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大纲
中国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
第一章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一、简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
二、简述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2.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
——在问题中,特别指出目前老年化的影响
第二章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一、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研究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形成的原因
2.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发展趋势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与挑战
1.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增大
2.养老金的供给相对减少
3.原有的保险制度难以为继
4、这里可加上提前退休的连动效应
第三章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一、各国是如何应对老龄化的建议在这里加上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可供我国借鉴的措施。例如日本、北欧等都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措施
二、我国的具体应对策略
1.合理、适当的放宽生育政策
2.筹资模式
3.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模式,最终实现全国统筹
4.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面覆盖
5.完善农村基本保险制度
6.多种养老保险并存、其他途径增加养老金的价值等
7、还可以再加上企业年金、完善各类监督机制、设立高效率的基金经营等等一些方面。
第二篇: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及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同时伴随着70年代以来计划牛育政策的执行,我国的人口总和生育率稳步下降,因此导致我国老年人口快速增加;据全国老龄委报告显示,我国2006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10.97%,从人口总数看,我国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按照国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该国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保险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建立起了城镇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开始对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97年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由现收现付制转变为统账结合的模式,建立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构成的多层次体系。但是,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资源分配不公。
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在于社会的整体公平与福利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人口规模下,广覆盖,养老保险制度才是可行的,而我国目前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不同人群待遇相差较大的问题,社会资源分配不甚公平。当前的养老保险体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机关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实行国家财政或者本单位包下来的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单位实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的老年人口,目前主要是依靠家庭和土地养老,部分试点地区试行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无论是从政府的投入还是最终享受到的待遇,差距都相当大,缺乏公平与统一性。对于城镇就业人员而言,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仍然有限,部分股份制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仍游离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这样的情况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不利于制度的良性运行。对于农村而言,社会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仍然较窄,我国各级财政将可用的资金对于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仍然较少,2010年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只有城市的1/8左右,而且国家有限的资金投入主要体现为农村扶贫资金和民政救济金,对于农村人口养老保险的投入极为有限,因此,我国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险问题仍然十分棘手。
(二)、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实行长期积累,如果将这部分社保基金投入市场运营,获得增值的收益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养老基金支付带来的压力。可是,在我国当前情况下,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和管理存在着诸如资金来源渠道单
一、投资环境不良、投资渠道狭窄等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由于监管不严、管理不善,甚至被一些政府机构非法挪用,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困难,不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三)、养老金替代率高,离退休费用刚性增长。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的适宜水平是60%,而据国内一些学者和专家的研究表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与国外平均水平相比,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过高的养老金替代率虽然有利于老年人口生活水平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养老金替代率过高不仅会诱发劳动者提前退休,挫伤在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会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压力。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金标准的不断提高势必会带来我国养老金缺口的进一步增大。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的人均寿命也越来越长。人均寿命是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运行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均寿命的增加意味着人均领取养老金的年限越来越长,养老保险基金需要支付的的资金量越来越多,制度内离退休费用将持续攀升。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这一问题将愈发突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对策
(一)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科学发展,在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到来前,尽可能地多积累一些财富。实行弹性退休年龄,控制提前退休。
