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与阅读理解

时间:2019-05-12 21:4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与阅读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与阅读理解》。

第一篇:九年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与阅读理解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当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

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当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

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惩:苦于B、杂然相许,许:赞同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贫穷D、寒暑易节。易:交换

2、下列加点词与“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而山不加增”中的“之”、“以”、“而”意

思依次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不以物喜既而儿醒,大啼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域民

不以封疆之界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久之,目似瞑可以一战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先帝不

以臣卑鄙学而时习之

3、文中愚公移山面临许多困难,如二山既高且大、愚公年老体弱、家里劳动力少等,请你

再指出文中所表现的另外两项困

难:。

4、将“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翻译为现代汉语。

1、C2、B3、工具简陋;路途遥远(意思对即可)

4、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23《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

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

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

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

1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

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

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

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

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16.C(“阴”指江河的南岸)17.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18.(1)于是(愚

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

海边上。(只要译准“荷担者三夫”、“箕畚”,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

放到哪里去呢?(只要译准“以”、“且”、“焉”、“如„何”,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19

﹒A(该项中的“妻子”是从关心的角度提出疑问,并非反对移山)

23《愚公移山》

一、作者、作品:《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

事说明了的道理。作者,名,郑国

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二、知识点

1、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万仞()荷担()箕畚()()

孀妻()始龀()穷匮()智叟()

雍南()朔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

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河阳之北()()

而山不加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通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固不可彻()固众人()

(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

(5)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_移风__俗诉__法律

原形__露付__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__

三、阅读理解

1、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_____

④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_______③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而言的。

⑧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比;并主要运用

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臾说的“甚

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

什么不同?

3、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4、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

二山”?

5、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6、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臾”对举,有什么深意?

7、本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下面哪种说法比较准确,为什么?()

A、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魄力和坚强毅力。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认识问题的局限性。

C、反映我国古代哲学中“天人一体”的思想。

D、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团结一致,感动天帝的精神。

愚公移山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高万rèn()始chèn()惩山北之塞()荷()担者三夫

二、通假字。

1、始一反焉_____通_____,音:_______,义:__________

2、汝之不惠_____通_____,音:_______,义:__________

3、亡以应_____通_____,音:_______,义:__________

4、一厝朔东_____通_____,音:_______,义: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各活用词。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聚室而谋()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四、解释下列各多义词。

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

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

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

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

焉: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许: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

五、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投诸()渤海之尾

始龀()

固不可彻()如太行、王屋何()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寒暑易()节 虽()我之死

子子孙孙无穷匮()何苦()而不平

河阳()之北达于汉阴()

惧其不已也()帝感()其诚

负()二山无陇()断()焉 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杂然相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厝朔东,一朔雍南。

12、自北,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朔雍南。自北,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内容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现愚公移山艰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根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愚公移山面临许多困难,如二山既高且大、愚公年老体弱、家里劳动力少等,请你再指出文中所表现的另外两项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题探究——“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于愚公的打算,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提出同样的疑问,但是两人语气不同。请分析这两人语气有何不同?愚公对这两人的态度又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但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惩山北之塞,出于之迂也。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⑤以残年余力,曾来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工具简陋;路途遥远(意思对即可)

3、对比烘托,以智叟的鼠目寸光来烘托愚公的大智若愚。

4、可谈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可就事论事,谈愚公的不知变通。

5、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起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6、其妻是担忧的语气,智叟是讥笑的语气。愚公对妻子是加以解释,对智叟则是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7、故事到最后,愚公并没有把山移走,而是由神的帮助而成的,这说明作者意识到愚公移山在实践方面是行不通的。愚公的胜利,不是实践,而是精神。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正是为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第二篇:愚公移山阅读练习(范文模版)

阅读《愚公移山》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

(3)甚矣,汝之不惠惠:(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5)河曲智叟亡以应亡:(6)惧其不已也已:..

(7)无陇断焉断:.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4)(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

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1)

(2)

6、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亡:灭

B、何苦而不平。苦:愁,担心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苦:使„„痛苦

C、帝感其诚。诚:诚实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实在D、其如土石何。其:语气词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其,代词,他们的7、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吾与汝毕力平险(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帝感其诚。

A、(1)(3)(4)(5)B、(1)(2)(4)(6)

C、(2)(3)(5)(6)D、(2)(4)(5)(6)

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1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惩山北之塞B.聚室而谋曰 ..

惩前毖后不谋而合 ..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河曲智叟亡以应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亡羊补牢 ..

14.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6.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7.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18.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

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2分)

第三篇:《愚公移山》练习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答案

愚公移山(节选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行动)

1.《愚公移山》由时期 道家 学派代表人物)(人名)所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凭你的力量,还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或: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关键字:以,曾,损,之)

3.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该段主要写了愚公要移山的原因和决定。(行动)

B.“杂然相许”表明愚公在家中很有号召力。

C.“其妻献疑”从侧面体现了移山困难之大。

D.“跳往助之”符合人物年龄特点,形象鲜明。

愚公移山(节选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翻译句子。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

(关键字:以,曾,毛,如……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人,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关键字:荷、箕畚、于、尾 ;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

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智叟的“笑”体现出他对愚公的嘲讽。

B、愚公认为智叟思想认识非常顽固。

C、愚公的分析体现出发展的眼光。

D、智叟最终被愚公的精神打动并深感内疚。(被批驳得哑口无言)

第四篇:愚公移山问答题阅读理解

《愚公移山》问答题复习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

什么表达作用?

“笑”:“长息”: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

4、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5、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

6、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7、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8、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

难?

