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当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对策(推荐)

时间:2019-05-12 22:2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我国当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对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我国当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对策(推荐)》。

第一篇:论我国当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对策(推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我国当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对策 作者:庞志军 于春红 朱 永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6期

[摘要]经济增长的动力,最终来自需求,没有需求拉动,社会生产成果无法实现,再生产也无法正常进行。一国的总需求是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的,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状况最终将影响投资需求和总需求。正确认识我国消费不足的成因,对理顺供应和需求关系、促进消费、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解决我国消费不足的问题,必须要首先弄清楚消费不足的成因,文章主要是笔者就中国当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消费不足;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Pl26.1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阻塞成因及对策

试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阻塞成因及对策

【摘要】 如何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保障城市交通畅通无阻,已经成为中国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共同课题。要成功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问题,一是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二是发展公交优先战略,科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三是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城市快速交通;四是用政策扶持,加速停车场(库)建设;五是发挥科技手段,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通阻塞;公共交通;科学管理

城市是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城市交通是维系城市这个有机整体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畅通的城市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吸引投资,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的重要指标。城市交通拥挤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必然结果。处理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要遵循节源开流、交通总量消减的总原则。

一.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现状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主要表现在:市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下降,流量饱和的道路路口增多,交通堵塞发生的次数增多。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各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和拓建、新建道路中不断加大投入,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相关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城市中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占有较大比重,市区人口稠密,道路狭窄、功能老化和交通设施滞后,商业区过于集中,致使人、车、路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形成了我国当前的城市交通特点,从而大大增加了交通规划、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国城市一方面城市道路建设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城市机动车数量也在猛增,二者齐头并进的直接后果是城市交通时常陷入瘫痪,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盲目扩建道路不是办法,借鉴国外大城市规划和交通道路管理经验——轨道交通才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金钥匙。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力开发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发展公共交通就成了我国城市当前的需要。我国公交的现状:公交出行比例下降严重;公交车速严重下降;公交服务质量相对下降。

二.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原因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不适现象日趋明显,“行车难”、“走路难”已成为全国大中城市的通病,并不断向小城市、新型城区和中心乡镇扩散蔓延。按现行发展趋势,五至十年或二十年后,“病城”现象及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将是桎梏我国城市综合发展的重疾顽症。造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有:

1、车总量增长过快,道路增长滞后于交通总量增长,道路交通供需不平衡。2004年我省机动车总量约612.19万辆比2003年532.37万辆增长了19.13%,2005年我省机动车总量约686.61万辆(其中还不包括拖拉机,拖拉机约有22万辆),跟前一年比增长率为12.16%。与之相比,道路的增长速度就慢多了。

2、城市建设和宏观管理部分决策不科学,没有充分考虑道路交通需求。一是临街建筑、大型商业网点及娱乐场所等大型交通流汇集场所设置不合理,不具备足够的停车场位置及人流物流通道,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交通组织;二是公交发展

水平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站场建设严重滞后,线路站点布局不合理。

3、城区道路路网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道路整体通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断头路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路网整体通行能力的提高;二是现在道路通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公共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且管理不规范,机动车路边违章停车现象严重,经常引发交通拥挤。因为历史欠帐太多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的停车场建设远远滞后于机动车的发展速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并且管理不规范,部分停车场处于闲置状态,有的甚至被挪作他用或改变了用途。

三.解决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管理决策科学化程序,确保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尽管从理论上讲,通过不断地修建道路总能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但由于道路建设资金及城市空间的限制,道路数量不可能按需增长。随着交通走廊的新的道路建设降低了出行时耗,但同时也吸引了其他道路以及其他交通方式的交通量转移。因此,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应系统地、全面地研究治理当前城市交通问题,充分挖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使交通运行按全地区干线和其他重要街道网规划有次序地得到改善,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系统的利用效率。

(二)坚持发展公交优先战略,科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最大限度地减缓城区交通总量增长。

