识的人,以免病人过于紧张和恐惧,影响患者的康复。
3.4 换位思考,满足病人心理要求
护士应用换位的想法,给予同情、理解,并讲解性生活不仅是一种身体刺激反应,只要夫妻恩爱,即使子宫切除,仍可有满意的性生活。还可以向病人介绍一些术后恢复良好的实例,帮助消除对术后性生活的困扰,给病人建立信心,使其配合治疗、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3.5 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共同配合促进病人康复
家属心情的好坏及态度能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家属的配合是分不开的。病人由于被病痛折磨,常将急躁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而家人的辛苦和委屈又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极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对病人失去耐心,因此要非常注重家属的思想工作,劝导他们克制自己,与医护人员配合,稳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早日康复。同时要主动与丈夫交流,讲清即使子宫切除术后仍可有满意的性生活的科学道理,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认识,并鼓励丈夫对妻子表达爱意关怀。体会
心理护理改变了被动护理模式,本组10例患者通过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通过心理护理,不仅让护士进一步了解到病情,同时有效缓解了患者焦虑、恐惧、自卑的心理,为进一步治疗及康复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体会到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关键,对患者要既理解、同情,而不是批评、讽刺、嘲笑,尊重患者的要求以满足患者心理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及不同的文化修养施以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心理护理,使护士进一步了解了病情,改变了原先的那种被动护理的模式,是整体护理的具体体现,提高了护理质量。重树个人自信,不要再当自己为病人,要积极参加癌症康复会,与其它癌症康复患者交流沟通,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应在最大程度上扮好身为倾听者、提倡者、护理者的角色,尽量学习了解病情,明白病人的焦虑,与他们多多沟通。认真建立好随访制度,病人出院后,护士经常与病人及病人家属保持联系。充分了解病人病情和痛苦,让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配合,以得到最佳效果,为持续治疗和最佳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周冬梅.宫颈癌术后心理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0.10(3).[2]陈玉真,李瑞民,李慧娟.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5).
第二篇: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体会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体会
高血压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者持续上升。为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预 防与治疗高血压中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干预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高血压患者143例,1.2方法
首先,护理人员要对干预的每位患者都建立一份健康栏案,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血压、有无过敏史、有无吸烟、饮食习惯、服药情况(包括自觉服药、被动服药、经常未服药)等信息,是否每天都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否了解自己的病情,电话联络方式等,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跟踪记录,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以便根据现状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标准、症状、危害和预后等基础知识;其次讲述饮食、烟酒、运动、情绪等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将这些基础知识与生活常识印制成册,并用图画加文字的形式印刷贴墙,使患者更易理解和接受;最后强调检查血压的必要性,尤其是早期无症状及服药后症状改善的高血压患者。通过这些措施从而提高患者遵医性等综合手段。测量血压:由专人负责监测,测量前休息15~20分钟以上,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为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期间,每两周给患者测量血压一次。2.护理干预
2.1加强高血压防治知识宣贯
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知识专题,发放宣传小册,建立高血压防治网络,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情况,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生吃药治疗的必要性。指导患者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血压升高。家属应对患者充分理解、宽容和安慰。护理人员主要采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的用药知识以及吸烟、饮酒、限盐、蔬菜水果的摄入、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和情绪调节等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内容。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并采用分发健康知识小册子、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其他多种患者较为喜爱的方式来满足其需求。
以《高血压防治手册》为素材,编写系列宣传材料5套,共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材料约500份。每月编写一期《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宣传海报,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普及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每月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一次,采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有关疾病用药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组织观看洪昭光的健康讲座录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测量血压的技能培训。通过免费测量血压、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指导、用药管理和指导以满足患者在这些方面的需求,促进社区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2.1饮食护理干预
治疗高血压这一终身疾病,除了药物治疗外,健康饮食对治疗高血压至关重要。减少钠盐、脂肪的摄入,食用低盐、低脂、低糖类食物,适量摄入植物蛋白质,如鱼类,蛋类。保证充足的钾、钙摄入,多吃蔬菜、水果、豆类食物和饮脱脂牛奶等食物含钙量较高。增加粗纤维的摄入,防止便秘。限制盐的摄入,遵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要求患者每天食盐6g左右。
不良生活方式、行为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戒烟,节制饮酒,限制钠盐摄入(饮食中钠盐的摄入与血压的升高与高血压患病率密切相关),减少脂肪摄入,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减轻体重以及控制糖尿病等。它是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措施,但是对所有高血压病患者都必不可少。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结合小剂量使用降压药就可以使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不仅如此,非药物治疗还可以减少药物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接受药物治疗,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能是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的最有效的一个生活方式改进措施。所有吸烟的高血压患者都应接受戒烟的劝阻。有研究报告,饮酒量与血压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逐渐升高。对于饮酒的高血压患者而言,控制饮酒量是非药物治疗的一个有效措施。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争取家人和环境的支持,取得行为转变的成果并加以巩固。2.3心理护理干预
