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季 明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创造性地总结和提出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这一思想是新时期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方针。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内容极其丰富,从宏观上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阐明了新时期加强军队建设的根本依据
邓小平阐明的新时期必须加强军队建设的根本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谁就应该拥有强大的军队。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保持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使我军永远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邓小平明确指出:“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04页)。面对改革开放和复杂环境,特别是在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妄图改变我军性质的情况下,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对于始终不渝地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阴谋、巩固国家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必须更好地履行我军的根本职能。我军是一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对外反侵略、对内反颠覆是我军的根本职能。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使我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有效地提高我军的战斗力。早在1978年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就指出:“这次会议着重研究和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13页)正是根据邓小平的有关论述,中央军委连续在1988年、1989年和1990年的三次扩大会议上,都强调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建设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为我军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3.必须适应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邓小平正确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发展的总趋势,及时地作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正确论断,为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指出:“冷静地判断国际形势,多争取一点时间不打仗还是可能的。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减少军费开支来加强国家建设。”(《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85页)在邓小平主持下召开的1985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作出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今后较长时间内大仗打不起来的和平环境,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根本建设,提高军政素质,增强我军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自卫能力。
二、确立了我军“三化”建设的总目标
邓小平根据新时期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我军确立了“三化”建设的总目标,即“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95页)。
1.加强革命化建设,确保我军政治上永远合格。邓小平深刻地分析了新时期我军面临的复杂环境,对加强我军革命化建设,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他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指出:“处理这件事对我们军队是一次很严峻的政治考验,实践证明,我们的解放军考试合格。”“我讲考试合格,就是指军队仍然是人民子弟兵,这个性质合格。”(《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03页、304页)邓小平对于如何加强我军革命化建设、确保我军政治上永远合格的问题,一方面要求我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扬优良传统,使政治工作在新的条件下发展提高;另一方面要求我军深入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切实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努力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一定要承认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差很长的一截。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61页)这就指明了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我军的薄弱环节。邓小平进一步提出:“我们一定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95页)“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办各级学校,经过训练,使军队领导干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战争知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页、41页)对体制编制的现代化问题和军事科学理论研究工作,邓小平也非常重视。
3.加强正规化建设是搞好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强调加强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邓小平深刻阐明了我军加强正规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如何加强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问题,邓小平特别强调要通过努力完善各种法规制度,来进一步提高我军的正规化水平。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军在完善法规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明显地减少了工作指导上的主观随意性,提高了我军的正规化水平。
三、指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不仅为我军确立了“三化”建设的总目标,而且明确指出了注重质量建设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国家建设大局,与经济建设相适应。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首要任务,就是逐步理顺军队建设的内部、外部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军队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关系。邓小平指出:“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这个问题,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9页)对于在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的前提下,如何搞好军队建设的问题,邓小平一方面提出军队要“忍耐”,“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28页)另一方面又明确指出这种“忍耐”是积极的,绝不是消极的,要求我们立足现有条件,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绝不能降低我军的装备水平和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这些论述深刻地反映了邓小平关于军队建设必须在忍耐中积极求发展的基本思想。
2.军队建设必须在改革中前进。邓小平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7页)根据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和指示,中央军委于1988年制定的《关于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工作纲要》提出:军队改革的总任务,就是要建立适应国际战略环境,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防建设需要、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军事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我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邓小平对我军改革的重点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作出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阐述。他一方面强调现阶段我军必须把搞好体制改革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抓,另一方面,他要求军队改革必须积极而稳妥地进行,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8页)
3.军队必须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增强战斗力。早在1975年他就指出“现在,好多优良传统丢掉了,军队臃肿不堪。军队的人数增加很多,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的比重增大,把很多钱花费在人员的穿衣吃饭上面。更主要的是,军队膨胀起来,不精干,打起仗来就不行。”(《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页)邓小平还进一步指出精简军队与提高战斗力的关系,他说:“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85页)对于我军如何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问题,邓小平着重强调了三点:一要进行体制编制整顿,从体制、编制上解决“肿”的问题。二要把精简军队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通过体制改革来克服我军存在的一些弊端,有效地提高战斗力。三要通过健全各种制度来精简军队。实践证明,只要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的这些基本要求,就能够通过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来保证我军战斗力的不断增强。
四、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采取的全局性措施
为了确保我军“三化”建设总目标的实现,邓小平在全面总结我军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未来战争的要求和我军现阶段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乎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
——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1975年,他强调“要把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1页)。1977年邓小平再次复出后,在当年8月召开的军委座谈会上,又专门以《军队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为主题作重要讲话。以后他又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在邓小平这一思想指引下,全军形成了共识,形成了制度,教育训练出现了新局面。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治军人才。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他提出要通过办学校解决干部问题。在他主持军委工作期间,先后四次召开全军院校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加强院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理顺了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形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院校体系,把我军院校建设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依法建设和管理部队。根据邓小平的意见,1977年军委会议制定并通过了9个决定、条例,内容包括教育训练、武器装备、编制体制等许多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段时间,在邓小平领导下,先后制定颁发了60个军事法规。法规建设是一项基础建设、长远建设。邓小平主持制定的一整套法规制度,是长期指导和规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法典,是新时期治军的依据,同时也为我军依法建设和管理部队开辟了道路。
