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

时间:2019-05-12 21:0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

第一篇: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彭 姬静娟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5期

摘要:目的 分析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住院患儿的护理效果,总结心得体会。方法 随机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患儿200名,将实行常规护理的100名患儿划入对照组,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激励式心理护理的100名住院患儿划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遵医行为及住院时长。结果 观察组患儿遵医行为发生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心理护理;激励式;儿科住院患者

激励式心理护理,即不断激发人的动机,使机体保持在高度兴奋的状态[1]。通常在小儿的意识中,医院很可怕,要吃药,要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各种侵入性治疗如皮试、输液等。因此,对儿科住院患者实行激励式心理护理,缓解其各种紧张、害怕的抗拒心理,降低因此产生的应激行为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意义重大。一般资料

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患儿200名,将实行常规护理的100名患儿划入对照组,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激励式心理护理的100名住院患儿划入观察组。观察组男女比例56:44,平均年龄(7±4.3)岁,其中腹泻23名,流行感冒28名,扁桃体发炎16名,肺炎14名,手足口病19名;对照组男女比例52:48,平均年龄(8±4.6)岁,其中腹泻26名,流行感冒25名,扁桃体发炎15名,肺炎18名,手足口病16名;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型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小(P>0.05),可比。方法

2.1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在患儿办理入院后的1小时内,有经验的护士亲至病房,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情况,予以常规护理。

激励式心理护理:(1)建议患儿家属在患儿吃药或进行侵人性治疗时,守护在旁,细心安慰,给予情感支持;(2)向患儿介绍周围接受同种治疗且配合度较高的儿童,给其树立榜样;(3)在患儿接受治疗时,播放儿童电视或儿童音乐,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儿的痛感;

(4)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利用风趣的语言或搞怪的表情,吸引患儿,取得其信赖,减轻患儿紧张、害怕等抗拒心理;(5)开设奖励,对积极参与配合治疗的儿童奖励红花,并在每个病房进行红花评比调动患儿的积极性。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此基础上加用激励式心理护理。

2.2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儿遵医行为(如配合检查治疗、按时服药、遵守纪律等)及住院时长。3 结果

3.1儿遵医行为比较(观察组/对照组):

配合检查及侵入式治疗:81/46;按时服药:86/72;遵守纪律:73/51;

3.2 住院时长比较(观察组/对照组):

住院天数(天):(3—12)/(4—13);平均(4.4±3.0)/(7.1±3.6)。

对比得,观察组患儿的遵医行为发生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讨论

有研究表明,引起儿科患者产生害怕、恐惧等负面抵抗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2]:

(1)患儿对医院的环境和工作人员感到陌生,容易害怕;(2)疾病带来的不适和痛楚,让患儿容易急躁;(3)以往的治疗中积累的负面印象,引发患儿的条件反射,产生抵抗、不安情绪,且其极易造成恶性循环;(4)家属尤其是父母的忧虑、恐惧情绪对患儿产生消极影响;

(5)医护人员不够亲和的态度或过高的要求,均能导致患儿产生恐惧心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护理人员更多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关注患者的心理,即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依赖于护士的语言、行为与表情等对患儿与患儿亲属产生的影响。激励式心理护理则是利用激励使人保持在高度兴奋状态中。大脑皮层兴奋能刺激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血糖升高,以提高应激能力[3]。该护理可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1)为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对患儿采取健康教育,树立学习榜样;(2)设立奖励制度,通过比较来激发患儿的竞争意识,提高患儿的参与度与配合度;(3)分散患儿的注意力,降低其对治疗时的疼痛感觉,缓解其恐惧心理;(4)取得患儿的信任与依赖,提高其依从性;(5)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寻求患儿亲属的积极配合。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患儿采用激励式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焦躁、恐惧情绪,提高患儿的配合率,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改善疗效,增加患儿及其亲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 李肽芝.激励式心理护理在儿科住院患儿中的效果[J].中国医疗前沿,2011,06(17):79—80.[2] 陈凤群.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学龄前患儿输液时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05,25(6):110—111.[3] 田美霞.运用激励式心理护理提高患儿服药成功率[J].齐鲁护理杂志,2003,9(3):212.

