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感情目标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感情目标
全国小语会秘书长崔峦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在三维目标中,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感情目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初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在新课程阅读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如自信心、积极性、探究意识。而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况中产生的,文本则是用抽象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怎样让抽象的文字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呢?通过一定的渲染手段,营造合适的情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探究欲望,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1、以情激情。教师的语言是连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纽带。生动有趣的语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月亮的心愿》一课时,我声情并茂地开始了导语:“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去植物园参观,你们想和他们一起去吗?让我们一起随他们去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呢?”老师满怀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到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学生心中充满了好奇,这时候老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便兴致盎然地走进文本,在文本中寻找自己的动情点。
2、以课件激情。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以调动,为学生的情感产生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播放课文录像,将文本内容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有趣的动画图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感悟,丰富情感
阅读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品味和揣摩来实现。感悟体验是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同时也是连接文本与学生的桥梁。文本中某些重点词句,深深地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成为阅读教学中引导孩子们领悟文本情感的切入点。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我先引导学生找重点句,抓住重点词“也许……甚至是……”体会浅水洼里的鱼很多,接着让学生品味小男孩不停捡鱼,扔鱼的句子,通过动作表演体会小男孩虽然力量微小,但他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小鱼。品读这些句子,小男孩关爱动物的形象逐渐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清晰起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一种美好的情感:要关爱生命保护动物。
三、朗读体验,熏陶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学生用有声语言表达文本情感的理解。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地安排朗读训练,把朗读课文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朗读理解过程中得到情感熏陶。如教学《美丽的小路》时,我抓住“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对照感悟,让学生在品味、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小路的美丽,让学会想象假如是自己走在这美丽的小路上,想说什么?再引导学生朗读“兔姑娘”和“鸭先生”的话:“啊,多美的小路啊!”学生因为有了切实的感受,所以读起来情真意切。在朗读中加深了对小路的喜爱。在读悟小路“失”的部分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读,他们“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声情并茂地朗读使学生感受到破坏环境的害处,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愿望。
四、激励评价、深化情感
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理解有利于情感目标的落实,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教师调控课堂的有效方式,适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启发文本情感与学生情感的共鸣,实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时,一位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小壁虎要借尾巴呢?”虽然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但我还是摸着她的脑袋说:“你真会动脑筋,如果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会更棒!”老师的一句赞扬,缩短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激起了学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在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时,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引导学生用上文中的重点词“在乎”写一首小诗,意图是引导学生关爱生命,保护大自然。有学生写道:我在乎天上的小鸟,我在水中的小鱼……江一帆听到后,马上站起来说:“如果我在“小鱼”中间加一个字,“小鳄鱼”你会在乎吗?”我微笑地说:“你的思维真独
特!同学们:你们说说,小鳄鱼该在乎吗?”这一问题一下激起了千层浪,教室里马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领会了“在乎”更深层的含义:它不仅是关心、爱护,还有关注和尊重。老师的一声肯定,激起了同学强烈的探索欲望,也缩短了文本与学生思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
以上所谈只是个人粗浅的认识。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是哪一堂课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应该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本论文非抄袭)
王小青 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一小电话:***QQ:719275483
第二篇: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解读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
江苏省铜山县柳泉镇中心中学 王传果 邮编:221136 内容摘要:
一、背景分析:落实情感目标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走向成功的需要;是激活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二、情感教育目标的内容,将化学教学中基本的情感目标按由低到高 的层次列为5个方面。三.如何制定情感目标。四.情感目标的实施策略。经过一学期的试验实施阶段,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情感仍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落实、情感目标、实施、情感教育
一.背景分析
1.落实情感目标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录的一代新人。”据此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也“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2]
[1]并将课程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目标。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感到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容易理解、把握,也能注重过程与方法,而对于情感目标不甚了解,感到无从着手。本人开始实施新课程时,也是仅有知识与技能目标,逐渐增加过程与方法目标,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情感目标。情感目标的缺失,不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也不能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2.落实情感目标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走向成功的需要。