“公交优先”的提法起源于法国,现已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途径,据有关资料统计,就合理分配社会资源而言,“公交优先”也是不容置疑,与其他社会车辆相比较,同一单位时间里运送同样的人,如果选择公交方式,所占用的道路空间大约只是其他车辆的1/5到1/20。近30多年来各国效仿治国,从规划用地、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对公交进行扶持,在公交优先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开辟公共交通专用车道,采取公共交通优先信号控制系统,在交通法规中充分考虑公共交通优先通行、限制小汽车在城区的使用等。在实施畅通工程工作中,公安部、建设部也特别强调了“公交优先”理念,要求全国各大中城市必须大力创建“绿色交通”,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从而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

一是设置公共汽车专用通道,提高市民乘坐公交车的积极性。在城市外围地区先行建设公共汽车专用路,城市中间密集地区有计划地规划、拆迁和预留,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同时,在已建成的城区主要干道大力开辟公交专用道,设置专门隔障,使其他车辆无法随意进出,并在一些道路路口实行公交路口信号灯优先放行,在城区所有禁止社会车辆转弯的路口,均允许公交转弯等措施。由于公共汽车专用系统在运输能力上与铁路相差不大,每小时可运送9000人以上,完全可满足城市中长期发展需要。二是全面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布局,不断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大力吸引公交客流。以城区取缔“中巴”营运为契机,灵活安排公交线路,在连接市区与郊区的公交线路上设置公交专线,禁止中途停靠,并大力推行“驻车换乘”交通方式,在各大型交通枢纽和车站,设计规划修建小汽车停车场,小汽车使用者凭公交月票免费存车,以鼓励小汽车换乘公交车辆。同时,在市区火车站、人口集中的居民区以及商贸中心设立专线车,将公交线路延伸至市区各个角落,直至各大型市民居住社区;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加大公交线路和站点密度和公交车辆运行频率,并大力强化公交从业人员文明服务和文明交通素质,提高公交车辆档次和按时到位准点率,逐步增大公交车辆单车运

力,给乘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乘坐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炜,陈学武,陆建.《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2.关宏志,刘小明.停车场规划设计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3.王炜,杨新苗,陈学武.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4.翟忠民.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5.潘海啸,杜雷.城市交通方式和多模式间的转换.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6.董国良,张亦周.畅通城市论——21世纪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水04-2班任婕

600420411225

第三篇:论我国当前腐败现状及治理对策

论我国当前腐败现状、原因及对策

高美君 摘要

腐败现象是中国社会最具破坏力的社会问题之一,关系着人性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社会任务。十八大指出“坚定不移反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腐败行为已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在对我国近几年腐败状况进行总结概况,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探索出积极有效的反腐败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反腐倡廉建设。

关键词:腐败 现状 原因 对策

正文

腐败,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个政治现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腐败的危害。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一、我国腐败的现状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内外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腐败问题一直存在。自从中国共产党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内部的贪官污吏便开始大大增加,屡禁不止,近几年来,情况更是严重。

2004年5月28日,公安部发布消息称中国外逃贪污受贿嫌犯共有500多人,涉案金额700多亿人民币。2004年中国涉及贪污的金额高达4090亿元人民币至6830亿元人民币。

2005年9月28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反贪腐倡议”研讨会上发表报告指出,随经济改革,中国的贪污问题日益猖獗。

自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查处了省部级官员十六人,平均一年三人,这些贪官大多数包养情妇,如***、王立军等。

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6月15日刊发《我国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及监测方法研究》报告,2008年6月之前外逃干部16000至18000人,携带款项达8000亿元人民币,中国13亿人口人均被外逃贪官掠走610元人民币。

最高法院前院长肖扬在其出版的《反贪报告》中引用有关部门统计1988年-2002年的15年间,外逃资金共1913.57亿美元(1.5万亿元人民币)。

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2012年12月5日公布2012年全球廉洁指数,涉及176个国家或地区,中国大陆仅得39分,位列第80。