充分利用即将成为稀缺资源的劳动力,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继续参加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一是要逐步提高就业者的退休年龄。第一步,尽快将所谓的女职工(50岁)和女干部(55岁)的法定退休年龄统一为55岁。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的雇员再分成职工和干部编制是没有意义的。第二步,花3年时间将男女就业者的退休年龄统一在60岁。第三步,每两年将退休年龄延长1岁,直到65岁为止。与此同时,要采取经济措施防止劳动者大量提前退休,明确规定提前退休者要减发养老金。上述措施对于缓解养老保险费的支付困难可收到一举双得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增加就业者上缴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另一方面,它可减少养老保险费的支出。据测算,按目前的收支水平,退休年龄延长1年,全国社会统筹基金即可多征收55亿元,减少支付160亿元。而且,这一做法也符合人类生活条件改善、预期寿命延长、具有劳动能力的时间延长的客观事实,已为许多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采用。
(二)逐步统一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首先,对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应逐步予以统一。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使其与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账模式接轨。在执行层面,加强监察力度,要吸收年龄构成相对年轻的非国有企业职工、城市农民工加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对违反社会保险法单位的惩处力度,逐步开征社会保障税。
其次,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继续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范围。加快建立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账户为主、保险关系可转移、调整机制健全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使“三方共担”的原则具体化,尤其要明确政府的财政责任,多途径解决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
(三)加强对养老金的统筹监管
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管理、使用过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管,可以引入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甚至可以建立一些由社会独立人士组成的专门监督小组进行公开监督。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投资上,要进行问责制及引进风险管理先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使基金投资风险分散,对投资的资产配置进行科学的投资模型设计,积极探索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途径,按国家有关基金运营的法律法规规定对基金进行市场化运作,依法建立委托人、托管人、投资人制度,由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运营,提高基金的收益率,确保资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四)逐步建立多层次的综合性养老保险体制。
1.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养老保险是为了满足社会最基本养老保险需求。应做到“两高一低”,即社会统筹的覆盖率要尽量“高”,使大多数人能够享受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层次要尽量“高”。而由社会统筹支付的养老保险费水平要“低”,只要能维持老龄人的基本生活即可。
2.个人养老保险账户。要按现行试点方案的规定,坚决做实个人账户,为个人补充养老保险积累资金。
3.采取经济手段鼓励企业或机构给雇员建立养老保险年金(国家对此可以减免所得税)。这部分养老保险是适应多样化社会需求,拉开退休后养老保险金差距的主要来源。它可以体
现企业竞争力,促进劳动力流动。
4.鼓励私人自我储蓄养老。对于用于养老的私人储蓄(明确规定要在法定领取退休金以后才能支取,且每月支取的额度不能超过一定数额)可以减免利息税。
5.建立指数化的基本养老金正常提高机制,即基本养老金每年提高的幅度应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一致,以防止基本养老金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五)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作用。通过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多开展集体活动等从精神上传递社会的关爱。
(六)注意监控人口变化趋势,应经专家论证,适时放松一对夫妻只准生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防止老龄化程度过于严重。人口老龄化除了养老保险问题本身,对整个国家的安全和中华民族的繁衍均会构成威胁。
第三篇:浅谈人口老龄化和养老
浅谈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养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也随之延长,再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在二十世纪末期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行列,并且如今还有不断加速发展的趋势。而在这一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问题也日渐严峻,因此,本文就根据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四一二家庭银发浪潮
一、现状分析
1.老龄化特点: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2.02亿,老龄化水平达14.8%,且每年以
近800万的速度增加。
具体来看:①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
亚洲老年人口的1/2。
②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99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龄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0年,瑞典用了四十年。
③高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约4.7%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7%。
④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上海大约是在2010年左右才进入,相差约30年。
⑤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至10000美元左右,在我国目前尚不足1000美元,是典型的“未老先富”国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每四个人都会有一个超过60岁的人,“银发浪潮”已不容忽视。
2.养老现状:如今,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使一对夫妇养育四个老人的情况也随处可见,年轻夫妻,不仅面临工作压力,还肩负着养老与教育子女的责任。而且,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养老制度完善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难满足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态势。
二、写作目的通过对我国老龄化和养老的现状分析,找出目前我国养老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我国那些老年人提供一个新型的养老模式,既可以缓解四二一家庭的沉重负担,也可以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引起大家对养老问题的关注。
三、养老出现的问题
1.家庭
①代际冲突。老人随着年龄增大和长期的赋闲在家,一方面老人内心的孤独感也会增加,总会感觉无所事事;另一方面由于与子女相处时间越来越长,与子女由于生活习惯、观念不同等出现的代际冲突也会越来越多,而且有的家庭是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这样年轻一辈和老年人之间所持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各种矛盾也会随之滋生。