第二篇: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症在多数国家中是引起病人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病人知道所患疾病是恶性肿瘤,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丧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所以心理护理相当重要,心理护理在某种意义上有时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亲属都应该加强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培养病人的良好情绪,配合化疗进行,是癌症病人护理的首要任务。

一、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病人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认为癌症是绝症导致恐惧心理的产生。病人确诊前会怀疑自己的病可能是癌症,产生紧张情绪,到处求医,要求做各种特殊检查等。确诊癌症后,病人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表现为失望多于期待,心情不安,等待死亡,迟疑寡断,很少去考虑现实疾病的治疗和处置。病人的亲戚朋友、邻里同事等,一旦得知病人患了癌症常会抱着永别的心情去探视病人,病人在这种反常环境里,会认为疾病严重,使悲观情绪加重,甚至促发绝望心理。病人经过一定治疗过程后,承认了自己的病人角色,心情较平静,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上,对化疗产生盲目的依赖性,单纯追求用量,较少考虑营养与精神疗法和身体的整体免疫状况,结果产生严重的合并症。有的病人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影响大,自己难以适应化疗药物引起的痛苦,以及对化疗药物的疗效缺乏信心等,导

致病人情绪低落,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二、加强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要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预见病人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并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争取变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

2.2 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癌症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后,生存的信心会降低,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①对病人适度保密,以免病人过于紧张与恐惧。对已知情的病人,应给予科学的解释和鼓励,使能正确对待疾病;②要及时把握病人的心理状况,尽量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激发病人战胜急病的信心;③亲人情感态度的变化,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因此,要动员病人周围的人关心体贴病人;④护士要态度和蔼,耐心,细心,言辞得当,要在治疗和精神上给予病人支持,争取病人的配合;⑤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病人休息,增强病人心理治疗效果,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⑥当病人出现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进食等多种症状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改善全身状况的同时,应给病人良好的心理支持,激发病人的求生欲望;⑦在病人进行手术、放疗或化疗前,要向病人宣讲治疗的必要性,也要向病人讲明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 不良反应,使病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配合治疗。

2.3 癌症患者出院后的心理护理癌症病人出院前,护士应教会病人家属正确的心理护理方法。病人因为疾病的关系会出现焦躁、易怒情绪,当病人的心理状态不平稳的时候,家属不应反驳或加以言语刺激,而应该同情和回避,让病人的情绪得到发泄。家属应多陪伴病人或让其做一些爱好的事情,减轻其孤独、寂寞的感觉,还可让病人自愿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使病人增加生活的信 心。癌症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医院应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可减轻病人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医护人员应该经常和病人交流,消除悲观紧张情绪,了解病人的需要并及时给予帮助;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种疑问,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由悲观、紧张、恐惧转变为乐观、冷静,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让病人亲属常来探望,给予关心、照顾和安慰,使患者社会生活上的满足感,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寻求有效的治疗。

第三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通过对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治疗,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和存活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420-02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提高,血液透析已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肾功能替代疗法。越来越多的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而慢性肾功衰竭患者多需终生维持透析,长期的透析治疗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解决患者病痛的同时,可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不仅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应用心理护理技术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进行心身护理,使患者保持最有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从而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我们近年在80例的护理工作中,将心理护理贯穿血液透析的始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01月~201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年龄18~80岁,平均56岁。其中高血压肾损害22例、糖尿病肾病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成人多囊肾12例、梗阻性肾病7例。本组均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平均维持血液透析时间一年。常见不良心理

2.1 紧张和恐惧心理常见于初次透析患者,由于对透析相关知识以及治疗安全性缺乏了解,加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穿刺疼痛、透析中出现不适反应导致最初阶段出现情绪不稳定、紧张。

2.2 焦虑心理在血透开始阶段,由于患者对血透的目的、意义不了解;对所患疾病预防缺少足够的认识;加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害怕手术、恐血、疼痛等而导致心情紧张,情绪不稳定;从而发生失眠、头昏、食欲不振、血压升高等焦虑表现。

2.3 抑郁心理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为4O%左右,抑郁的程度与朋友交际减少,透析时间密切相关。患者社会活动时间越来越少,自感社会价值降低,出现少言、内心极度苦闷等表现。

2.4 悲观和绝望心理血液透析治疗周期长,长期依赖透析生存,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透析虽能清除患者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但它也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透析患者常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低血糖、心力衰竭等,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患者感到前途渺茫,顾虑重重,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