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腐败事件不仅越来越多,而且金额越来越大,腐败现象非常严重。腐败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危害着人民的利益。腐败分子不仅自己通过贪污受贿侵占国家资金,而且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使国家巨额资金和大量财产流入不法分子手中。更为严重的是,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权力进入市场,直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建设。倘若任其滋生蔓延,泛滥成灾,必将严重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导致国家经济的崩溃。腐败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腐败压制群众的民主权利,腐败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腐败产生的原因

要治疗一种疾病,必须搞清他的病因;要除掉一批毒草,必须铲除它们的深根;要想彻底清除腐败,我们就不得不搞清腐败产生的根源在哪里?

(一)文化传统的影响

贪赃枉法、行贿受贿、腐化堕落,是历史上剥削阶级遗留下来的产物。在所有制社会,权力是剥削阶级用来剥夺劳动人民财富的手段。尤其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做官和发财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长期的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给予拥有政治权力的人即做官者以种种物质利益,并赋予他们利用政治权力谋取私人经济利益的特权。这种封建糟粕是今天的腐败思想得以产生的历史渊源。

(二)人的欲望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要求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我们的少数官员正是由于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无法很好的把持自己,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一些不法私营企业主为了谋取暴利,逃避法律惩罚,更是不择手段,不惜用重金、美色等方式拉拢腐蚀领导干部,时不时发生权钱交易的腐败案件。还有某些党员干部在经济上贪得无厌,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私欲极度膨胀,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不择手段地侵吞国家财产。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就是制约制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规则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正。现在对腐败的监督类型很多,有法律监督、纪委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领导监督。一般单位都有三条监督线,单位系统直接监督,行业协会专门监督,纪委监察上级监督,少数单位还有检察机关预防监督。这些监督实质的问题是权力监督还是权利监督。而权力监督大于权利监督。为什么党员联名举报、群众集体上访的问题大多没有结果,引不起重视,虎头蛇尾,大事化小,压而不查,查而无果,就是因为党员群众监督是权利监督,力度不大,不如领导批示查办和纪检部门、反贪部门立案查办。现在监督有个弱区,我说它是弱区就是权力机关介入少,很谨慎,受限制,有条件。比如单位的一把手和地方党政一把手,不是说当地同级的纪委、检察院想查就查,举报必查,而是有层级规定和职级规定。但是还有一句话,监督是弱区但不是盲区,不是说绝对没有人管、没有人查,而是要由上级纪委和上级检察院查,要备案,要审批,要研究,要权衡。因此,在监督方面,就出现了上级监督太远,难以发现;同级监督太软,不敢碰硬;群众监督太难,不知底细的问题。所以,职务越高,级别越高,层次越高,背景越深,查处越难,阻力越大,干扰越多,处理越难。这就是机制性束缚,影响了反腐败的深入和力度。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十几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 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所以,一方面造成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

(五)低薪导致腐败

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缩短了政府官员与人民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反对特权和实现公正的目的。其实则正好相反,它反而助长了特权思想和各种不公正行为。在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滥用特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等行为正好成为低工资的一种合理而不合法的补充。

三、预防措施及对策

如果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就会积重难返,不仅会影响到我们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且还会加深社会矛盾的积累, 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久而久之,将逐步蚕食并摧毁人们心中的法律和道德长城,法律和道德长城一旦垮塌,就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特定思潮的引导下突然释放,从而贻害于社会。

(一)加强教育

邓小平同志指出:“对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我们主要通过二个方面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教育在这里主要指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其核心问题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真正过好“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色情关和人情关”拒腐防变。努力使领导干部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纵观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哪一个腐败分子是从一开始就腐败的,而是一步步的走向堕落的深渊,最终成为人民的公敌,社会的败类。这与其自身的修养休戚相关。