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用关怀、启发、鼓励、说服等方式对不同的心理症状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用放松疗法,如听音乐、读书看报、深呼吸等以缓解压力。通过医生-患者-家人的共同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轻松愉快的环境,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增强适应能力,从而避免易怒、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出现。另一方面,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和认识,了解高血压的危害,使患者积极坚持和配合治疗。应用护理学、老年保健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知识做好患者的心理减负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配合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社区护理人员因其职责要求,应当有心理准备去成为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一员,以“促进者”或“协调者”的身份出现,并且可以有意识地创造一种在服务对象寻求帮助时,愿意为其提供帮助的氛围。这需要社区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与患者及其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有效、稳定的关系。心理情绪的调控在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因为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心理因素和生理功能相互影响,并与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明显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仍未能采取积极的措施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因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给予其心理层面上的支持与援助,进行有关心理调试技巧的传授,将有助于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2.4运动治疗
根据自身的年龄、体质状况、血压高低等,掌握好运动量,以自我感到全身舒适为度,切莫盲目加大运动量。经常坚持体力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但需要坚持不懈。目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自身健康更加关注,已有部分人已经开始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但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相对欠缺,大多数患者未能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技巧,误认为只要散散步就算是锻炼了。建议多慢跑、做健身操、打太极拳、练瑜伽、气功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应因人而异,可根据患者运动时的心率来判断,但注意劳逸结合,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2.5用药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注意用药原则,端正服药意识,坚持服药。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常用降压药物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坚持遵医嘱合理长期服药,不能随意减服或停药,以免发生停药综合征。护理人员应注意自我检测:如血压波动较大,应及时随诊,遵照医嘱调整用药。不应无症状就不予治疗,延误病情。最后,护理人员应告诫患者养成每天晨备好1天的药放在小药杯中于餐前服用的习惯。提醒患者服药期间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晕倒或跌倒等意外伤害的发生。2.6组织加强交流
护理人员积极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干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家庭访视,了解患者及其家庭情况,鼓励其重要家庭成员参与到患者的治疗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家庭对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的潜力。采用个人咨询、电话随访等方式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后,每个月由护士以电话的形式进行咨询,了解病情、治疗情况、以及对医疗护理的需求,护士不能解决的汇报医生,由医生协助解决。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成立高血压病患者活动团体,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防治疾病的活动。3.讨论
高血压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需要终身服药控制血压,并且改 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患者能否坚持治疗,除了个人的信念、意志外,还与家人朋友及护理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密不可分。护理人员应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强化,帮组高血压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胥之梓;范秀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理论著,2012(19)
[2]向婷.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03)[3]张璇.高血压病患者社会支持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D].福建:福建医科大学,2006
第三篇: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症在多数国家中是引起病人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病人知道所患疾病是恶性肿瘤,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丧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所以心理护理相当重要,心理护理在某种意义上有时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亲属都应该加强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培养病人的良好情绪,配合化疗进行,是癌症病人护理的首要任务。
一、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病人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认为癌症是绝症导致恐惧心理的产生。病人确诊前会怀疑自己的病可能是癌症,产生紧张情绪,到处求医,要求做各种特殊检查等。确诊癌症后,病人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表现为失望多于期待,心情不安,等待死亡,迟疑寡断,很少去考虑现实疾病的治疗和处置。病人的亲戚朋友、邻里同事等,一旦得知病人患了癌症常会抱着永别的心情去探视病人,病人在这种反常环境里,会认为疾病严重,使悲观情绪加重,甚至促发绝望心理。病人经过一定治疗过程后,承认了自己的病人角色,心情较平静,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上,对化疗产生盲目的依赖性,单纯追求用量,较少考虑营养与精神疗法和身体的整体免疫状况,结果产生严重的合并症。有的病人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影响大,自己难以适应化疗药物引起的痛苦,以及对化疗药物的疗效缺乏信心等,导