——恢复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种无形的战斗力和无价的精神财富。对此,邓小平格外珍视,并从中提炼概括出“五种革命精神”,号召全军予以发扬。直到党的十四大前夕,他还一再谆谆嘱咐全军要发扬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的本色。按照邓小平的要求,我军始终保持着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优势。来源:《北京党史》(本文作者 季明 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第二篇: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论文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论文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努力开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伟大进程中,运用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创立而成。这一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国防建设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这里重点论述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含义、本质特征、基本内容、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关于军队建设及有关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军队与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邓小平为杰出代表的全党全军集体的智慧结晶。(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2版 第46页)
这一定义不仅科学地揭示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而且充分反映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本质特征。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本质特征
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以邓小平为杰出代表的全党全军集体智慧的结晶。
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由组成部分来划分就有两种分法:一是四个组成部分,即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建立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二是五个组成部分,即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型转变、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我认为,对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组成部分的划分,既要考虑到它的内容和特点,又要考虑到它的现实实践需要。比较来说还是四个组成部分的分法更为适合。也就是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建立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一、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
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科学的回答了时代提出的关于战争与和平、当代战争的根源,世界大战能否避免和“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的方法方式等等,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当代战争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邓小平认为(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邓小平说;“现代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说发展问题。”这一论断,揭示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指明了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代世界的历史主流,促进发展是当代各国的根本任务。(2)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这是邓小平重新甚是国际形势,研究第二世界大战以后的武装冲突后对当今世界战争根源所作出的新论断,揭示了现代战争产生的社会根源。(3)如果工作做得好,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这是邓小平研究了军事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得出的又一结论。邓小平认为①大战避免不是无条件的。只有努力争取,促进和平力量不断发展,破坏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部署,就可避免大战爆发②大战可以避免,绝不是说小战不会发生③大战可以避免,也不是说战争根源已不复存在。(4)提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消亡的理论。邓小平针对现实指出,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应当慎重考虑用暴力方式解决国家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最好代之以政治解决,即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这种“以和抑战”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站抑战”、“以站灭战”的理论学。
二、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邓小平在指导新国防建设的实践中,通观全局,审时度势,及时地做作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指出了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以及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方针、原则和措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理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型转变,关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及长远发展方向的重大转变。主要体现在①国防和军队建设立足点的转变:即从随时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相对和平时期正常建设轨道上来。②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的转变:即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调整到与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转到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以国家经济发展为依托,促进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上来。③国防和军队建设工作重心的转变:即着眼未来战争需要,进一步突出现代化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中心地位,着重抓好国防科研和现代化水平武器装备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军事人才的培养,大力解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和现代化战争不相适应的矛盾。④军队和后备力量建设中数量与质量关系的转变:即从偏重于常备军和后备军力量的数量规模,转到压缩规模,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上来。⑤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的转变:即把按全面反侵略战争设计的军事战略指导,转到应付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为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上来。⑥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功能与体制的转变:即打破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状况,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大系统之中,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建立起军民兼容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新体制。
而在处理国防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上,邓小平认为首先国防建设必须以综合国力为基础;其次,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再次,国防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唯有这样才能全面增强国家力量。
邓小平在建设有色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更是有独特的见解。①明确国防建设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这是因为国家利益是国防建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所以维护国家利益成为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根本宗旨和目的。②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方针。国防科技和工业平时实行军转民,以提高经济效益,战时则便于民转军,以保证战争需要。③建立精干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军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为了建立强大的国防,必须要建立一支精干的常备军,使之体制编制结构合理。根据现代战争的要求,系统结构协调均衡,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形成陆、海、空三军一体的强大力量。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足点。要搞国防现代化,不开放不行,不加强国防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资金不行。为此,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⑤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增强了全国人民捍卫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向心力,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热爱、建设、保卫国家的积极性。
三、建立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邓小平提出“建立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思想是我军建设的指针,对今后军队建设有着长远的指导作用。分别为(1)确立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建设方向。因为“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是我军建设的三项指标。由于我军是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所以军队现代化成为国防现代化的重点。以现代化为中心,必然带动其它“两化”相应地发展。(2)建立科学的编制体制。体制编制改革的着眼点,就是提高战斗力。为此,我国必须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3)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把教育训练作为实现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大事来认识;作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能力的根本措施来对待;作为全面提高军队各方面素质以适应当前国家建设大局需要的重大问题来解决。
四、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及高技术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邓小平继承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中的人民战争思想。