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自以为是,一方面自己不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政治素质;另一方面以各种理由、借口,推托组织上的各种理论学习或者不重视,只当耳旁风。这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最终导致原则立场不坚定、政治素质不过关、思想作风不健康,这就给了投机者以可乘之机,以金钱、色情等手段进行诱惑、拉拢和腐蚀,使得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延续。所以,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要加强教育,注重预防,筑严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把讲理想,讲信念作为永葆党员行进性的根本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体现在反腐倡廉的各阶段、各环节。

(二)以法律保证反腐

在我国反腐败的历史上,曾经历过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后,鲜明地提出了“反腐败必须依靠法制”的重要思想,反腐败斗争“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法制是保障。以法律保证反腐,一要完善法律体系,二要严格执法。

1、完善法律体系

坚持以法制反腐的首要前提是有法可依。在宪法的框架下,我国已制定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但总体来说,廉政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现行法律法规多为事后惩戒性,缺乏事前预防、事中监督的法律法规,党纪党规比较多,但大多未能上升到国家意志的层面。为此,根据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廉政法》、《反腐败法》、《新闻法》、《公职 人员财产申报法》等。

2、严格执法

习近平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为使司法机关真正发挥其作用,就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机关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理顺党的领导与司法权行使的关系,防止党委、政法委借口党的领导对司法工作横加干涉;加大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制约,界定人大监督制约的范围,实行的严格的人大对司法人员的认知和罢免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重新构建司法辖区,建立各级财政经费保障体制以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不良影响;建立司法人员考试录用、分类管理、选拔任用等制度,保障司法人员有健康的成长途径,建立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专家型职业队伍;改革司法机关管理体制,发挥司法人员的积极性。

三、高薪养廉

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人更是如此。如果高新满足了公务人员物质上的需求,他们便不会在冒着犯罪的危险踏上贪污腐败的不归路。因为他们不仅是公务员,在本质上他们也是人,在理性的分析之下,权衡事情的利害关系,从而做出对自己做出损失最小的决定,是自己获得的利益最大化。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而言,在有高薪的情况下,不会糊涂到为了那些自己从正当途径就可以得来的钱而去违法犯罪的。新加坡正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该国利凭借处于亚洲领先水平的公务员薪酬,再结合其公务员自身的高素质,创造了一个亚洲公务员的廉洁神话。从人的心理角度分析,我们不难理解,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些公务员所需要的钱,如果是用高薪这种正当的方式得来的,就会让他们用的心安理得、理所应当。不管怎样,自己凭良心得到的钱,花的安心,用着心里也踏实。因为不必去担心用贪来的黑钱去买东西,会被监督机关查出来、会被别人举报;不必每天提心吊胆、害怕有一天会东窗事发;也不必在每每躺在床上时,辗转反侧、唯恐夜长梦多。是的,这种种不安的表现,正是因为这些钱来的不干不净,让其藏着脏眼、拿着脏手、花着脏心。更何况,做人是要讲良心的,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作为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人,无法做到心安理得的去用这些贪来的钱。因此,高薪养廉也是一个有效地措施。

参考文献

《学理论》 2012年第18期 《腐败的发生机理及腐败风险的预警》 李宏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腐败案件列表》 维基百科

王焕章 《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吕鹤云 《国家廉政建设》,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 新华网 《十八大代表纵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2012年11月10日