致病人情绪低落,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二、加强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要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预见病人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并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争取变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
2.2 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癌症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后,生存的信心会降低,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①对病人适度保密,以免病人过于紧张与恐惧。对已知情的病人,应给予科学的解释和鼓励,使能正确对待疾病;②要及时把握病人的心理状况,尽量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激发病人战胜急病的信心;③亲人情感态度的变化,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因此,要动员病人周围的人关心体贴病人;④护士要态度和蔼,耐心,细心,言辞得当,要在治疗和精神上给予病人支持,争取病人的配合;⑤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病人休息,增强病人心理治疗效果,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⑥当病人出现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进食等多种症状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改善全身状况的同时,应给病人良好的心理支持,激发病人的求生欲望;⑦在病人进行手术、放疗或化疗前,要向病人宣讲治疗的必要性,也要向病人讲明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 不良反应,使病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配合治疗。
2.3 癌症患者出院后的心理护理癌症病人出院前,护士应教会病人家属正确的心理护理方法。病人因为疾病的关系会出现焦躁、易怒情绪,当病人的心理状态不平稳的时候,家属不应反驳或加以言语刺激,而应该同情和回避,让病人的情绪得到发泄。家属应多陪伴病人或让其做一些爱好的事情,减轻其孤独、寂寞的感觉,还可让病人自愿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使病人增加生活的信 心。癌症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医院应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可减轻病人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医护人员应该经常和病人交流,消除悲观紧张情绪,了解病人的需要并及时给予帮助;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种疑问,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由悲观、紧张、恐惧转变为乐观、冷静,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让病人亲属常来探望,给予关心、照顾和安慰,使患者社会生活上的满足感,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寻求有效的治疗。
第四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通过对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治疗,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和存活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420-02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提高,血液透析已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肾功能替代疗法。越来越多的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而慢性肾功衰竭患者多需终生维持透析,长期的透析治疗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解决患者病痛的同时,可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不仅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应用心理护理技术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进行心身护理,使患者保持最有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从而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我们近年在80例的护理工作中,将心理护理贯穿血液透析的始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01月~201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年龄18~80岁,平均56岁。其中高血压肾损害22例、糖尿病肾病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成人多囊肾12例、梗阻性肾病7例。本组均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平均维持血液透析时间一年。常见不良心理
2.1 紧张和恐惧心理常见于初次透析患者,由于对透析相关知识以及治疗安全性缺乏了解,加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穿刺疼痛、透析中出现不适反应导致最初阶段出现情绪不稳定、紧张。
2.2 焦虑心理在血透开始阶段,由于患者对血透的目的、意义不了解;对所患疾病预防缺少足够的认识;加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害怕手术、恐血、疼痛等而导致心情紧张,情绪不稳定;从而发生失眠、头昏、食欲不振、血压升高等焦虑表现。
2.3 抑郁心理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为4O%左右,抑郁的程度与朋友交际减少,透析时间密切相关。患者社会活动时间越来越少,自感社会价值降低,出现少言、内心极度苦闷等表现。
2.4 悲观和绝望心理血液透析治疗周期长,长期依赖透析生存,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透析虽能清除患者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但它也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透析患者常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低血糖、心力衰竭等,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患者感到前途渺茫,顾虑重重,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
2.5 苦恼与负罪感由于身体状况等原因,患者对家庭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明显减少,家庭和社会关系日趋淡漠,对于经济问题的顾虑,不愿拖累家人的想法,都会导致患者苦恼和有负罪感,同时也伤害了其自尊心,尤其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人更是如此。
3心理护理
3.1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首先为选择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原理及注意事项讲解,解答其提出的疑问;告知患者首次透析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一般情况下通过数次诱导透析上述不适症状可自行缓解。介绍其它血透患者了解透析的经历和体会,以消除紧张恐惧感,从而坚定透析治疗的信心和决心。
3.2减轻焦虑和抑郁: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透析时,大多病程冗长,家庭经济负担较大,担心透析费用高而疗效差。给患者耐心讲解透析的科学性及慢性肾衰竭透析的必要性,同时鼓励患者倾诉内心苦闷、烦恼、忧愁或痛哭来发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念,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减轻焦虑与抑郁心理,主动积极接受透析治疗。