②子女负担加重。由于年龄的增大,老人们的身体势必会或多或少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现今“四二一”家庭越来越多,中年子女开始面临事业、孩子和养老三方的问题,是以造成 “四二一”家庭面临巨大的精神与经济压力;越来越重的经济负担使得养老单依靠家庭力量已有些不足。
2.养老机构:
①床位缺乏。由于老龄化的激增,老年人数越来越多,使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越来越热衷,但是养老机构设施不全,无法完全提供充足的床位和房间。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现有各类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4万余个,床位约170万张。按照现有
1.45亿老年人口、5%的老人需要人住养老院来计算,将需要约700万个床位,这与现有17万个床位相距甚远,仅占总需求0.24%,总体来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缺口数大、入住率低,形势不容乐观。
②功能单一,无法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我国绝大多数养老机构仍是以“养”为主,仅满足于让老年人吃好、住好,康复、医学护理、精神慰藉服务项目很少,甚至是空白,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
③服务人员素质低下。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部分养老机构中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聘用的服务人员则多是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而且上岗后得到专业训练的机会又很少,对于老年病的护理和一些基本生活护理技术缺乏了解。更有甚者,由于养老机构的工作相对繁重和枯燥,使得有些服务人员出现态度差、虐待老人现象,使得老人对养老机构形成了一种极差的印象。
四、应对措施
1.家庭:
为了解决家庭中出现的代际冲突和子女负担过重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告别传统的全天居住,换为一种“托老所”的方式,即是平常子女上班时可把老人送到机构,而在子女周末和节假日休息的时候可将老人接回,这样一方面缓和了子女与老人之间的代际冲突,也通过老人们之间的多样活动,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多彩,缓解了年老孤独的感觉,给他们心灵带来慰籍。另外,不用整日在养老机构居住,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上班子女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子女在照料父母及工作的冲突。
2.养老机构:
①在床位缺乏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支持养老机构床位的增加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老年人的机构养老生活能够过得舒适和安逸。同时也可以发挥其号召力,不断宣传养老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吸引社会募捐,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得机构养老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②面对功能单一,不能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的问题,养老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多招募志愿者来和老人一起来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不仅增加热闹的气氛,而且年轻人的到来也会让老年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另外,志
愿者的支持也会减少对养老机构人员的使用。
b.养老机构可在节日时候,邀请老人的家人一起参加家庭活动,既可以
增加子女对老人所在的养老机构的了解,从而放心的将老人交给养老
机构,又可以增进老人与子女的感情。
c.养老机构应该不断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投入养老的队伍中,尤其可
以争取一些主营休闲、娱乐的企业的支持,例如,一些农家院、采摘
园等,为老人提供一些户外活动。
③在服务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上,我认为养老机构应该不断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质量和水平,让老人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同时养老机构也可以博得政府的支持,让政府坚强监管力度,对服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另外,养老机构也可以采取奖惩措施,让老人投票选择服务水平和态度比较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对那些态度较差的人员采取劝说教育的方式,使其改正,严重者采取罚款或辞退,或者送交行政部门惩处。
五、结束语
在如今的养老环境下,虽然政府已做了很大努力来改善养老状况,但是养老关系着社会各项发展,要想成功解决老龄化对于养老造成的压力的问题,还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最后,期待以后通过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得老年人能够有一份安适的老年时光。
六、参考文献
1.牟 莹《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制度》
2.林宝《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和改革方向》
3.李业俊 何瑞银《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思考》
4.谢霞《养老之忧何解?》
5.苏永刚《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
第四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贵阳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贵阳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2011-7-4 9:30 杨婷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现代社会的人口现象,是随着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下降而必然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老龄化带来的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其功能的减弱,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减少,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甚至出现了空巢老年人,空巢老年人的患病问题、无人照料问题、精神慰藉问题使家庭养老面临困境。而与老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在养老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物资和人力优势,因此本文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探讨建立起居家养老社区,提供服务体系来满足老人们不同的需求以及缓解家庭的压力。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体系
家庭养老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养老方式。社会机构养老无论多么健全,家庭是作为老年人感情和心理需要的最基本单位,是养老最理想的场所,也是其他任何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但是由于老龄化带来的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其功能的减弱,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减少,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甚至出现了空巢老年人,空巢老年人的患病问题、无人照料问题、精神慰藉问题使家庭养老面临困境。而与老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在养老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物资和人力优势,因此可以建立起居家养老社区提供服务体系来满足老人们不同的需求以及缓解家庭的压力。贵阳人口老龄化现状
