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先进李吉林
沿着名师的足迹前行
––学习李吉林事迹有感
关键词:感动、学习、指导、启发
我曾学过许多名师,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动,给我启发,令我思索。今年,市教育局号召我们学名师,李吉林的影像再次浮现在我眼前。
李吉林,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曾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
一、纵观李吉林老师的人生历程,让我感动不已,她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鼓舞着我。
1、愈挫愈勇的斗志。
李吉林老师和同时代的许多教师一样,经历过政治劫难。正值28岁,一个女性鲜花盛开的时候,一个小学教师最为宝贵的年华,“文化大革命”来了,她成了“修正主义的黑苗子”,成了“小学里的反动学术权威”,大字报、批判会、围攻、无限上纲、抄家等接踵而至。因为爱儿童,因为努力上进,因为“小荷”已露,于是灾难降临,她只得忍痛把积攒多年的备课笔记和公开课的教案一把火点着了。接着,被“下放”到农村小学。后来搞情境教学实验,按照“国情”揣测,冷眼、热讽必定不少,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就实验本身,要形成体系、形成特色、形成突破,对一个小学老师,谈何容易。但
李吉林一步一步地趟过来了,何等的了不起啊!李吉林自己有这样一段记载,真令我嘘唏长叹,感慨不已。
记得在那惶恐不安的日子里,在那些没有星星和月亮的晚上,她常常默默地在灯下读着鲁迅先生的杂文,并常常念着这三句话:第一句是普希金说的:“心憧憬着未来。”
第二句是高尔基讲的:“我从小就是在和周围的环境不断斗争中长大的。”
第三句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十年,漫长的十年,惶惶不可终日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她没有低头,她没有抛弃自我,她警惕着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她不是英雄,却有藐视诸多困难和逆境的勇气,把背影留给了脆弱,日益放大着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
2、警惕自己的白金时代。
已古稀之年的李老师,依然像中青年教师一样,每天都正常上班。现在,只要我们打开电脑,点击李吉林,马上就会有许多诸如:“情境教育”、“青教培训”、“李吉林事迹报告会”等诸如此类信息涌入眼帘。“满目青山夕照明”,对李老师来说,这“夕照”有如满天朝霞。这正是“生命不息,成长不止”。让我感动的正是她的一辈子成长和警惕自己。人到老年,“从心所欲不逾矩”,警惕之心无妨有所放松,然而李老师却不,她说:“我十分警惕老人的封闭,封闭就停滞,停滞就萎缩。”她在《我,长大的儿童》一文中说: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学习的革命”、“建构主义”的丛书,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结合的新论,有关课程的书,脑科学的书,我都想学。即使中国神舟号上天了,4号、5号,什么时候载人,我都关心。美国哥伦比亚号为什么会失事,俄罗斯太平号又怎能准确地在预定地点解体、降落,世界这么大,新知识像浪潮一样向我涌来,我永远只能抓一点芝麻,大西瓜是搬不动了。但能抓一点芝麻,总比两手空空要好得多。„„只要像孩子那样,憧憬着未来,敞开自己的心怀,便能不断地呼吸到新的空气,吮吸到新的营养,而这一切都是教孩子所必需的。
以李老师为一面镜鉴,我们也能唤醒和强化对自己的警惕之心。我们也许还成就不了显赫的事业,却一定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3、教育家的人格风范。
有专家指出:今天号称教育家的人不少;而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人又太少,但李吉林是真正无愧教育家称号的人。李老师从事情境教育探索,没有刻意追求成名成家;她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想到会形成一个学术体系,但是她创立了;开始并不是一心要做一个什么家,但是最后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让我感动的不仅如此,还在于她身上体现的教育家的人格风范。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看我们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多大的范围内给人以积极的影响。李老师把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影响了一大批教师。
李老师之所以成为大家,主要是因为长期扎根校园,扎根课堂,坚持操守,忍耐寂寞,对教育、对孩子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爱。没有上大学,对她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她有一句话:小学就是她的大学。
她把教育当做天职和内在需求,当做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从《李吉林文集》能看出一种境界。境界决定了她的发展。所以,在她的人生词典中,找不到“急功近利”。
这种大家的人格风范,着实让我感动。
二、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育体系,就是一座富矿。我从中找到了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引路灯,启发并指导我的工作。
1、认识情境教育模式。
情境教育模式是李吉林长期教改实验中逐步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个在国内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个取得较好教育效果并且颇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情境教育中的情境是多元、多构、多功能的。
情境教学从一开始就把语言训练与智力发展相结合,提“以思为核心”这个“思”包含着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后者包括直觉思维、灵感,创造性想像等“潜在智力”。配合以“思”为核心的还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儿童实践”为手段,这样便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了,把客体和主体统一起来了,把美育引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出来了。
情境教育的原则是:(1)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2)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3)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创造性;(4)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5)以训练语言为手