人不是机器,人的行为也不是机械运动,人是有血有肉的,有着复杂的意识、思维活动,而人的行为无不受情感支配,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决定了他今后的发展方向。周恩来少年少时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奋斗不息,终于成为一代伟人。
任教多年的教师,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当年在班上不显眼,甚至被忽略的学生走向社会结果大有出息,而那些当年在学校曾经辉煌一时的学生,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后来却杰如黄鹤无声无息,在此,智商就无法解释。为何聪明人不都是成功者的事实。心理学家提出了情感智商即情商的概念。智商更多用在于预测一个人的学业成就。情商则更多被认为是用于预测一个人能否取得职业成功或生活成功的更多有效的东西。心理学家认为高智商+高情商=成功的人生。因而,我们的教学要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指导过程与方法,也要进行情感教育。
3.落实情感目标是激活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认识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关系。认识是情感产生的理性基础,情感在认知活动中产生,沉积和发展。认识越深刻,情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越浅薄,认知不正确则产生错误的情感。同时情感又反作用于认知,积极的情感促进认知,消极的情感阻碍认知,情感越强烈,其动力或阻力的作用越强。
根据以上规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落实情感目标,教师还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能极大的促进认知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具体方法请看下文情感目标的实施及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二.情感教育目标的内容
情感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新课程培养目标均可视为情感教育的内容,本人将化学教学中基本的情感目标按由低到高 的层次列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志趣---志向
兴趣是一个人为求知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志趣是趋于稳定的兴趣,是行动或意志的趋向。志向是个人所确定的发展方向,是行动的意图或决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里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的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理想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经历“有趣----乐趣—志趣”的体验。只有这样
[3]才能让兴趣之草扎根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长成志趣的参天大树,并发展成为学生的志向,学习并从事研究化学。
2.资源与环境意识
曾几何时我们的参考教材均宣称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储量多多,引以为自豪、骄傲,又由于我国处于发展初期,造成了资源惊人的浪费。今天,要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由资源短缺所引起的瓶颈作用已经凸显出来。是的,我国是地大物博,但我国也是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较小。无论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均已呈现出较大的供不应求的矛盾。以水资源为例,我国的水资源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分布都很不均匀。南方地区降水多,广大北方地区降水普遍较少,特别是西北地区,有些地方的年降水量仅50毫米,从时间上南方降水多集中在4---8月,北方则集中在6—9月,并且出现了40多个缺水城市。以石油资源为例,目前我国的石油产量,除新疆油田能保持高产稳产外,其他油田的产量已大打折扣,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保证我国的能源供应,目前我们主要从伊朗、苏丹、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进口石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可能达到4亿吨左右,而2005—2020年我国的石油产量则维持在1.8—2.1亿吨的水平。有人预测,到201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50%,2020年将达到60%。如此大量的进口,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甚至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当然,国家正在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其中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决策,需要每一位公民身体力行。为响应党的号召,我们应树立资源意识,并让孩子们从小树立 以节约资源为荣,以浪费资源为耻。
环境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三大问题之一,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到地方性环保法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环评法的通过实施,使环保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尽管我们的环保法律体系已比较完善,环保执法队伍也得以加强,环境污染事件仍时有发生。问题在于一些企业或部门负责人环保意识淡薄,个人素质有待提高,见利忘义,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寻找各种借口,采取各种手段,躲避环保部门的检查,偷排污染物,最终酿成大的污染事件。当然,其个人也必然受到法律的惩罚。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将来要走入社会的各个岗位,从小树立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环境,关心自然,意义深远而重大。在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将改变人们对化学的错误看法,也将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促使更多的人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中有一项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我曾对学生说,我没有宗教信仰,如果说我有信仰的话,我信仰科学。科学的灵魂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至少包括: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自由竟争的宽容精神,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等等。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主张以人为本,强调对人本身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是对人类自身的关爱。归结到一句话就是:人文精神就是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4]《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而科学与人文精神是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完整的人。既崇尚科学,具有科学精神,又关注社会,关注他人,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
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就是在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感召下,走上了科学之路。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的动人故事,折射出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供给我们精神力量。氩的发现过程,得益于瑞利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精神。居里夫妇历经艰辛提取到镭以后,面对着潜在的百万财富,居里夫人说过著名的一句话,“镭不应成为任何人发财致富的工具,它属于整个世界。”将她们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无偿的贡献给全人类。居里夫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高尚无私的人格,在困难危险面前毫无畏惧的勇敢精神,永远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当然,反面教材也有,黄禹锡因论文造假事件,违背了科学精神,由韩国民族英雄到受世人讨伐,声明狼籍。
强调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处处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与爱护我们的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下所孕育的学生,必定也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必有高尚的情操,这样的人会借助自己的能力给予社会更多的关爱,成为完整高尚的人。