老龄人口通常指60周岁及以上或65周岁及以上人口。这两种老年人口的划分标准均为最常见的指标。目前,联合国和许多研究部门都采用这两种划分老年人的标准。现在世界各国也各自实行特定的标准。发达国家一般采用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而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划分老年人口的标准。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ing)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现代社会的人口现象,是随着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下降而必然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截至2009年10月26日,从贵阳市老龄工作办公室获悉,目前,贵阳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47.9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3.3%;65周岁以上老年人数为33.3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9%;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为21.5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6%;80周岁以上老年人数为5.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4%;90周岁以上老年人数为4000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0.18%;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83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十万分之二点三,其中以花溪区党武乡下坝村的黄魏氏(女)109周岁为最高年龄。预计今后贵阳的老年人口总数每年将以3%左右的速度递增。统计结果显示,贵阳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原因在于一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人们的生活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寿命普遍延长,健康长寿的老人越来越多。可以说,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既是现代
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另一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过高的人口增长率。贵阳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贵阳人口的生育水平一直处于更替水平以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结婚成家阶段,出现祖孙二代“4-2-1”的结构,独生子女将面对十分艰巨的养老任务,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
2.1 传统家庭结构的变迁
老年人的需求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以血缘和亲缘关系作为纽带的家庭,不仅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他们情感的主要寄托。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讲究孝道的社会,所谓“百行孝为先”,中华民族有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样一个注重亲情、孝道的国度里,家庭养老显然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进入21世纪,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急剧转变。以前的四世同堂、五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解体,伴随而来的是小家庭与核心家庭的出现。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使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当这些子女结婚成家后纷纷离开父母在外居住,家庭小型化的出现,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开始弱化。其中城市地区尤为明显。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年轻人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势必会影响他们对老年人的照顾。这些因素对我国家庭养老方式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2.2 “空巢”情况有加剧的趋势
空巢家庭的定义是,子女不在身边和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空巢”家庭也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空巢家庭中要么是老年夫妻一起居住,要么是独居老人。由于老年人无法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致使许多老年人精神抑郁。而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那一批青年日前已经进入结婚生育年龄,但是他们有较前卫的观念,特别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他们开始向往没有孩子拖累的无拘无束的生活,于是丁克家庭开始在我国出现。所谓丁克家庭是指没有子女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出现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给我国养老提出了新的难题。
2.3 经济压力凸显
退休意味着收入来源减少,收入水平降低,由此带来生活质量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下降。加之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子女的“啃老” 现象,导致一大部分退休老人陷入了经济困境。在农村,随着农民的大量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老人留守在家中,其经济及精神上的压力更为突出。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
构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是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夯实社会养老基础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国有不少社区在这方面已开始实践并创造了一定经验。然而往往只是针对具体问题的一些独立对策,尚未形成解决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的系统对策。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对该问题的解决非一方能力所能及,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融入社区和家庭的力量建立起老龄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方能系统解决该问题,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拓宽社区养老的资金来源
社区管理资金来源有限,有限的资金是制约居家社区养老的重要因素。目前,街道一级的社区所需资金来源有街道自筹、政府拨款、社会援助。这种渠道以自筹为主、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援助仅仅是辅助。政府财政主要负担特别贫困老人以及特困家庭老人社区养老的资金支出。福利彩票也是募集资金的一个途径。我国实行的社区老年服务星光计划,所募集到的资金主要是用于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丰富资金来源,多渠道筹集资金,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使个人、家庭、社区、政府企业等都成为资金来源。在今后的社区养老服务中,政府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加大对社区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为兴建老年服务设施以及提供老人所需要的服务作坚强的财政后盾。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以福利资金救助为手段、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参与,积极筹措基金,积极吸纳社会捐赠,慈善捐赠也是社区养老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我国民间社会孕育着强大的社会资本。充分发掘他们的力量,鼓励他们参与为老服务,可以达到补充资金的目的。要大力加强宣传,通过向社会呼吁、积极争取社会仁人志士的财政支持。