新华社 《习近平强调: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 2013年01月22日

第四篇:论我国当前腐败现象及其治理对策

论我国当前腐败现象及其治理对策

2012级

临床药学专业二班

祝明月

125010201 何谓腐败?就语义而言,是谓腐烂。“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中的腐败即为此义。腐败就是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且社会利益受到损害。其实质是某种公共权力的蜕化和变质。其主要表现是权力官僚化、权力商品化和权力特殊化。腐败现象给一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浪费了社会财富,造成经济秩序的紊乱,破坏了经济建设,阻碍了经济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政府形象,败坏了政治的清正廉明;更有甚者,它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以致社会呈病态化,道德水准下降,是非正义感丧失。社会为腐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目前,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材料显示,从1982年到1992年间,国有资产流失大约5000亿。其中大约3300亿是官僚主义失职、贪赃枉法、管理混乱等造成的。腐败分子侵吞的国家资产和社会财富,相当于每年GDP的3%--5%被吞食。2005年9月28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反贪腐倡议”研讨会上发表报告指出,随经济改革,中国的贪污问题日益猖獗。近几年来,情况更为严重。我国的腐败事件不仅越来越多,而且金额越来越大,腐败现象非常严重。腐败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危害着人民的利益。腐败分子不仅自己通过贪污受贿侵占国家资金,而且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使国家巨额资金和大量财产流入不法分子手中。更为严重的是,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权力进入市场,直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建设。倘若任其滋生蔓延,泛滥成灾,必将严重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导致国家经济的崩溃。腐败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腐败压制群众的民主权利,腐败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2012年12月5日公布2012年全球廉洁指数,涉及176个国家或地区,中国大陆仅得39分,位列第80。腐败对于一个正在变革中的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能否抑制腐败,消除腐败现象,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健康发展,因而成了发展中国家走上现代化之路的关键。对于今天的中国,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的话可谓一针见血:“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高层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

因此,中国开始竭力展开反腐行动,秉承着“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新理念,反腐新序幕从此揭开。打虎拍蝇”,剜除毒瘤。从李春城、刘志军,徐才厚,再到***,一个个彪形“老虎”被揪出来,查处级别越来越高,落马速度越来越快;,一只只群众身边的苍蝇被拍扁,只要违犯党纪国法,一样严惩不贷。力度空前的“反腐风暴”横扫全国,铁腕反腐赢得深得民心。这是习近平上任以来赢得民心的一大政绩。而中国的反腐行动也同时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虽然有“反腐是否会进行到底”的质疑,但是外媒的报及评论更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多项反腐举措与成效。

从历史上看,美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和19世纪末20世纪早期,是腐败的高发期,特点是贪污受贿数量多,以权谋私现象严重。美国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逐步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反腐败体系。与其比较,我们中国的也需要方向性理念。腐败现象既有历史文化的因素、新旧体制交替特殊时期的因素、体制和法制建设的因素,又有社会成员本身各方面素质的因素,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不仅要注重治标,从制度层面上去遏制腐败现象,更要从道德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成员的民主法治意识等方面去清除腐败得以滋生的土壤,彻底根除腐败之本,做到“标本兼治”:

首先,深化改革,尽快完成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建立一个完善的、规范化的市场体系。其次,完善监督体制。腐败是权力的异化,绝对的、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第三,加强法制建设。必须制定各种反腐败的法律,建立和完善立体的、多方位的反腐败的法律体系,不给有贪欲者留有模糊、疏漏等可趁之机。第四,道德自律和政治责任感的建立。第五,弘扬以“公正理性”为核心的民主价值观念,建设一个良好的法治社会。

总之,对腐败现象的蔓延,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复杂根源,并对症下药,不仅治标,健全各项制度,更要治本,提高民众民主意识,真正做到“标本兼治”。当然,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任务尽管很艰巨,但可以相信,违背历史发展和基本人性的腐败是必然可以得到彻底根治的。不久的将来,清正廉明、风气纯正必将成为我们社会风气的主流。

第五篇:当前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当前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专业班级:10国贸4班 姓名: 学号:

摘要: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是当前困扰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难题。特别是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成为事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关键词:就业问题成因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扩大,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为我国的难题,年复一年被各界热议。十多年过去了,难题没有缓解,反而有越积越重的趋势。近年来,工人阶级被迫下岗的惨剧发生的频繁;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场面随处可见;人才市场里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政府权威部门所公布的数据,也从理性层面印证了“就业难”的客观事实。尤其是近些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就业市场的形势更加严峻。