4.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周恩来少年时 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报国情怀,我们的青少年应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能够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固然很好。即使不能成才,将来走入社会,也能‘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爱国主义素材比较多,俯拾皆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从中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到侯氏制碱法,到建国以来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到‘神六’上天,到“外交为民”东帝汶、黎巴嫩的撤侨行动等等,均值得国人引以自豪。但自豪而不能骄傲,我们不能枕着先人的荣誉睡大觉,也不能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应当看到,在许多方面,我们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一些国外公司掌握着核心技术,巨额利润都让他们赚去了,我们只有很少的一点加工费。尤其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虽有华裔科学家获奖,但至今仍无中国籍科学家获奖。能够看到落后,正视落后,才能奋起直追,才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
5、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世界观,它制约着人的情感意志和对事物的态度,指导着学生的学习,也指导着科学家的研究。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晚年无法解释万有引力的存在,转而认为是上帝施加的,就再无重要发现。化学史中燃素说与生命力论也是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而没能站住脚。
化学科学中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素材,许多化学原理、化学问题也只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说明才能使学生正确和掌握。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蕴涵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其他如量变质变规律,内因外因关系、真 理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均可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理论已很成熟,前人之述备也,不再赘述。
三.情感目标的制定
制定情感目标是落实它的前提,有了目标也就有了方向,才会采取措施、设计教学环节去落实该目标。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教师(也包括本人)的教案就没有情感目标,教学中也忽略了情感教育。怎样制定情感目标呢,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三点:
1.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情感目标
化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只要认真钻研领会,总能找到相匹配的情感教育内容。如开启化学之门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变化多端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兴趣—乐趣—志趣的起点。在活动与探究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合作与交流意识;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资源与环境意识;物质的化学变化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化学计算教学要让学生体会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的意义,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爱国主义教育则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随时可以进行。
2.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定情感目标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完整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我们 在制定教学目标前,多钻研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基础和情感需要,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情感目标。了解学生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观察、聊天、谈心、问卷调查等,既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又能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何乐而不为。
3.根据形势需要,因时制宜制定情感目标
一些国家及社会上发生的大事,已经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完全可用于情感教育。如重大体育赛事上中国队夺得金牌,“神六”上天等,不用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只需几句话,学生就能无比兴奋群情激昂,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然后再引导学生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祖国更加繁荣富强,需要立足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脊梁,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其他如九.一八纪念日,勿忘国耻。维护我国钓鱼岛主权、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都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些重大污染事件,江苏的“阳光”工程、彩虹计划、发展生物质能源等,可发展学生的环境与资源意识。
四.情感目标的实施
1.创设情景,感染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起综合作用。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在不同的情境中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强烈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使在场的人产生相同的情感。此即情绪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与弥散规律。这一规律演说家或电视节目主持人利用的比较娴熟,如倪萍,很会煽情,片刻之间,能让人欢欣鼓舞,也能让人声泪俱下,或者是义愤填膺。在化学教学中,也要学会运 用这些规律,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例如在进行空气污染与水污染教学时,广泛搜集相应的文字图片资料,或播放视频资料,兰州的天空看不到蓝天,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会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形成保护大气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学到化石燃料时,介绍中国石油资源短缺的现状,中俄石油合作项目-铺设西伯利亚到大庆的输油管道,日本向俄方投资50亿美元抢走了输油主管道,我方仅铺设较小的支线管道,输油量大为减少。中国的春晓油气田及日方的无理要求,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在这一情景下,学生不仅能认识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更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