段,贯穿实践性。这五条原则虽然是从语文教学,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提的,但对其他学科教学都有指导意义。
2、情境教学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真善美的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素质。这正与情境教学的途径和目标相一致。情境教学将知、情、意有机统一,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情,突出的是审美能力的培养,情感教育的发展。李老师强调的就是要给儿童一种审美的愉悦。艺术是形象的,艺术是美的,艺术是有情的。教育应该利用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成为学习者主动的,乐于参与的活动。她为给孩子们提供有美感的作文题材,多少次带孩子们跨出学校大门,到小河边、田埂上、树丛中、公园里,去寻觅、去感受。于是,我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山是美的,水也是美的;动物是美的,植物也是美的;农村是美的,城市也是美的。
然而,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中,并不回避生活中许多丑的东西,她采取的措施是引导学生揭露、批判与拒斥。这也正是美术课堂教学中漫画教学的内容之一。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对美追求的不同途径。
在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过程中,无论是将课程资源的开发扩展到校外,扩展到大自然中,扩展到社会中,让生活的情境活生生地展现在孩子的面前,还是把模拟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再现;无论是借助音乐的旋律,绘画的线条色彩,艺术地将情境再现在学生们面前,还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戏剧性地将自己融进情境中;也无论是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摹,让美的形象活跃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总之,富有美感的情境让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可感、可亲。课堂“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教师和学生们的心情美起来。这生动地表明:美是教育的磁石,美使课堂变得精彩,使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在课堂上变得精彩。在《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合作完成一条龙的制作。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是体现李老师关注的“情”字。美术课堂的“小组制作”环节中,组内5––6名学生之间热烈讨论,集体制作,生发着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浓浓氛围,学生之间的情意也就在这样的过程和氛围中逐步得到培养和发展。
学习李吉林老师的事迹,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国的教育发展到今天,探索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情境教育无疑在化解这道难题的图卷上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李老师是教育战线上的一颗明星,也是我从教道路上永不熄灭的一盏指示灯,照亮我的前行之路。我将继续沿着李老师的足迹,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探索崭新的教育之路。
第二篇: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谈到李吉林,就不能不说她创立的情境教育;说到情境教育就不能不提李吉林。李吉林老师事迹动人、令人感动,值得学习和深思,她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向李吉林同志学习贵在实践,重在行动,难在坚持。
情境教学大致分为四个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二、带人情境,提供作文题材;
三、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
四、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李吉林老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实践、总结从而形成情境教育体系,在数学学科中也同样需要情境教育。数学从生活中来,又为生活服务。学生学会数学就是学会生活,既然数学就是生活那在学习的过程中就离不开现实的情境。教学时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出发,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学习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同时,她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也同样激励着我。她对学习的热情令人感动,她读书之多、涉猎之广令人惊叹。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这样好学不倦的前辈,更促使自己紧紧追随,不断学习超越自我,还要将“学无止境”的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也能成为终身学习的人。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对于一名教育者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的开拓自己的眼界,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谈到李吉林,就不能不说她创立的情境教育;说到情境教育就不能不提李吉林。李吉林老师事迹动人、令人感动,值得学习和深思,她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向李吉林同志学习贵在实践,重在行动,难在坚持。
情境教学大致分为四个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二、带人情境,提供作文题材;
三、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