一、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1.企业岗位需求急剧减少

“十一五”期间,预计城镇新增劳动力达5000万,但劳动力就业岗位却只有4000万。同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证券、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受冲击较大,而且受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国内外企业压力不断加大,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不断减少,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招聘计划。

2.高校毕业生供给大幅增加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高等教育扩招计划,随之带来的是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2001年是115万,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工作任务艰巨。,再加上2012年之前未就业的大学生约250万,2012年的大学生就业群体数量约为94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成为国家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主要群体。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除了要求各地和高校继续大力推进就业优质服务,确保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也首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我国劳动力就业难的成因

从供给数据看, 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用工荒”的出现似乎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劳动力供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紧张。对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发现,企业缺工率高达10%。然而伴随着“用工荒”从东南沿海地区到广东、福建、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蔓延,我国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那么,造成我国各类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高素质劳动力就业的岗位供给不足

我国GDP增长速度一直稳定在8%左右,经济总量年年创新高。但纵观经济发展质量并不高,主要是通过能源、资源高消耗、环境大污染的粗放型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虽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但主要分布在生产性领域和部门,而高端就业者就业多为脑力劳动且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造成就业的脱节。我国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虽取得不小成就,但离世界平均水平尚有不小差距。从短期来看,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我国高素质人才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大学教育改革滞后,导致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

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严重滞后,大学教育同质性强、创新能力不足,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

节,培养的学生不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缺乏适应社会的广博知识和实践能力,大学教育缺乏创新,导致大学生过度依赖别人给予工作机会,缺乏自己创业的动机和能力。

3.体力劳动者过多,整体素质不高

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且存在结构性问题,严重影响就业的质量。据统计,我国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水平,以年份计,农村平均为5年,城镇平均为8年,劳动人口中大专以上的只占3.5%,而我国经济增长正经历由过去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经济增长起主要作用向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对经济增长起主要作用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能力和素质的限制,很多劳动者无法从事需要劳动力的职业,同时一些技术工种和苦、脏、累、险等职业招生和招工难,从而造成了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4.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处在以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化阶段,第一产业不仅不能吸纳劳动力,而且还将排挤出劳动力。而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着明显影响就业增加的问题。一是受传统投资体制的影响,我国工业企业在发展中“大而全”和“小而全”比较突出,从而造成加工工业盲目投资及重复建设;二是90年代以来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浪潮中也显露出一定的盲目性,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忽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没有开发出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并增加就业的适宜的技术产业群。1999年末全国城乡从业人员为70586万,比上年增加了629万,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数比例大约是50∶23∶27,比80年的69∶18∶13有了较大的改观。即使在温州,2000年三产业就业比例已达7∶58∶35,但与一般的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占5%,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70-80%水平相比,就业结构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人估计,在我国现阶段,将100万元人民币分别投资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可分别安置400、700、1000多人就业,所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明显滞后已经影响到我国的就业结构和就业水平。

5.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尚未完善

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尚未完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加之存在着城乡经济差异等因素,这使得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劳动力相对过剩成为一种常态。劳动就业将一直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政府直接介入并成为劳动就业的决定者;二是提高就业率的办法主要是对公开失业的隐匿;三是在解决失业问题过程中没有营造失业保障机制。尽管现在已经针对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机制相比,劳动力市场不够规范,劳动力社会化管理和就业服务的水平还不高。

三、缓解就业难的几点对策

1.切实促进经济转型。

实现国民经济从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对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美国是80%以上,日本是65%,印度也达到50%,而我国仅为40%左右。我国服务业发展缓慢的现状,一方面降低了该行业提供脑力劳动岗位、吸纳大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缺少发达的服务业特别是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使我国的传统制造业迟迟未能升级换代成现代制造业,从而进一步限制了脑力劳动者就业市场的发育。只有放开对服务业的政策管制,让资源自由地流入这一领域,并以政策手段引导其健康发展,通过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从而大幅度提高经济体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吸纳能力,进而脑力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2.高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调整专业。