在战争样式和战争环境多变的情况下,邓小平提出(1)要研究现代战争特点给人民战争带来的影响。由战争的立体性增强决定了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必然是一场现代化的立体战争;而现代化战争广泛使用威力大、精度高、射程远的机械化、自动化武器装备,增强了战争的消耗能力和破坏程度。(2)要创造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战法。由于敌我武器装备之间差距的客观存在,决定我们要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必须在作战谋略的运用上高敌一筹,特别要研究以劣胜优的作战方法。(3)认真做好人民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就必须努力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培养国防意识,为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其次,要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因为武装力量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时对敌实施威慑,战时赢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要加强后备力量建设,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常备军成倍扩编和补充的需要,还可以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援战争。达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出好兵的战略目的。再次,注意打牢人民战争的物质基础。国防的现代化,只有建立在国家整个工业以及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形成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着眼于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在新的历史下的运用,着眼于对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国情的深刻分析,着眼于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实际,是当代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在我国新时期的创新与实践。另外,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一个完善的科学体系,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军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
邓小平提出的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理论,强调把建设强大的常备军与建设强大的后备军力量相结合。他为我军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赋予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涵。他为我军确定了总目标、总任务;并强调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军队质量建设,时刻做好战争准备。从上述意义而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揭示了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指导提供了理论武器。
参考文献: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第2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001 古田会议与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古田会议与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二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集中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主席关于思想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精神,继承和发展了古田会议以来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当前重温古田会议决议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深刻学习领会《决定》的基本精神和重大意义.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对古田会议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1929 年12 月28 日,在福建省上杭县的古田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红军党的建设、政治工作等一系列决议,史称“古田会议决议”.决议强调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深刻批评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等各种无产阶级思想的错误倾向,鲜明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决议强调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决议重新规定了接收新党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严格了组织生活,规定了各级党委有教育党员的重大任务,明确了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的指导作用等等.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和任务,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决议还对红军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如政治训练的材料,红军的内部关系,实行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的原则,坚决废止肉刑,优待伤兵,瓦解敌军,宽待俘虏的政策,等等.古田会议决议是伟大的建军纲领,它规定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和措施,明确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以马列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部队是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以及政治工作三大原则的基本思想和要求等.古田会议决议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光辉体现,为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办法.古田会议决议延生70 年以来,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充分证明,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建立及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始终不渝地贯彻和坚持了古田会议精神.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以古田会议决议为标志确立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方针、原则和制度,成为我们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领导我军走上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的道路,使军队建设提高到新的历史水平,并形成和发展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明正确方向.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相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他强调:“我们的军队始终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军性质的这些精辟论述,是同古田会议决议的思想一脉相承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坚持古田会议决议的方向,自觉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努力实现“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和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有力的服务保证.二、确立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须要求.80 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推动和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在军事领域的斗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提高军队质量的角逐上.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建设发展的共同选择.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但其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则是要抓住相对和平时期的历史机遇,全面加强我军的质量建设.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反映,因而也是指导我军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理论依据.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把我军的改革和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三、坚持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地位,高中级干部负有重大历史责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高中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治军能力和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军队能否始终保持自己的性质,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能否忠实地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军队的各项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必须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很强的领导能力,很好的工作作风.要讲政治,尤其是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保持军令、政令畅通.要懂军事,必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素养,具有现代战争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具有丰富的治军经验,具有指挥现代战争 的能力和水平.要顾大局,熟悉国情军情,善于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总揽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全局,善于把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放在大局下思考,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要尽职责,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有夜以继日、寝食不安的工作精神,能够把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与自己肩负的工作任务很好地结合起来.要作表率,带头实践党的宗旨,模范执行党的政策,谦虚谨慎,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廉治奉公,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军队高中级干部一定要牢记江主席的教诲,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努力把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变为广大官兵的自觉行动,把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转化为推动部队建设和发展和巨大精神和物质力量.这样,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才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我们才能真正肩负起思想政治建设“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
第四篇:第七讲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第七讲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1、贯穿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两条主线”是什么?