9、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0、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和艰巨性:

11、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义

12、提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与河曲智叟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13、提问: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并归纳中心意思。

14、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15、赏析: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6、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

起什么作用?

17、“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劳动艰苦吗?

18、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

种精神?

参考答案:

2、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持之以恒雄心壮志 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

4、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顾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

5、写此事有两个作用:

(1)表明愚公此举之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艰辛,愚公一行之坚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以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6、愚公不“愚”。

(1)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下定了决心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地说明愚公不“愚”。

7、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8、愚公移山困难有(1)山高而且大;(2)运土石的工具很小;(3)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4)智叟之类的人不理解支持。

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9、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

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10、①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②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③方法: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信心: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⑤结果: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⑥愚公移山的艰巨性:愚公移山的任务异常艰巨,这一点在文中多处表现,归纳起来具体表现为四点:

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搬运土石的路途遥远)

C、年且九十(年事已高)

D、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移山的工具简陋)

(或者直接答:本文从山之高大,从愚公的年事已高,从移山的工具简陋,从搬运土石的路途遥远这几个方面,充分反映出移山的任务的艰巨。正是因为移山任务如此之艰巨,才更能衬托出愚公那高尚的思想。宏伟的抱负,超人的智慧,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从而更加突出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这里二人针锋相对,对比鲜明,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他的“智”其实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而愚公所看到的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世代坚持移山,终能为人所平。他的“愚”,其实是勇于奉献,公而忘私是大智若愚,在命名上特意将两个人物颠倒过来,不仅对比鲜明,而且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12、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则简直是嘲笑愚公无能了。因此,这两句语气不同。

13、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对比指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实则是愚。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天帝的“感”,对愚公形象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1)品析:愚公虽年岁已高,但并不糊涂,“指通”、“达于”两个词写出了他做事目标明确。语言描写,反映了愚公民主的作风。

(2)品析:这段话是愚公针对智叟阻止他挖山的言行时说的。歌颂了愚公目光长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语言描写,突出了愚公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16、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外表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内心的想法,接着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则用讥笑和嘲讽的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则更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

这两个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的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阻之”,引出愚公的反驳,从而自然过渡到神话结尾。

17、明确下列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方圆、面积,方七百里,写山之大,是约数;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虚指,极言山之高。山又高又大,说明移山之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即一年),才返家一次。说明劳动的紧张、艰苦,也显示了愚公移山决心之大。可以看出,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愚公他们人数不多,而且老的年近九十,小的才七八岁,工具又落后,要移山的确是千难万难的。在艰巨的任务面前,最能显示出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人物表”里的这些人,在“移山”这个巨大的困难面前各自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面貌。

18、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

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第五篇:《愚公移山》复习练习巩固

愚公移山

一、课内回顾:

1、解释重点字词:

年且九十帝感其诚指通豫南山之一毛 ....

何苦而不平惧其不已也虽我之死荷担者 ....

2、翻译重点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分析愚公的形象:

二、课文拓展:

【甲】愚公移山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2)方磨铁杵()..

(3)始一反焉()(4)媪自言姓武()..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且焉置土石以君之力 ..

无陇断焉河曲智叟亡以..应

惧其不已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告之于帝 ..

3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事例】

【人物】【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病句修改

1.(2012·浙江省嘉兴市)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4分)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杜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诺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2.(2012·重庆市荣昌县)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

环境,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近年来,①荣昌县委、县政府高度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管理,②着力实施了荣昌县“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着力加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③市民环保意识不断落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④影响民生的突出逐步问题解决,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1)第①处词语重复,可将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可在后加上。

(3)第③处搭配不当,可将改为。

(4)第④处语序不当,可将调整到后面。

3.(2012·湖南省株洲市)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B.没有谁不能不被最美老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C.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4.(2012·江苏省镇江市)下列语段有多处语病,请修改。(4分)①2012年3月,关于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②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时而杜甫肩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

托„„③把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④“诗圣”杜甫的画像被如此涂鸦,有人把这种

现象视为对名人的亵渎,也有人认为快餐文化下的一场狂欢。

5、(2012·湖北省黄石市)下列语段有多处语病,请修改。(3分)

①日前,地球上的绿色之肺——森林一天天地正在萎缩。②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③而另一方面,由于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④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生存,甚至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下载九年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与阅读理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与阅读理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

    第 1 页 共 17 页 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动物不但具有独特的性格,而且性格相当复杂,它们性格的复杂性甚至能够与人类的相媲美 B. 进入21世纪......

    阅读理解练习

    一、阅读理解。 (一)国 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

    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题练习(十八)

    1.在过去的20年中,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电脑模型也成为大脑研究的有力工具。开始的时候,我们建造了一个仿真电脑模型,随后我们便发现了电脑预测的存在于大脑前扣带皮层中的预警......

    深圳小学四年级下册英语阅读理解练习

    习题训练三 一. 阅读理解。(根据对话内容,判断句子的对T错F) A: When do you get up every day? B: At 6:30. A: Oh, so early! What do you do then? B: I put on my clothes,......

    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积累文言词语,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课前3分钟学生活动:背今日名言、古诗。一、教师总结学生活动情况导入。—————2分钟二、......

    英语阅读理解练习

    21. I’ve lived in New York and Chicago, but don’t like ____ of them very much. A. either B. any C. each D. another 22. It was ______ cold winter night and......

    阅读理解练习2

    阅读理解练习2 1 After a busy day of work and play, the body needs to rest. Sleep is necessary for good health. During this time, the body recovers from the ac......

    言语理解关联词练习(范文大全)

    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也、又、还、同时。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