高校教育部门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新专业格局,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专业教育中要加强综合性教育,拓宽基础学科范围,不断研究和追踪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

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新进展,为学生提供最必要、最先进、最有效的基础课程。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培养。

3.政府重视对体力劳动者给予政策帮助

政府对体力劳动者加以重视,并不断为体力劳动者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体力劳动者群体的整体素质。在物质方便,对这一群体给及一定的补贴。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这一群体的根本利益。同时,完善法律体系,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恶意拖欠工资的企业予以曝光。

4.大学毕业生更新观念,积极就业(1)去基层就业。

基层就业服务岗位包括村官、“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岗位等。为鼓励高校毕业是去基层就业,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就业补贴政策。到城乡基层一线工作,既能实现就业,又能得到锻炼,是大学生就业的大方向。

(2)积极参加就业见习。

2006年,由人事部、教育部等6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见习制度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制定的一项制度,它是介于实习与正式就业之间的一项制度。参加就业见习,一方面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或者更正自己的择业方案,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可以适时地调整机构的用人制度和人才储备计划。

(3)自主创业。

在所有的就业形式中,创业可以说是最为积极的一种。调查数据显示,一个人创业可以带动4-6人就业。目前,我国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为0.3%,广东地区为1%,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约为20%,但从这一点上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的道路还很漫长,自主创业将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

5.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就业岗位

我国的工业化还处于中级阶段,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还极不平衡,包括在一个地区内部,由于区域位置、历史延续、资源禀赋等差异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应根据本地的实际,规划本区域功能定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产业升级,把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要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扩散与转移,利用产业升级的契机,尽可能地涉足国内产业链,形成纵深的产业链延伸。中西部地区发挥具有丰富劳动力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增长,与其资源禀赋相匹配同时,根据区域条件适度发展资本密集、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形成有序的产业梯度转移,避免恶性竞争,形成一个有效的内循环,因为经济发展不可能违背其基本规律。

结语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就业工作,是国家和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能否解决各层劳动力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不仅仅依靠政府、社会、企业的帮助,更需要个人的努力。我相信,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下,我国的就业市场会更加完善,就业难问题会得到更好的缓解。

参考文献: [1]陈成文,汪希,童翎,唐尧.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与对策[J].时事报告,2009,(6).[2] 徐平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经济论坛,2006(11)。[3] 张磊。中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02)。[4]东方社奇。我国失业问题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2005(03)。[5] 李向升,严明燕。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主义中国的失业问题[J]。特区经济,2008(08)。[6] 赖德胜,田永坡.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J].经济研究,2005(11). [7] 田永坡.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国外的研究和经验[J].高等教育研究,2006(7).

[8]赵天武,兰顺.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实证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

下载论我国当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对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我国当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对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 摘要:作者结合目前国际、国内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趁势,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如何进行通货膨胀治理......

    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法制建设的稳步推进,一方面是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突显,另一方面是群众的法制意识包括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这两......

    当前盗窃案件成因对策分析(本站推荐)

    2011年1月至7月,河南省襄城县法院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65起,其中盗窃案件为87件105人,占结案总数的52.7%。统计数字表明,如何尽快有效地遏制盗窃犯罪,使人民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生产和......

    浅谈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成因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由封闭型向开放型急剧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矛盾和不安定因素,抓好农村社会治安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一是刑......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系部: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目录 内容提要 .................... 3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4 二......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优势与不足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优势与不足 作者: 李栋梁 (初中化学资阳市初中化学511班 ) 评论数/浏览数: 6 / 476 发表日期: 2012-10-11 21:24:36 | 优秀 一、主要优势 1.在课堂上,善于调动......

    当前我国警力不足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警力不足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 警务工作者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责任,当前需要不仅需要打击违法犯罪,还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

    谈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治理与对策

    谈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治理与对策 发布者:管理员 点击次数:763 日期:2009-9-12 安徽凯安律师事务所 黄迎春 社会腐败现象古今中外普遍存在,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