2.5 苦恼与负罪感由于身体状况等原因,患者对家庭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明显减少,家庭和社会关系日趋淡漠,对于经济问题的顾虑,不愿拖累家人的想法,都会导致患者苦恼和有负罪感,同时也伤害了其自尊心,尤其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人更是如此。

3心理护理

3.1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首先为选择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原理及注意事项讲解,解答其提出的疑问;告知患者首次透析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一般情况下通过数次诱导透析上述不适症状可自行缓解。介绍其它血透患者了解透析的经历和体会,以消除紧张恐惧感,从而坚定透析治疗的信心和决心。

3.2减轻焦虑和抑郁: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透析时,大多病程冗长,家庭经济负担较大,担心透析费用高而疗效差。给患者耐心讲解透析的科学性及慢性肾衰竭透析的必要性,同时鼓励患者倾诉内心苦闷、烦恼、忧愁或痛哭来发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念,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减轻焦虑与抑郁心理,主动积极接受透析治疗。

3.3透析过程中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即刻并发症是指并发症发生在透析过程中,发生快,病情重,需立即治疗。常见的即刻并发症有失衡综合征、低血压、低氧血症、心血管并发症等。罕见即刻并发症有溶血、空气栓塞等。多在透析开始5min内发生,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发热等。因此,透析过程应做好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发现并及时处理上述并发症对患者是极大的心理安慰。在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打呵欠、冷汗、心慌、便意、眼花、常采取紧急措施,如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停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如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保证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3.4透析后的心理护理:透析后患者身上带有透析管,应耐心详细讲解透析管的注意事项,以及出血和感染的危险,嘱其穿宽松棉质衣裤,股静脉置管者要使用坐式便椅,减少置管侧肢体的活动度。勤观察置管处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血,置管处皮肤有无红肿、痒感,监测生命体征,最大程度减少首次透析后的不适,减轻躯体痛苦和心理紧张。透析后,因透析管路和疾病的影响,患者不能很好地与外界联系和获取信息,产生与世隔绝的心理,我们建议并指导患者收听收音机,获取外界信息使心理平衡。营养不良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医疗费用及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患者营养教育,尽快帮助其由非透析疗法至透析疗法营养观念的转变,顺利进行长期透析治疗。

4讨论

80例血液透析患者经过上诉人性化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65例(80%),有效(症状有所减轻)7例(15%),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3例(5%),总有效率95%。可见该医院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J].中国血液净化.2010,1:1-4.[2]李铁舒,周晓敏.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0,3:208-209.[3]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29.[4]肖海霞,黄凌,杨泽曼,等.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2004,3:683-684.

第四篇: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要分为五层:有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为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的结果。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病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变为儿童的倾向,如不要某护士阿姨打针等等。在临床,我们发现,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悲哀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

便如希望角色转换,代替患儿接受痛苦的治疗等。在此我们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护理的体会进行探讨。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1.1 焦虑和紧张

1.1.1 人院时对疾病的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

1.1.2 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耽心遗漏病情变化。

1.1.3 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1.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1.2.1 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

1.2.2 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1.3 怀疑和不信任

1.3.1 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阐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

1.3.2 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

1.3.3 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

2.1 容忍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欠疚感,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

2.2 依赖感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而对自己表现得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

2.3 同病相怜感表现为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重症或绝症患儿家长;新人院的患者家长有时对老病人的经验的信任程度更甚于医生。3 根据不同原因进行护理

3.1 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

3.1.1 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

3.1.2 对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进行病人教育,介绍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如饮食护理,详细说明哪些食品可以吃,哪些不能等。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并对自己可以为孩子所能做的事情有信心。

3.1.3 对病情变化引起焦虑,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

3.1.4 对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应首先向家长目前的困难表示理解,但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患儿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沟通,在用药方面,从价格较低并有适应症的药品开始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还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使家长有信心坚持治疗。

3.2 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3.2.1 对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

3.2.2 如为对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进行引起的恐惧,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我们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患儿所受的痛苦。”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N/I,)L头皮静脉穿刺,如一次成功,可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3.3 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3.3.1 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怀疑,可以向病人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而书籍上治疗是针对大多数的人的一般治疗,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通过此类与患儿具体情况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分析,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3.3.2 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3.3.3 对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引起的对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和怀疑,可以通过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3.4 对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

3.4.1 对家长容忍心理的护理要向家长指出一味容忍孩子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家长在护士对患儿进行教育时,不要一味袒护。