2.爱生如子,师生融洽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5]试问,天下那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有几个父母为孩子真生气而不爱自己的孩子。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师若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生如子,热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并将自己的希望与期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无微不至的爱和关怀,学生亦会亲近老师,努力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能有力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3.融合渗透,润物无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此借用杜甫《春雨》诗句,是说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像春雨一样,无声无息的滋润着学生心田。例如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当中,蕴含着丰富的辩 证唯物主义思想,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些内容,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是一致的,在学习认知目标时,自然而然的学习情感目标。再如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无须过多的说教,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在各方面处处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对学生关怀备至。在学习上耐心辅导,有问必答。有一次在三(4)班上课时,有位同学突然生病,捂着肚子疼得直叫,身体缩在一起,不能起来。情况紧急,我立即叫两位同学架着她上医务室,一边打学校电话一边叫一位同学告诉其班主任,自己也紧随学生下楼,见到其班主任后才又回到教室。几天后该生辉校上课,又询问其身体恢复情况,嘱其调养与加强锻炼等生活细节。教师真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并着力营造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氛围,无需多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也必定具备与发展人文精神,形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积极情感。
4.着力渲染,不惜成本
这里的成本是指课堂教学时间,遇到一些不可多得的重要素材,为扩大宣传效果,着力渲染,可让学生讨论、举手发言,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必珍惜课堂教学时间。先进的思想,积极的情感指导与调节着个人的行为,比多做两题的作用更大。如常见的盐中,介绍侯氏制碱法与侯德榜的简要生平。本人在辅导课上则增加介绍其留学时的刻苦,回国后帮助吴蕴初先生建天津塘沽天原化工厂,日本侵占华北前后,迁址四川重建天原化工厂,其间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建国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化工部部长,参与设计了小化肥碳酸 氢铵的化工工艺。侯德榜先生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历史不会忘记他。其中,着力介绍侯德榜先生的伟大功绩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对侯先生怀有崇敬的心情,向往着科学家的伟大功绩和荣誉。其他如“神六”上天,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体育健儿在重大赛事上获得金牌,皆可极力渲染,用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动力。当然,不能报喜不报忧,对一些重大污染事件,通过翔实的文字图片资料、数据,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之后,我会问他们,“如果将来你做了企业负责人,你会怎样做?”让学生发表看法,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认识到破坏环境也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
经过一学期的试验实施阶段,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较大发展,发展了学习兴趣,增强了环境与资源意识,崇尚科学与科学精神,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在调查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其一,仍有12%的学生认为环境污染是化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造成的,可见这一错误观念根深蒂固,更有必要强化情感教育,删除这一错误认识,强化正确观念。其二,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存在较多的欠缺,显示出这一代青少年从小因娇生惯养而形成的共同特点,对他人或社会漠不关心,只顾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曾有媒体认为,抱大的一代只懂得享受,不懂得付出。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将是教育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也是情感教育需要特别加强的领域。当然,人的情感形成是极其复杂的,具有长期性、反复性,这就要求进行情感教育、落实情感目标也要长期实 施反复实施。要落实情感目标,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情感,适度的情绪,语言具有感染力,能够调控课堂的情绪情感活动。教师要做情感的主人,要善于以情感人,象节目主持人倪萍一样,能让人声泪俱下,也能让人喜笑颜开,能让人悲愤交加,也能让人欢欣鼓舞。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97页
[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2页
[3]章志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版第73页 [4]总主编钟启泉、裴新宁主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8页
[5]王翔主编《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与能力培训教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123页
(6)李学农、陈震主编《初中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第104页
(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第7页
(8)周志华、周琦峰主编《生活·社会·化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第028页、231页
(9)[英]艾·陶莉著,孙雪垠、孙雪芹译《居里夫人》,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第105页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三篇:如何在备课中落实有效教学
如何在备课中落实有效教学
乾安县第一中学 曲广军
我校自实施“136”有效教学模式以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历史课的备课目的、方法、内容等也发生了变化。历史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而是要求历史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我校历史教研组的每一名教师都认真参与集体备课,同时也注重自身的二次备课,在备课中落实有效教学。
一、抓好历史学科的集体备课——博采众长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同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我校学生学情的导学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我校的历史学科集体备课是实行各年级组同学科成立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二)、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
个人钻研的过程,体现出个性化的研读和思考。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发现如果只让“中心发言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其它教师不去深入解读文本、搜集资料、选择教法,就不能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所以我们在集体备课时,不设立“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对某一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然后同学科教师互相交流,最后明确导学案的所有内容。
两年来,通过“136”有效教学模式开展以来,我校历史学科全体教师认真设计、完善导学案,转变由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又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
(三)、历史学科导学案的编制我们特别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定位导学案内容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历史导学案编写包括学习流程顺序、活动的设计、信息的呈现方式、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及达标演练的设计等,这些怎么编制,为什么这样编制,必须经过反复考虑,明确编写的目的性。例如,我们在历史学科导学案设计中确定了导学案内容有: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导学引航、研读教材;预习反馈、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达标演练、巩固提高等环节,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可以调整导学案内容,使导学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导学案的教学目标要有可操作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教学目标是一份好的导学案的统领,所以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特别注重导学案教学目标的制定。