3.2 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目前贵阳市社区基础设施主要由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支助建设,但是其项目、规模远远满足不了现代老年人的需要,每天早上很多老年人是排队等候使用器械锻炼身体。从老年人对社区的需要程度看,大多数老年人对社区有需求,期望从社区服务中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由于社区建设的滞后,社区服务项目很不齐全,难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要。因此,一方面应该将社区内的企业、学校、机关的基础设施利用起来,如每天某一时间段专对老年人开放。另一方面社区应该加大建设各种娱乐设施和服务机构,积极利用社区内的场地设施闲置。
3.3 加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人力资源建设
尽管现有的工作人员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或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但是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老年人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点,同时,由于每个老年人在年龄、文化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其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各有不同。甚至很多老年人可能本身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因此,社区工作人员要针对如何与老人的沟通,如何准确把握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和个人需求,如何设置多样性的服务而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以便于更好地为老年人提高服务及丰富自身的知识及技能。
3.4 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专业机构
(1)日托中心。日托中心由各级民政部门指导社区兴办,内设活动室、休息室、餐厅及老年课堂等设施,老人白天集中活动,中午供应饭食,晚上各自回家。一方面老人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另一方面又满足了老人们的居家需求。设日托中心的意图是为老人提供一个白天安身、娱乐可以得到保护和情感支持的地方。中心的工作取决于老人的需要,帮助老人在自己的生活圈里较好地生活。这一服务使家庭能从连轴转照顾老人中缓解一下,同时防止老年人因为退休无法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致使精神抑郁,通过日托中心的活动让老人无论在身体上还是情绪上都尽可能保持良好状态。
(2)居家服务。这是对居住在自己家庭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具体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家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项目。从事居家服务的工作人员有志愿服务者和政府雇员,这些服务或免费或收费低廉,一般收费由地方政府决定。
(3)家庭照顾。这是对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的老年人,采取在家庭接受亲属全方位照顾的形式。政府发给老年人与住院同样的津贴,这样使家庭照顾老年人有了一定的经济保证。
(4)医护、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由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学专业等志愿者组成的服务中心,定期为社区内老年人开展服务。
(5)暂托所。是因家庭临时外出或度假,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时间可以是几小时、几天,一般为2周,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第五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与改革,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制度设计和可行性等问题,我国的养老保险存在些许不尽完善之处,如公平性不足,“空账”问题严重,基金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面临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的现状,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缩小待遇差距,加强立法,规范基金管理与监管等合理建议,以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公平性;基金运营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也标志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养老保险对于保障人民的生活,稳定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
一、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不足
虽然目前我国已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但是从一些具体制度上来看,不公平现象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养老金待遇不平等
(1)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的发展较为缓慢。2009年,“新农保”政策推出以来,其覆盖率不断增加,使得广大农民也能老有所养。其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55元还是有吸引力的,但基础养老金的收入替代率偏低。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人家5153.17元,新农保的66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2.8%,城市为20%。因此说其待遇水平和城市还是有差距的。
(2)在社会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中,存在着不合理不公平现象。旧的转移接续制度只能转移个人账户资金,或退保,这种转移接续难的情况已经大大阻碍了劳动了的流动,尤其是抑制了农民工的自由流动。2009年12月29日国务院发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社保新政从1月1日实施。规定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除了转移个人缴纳的全部本息之外,还可以转移12%的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但这样也不公。同时《办法》规定: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这也给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带来不便。
(3)在城市中,由于岗位不同,性别,职位不同等原因,养老金待遇存在很大的差异。最典型的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养老金水平远远高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
(4)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也不相同。东部地区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2.权利义务上的不均等
在缴费义务上,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及职工缴费义务明显比企业职工要轻,其养老金来源上,基本上是得到政府财政的直接补贴,其稳定性、保险性更高,在养老金待遇上,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发放水平与调整办法均高于企业;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内,参保对象过程的不均等传统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下,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权益都已转化为过去的政府收入,并凝固在国有资产当中,养老基金的短缺造成当前的企业给在职职工