3.4.2 对家长依赖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但不是将家长原本能够进行的对患儿日常护理工作全部交给护士来做。而是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如怎样正确更换尿布,怎样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如何正确喂养患儿,如何及时添加辅食等,帮助家长独立的进行日常护理,这样做既使患儿得到了正确的护理,也增加了护患感情,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4.3 对家长同病相怜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向大家推荐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使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例,由这些家长亲自指出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和有利之处,可以使家长能够主动配合护理。但要避免家长间乱传所谓的‘偏方’,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并向家长指出这样做的错误和严重后果。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注意的几点

4.1 要具有真挚的同情心,要理解家长由于孩子生病带来的痛苦,只有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才能赢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2 要注意观察和仔细分析不同的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家长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

4.3 要有良好的形象,良好的护士形象是与家长交流的前题,应保持干净整洁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愿意与护士沟通交流。

4.4 注意沟通的技巧。能够专心倾听家长的陈述,帮助家长更好的交谈,鼓励家长提出疑问,认真解答疑问等,都需要技巧。

总之,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了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够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与护士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护理程序处于良性循环。既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也对患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增强了护患间的关系。

作者:杨霞

第五篇: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一、特级护理

(一)晨间护理:

1、整理床单:2次/日(早、晚各一次)

2、口腔护理:2次/日(早、晚各一次)

3、面部清洁:2次/日(早、晚各一次)4晚间足部清洁。

(二)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三)卧位护理

1、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一次/2小时

2、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

3、压疮预防及护理。

(四)排泄护理

1、必要时床上使用便器。

2、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五)必要时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六)其它护理:

1、必要时协助更衣,床上洗头。

2、剪指、趾甲。

(七)患者安全管理二、一级护理

(一)晨、晚间护理:

1、整理床单:2次/日(早、晚各一次)(生活能自理者1次/日)。

2、口腔护理:2次/日(早、晚各一次)(生活不能自理者)。

3、面部清洁:2次/日(早、晚各一次)(生活不能自理者)。

4、晚间协助足部清洁。

(二)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三)卧位护理:

1、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一次/2小时。

2、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

3、压疮预防及护理。

(四)排泄护理:

1、必要时床上使用便器

2、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五)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六)其它护理:

1、必要时协助更衣,床上洗头。

2、剪指、趾甲

(七)安全管理。

三、二级护理:

A、患者生活部分能够自理。

(一)晨、晚间护理:

1、整理床单1次/日

2、协助面部清洁:1次/日

3、晚间协助足部清洁。

(二)对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三)卧位护理

1、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2、协助床上移动(必要时)。

3、压疮预防及护理。

(四)排泄护理

1、必要时协助床上使用便器。

2、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五)协助擦浴1次/2—3日。

(六)其它护理

1、必要时协助更衣。

2、协助洗头。

3、剪指、趾甲。

(七)患者安全管理

B、患者生活完全自理

(一)整理床单1次/日

(二)患者安全管理。

四、三级护理

(一)整理床单1次/日

(二)患者安全管理

下载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乳 腺 癌 患 者 的 心 理 护 理 南京妇幼保健院 王琴 董琳 关键词:乳腺癌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摘要:乳腺癌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 理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运用护理心理学对手术患者进行 了心理护理,使......

    儿科住院患儿首次护理评估单

    儿科住院患儿首次护理评估单科别床号姓名年龄岁住院号入院诊断入院方式:口步行口扶行口抱入口平车口其他意识状态:口清楚口嗜睡口模糊口昏睡口昏迷 皮肤黏膜:口正常口浮肿口出......

    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医院护理的特殊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特征的变化及护理模式的转变,存在着越来越大的......

    【修改】眼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

    眼科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学生:余 聪指导老师: 摘要: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

    口腔科住院患者手术的常规护理

    口腔科住院患者手术的常规护理 一、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介绍手术的意义、步骤、治疗方案、预后效果、注意事项等、以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

    对一名稽留流产患者的护理体会

    对一名稽留流产患者的护理体会 石艳萍 一、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41岁。因“停经47天,阴道流血5天”于2011年9月12日入院,门诊以“稽留流产”收入住院。 平素月经规律,停经后无任何......

    对一名稽留流产患者的护理体会范文大全

    对一名稽留流产患者的护理体会 王超君 一、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41岁。因“停经47天,阴道流血5天”于2011年9月12日入院,门诊以“稽留流产”收入住院。平素月经规律,停经后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