四、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李吉林老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实践、总结从而形成情境教育体系,在数学学科中也同样需要情境教育。数学从生活中来,又为生活服务。学生学会数学就是学会生活,既然数学就是生活那在学习的过程中就离不开现实的情境。教学时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出发,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学习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同时,她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
免费
分享
创新
神也同样激励着我。她对学习的热情令人感动,她读书之多、涉猎之广令人惊叹。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这样好学不倦的前辈,更促使自己紧紧追随,不断学习超越自我,还要将“学无止境”的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也能成为终身学习的人。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对于一名教育者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的开拓自己的眼界,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三篇: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龙河初中邹庆余
早已听说江苏著名教育家李吉林的事迹,深深的受到感动,今天再看其事迹更加受到震撼,她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我,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做到向她这样实属可贵,但我要向她学习,现在摘其部分语录供自己学习:
儿童的学习是人生至高无上的大事,它将决定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 人。因此,对于儿童来说上学是神圣的。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是我终身的追求,是我教育理念的核心。对于神圣的儿童教育,我必须虔诚相待。
我不是农民,却是一个播种者;我不把谷子撒进泥土,却把另一种金色的种子播在孩子的心田上——那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理想的种子,便会获得令人惊奇的收获。
孩子生来求异,不愿像鹦鹉学舌那样,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的创造活动是在宽松的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老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创造的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
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情感,儿童的心理,构筑了我的内心世界。是的,正是儿童,是童心,给了我智慧。我想说: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改变人生。
教师远比蜡烛永恒,照亮了别人,升华了自己;即便是比作“春蚕”,也绝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而是丝虽尽,却身不死。蚕化作蛹,蛹变成蛾,蛾又孕育出蚕宝宝,无穷无尽„„那真是如诗如画!
老师对孩子是冷漠,还是挚爱;对工作是应付,还是全身心地投入;都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决定了孩子童年生活的质量,这些甚至是孩子的父母都无法替代或弥补的。
通过学习李吉林的先进事迹,今后我将按照李吉林的目标努力践行,严格要求自己,挚爱工作,全身心投入将自己的智慧投向期待成长的下一代
第四篇:学习李吉林有感
洋溢童心的情境
-----学习李吉林事迹有感
泗洪实小秦珊珊
她从教50年,小学教师,扎根基层、奉献教育,矢志不渝、忘我工作,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甘为人梯、乐于助人,一切为了儿童,让更多的儿童负担不重、发展充分、健康成长,享受幸福的童年,是她坚持30载情境教育研究的意义所在。她是谁?她就是李吉林。
1、认识情境教育模式。
情境教育模式是李吉林长期教改实验中逐步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个在国内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个取得较好教育效果并且颇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情境教育中的情境是多元、多构、多功能的。
情境教育的原则是:(1)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2)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3)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创造性;(4)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5)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2、“没有童心,当不好小学语文教师。”
她说:“没有童心,当不好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自己拿起钢板、铁笔刻写规范的汉字,将油印的补充教材印发
给孩子。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她自己动手做教具,画画,常常为了设计一堂课几易教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美不胜收,热烈的学习情境,让课堂常常进入沸腾状态,孩子忘我了。下课了,竟不肯下课;写作文,下课了不肯搁笔。“真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柳斌语)
她在《我,长大的儿童》一文中说: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学习的革命”、“建构主义”的丛书,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结合的新论,有关课程的书,脑科学的书,我都想学。即使中国神舟号上天了,4号、5号,什么时候载人,我都关心。美国哥伦比亚号为什么会失事,俄罗斯太平号又怎能准确地在预定地点解体、降落,世界这么大,新知识像浪潮一样向我涌来,我永远只能抓一点芝麻,大西瓜是搬不动了。但能抓一点芝麻,总比两手空空要好得多。„„只要像孩子那样,憧憬着未来,敞开自己的心怀,便能不断地呼吸到新的空气,吮吸到新的营养,而这一切都是教孩子所必需的。
童心,每个人都会有,但是每个人又不总是有,李老师能够像孩子那样学习,永远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勇探前方教育的出路,能够活到老学到老,仅仅这一点我就自叹不如,就值得我去学习,相信李老师这样洋溢着的童趣、激情会激励更多貌似成熟的“我”,坚信她思想的衣钵会得以进一步继承发扬。