交纳统筹养老金时还要替已退休的老职工买单,在单位统一费率的条件下,企业只要参保就承担了过重的负担。另外,从义务与权利角度看,不同企业在参保过程中存在不均等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改革过程中,没有提供资金支付职工改革前的养老金权益—转轨成本,从而加重当代职工负担。其后果是既造成了代际间参保过程的不均等,又造成了单位间参保过程上的不均等。在统筹基金收不抵支的状祝下,当代劳动者不仅要为自己积累一个“个人账户”之外,还必须拿出另外的缴费比例来养活退休的老年一代,以偿还几十年现收现付制留下的养老金欠债,与上一代及下一代相比,养老保险负担加重和福利减少。
(二)支付压力过重 “空账”规模巨大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巨大。我国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实行个人缴费,企业也不为在职职工缴纳养老险费。按照现行制度中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如何在支付
已退休人员应得养老待遇的同时,为在职职工建立起个人账户以积累日后给付所需资金,成为新旧制度转轨过程中最为严峻的问题。由于已退休人员和在此制度建立前参加工作的职工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没有为自己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积累,要在保证“老人”、“中人”的前后待遇水平基本衔接同时建立个人账户,无疑使企业和个人面临双重负担,在养老保险资金供给短缺的情况下,惟一的出路就是让个人账户成为“名义账户”,将应用于积累的资金拿来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暂且只是空壳一个,留待日后逐渐填补做实。从而形成了养老保险金的“缺口”或“隐性债务”。在退休人员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同时统筹部分与个人账户部分资金的“混账管理”于是就出现“挪用”个人账户中的基金来填补养老金支付空缺的现象,也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三)基金投资运营效率低
为了保证养老金的安全性,基金投资多是以保守型的银行存款、政府债券、不动产等形式而实行。近年来,大部分年份银行利率都低于实际工资增长率,再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实际收益是非常低的。随着我国宣布允许养老保险金入市,我们也期待着养老金的收益能有所提高。
(四)管理体系不健全
养老基金存在管理层次混乱,职责不清的问题。我国养老保险管理体制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从法律上明确管理体制的职能定位,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不分家。从制定政策、实施操作、监督机构、基金运营方面责任不清,存在着事实上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情况。同时,在养老保险方面缺少统筹性的法律,立法相对落后。此外,我国也缺少专业的基金运营机构,以及有力的基金监管机构。
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缩小养老金待遇差距
无论是对于城乡养老金待遇差距,不同地区之间的待遇差距,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国家都行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整,对待遇较低的地区和部门加大补贴力度,促进养老保险的待遇公平。应注意,一些地区或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高的情况,我认为政府要做的应当是尽量提高其他按地区和单位的养老经替代率,从而提高待遇,使得全民总体养老金待遇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而不是一味的调低原本高的地区和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
(二)加强养老保险的相关法律建设
完善养老保险法规体系,建立起统一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的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消除地方立法分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被分剂的现象,促使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对争议依据具有整体性和权威性的法律规定进行仲裁
或判决。首先,必须通过立法强化养老保险费筹集机制,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强制征缴养老保险费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面;将离休人员随着经济发展提高的养老金纳入财政顶算,真正做到国家、企业、个人二方共同建立养老金,保持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使更多的职工受益于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基金筹资上广开渠道。其次,要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营运制订相应的法规和政策,用政策法规指导基金投资管理公司的营运活动,以法律法规的强力来保障基金营运的安全性、盈利性、合法性。通过对养老保险制度在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进而均衡养老保险在国民参保的公平性。
(三)规范基金管理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空账”问题。第一,划清新旧制度给付责任这是解决历史债务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以“新人新办法,中人换办法,老人想办法”为基本思想,即新人按照新制度来实施,做实个人账户,防止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的恶性循环;中人换办法指以统账结合制度的实施时间为分界点,其参加后的养老金给付按新办法,而之前的则归同于老人一起按老办法实施解决。第二,活用国有资产从静态讲,对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甚至还可包括机关部门广泛清查,将其配各的非必要性设施与资产进行出信、变现不仅可筹措到一部分养老基金而且还能清除政府、企业中存在的不良资产并且这笔养老保险资金可以相当于国家的无偿支付,减轻发行债券时所带来的偿还压力从动态资产来讲,则可充分运用“中人”和“老人”长期劳动积累的国有企业现有资产但不可只是将国有资产直接划拨给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而应将其所有权赋予给基金管理机构,除每月抽去一定资金及所生股息供养老金发放外,剩余资产可继续以流动资金形式留存在原企业,进行再生产使用或充当股份。其次,协调投资原则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投资原则,但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收益性、流动性和社会性需要有步骤的放松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项日和领域的限制,合理确定保险基金投资组合,减低投放到银行存款的比重,适当的增加企业债券与股票投资的比例并且加人力度培养专业投资人员,提高他们的投资技术与敏感度以确定出最优组合使养老保险基金获得最大投资收益而健全和完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资本市场,也可以为基金的良性运作增加安全系数。
(四)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监管
为适应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需要,我国也应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实行收支两条线,保证专款专用,建立省级或省级以上的管理系统,做到统一管理。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的监管,应由政府成立专门的独立机构来进行监管。对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险的监管,也应该由政府直属机构进行监管,实行统一集中的监管模式。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所涉及的却是百姓的保命钱,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因此通过立法解决保险费的收缴问题,防范保险基金支付风险是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顺利、公平实施的重要保障。
养老保险制度的良好运行对我国社会发展与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我们要做的是坚持加强基本要老保险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我国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相信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改革后会实现老有所养,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