导学案的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在探究中逐步深入,以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产生成功的愉悦与持续进取的动力。在“导学案”中将学习目标示意给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本中的学习及课后的检查中,都可以“导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学。导学案中明确给出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经过实践思考,我们认为学习目标的确立应该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能达成;学习目标的用词应注重浅显易懂、准确到位,如使用“了解”、“知道”、“列举”、“理解”、“学会”等等。
例如我们在九年级历史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导学案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了解欧洲早期国际工人运动的原因,能简述出英国宪章运动的主要内容、性质,结果。
(2)、能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 义。
(3)、能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4)、能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学唱《国际歌》,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5)、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6)、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7)、知道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它表现了无产阶级伟大的爱国热情、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
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我们认为搞好集体备课确实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3.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新课改理念,富于创新性。课改新理念下的历史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是开放的,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搜集、展示资料,以资料为基础探究历史问题;可以模拟历史情境,把教室布置成某个历史场景,由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表演历史剧等。教学设计则要敢于创新,历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必要时也可以与学生共同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即在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民族史、外交史及前后知识间广泛联系。另外,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如将历史和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综合。
例如,我们在进行世界古代史古罗马历史教学时,我们通过编演历史剧《凯撒之死》,通过学生表演、再现历史的形式,直观的再现了那段历史,形象生动、深受学生欢迎,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历史积极性。
二、注重“二次备课”,彰显教师个人教学魅力。
在集体备课交流后,我们会形成较为完善的导学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做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鼓励教师丰富导学案内容,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
例如我校在历史学科组内研讨课活动中,七年级两个历史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两个教师运用集体备课形成的同一个“导学案”,能够把自己的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同课异构”。在能够完成导学案设计内容基础上,又能体现出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我们认为教学活动是需要创新的过程,不是照抄照搬的过程,这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通过“二次备课”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更加深入的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教法,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第四篇: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评价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评价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新课程强调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使学生不仅学会、会学、乐学,而且学会怎样做人,实现学生主动、充分、全面、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想,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下面我将结合实践,谈几点开辟情感教育渠道的做法。
一、研读教材,挖掘情感教育的素材。
小学科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它不仅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许多科学新发现”凝聚着许多科学家的毕生精力和心血,有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我国,也出现了许多科学家科学学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具有情感教育意义的素材,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傅科的傅科摆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数学,努力学习。
二、尊重学生,营造情感教育的氛围。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情感和思想。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学会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用我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感化每一个学生,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灵深处,发出真情尊重、爱戴我们老师,喜欢上我们的课程。毕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
同时,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构民主、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师生交流,搭建情感教育的平台。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场所,课堂教学靠师生双边活动、生生互动来完成。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渗透情感教育,关键靠我们老师去把握和调控。如:在情景中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索中锻炼坚强意志,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合作中养成团结协作精神;在反馈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及时地给学生的正确回答、奇特设想、大胆创新以肯定的评价,并辅以丰富多彩的表情和眼神以及恰当的手势语言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的热情。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提高辨析、表达能力,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能大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激励评价,提高情感教育的成效。
成功的喜悦会激发人的斗志,催人奋进。而经常处于失败和批评、指责中,往往会让人丧失自信心,冲淡学习热情。所以为提高情感教育的成效,我们老师要注重采用激励评价,用赏识的眼光多留意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百折不饶、谦虚谨慎的健康心态。注重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关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采用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