2、贯穿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3、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什么?
4、实现我军质量建设的两个根本转变是什么?
5、如何理解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1、两条主线 打得赢,不变质
2、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二、军队建设的总要求: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三、两个根本转变:
1、战争转变;
2、四、理解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1、2、3、4、要始终坚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地位;
5、6、
第五篇:邓小平对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贡献
邓小平对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贡献
2004-8-17 8:43:29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一)邓小平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在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出生入死,征战南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建国以后,他作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殚精竭虑,谋划运筹,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旗,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整套方针政策,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邓小平同志的军事生涯,在其光辉一生中占有重要位置。从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到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烽火中率部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到解放战争时期千里跃进大别山、领导和指挥淮海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显示了无产阶级军事家的非凡胆略和高超指挥才能。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以深邃的世界眼光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同志作为人民解放军统帅,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领导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行动,特别是1985年邓小平同志领导我军百万大裁军,迈上了中国特色的精兵
之路,我军现代化建设由此步入新的轨道;邓小平同志提出一系列收回香港、澳门,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开创了新时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新局面。
(二)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普遍原理与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体现时代精神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其主要内容是:
确立一个总目标: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进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邓小平同志还对“三化”的具体内容,如何搞好“三化”建设,作了许多精辟论述。在“三化”的有机整体中,革命化是根本,是现代化、正规化的灵魂;现代化是中心,是我军建设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革命化、正规化的基础;正规化是保证,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构成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目标体系。
坚持一个总原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邓小平同志始终不渝地坚持毛泽东同志为我军确立的党指挥枪的原则,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强调枪杆子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可靠的组织保证。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政党、阶级和军队相互关系的学说,指明了我军阶级属性、国家属性、人民属性的一致性,有力地反击了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奇谈怪论。
遵循一个总方针:服从国家建设大局,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适应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邓小平提出军队要“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
局”,强调“减少军队人员,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备,这是我们的方针”。在武器装备方面,他强调“讲质量,讲真正的战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顶用的”。
明确一个总标准:战斗力标准。即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改革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军队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生产力标准的概念,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把它具体化为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战斗力标准正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体现。邓小平同志在考虑军队各项工作时,总是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强调“军队就是要提高战斗力”。根据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1988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战斗力标准,成为我军思想解放的钥匙,成为全军智慧和力量的聚焦点。
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
———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这是邓小平同志新时期治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1975年,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1977年邓小平同志再次复出后,在当年8月召开的军委座谈会上,又专门以《军队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为主题作了重要讲话。以后他又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在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指引下,全军形成了共识,形成了制度,教育训练出现了新局面。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治军人才。邓小平同志强调组织路线是政治路线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强调教育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作用和先导作
用。他提出要通过办学校解决干部问题。在他主持军委工作期间,先后四次召开全军院校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加强院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理顺了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形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院校体系,把我军院校建设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依法建设和管理部队。从严治军、以法治军,是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根据他的意见,1977年军委会议制定并通过了9个决定、条例,内容包括教育训练、武器装备、编制体制等许多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段时间,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军委总部先后制定颁发了60个军事法规。法规建设是一项基础建设、长远建设,为我军依法建设和管理部队开辟了道路。
———恢复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种无形的战斗力和无价的精神财富。对此,邓小平同志格外珍视,并从中提炼概括出“ 五种革命精神”,号召全军大力发扬。直到党的十四大前夕,他还一再谆谆嘱咐全军要发扬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的本色。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国际战略格局出现重大转变,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的历史条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正确把握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也开创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局面。
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世界的发展
趋势和中国的前进脉搏,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世界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加以思考,放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密切联系中加以思考,放在当代中国的全面发展中加以思考,紧密结合新的实践,科学地阐明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指导方针、总体思路、根本途径、战略步骤、发展动力和政治保证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奠定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新基石,把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新形势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
在全军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把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同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联系起来,勇敢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强化党的绝对领导,是国防和军队全面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根本指针,以实现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为目标,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规范军队建设的标准与内容;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在军事斗争准备上有准备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化技术特别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注重质量建军,科技强军走有中国特色的强兵之路,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有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加强国防科研和生产的管理,千方百计搞好去哦均的武器装备;加强纪律建设,依法从严治军,维护军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深化后勤改革与管理,全面提高保障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搞好精神文明与军政军民团结;要实现和完成这些目标和任务,归结到一点,就是一定要强化党的绝对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一再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党的绝对领导,革命与建设就走向成功,反之就会走向失败,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铁的事实与规律。因此,建设强大的国防与军队,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我没各项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