第五篇: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寻着教育家的足迹成长
––学习李吉林事迹有感
我是初出茅庐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与那些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比,我是缺乏教学经验又年轻的一辈。作为一名年轻的新教师,我在对李吉林事迹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感慨。
刚了解她的时候,对这个戏称自己是“长大的儿童”却已经是古稀之年的老人除了钦佩,感慨,还有激动,激动到心里什么也理不出来,乱乱的,很复杂。之后慢慢的静下心来,细细地体会她的人生事迹。李吉林老师对于我,在教师这个职业上是一面旗帜,她给了我职业发展的方向:教师就该像她那样,不仅热爱这个职业把它当做事业,还应努力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楷模;在人生旅途中她是一位成功者,给我很好的人生指引,人生该像李奶奶那样活出价值、活出精彩。
对于她,我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丫头。而她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儿童教育家,是情境教育创始人,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她还获得很多奖项。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殊荣和成就与她个人的品质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一、忠诚于教育事业
“干一行,爱一行”是重要的职业原则,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更为重要。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是最基本的行为操守。而李吉林,她不是要干好这份工作,而是将其作为毕生从事的事业。
28岁时,在那个特殊年代,她不惜因为教育、儿童,成为“修正主义的黑苗子”。熬过那些惶恐不安的日子,当她看到封闭式的传统语文教学对儿童发展的弊端,不是置之不理,而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为此,她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做读书笔记、卡片,还从古代文论的经典里发现儿童教育所需的“真、美、情、思”。为了实验,她可以半夜起身;为了让孩子学好仿生学的课文,她可以自己掏钱买鱼;为了让孩子从生活里领悟浅近的哲理,她可以在郊外的田埂、小河、土丘上都留下自己的足迹;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她可以自己动手做教具。
她几十年如一日,执着于“情境教学”的研究,矢志不渝,把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创设哪些情境,一条条地研究出来。“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她始终“心憧憬着未来”,也一直“在和周围的环境不断斗争中长大”。李老师的教育事业探索,不是一年、十年或者二十年,而是一辈子!她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从未要求过什么,也从未计个人得失,努力践行“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她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二、师德 :爱学生、爱老师
李吉林老师是播种者,她不单单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学生学的开心。所以,她不惜花费毕生的精力为学生探索更好的学习方式。她是鼓舞着,“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在对待贫困生的自尊和帮助后进生方面,李老师特别细心。李老师将获得的奖金分发给下岗职工的孩子,给她们讲自己苦难的童年,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给后进生订阅《百家作文》杂志,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她做班主任,班上学生患猩红热,她给每个孩子测体温、喷喉,熬中药给孩子喝,还把中药送给与患者密集接触隔离在家的孩子。她对学生的拳拳爱的爱令每一个人感动。
她以学生为本,视学术为生命,用真心和大爱谱写一名人民教师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学生。”表达了学生对李老师的无限热爱和高度认可,这是对一名教师的至高评价。是啊,做李老师的学生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李吉林的高贵品质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还体现在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培养上。长期以来,李老师通过做系列讲座、学术研讨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给青年教师,提高年青教师的教艺。她的一辈子是有限的,但是她通过培养更多更好的像她一样的优秀教师,来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坚持学习,坚持奋斗
自我提高是老师人生的一个永恒的生活的法则。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得有一桶水。在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得要有一河水,还得是活水!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那点知识就是死水,终会走向腐化。因而,我们必须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已是古稀之年的李老师说,“我十分警惕老人的封闭,封闭就停滞,停滞就萎缩。”、“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她把学习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即使在迟暮之年,仍然坚持学习。
纵观李吉林老师的人生历程,让我感动不已,她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鼓舞着我。她让我第一次品尝到当教师的幸福和快乐,这是其它任何职业无法比拟的。这种独特的感受,让我刻骨铭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日后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碰到的困难也是在所难免,我会反复的学习和领悟,以李老师为旗帜,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