3.3透析过程中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即刻并发症是指并发症发生在透析过程中,发生快,病情重,需立即治疗。常见的即刻并发症有失衡综合征、低血压、低氧血症、心血管并发症等。罕见即刻并发症有溶血、空气栓塞等。多在透析开始5min内发生,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发热等。因此,透析过程应做好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发现并及时处理上述并发症对患者是极大的心理安慰。在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打呵欠、冷汗、心慌、便意、眼花、常采取紧急措施,如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停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如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保证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3.4透析后的心理护理:透析后患者身上带有透析管,应耐心详细讲解透析管的注意事项,以及出血和感染的危险,嘱其穿宽松棉质衣裤,股静脉置管者要使用坐式便椅,减少置管侧肢体的活动度。勤观察置管处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血,置管处皮肤有无红肿、痒感,监测生命体征,最大程度减少首次透析后的不适,减轻躯体痛苦和心理紧张。透析后,因透析管路和疾病的影响,患者不能很好地与外界联系和获取信息,产生与世隔绝的心理,我们建议并指导患者收听收音机,获取外界信息使心理平衡。营养不良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医疗费用及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患者营养教育,尽快帮助其由非透析疗法至透析疗法营养观念的转变,顺利进行长期透析治疗。
4讨论
80例血液透析患者经过上诉人性化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65例(80%),有效(症状有所减轻)7例(15%),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3例(5%),总有效率95%。可见该医院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J].中国血液净化.2010,1:1-4.[2]李铁舒,周晓敏.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0,3:208-209.[3]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29.[4]肖海霞,黄凌,杨泽曼,等.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2004,3:683-684.
第五篇:宫颈癌的临床护理体会
宫颈癌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究宫颈癌的具体护理方式,完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 随机从我院救治的宫颈癌患者中选取45例,对其进行综合护理,观察患者各项身体指标。结果 早期患者有效率为88.2%,晚期患者有效率为72.2%。结论 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改善宫颈癌病情有一定效果,尤其对于早期患者。因此宫颈癌的护理应建立在早发现早治疗基础上。
关键词:宫颈癌;护理;妇科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后期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不但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而且是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癌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从我院救治的宫颈癌患者中选取45例,患者年龄在53-65岁之间。其中早期患者34例,晚期患者11例。患者均出现少量血性白带及接触性阴道流血症状。
1.2 护理方法
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手术前后进行具体护理,同时辅以健康指导。
1.2.1常规护理
护士应该向病人介绍诊治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有效的应对措施,让其了解各项操作的目的、需要的时间、可能的感受等;介绍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及膀胱功能恢复后尽早拔除尿管的重要性,护士要注意多与病人沟通,了解不同病人所处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1],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医护人员应与家属配合,使病人感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术前准备
由于病人阴道排液的症状,术前需为其每天阴道冲洗2次,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肠道按清洁灌肠准备[2]。
1.2.3术后护理
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术后反应也较大,尤其是做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者。护士应为病人术后0.5~1小时观察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液体出入量并记录,平稳后改为4小时观察一次。护士还应注意观察病人双侧腹股沟区有无淋巴囊肿,如出现淋巴囊肿则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1.2.4健康教育
护士有责任积极宣传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宫颈炎,早期诊治CIN,阻断宫颈癌的发生。30岁以上的妇女定期防癌普查,一般1~2年普查一次,常规做宫颈刮片,有异常者进一步作阴道镜和病理学检查。尤其重视接触性阴道流血和绝经前后异常阴道出血者,警惕生殖道癌的可能,广泛宣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护士还要在出院前与病人及家属商讨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以保证出院计划的可行性。
1.3 护理评估
有效:没有发生尿潴留等并发症。
无效:患者出现严重不适或其他并发症。
2结果
患者病情均得到一定缓解,但对于早期患者效果更佳。
3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有鳞状细胞癌、腺癌和腺鳞癌。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80%~85%,该病早期一般无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宫颈癌晚期会出现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症状;当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3]。由于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往往耽误了病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需及时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
宫颈癌的治疗需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全身情况、医疗技术水平及设备条件等综合考虑制定适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此外,在有效治疗的同时,需加强宫颈癌患者的护理,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预后效果。
在本文中,45例宫颈癌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结果显示,其中34早期宫颈癌患者中有30例无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11例晚期患者中8例无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
综上,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宫颈癌病情有一定效果,尤其对于早期患者。合理、细致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闫仕秀.宫颈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探究 [J].现代养生,2014,07:271-271.[2] 韩晋霞,刘宽荣.子宫颈癌合并糖尿病围术期的护理 [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02)147-149.[3] 魏红花.子宫颈癌根治术病人的护理 [J].全科护理,2014,13:12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