容、尊重、理解、信任、期待、赞赏、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有情有趣是数学,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探究、勤与动手、乐于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浅论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浅论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其教学目标也有所改变,如今,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其以后的体育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探讨探讨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与方式,以期可以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有用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核心素养
一、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1.体育基础知识素养
所谓的体育基础知识素养是指学生的体育知识储量(包括基础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等等),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知识储量要赶上甚至超过小学体育教学进度,这是培养其他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
2.体育精神
即学生可以从体育比赛中感受到的体育精神,并能够转化为对自己有启迪作用的思想感悟。体育经验总结素养是较高等级的核心素养,培养时间最长、培养难度也最大。[2]
3.其他核心素养
(1)自我学习能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有利于学生发现体育学习价值,增强学习信心。
(2)体育知识实践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增强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是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二、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1.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当下,教师不应再持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应认清当下的教育形势,摆正自己的教学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真正作为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2)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难见成效,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小学体育作为开放性较强的学科,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现代教育中,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3)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教师自身只有具备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从而培养其体育核心素养。
(4)学生要改变学习观念:现代教育虽然还处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中,但是学生应明白成绩并不是学习的全部,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注重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继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5)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核心素养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尝试利用自己的力量解决学习困难,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先试着自己解决,当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去请教老师。
(6)学生要进行体育知识补充:体育知识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内,学生应在课外多阅读一些体育材料或是看一些体育纪录片,不断补充自己的体育知识,从而为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2.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即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潜能,并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提升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2)教学结合原则:教和学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和语言交流的过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地位是平等的,即学生也可以教给老师知识,师生在良性的互动中共同培养核心素养。
(3)方法适应性原则:即教学方法必须要适合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依笔者看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只要善加利用,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法宝。
3.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
(1)生活化教学法:即通过创造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现代化教学法,体育本就是来源于生活,而借助生活场景(体育场景)再现,学生在学习时将容易很多。[3]
(2)任务教学法:即以任务为课堂知识载体,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任务教学法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3)分组合作教学法:即通过合理分层、分组,实现“上拉下推,左帮右扶”的教学效果,让学习好的学生承担更多的课堂责任,让学习差的学生能够跟上课堂教学节奏,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分组,并让学生合作学习知识,是借助集体力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好方法。
4.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注意的问题
(1)拉近师生距离:首先,教师应和学生平等交流和互动,从而创设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其次,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运动和成长,要做到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敢于承认自己的教学失误;最后,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身体素质,做到因材施教。
(2)循序渐进不冒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耐心和恒心,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即使面对身体素质或身体灵活性较差的学生,也要沉下心来耐心辅导。
(3)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首先,教师要善于学习和总结,即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又可以在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好方法;其次,教师要尝试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做到“胆大心细”,在不断摸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培养途径和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分为体育学习素养和其他基础学习素养两大部分,针对这些核心素养,本文从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原则、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分析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虽然不够全面,但希望可以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沈兴华.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外交流,2017(23).[2]周文冠.浅谈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3).[3]王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196-0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